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魏晋
晋安帝东晋 382 — 418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司马德宗 安帝 397年—418年
隆安 397年—401年 或作崇安
元兴 402年—404年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元年三月,元显败,复隆安年号。桓玄寻改曰大亨。玄篡,又改曰永始。
大亨 402年三月—402年十二月 同上
义熙 405年—418年 403年—404年桓玄篡位
全晋文·卷十二
帝讳德宗字德宗孝武帝长子,太和二十一年九月即位。
改元三:隆安元兴义熙,在位二十二年。
刘裕使王韶之弑之,谥曰安皇帝
杜预西晋 222 — 2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22—284 【介绍】: 西晋京兆杜陵人字元凯
司马昭妹夫。
初为魏尚书郎。
贾充定律令,为之注解。
晋武帝立,为河南尹,迁度支尚书
在朝七年,损益万机,时号“杜武库”。
武帝咸宁四年,拜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作灭吴准备。
次年请伐吴。
太康初,遣将攻,累克城邑,招降南方州郡,功封当阳县侯
官至司隶校尉
功成之后,耽思经籍。
博学多通,著有《春秋左氏传集解》等,自谓有“《左传》癖”。
卒谥成
张承孙吴 178 — 2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8—244 【介绍】: 三国吴彭城人字仲嗣
少以才学知名,与诸葛瑾等友善。
孙权辟为西曹掾,出为长沙西部都尉,攻平山越。
后为濡须都督奋威将军封都乡侯,领部曲五千人。
为人忠直,能识拔人才。
卒谥定
凌操孙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吴吴郡杭人
凌统父。
初从孙策征伐,以勇猛闻名。
永平长,平山越,有治绩。
迁破贼校尉
孙权事,从讨江夏,破敌前锋,轻舟独进,中流矢卒。
虞胤东晋 ? — 3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35 【介绍】: 东晋济阳外黄人
司马睿(元帝)为琅邪王时,纳姊为妃。
初拜散骑常侍,袭爵平山县,转右卫将军
司马宗俱为明帝所昵,典掌禁军。
帝疾笃,密谋为乱,事连,帝不问。
官终庐陵太守
虞豫东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济阳外黄人
司马睿琅邪王时,纳女为妃。
少有美称,州郡礼辟,皆不就。
南阳王文学
早卒。
明帝立,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平山县
释慧元晋 ? — 389
释慧元
河北人
为人性善喜愠无色。
常习禅诵经。
劝化福事以为恒业。
晋太元初于武陵平山立寺。
有二十馀僧。
飧蔬幽遁永绝人途。
太元十四年卒。
卒后有人入武当山下见之。
神色甚畅。
寄语寺僧勿使寺业有废。
自是寺内常闻空中应时有磬声。
依而集众未尝差失。
沙门竺慧直居之。
直精苦有戒节。
后绝粒唯饵松
因登山蝉蜕焉。
阮放东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陈留尉氏人字思度
阮修族弟。
元帝以为太学博士太子中舍人
侍从太子,常说《老》、《庄》。
