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陈宪南朝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人
文帝元嘉二十六年北魏拓跋焘汝南悬瓠城,宪正行汝南太守职,婴城固守,躬自登城督战,与敌肉搏,杀伤以万计,汝水为之不流。
拒守四十余日,救兵至,北魏军退。
以功迁龙骧将军,汝南、新蔡二郡太守
刘方平唐初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排行八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匈奴族裔,开国元勋邢国公刘政会之后。
美容仪,才品茂异。
善画,以山水树石知名。
能诗,李颀《送刘方平》曰:“二十二词赋,唯君著美名。
”曾应进士举,又欲从军,均不得意,乃退隐于颍阳大谷汝水之滨。
元德秀李颀皇甫冉严武友善。
事迹略见《元和姓纂》卷五、《历代名画记》卷一〇、《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一上》、《唐诗纪事》卷二八、《唐才子传》卷三等。
其诗多五言乐府,善写闺情宫怨,时有清丽之作。
令狐楚编《御览诗》,即以刘诗置于卷首。
新唐书·艺文志四》录诗1卷,《全唐诗》存诗26首。
《全唐诗续拾》补1首。
僧延沼五代 896 — 973
师讳延沼
以伪唐乾宁三年十二月
生于馀杭刘氏。
少魁礨。
有英气。
于书无所不观。
然无经世意。
父兄强之仕。
一至京师
即东归。
开元寺智恭律师
剃发受具。
游讲肆。
玩法华玄义。
修止观定慧。
宿师争下之。
弃去游名山。
越州镜清怤禅师
机语不契。
北游襄沔间。
寓止华严。
时僧守廓者。
南院颙公所来。
华严升座曰。
若是临济德山。
高亭大愚
鸟窠船子下儿孙。
不用如何若何。
便请单刀直入。
廓出众便喝。
华严亦喝。
廓又喝。
华严亦喝。
廓礼拜起。
指以顾众曰。
这老汉一场败缺。
喝一喝归
风穴心奇之。
因结为友。
遂默悟三玄旨要。
叹曰。
临济用处如是耶。
廓使更见南院
问曰。
入门须辨主。
端的请师分。
南院左拊其膝。
风穴便喝。
南院右拊其膝。
风穴亦喝。
南院曰。
左边一拍且止。
右边一拍作么生。
风穴曰。
南院反取拄杖。
风穴笑曰。
盲枷瞎棒。
倒夺打和尚去。
南院倚拄杖曰。
今日被黄面浙子钝置。
风穴曰。
大似持钵不得诈言不饥。
南院曰。
子到此间乎。
曰是何言欤。
南院曰好问汝。
曰亦不可放过。
便礼拜。
南院喜赐之坐。
问所与游者何人。
对曰。
襄州与廓侍者同夏
南院曰。
亲见作家。
风穴于是俯就弟子之列。
从容承禀。
日闻智證。
南院曰。
汝乘愿力。
大法。
非偶然也。
问曰。
汝闻临济将终时语不。
曰闻之。
临济曰。
谁知吾正法眼藏。
向这瞎驴边灭却。
渠平生如师子。
见即杀人。
及其将死。
何故屈膝妥尾如此。
对曰。
密付将终。
全主即灭。
又问。
三圣如何亦无语乎。
