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安徽省” 相关资源
诗文库48461
人物库20028
活动4297
人物库
英布西汉 ? — 前195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英布 九江王 前206年—前204年 本楚将,汉高帝元年(前206年)二月立为九江王,三年(前204年)十二月降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95 【介绍】: 西汉六安六县人
坐法黥面,亦称黥布
秦末率众附番君,后依项梁
死,复属项羽
每战,常以少胜多。
入关,封九江王
曾奉项羽命与衡山王吴芮击杀义帝
楚汉战争中,汉遣随何归汉,封淮南王
刘邦击灭项羽垓下
后以韩信彭越见诛,惧,举兵反。
高祖讨破之。
兵败逃江南,为长沙王诱杀。
州泰曹魏 ? — 26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61 【介绍】: 三国魏南阳人
初仕为荆州刺史裴潜从事
司马懿所重,擢新城太守,后历兖州豫州刺史
好立功业,善于用兵。
官至征虏将军,假节都督江南诸军事
卒谥壮
刘敬宣晋末 371 — 415
全晋文
敬宣字万寿彭城人,镇北将军牢之子,太元末王恭前军参军,又参会稽世子元显征虏军事,隆安初以平王恭功加宁朔将军,寻破孙恩,加临淮太守,迁后军从事中郎,进辅国将军元兴中桓玄内逼,奔姚兴,又奔慕容德,还为晋陵太守袭父爵武冈县男,迁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安帝反正,自表解职,寻除冠军将军宣城内史襄城太守,以伐蜀无功免官,寻从征慕容超,又拒卢循,迁使持节马头淮西诸军郡事、镇蛮护军淮南安丰郡太守梁国内史,转左卫将军,加散骑常侍,出为使持节北青州军郡事、征虏将军北青州刺史,领清河太守,寻领冀州刺史,进右将军义熙十一年,为其下王猛子所杀。
(案,敬宣宋书》有传,今宜列晋未。)
北魏献文帝北魏 454 — 47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4—476 【介绍】: 即拓跋弘
北魏皇帝。
鲜卑族。
文成帝长子。
文成帝和平六年五月即位。
初立,丞相乙浑谋反,冯太后密谋诛之,并临朝听政。
皇兴元年,帝亲政,喜佛道,赏罚严明,吏治始有起色。
淮北四州及淮西东徐、青等州。
在位六年,于皇兴五年,禅位太子宏,自称太上皇
孝文帝延兴六年,为冯太后毒死。
庙号显祖
王肃北魏 464 — 5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4—501 【介绍】: 北魏琅邪临沂人字恭懿
王导后人。
南齐秘书丞
孝文帝太和十七年,父兄为齐武帝所杀,乃奔魏。
在魏甚得孝文帝器重,授大将军长史
以破齐将裴叔业功,进号镇南将军
孝文帝死,受遗命为尚书令,依江南制度定九品官制。
宣武帝时,累封昌国县侯,官至散骑常侍都督淮南诸军事扬州刺史
卒谥宣简
全后魏文·卷四十六
字恭懿琅邪临沂人
齐左仆射雍州刺史奂子。
永明中,历著作郎太子舍人司徒主簿秘书丞
以父及兄弟皆坐罪诛,来奔。
孝文以为辅国将军大将军长史,进号平南将军
豫州刺史扬州大中正,进号镇南将军,封汝阳县
刘藻等败降、号平南将军
宣武即位,以遗诏进尚书令,拜车骑将军封昌国县侯
出为扬州刺史,镇寿春
景明二年卒,赠侍中司空公,谥曰宣简
僧明北周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姜氏
鄜之内部人
性质朴。
有操守。
然于竺坟鲁诰。
无所治习。
而人知向慕。
坊州
一日偶见光发西南山谷间。
从得石趺一于涧底。
且远望其旁。
有卧石如像者。
土掩其半。
就掘之则固像也。
虽相好完美。
而色正黑。
自踵至顶。
高馀三丈。
即率众扶举。
莫能胜。
武帝已崩。
元嗣历。
明因秉炉祝曰。
若佛法重兴。
苍生有赖。
希现威灵。
得遂其愿。
俄像起行。
径趋石趺。
卓然而立。
见者骇叹。
有司以其事闻。
上大喜为复教。
仍改年为大象。
以纪其瑞。
