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维基
翟鹏(1481年—1545年),字志南,号联峰,别称翟青天,直隶永平府抚宁卫(今河北省抚宁县)军籍山东武定州人,进士出身。官至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治《诗经》,行三,由抚宁县学生中式正德二年(1507年)顺天府乡试第一百六名举人,年二十八岁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会试第三百三十七名,第二甲第一百七名进士。授户部主事,此后升任户部员外郎、户部郎中,后出任卫辉府知府、开封府知府。此后升为陕西副使,进陕西按察使。其性格刚介,历官以清操闻名。嘉靖七年,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当时边疆防备很久都松弛,青壮士兵都被太监家用于私自劳役,而边疆部队均为羸弱老兵。翟鹏抵达后,重新整理边疆防备,并请求赈灾饥荒。后因外寇入侵而停俸禄,此后因弹劾总兵官赵瑛失事而被攻击夺职归乡。嘉靖二十年八月,俺答汗入侵山西内地,兵部请求派遣大臣监督军储,因而举荐翟鹏。遂恢复官职,整饬畿辅、山西、河南军务兼督饷。崔鹏抵达后,俺答汗已经掠夺而去,而吉囊军复寇汾州、石州等。崔鹏往来驰驱,没有战功,后蒙古离开,于是召还回京。次年三月,宣大总督樊继祖被罢免,授翟鹏任兵部右侍郎取代上任。但因投降者称大量入寇,加上崔鹏连乞兵饷,招致皇帝大怒,于是令其革职閒住,并罢免总督官不设。翟鹏仅做了一百天的总督。同年七月,俺答汗再次入犯山西,掠夺太原府、潞安府等。兵部请求恢复设置总督,并起用翟鹏担任故官,令兼督山东、河南军务,巡抚以下并听节制。翟鹏接受命令时,蒙古已经出塞,于是他请求调用陕西、蓟、辽客兵八支,及宣、大三关主兵,兼募土兵进行兵备,并有所斩获。嘉靖二十三年,因总兵官郤永等战功进兵部尚书。御史曹邦辅曾经弹劾翟鹏,崔鹏亦乞求罢免,没有得到批准。同年九月,蓟州巡抚朱方请撤诸路防秋兵,兵部尚书毛伯温于是并撤宣、大、三关客兵。俺答汗趁机进犯膳房堡,被郤永抵挡,于是迂回从顺圣川至蔚州,直抵完县,京师戒严。嘉靖帝大怒,屡次下诏指责翟鹏。之后御史杨本深、兵科戴梦桂弹劾其逗遛二致使敌军进犯京畿。于是下诏狱,死于狱中。隆庆初年,恢复官职。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48—283
【介绍】:
西晋河内温人,字大猷,小字桃符。司马昭子。仕魏步兵校尉,有威惠。入晋,封齐王。总统军事,抚宁内外。武帝咸宁二年,迁司空。武帝晚年,诸子并弱,而太子痴呆,朝臣内外皆属意于攸。帝忌之,听中书监荀勖、侍中冯统谗言遣就国。愤怨而卒。谥献。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荆楚江陵人也。学兼内外。辩慧尤雄。肆然而能以戒范自持。神龙初。游京师。会诏僧道。定化胡成佛经真伪。时上御内殿。百官皆侍立。方诸大德。与黄冠抗论。纷哗不已。明忽出众语曰。老子汉人也。胡蕃国也。土地不同。则言音亦异。当其化胡成佛之际。为作汉音耶。作蕃音耶。苟以汉音。则蕃国有所不解。以蕃音。则此经之至。宜须翻译。然未审此经是何朝代。何年月。何等三藏翻译之耶。道士噎默无以对。
九月十四日。诏天下。悉毁弃其本。无复存。仍仰所在官吏。严加禁治。且刻明语于洛之白马寺。以示将来。
于是制曰。朕叨居宝位。再安宗社。展明禋之大礼。降雷雨之鸿恩。爰及缁黄。兼申惩劝。如闻天下道观。皆画化胡成佛变相。僧寺亦画玄元之形。两教尊容。二俱不可。制到后限十日内。并须除毁。若故留者。仰当处官吏。科违制罪。其化胡经。累朝明诏禁断。近闻在外颇复流行。自今后。其化胡经。及诸记录。有化胡事。并从除削。若有私蓄者。准制科罪。
