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魏晋
张纮孙吴 152 — 2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2—211 【介绍】: 三国吴广陵人字子纲
初依孙策,起家正议校尉,与张昭并见信重。
奉使曹操,拜会稽东部尉。
孙权擢为长史,常为起草表章,甚见敬重。
定徙都秣陵计。
还吴迎家,道病卒。
文学,亦善书法。
所作诗文多不传。
唐固孙吴 155 — 22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55—225 【介绍】: 三国吴丹杨人字子正
孙权吴王,拜为议郎
黄武四年,为尚书仆射
修身积学,称为儒者。
尝注《国语》、《公羊》、《榖梁》。
周瑜孙吴 175 — 210
全后汉文·卷九十四
字公仅庐江舒人太尉景从孙。
孙策共定江东,还镇丹阳,授建威中郎将,寻为中护将,领江夏太守,留镇巴丘
赤壁功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寻谋取蜀,道卒(。
案:周瑜荀彧三国佐命元报。
余初编入《三国文》,积疑久之。
博访通人,定归汉末。
汉运终于建安二十五年卒于十五六年,卒于十七年,鲁肃卒于二十二年,关壮缪吕蒙卒于二十四年,皆以卒年为断。)
周鲂孙吴 ? — 237
全三国文·卷六十六
字子鱼吴郡阳羡人
举孝廉,除宁国长,转钱塘侯相,迁丹阳西部都尉
黄武中鄱阳太守,加昭义校尉
以诱曹休功加裨将军,封关内侯
葛玄孙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吴丹阳句容人字孝先
葛洪从祖父。
左慈受太清、九鼎、金液等丹经,尝入天台赤城山学道,常隐马迹山修炼,自称葛仙翁
吴孙权曾召见之。
全三国文·卷七十五
字孝先丹阳句容人大帝时方士。
何姬孙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吴丹杨句容人
孙和孙皓生母。
被废为南阳王,居长沙
孙亮立孙峻辅政,徙新都,赐死。
嫡妃张氏自杀。
何姬乃抚养及其三弟。
立,尊为昭献皇后,月余,进为皇太后
沈莹孙吴 ? — 28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80 【介绍】: 三国吴人
官至丹杨太守
孙皓天纪末,晋伐吴,与张悌率众三万渡江迎战。
领丹杨锐卒三驰晋阵,为晋军所败,被杀。
陶璜西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丹阳秣陵人字世英
孙皓时,仕苍梧太守
晋武帝泰始七年交趾降晋,以吴将率兵镇压,攻陷交趾,为交州刺史
又镇压武平、九德、新昌边区少数民族,开置三郡,征为武昌都督
吴亡入晋武帝诏复本职,封宛陵侯
在南三十年,恩威并著,有政声。
全晋文·卷八十一
字世英丹阳秣陵人
孙皓时苍梧太守,拜交州刺史,进使持节都督交州诸军事交州
晋封宛陵侯,改为冠军将军
冯紞西晋 ? — 2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86 【介绍】: 西晋安平人字少胄
博洽机辩。
历仕魏郡太守步兵校尉
得幸于晋武帝,稍迁左卫将军,宠信日隆。
贾充与之善,女为太子妃,统有力焉。
伐吴之役,率兵入秣陵,迁侍中
齐王司马攸,使不得立为太子
又疾张华,使未受重任。
皆违朝野之望,为时所讥。
官至散骑常侍
周浚晋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初汝南安成人字开林
尚书郎
,拜扬州刺史
武帝太康元年,从王浑伐吴,与孙皓中军大战,击杀吴相张悌,斩获万计。
孙皓请降。
功封成武侯
秣陵,有威惠。
官至都督扬州诸军事、安东将军
芮祉孙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吴丹阳人字宣嗣
芮玄父。
孙坚征伐有功,荐为九江太守,后转吴郡
有政声。
芮良孙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吴丹阳人字文鸾
芮玄兄。
孙策平定江东,为会稽东部都尉
刘隗东晋 273 — 3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73—333 【介绍】: 东晋彭城人字大连
起家秘书郎
南渡后,为丞相司直
不畏强御,多所奏弹。
元帝太兴初,迁丹阳尹。
刁协并为元帝所重。
拜镇北将军都督、幽、平四州军事,镇泗口。
王敦所忌。
明帝永昌初以讨为名起兵,战败奔石勒,封列侯,官丞相左长史
成帝咸和八年石虎长安时,战死。
全晋文
字大连彭城人
起家秘书郎,迁冠军将军、彭城内史
元帝江左,以为从事中郎,随府迁丞相司直
晋国建,拜御史中丞
大兴初侍中赐爵都乡侯,出为丹阳尹,寻迁镇北将军都督、幽、平四州军事,假节,加散骑常侍,镇泗口。
王敦内逼,奔石勒,为从事中郎太子太傅
有集二卷。
戴邈东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广陵人字望之