诏复以其地构寺。
额大像。
获居之。
又若徐州吴寺之太子思惟像。
京师崇义寺之石影像。
襄阳金像寺之丈六无量寿像。
荆州长沙寺像。
高齐定州之观音像。
及高王经
襄阳弥天释所铸之金像。
扬都长干寺之育王像。
梁祖所事等身金银二像。
僧护石像。
皆灵验莫测。
兹因略述。
以晓流俗 太子思惟像者。
盖以其状言也。
沙门法显东晋时
游历西。
域。
会有微疾。
心思乡里粳稻饭。
投一伽蓝。
主人款遇殊勤至。
为敕沙弥
取粳饭以进。
顾沙弥
踵血犹湿。
云顷往彭城吴苍鹰家分卫。
而犬啮之。
始寤其瞬息数万里。
岂亦常僧可能哉。
后东还。
访苍鹰于彭城
入门见血涂阖上。
问之则曰。
某年月日尝有僧。
乞食至此。
而犬啮之尔。
计其年月。
不小误。
谓苍鹰曰。
此罗汉圣僧血。
谨护之勿去也。
于是苍鹰。
即其宅创寺。
以忏咎。
求像于扬都
方济江。
舟倾侧欲覆。
忽有二骨长丈许。
随流腾入舟中。
遂济无挠。
及岸视之。
则龙齿也。
卒输之官府。
未几。
苍鹰获像于婆罗门僧。
初苍鹰偶憩林树间。
僧持像至云。
欲施徐州吴苍鹰供养也。
苍鹰曰。
我身是也。
僧忻然付之。
今在相州邺县大慈寺 石影像者。
石崇一尺。
径六寸。
紫色八觚。
内外映彻。
而如来菩萨。
浮图伽蓝。
天人山海。
帐盖床座。
三涂苦趣。
变现不一。
或前后相类。
或每楞不同。
隐显靡恒。
岂得而槩论哉。
梁大清中。
天竺沙门
奉以入贡。
会侯景之乱。
置之庐山西林寺像顶而去。
隋开皇十年
炀帝晋王镇淮海。
遣使王延寿
取之。
王宝玩特甚。
遇有他役。
则函之以自随。
入登储贰
藏于曲池日严寺。
非外人所得瞻睹也。
武德七年
归崇义寺。
贞观六年
诏入内。
无量寿像者。
东晋沙门道安
宁康三年。
八月八日造。
明年季冬
严饰既就。
刺史郗恢创莅此蕃。
而像独步趋万山。
率众迎还其寺。
而夕复出。
住寺外。
梁普通三年
诏于建兴苑。
铸金铜趺。
以承之。
高六尺。
广一丈。
刘孝仪制赞立碑 长沙寺像者。
晋太元间
现于城北。
高七尺。
光相奇特。
人有遇其夜行者。
谓非类。
以刀击之。
且视则像有刀痕。
梁祖命使。
迎以供养讫。
三日送同泰寺
后寺被火。
堂塔并尽。
唯像居殿中岿然 定州像者。
元魏敬德
防州人也。
居家事观音像谨。
天平中
应募定州
为劫盗所妄指。
逮系京狱。
困拷掠诬伏。
且即刑。
敬德夜坐狱中。
泣誓曰。
被枉如此。
当是曩宿枉他所致尔。
今幸偿毕。
则愿代受一切众生。
枉屈祸也。
既而假寐。
一沙门见梦曰。
观音救生
皆诸佛名。
卿能诵满千过者。
免死厄。
复教诵数过。
敬德既寤。
无所遗忘。
竟诵不辍口。
满百过。
顷焉牵赴市。
且行且诵。
仅千过。
而刑者三折其刀。
至三易刀。
肤体无小损。
丞相欢闻而异之。
遽奏免其罪。
诏传其于世。
敬德既归防。
徐视其像。
则项上三刀痕故在也。
敬德大感恸 襄阳金像者。
晋太元十九年。
岁次甲午比丘道安
襄阳西郭。
造丈八金像。
此像更三周甲子。
越百八十年。
而后灭。
此记书之像腋下。
倒垂衣褶中。
周武建德三年。
甲午之岁。
开府长孙哲。
荆州
太原王乘副之。
哲性凶暴。
甫视事。
先令毁像。
众进谏则愈益怒。
胥卒奔走从命。
谩以绳系像颈。
率百馀人挽之。
像屹立不动。
哲谓其弗力。
杖监者百。
复挽如故。
犹不动。
乃益人至五百。
始踣。
声震地撼。
人物骇慄。
哲独喜跃不自胜。
亟命镕冶。
唱快。
遽驰马。
往报太原公
忽堕马。
伤败肢骨。
失音直视。
至夜而卒。
验其所记年月。
若合符节。
则世相定业之说当矣 长干寺育王像者。
光趺身相。
祥瑞通感。
具如前传。
亢阳之岁。
必驾御辇。
迎像入宫。
上加油帔前导罗盖。
僧众从后。
初虽炎赫。
像至中途。
则每霶𩃰霢霂。
生物濡洽矣。
国家所赖。
以有年也。
陈祯明中
像忽西向。
直月监堂。
屡移向南。
晨起视之。
复西向。
事闻。
诏迎入太极殿
设斋行道。
先是像戴七宝冠。
珠玉饰之。
重约百斤。
复以锦冒加其上。
翌旦则冠挂像手。
而冒犹覆顶也。
上使为戴冠覆冒。
如常时。
因膜拜以祷之曰。
苟国家有不祥者。
宜再脱冠。
明起视之复然。
隋开皇九年陈亡。
诏致像大内供养。
上对之。
每不敢坐。
盖以像立故也。
久之诏曰。
朕年老。
不堪久立侍像。
