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维基
陈孟晟(1422年—?年),字尚晦,直隶池州府铜陵县坊市(今五松镇)人。景泰五年(1454年)考取进士,授大理寺评事,专门推断十分棘手的疑难案件。因为工作出色,升任云南省的按察佥事,在地方上代表朝廷进行巡视和监察,对过去的案件进行审核,对失职的官员进行弹劾。陈孟晟在任按察佥事时,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但是自我要求非常严格,始终坚守清廉。他在对过去案件进行审核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错断的案件,于是将它们一一进行了平反。这些被平反案件的当事人非常感激,可是知道他十分清廉,都苦于无法报答。等到他任职期满要回到故里时,许多人来送别,其中那些被平反的人以为这时候送来一点财物他应该不会拒绝,于是带了很多礼物来拜访,可是都被陈孟晟拒绝在门外。他的惠政清风远近闻名,朝廷知道后给予了嘉奖,云南的老百姓更是对他十分爱戴,在他卸任一年后,还有人不远万里从云南赶到铜陵来感谢他,也被他婉言谢绝了。他死后葬在长江旁边的羊山矶,在他的家乡原本还有祭祀他的祠庙。
维基
唐瑢(1438年—?),字玉润,顺天府宛平县人,云南云南左卫官籍。进士出身。早年出身国子生,云南乡试第八名。成化十一年(1475年)乙未科会试第一百五十三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一百六十九名。
维基
张翚,字凤举,直隶昆山县人,云南云南中卫军籍。进士出身。云南乡试第二十七名。成化十四年(1478年)戊戌科会试第三百四十八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一百七十一名。
维基
金章(1446年—?),字相用,云南云南中卫军籍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人。早年出身云南府学生,成化十年(1474年)甲午科云南乡试第十六名举人,十一年(1475年)中式乙未科会试第一百八十名,三甲第一百三十七名进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乌程人,字汝舟。成化十七年进士,出知临安府(在今云南)。府多奇货,各族杂居,地方不宁。济遏其乱源,屏诸奇货,秩序渐定。卒年八十三。
维基
金冕,字文用,直隶昆山县人,云南云南中卫军籍。云南乡试第十七名举人。弘治三年(1490年)中式庚戌科二甲第十五名进士。
维基
林长繁(1455年—?年),字世殷,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福建乡试第七十五名举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中式丁未科三甲第二十九名进士。弘治元年(1488年)任广东南雄府推官,后历任广州府推官、温州府同知。正德四年(1509年)五月升广西按察司佥事,六年十月升江西右参议,八年(1513年)五月,由江西布政司右参议升贵州按察司副使。十二年正月调任云南副使,整饬临安兵备,五月升贵州按察使,十五年六月考察以有疾罢职。
维基
詹源(1479年—1549年),字士洁,号企斋,福建安溪县崇信里人。民籍。詹源为遗腹子,十分孝顺母亲。弘治十八年(1505年),詹源中式乙丑科二甲第四十一名进士。初授户部主事,榷税河西务钞关,正德五年(1510年)三月改云南道监察御史,九年二月升贵州按察司佥事,十六年正月升云南按察司副使、兵备临安,被御史弹劾免职。卒年七十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四川绵州人,字公次。正德九年进士。出为长洲知县,累官至云南副使,备兵临安。有政绩。辞官归,居常趺坐密室,研玩图籍,贯串百家,率能举其旨要。绵州左都御史金爵筑蓉溪书屋,友人赋咏纪其胜,第为之辑成《蓉溪书屋续集》。
维基
高第,字公次,号瓦屋,四川绵州人,同进士出身。正德九年(1514年),登进士。正德十一年(1516年)授长洲县知县。升刑部主事、历任刑部员外郎、宁波府知府、云南按察司副使、临安兵备,致仕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8—1559
【介绍】:
明四川新都人,字用修,号升庵。杨廷和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翰林修撰。嘉靖初,充经筵讲官,召为翰林学士。大礼议起,上疏力谏,并与王元正等率群僚伏哭,遭廷杖,死而复苏,遣戍云南永昌卫。卒于戍所。慎投荒三十余年,博览群书。明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为第一。但援据博而不免有误,又不免窜改古人,假托旧籍,英雄欺人,亦时有之。所撰诗、词、散曲等甚多,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但因僻处云南,故不能如李梦阳、何景明为文坛领袖。另撰各种杂著一百余种。有《升庵全集》。
杨慎(1488—1559) 明代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四川新都)人。受业于李东阳门下。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殿试状元,授翰林修撰。世宗时,因触帝怒谪戍云南永昌卫。卒后追赠光禄寺少卿,谥文宪。其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为当世第一,有《升庵全集》。正德十年(1516)冬末,经江夏(今武昌)赴京时游览黄鹤楼,作七律《登黄鹤楼》,借登高揽胜表达在坎坷仕宦生涯中仍怡然自得的心境。还曾在其《升庵诗话》中多次对与黄鹤楼有关的历代诗作予以评论推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用修,少师廷和子。正德辛未赐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嘉靖初谪戍云南永昌卫天启初追谥文宪有升庵集
慎字用修,新都人,大学士廷和子。正德辛未第一人及第,授修撰。以议礼杖谪永昌。天启初,追谥文宁。有升奄集八十一卷、《遗集》二十六卷。
升奄集:陆贾《南中行纪》云:「南中百花,惟素馨香特酷烈,彼中女子以采丝穿花心绕髻为饰。」梁章隐《咏素馨花》诗云:「细花穿弱缕,盘向绿云鬟。」用陆贾语,贯花绕髻之饰,至今犹然,。予尝有诗云:「金碧佳人堕马桩,鹧鸪林里采秋芳。穿花贯缕盘香雪,曾把风流恼陆郎。」姜孟宾笑谓予曰:「不谓陆贾风流之案,千年而始发耶?」
《艺苑卮言》:杨用修诗如暴富儿郎,铜山金埒,不晓吃饭著衣。用修谪滇中,有东山之癖。诸夷酋欲得其诗翰不可,乃以精白绫作裓,遣褚伎服之,使酒间乞书。杨欣然命笔,醉墨淋漓裾袖。酋重赏伎女,购归装潢成卷。杨后亦知之,便以为快。用修在沪州,赏醉,胡粉传面,作双丫髻插花。门生异之,诸伎捧腹,游行城市,了不为怍。人谓此君故自污,非也。一措大裹褚衣,亦何所可忌,特是壮心不堪牢落,故耗磨之耳。
《国雅》:杨修撰诗如锦城雪栈,险怪高峻。
《诗薮》:杨用修格不能高,而清新绮缛,独掇六朝之秀,合作自斐然。如题柳七言律云:「垂杨垂柳绾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金距斗鸡寒食后,玉蛾翻雪暖风前。别离江上远河上,抛掷桥边与路边。游子魂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风流蕴藉,字字天成,如初发芙蓉,鲜华莫比。滇中作《春兴》八首,语亦多工。
焦竑《玉堂丛话》:正德丁丑岁,武庙阅《文献通考天文》,星名有注张。问饮天监,不知为何星也。内使下问翰林院,同馆相视愕然。杨公慎曰:「注张,柳星也。《周礼》以注鸣者谝注咮也。《史记律书》:南方诸为七宿,柳为鸟之咮也。史记律书》:西至于注张。《汉书天文志》:柳为鸟喙。」内使以复。同馆戏曰:「子言诚辩且博矣。不干私习天文之禁乎?」嘉靖初,给事中张翀疏有「矞宇嵬琐」四字。上令问内阁,不知也。慎取《荀子非十二子篇》以复。梁文康钦曰:用修之强记,何必减稣颂乎?」
《续玉笥诗谈》:升奄《题唐僖宗行宫柱础》云:「唐帝行宫有露台,础连几度换春苔。军容再向蚕丛狩,王气遥丛骆谷来。万里山川神骏老,五更风雨杜鹃哀。始知蜀道蒙尘驾,不及胡僧度海杯。」楚今故在。游太初为予言,寺僧令匠凿而丹之。乃知李文饶方竹未尝无对。
《明诗选》:宋辕文曰:「用修病在贪博,故使事处往往求巧得拙。要其天才本是奇丽,如百宝流稣。」陈卧子曰:「用修繁蔚之中,时见新警。」李舒章曰:「用修山光风翠,金碧之中,时见灵霞之润。」
王士禛《皇华记闻》:杨用修在滇,制小肩兴,如升之形,仅可容膝。张愈光含题一联其上云:「人到东京须气节。地当西晋且风流。」所谓升奄者以此。
