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费诗蜀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蜀犍为南安人字公举
初仕刘璋绵竹,后降刘备,为督军从事牂牁太守
尝奉命拜关羽前将军以与黄忠同列而怒,婉劝之。
刘备将称帝,上疏谏阻,忤指,左迁永昌从事
蒋琬秉政,为谏议大夫
全三国文·卷六十二
字公举犍为南安人刘璋时为绵竹
先主定蜀,以为督军从事,出为牂柯太守,还为州前部司马。
以谏称尊号忤旨,左迁永昌从事
后又忤丞相亮,至蒋琬秉政,迁谏议大夫
卒于家。
朱冲西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犍为南安人字巨容
好学而贫,从事耕种,寡欲,与人不争。
武帝咸宁四年,诏补博士,称疾不应。
每闻征书至,辄逃入深山。
居近夷俗,羌人奉之若君,以礼让为训,邑里化之。
以寿终。
费立西晋 ? — 31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12 【介绍】: 西晋犍为南安人字建熙
孝廉
为王国中尉,出为成都,有政绩。
性公允,入为州大中正
、益、宁三州都督,兼尚书封关内侯
准正三州人物,秉持公心,不论亲疏。
永嘉中刘聪所杀。
严宪
全晋文
京兆人,魏杜有道妻,年十八而寡,子植,为南安太守,女𫖇,为傅玄继妻。
姚弋仲十六国 280 — 35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80—352 【介绍】: 十六国时南安赤亭人
世为羌族首领
少雄猛英毅。
永嘉之乱,率部东徙榆眉依附前赵刘曜,后又改投后赵石虎,迁于清河
后赵石勒以为奋武将军
石虎石弘自立,弋仲称疾不贺。
石虎大宁初尝参与镇压梁犊农民起事。
石祗立,以弋仲右丞相
后赵亡,率其部降东晋
东晋穆帝永和七年车骑大将军大单于封高陵郡公
明年卒。
姚苌建立后秦追谥景元皇帝庙号始祖
全晋文
弋仲南安赤亭羌人。
永嘉中自称护西羌校尉雍州刺史扶风公
刘曜僭位,以为平西将军封襄平公
亡,石勒以为安西将军六夷左都督石弘僭位,拜奋武将军西羌大都督封襄平县公
石虎僭位,迁持节十郡六夷大都督冠军大将军,以平梁犊功封西平郡公石祗僭位,拜右丞相
晋永和七年遣使来降,拜使持节六夷大都、督都督江淮诸军事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单于封高陵郡公
明年卒,姚苌僭位,追谥曰景元皇帝庙号始祖
雷弱儿前秦 ? — 3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55 【介绍】: 十六国时前秦南安人,羌族。
苻健,积战功拜丞相
死,弱儿受遗诏辅苻生
性刚鲠,好直谏,为苻生嬖臣赵韶、董荣所谮,与其九子二十七孙俱为苻生所杀。
姚襄十六国 ? — 3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57 【介绍】: 十六国时南安赤亭人字景国
羌族首领
姚弋仲第五子。
初为东晋平北将军并州刺史
弋仲卒,统其所部叛晋拟西入关中,为前秦苻生所败,复归东晋,驻谯城
穆帝永和九年复叛,袭破殷浩军,屯盱眙,招纳流人,聚众七万。
永和十一年自称大将军大单于,进据许昌
十二年攻占洛阳,寻为桓温所败,乃欲图关中,与苻坚战于三原,败,被杀。
单道开东晋
单道开
姓孟
燉煌人
少怀栖隐。
诵经四十馀万言。
绝谷饵柏实
柏实难得复服松脂。
后服细石子。
一吞数枚数日一服。
或时多少啖姜
如此七年
后不畏寒暑冬温夏凉。
昼夜不卧。
与同学十人共契服食。
十年之外或死或退。