其今有司造坐佛。
如育王像者。
送本像于兴善寺供养。
像伟特。
所在莫能容。
移置北面以图迁奉。
日像则南面。
或疑人所为者。
乃刹之北面。
而扄鐍其户。
且视之。
像面南如昨。
众惧皆礼谢 梁祖等身金银二像者。
奉之重云殿。
晨夕礼敬者五十年。
侯景之篡。
太尉王僧辨既诛
谋迎贞阳侯渊明于齐而立之。
犹豫未定。
僧辨使女婿杜龛
宿卫宫阙。
性贪悍。
欲毁二像。
铸金银铤。
初殿周匝为阁道。
号三休阁
而像顶正出阁上。
遣数十人。
登阁镵像顶。
像并回顾。
众惊悚。
皆默瘖昏醉。
随遍身青肿。
如见击状。
号呼数日
创烂而死。
陈有江南武帝昉徂落。
临川王茜。
入承大统
方治葬具。
造辒辌车。
时以国用窘乏。
诏取像殿宝帐。
珩佩珠玉。
以充给之有司部集人力将事屏撤。
而云气滃郁。
拥殿内外交暗。
其馀方所
霁景朗。
观者四合。
竞骇其异。
而雨注电射。
烟焰歘涨。
众见殿像腾举。
高薄霄汉。
渐远渐微。
焂然而没。
顷之云敛雨过。
就视其地则惟柱础存焉。
后或见之海上 僧护石像者。
高齐时造长丈八。
发愿为之。
然未得石。
会于寺北谷中。
见石仆地。
约如其数。
顾工营治。
涉期而仅了面腹。
以背著地。
势未易。
具众力翻之。
卒莫之动。
日石忽自转。
以就磨琢。
及成。
移置殿中。
周师之破齐也。
像先流汗。
晋州陷。
尽火诸寺。
像独完美。
虽饶人牛力。
终不仆。
寻有僧周
垒瓦木土堑。
以营护之。
须臾失僧所在。
或以木折像二指。
见梦于人曰。
吾指痛。
且而续其指。
开皇十年
盗归殿幡盖云。
夜每梦。
丈八人责让之。
已上并戴旌异记。
韩擒虎南北朝末隋初 538 — 59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8—592 【介绍】: 名一作豹河南东垣人字子通
韩雄子。
容仪魁伟,有胆略,好读书,经史诸子略知其旨。
北周,袭父爵,以军功迁和州刺史
文帝欲图江南,特拜擒虎庐州总管,委以平陈之任。
伐陈为先锋,直捣金陵,执陈后主
进位上柱国封寿光县公,终凉州刺史
僧住力隋末唐初 544 — 623
释住力
姓褚氏
河南阳翟人
避地吴郡钱塘县
因而家焉。
宿植胜因早修慧业
甫及八岁出家学道。
器宇凝峻虚怀接悟。
声第之高有闻缁俗。
中宗宣帝
京城之左造泰皇寺。
宏壮之极罄竭泉府
乃敕专监百工。
故得揆测指撝面势严净。
至德二年
又敕为寺主
值江表沦亡僧徒乖散。
乃负锡游方访求胜地。
行至江都
乃于长乐寺而止心焉。
隋开皇十三年
建塔五层。
金槃景耀峨然挺秀。
远近式瞻。
至十七年
炀帝晋蕃又临江海。
为寺任缮造之功故也。
梁武得优填王像神瑞难纪。
丹阳龙光寺
陈国云亡道场焚毁。
乃奉接尊仪及王谧所得定光像者。
并延长乐身心供养。
而殿宇褊狭未尽庄严。
遂宣导四部王公黎庶。
共修高阁并夹二楼。
寺众大小三百馀僧。
咸同喜舍毕愿缔构乃励率同侣二百馀僧。
共往豫章刊山伐木。
人力既壮。
规摹所指妙尽物情。
即年成立。
制置华绝。
异神工。
宏壮高显挺冠区宇。
大业四年
又起四周僧房。
廊庑斋厨仓库备足。
故使众侣常续断绪无因。
再往京师
深降恩礼还至江都
又蒙敕慰。
大业十年
自竭身资。
以栴檀香木
模写瑞像并二菩萨。
不久寻成同安阁内。
至十四年
隋室丧乱道俗流亡。
骸若萎朽充诸衢市。
誓以身命守护殿阁。
寺居狐兔顾影为俦。
啜菽饮水再离寒暑。
虽耆年暮齿。
而心力逾壮。
泥涂褫落周匝火烧。
口诵不辍手行治葺。
贼徒雪泣见者哀叹。
往往革心相佐修补。
皇唐受命弘宣大法。
旧僧馀众并造相投。
邑室虽焚此寺犹在。
武德六年
江表贼帅辅公祐
负阻缮兵戈潜图反叛。
凡百寺观撒送江南
乃致书再请。
愿在阁前。
烧身以留寺宇。
祐伪号尊称。
志在倾殄。
虽得其书全不顾遇谓弟子曰。
吾无量劫来积习贪爱。
不能捐舍形命以报法恩。
今欲自于佛前取尽决。
不忍见像济江。
可积薪自烧供养。
吾灭之后像必南渡。
衣资什物并入尊像。
泣服施灵理宜改革。
便以香汤沐浴加趺面西。
引火自焚卒于炭聚。
时年八十。
武德六年十月八日也。
命终火灭。
合掌凝然。
更足阇维。
一时都化。
在佛前焚时。
群鹊哀鸣。
其声甚切。
右绕七匝方始飞去。
及身没后像果南迁。
殿阁房廊得免煨烬。
法宝僧众如畴昔焉。
门人慧安智赜者。