香祖笔记:明诗至杨升奄真以六朝之才而兼六朝之学者。其诗如《咏柳》「垂杨垂柳绾芳年」一篇,世共知之。又《古意》「淩波洛浦遇陈王」、《鹧鸪词》「秦时明月玉弓悬」、《关山月》「迢迢贱妾隔湘川」、《出关拟唐人》「狼弧芒角正鸾环」、《塞下曲》「长榆塞上接龟沙」诸篇,工妙天成,不减前作。又《青蛉行寄内绝句》亦绝妙。大抵皆自古乐府出。益都王遵坦太平论明诗,独推新都为性之者,亦自有见。
《明诗别裁》:升奄以高明伉爽之才,宏博绝丽之学,随题赋形,一空依傍。于李、何诸子外,拔戟自成一队。五言非其所长,以过于秾丽,失穆如清风之旨也。
田按:升奄诗,早岁醉心六朝,艳情丽曲,可谓绝世才华。晚乃渐入老苍,有少陵、谪仙格调,亦间入东波、涪翁一派。前后七子执盟骚坛,海内附和,翕翕成风。馀采升奄、苏门、君采、稚钦、鸿山、萝山、子安、少玄数君子诗,次于李、何之后,王、李之前,别为一集,以见豪杰能自树立者,数不随风会为转移也。)
维基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庵号升庵,别号博南山人、滇南戍史,四川新都县(今成都市新都区马家镇升庵村)人,祖籍江西庐陵,明朝官员、作家。为内阁首辅杨廷和之子,正德年间状元,官至翰林院修撰。大礼议事件中,因率领百官在左顺门求世宗改变皇考,而遭贬云南,终老于戍地,一生未获赦免。后追赠光禄少卿,谥号文宪。现今成都市新都区仍存有其私家园林升庵桂湖以及杨慎家族墓地,昆明城西山之麓、滇池之畔有升庵祠。杨慎与解缙、徐渭合称“明朝三才子”。杨慎为湖广提学佥事杨春之孙、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之子。弘治元年(1488年)生于京师。慎自幼聪颖,十一岁即能作诗。十二岁,写成《古战场文》、《过秦论》,众人皆惊。进京后,写《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正德二年(1507年)杨慎中式丁卯科四川乡试第三名举人。正德六年(1511年)高中辛未科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参与修撰《武宗实录》,得到蒋冕、费宏赞赏。正德十二年(1517年)八月,武宗微行出居庸关,杨慎上疏抗谏,被迫称病还乡。明世宗即位,被召至京师,起用任经筵讲官,并经常讲述《舜典》。嘉靖三年(1524年),“大礼议”爆发,杨慎与王元正等二百多人伏于左顺门,撼门大哭,自言“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世宗下令将众人下诏狱廷杖,当场杖死者十六人。十日后,杨慎及给事中刘济、安磐等七人又聚众当廷痛哭,再次遭到廷杖。杨慎、王元正、刘济都被谪戍。
维基
叶泰,字道亨,浙江仁和县人,云南云南后卫官籍。云贵乡试第四十六名举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中式辛巳科会试第三百三十九名,登第三甲第二百名进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6—1568
【介绍】:
明徽州府歙县人,字复之,号思庵。嘉靖八年进士。授御史,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平定土舍那鉴叛乱,立那氏后为土知府。迁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击斩纠倭之海盗徐铨等。官至兵部左侍郎。
维基
鲍象贤(1496年—1568年),字复之,号思庵,直隶歙县(今安徽)人。官至两广总督。正德十四年(1519年)己卯科应天府乡试第一百五名举人,嘉靖八年(1529年)己丑科二甲第八十五名进士。授四川道试监察御史,十二年出为湖广佥事,部署江防。以捕获盗贼之功,十七年升云南副使,备兵临安。毛伯温檄汪文盛会师,以鲍象贤率领中哨。不久以父丧去职,服阕,起补陕西按察司副使,二十四年二月升云南右参政,以母丧去。服除,起山东布政司参政,二十八年迁山东按察使,二十九年上计京师,二月迁江西右布政使,同年秋迁陕西左布政使,再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等地,三十年六月代石简巡抚云南。当初,元江土舍那鉴杀死知府那宪谋反,云南左布政使徐樾前去招降被杀。石简进攻不得,之后因事连坐被罢免,而鲍象贤代任。他聚集土兵、汉族士兵七万去讨伐,那鉴恐惧而喝药自尽。三十二年六月,鲍象贤升任刑部右侍郎,九月改任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徐铨等在海上叛乱纠结倭寇,其檄副使汪柏进剿并获升。三十三年十一月改南京兵部右侍郎,因被御史弹劾,令回乡听勘。家居十年后,嘉靖四十二年起用为太仆寺卿。四十三年四月接替张鉴任户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四十四年七月召拜兵部左侍郎。因子孝友、曾孙孟英相继而亡,忧愤成疾,隆庆元年(1567年)乞骸骨致仕。隆庆二年(1567年)正月去世,享年七十三。赠工部尚书。
