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赵歇 | 赵王 | 前208年—前204年 | 故赵国宗族。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正月立为赵王,汉高帝元年(前206年)二月徙封代王,二年(前205年)十月复为赵王,三年(前204年)十月被汉赵韩信杀害。 |
简介
赵歇(?—公元前204年),嬴姓赵氏,战国时赵国贵族,秦朝时赵氏族长。公元前208年,被张耳、陈馀立为赵王,都信都(今河北省邢台市西南)。秦将章邯攻赵,以重兵围攻巨鹿(今河北省邢台市平乡西南)。项羽率兵救赵,大破秦军,他与张耳始得解围。公元前206年,张耳从项羽入关,封常山王,赵歇被徙为代王。后陈馀击走张耳,其复为赵王。楚汉战争中,陈馀为汉将韩信所败,被杀,赵歇逃回信都,亦被追杀。
全晋文
质,冯翊人,起兵广乡以应苻登拜平东将军冯翊太守,兵败归姚苌,以为将军,众皆溃散。
维基
商大节(1489年—1553年),字孟坚、号少峰,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承天府钟祥县(今湖北省钟祥市)人,同进士出身。谥端悯。正德八年(1513年)以《春秋》中湖广乡试第五十九名举人,曾任洛阳县学训导。嘉靖二年(1523年)登癸未科会试一百三十二名,廷试三甲五十三名进士,授江西永丰县知县,升任兵科给事中,嘉靖七年主考戊子科云贵乡试。八年勘事江西,以外艰家居。嘉靖十六年起复原职,因科道之间互相弹劾,被贬为盐城县丞。寻迁国子监丞,历升刑部郎中。嘉靖十九年,升任广东按察司佥事,奉敕整饬高肇兵备。嘉靖二十二年,升任山东布政司督运右参议。嘉靖二十四年,任河南按察司巡河副使。后改山东参政、山东按察使,嘉靖二十八年,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保定巡抚,期间募兵抵禦北方入侵。嘉靖二十九年,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因为当时其在外独领一军,不受仇鸾节制,而被诬陷下诏狱。恰逢当时嘉靖帝宠信仇鸾,虽然严嵩劝阻,嘉靖帝仍然坚持判处商大节死刑。三十一年八月仇鸾被杀,大节故部曲石镗、孙九思等数百人伏阙讼冤,兵部侍郎张时彻也上疏求情,但嘉靖帝仍然不听。三十二年商大节死于监狱中。隆庆元年,追赠兵部尚书,谥号端悯。
维基
高翀(1490年—1570年7月12日),字允升,号玉华,湖广德安府安陆县人。高翀出生时母亲梦见太阳堕入怀中,少年已能写作七言诗,喜欢阅读蔡清的著作,说:「为学不跟随道理而因循,说话虽华丽但没有用也。」十七岁时,高翀随叔父经商于湖广安陆,遂定居当地,正德三年(1508年)成为生员。嘉靖元年(1522年)他中湖广乡试举人,五年(1526年)成丙戌科三甲进士,获授犍为知县,行仁政以爱民、严厉教育士子,遇上旱灾就在烈日中长跪祈祷,雨税很快降下,馀暇则和诸生终日讲学;调任溧水,因廉明获称颂,再改任束鹿,依旧不追求新法便利民众,自命廉洁不改寒素。不久高翀入朝担任户部主事,外转浙江布政使司参议,擢云南按察使、贵州左布政使,三十五年(1556年)升贵州巡抚,适逢朝廷修缮三殿,巨木都从贵州徵用,他只用三年就完成;苗族人伺隙起事,他说:「犬豕窥视朝廷力量薄弱才会这样,假使因为木政屈服而议抚,不就是买卖,应该安抚其罪薄者,而捕获凶顽者,以剿为抚。」条议上奏后,获命便宜行事。叛兵李昂拥众称雄,阻塞云南贡道,他释放胁从者离间对方党羽,命内应在兵临时鼓噪,经内外夹击后擒获李昂,诸寨溃散;又设立保甲法给产授粮,治理贵州五年六次出征皆捷,明世宗嘉纳让其子高兖入国子监读书,到三十九年(1560年)被吏科都给事中梁梦龙弹劾贪墨昏庸而革职閒住,八十一岁去世,著有《奏疏集》及《玉华诗文稿》。
维基
周廷参(16世纪—17世纪),字诚之,湖广衡州府衡山县人。同进士出身。周廷参是万历十六年(1588年)中湖广乡试举人,二十三年(1595年)成乙未科进士,授浙江海宁县知县,次年(1596年)获授海宁知县,当时海寇肆虐,声言要夺取钱塘,他派遣训练过的壮士潜入倭寇,诱导对方而伏击,贼众因此溃散,并擒获渠帅。
维基