明帝时擢为吏部郎,有称绩。
性清约,为吏部郎,不免饥寒,王导庾亮常供其衣食。
羊曼庾亮等并为中兴之士,号兖州八伯
成帝即位,迁放为交州刺史,行达宁浦,逢陶侃将高宝自交州还,设馔伏兵杀之。
至州,暴病卒,年四十四。
郤诜西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济阴单父人字广基
博学倜傥。
晋武帝泰始中,以贤良直言荐,对策上第,拜议郎,累迁车骑从事中郎
吏部尚书崔洪荐为左丞,及居职,以事劾怨,诜以公正拒之。
累迁雍州刺史武帝问诜自以为如何,以“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对。
在任威严明断,甚得声誉。
泛祎前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前凉敦煌人字休臧
福禄,刚直不事上府。
酒泉太守马汉遣督邮张休祖劾之。
祎以印系肘而就缚,缚讫,发印以告。
休祖坐不解印擅缚令长,以大不敬论。
祎左迁居延
后仕张寔左长史
僧支遁东晋 314 — 366
支遁
字道林
本姓关氏
陈留人
或云河东林虑人
幼有神理聪明秀彻。
初至京师
太原王濛甚重之曰。
造微之功不减辅嗣
陈郡殷融尝与卫玠交。
谓其神情俊彻后进莫有继之者。
及见叹息以为重见若人。
家世事佛。
早悟非常之理。
隐居馀杭山。
深思道行之品。
委曲慧印之经。
卓焉独拔得自天心。
年二十五出家。
每至讲肆善标宗会。
而章句或有所遗。
时为守文者所陋。
谢安闻而善之曰。
此乃九方堙之相马也。
略其玄黄而取其骏逸。
王洽刘恢殷浩许询郗超孙绰桓彦表王敬仁何次道王文度谢长遐袁彦伯等。
并一代名流。
皆著尘外之狎。
尝在白马寺
与刘系之等。
谈庄子逍遥篇云。
各适性以为逍遥。
曰。
不然。
夫桀蹠以残害为性。
若适性为得者。
从亦逍遥矣。
于是退而注逍遥篇。
群儒旧学莫不叹服。
后还吴立支山寺。
晚欲入
谢安吴兴书曰。
思君日积计辰倾迟。
知欲还剡自治。
甚以怅然。
人生如寄耳。
顷风流得意之事殆为都尽。
终日戚戚触事惆怅。
唯迟君来以晤言消之。
一日当千载耳。
此多山县闲静差可养疾。
事不异剡而医药不同。
必思此缘副其积想也。
王羲之时在会稽
素闻名未之信。
谓人曰。
一往之气何足言。
既还剡经由于郡。
王故诣观其风力。
既至。
王谓曰。
逍遥篇可得闻乎。
乃作数千言。
标揭新理才藻惊绝。
王遂披衿解带。
流连不能已。
仍请住灵嘉寺。
意存相近。
俄又投迹剡山。
沃洲小岭立寺行道。
僧众百馀常随禀学。
时或有堕者乃著座右铭
以勖之曰。
勤之勤之。
至道非弥。
奚为淹滞。
弱丧神奇。
茫茫三界。
眇眇长羁。
烦劳外凑。
冥心内驰殉赴钦渴。
缅邈忘疲。
人生一世。
涓若露垂。
我身非我。
云云谁施。
达人怀德
必危。
寂寥清举。
濯累禅池。
谨守明禁。
雅玩玄规。
绥心神道。
抗志无为。
寮朗三蔽。
冶六疵。
空同五阴。
豁虚四支。
非指喻指。
绝而莫离。
妙觉既陈。
又玄其知。
婉转平任。
与物推移。
过此以往。
勿思勿议。
敦之觉父志在婴儿。
时论以才堪经赞。
而洁己拔俗有违兼济之道。
乃作释矇论。
晚移石城山
又立栖光寺。
宴坐山门游心禅苑。
木喰涧饮浪志无生。
乃注安般四禅诸经及即色游玄论圣不辩知论道行旨归学道诫等。
追踪马鸣蹑影龙树。
义应法本不违实相。
晚出山阴讲维摩经。
法师
许询为都讲。
通一义。
众人咸谓无以厝难。
设一难。
亦谓不复能通。
如此至竟两家不竭。
凡在听者咸谓审得旨。
自说得两三反便乱。
至晋哀帝即位
频遣两使徵请出都。
止东安寺讲道行波若。
白黑钦崇朝野悦服。
太原王濛
