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15
【介绍】:
亦称鱄设诸。春秋时吴国堂邑人。吴公子光欲杀吴王僚,伍子胥荐专诸于光。吴王僚十二年,光设宴请僚,专诸藏匕首鱼腹中进献,刺杀僚,专诸亦为僚左右所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时匈奴人。善射。初为汉人堂邑氏之奴仆。武帝建元中,张骞以郎应募出使月氏,与堂邑父俱出陇西,经匈奴,为匈奴所扣。被留十余年,与张骞西逃,经大宛、月支,大夏,归汉,拜为奉使君。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临淮堂邑人。为莱芜令。累迁司农少卿,出知滑州。有政绩。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会稽山阴人,字子阿。少为郡督邮,举孝廉,辟大司徒侯霸府。历瑕丘、堂邑令。明帝时为尚书仆射。车驾数幸广成苑,意以为从禽废政,当车陈谏。明帝性偏察,唯意独敢谏诤,数封还诏书。臣下有过失辄救解之。出为鲁相,卒官。
全后汉文·卷二十七
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建武初为郡督邮,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以病免。后除瑕丘令,迁堂邑令。明帝即位,征为尚书,转尚书仆射出为鲁相,卒官。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广陵堂邑人。为父报仇,系狱,闻母死,哭泣不食。邑令钟离意怜之,乃听归殡葬。敛母讫,果还狱。意密以状闻,得减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南阳顺阳人,字仲将。范晷子。举孝廉,除灵寿令,不赴。西晋末,负姊之孙南奔,虽艰难危急终不弃。东晋元帝建武初为堂邑令。堂邑丞刘荣坐事当死,家有节母,广假释荣归慰母,荣亦如期而返。后县大旱,广散私谷赈民,远近流寓者归之,户口十倍。卒官。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生皋氏。其先下邳人。客寓吴兴。幼孤。事后母。以孝闻。躬耕以养。行丧尽礼。服阕。事沙门昙印为师。印有高行。尝疾笃。旷恳诚礼忏七日。夜忽五色光照印室。印觉有人手摩拊之。病良已。后辞师游历。还止于潜石室。以法华无量寿二经。为心要。有众则讲。独处则诵。谢安自吴兴访之。先却去部曲。步至座前。相欢终日乃去。简文在相位。遣堂邑太守曲安。远问起居。且使禳祷彗灾。对曰。昔宋景脩德。彗为退舍。惟当勤脩德政。以塞天谴。则天下幸甚。顷彗殁。兴宁中。东游禹穴。放情山水。至若耶。爱孤潭。欲结庐养志。郤超谢庆绪尤相往来。时东土疫疠。旷既资性慈悲。兼善神咒。因出邑止昌原寺拯救。村里赖之。沙门竺道邻。造无量寿塔像。旷率有缘。起立大殿。孝武帝钦其风。诏出京止长干寺。元兴年殁。寿七十六。
释法旷。姓皋氏。下邳人。寓居吴兴早失二亲。事后母以孝闻。及母亡行丧尽礼。服阕出家事沙门竺昙印为师。印尝疾病危笃。旷乃七日七夜祈诚礼忏。至第七日忽见光明照印房户。印如觉有人以手掁(除更切)之。所苦遂愈。后辞师远游。广寻经要。还止于潜青山石室。晋简文皇帝遣堂邑太守曲安。远诏问起居。并咨以妖星。请旷为力。旷乃与弟子斋忏。有顷灾灭。东土百姓多遇疫疾。祈之即愈。有见鬼者言旷之行住常有鬼神数十卫其前后。时人咸叹异之。元兴元年卒。春秋七十有六僧腊五十二。
竺法旷。姓皋。下邳人。寓居吴兴早失二亲。事后母以孝闻。家贫无蓄。常躬耕垄畔以供色养。及母亡行丧尽礼。服阕出家。事沙门竺昙印为师。印明睿有道行。旷师事竭诚。迄受具戒。栖风立操卓尔殊群。履素安业志行渊深。印尝疾病危笃。旷乃七日七夜祈诚礼忏。至第七日忽见五色光明照印房户。印如觉有人以手按之。所苦遂愈。后辞师远游。广寻经要。还止于潜青山石室。每以法华为会三之旨。无量寿为净土之因。常吟咏二部。有众则讲。独处则诵。谢安为吴兴。故往展敬。而山栖幽阻车不通辙。于是解驾山椒陵峰步往。晋简文皇帝遣堂邑太守曲安远诏问起居。并咨以妖星请旷为力。旷答诏曰。昔宋景修福妖星移次。陛下光辅以来政刑允辑。天下任重万机事殷。失之毫氂差以千里。唯当勤修德政以赛天谴。贫道必当尽诚上答。正恐有心无力耳。乃与弟子斋忏。有顷灾灭。晋兴宁中东游禹穴观瞩山水。始投若耶之孤潭。欲依岩傍岭栖闲养志。郤超谢庆绪并结居尘外。时东土多遇疫疾。旷既少习慈悲兼善神咒。遂游行村里拯救危急。乃出邑止昌原寺。百姓疾者多祈之致效。有见鬼者。言旷之行住常有鬼神数十卫其前后。时沙门竺道邻造无量寿像。旷乃率其有缘。起立大殿相传云。伐木遇旱。旷咒令至水晋孝武帝钦承风闻要请出京事以师礼。止于长干寺。元兴元年卒。春秋七十有六。散骑常侍顾恺之为作赞传云。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2
【介绍】:
东晋荥阳阳武人。毛宝孙。历仕太傅从事中郎,冠军将军,堂邑、太山两郡太守等职。曾因戏言与司马元显有隙。后元显为桓玄所败,玄使泰收元显而辱之。俄泰亦为玄所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琅邪临沂人,字茂平。王导弟。少与导俱知名。袭爵堂邑公。晋室南渡,与兄颖不过江。时论比之温忠武。官丞相祭酒,不就。年二十二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临淮堂邑人,字茂略。王鉴弟。有才笔。历仕著作郎、无锡令。早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临淮堂邑人,字茂高。王浚子。少以文笔著称。初为琅邪王司马睿侍郎。杜韬起事,上疏主张出兵镇压。入东晋,拜驸马都尉,出补永兴令。大将军王敦请为记室参军,未就而卒,时年四十一。
全晋文
鉴字茂高,堂邑人,御史中丞浚子,初为元帝琅邪国侍郎,中兴建,拜驸马都尉,奉朝请,出补永兴令,大将军王敦请为记室参军,不就。
全晋文
穆之字道和,小字道民,东莞莒人,为江岂攴琅邪府主簿,元兴中从刘裕起义军,署府主簿,迁尚书祠部郎,复为府主簿记室录事参军,领堂邑太守,以平桓玄功封西华县子,转中军太尉司马,加丹阳尹,建威将军,进前将军,迁尚书右仆射,转左仆射,义熙十三年,以未遣宋公九锡忧卒,赠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赠侍中司徒,封南昌县侯,宋受禅,进封龙阳县侯,谥曰文宣公。(案,穆之为宋佐命,而其死与汉末荀彧略同,故编入晋末。)
释法瑗。姓辛。陇西人。辛毗之后。长兄源明仕伪魏为大尚书。第二兄法爱亦为沙门。解经论兼数术为芮芮国师。俸以三千户。瑗幼而阔达倜傥殊群。路见贫寒辄脱衣为惠。初出家事梁州沙门竺慧开。开懿德通神。时人谓得初果。开谓瑗曰。汝情悟若此必能纲总末化。宜竞力博闻无得独善。于是辞开游学。经涉燕赵去来邺洛。值胡寇纵横关陇鼎沸。瑗冒险履危学业无怠。元嘉十五年还梁州。因进成都。后东适建邺依道场慧观为师。笃志大乘傍寻数论。外典坟素颇亦披览。后入庐山守静味禅。澄思五门游心三观。顷之刺史庾登之请出山讲说。后文帝访觅述生公顿悟义者。乃敕下都。使顿悟之旨重申宋代。何尚之闻而叹曰。常谓生公殁后微言永绝。今日复闻象外之谈。可谓天未丧斯文也。帝敕为南平穆王铄五戒师。及孝武即位。敕为西阳王子尚友。辞疾不堪。久之获免。因庐于方山。注胜鬘及微密持经。论议之隙时谈孝经丧服。后天保改构请瑗居之。因辞山出邑纲维寺网。刺史王景文往侯。正值讲丧服。问论数番称善而退。及明帝造湘宫新成。大开讲肆妙选英僧。敕请瑗充当法主。帝乃降跸法筵。公卿会座。一时之盛观者荣之。后齐文惠又请居灵根。因移彼寺。太尉王俭门无杂交。唯待瑗若师。书语尽敬。以齐永明七年卒。春秋八十一矣。时灵根寺又有法常智兴。并博通经论数当讲说。常乃尤能剧谈。为时匠所惮。而性甚刚梗。不偶人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5
【介绍】:
南朝宋彭城人。刘怀慎子。孝武帝大明初为游击将军,坐受贾客货,下狱,夺爵。后复为秦郡太守。性粗率,常受帝狎侮。前废帝永光中任廷尉。与柳元景善。元景谋另立刘义恭,事败,受株连,下狱死。
释僧宗。姓严。本雍州凭翌人。晋氏丧乱。其先四世祖移居秦郡。年九岁为瑗公弟子咨承慧业。晚又受道于斌济二法师。善大涅槃及胜鬘维摩等。每至讲说听者将近千馀。妙辩不穷应变无尽。而任性放荡亟越仪法得意便行不以为碍。守检专节者。咸有是非之论。文惠太子将欲以罪摈徒遂。通梦有感。于是改意归焉。魏主元宏遥挹风德。屡致书并请开讲。齐太祖不许外出。宗讲涅槃维摩胜鬘等。近盈百遍。以从来信施造太昌寺以居之。建武三年卒于所住。春秋五十有九。先是北土法师昙准闻宗特善涅槃。乃南游观听。既南北情异思不相参。准乃别更讲说。多为北士所师。准后居湘宫寺。与同寺法身法真并为当时匠者。时有安乐寺慧令法仙法最。中兴寺僧敬道文。天竺寺僧贤。并善数论。振名上国云。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7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阳平王拓跋熙子。继南平王拓跋连后,嗣爵。好弓马,善射。太武帝称其技,常引侍左右。出为平州刺史,都督平州诸军事,镇和龙,在州绥导有方。徙凉州镇将、都督西戎诸军事,领护西域校尉。任满还京,父老皆涕泣追送。孝文帝太和十一年从驾方山,道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9—?
【介绍】:
北魏平原人。家于北海都昌。刘休宾子。综览群书,善辩。孝文帝幸方山,文晔求见申宣父入魏未蒙勋赏之屈,乃赐爵都昌子。拜协律中郎,改羽林监。宣武帝时,官高阳太守,延昌中卒,谥贞。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汝南人,字伯和。筑室湖熟之方山,隐居不仕。征为员外散骑侍郎、北行参军,均不应。
全宋文·卷四十二
约之,堂邑人,初为吉阳令,免。以疏理庐陵王义真,授梁州府参军,寻见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