赵邦柱(1558年—1610年),字安甫,号观一,湖广武昌府咸宁县人。进士出身。年十四,补诸生,十九中湖广乡试第三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己丑成进士,授户部主事,监崇文门税,课九门,监法蓟州边饷。改吏部主事,母姚太宜人卒,告归。又丁父忧,服阕,调南京礼部仪制司主事,历南京吏部文选司郎中、南京光禄寺少卿,升通政司右参议。乞休归里,未几以疾卒。著有《享帚言》、《南游草》、《悠然斋尺牍》等。生嘉靖三十七年戊午,卒万历三十八年庚戌,得寿五十有三。元配魏氏,封宜人,按察副使蒲圻魏裳女,子一:赵嗣炜。
维基
徐养量(1568年—1624年),字叔弘,别号京咸,湖广德安府应城县人。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中湖广乡试第六十名举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会试第七十七名,廷试三甲第十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授陕西道监察御史。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督学北直隶。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升太仆寺少卿。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天启三年(1623年)四月,升为南京兵部右侍郎。十二月,录延绥宁夏甘肃三镇节次有功文武百官,甘肃巡抚徐养量升南京兵部尚书管左侍郎事,荫一子锦衣卫副千户。天启四年(1624年)因病去世。在朝为官十八年,享年五十七岁。
维基
袁中道(1570年6月10日—1626年10月19日),字小修,一字少修,号柴紫居士,湖广公安(今湖北)人,文学家,同进士出身。十几岁时即作黄山、雪二赋,五千馀言。长大后更加豪放不羁,跟随大哥袁宗道、二哥袁宏道宦游京师,广交天下四方名士,足迹遍及半个天下。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中湖广乡试举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登丙辰科进士。由直隶徽州府教授,历官国子监博士、南京礼部主事。天启四年(1624年)升任南京吏部郎中,卒于官。袁中道他与公安派其馀成员相同,主张即使研究古文,也不可全部模仿,而是要有其变化。他不但发扬公安派主力袁宏道的反复古理论,也将其理论详细补充论述。与大哥袁宗道、二哥袁宏道等人并称“公安三袁”。
闺秀百家词选·淡菊轩词
张习英,字梦缇,阳湖人,张县张琦长女,刑部员外郎常熟吴廷珍室。词笔秀逸,得碧山白云之神。因《撷芳集》收闺秀诗太滥,正始集选闺秀诗太简,故另选一帙曰:《国朝列女诗录》。
海日楼诗补编·序
壬申夏,辑寐叟未刻诗为《海日楼诗续编》,既竟,以示尹子硕。尹子谓予曰:「子与寐叟殆有胜缘,子盍缀纪其事,以弁诸卷端乎?」嗟夫!予闻硕公此言,曷胜其风雨蒹葭之感哉?夫予与叟之遇合,诚有非偶然者。予之闻叟名,为光绪丙申,而始亲謦欬,则光绪癸卯也。是时,叟承命守南昌,甫下车,即遍交其名士。予年虽稚,亦被顾及。暇必约谭,谭必竟日夕。予有所论议,叟必赞许,予有所咨问,叟必为之详释,如是者几及三年。予乃知叟之学博且实也,乃知叟之识正且确也。
叟尝慨然而谓予曰:「噫,国其殆哉!夫道器、文质、体用、经权、理事、神迹,非可二也,而今学士皆二之;道与德,政与教,知与行,定与慧,名与实,学与业,生与义,非可离也,而今学士皆歧视之;自他、心物、真妄、新故、今古、有无、是非、善恶,相待而著,非定有也,而今学士皆固执其成见焉。学士者,国之耳目也,今若此,则其谁不盲从而踬蹶也?且学也者,礼之所自出,礼者,国人之准则也。若今学士,可谓无学。国无学矣,而欲责之以礼,其可得与?无学无礼,而欲贼民之不兴,又可得邪?《孟子》曰:『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今中国之谓也。噫,国其殆哉!」予闻之,廪然而惧,憬然而服膺,不敢忘也。及今思之,叟真藏往知来之悊人哉!
