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秦宫东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人
梁冀监奴。
官至太仓
得出入孙寿所,因与私通。
内外兼宠,威权大震。
郏亶北宋 1038 — 1103
全宋诗
郏亶(一○三八~一一○三)字正夫太仓(今属江苏)人。
起于农家。
甫冠举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
初授睦州团练推官,知杭州于潜县,未赴。
神宗熙宁中司农寺丞,旋出提举两浙水利,议者以其说非便,罢归。
未几复司农寺丞,除江东路转运判官
哲宗元祐初,入为太府寺丞,出知温州
徽宗崇宁二年比部郎中召,未至而卒,年六十六。
有《吴中水利书》,已佚。
事见《中吴纪闻》卷三。
今录诗三首。
张瑄元 ? — 13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3 【介绍】: 平江嘉定人
宋末与朱清为海盗,元军南下时投降。
管军千户
伯颜命,自海道运帑藏图籍北上。
世祖至元十九年,始用海船运粮北上。
次年,授海运千户,擢万户,为淮东道宣慰使兼领海道都漕运万户府事。
官至江西参政
太仓,豪富无比。
成宗大德七年以行贿罪被杀。
杨茂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崇明人,徙太仓字子东
世祖至元十四年管船千户二十八年海道运粮百户,累官松江嘉定副千户英宗至治二年致仕。
张可久元 1270 — 13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庆元人字小山
路吏首领官
至正初,曾为昆山幕僚
工散曲,与乔吉齐名。
有《小山乐府》。
宋尹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太仓人字文璧
以荐为翰林简阅官。
善琴,精占卜。
成宗大德间鲁国长公主闻其名,召至,奏胡笳十八拍,公主称善。
曹知白元 1272 — 13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2—1355 【介绍】: 松江华亭人字又元一字贞素号云西
性机悟,善识事。
以荐授昆山教谕,寻辞去。
尝游京师,王侯巨公多折节与之交。
旋即南归。
家有园池,藏书及法书名画极多,文人画家多喜与交游。
善画,宗法李成郭熙
释智曤元 1275 — 1351年九月一日
智曤
更名疏石
字梦窗
姓源氏
势州人。
宇多天王九世孙。
九岁出家。
群书一览辄能记。
暨长。
绘死尸九变之相。
独坐观想。
慨然有求道志。
一夜梦。
游中国疏山石头二刹。
一庞眉僧。
达磨像。
授之曰。
尔善事之。
寤而叹曰。
洞明吾本心者。
其唯禅观乎。
更名疏石
无隐范公
又见一山宁公
不甚契。
后求指决于高峰日公。
于言下有省。
因夕坐久。
偶作倚壁势。
身忽仆去。
豁然大悟。
平生碍膺之物。
冰解雪融。
心眼烂然如月。
佛祖玄机。
一时烁破。
高峰嘱其护持。
且出其然无学元公手书一通。
𢌿之以寓相传付授之意。
师志在烟霞。
出世非所愿。
聘致皆力辞之。
甲州之龙山庵
五台山之吸江庵。
与夫泊船庵。
退耕庵。
兜率内苑
皆师避隐之所。
或慕迫之不已。
至逃入海屿以避之。
春秋五十一。
国主后醍醐天王
强起师主南禅。
入见引坐。
师言所志求退。
王曰。
吾心非有他。
欲朝夕问道耳。
王妃薨。
强师再入南禅。
请宣说大戒。
执弟予礼弥谨。
国师之号
王即世。
太仓天王
复从师受戒。
愿为弟子。
敷宣之际。
有二星降于庭。
光如白日。
两宫国母。
请师于仙洞受五戒。
廷议重师名德。
复强师入天龙。
锡师号正觉心宗普济
遗以手书。
其略曰。
道振三朝。
名飞四海。
主天龙席。
再转法轮。
秉佛祖权。
数摧魔垒。
国中以为荣。
后化于兜率内院。
世寿七十九。
僧腊六十。
弟子奉全身塔于院之后。
送者黑白二万馀人。
皆哀恸不胜。
分存日所剪爪发。
瘗于云居。
发中累累生舍利云。
师仪观高朗。
慧学渊深。
凡所莅止。
如见一佛出世
香花供养。
惟恐或后。
故管领源公赖之。
尝与人言曰。
我从先人。
国师剧谈佛法。
达真乘。
遂能死生如一。
临事不慑。
而先人竟死于忠。
吾亦知委身以事君者。
国师化导之力。
然则师之道。
非特究明心学。
实足增其世教之重。
且其抗志高明。
视荣名利养。
澹若无物。
唯欲栖身林泉。
虽屡典大刹。
皆迫于王命而起。
世称大善知识
非师孰能当之。
宋文宪曰。
宋南渡后。
达磨氏之宗于日本者。
自千光禅师荣西始。
厥后无学元公。
佛鉴范公之子。
附海舶东游。
大振厥宗。
高峰纂而承之。
师为高峰之遗胤。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八
同时有智曤者,亦日本国人,势州源氏宇多天王九世孙。
其母祷于大士,梦吞金色光而孕,生时祥光盈室。
九岁出家,依平盐教院,授之书,一览辄能记诵。
稍长,绘死尸九变之相,独坐观想,知色身不异空华,慨然有求道之志。
年十八,为大僧,礼慈观律师受具足戒。
寻学显密二教,垂三年,恐执滞名相,建修期道场以求玄应,满百日,梦游中国疏山、石头二刹,一庞眉僧持达摩像授之曰:“尔善事之。
”既寤,拊髀叹曰:“洞明吾本心者,其唯禅观乎?