对曰。
亲承入室之真子。
不同门外之游人。
南院颔之。
又问。
汝道四种料简语。
料简何法。
对曰。
凡语不滞凡情。
即堕圣解。
学者大病。
先圣哀之。
为施方便。
如楔出楔。
曰。
如何是夺人不夺境。
曰新出红炉金弹子。
簉破阇梨铁面门。
又问。
如何是夺境不夺人。
曰刍草乍分头脑裂。
乱云初绽影犹存。
又问。
如何是人境俱夺。
曰蹑足进前须急急。
促鞭当鞅莫迟迟。
又问如何是人境俱不夺。
曰常忆江南三月里。
鹧鸪啼处百花香。
又问曰。
临济有三句。
当日有问。
如何是第一句。
临济曰。
三要印开朱点窄。
未容拟议主宾存。
风穴随声便喝。
又曰。
如何是第二句。
临济曰。
妙解岂容无著问。
沤和争赴截流机。
风穴曰。
未问已前错。
又问曰。
如何是第三句。
临济曰。
但看棚头弄傀儡。
抽牵全藉里头人。
风穴曰。
明破即不堪。
于是南院以为。
可以支临济
幸不辜负兴化先师。
所以付托之意。
风穴依止。
六年辞去。
后唐长兴二年
汝水
见草屋数椽依山。
如逃亡人家。
问田父。
此何所。
田父曰。
风穴寺。
世以律居。
僧物故。
又岁饥。
众弃之而去。
馀佛像鼓钟耳。
风穴曰。
我居之可乎。
田父曰可。
风穴入留止。
日乞村落。
夜燃松脂。
单丁者七年。
檀信为新之。
成丛林。
晋天福二年
州牧闻其风。
尽礼致之。
上元日开法。
南院
汉乾祐二年
牧移守郢州
风穴之避寇往依之。
牧馆于郡斋。
寇平。
汝州有宋太师者。
施第为宝坊。
号新寺
迎风穴居焉。
法席冠天下。
学者自远而至。
升座曰。
先师曰。
欲得亲切。
莫将问来问。
会么。
问在答处。
答在问处。
虽然如是。
有时问不在答处。
答不在问处。
汝若拟议。
老僧在汝脚跟底。
太凡参学眼目。
直须临机
大用现前。
勿自拘于小节。
设使言前荐得。
犹为滞壳迷封。
句下精通。
未免触途狂见。
应是向来依他作解。
明昧两岐。
与汝一切扫却。
直教个个如师子儿。
吒呀地。
对众證据。
哮吼一声。
壁立千仞。
谁敢正眼觑著。
觑著即瞎却渠眼。
又曰。
若立一尘。
家国兴盛。
野老颦頞。
不立一尘。
家国丧亡。
野老安贴。
于此明得。
阇梨无分。
全是老僧
于此不明。
老僧即是阇梨
阇梨老僧
亦能悟却天下人。
亦能瞎却天下人。
欲识阇梨么。
拊其左膝曰。
这里是。
欲识老僧么。
拊其右膝曰。
这里是。
于时莫有善其机者。
周广顺元年
赐寺名广慧。
二十有二年。
宋开宝六年癸酉八月旦日。
登座说偈曰。
道在乘时须济物。
远方来慕自腾腾。
他年有叟情相似。
日日香烟夜夜灯。
至十五日
跏趺而化。
前一日手书别檀越。
阅世七十有八。
坐五十有九夏。
有得法上首。
汝州首山念禅师
风穴延沼禅师
馀杭刘氏子。
少魁礨有英气。
于书无所不窥。
然无经世意。
初祝发业教义。
久乃归禅。
发迹于镜清怤公。
针芥不投。
乃北游湘沔。
遇守廓上座
南院侍者也。
乃密探南院宗旨。
忻然赴之。
初见不礼拜。
便问曰。
入门须辩主。
端的请师分。
院以左手拊膝。
师便喝。
院右手拊膝。
师亦喝。
院曰。