唯开全志。
阜陵太守遣马迎开。
开辞能步行三百里路。
一日早至山树。
神或现异形试之。
初无惧色。
石虎建武十二年西平来。
一日行七百里。
南安度一童子为沙弥
年十四。
禀受教法行能及开。
太史奏虎云。
有仙人星见。
当有高士入境。
虎普敕州郡。
有异人令启闻。
其年冬十一月
秦州刺史上表送开。
初止邺城西法綝祠中。
后徙临漳昭德寺。
于房内造重阁。
高八九尺许。
于上编菅为禅室。
如十斛箩大。
常坐其中。
虎资给甚厚。
开皆以惠施
时乐仙者多来咨问。
开都不答。
乃为说偈云。
我矜一切苦。
出家为利世。
利世须学明。
学明能断恶。
山远粮粒难。
作斯断食计。
非是求仙侣。
幸勿相传说。
开能救眼疾。
时秦公石韬就开治目。
著药小痛韬甚惮之。
而终得其效。
佛图澄曰。
道士观国兴衰。
若去者当有大灾。
至石虎太宁元年
开与弟子。
南度许昌
虎子侄相杀邺都大乱。
至晋升平三年
来之建业
俄而至南海
后入罗浮山
独处茅茨萧然物外。
春秋百馀岁卒于山舍。
敕弟子以尸置石穴中。
弟子乃移之石室。
康泓者。
昔在北间闻开弟子叙开昔在山中每有神仙去来。
乃遥心敬挹。
及后从役南海
亲与相见。
侧席钻仰。
禀闻备至。
乃为之传赞曰。
萧哉若人  飘然绝尘  外轨小乘 内畅空身  玄象晖曜  高步是臻 餐茹芝英  流浪岩津 晋兴宁元年陈郡袁宏南海太守
与弟颖叔沙门支法防共登罗浮山
至石室口。
见开形骸。
及香火瓦器犹存。
曰。
法师业行殊群正当如蝉蜕耳。
乃为赞曰。
物俊招奇  德不孤立  辽辽幽人 望岩凯入  飘飘灵仙  兹焉游集 遗屣在林  千载一袭 后沙门僧景道渐。
并欲登罗浮
竟不至顶。
姚绪后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后秦南安人
羌族。
后秦姚苌同母弟。
初仕征虏将军
东晋孝武帝太元九年即位称后秦,以司隶校尉,镇长安
兴嗣位,徙镇安定封晋王
后率众攻河东太守恭,恭降,以为并、冀二州牧,镇蒲坂
位至丞相
莫侯悌西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悌眷
十六国时西秦南安人
建义二年(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其兄秘宜及诸羌人攻击西秦乞伏国仁,为国仁所败,遂归南安,与悌率众三万余户降于国仁,各拜将军刺史
姚绍后秦 ? — 4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7 【介绍】: 十六国时后秦南安赤亭人
羌族。
姚苌庶母弟。
封东平公
姚兴洛阳,以都督山东诸军事
弘始四年(东晋安帝元兴元年)北魏洛阳之众会集平望,败绩而归。
疾笃,典禁兵宿卫
广平公姚弼潜谋为乱,怒,密谋收弼,为弼羽翼,遣驰告之。
死,子泓嗣位,推心用,弗以为嫌,委以兵权,亦感而归诚。
东晋义熙十三年刘裕率军攻后秦,姚洽战死,绍闻之,呕血而卒。
焦遗西秦 ? — 4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1 【介绍】: 十六国时西秦南安人
西秦乞伏乾归时太子太师,与参军国大谋。
后迁安南将军都督八郡诸军事广宁太守
乞伏暮末末,南安诸羌族人共推为主,不从。
遂劫族子亮叛攻南安,为暮末击破,杀亮出降,进号镇国将军
乞伏暮末西秦 ? — 431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乞伏暮末 428年—431年
永弘 428年五月—431年正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1 【介绍】: 名或作慕末