宿构精理。
撰其才词往诣作数百语。
自谓莫能抗。
乃徐曰。
贫道与君别来多年。
君语了不长进。
惭而退焉。
乃叹曰。
实缁钵之王何也。
谢安
林公谈何如嵇中散
曰。
嵇努力裁得去耳。
又问何如殷浩
曰亹亹论辩恐殷制支。
拔直上渊源
实有惭德。
后与亲友书云。
林法师神理所通玄拔独悟。
实数百年来绍明大法令真理不绝一人而已。
淹留京师涉将三载。
乃还东山。
上书告辞曰。
顿首言。
敢以不才希风世表。
未能鞭后用愆灵化。
沙门之义法出佛圣。
彫纯反朴绝欲归宗。
游虚玄之肆。
守内圣之则。
佩五戒之贞。
毗外王之化。
谐无声之乐。
以自得为和。
笃慈爱之孝。
蠕动无伤。
衔抚恤之哀。
永悼不仁。
秉未兆之顺。
远防宿命。
挹无位之节。
履亢不悔。
是以哲王御南面之重。
莫不钦其风尚安其逸轨探其顺心略其形敬。
故令历代弥新矣。
陛下天钟圣德雅尚不勌。
道游灵模日昃忘御可谓钟鼓晨极声振天下。
清风既邵莫不。
幸甚。
上愿陛下齐龄二仪弘敷至化。
陈信之妖诬寻之弘议。
绝小涂之致泥。
辔于夷路。
若然者太山不淫季氏之旅得一以成灵。
王者非圆丘而不禋。
得一以永贞。
若使贞灵各一人神相忘。
君君而下无亲举。
神神而咒不加灵。
玄德交被民冥祐。
六合。
成吉祥之宅。
洋洋大晋。
为元亨之宇。
常无为而万物归宗。
执大象而天下自往。
国典刑杀则有司存焉。
若生而非惠则赏者自得。
戮而非怒则罚者自刑。
弘公器以厌神意。
铨衡以极冥量。
所谓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
贫道野逸东山与世异荣。
菜蔬长阜漱流清壑。
褴缕毕世绝窥皇阶。
不悟乾光曲曜猥被蓬荜。
奉明诏使诣上京。
进退惟谷不知所厝。
自到天道屡蒙引见。
优以宾礼策以微言。
每愧才不拔滞理无拘新。
不足对扬玄模允塞视听。
踧踖侍人流汗位席。
四翁赴汉于木蕃魏。
皆出处有时默语适会。
今德非昔人。
动静乖哀。
游魂禁省。
鼓言帝侧。
将困非据何能有为。
且岁月僶俛感若斯之叹。
况复同志索居综习辽落。
延首东顾孰能无怀。
上愿陛下时蒙放遣归之薄。
以鸟养鸟所荷为优。
谨露板以闻申其愚管。
裹粮望路伏待慈诏。
诏即许焉资给发遣事事丰厚。
一时名流并饯离于征虏蔡子叔前至近而坐。
谢万石后至值蔡暂起。
谢便移就其处。
蔡还合褥举谢掷地。
谢不以介意。
其为时贤所慕如此。
既而收迹剡山毕命林泽。
人尝有遗遁马者。
爱而养之。
时或有讥之者。
曰。
爱其神骏聊复畜耳。
后有饷鹤者。
谓鹤曰。
尔冲天之物。
宁为耳目之玩乎遂放之。
幼时尝与师共论物类。
谓鸡卵生用未足为杀。
师不能屈。
师寻亡。
忽见形投卵于地。
㲉破雏行。
顷之俱灭。
乃感悟。
由是蔬食终身。
先经馀姚坞山中住。
至于名辰犹还坞中。
或问其意。
答云。
谢安在昔数来见辄移旬日。
今触情举目莫不兴想。
后病甚。
移还坞中。
晋太和元年闰四月四日终于所住。
春秋五十有三。
即窆于坞中。
厥冢存焉。
或云终剡。
未详。
为之序传袁宏为之铭赞。
周昙宝为之作诔。
孙绰道贤论以向子期
论云。
支遁向秀雅尚庄老。
二子异时风好玄同矣。
又喻道论云。
支道林者。
识清体顺而不对于物。
玄道冲济与神情同任。
此远流之所以归宗。
悠悠者所以未悟也。
后高士戴逵行经墓。
乃叹曰。
德音未远而拱木已繁。
冀神理绵绵不与气运俱尽耳。
有同学法虔。
精理入神先亡。
叹曰。
昔匠石废斥于郢人
牙生辍弦于钟子。
推己求人良不虚矣宝契既潜发言莫赏。
中心蕴结余其亡矣。
乃著切悟章。
临亡成之。
落笔而卒。
所著文翰。
集有十卷。
盛行于世。
时东土复有竺法仰者。
慧解致闻。
王坦之所重。
亡后犹见形。
诣王勖以行业焉。
穆章何皇后东晋