左边一拍且止。
右边一拍作么生。
曰。
瞎。
院拟拈拄杖。
曰。
作甚么。
夺拄杖打著老和尚
莫言不道。
院倚拄杖曰。
三十年住持。
今日被黄面浙子上门罗织。
曰。
和尚大似持钵不得。
诈言不饥。
院曰。
子到此间乎。
曰。
是何言与。
院曰好问汝。
曰。
也不得放过。
便礼拜。
南院喜赐坐命
因问所与游者何人。
对曰。
襄州与廓侍者同夏
院曰。
亲见作家来。
始叙师资礼。
依止六年。
辞去至汝水
风穴废寺。
日乞村落。
夜燃松脂。
单丁者七年。
而后学徒麇至。
开法嗣南院法席。
冠天下传法者。
首山念公
与广慧真也。
一日上堂曰。
若立一尘。
家国兴盛。
野老颦蹙。
不立一尘。
家国丧亡。
野老安帖。
于此明得。
阇黎无分。
全是老僧
于此不明。
老僧即是阇黎
阇黎老僧
能悟天下人。
能瞎天下人。
欲识阇黎么。
拊左膝曰。
这里是。
欲识老僧么。
拊右膝曰。
这里是。
其辩才无碍如此。
宋开宝六年癸酉八月旦日。
登座说偈。
至十五日
加趺而化。
阅世七十有八。
坐五十九
系曰。
侍者以三喝。
觕忤老华严时。
师为维那
上方丈问讯。
严曰。
汝来适守廓不应当众扭捏。
老僧须痛与一顿趁出。
曰。
趁他迟了也。
他是临济下儿孙。
本分如此。
师举似廓。
廓曰。
汝何必劝止。
我未问前早要棒吃得我话行。
如今搭却我话也。
穴曰。
虽然已闻天下矣。
廓公四楞塌地。
师壁立万仞。
老华严一矮人看场耳。
临济宗所以不可攀仰凑泊也。
黄崇义
全宋诗
黄崇义号涧西乐安(今属江西)人。
师事黄干,尝主汝水书院。
有《涧西文集》等,已佚。
事见清光绪抚州府志》卷六九之一。
释法远北宋
禅师名法远
郑圃田人也。
出于王氏。
年十九。
并州
见三交嵩禅师
求出世法。
嵩曰。
汝当剃落。
堕三宝数。
乃可受法。
曰。
法有僧俗乎。
嵩曰。
与其为俗。
曷若为僧。
僧则能续佛寿命故也。
于是断发。
受具足戒。
汾州昭公
又谒汝海省公。
皆受记莂。
天禧中
游襄汉隋
大阳
机语与明安延公相契。
延叹曰。
吾老矣。
洞上一宗。
遂竟无人耶。
以平生所著直裰皮履。
示之。
曰。
当为持此衣履。
求人付之如何。
延许之曰。
他日果得人。
出吾偈为證。
偈曰。
杨广山前草。
凭君待价焞。
异苗翻茂处。
深密固灵根。
其尾云。
得法者。
潜众十年。
方可阐扬。
拜受辞去。
滁州琅琊觉禅师
舒州太平兴国寺请。
说法为省公之嗣。
次住姑苏天平山。
又住浮山
既老退休于会圣岩。
因阅班固九流。
遂拟之作九带。
叙佛祖教义。
博采先德机语。
参同印證。
其一曰。
佛正法眼带。
其二曰。
法藏带。
其三曰。
理贯带。
其四曰。
事贯带。
其五曰理事纵横带。
其六曰屈曲带。
其七曰妙挟兼带。
其八曰金针双锁带。
其九曰。
平怀常实带。
学者既已传诵。
曰。
若据圆极法门。
本具十数。
今此九带。
已为诸人说了。
更有一带。
还见得么。
若也见得亲切分明。
却请出来。
说看。
说得分明。
许汝通前九带圆明道眼。
若见不亲切。
说不相应。
唯依吾语。
而为己解。
则名谤法。
大众到此如何。