”遂更名疏石字梦窗
谒无隐范于建仁寺,继至相州巨福山
山之名刹曰“建长”,缁锡之所萃止,时一山宁主之。
一山,甚相器重,令为侍者,朝夕便于咨决。
俄游奥州,闻有讲天台止观者,往听之,曰:“斯亦何碍实相乎。
”自是融摄诸部,昭揭一乘之旨,虽辩才无碍,然终以心地未明,伥伥然若无所归。
荐修忏摩法,期至七日,感神人见空中,益加振拔。
一山自建长迁主圆觉寺复蓬累而往,备陈求法之故,至于泣涕。
一山曰:“我宗无语言,亦无一法与人。
曰:“愿慈悲方便开示。
一山曰:“本来廓然清净,虽慈悲方便亦无。
”如是者三返。
疑闷不自聊,结跏澄坐,视夜如昼,目绝不交睫。
久之,往万寿禅寺见佛国高峰,日扣请如前。
高峰曰:“一山云何?
述其问答语甚悉。
高峰厉声曰:“汝何不云和上漏逗不少。
于言下有省,辞归旧隐常牧山,唯分阴是竞,誓不见道不止。
元三年夏五月,一夕坐久,偶作倚壁势,身忽仆去,豁然大悟,平生碍膺之物,冰解雪融,心眼烂然如月,佛祖玄机一时烂破。
乃作偈自庆,有“等间(閒)击碎虚室骨”之句,亟见高峰求印。
高峰喜曰:“西来密意,汝今已得之,善自护持。
”以书卷付之。
退接甲州龙山庵,高峰招住上野州之长乐寺,力辞不赴。
卓庵浓州古溪都,元帅平公之母觉海夫人,慕道行,欲一见之。
竟遁入五台山,縳吸江庵。
已而潜入海屿,夫人遣使迹之,使出世云岩寺
复辞,构泊船庵于卧龙山,退耕庵于总州,有终焉之意。
正中二年,国主后醍醐天王宫使,领南禅禅寺,入见,王赐坐,因自陈“志在烟霞,出非所愿”。
王曰:“吾心非有他欲,朝夕向道耳。
”不得已应命。
王时幸临之,相与谈论,或竟日乃去。
将及期,王逊位,亦引退。
道经势州,会新建善应寺成,延之开山
未几,弃去,抵相州枢府郡公迫主净智寺,寻归锦屏山瑞泉兰若。
元德元年,圆觉四众必欲致,为勉强一出,又复弃去。
二年,羽州守道蕴,初创慧林寺,延涖之。
元宏元年,达官贵人,有以见长请者,复辞。
二年瑞光寺又求为第一代主。
三年,王既复辟,召入见,以介子都督亲王之邸更为灵龟山临川禅院,命为之长,赐以“国师”之号。
建武元年秋王妃薨,王留宫中十馀日,罢政而讲法,因请宣说大戒,执弟子之礼弥谨。
及还,强之再入南禅,王亲率群臣至山,见群僧入定,静不闻声,次第行食,秩然有序,王甚嘉之。
每登席提唱,音声闳朗,词意警策。
王益喜,赐田若干亩以饭僧。
先是近臣有毁斥禅宗者,王以问曰:“自性三宝,何必强生分别。
”王以为然,至是知禅学为贵,谤言无自而入。
已而退处兜率内院,而建仁禅寺又欲起之,笑而不答。
历应二年,摄州守革西芳教寺为禅,佥谓非无以厌众望,遂振锡而往,举扬达摩氏之道,听者改容,为建无缝阁,以水晶宝塔安置舍利万颗其中,他若奇胜之地,多冠以亭榭以憩四方游士,规制灿然可观。
尝梦王作沙门相,乘宝车往灵龟山
已而即世,征夷大将军源公造天龙资圣禅寺,以助冥福,聘住持,遂与前梦协。
州守源公新立补陀院。
亦徇其意,为之说法,即还天龙。
康永元年春太仓天王亲往受戒,愿为弟子。
三年,建八幡菩萨灵庙于寺侧。
贞和元年,王复帅群臣来听法,敷宣之际,有二星降于庭,光如白日,赐以金襕紫衣。
二年春,令弟子智元补其处,退归云居庵
召之入宫,加以“正觉”之号。
观应元年春,两宫国母请仙洞受五戒。
二年春谓左右曰:“天龙宫室幸皆就绪,唯僧堂犹阙,当力为之。
”及堂成,可容七百人。
廷议重名德,强入天龙,为行《百丈清规》,声振朝野。
王复加以“心宗普济”之号,且遗之手书,略曰:“道振三朝,名飞四海。
”主天龙席,再转法轮。
乘佛祖权,数摧魔垒,人以为荣。
年已高,又复引退兜率内院。
九月朔,召门弟子曰:“吾世寿七十又七,僧腊亦六十矣,旦夕将西归,凡有所疑可商讨焉。
”于是集座下者如云,随机开示,皆充然有得而退。
越七日示疾,两宫游临问起居,为陈摄心正因,精神不少衰。
作偈别大将军源公,复书《辞世颂》一首。
至晦日,呜鼓集众,翛然而逝,塔于内院之后。
所度弟子万有五千馀人。
其嗣法者,天龙则志元妙葩,建长则慈永,南禅则通彻周泽
