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维基
张鹏翮(1649年—1725年),字运青,号宽宇,四川遂宁县(现属重庆市潼南县)人,祖籍湖北麻城,进士出身。张鹏翮九岁能文。康熙八年(1669年)中举人。康熙九年(1670年)中式庚戌科会试第284名,殿试三甲第一百二十二名进士。钦授内弘文院庶吉士,散馆改刑部主事。任礼部祠祭司郎中,康熙十九年(1680年)出守苏州府,历官兖州府知府及江南学政,升任大理寺少卿。康熙二十七年,随索额图所率使团到俄商定中俄边界,签定《尼布楚条约》。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扈驾南巡,擢拔为浙江巡抚,任内严惩耗黜贪墨。康熙三十三年提督江南学政治。康熙三十六升左都御史记。康熙三十年短暂任刑部尚书,同年(1698年)任两江总督,两年后任河道总督。康熙四十三年,加太子太保。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官刑部尚书,四十八年改户部尚书。康熙五十年,康熙命户部尚书张鹏翮为钦差大臣,调查著名的江南科考舞弊辛卯科场案。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主持顺天乡试,升吏部尚书等要职,以清廉自持,康熙帝赞之:“天下廉吏,无出其右。”。《清实录》康熙五十二年,上问户部尚书张鹏翮曰:明末时,张献忠兵到四川,杀戮甚惨。四川人曾有记其事之书籍否?张鹏翮奏曰:彼时四川人,屠戮殆尽,无有记其事者。上曰:李自成与张献忠在河南邓州分兵。张献忠遂至四川。其间详细、未能悉知。尔父今年八十有七。以张献忠入川时计,约已十七八岁,必有确然见闻之处。尔问明缮折进呈(即其父张烺著《烬余录》)。同年,张鹏翮父张烺受邀入京参加康熙六十大寿,与致仕吏部尚书宋荦、徐潮,原任户部尚书王鸿绪、致仕礼部尚书许汝霖及丁忧工部尚书徐元正等,同东向坐。康熙五十七年、六十年,会试正考官。康熙六十一年,加太子太傅。世宗雍正即位之初,张鹏翮多次请辞,雍正挽留。雍正元年(1723年)任文华殿大学士,仍兼吏部尚书,时人称其为“遂宁相国”。是年七月,前往河南查议冲决马营口工程。雍正三年(1725年)病逝,加少保,赐全葬,谥文端。 雍正赞他:“志行修洁,风度端凝,流芬竹帛,卓然一代之完人。树范岩廊,允矣千秋之茂典”,入祀贤良祠。
亚匏先生生二子,长名遗,字是珠,次名还,字仍珠。仍珠与余交最密。光绪乙酉科举人,入河东运使幕,由佐贰保升知县,分山西补用,委办归化城教案,为晋抚岑春煊所赏,调充抚院文案。光绪壬寅秋,赵尚书由山西布政使护理巡抚,余就其聘为内书记,始与仍珠朝夕相见。
癸卯,尚书调任湘抚,余与仍珠同案奏调,同充抚院文案,余司财政、商矿、教育,仍珠司吏治、刑律、军务、交涉。旋出署澧州知州,政声卓然。未半年,调回文案。桂事起,湘边吃紧,仍珠筹画防剿事宜,因应悉当。力保黄忠浩熟娴韬略,可以专任,尚书深韪其言。尚书奉召入都陛见,陆元鼎继任,仍珠仍留文案。陆过武昌时,张之洞痛诋黄忠浩与革党通,不可再予兵权,意欲以张彪代之。陆与仍珠疏,初颇疑金、黄句结,后黄军所向有功,仍珠善于料事,又长辞令,陆大信任之。时尚书已拜盛京将军之命,奏调仍珠赴奉。余本以文案总办兼财政局会办,仍珠至,以文案总办让之,仍令余会办,又令仍珠会办财政局。未几,又令会办农工商局。终尚书之任,仍珠未离文案。尤长于交涉案件,日、俄战后,收回各项已失主权,皆其襄赞之力。嗣因营口开埠,章程草案与直督幕府刘燕翼龃龉,大为袁世凯所恶。尚书内调,徐世昌继任,竟以财政案与余同时革职,实则仍珠仅会衔而不问事,乃同被其谤,冤矣。
