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 相关资源
人物库
僧明显明初
人物简介
明显,明初江苏常州天宁寺僧。
字雪心号破窗和尚俗姓陈,隽李(今浙江省嘉兴市)人。
一作俗名吴峰海宁董山(今浙江省海宁县)人。
幼年出家于歙县(今安徽省黄山市)定光院,中年后,离寺养母,不详所终。
钱谦益明显“所为诗,往往不忘玄境”。
王寅极推崇明显之诗,说是“古来诗僧,亦未有此”。
释实彻清 1685 — 1757年四月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五
释实彻字大晓姓黄氏崇明人也。
参学诸方,自以为了此大事。
因往临安径山,忽染大病,觉前所得胥归无用。
病愈,复荷担出行,重参知识,无有能发疑情者,乃入钟山石洞,誓不复出,独处崖中,屡有悟处。
适游侣相访,叹其精进,谓古人悟后必当见人,力劝之出。
乃往钟山,亲炙香林月潭
一日,洒扫举彗,应机问答契合,付以南涧源流。
尝入终南,住石洞二年,一夕立洞外,天无星月,云雾晦冥,忽见电光一烁,豁然开悟。
后主金山席,复移常州天宁
乾隆二十二年,重行江南赐紫
是岁四月卒,年七十三。
弟子际云,序其语录刋之。
释清镕
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三
释清镕字冶开
姓许氏江都人
含素性,不食莙膻。
年十一出家,初习经偈,了明词义,气宇洒落。
其师祖莲庵知非凡器,遇之独厚。
亦感其恩德,情谊恳至。
后结茅终南,一夕定中,若有告者曰:“尔莲祖惫矣。
”惊𧦝而省,贸然下山,行四十八日,始达维扬
入寺,其旧侣谓之曰:“汝归耶?
师祖疾亟日,夜呼汝名也。
”其时有先开行者,后开三日乃至,问:“何行之速,中途胡不遇?
”开亦惘然,莫识所以。
但觉闻神语,即发脚专志觐莲,念念不舍。
虽行四十馀日,犹旦暮耳。
莲见还甚喜,而病寻愈。
少时诣常之天宁,信宿而去。
踰岁再至,入禅堂有悟,庵留五载。
欲切参究,不滞声闻,飘然远举,汛览名山。
年三十八,复来天宁。
再易寒暑,遂继主席。
自是造殿修塔,应念而成,勤劬九秋,因病告退。
而皈依日众,随意宣示,一切平等,终日无倦。
后住杭之灵隐,特起大殿,使人敬仰。
复于上海玉佛寺,创念佛堂,以弘莲化。
会时事改革,学风披靡,屡攘寺产,以辟校舍。
常州天宁,昔号完富,尤为人所窥伺。
乃善意所孚,鸮声丕变,卒保无事。
神之佑也,之诚也。
己未,北方苦潦。
开沿涂托钵,筹訾济赈,全活无算。
明年苦旱,开复募金,一再济之,劳不告疲。
人或劳之,则曰: “此本分事,何足道。
”以壬戌十一月二十日示寂,年七十一,腊六十。
弟子显澈,裒其事实年谱,庄蕴宽为之传,文諠斐然,见重当世。
释常慧
新续高僧传·遗身篇第七之二
释常慧字朗照霍山人,少从池州青阳九华山净度寺出家。
光绪初元受具戒于甘露。
十七年四月九日,始来常州天宁
归心净土,专诚念佛,刻苦精勤,阅十五载,无一息稍懈。
后迁普同院,仍持苦行,至老不衰。
寺内有闭关僧,每为护关,亦经多期。
日诵《法华》,见药王焚身,因弘兹愿,舍身救世。
宣统三年,时事改革,天下多故,道德日丧,欲实行其志,昌明佛法,挽回人心,化争竞为慈祥,弭贪嗔于未发,天地杀机庶有止息,耿耿此怀,久不得遂。
甲寅四月十七日夜半,于院墙东畔,积薪如小座,端趺于上,举火自化。
时年六十有九。
有一徒,为乡寺主,数日前属之曰:“余欲焚身,烦尔举燎。
”徒漫应之,终不果来。
当火起时,往观者众,见其合掌,端坐于火光中,盖焚已过半矣,乃袈娑成灰,而铜钩犹悬于肩下,的然不坠。
盖其道心坚决,视死如归,故能周身火发,节节然烧,痛苦俱忘,分寸不移。
非具真解脱,得大自在,讵能端凝不动,从容以去如此乎?
树旁设香案,垆火未烬,想见虔诚礼佛,然后就化。
当时见者,莫不敬仰嗟叹,发起信心,群竞施舍,于焚身处建塔其上,狄葆贤为记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