师资义重甥舅恩深。
为树高碑于寺之内。
宫庶子虞世南为文。
今像还归于本阁云。
石孝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生长韩魏间。
猛悍多力。
少年时偷鸡杀狗,州里甚苦之。
后折节事李愬,为前驱。
韩愈撰《平淮西碑》,多归功丞相裴度
孝忠熟视大怒,推去其碑。
吏执诣狱,又以枷尾拉杀一吏。
宪宗怒,亲讯之。
孝忠具述战绩,请就刑。
帝多其义,赦之,命曰烈士。
诏更碑文。
王雄诞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曹州济阴人
初从杜伏威,用其计,屡有克获。
以战功授歙州总管封宜春郡公
后辅公袥反,夺其兵,缢杀之。
平素爱人,善抚士,卒之日,江南士庶为之流涕。
高祖嘉其节,以其子袭宜春郡封。
太宗诏赠左骁卫大将军越州都督谥忠
王缙唐 700 — 781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0—781 字夏卿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人。
王维弟。
少好学,与兄俱闻名于世。
开元七年(719)文词雅丽科十五年又登高才沉沦草泽自举科。
历仕侍御史武部员外郎
天宝七载(748)大理丞
安史乱中,任太原少尹,因功加宪部侍郎
乱平,入为国子祭酒,历仕凤翔工部侍郎蜀州刺史
广德二年(764)黄门侍郎同平章事都统河南淮西山南东道诸行营
翌年,拜河南副元帅
大历五年(770)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齐国公
建中二年(781)卒。
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一六。
工诗文,善书法。
曾奉代宗命裒集王维遗文,编成《王维集》10卷。
全唐诗》存诗8首。
刘展唐 ? — 76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1 【介绍】: 唐人
安史乱时,自陈留从军,数年至宋州刺史淮西节度副使
刚强自用,为其上者多恶而欲去之。
肃宗上元元年,以江淮都统,密敕旧都统李峘等图之。
悉起宋州兵七千趋扬州
李峘等拒之,不胜。
遂入扬州,进陷常、、升、苏诸州,江淮之民,始罹兵燹之苦。
二年,为田神功所败,死。
鲁炅盛唐 703 — 7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3—759 【介绍】: 幽州范阳人,一说幽州蓟人
以破吐蕃功,累授右领军大将军
安禄山之乱,为南阳节度使,守南郡城
被围一年,昼夜苦战,人相食。
肃宗至德中突围出,为襄阳节度使
叛军欲南侵,奋命扼冲要,阻其南犯江汉之路。
唐师收两京,封岐国公,兼京兆尹
上元中,为淮西襄阳节度使
郭子仪等九节度同围安庆绪相州,中流矢奔退,寻以忧惧服毒而卒。
李幼卿唐 ? — 77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陇西人字长夫
代宗大历间右庶子滁州刺史
滁人饥者食之,流者还之,至于无讼。
优游琅琊山下,凿石引泉,构亭台,咏歌其间。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4? 字长夫排行十六,郡望陇西(今甘肃临洮)
曾受知于萧颖士
代宗大历六年(771)右庶子滁州刺史
曾开凿琅琊溪。
有别业在常州义兴
约于大历九年(774)卒于滁州独孤及有文祭之。
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二七。
全唐诗》存诗5首。
安徽琅邪摩崖石刻李幼卿《题琅琊山道标道揖二上人东峰禅室》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穆宁唐 716 — 7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6—794 【介绍】: 怀州河内人字元堂
穆元休子。
明经第。