余二人既同去官,同回上海閒居,旋为端方招入两江幕府,又为锡良调至奉天,委办锦瑷铁路交涉,锡又委以奉天官银号会办。尚书二次出关,仍珠仍任文案总办,兼东三省官银号总办。武昌事起,清室动摇,尚书委署奉天度支司,辞不就任;且侦知奉省有潜谋革命者,张作霖势力渐张,力劝尚书归隐,尚书犹豫,同官亦设计阻挠,延至共和诏下,方得去位。然以袁世凯之雄猜,尚书之忠厚,竟能绝交不恶,从容入关,皆仍珠擘画之功也。
入民国后,在京蒙古王公,组织蒙古实业公司,公举仍珠为协理,移家北京,入进步党为基金监。梁任公为财政总长,同党公举仍珠为次长,欲藉其深沈谙练之力,为任公补偏救弊,任公甚信赖之。民国十一年,中国银行股东会举为总裁,张嘉璈副之,仍珠能尽张之长而匡其短,维持之功颇大。十四年,在总裁任以积劳得中风疾辞职。由是右偏不仁,神思颠倒,如狂癫之症,逾年忽然清醒,自言如梦初觉,但仍偏废在床。十八年,卒于家,年仅七十三。
仍珠少受业于冯蒿庵,为律赋甚工,未留稿。入政界后,长于公牍、章奏,周密而有断制,能弭患于未形,又深悉社会情伪,善为人谋,有疑难事,咸就商取决焉。余生平受益极多,仍珠亦引余为益友也。弱冠孤贫,笔耕不给,饥驱谋食,事畜增繁,操守甚谨严,虽屡近膏腴而积赀有限。病中以遗嘱付托,不过数万金,身后分给二子及诸孙,陆续耗用,未及一年,已艰窘不能支柱。读亚匏先生之诗,其命宫殆世世磨蝎也欤?是珠尤不善治生,沈于痼习,家居营口,为商人司笔札,潦倒于身,时仗仍珠周济。遗嘱内有分给是珠二子之学费,顷闻读书颇有成,差足喜也。
仍珠殁,余方在南,事后凭棺一恸,怆感万端,有挽诗云:「平生益友惟君最,又到吞声死别时。病里笑谈仍隔阂,梦中魂气忽迷离。已无笔势铭贞曜,祗有琴心殉子期。一恸傥随冥契逝,神州残命况如丝。」「卅年形影相追逐,君病而今四载强。平旦东方神已敞,浮云游子意何长。焚琴燕寝花无主,(侍婢阿琴他适。)啜茗公园树久荒。(余至京,每日在公园老树下茗话。)遗著未编遗嘱在,含悲郑重付诸郎。」庚辰十月初九日追记。
此书初刻成,仍珠以最精印本见赠,展诵数过,藏庋有年。庚辰十月,检书作记,距仍珠之死已一星终矣。仍珠遗稿,百无一存,读者见余所记,可略悉其生平,盖非一人之私言也。景葵。(录入:顾青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42—1895
【介绍】:
清安徽合肥人,字海珊。咸丰间以武童投军,与太平军、捻军战,积功至守备。抗击日军入侵台湾,升都司。光绪间擢游击,中日甲午战争中,率福字军赴营口,驻守盖平县,阵亡。
维基
廉隅(1823年—1882年),号方之,吴郎汉吉尔们氏,蒙古镶白旗人。咸丰辛亥举人,丙辰进士。后官山西和顺县、左云县、太谷县,奉天北镇县、铁岭县知县,锦州府新民厅同知。咸丰十一年五月授铁岭县知县,光绪二年六月自铁岭县知县奏升新民厅抚民同知,三年二月任,十一月调省,光绪四年二月署营口厅海防同知。光绪七年二月回任新民厅抚民同知,八年五月调署广宁县知县,九月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一作万庆。金盖州熊岳人,字禧伯,号澹游。王庭筠子。能诗,工书画,有父风。墨竹树石绝佳。仕至行省右司郎中。
人物简介
庭坚,字子贞,盖州熊岳人,有时名。父遵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6—1202
【介绍】:
金盖州熊岳人,字子端、号黄华山主。世宗大定十六年进士,调恩州军事判官,有政声。章宗时试馆职,罢归,读书黄华山寺,因以自号。后召为应奉翰林文字。累迁翰林修撰。诗书画均工,尤善山水墨竹。元好问有“百年文坛公主盟”之誉。有《丛辨》与文集。
词学图录
王庭筠(1151-1202) 字子瑞,号黄华山主、黄华老人。熊岳人。官至翰林修撰。精书画,学米芾,能诗词。有《黄华集》,存词12首。