十六国时西秦国君,字安石跋。
鲜卑族。
乞伏炽磐子。
炽磐卒,暮末继立,年号永弘。
政刑酷滥,内外崩离,部众多叛者。
寻为夏主赫连定所逼,乃请臣服于北魏
北魏太武帝许之,以以西,平凉以东地封之,又为夏主所阻,乃退保南安
北魏太武帝遣师迎之,其将吉毗固谏,以为不宜内迁。
赫连定又率众攻南安,城内大饥,人相食。
北魏太武帝神麚四年出降,为赫连定所杀。
西秦亡。
僧法顺隋末唐初 557 — 640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姓杜氏
雍之万年人
年十八弃俗。
从因圣寺僧珍禅师出家。
魏氏。
素习定学。
先是京师之东有地亢爽。
俗号马头。
营而居之。
方鸠工。
善类子来。
倏就端绪。
有犬身黄足白。
然不知其所从至。
日衔负土木尤勤效。
时过中。
虽饥不食。
事闻。
诏所司日给米三升。
以旌异之。
及其毙。
则工亦告备矣。
端坐。
终日燕嘿自怡。
侍旁既久。
其神领意会之妙。
岂复可量哉。
尝化庆州之民设会。
始约五百人。
及期而至者加倍。
檀越有难色。
曰。
幸给之。
无忧也。
已而人皆厌足。
无所欠。
然亦不知其增益之自云。
牛马性本驯。
河江弘畅二张家所畜类。
抵齧莫能制。
过之。
二张以告。
即为说慈悲法。
抵齧顿息。
骊山地多虫蚁。
将领众坐夏其间。
而虑乏蔬茹。
乃圃而祷之。
莳种滋茂。
绝蠹蚀。
间示人以痈肿溃脓。
流血沾污。
而人之爱敬者。
甚而求吮之。
其次求拭之。
既愈。
而吮者之口。
拭者之帛。
香气久不散。
三原县民田萨埵者。
患生聋。
张苏者。
患生哑。
俱召使前。
而聋者能闻。
哑者能语矣。
武功县僧为龙所魅病。
众以请顺。
未几僧作龙语曰。
禅师既来。
义不可以久住。
其僧病寻已。
此皆物之具有情识。
而若足以感动者。
至于无情识而感动焉。
则或难以理推矣。
南野
黄渠适泛涨。
方揭厉。
水忽中断不流。
因径济如遵平陆
既济而水复流。
汹涌益甚。
见者骇服。
至若刊神树
撤鬼祠。
斥远巫觋。
又其迹之粗者也。
贞观十四年
无疾坐逝于京师南郊之义善寺
春秋八十四。
樊川之北原。
颜色经月丰润
阅三期开龛视之。
骸不仆散。
弟子智俨名贯至相。
振绩京皋。
阐述华严摄论。
以继其烈。
释法顺
姓杜氏
雍州万年人
禀性柔和未思沿恶。
辞亲远戌无惮艰辛。
十八弃俗出家。
事因圣寺僧珍禅师
受持定业。
姓魏氏
志存俭约野居成性。
京室东阜地号马头。
空岸重邃堪为灵窟。
草创伊基劝俗修理。
端坐指撝示其仪则。
忽感一犬不知何来。
足白身黄自然驯扰。
径入窟内口衔土出。
须臾往返劳而不倦。
食则同僧过中不饮。
即有斯异。
四远响归。
乃以闻上。
隋高重之。
日赐米三升用供常限。
乃至龛成无为而死。
今所谓因圣寺是也。
顺时躬睹斯事。
更倍归依。
力助缔构随便请业。
末行化庆州劝民设会。
供限五百。
及临斋食更倍人来。
供主惧焉。
曰。
无所畏也。
但通周给而莫委供所。
由来千人皆足。
尝有清河张弘畅者。
家畜牛马。
性本弊恶。
人皆患之。
卖无取者。
示语慈善。
如有闻从。
自后更无抵啮其导发异类为如此也。
常引众骊山
夏中栖静。
地多虫蚁无因种菜。
恐有损害。
就地示之。
令虫移徙。
不久往视。
如其分齐恰无虫焉。
时患肿。
脓溃外流。
人有敬而𠲿者。
或有以帛拭者。
寻即差愈馀脓发香流气难比拭帛犹在香气不歇。
三原县民田萨埵者。
生来患聋。
又张苏者。
亦患生哑。
闻命来与共言议。
遂如常日。
永即痊复。
武功县僧毒龙所魅。
众以投之。
端拱对坐。
龙遂托病僧言曰。
禅师既来。
义无久住。
极相劳娆。
寻即释然。
故使远近瘴疠淫邪所恼者无不投造。
不施馀术。
但坐而对之。
识者谓有阴德所感。
故幽灵偏敬致。
其言教所设。
多抑浮词。
显言正理。
神树鬼庙见即焚除。