俄而洛京大恒观主桓道彦。上表论执。上批答曰。朕以匪躬。忝承丕业。虽抚宁多失。而平恕寔专。矧夫二姓重光玄元统序。岂忘老教。偏意释宗。朕志款还淳。情存去伪。理乖事舛者。虽在亲而必除。义符名当者。虽有怨而必录。顷以万几之暇。略寻二教之文。至于老君道德二篇。妙绝希夷之境。天竺有空二谛。理总真如之谈。莫不敷畅玄门。阐扬至赜。何假化胡之伪。方盛老君之宗。义有差违。文无典故。言成佛则四人不同。论弟子则多闻舛互。尹喜既称成佛。已甚凭虚。复云化作阿难。更成乌合。鬼谷北郭之辈。未践中天。舍利文殊之伦。妄彰东土。胡汉交杂。年代亦乖。履水而说涅槃。曾无典据。蹈火而谈妙法。有类俳优。诬诈自彰。宁烦缕说。经非老君所制。毁之则宁曰孝亏。文是鄙人所谈。除之则更彰先德。来言虽切。理实未安。宜悉朕怀。即断来表。
释法明。本荆楚人也。博通经论外善群书辩给如流戒范坚正。中宗朝入长安游访诸高达。适遇诏僧道定夺化胡成佛经真伪。时盛集内殿百官侍听。诸高位龙象抗。禦黄冠。翻覆未安𦤞𭺠难定明。初不预其选出场擅美。问道流曰。老子化胡成佛。老子为作汉语化。为作胡语化。若汉语化胡。胡即不解。若胡语化此经到此土便须翻译未审此经是何年月何朝代。何人诵胡语何人笔受。时道流绝救无对。明由此公卿叹赏。则神龙元年也。其年九月十四日下敕曰。仰所在官吏废此伪经。刻石于洛京白马寺以示将来。敕曰。朕叨居宝位惟新阐政。再安宗社展恭禋之大礼。降雷雨之鸿恩。爰及缁黄兼申惩劝。如闻天下诸道观皆画化胡成佛变相。僧寺亦画玄元之形。两教尊容二俱不可。制到后。限十日内并须除毁。若故留仰。当处官吏科违敕罪。其化胡经累朝明敕禁断。近知在外仍颇流行。自今后其诸部化胡经及诸记录。有化胡事并宜除削。若有蓄者准敕科罪。其月洛京大恒道观主桓道彦等上表固执。敕批曰。朕以匪躬忝承丕业。虽抚宁多失。而平恕实专。矧夫三圣重光玄元统序。岂忘老教偏意释宗。朕志款还淳情存去伪。理乖事舛者虽在亲而亦除。义符名当者虽有怨而必录。顷以万机馀暇略寻三教之文。至于道德二篇。妙绝希夷之境。天竺有空二谛理秘真如之谈。莫不敷畅玄门阐扬至赜何假化胡之伪。方盛老君之宗。义有差违文无典故。成佛则四人不同。论弟子则多闻舛互。尹喜既称成佛。已甚凭虚。复云。化作阿难更成乌合。鬼谷北郭之辈。未践中天。舍利文殊之伦。妄彰东土。胡汉交杂年代亦乖。履水而说涅槃。曾无典据。蹈火而谈妙法。有类俳优。诬诈自彰宁烦缕说。经非老君所制。毁之则匪曰孝亏。文是鄙人所谈。除之则更彰先德。来言虽切理实未安。宜悉朕怀即断来表。明之口给当代无伦。援护法门。由之禦侮。恶言不入耳。其是之谓乎。
系曰。化胡经也二教不平其争多矣。无若法明一言蔽之。设或凝神抒思。久不可酬。况复万乘之前孰能卒对。昔杨素见嵩阳观画化胡。素曰。何不化胡成道而成佛乎。道士无言。观夫明之垂问义含两意。正为化胡成佛。旁衅诸天仙言语与人不同。天言传授诸经是谁辩译。其犹一箭射双凫。又若一发两豵之谓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5—1081
【介绍】:
宋开封襄邑人,徙居洛阳,字正国,一字定国。张师德子。仁宗天圣四年,以父任为将作监簿。历大理评事、卫尉寺丞,知榆次县,通判棣、齐二州,均有能名。后为淮南转运副使,移京西、东转运使,属官不法者多被举刺。神宗熙宁初授户部副使。极论抚宁、啰兀两城不可守,又谏阻在陕西以交子易钱之计划。加集贤殿修撰,迁河东都转运使。元丰初知河阳,次年徙同州。居官不畏强御,性至孝,颇为时所称。
维基
解贯(1390年—?),字宗道,直隶永平府抚宁县人。进士出身。顺天府乡试第七十八名。宣德五年(1430年)丁丑科会试第五十九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四十七名。