盐山
安禄山乱起,檄州县并力捍御,颜真卿署为河北采访支使
肃宗上元二年,累授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住埇桥。
李光弼檄取资粮,以无敕命,不与,时重其能守官。
历迁鄂、岳、沔都团练使淮西、鄂、岳租庸盐铁沿江转运使,掠劫为衰,漕运得通。
坐杖死沔州别驾,贬平,累拜太子右谕德
德宗走奉天奔行在,擢秘书少监,改太子右庶子
帝还京师,罢归东都,以秘书监致仕。
有《家令》。
张众甫唐 719 — 78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9—782 【介绍】: 清河人字子初
代宗广德元年刘晏转运从事
大历中寿安,后罢任,侨居润州丹阳
起为淮西节度从事
德宗建中三年出使扬州,省家丹阳,寻卒。
工诗,有名于时,所作婉媚绮错,长于兴喻。
中兴间气集》收录其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9—782 字子初,郡望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
代宗广德元年(763)刘晏转运从事,约大历初寿安县
大历中罢任侨居润州丹阳十四年(779)为淮西节度从事检校监察御史
德宗建中三年(782)出使扬州,省家丹阳三月卒。
生平见权德舆监察御史清河张府君墓志铭》。
众甫工诗。
权德舆称其“时以缘情比兴,疏导心术,志之所之,辄诣绝境”(《墓志铭》)。
高仲武称其诗:“婉媚绮错,巧用文字,工于兴喻。
”(《中兴间气集》卷上)《全唐诗》存诗3首。
陈仙奇中唐 ? — 7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6 【介绍】: 唐人
起行伍间,性忠果
德宗朝,李希烈淮西叛,为牙将。
贞元二年三月,乘希烈食牛肉遇疾,令医人陈仙甫鸩杀之,以淮西归顺。
蔡州刺史淮西节度使,颇竭诚节。
寻为淮西兵马使吴少诚所杀。
阎寀唐 727 — 7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7—791 【介绍】: 秦州天水人
阎用之子。
代宗广德中,以监察御史高陵令
次年辞职。
曾赴东川辟。
再为御史,出佐朗州
德宗建中间,为申州刺史
淮西李希烈叛,坐贬韶州司户
四年,起为汝州刺史
改刺澧州
贞元七年,为吉州刺史
自请度为道士
寻卒于洪州宗华观。
私谥贞范先生
郑常中唐 ? — 78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7 【介绍】: 唐人
代宗大历中曾贬居汉阳
德宗贞元初淮西节度判官
三年淮西留后吴少诚欲拒朝命,大将杨冀谋欲逐之,事泄,为少诚所杀。
工诗,《中兴间气集》称其诗“虽未弘远,已入文流”。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7 字里不详。
代宗大历中曾贬居汉阳
德宗贞元初淮西节度判官
三年(787)淮西留后吴少诚欲拒朝命,大将杨冀谋逐之,事泄,为少诚所杀。
事迹散见《旧唐书·吴少诚》、《新唐书·德宗纪》、《唐诗纪事》卷三一。
工诗。
高仲武称:“诗婉靡,虽未弘远,已入文流”(《中兴间气集》卷下)。
全唐诗》存诗3首。
刘长卿中唐 ? — 79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9或791 【介绍】: 河间人,一说宣城人河间为其郡望,字文房
玄宗天宝进士
肃宗至德中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因事下狱,贬南巴
代宗大历中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
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工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90? 字文房排行八宣州(今安徽宣城)人(见《元和姓纂》卷五、《极玄集》卷下),一说河间(今属河北)人(见《中兴间气集》卷下李季兰条),似均指其郡望。