巫觋所事躬为并当。
祯祥屡见绝无障碍。
其奉正也如此。
而笃性绵密情兼汎爱。
道俗贵贱皆事邀延。
而一其言问胸怀莫二。
或复重痼难治。
深愿未果者。
皆随时指示。
普得遂心。
时有赞毁二途闻达于耳。
相似不知翻作馀语。
因行南野将度黄渠。
其水汎溢。
厉涉而度。
岸既峻滑。
虽登还堕。
水忽断流。
便堕陆度。
上岸水寻还复。
门徒目睹而不测其然也。
所以感通幽显。
声闻朝野。
多有鄙夫利其财食。
言不涉世。
全不留心。
随有任用。
情志虚远但服粗弊。
卒无兼副。
虽闻异议仍大笑之其不竞物情又若此也。
今上奉其德仰其神引入内禁。
隆礼崇敬。
储宫王族懿戚重臣。
戒约是投无爽归禁。
贞观十四年
都无疾苦。
告累门人。
生来行法令使承用。
言讫如常坐定。
于南郊义善寺
春秋八十有四临终双鸟投房。
悲惊哀切。
因即坐送于樊川之北原。
凿穴处之。
京邑同嗟。
制服亘野。
肉色不变经月逾鲜。
安坐三周枯骸不散。
自终至今。
恒有异香流气尸所。
学侣等恐有外侵。
乃藏于龛内。
四众良辰赴供弥满。
弟子智俨名贯至相。
幼年奉敬雅遵馀度。
而神用清越振绩京皋。
华严摄论。
寻常讲说。
至龛所化导乡川。
故斯尘不终矣。
释法顺
姓杜氏
雍州万年县人
禀性柔和。
年十八弃俗出家。
事因圣寺僧珍禅师受持定业。
尝行化庆州劝民设会供限五百。
及临斋食更倍人来。
供主惧焉。
曰。
无所畏也。
但通周给而莫委供所从来千人皆足。
有张河江张弘畅者。
家畜牛马性本弊恶。
人皆患之。
卖无取者。
示语慈善如有闻从。
自后更无抵齧。
尝引众骊山夏中栖静。
地多虫蚁无因种菜。
恐有损害。
就地示之令虫移徙。
不久往视。
如其分齐恰无虫焉。
时患肿脓溃外流。
人有敬而𠲿(子累切)者。
或有以帛拭者。
寻即瘥愈。
馀脓发香流气难比。
拭帛犹带香气不散。
三原民田萨埵者。
生来患聋。
又张苏者亦患生哑。
闻命来与共言议。
遂如常日永即痊复。
武功县僧为毒龙所魅。
众以投之
端拱对坐。
龙遂托病僧言曰。
禅师既来义无久住。
极相劳娆寻即释然。
故使远近瘴疠淫邪所恼者无不投造。
不施馀术但坐而对之无不痊愈。
因行南野将度黄渠。
其水汎溢厉涉而度岸既峻滑。
虽登还堕水忽断流。
便随陆而度。
上岸水寻还复。
门徒勿睹。
而不测其然也。
贞观十四年
都无疾苦告累门人。
生来行法令使承用。
言讫如常坐定卒于南郊义善寺
释道通中唐 741 — 813年7月15日
释道通
姓何氏
庐江人
其为童也持重寡辞。
见佛形像必对礼叹咏不舍。
因父宦于泉州南安
便求舍丱披缁诵经。
合格敕度之。
天宝初载也。
道一禅师肇化建阳佛迹岩聚徒。
往焉。
一师于临川南康龚公山
亦影随而去。
然誓游方吴越之间。
明山谷靡不登陟。
迨乎回锡江西泐潭山门。
励心僧务不惮勤苦。
贞元二年南岳石头禅师
犹采缕加朱蓝之色也。
四年大寂禅师垂欲归化。
昌言曰。
夫玉石润山秀利益汝道业。
遇可居之。
闻此言。
且同隐谶。
殊不详练。
其年秋伏牛山自在禅师同游京洛
回至唐州西。
有山峰孤林密四绝人烟实有尘外之趣。
乃问乡人。
云此山是紫玉山
通方忆大寂之悬记。
我合居是峰也。
乃陟崔嵬见山脊有石方正其色紫玉莹然。
叹曰号紫玉者合其称也。
先师之言非虚记也。
挂锡解囊。
参学之徒雾集。
始则诛茅构舍。
刺史李道古作意为建禅宫焉。
元和八年弟子金藏出参礼百丈海禅师
回见
愀然作色。
汝其来矣。
此山有主也。
曳杖径去襄州
道俗皆迎至七月十五日无疾而终。
春秋八十三。
一云故相国于頔最所归心尚书李翱礼重焉。
僧唯俨中唐 760 — 829
释唯俨
俗姓寒
绛县人也。
童龀慷恺敏俊逸群。
年十七从南康湖阳西山慧照禅师
大历八年纳戒于衡岳寺希操律师所。
乃曰。
大丈夫当离法自净。
焉能屑屑事细行于布巾邪。
遂谒石头禅师密證心法。
药山焉。
一夜明月陟彼崔嵬。
大笑一声。