众无语。
叱去之。
举僧问夹山
如何是夹山境。
答曰猿抱子归青嶂后。
鸟衔花落碧岩前。
法眼曰。
我二十年来。
将作境语会。
曰不作境会。
作么生会。
僧曰。
师意如何。
曰。
犀因玩月文生角。
象被雷惊花入牙(或云。
直饶不作境语会。
亦未会在。
何谓也云犀因玩月文生角。
象被雷惊花入牙也)。
玉骨插额。
目光外射。
状如王孙。
凛然可畏。
欧阳文忠公
奇逸。
造其室。
未有以异之。
与客棋。
坐其旁。
文忠收局。
因棋说法。
乃鸣鼓升座曰。
若论此事。
如两家著棋相似。
何谓也。
敌手知音当机不让。
若是缀五饶三。
又通一路始得。
有一般底。
只解闭门作活。
不会夺角冲关。
硬节与虎口齐彰。
局破后徒劳逴斡。
所以道。
肥边易得。
瘦肚难求思。
行则往往失黏。
心粗而时时头撞。
休誇国手。
谩说神仙。
赢局输筹即不问。
且道黑白未分时一著。
落在什么处。
良久曰。
从前十九路。
迷悟几多人。
文忠嘉叹久之。
偈语妙密。
诸方服其工作。
三交嵩公赞曰。
黄金打作鍮石箸。
白玉碾成象牙梳。
千手大悲拈不动。
无言童子暗嗟吁。
又作明安延公赞。
曰。
黑狗烂银蹄。
白象昆崙骑。
于斯二无碍。
木马火中嘶。
自称柴石野人
殁时已七十馀。
少时与达观颖公
薛大头七八辈游蜀。
几遭横逆。
智脱之。
众以其晓吏事。
号远录公
禅师
名法远
郑圃田人也。
出于王氏。
十九出家。
先谒汾州
得一盼相印。
复参叶县省公。
天衣怀
同往叶县住持。
枯淡严密。
诸方畏之。
师至值雪寒。
县喝骂驱逐。
至以将水泼。
众僧衣履皆湿。
怒而散去。
唯师与怀
自若整衣。
敷具复坐如故。
县到。
呵曰。
汝更不去。
待我打耶。
师近前不审。
云。
某数千里而来参。
和尚为明大事。
岂以杓水泼之便去。
县笑。
因而遂留。
相依数年。
万方挫折。
师始终一如。
所谓真金烈火。
愈锻而愈明。
县始以衣法付之。
开堂日拈香曰。
汝海
枯木上生花。
迎春色。
盖指叶县也。
师与王质
待制论道。
画一圆相
问曰。
一不得匹马单鎗。
二不得衣锦还乡
鹊不得喜。
鸦不得殃。
速道速道。
王罔措。
师曰。
勘破了也。
师暮年休会圣岩。
叙佛祖奥义。
作九带。
启迪学者。
与因棋说法一事。
莫不家喻户晓。
师玉骨插额。
目光外射。
状如王孙。
凛然可畏。
自称柴石老人
殁时已七十馀。
范文正公
铭其塔曰。
呜呼远公
释子之雄。
禅林甘泽。
法海真龙。
寿龄有限。
慧命无穷。
寒岩瘗骨。
千载清风。
师平生贵尚真实。
参證痛抑浮辩。
尝谓道吾真公曰。
学未至道。
衒耀见闻。
驰骋机解。
以口舌辩。
利相胜者。
犹如厕屋涂污丹雘。
秪增其臭耳。
得法弟子道臻者。
大觉琏
净因
法道大弘京师
当英神启三朝。
数入宫说法。
恩遇隆渥。
为人渠渠静退。
似不能言者。
奉身至约。
一布裙二十年不易。
用五幅才掩胫。
不多为丛褶。
曰徒费耳。
无所嗜好。
尝雪方丈之西壁。
文与可扫墨
谓人曰。
吾使游人见之。
心目清凉。
此君盖替我说法也。
元祐八年殁。
释道潜北宋 1043 — ?