全晋文·卷十三
后讳法倪,庐江灊人散骑侍郎何准女。
穆帝升平元年立为皇后,无子。
哀帝即位,居永安宫,及桓玄篡位,降为零陵县,与安帝俱西。
败,复还京师,元兴三年崩,在位四十八年。
虞喜东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会稽馀姚人字仲宁
虞预兄。
少有操行,博学好古。
诸葛恢命为功曹
后朝廷累辟,不就。
然为时所重。
曾以挟藏户口当弃市,而县令竟不能治其罪。
专心经传,兼览谶纬,通天文,著述数十万言。
成帝咸康中,撰《安天论》等。
主张天高无穷,在上常安不动,日月星辰各自运行。
并发现“岁差”,冬至太阳位置每五十年向西移动一度。
为我国天文历法史上一大发现。
卒年七十六。
士燮孙吴 137 — 22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226 【介绍】: 三国吴苍梧广信人字威彦
少游学京师,治《左氏春秋》,察孝廉,补尚书郎,以事免。
后举茂才,累迁交趾太守
汉末大乱,雄长一州,不废贡职,拜安远将军
建安末孙权,诱导益州豪强雍闿附吴,迁卫将军封龙编侯
性宽厚,在郡四十余年,谦虚下士,中原士人往依避难者以百数。
刘巴蜀汉 ? — 2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22 【介绍】: 三国蜀零陵烝阳人字子初
少知名,刘表连辟不就。
北依曹操,辟为掾。
尝远适交阯
刘备攻取益州交阯
诸葛亮数称荐之,尝谓运筹策帷幄,己不如
辟为左将军西曹掾
等共造《蜀科》,累迁尚书尚书令
称帝时之文诰策命,皆出手。
清俭不治产业,恭默守静。
士徽孙吴 ? — 22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226 【介绍】: 三国吴苍梧广信人
士燮子。
父卒,孙权安远将军,领九真太守
时以陈时交趾太守
不承命,自署交趾太守,发兵拒时。
吕岱督军讨之。
率兄弟六人肉袒出降,皆被诛。
卢耽孙吴
全后汉文·卷一百六
广州人
为州治中,有仙术,刺史步骘以为左道,诛之。
(案:步骘建安十五年鄱阳太守,岁中徙交州刺史
至延康元年吕岱代为刺史
卢耽之诛,当在址五年后广州广信汉时刺史治也。)
薛综孙吴 ? — 24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43 【介绍】: 三国吴沛郡竹邑人字敬文
士燮召为五官中郎将,除合浦交趾太守
吕岱南征,还为守谒者仆射
建昌侯孙虑辟为长史
外掌众事,内授书籍。
累迁尚书仆射太子少傅
曾注张衡《二京赋》,并撰有《私载》、《五宗图述》。
全三国文·卷六十六
字敬文沛郡竹邑人,避地交州
孙权召为五官中郎,除合浦交阯太守,迁守谒者仆射
黄龙中孙虑镇军长史,入守贼曹尚书,徙选曹尚书,拜太子少傅
有集三卷。
士匡孙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吴苍梧广信人
士燮侄,士壹子。
孙权时中郎将
吕岱有旧,以师友待之。
堂弟徽自署交趾太守说令服罪。
后为吕岱所捕,孙权原其罪,免为庶人。
霍弋蜀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蜀南郡枝江人字绍先
霍峻子。
刘备末年太子舍人
刘禅时谒者
永昌太守,镇压当地夷民起事。
景耀末,拜安南将军,领建宁太守
蜀亡降魏,仍前官,后将兵平定交阯日南九真三郡,功封列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