声应澧阳东九十许里。
其夜澧阳人皆闻其声。
尽云是东家。
明辰展转寻问迭互推寻直至药山
徒众云。
昨夜和尚山顶大笑是欤。
自兹振誉遐迩喧然。
元和中李翱考功员外郎
李景俭相善。
俭除谏议自代。
及俭获谴。
乃坐此出为朗州刺史
闲来谒
遂成警悟。
又初见执经卷不顾。
侍者白曰。
太守在此。
性褊急。
乃倡言曰。
见面不似闻名。
乃呼应唯。
太守何贵耳贱目。
拱手谢之。
问曰。
何谓道邪。
指天。
指净瓶曰。
云在青天水在瓶。
于时暗室已明疑冰顿泮。
寻有偈云。
鍊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相问无馀说。
云在青天水在瓶。
又偈。
选得幽居惬野情。
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
孤峰顶。
月下披云笑一声。
韩愈柳宗元刘禹锡为文会之交。
自相与述古言法六藉。
为文黜浮华尚理致。
言为文者韩柳刘焉
吏部常论仲尼既没诸子异端。
故荀孟复之。
杨墨之流洗然遗落。
殆周隋之世王道弗兴
文中子有作。
应在乎诸子左右。
唐兴既亡失道尚华
至有武后之弊安史之残。
吾约二三子同致君复之道。
不可放清言而废儒纵梵书而猾夏。
敢有邪心归释氏者有渝此盟。
无享人爵无永天年先圣明神是糺是殛。
无何邂逅于顿了本心。
末由户部尚书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
复遇紫玉禅翁
且增明道趣。
著复性书上下二篇。
大抵谓本性明白为六情玷污。
迷而不返今牵复之。
犹地雷之复见天地心矣。
内教之返本还源也。
其书露而且隐。
盖而又彰。
文则象系中庸隐而不援释教。
其理则从真舍妄。
彰而乃显自心。
弗事言陈唯萌意许也。
韩柳览之叹曰。
吾道萎迟且逃矣。
陶鍊难化护法功多。
回是子之心拔山扛鼎
犹或云易。
相国崔群常侍温造相继问道能开发道意。
大和二年将欲终告众曰。
法堂即颓矣。
皆不喻旨。
率人以长木而枝柱之。
抚掌大笑云。
都未晓吾意。
合掌而寂。
春秋七十云。
系曰。
尝览李文公复性二篇。
明佛理不引佛书。
援證而徵取易礼而止。
可谓外柔顺而内刚逆也。
故曰。
而忘言矣。
经云。
治世语言皆成正法者。
李公有焉。
俨公一笑声彻遐乡。
虽未劳目连远寻而易例有诸。
隆墀永叹远壑必盈。
道感如然不知其然也。
陆畅
作品评论
陆畅字达夫,尝为韦南康作《蜀道易》,首句“蜀道易,易于履平地。
南康大喜,赠罗八百匹。
僧智常
释智常者。
挺拔出伦操履清约。
参知识影附南泉
同游大寂之门。
乃见江西之道。
元和中驻锡庐山归宗净院。
其徒响应其法风行。
无何白乐天江州司马
最加钦重。
续以李渤员外元和六年隐嵩少以著作徵起。
杜元颖排之。
出为虔州刺史南康曾未卒岁。
江州刺史
洽闻多识。
百家之书无不该综。
号李万卷矣
到郡喜与白乐天相遇。
因言浔阳庐阜山水之最人物贤哲隐沦。
惠远遗迹。
遂述归宗禅师善谈禅要。
李曰。
朝廷金榜早晚有嗜菜阿师名目。
白曰。
若然则未识食菜阿师欤。
白彊劝游二林。
意同见常耳。
及到归宗李问曰。
教中有言。
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
如何芥子纳得须弥。
曰。
人言博士学览万卷书籍还是否耶。
李曰。
忝此虚名。
曰。
摩踵至顶只若干尺身万卷书向何处著李俛首无言。
再思称叹。
续有东林寺僧神建。
讲诸经论问触目菩提。
提举
神建不体。
乃发状讼示恶境界。
时李判区分甚闻诣理。
有异相目耀重瞳。
遂将药熏手。
恒磨错不觉目眦红。
号赤眼归宗矣
系曰。
佛理幽邃一言蔽之者。
玄解之言。
逗猛利者药妙疾轻之验也。