维基
张祜(1498年—?),字元秩,云南永昌卫官籍河南南阳府人。云贵乡试第四十五名举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式乙未科会试第一百七十四名,登第三甲第七十六名进士。
维基
钱世贤,字信夫,江西临川县人,云南云南左卫军籍。云贵乡试第四十名举人。嘉靖八年(1529年)中式己丑科会试第一百四十六名,登第二甲第五十九名进士。
维基
席大宾(1499年—?年),字子瞻,号星崖,直隶定远县(今安徽省定远县)人,云南云南左卫官籍。嘉靖十一年壬辰科第三甲第一百六十五名进士。户部观政,授行人司行人,升户科给事中,历官左右给事中,都给事,卒。
维基
曹邦辅(1503年—1576年),字子忠,号东村,山东兖州府曹州定陶县人。由县学生中式嘉靖十年山东乡试第五十名举人,年三十岁中式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会试第二百三十四名,第三甲第二百零三名进士,刑部观政,授元城县知县,调南和县知县,十九年十月选授云南道试监察御史,二十年十一月实授,巡视河东盐政。二十四年巡按陕西,弹劾总督张珩等冒功。嘉靖二十七年十月,出任湖广副使,复补河南,平定柘城叛乱,升任山西右参政,三十四年三月迁浙江按察使。嘉靖三十四年五月,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应天巡抚、提督军务,平定柘林叛乱,十一月与赵文华产生矛盾,被诬陷谪戍朔州。隆庆元年,杨博担任吏部尚书时,举荐曹邦辅为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晋升兵部右侍郎、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此后升任右都御史,掌都察院。不久,升任南京户部尚书。万历元年因病致仕,家居三年卒,赠太子少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履中,号沙溪。为御史。嘉靖十四年,以纠劾吏部尚书汪鋐,杖谪随州判官,摄蕲水县事。累迁云南按察副使,治兵临安,擒土官普宪。所至多政绩。以巡抚害其功格不上,遂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6—1553
【介绍】:
明云南永昌卫人,字懋观。工书画,性嗜学。嘉靖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官至湖广副使,为人所忌而罢。在湖广时,适有清查夷田之议,人心惶惶,乃上书五千言,朝廷遂寝其事。
维基
张合(1506年—?),字懋观,又字极观,号贲所,云南永昌府官籍,应天府江宁县人,明朝诗人、政治人物。嘉靖元年(1522年),由国子生中式壬午科云贵乡试第一名举人,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会试第一百四十名,二甲第六名进士。礼部观政,授户部主事,改兵部主事,历吏部稽勋司署员外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四月升福建佥事,迁湖广副使,三十二年正月考察闲住,不久以疾辞归。
维基
霍薰,字虞南,云南永昌卫人,官籍。云南乡试第三十四名举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中式辛丑科会试第二百二十四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二十二名进士。
维基
吴崧(1516年—?),字中望,云南永昌卫军籍浙江嘉兴县人。云南乡试第九名举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式庚戌科会试第三百二十名,登第二甲第七十六名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