庭筠,字子端,熊岳人。父遵古,字仲元,正隆五年进士,仕为翰林直学士,才行兼备,道陵所谓昔人君子者也。子端早有重名,大定十六年甲科,文采风流照映一时,历州县用荐者供奉翰林。承安中,为言事者所累,谪郑州幕官。未几,复应奉,稍迁修撰,卒官,年四十七。子端诗文有师法,高出时辈之右。字画学米元章,其得意处颇能似之。墨竹殆天机所到,文湖州巳下不论也。平生爱天平黄华山水,居相下十年,自号黄华山主,有集传于世。其殁也,道陵有诗悼之,其引云:王遵古,朕之故人也。乃子庭筠,复以才选直禁林者,首尾十年。今兹云亡,玉堂东观中,无复斯人矣。其家以遗文来上,寻绎之久,良用怆然。诗不录。屏山故人外传云:子端出家子,风流酝藉,冠冕一时。为人眉目如画,美谈笑,俯仰可观,外视若简贵人,初不敢与接,一见之后,和气津津,溢于衡宇间。又其折节下士,如恐不及,苟有可取,极口称道之,故人人恨相见之晚也。子万庆,字禧伯,诗笔字画俱有父风,仕为行尚书省左右司郎中。犹子明伯,幼岁学书,书家即称赏之。倜傥无机,膂力绝人。曾有诗云:钓鳌公子铁心胸,兴在三山碧海东。千尺云帆巳高揭,不知何日得秋风。死于邓州,年未四十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92—1276
【介绍】:
即石德玉。金元间平阳人,先世辽东盖州,女真族,字君宝,或误作君实,号洪岩老人。金末以良家子从军,积功官至武德将军。金亡后居燕。有杂剧《鲁大夫秋胡戏妻》、《李亚仙诗酒曲江池》、《柳眉儿金钱记》等。
桂林郭君彦章,自其先世林涧先生得紫阳朱子之学于静春刘公,子孙世守以为家法。后来若西窗先生、諟溪先生,皆能沈潜精敏,深有造诣,其所自得,于先儒之,议多所发明。彦章固守其家法者也。经乱以来,遇事感触,情之所至,勃郁于中,不能自已,则辄形之歌咏,或登高而啸,或临流而叹,扣壶击节,慷慨激扬,商歌之声,隐隐动林壑,闻者知其为妙也。录成编帙,间以示予。予爱其题无泛作,必有关涉,章无羡句,必有警发。虽其片词单言,特出谐谑,然亦未尝不使听者为之怡然喜赧然愧。其于世道人物天理民彝,有所感发,是真得古诗人讽刺之义者?欤!亦其所飬固有异于人欤?使余序之,余非能诗者也,将何以为之言哉!虽然,余于彦章之诗,亦不能无所感焉。何也?国风、雅、颂,大抵皆古之乐章,固必以音节为之主,而诗本性情者也。夫中人之性情,不能不有所偏,随其所偏,徇其所至,则溢而为声音,发而为言笑,亦各有自得之妙焉。是岂可以人力强同之哉。汉魏而下,诗之合作,莫盛于唐,然凡称名家文章,虽有浅深高下,不可一槩论,而未有不本于性情。掩卷读之,使人自辨,未有不得其人之彷佛者,此不可强同之验也。以是知学诗者固当以涵飬性情为本,而不当专求工于词也。而近年以来,江湖作者,则往往托以音节之似,必求工于词,而不本于性情。譬之刻木为人,衣之宝玉,面目机发,似则似矣,被服瑰奇,美则美矣。然求其神情色态,出于天然自得之妙者,终莫知其所在也。又且专掇取古人一二胜处藻缋织组,骤而读之,动心骇目。又如八珍之馔,五侯之鲭,几使下箸无可拣择。后生晚进,慕而效之,如恐不及,直谓太羹玄酒为淡泊,清庙明堂为朴斲,又诗道之一变也。嗟夫!抵掌谈笑,似孙叔敖,岂果似孙叔敖哉?亦强为之词耳。彦章之于诗,规矩音节,尽出唐人,而不拘拘焉拟规以为圆,摹矩以画方,而自得之妙,固在言外。此余之所深爱也。故书之卷末,而归之彦章。将以吾言为然乎?不然乎?彦章有经济,能自守,观其诗可见矣。
洪武二年己酉,庐陵罗大已伯刚序。