戴渊弟。
少好学。
精《史》《》。
弱冠举秀才
太子洗马,出补西阳内史
晋怀帝永嘉中,为司马睿丞相军咨祭酒
上疏请修礼学。
东晋,为丹阳尹。
王敦反,兄遇害,坐免官。
诛,拜尚书仆射
卒谥穆
葛洪东晋 283 — 34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84—364 【介绍】: 东晋丹阳句容人字稚川自号抱朴子
少贫好学。
博览典籍,尤好神仙导养之法。
师事郑隐、鲍玄,并得其法。
惠帝太安中,以破石冰功,拜伏波将军
后还乡里,赐爵关内侯
东晋,闻交阯出丹砂,求为句漏令,迁广州,止罗浮山炼丹,积年而卒。
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神仙传》、《集异传》等。
全粤诗·卷二
葛洪(二八四 — 三六四)字稚川
原籍丹阳句容
少时好学,家贫,乃自采薪以贸纸笔,夜辄写书诵习,遂以儒学知名。
性木讷寡欲,而好寻究书义,尤好神仙导养之法。
从祖玄,吴时方士,以其炼丹秘术授弟子郑隐,就隐学,悉得其法。
后师事南海太守鲍靓以女妻之,复传业。
晋惠帝太安中石冰作乱,吴兴太守顾秘为将兵都尉,讨破之,迁伏波将军
见天下已乱,乃参广州刺史嵇含军事。
遇害,遂停南土多年,始还乡里。
元帝丞相,辟为掾。
以平贼功,赐爵关内侯
成帝咸和初司徒王导召补州主簿,转司徒掾,迁咨议参军
交趾出丹,坚求为句漏令,将子侄俱行。
广州刺史邓岳留不听去,遂止罗浮山炼丹。
表补东官太守,又辞不就。
在山积年,优游闲养,著述不辍,自号抱朴子,因以名书。
卒年八十一。
晋书》卷七二、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四、清宋广业康熙五十六年刊《罗浮山志会编》卷四有传。
诗五首。
全晋文
字稚川丹阳句容人,吴方士玄从孙。
惠帝时吴兴太守顾秘檄为将兵都尉,迁伏波将军,后参广州刺史嵇含军事,遇害还乡。
元帝丞相,辟为掾,以功赐爵关内侯
咸和初司徒王导召补州主簿,转司徒掾,迁咨议参军,选为散骑常侍,领大著作
固辞,求为句漏令刺史邓岳表为东官太守,又辞不就。
卒年八十一。
有《丧服变除》一卷,《抱朴子·内篇》二十一卷,《外篇》五十一卷,《神仙传》十卷,《肘后方》六卷,《神仙服食药方》一卷。
诸葛恢东晋 284 — 345
全晋文
字道明琅邪阳都人司空诞孙。
惠帝时试守即丘长,转临沂,避乱江左元帝为安东将军,以为主簿,再迁江宁
怀帝时,以讨周馥功封博陵亭侯,历镇东参军
悯帝时元帝承制,调为会稽太守太兴中中书令,出为丹阳尹,免。
明帝时侍中,加奉车都尉封建安伯,寻拜后将军、会稽内史,徵为侍中,迁左民尚书武陵王师,吏部尚书,累迁尚书右仆射,加散骑常侍银青光禄大夫,领选本州大中正尚书令
成帝即位,加侍中金紫光禄大夫,卒赠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
谥曰敬
有集五卷。
陶回东晋 286 — 33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86—336 【介绍】: 东晋丹杨秣陵人
陶璜侄。
初为王敦参军
死,王导引为从事中郎
明帝咸和二年苏峻乱,初献谋庾亮,可一战擒
不从。
还乡聚众千余,与陶侃等攻,别破韩晃,以功封康乐伯
吴兴太守
时三吴大饥,开仓赈济,一境获全。
性刚正,不避权贵。
官至护军将军
卒谥威
温峤东晋 288 — 329
全晋文·卷八十
字太真,羡弟憺之子。
初为司隶都官从事,后举秀才
司徒东阁祭酒,补上党
刘琨请为平北参军,随府迁大将军从事中郎上党太守,加建威将军督护前录军事,又随府迁司空右司马,进左长史
元帝即位,除散骑侍郎,历王导骠骑长史,迁太子中庶子
明帝即位,拜侍中,转中书令
王敦请为左司马,入补丹阳尹,加中垒将军持节都督安东北部诸军事
平,封建宁县公,进号前将军
成帝即位,代应詹江州刺史持节都督平南将军,镇武昌
苏峻平,拜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封始安郡公
卒赠侍中大将军谥曰忠武
有集十卷。
袁瑰东晋
全晋文·卷五十六
字山甫,准兄孙。
怀帝时,转江都
元帝承制,以为丹阳
中兴建,拜奉朝请,迁治书御史,除庐江太守王敦引为咨议参军,除临川太守
明帝时卞敦镇南军司,后去职。
成帝时起兵拒苏峻封长合乡侯,征拜散骑常侍,徙大司农,除国子祭酒致仕。
卒,赠光禄大夫谥曰恭
何充东晋 292 — 346
全晋文·卷三十二
字次道,恽孙,王敦辟为大将军掾,转主簿,左迁东海王文学,进中书侍郎
成帝即位,迁给事黄门侍郎,以与平苏峻功封都乡侯,拜散骑常侍,出为东阳太守,除建威将军、会稽内史,徙丹阳尹,加吏部尚书,进号冠军将军
又领会稽王师,转护军将军录尚书事,寻迁尚书令,加左将军,固让,徙中书令
康帝即位,出为骠骑将军都督徐州扬州晋陵军事,假节、领徐州刺史,镇京口,入为都督扬州徐州琅邪诸军事,领扬州刺史
穆帝即位,加中书监录尚书事,又加侍中
永和二年卒,赠司空谥曰文穆
有集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