丙午,叟被命提学于皖。己酉,以皖藩摄巡抚事,闻予因学校事致劳瘁,亟召予,见即谓曰:「子来何迟也?」既而曰:「今何世?子乃欲以一齐傅止楚众之咻乎?兹与子约,当留此作竟年谈,慎毋睨旧乡而怀归志也。」已又笑曰:「余虽不耄期而有倦勤之思。明年此日,会当遂我初服,与子同作西湖游耳。」自是居则花晨月夕,辄纵高谭,出则佛寺江亭,每多嘉会。署有成园,园有天柱阁,叟之所葺也。阁凡五级,登临四望,近揽龙山,远招庐、霍,长江衣带,旋绕襟袖,游目骋怀,致饶佳趣。叟政事閒暇,即相与放论其上,解题析义,难辩风生,往往自昏达旦而无倦色。叟每乐甚,辄曰:「有此江阁以来,还有此主客不?」及今回忆,如此胜境、如此主客、如此嘉会,诚哉其难得也。三复叟语,弥用感喟。
庚戌,叟以国势日危,上书言大计。权贵恶之,留中不答。叟抚膺太息曰:「天乎!人力竟不足以挽之耶?」因赋《阁夜》长律见示,诗曰:「不待招邀入户庭,龙山推分我忘形。流连未免耽光景,餔啜谁能较醉醒。雨后百科争夏大,风前一叶警秋蘦。五更残月难留影,起看苍龙大角星。」遂告衰求去。七月得请解任,果符期年之言。离皖日,叟再申西湖游约。予乃于南洋劝业会毕,访叟嘉兴,快聚匝月,即偕作西湖游,时长至前旬日也。湖山幽閟,杳无游人,静对荒寒,宛若置身懒瓒画幅中。叟笑曰:「余辈可谓孤芳共赏者已。」乃尽十日之力,遍揽湖山之胜。素妆西子,不御铅华,而风均天然,偏多真趣。寒山诗所谓「皮骨脱落尽,惟有真实在」者,良堪移赠。叟有句云:「应心开净域,凡圣无殊差。」盖契證语也。而湖君好事,似忧嘉客堕入枯禅,十日之中,晴晦雨雪风月几无不备,寂然境中,妙现神变,枯木寒岩,顿有生意。予叹曰:「乾阳无死,《易》义故不虚耳。」叟曰:「余于是亦悟《易》义惟密,颇觉以密通《易》,应无不合。子能为我言作證乎?」予曰:「可。夫《易》之为义,即神变也。神变即密之大用也。故《系辞》传谓君子洗心,退藏于密。盖不密宁复能易哉?且乾,金刚界智也,坤,胎藏界理也。乾坤生六子,两界开四部也。乾坤变化而有八卦,两界瑜伽而成曼陀罗也。演八卦而为明堂位,曼陀罗而现三昧耶也。如是义證,不胜枚举。《易》为儒密,又何疑哉?」叟笑曰:「诚哉是言,然则彼之轩轾儒佛者,匪唯不知佛,抑亦不知儒已。」游既毕,予随叟返嘉兴,为留半月,遂别而之京师,任校订敦煌唐人写经之役。
国变后,予以发起佛教会事至沪,适叟亦以浙乱辟居沪上。相见无言,忻戚交并。予见叟病甚羸,欲举词慰之。叟奋然作色曰:「六合外宁无净土耶?」予曰:「心净土净。六合之界,谁实为之?妄我见销,客尘顿尽,净土之名,且亦不立,何复有非净土也?」叟说,曰:「不期今日乃闻至言。」因留作长谭。予旅沪不及两月,与叟快谭廑数次耳。讵知一别,竟成永诀。叟盖自是遂居沪,而予则于壬子五月奉先慈命,归隐洪都,几十二年未尝出也。噫!予与叟之遇合因缘,岂偶然哉?
叟言论风采,饶有晋人风,故发为辞章翰墨,神姿隽永,尤复令人玩味不倦。惜予与叟嘉会不常,未能尽窥叟之蕴藏,而予不文,又不能悉述所见闻以告硕公也。夫叟之道德、学术、事业、文章,固已昭昭在世,无待赘陈。况予谫陋,略尝海滴,尤弗敢妄赞。然窃谓学业如叟,世实罕伦,其證悟之莹然澄澈,堪称超迈前修,世多悊人,定不河汉予言。叟平生著述极多,然每不自掇拾写定,好为诗词,亦复短笺尺幅,任意狼藉。予此补编,盖廑得十之一二耳,颇冀博雅君子,继续缀辑,俾叟著述之散佚者蔚成完帙,则予与硕公所厚望也。若夫叟之诗,则叟固尝自谓:「吾之于诗,譬蜩父之承筐,然亦掇之而已。」予于是复何能赞一辞。
太岁在壬申端午后五日,临川李翊灼谨序于旧京之南长街寄庐。
释僧度。不知何人。去来邑野略无定所。言语出没时有预知。号为狂人。周赵王在益州。有郫人与王厚。便欲反。时有告者。王未信之。至旦郫兵果至。王厚者为主。在城西大街。方床大坐。时僧度乃戴皮靴一只。从城西遗粪而走。至盘陀塔。弃靴而回。众怪之而莫测也。又复将反者。将纸笔请度定吉凶。便操笔作州度两字。反者喜曰。州度与我。斯为吉也。择曰往亡。我往彼亡。重必剋之。时赵王据西门楼。令精兵三千骑往。始交即退。随后杀之。至盘陀斩郫兵千馀。为京观。今塔东特高者是。于后方验度戴皮相。皮郫声同。遗粪而走。散于塔地。所言州度(徒各切)反即斫头。目前取验。定后。人闻于王。遣人四追。遂失所在。
维基
徐九章,字思健,又字经纬,直隶河间府景州人。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直隶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授户部主事,榷江西九江钞关,晋郎中,四十七年五月知河南彰德府,调任山东青州府知府,天启六年六月升江西副使,备兵池州(徽安道),十月改山东海右道副使,崇祯初,官至湖广参政。县西门里有“簪缨济美坊”、“叠荷国章坊”为徐伸、徐九章立。墓在城东北河圈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