元鄙儒术,七八十年间,科举诏不岁下,山林之士无他慕,因各肆力于文学,于是多为古辞诗歌,以道己志。在吾族邻而姻者,有郭静思先生,与先翠屏诸公倡和往来,而先竹轩公及里中宋、周、李、杨诸君子,固皆一时杰出者也。兹数人者,不独能为古辞诗歌而已,尤善测微隐明道理,言又足以发之。至其处贫遭遇,卓然自守不少涅,流俗皆以为当然,无用矫强,使得一命所立,必有可观。顾老于蓬藋,不少概见,馀其精神仅寓于声律,可哀也己。静思名钰,字彦章,高村桂林人,吾族志行甥。壮年奔走,资笔以为飬。晚际明兴,徵茂才,辞疾不就。年踰六十,竟贫死。常访其家,孑然无遗,独幸诗歌犹有录者。盖平生经历时势艰危、闾里流离之状,若目见之。所载郡邑失没日月,与当时死事故实,可裨野史,有关惩劝。而一时杰出,相从唱和,又皆世家文献之徵,不忍其泯没也,因校讹舛,属其八世从孙廷昭入梓以传。忆静思赠吾族秀宾诗有云:圣贤去我远,糜兹糟粕味。当其得意时,何如卿相贵。呜呼,此诗人所以穷饿终身而不悔也。静思诗未知去古何若,然一时杰出者,役志止是,不亦可以观国乎。静思酷好泉石,所居去余莲洞三里许,吟眺独未一至,将犹少之然欤?必有为解嘲者。
嘉靖四十年辛酉仲夏癸未,莲洞病樵罗洪先撰并书于念庵之止止斋中。
新续高僧传·遗身篇第七之一
释明秀,字碧天,川人也。自蜀入楚,止于荆门,四十馀年。一日沐浴礼佛,谓其徒曰:吾西去矣。趺坐禅榻,合掌喃喃,火自内出,焚及胸际,犹号佛不绝,须臾而化。盖平日止一敝榻,横陈墙下,不与窗壁相连,其下常积薪,蒸便于取爨,故与其徒话别时,未见伏火,不虞其自焚也。及燄迸烽烈,始相骇异,知其积诚有素,信非偶然。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5—1471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寓在辽东盖州,字缉熙。正统十三年进士,官翰林学士。使朝鲜,还任国子祭酒。成化七年,以前任邢让用会馔钱事,牵连下狱。诸生诉阙下请代。免官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2
【介绍】:
明辽东盖州人。举人,崇祯时知滕县。清兵南下,城将破,拜母出,力战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74
【介绍】:
清汉军镶红旗人,原籍辽东盖平,字大来。顺治四年,自贡生任直隶滑县知县。康熙三年,累擢至福建漳南道。耿精忠叛,启泰自度不能守,全家自杀。后追谥忠毅。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奉天盖平人,隶汉军镶白旗,字林九。顺治二年拔贡生。授柘城知县,升太仓知州。在任厘赋税,除耗羡,雪冤狱,开浏河。旋以故被劾罢官,坐废二十余年。康熙间再起为高邮知州,到官即尽力赈灾,上官有征调,不轻给。卒于官。
维基
毛凤仪,贵州贵阳人,同进士出身。道光二年(1822年)清宣宗登极壬午恩科进士,三甲十八名,曾官奉天盖平县知县。
维基
何守谦,广东省广州府顺德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十二年(1886年),参加光绪丙戌科殿试,登进士三甲27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担任奉天盖平县知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安徽合肥人,字鼎臣。入淮军为将校。光绪十年从刘铭传防守台湾,击退进犯基隆之法军,授总兵。甲午之战,以辽东盖平失守夺职。后驻青岛,被来袭之德军所俘,旋脱归。官至重庆镇总兵。卒年七十一。
维基
秦化西,又名秦化西,奉天奉天府盖平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十六年(1890年),参加光绪庚寅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15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