道潜
字参寥
杭于潜何氏子。
幼试法华得度。
于书无所弗窥。
能文章。
尤喜为诗。
秦太虚苏长公
为方外交。
苏甚重之。
以书告文与可谓。
其诗句清绝。
林逋相上下。
而通了大义。
见之令人肃然。
苏谪居齐安
师不远二千里相访。
留期年。
汝海
庐山
复归于潜山中。
及苏守钱塘
卜兆山智果精舍。
率宾客十六人。
各赋一诗。
送入院。
后南迁。
师欲转海访之。
苏以书固止之。
当路亦捃师诗语。
谓有讥刺。
得罪返初服。
建中靖国初
曾肇在翰院。
言其非辜。
诏复为僧。
赐号妙总大师
崇宁末
归老于潜山。
参寥子集。
行世。
人谓师之诗。
雅淡真率。
上欲窥陶白。
而下有雁行句。
即未脱子瞻烟火。
雅不乐与宋人烟火。
参寥自有为参寥
非第以子瞻重也。
斯言得之。
宋景濂
育王山寺碑。
谓。
大觉琏日。
九峰韶公。
佛国白公
参寥潜公
讲道一室。
扁曰蒙堂
丛林取则焉(可入传记之)。
邓忠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潭州长沙人字谨思号玉池先生
神宗熙宁三年进士
大理丞,以献诗赋擢正字,迁考功郎
以坐元祐党废,出守彭门,改汝海,以宫祠罢归。
有《玉池集》。
乌林荅胡土金 ? — 12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4 【介绍】: 金女真人。
哀宗正大末,为破虏都尉,戍潼关
奉旨入援京师,据少室山太平寨
天兴间,代行省事,守洛阳,以蒙古兵势大,南走蔡州
殿前都点检
蔡城破,投汝水死。
杨云鹏金末元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元间汝海人,字飞卿
工诗。
李献能所推许,元好问与为知己。
金贞祐南渡后,诗学为盛,而专力为诗者,惟飞卿一人。
有《陶然集》。
云鹏字飞卿汝海人。
李内翰献能钦叔工篇翰,而云鹏从之游。
初得「树古叶黄早,僧閒头白迟」之句,大为献能所推谢。
从是游道日广,而学亦大进。
客居东平将二十年,每有所作,必寄示遗山元好问裕之,以为知己。
有《诗述》二十首,号《陶然集》。
所赋《青梅》、《瑞莲》、《瓶声》、《雪意》,或多至十馀首。
裕之序其诗,万虑洗然,深入空寂。
荡元气于笔端,寄妙理于言外。
贞祐南渡后,诗学为盛。
洛西辛敬之淄川杨叔能太原李长源、龙坊雷伯威北平王子正之等,不啻十数人,称号专门。
就诸人中,其死生于诗者,汝海杨飞卿一人而已。
杨鹏
字飞卿汝海人。
在金为详议官
困学斋杂录》:紫罗凡凡道人杨鹏字飞卿一名云鹏少梁人
北渡后终于东平
有《陶然集》。
释祖遇明 1445 — 1484年5月2日
祖遇
不知何许人。
自称慈海舟之徒
金陵来
缚禅于法琳洞。
跏趺而坐。
足迹未尝及山下。
又服水斋。
不粒食惟饮水。
如此者四十九日。
每岁率以为尝。
成化十五年
提学副使薛纲
督学至远安
至洞见癯瘦若有病者。
因谓之曰。
岩冈僻寂。
非人所居。
何乃自苦如此。
曰。
不如此不能成正觉。
又问曰。
人七日不食则死。
汝水斋四十九日。
何术致然耶。
曰。
吾知传吾师之教。
无他术也。
但先三五日。
为饥火所烧。
体热而倦。
力不能支。
越六七日之后。
饮水透彻。
觉清爽如尝。
薛叹慕而去。
十八年
薛再过洞。
尚无恙。
见庵之西槛。
为岩之坠石所毁。
去禅所仅丈许。
薛诘之曰。
汝能先知岩石之坠。
而不惧乎。
曰。
不知也。
薛曰。
石无慧眼。
汝非金身。
若一夕再坠。
汝其齑粉矣乎。
圣贤有戒知命者。
不立乎岩墙之下。
汝宜识之慎之。
微笑而不答。
至二十年五月初二夜半
雷雨大作。
岩石乱坠。
其声动地。
压焉遂寂。
年才四十。
其立志之坚。
至死不变如此。
明河曰。
无论世出世法。
办志如此。
何事不办。
死生浮幻。
道者
视之如戏。
处之若无。
薛告语谆谆。
何异对醒人说梦。
宜乎。
笑而不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