沈亚之中唐 781 — 83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1—832 【介绍】: 吴兴人字下贤
初至长安,与李贺结交。
宪宗元和十年进士
秘书省正字
穆宗长庆中,补栎阳
后累迁殿中丞史内供奉
文宗太和三年柏耆宣慰德州,取为判官
罢,亦贬南康
官终郢州
以文词得名,尝游韩愈门下。
作传奇小说《湘中怨辞》、《异梦录》、《秦梦记》等。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1稍后 字下贤
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宪宗元和十年(815)进士第,充泾原节度使李汇掌书记
穆宗长庆元年(821)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调栎阳
福建都团练副使、沧德宣慰使判官
文宗大和三年(829)沧德宣慰使柏耆以擅杀叛将李同捷获罪,沈亚之坐贬虔州南康
五年,量移郢州司户参军,卒。
生平散见《旧唐书·文宗》、《郡斋读书志》卷一八、《唐才子传》卷六。
有四部丛刊本《沈下贤》12卷。
以传奇小说著名。
其诗善感物态,“意尚新奇”(《唐音癸签》卷七)。
张为广大教化主升堂者之一(《诗人主客》)。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断句2。
唐诗汇评
沈亚之(781-832)字下贤吴兴(今属浙江)人。
元和十年(815),登进士第泾原节度使李汇掌书记
入为秘书省正字
长庆初,补栎阳四年,为福建团练副使
入为殿中侍御史
大和三年,为沧德宣使相判官柏耆擅斩李同捷亚之亦坐泛虔州南康
量移郢州,卒。
亚之尝游韩愈门,工古文,为中唐传奇作者。
亦擅诗名,杜牧李商隐俱有《拟沈下贤》诗。
有《沈亚之集》九卷。
今有《沈下贤》十二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一卷。
亚之字下贤
吴兴人
元和十年进士
殿中丞史内供奉
大和初德州行营使判官
南康
郢州
释清公
释清公
巴山之隈。
不知何许人。
常默其词。
忽复一言未尝不中。
西川节帅段文昌父锷为支江宰。
后任江陵糺。
文昌少好属文。
长自渚宫困于尘土。
客游成都谒韦。
南康皋。
皋与奏释褐。
道不甚行。
每以事业自负。
与游皆高明之士。
遂去南康之府。
金吾将军裴邠之镇梁川
辟为从事
转假廷评裴公府罢公自府游闻清公之异。
径诣清公求宿。
愿知前去之事。
自夕达旦曾无一词。
忽问曰。
中间极盛旌旆而至者谁。
公曰。
岂非高崇文乎。
对曰非也。
更言之。
公曰。
崇文者。
武黄门也。
清曰。
十九郎不日即为此人。
更盛更盛。
公寻徵之。
便曰。
害风妄语阿师不知。
因大笑而已。
由是颇亦自负。
户部员外韦处厚出任开州刺史
叚公时任都官员外判盐铁案公送出都门。
处厚素深于释氏。
洎到鹄鸣先访之。
清喜而迎处厚
处厚因问还期。
一年半岁一年半岁。
又问。
终止何官。
对曰。
宰相须江边得。
又问。
终止何处。
僧遂不答。
又问。
叚十九郎何如。
答曰。
已说矣。
近也近也。
处厚之归朝正三岁重言一年半岁之验。
长庆初叚公自相位节制西川
果符清公之言。
处厚唯不喻江边得宰相
广求智者解焉。
或有旁徵义者。
处厚必除浙西夏口
从是而入拜。
文宗皇帝践祚。
自江邸首命处厚为相。
至是方验。
邹平公同发使修清公塔。
因刻石纪其事焉。
赵宗儒节制兴元日问其移动。
命纸作两句诗云。
梨花初发杏花初。
甸邑南来庆有馀。
宗儒遽考之。
清公但云。
害风阿师取次语。
明年二月除检校
右仆射郑馀庆代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