维基
王坦(1439年—?),字彦平,山东济南府德州平原县人,军籍。进士出身。山东乡试第五十三名。成化五年(1469年)乙丑科会试第八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一百零六名,七年九月擢授礼科给事中,十五年十月升刑科都给事中,十七年六月因为抚宁知县蒋惠徇私,被降三级为广西北流县主簿。弘治元年(1488年)以原品调任,九年升任扬州府知府,十一年十二月以考察致仕。
维基
赵绣(1439年—?),字希锦,山西阳曲县人,直隶永平府抚宁县民籍。进士出身。早年出身国子生,顺天府乡试第九十二名。成化十一年(1475年)乙未科会试第二百九十七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一百九十一名。
维基
刘珙(1440年—?),字廷献,直隶永平府抚宁县人。进士出身。顺天府乡试第三十名。天顺八年(1464年)甲申科会试第九十八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六十名。
维基
鲁铎(1469年—?),字文振,直隶永平府抚宁县人,军籍。弘治十一年(1498年)戊午科顺天府乡试第八十六名举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中式壬戌科会试第四十名,三甲第十五名进士。历官大理寺右评事,正德二年(1507年)十月贬河内县丞,擢岳州府推官,累升刑部署员外郎,十一年六月升山东按察司佥事。
维基
王道中(?—1551年),字致甫,一字汝立,号黄斋,武骧右卫官籍直隶抚宁县人。正德八年(1513年)癸酉科顺天府乡试举人,九年(1514年)联捷甲戌科三甲第五十四名进士,授安庆府推官,在任三年,召入为刑部主事,嘉靖二年(1523年)升刑部署员外郎,三年七月升鸿胪寺右少卿,六年正月转升左少卿,八年晋寺卿,十四年十二月改补大理寺右少卿添注,十五年二月填补实职,丁忧归。服阕,十八年(1539年)七月复除原职。八月升顺天府府尹,九月以考察闲住。嘉靖三十年卒。著有《黄斋集》藏于家。
维基
张彝训(1529年—?),字天叙,号复所,山东兖州府宁阳县人,军籍。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山东乡试第五名。隆庆五年(1571年)登辛未科会试第二百五十三名,三甲第七十四名进士。本年授官直隶永平府抚宁县知县。万历六年(1578年)复除保定府博野县知县,七年升户部主事,历升山西司郎中。官至陕西布政司参议。
维基
李一本(1537年—1609年),字汝培,号瞻凫、仁斋,河南汝州郏县人,军籍。河南乡试第四十九名。隆庆二年(1568年),登戊辰科三甲第四十三名进士。历官直隶永平府抚宁县知县。擢刑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升宁波知府。
维基
仝梧,字朝阳,河南汝州郏县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进士。授垣曲县知县。历官直隶永平府抚宁县知县。官至云南按察司副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0
【介绍】:
明人。万历末为甘肃裴家营守备。天启间为参将,守镇番,屡挫来犯各部落之锋。崇祯元年擢山海北路副总兵,三年清兵由抚宁向山海,惟贤与战,互有杀伤,旋奉马世龙命援遵化,战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2
【介绍】:
明河南禹州人,字天有。崇祯元年进士。历任抚宁、章丘知县,迁兵部职方司主事。罢归,督师杨嗣昌请以故官参谋军事,后又从督师丁启睿于河南。十五年,监左良玉军援开封,兵败被俘死。
维基
余爵(?—1642年),字天有,河南禹州梁北镇余楼村人。明末政治人物。天启四年(1624年)乡试中举,崇祯元年(1628年)三甲第一百八十一名进士。崇祯四年(1631年),授抚宁县知县。政绩卓著,清查通县绝地一百一十余顷,变价六千五百余两,山海巡抚杨嗣昌很欣赏他。以母去世归里,服丧期满,补章邱知县。崇祯十年,迁升为兵部职方司主事,调任员外郎,不久因病罢归。杨嗣昌出督师,以余爵为参谋军事。嗣昌入四川,余爵与张克俭共同守襄阳。后来襄阳城陷,余爵脱走,追随督师丁启睿,破贼邓州。十四年十二月,李自成陷许州,开封危急。余爵监军左良玉军,战败被俘杀,其侄敦华同死。赠太仆少卿。
维基
杨嗣昌(1588年—1641年),字文弱,号字微,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祖籍直隶建平(今安徽郎溪)。明末政治、军事人物。出身门阀,祖父杨时芳乃武陵名士,父亲杨鹤以督军著世,嗣昌为人雅好文艺,博闻强记、有辩才、文笔,与名流袁宏道、袁中道、钟惺等来往。亦喜军事,设「四正六隅」之策以灭流寇,一度颇有成效,后流寇复起,李自成烹杀福王朱常洵,张献忠焚杀襄王朱翊铭,嗣昌忧悸以病卒,追赠太子太保。葬桃源金厂溪。杨嗣昌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中进士。历任杭州府儒学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户部郎中。天启年间因受阉党排挤,称病归里。崇祯元年(1628年),起为河南副使,加右参政。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永平。崇祯三年(1630年)任山石道(抚宁境内山海路、石门路),崇祯六年(1633年)升山海关巡抚。官至兵部尚书。崇祯十年(1637年)三月,帝召杨嗣昌至京师,两人谈话后,帝曰:“恨用卿晚。”六月,被任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崇祯十一年(1638年),奏请修缮常德府城,“三年而完工,撤旧易新,极其壮固”。嗣昌力主“安内方可攘外”,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战术,各个击破。所谓“四正”是陕西、河南、湖广、凤阳四镇,“六隅”则是延绥、山西、山东、应天、江西、四川六区。集合“四正六隅”为十面罗网,各有侧重,协同配合,“随贼所向,专任剿杀”。嗣昌增兵十四万,加饷银二百八十万两。由熊文灿为五省军务总理,剿抚兼施。此举在一年内颇见成效。张献忠、罗汝才等闯军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著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同年冬天,清军三路大军第四度南侵,燕京震动,崇祯帝和战不定,杨嗣昌时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力主议和。嗣昌深知朝廷兵力、财力不足以支持两线作战,故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建议;但卢象升主张坚决抵抗,遂率诸将分道出击,与清军战于庆都、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等地。然嗣昌手握兵权,事事掣肘象升,象升屡战失利,最后战死沙场。