早岁居洛阳
曾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
玄宗开元中即已应进士举,天宝后期始登第(《极玄集》谓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误)。
释褐长洲
肃宗至德三载(758)海盐
同年以事下狱,贬南巴,复勘后得量移。
代宗永泰元年(765)前后入
大历初检校祠部员外郎出为转运使判官,驻扬州
后擢鄂岳转运留后
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睦州司马
德宗建中初随州刺史
建中三年(782)李希烈叛,据随州长卿流寓江州
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
约卒于贞元六年(790)前后。
其事迹散见于《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二六、《唐才子传》卷二等处,颇多缺误。
今人傅璇琮主编之《唐才子传校笺》考辨较备。
刘长卿年辈与杜甫相若,早年工诗,然以诗名家,则在肃、代以后。
钱起并称钱刘,为大历诗风之主要代表。
平生致力于近体,尤工五律,自称“五言长城”,时人许之。
诗中多身世之叹,于国计民瘼,亦时有涉及。
其诗词旨朗隽,情韵相生。
方回云:“长卿诗细淡而不显焕,观者当缓缓味之。
”(《瀛奎律髓》卷四二)方东树云:“文房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余味不尽之妙矣。
”(《昭昧詹言》卷一八)唐人评长卿诗,尚多微辞。
高仲武云:“(刘)诗体虽不新奇,甚能链饰。
大抵十首已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
”(《中兴间气集》)其后则评价日高。
陈绎曾至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
”(《唐音癸签》卷七引《吟谱》)王士禛则云:“七律宜读王右丞李东川
尤宜熟玩刘文房诸作。
”(见何世璂《然镫记闻》)其集称《刘随州》,一作10卷,一作11卷。
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通行于世。
今人注本有储仲君刘长卿诗编年笺注》、杨世明刘长卿诗编年校注》。
全唐诗》存诗5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唐诗汇评
刘长卿(?
—790左右),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河北献县),寓居京兆(今陕西西安)
天宝中,登进士第
至德中江东选补使崔涣选授长洲,摄海盐
因事陷狱,贬南巴
广德中,为监察御史
大历中检校祠部员外郎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为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睦州司马
德宗初年,擢随州刺史建中末去任,约卒于贞元五至七年间。
长卿擅长五言,尤工五律,自许“五言长城”。
有《刘长卿集》十卷,今存。
全唐诗》编诗五卷。
作品评论
其源出于柳浑薛道衡
驰思波润,流音玉亮,尤工五律,当时号为“五字长城”。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以雅淡宣情;“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以雄浑取概。
暮帆夏口,寒雨巴邛,楚国苍山幽州白日。
“空江人语”,动石濑之吟;“川日寒蝉”,托江湖之想。
皆振采苍凝,体物弥工者也。
石梁湖》、《洞庭》、《京口》诸作,方之小谢,异曲同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