地点
人物库 隋朝
僧道基隋末唐初 ? — 637
释道基
俗姓吕氏
河南东平人也。
素挺生知誉标岐嶷。
年甫十四。
负帙游于彭城
博听众师随闻成德。
讨论奥旨则解悟言前。
披折新寄则思超文外。
故徐许腾其明略。
河海重其义方。
致使侪等高推前修仰止。
隋太尉尚书令杨素
负材经国任总权衡。
尝奉清猷躬申礼敬。
叙言命理噎叹而旋。
顾诸宰伯曰。
基法师佛法之后寄也。
自见名僧罕俦其匹。
即请于东都讲扬心论。
既夙承风驾体预当衢。
游刃众部玄机秀举。
遂能谈写河倾响对雷动。
于时大业初岁。
隋运会昌
义学高于风云。
搢绅峙于山岳。
皆拥经讲肆问道知归。
踵武相趋遐迩鳞萃。
乃缵杂心玄章并抄八卷。
大小两帙由来共传。
成得诸门自昔相导。
皆经纬部裂词飞戾天。
控叙抑扬范超前古。
自尔四海标领盛结慧日道场。
皆望气相师指途知返。
荣冠望表韵逸寰中。
大业五年敕召来止。
遂即对扬玄论允塞天心。
隋后解统玄儒将观释府。
总集义学躬临论场。
銮驾徐移。
鸣笳满于驰道。
御筵暂止。
驻跸清于教门。
自大法东流。
斯席为壮观也。
时仗辩之徒。
俱开令誉。
及将登法座各擅英雄。
而解有所归。
并揖而为玄宰。
既居众望经纶乃心。
便创举宏纲次光帝德。
百辟卿士
咸异向而共嗟焉。
有隋坠历寇荡中原。
求礼四夷宣尼有旨。
乃鼓锡南郑张教西岷。
于是巴蜀奔飞望烟来萃。
莫不廓清游雾。
邪正分焉。
敦阅大乘弘扬摄论。
釐改先辙缉缵亡遗。
道迈往初名高宇内
以听徒难袭承业易迷。
乃又缀大乘章抄八卷。
并词致清远风教伦通故览卷履轼若登龙门焉。
信鸿渐之有日矣。
故贞观帝里。
宇内知名之僧。
传写流辉实为符契。
但以世接无常生涯有寄。
将修论疏。
溘尔而终。
贞观十一年二月
卒于益部福成寺。
春秋六十有馀矣。
时彭门蜀垒复有慧景宝暹者。
并明摄论誉腾京国
景清慧独举诠畅玄津。
文疏抽引亟发英采。
暹神志包总高岸伦俦。
谈论倚伏态出新异。
数术方艺无学不长。
自预比肩莫有沦溺。
末年耽滞偏駮遂掩徽猷。
故不为时匠之所班列。
崔猷北周至隋初 ? — 5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4 【介绍】: 北周博陵安平人字宣猷
有军国筹略。
起家员外散骑侍郎
西魏文帝大统中历官给事黄门侍郎京兆尹淅州刺史侍中、本州大中正
颍川之役,宇文泰以不听言,深自追悔,后大军东征,赐马随军,与之筹议。
恭帝元年,奉命开通梁汉旧路,凿山堙谷五百余里至梁州,为梁州刺史
宇文泰死,诸州多叛,惟梁州境内民无二心。
,授大将军进爵汲郡公
全隋文·卷九
字宣猷博陵安平人魏幽州刺史挺孙。
,为员外散骑侍郎,领大行台郎中,历通直散骑侍郎,摄尚书驾部郎中。
普泰初,除征虏将军司徒从事中郎
永熙中,入关,以本官奏门下事。
大统初,兼给事黄门侍郎封平原县伯
正除黄门,加中军将军,除司徒左长史,加骠骑将军
京兆尹,除大都督骠骑将军浙州刺史,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本州大中正赐姓宇文氏
恭帝时,授梁州刺史
周受禅,进爵固安县公
明帝即位,徵拜御正中大夫
武成末,除司会中大夫
武帝即位,重授梁州刺史,寻复为司会
建德中,出为同州司会,徵拜小司徒,加上开府仪同大将军
隋受禅,授大将军进爵汲郡公
开皇四年卒,谥曰明
丘和隋末唐初 552 — 63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2—637 【介绍】: 隋唐时洛阳人,后徙郿。
少重气任侠,长乃折节自将。
北周开府仪同三司
入隋为右武卫将军封平城郡公,历、蒲三州刺史
炀帝北巡,馈献精腆,遂拜交趾太守
善抚吏士,以宽惠称。
唐高祖时稷州刺史
卒谥襄
陈政隋末唐初 ? — 619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19 字弘道河东猗氏(今山西临猗)人。
隋太府卿陈茂之子。
倜傥有文武大略,善钟律,能弓马。
17岁仕太子千牛备身
炀帝时,授协律郎,迁通事谒者、兵曹承务郎
其时曾与蔡君知孔德绍等游。
宇文化及隋炀帝后,以为太常卿
后归唐,任梁州总管
高祖武德二年(619),为部下所杀。
事迹散见《隋书·陈茂》附传与《资治通鉴》卷一八七。
全唐诗》存诗1首,乃在隋时所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东猗氏人字弘道
陈茂子。
娴弓马,善钟律,有才略。
少养于宫中,长为太子千牛备身
炀帝时协律郎
宇文化及乱,以为太常卿
归唐,终梁州总管
李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陇西狄道人
李渊第四子。
初仕北周梁州刺史
后参与谋杀隋文帝,不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