大学士杨嗣昌却一意诬陷象升临阵脱逃,派士卒俞振龙等三人前往查看。俞振龙不畏淫威,坚持指认象升遗体,「嗣昌怒,鞭之三日夜,且死,张目曰:『天道神明,无枉忠臣。』」 千总杨国栋因为不肯顺从杨嗣昌意思修改塘报,坚持象升已战死,而被处极刑。崇祯急调洪承畴部北上勤王,剿寇策略遂功亏一篑。后李自成往河南发展。崇祯十三年(1640年)二月七日,朝廷特命杨嗣昌以大学士督师,赐尚方宝剑,前赴湖广指挥围剿张献忠等。嗣昌与陕西副将贺人龙、李国奇夹击张献忠于太平县玛瑙山(今四川万源),史载“大破之,斩馘三千六百二十,坠岩谷死者无算。”崇祯表示嘉许,有手谕曰:“卿自昨年九月初六日辞朝至今,半载有余,无日不悬朕念,与行间将士劳苦倍尝,而须发尽白,深轸朕怀。又闻卿调度周密,赏罚严明,深慰朕平寇安民之意图”。接下来寒溪寺、盐井、木瓜溪等地连战皆捷。但此时明朝官军内部矛盾重重,诸将多不用命,贺人龙与左良玉皆拥兵自重,不听使唤。杨嗣昌下令:赦免农民军将领罗汝才等人的罪状,唯独张献忠不赦,有擒张献忠者,赏白银五千两,锦衣卫指挥使世袭;斩杀张献忠者二千两,锦衣卫指挥佥事世袭。张献忠则戏谑地回应称:“有斩督师(杨嗣昌)来者,赏银三钱。”还四处张贴,嗣昌非常害怕且惊讶,认为左右都是张献忠的卧底。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陷洛阳,烹福王朱常洵。二月初四半夜,张献忠一日夜驰三百里出四川,奇袭襄阳,初五日,在西门城楼杀襄王朱翊铭。朝野震惊,时人认为藩王遇难,将领必须负责,所以嗣昌忧惧交加,嗣昌在给湖广巡抚宋一鹤的信中写道:“天降奇祸,突中襄藩,仆呕血伤心,束身俟死,无他说矣。”旧病复发,吐血甚多,已病入膏肓,监军万元吉问他为何不报知皇上?杨嗣昌只吐出两个字:“不敢!”二月初一日,病死沙市徐家园。杨嗣昌死,自此战争主动权转入闯军手中。兵部尚书陈新甲以陕西三边总督丁启睿接替督师,并起用原兵部尚书傅宗龙继任陕西三边总督,负责剿寇。此后张献忠攻破武陵,特恨杨嗣昌,掘其七世祖坟,焚其夫妇灵柩,并把其尸体斩断出血。
孙廷铨,字道相,别字沚亭,益都人。明崇祯庚辰进士,官抚宁知县,改监纪推官。入国朝,官至秘书院大学士。谥文定。有《沚亭集》。
维基
孙廷铨(1613年—1674年),字枚先,明末清初山东益都县人。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初名廷銈,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考中举人,次年联捷庚辰科进士,任大名府魏县令,调直隶永平府抚宁县。后来告假回家。清顺治二年(1645年),应召出仕,任河间府推官,分司天津卫漕运事务,升任吏部稽勋司主事。顺治三年(1646年),出任陕西乡试主考官,后升考功司郎中。顺治七年(1650年),升太常寺少卿。顺治九年(1652年)加太仆寺卿。次年升户部左侍郎。顺治十二年(1655年)升兵部尚书。次年任户部尚书。顺治十四年(1657年),授光禄大夫。顺治十五年(1658年)加封太子太保,任吏部尚书。次年加少保。康熙元年(1662年),官秘书院大学士,参与机务。后来以“患怔冲之疾”为由请归。回乡后,闭门著述。康熙十三年(1674年)病卒。谥文定。
张霔,字念艺,号笨山,抚宁人。贡生,官内阁中书。有《帆斋逸稿》、《晋史集》、《叹乃书屋集》、《绿艳亭集》。
张坦,字逸峰,号青雨,抚宁人。康熙癸酉举人,官内阁中书。有《履阁诗集》。姜西溟曰:“《登泰山》古诗及诸五言近体,飘渺隽宕,气格浑成,求之唐诗家,天分绝类李白。”陶凫芗曰:“逸峰昆季承其父鲁庵、叔笨山之学问,与同时诸名士游,故所作皆清逸妥帖,彬彬乎质有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