仪观高朗,慧学渊深,举扬正教,如密云广布,甘雨频澍。
具生性者,随其根器小大,皆获成就。
上自国王宰臣,下至士庶,莫不顶礼敬信,如见七佛出世,香华供养,唯恐或后。
夫佛法之流于日本者,台衡秘密为最盛。
禅宗虽仅有之,将寥寥中绝矣。
千光院荣西禅师以黄龙九世孙,握佛祖正印,唱最上一乘,飙驰霆鍧,逢者胆落。
达摩氏之道,藉以中兴。
其示寂之时,且曰:“吾灭后五十年,禅宗当大兴。
”今印原承天目之正传,见道分明,契悟精深,则其悬记之言,已有可徵。
智曤又以高峰之胤,上纂无学元公,以继佛鉴范之传。
禅学勃兴,若合符节,斯亦验矣。
然而自天目溯而上之,至杨岐十有二世,杨岐黄龙则同宗慈明者也,其道固同矣。
道同则凡嗣其学者,先后奋发,殆有不言而喻者乎。
金华宋濂既为印原铭其塔,又于明洪武八年秋七月,因日本使臣之请,奉敕撰智曤碑文,俱见《銮坡别集》。
顾信元 1279 — 135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9—1353 【介绍】: 昆山人字善夫
晚号乐善处士,累官杭州军器同提举,后辞归奉母。
善笔札,尝从赵孟頫游,得其书翰,持归刻石置亭下,扁名“墨妙”。
孔涛元 1287 — 1343
维基
孔涛(1287年—1343年)字世平元朝衢州路西安县人孔子五十三世孙。
孔涛祖籍曲阜南宋绍兴初年,从曲阜迁徙到衢州,父亲孔纯,担任西安县儒学教谕
孔涛之兄孔洙,是南宋末代衍圣公
孔涛幼年聪慧,五岁即知读书。
长大后,被赵孟頫邓文原器重。
泰定帝泰定元年进士
历任平江路昆山州判官吴江州判官桂阳州判官,有政绩。
官至潮州路总管府知事
至正三年,去世,年五十七岁。
著有《阙里谱系》一卷。
子孔思构。
余日强元 1303 — 135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3—1354 【介绍】: 古田人,徙昆山
字伯庄,改彦庄。
号渊默叟
笃志于学。
奉母以孝闻。
文深醇宏雅,尤精于经术。
有《尚书补注》、《渊默叟集》。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伯庄古田人
昆山渊默叟集。
俞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太仓人字元明号午翁一号越来子
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
仙居县
顺帝至正间德兴尹。
有《诗词余话》。
吕诚
字敬夫,后名昆山东沧(今江苏太仓)人,今隶太仓
东沧之俗尚靡,独能去豪习,事文雅,名士咸与之交。
家有园林,尝蓄一鹤,复有鹤自来为伍,因筑「来鹤亭」。
复有梅雪斋,日与郭羲仲陆良贵唱和其间。
邑令屡聘为训导,不起,卒老于乡。
所著有《来鹤亭》、《既白轩》、《番禺》、《竹洲》、《归田》诸稿。
敬夫少力学,师昆阳郑东季明
既长,益气夷色庄,学端识敏,且工为诗。
季明谓其词多奇丽清婉,出己意见,不屑剽取古今人言,其声一出于和且美。
玉山主人称其诗意清新,不为腐语,如:「朮花遍地牵云白,竹色当帘落酒青。
」「灵浪润咽消宿酒,飞花如点秋衣。
」皆佳句也。
又善作黄庭小楷,缮写其诗成集,辄邀杨铁厓评之。
铁厓题其诗曰:苏支邑凡六,独昆山多才子,魁出者往往称「吕袁」。
袁曰子英,吕曰敬夫也。
杭和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杭州钱塘人,徙居太仓
充漕户,家饶资。
后散家财,募死士拒方国珍,战死。
马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昆山东沧人字公振一字国瑞
嗜读书。
元季避兵松江,筑室鉴池,有田园花木之趣,日诵经史。
遇佳客往来,则觞咏不辍。
有《公振集》。
字公振一字国瑞昆山东沧(今江苏太仓)人。
幼酷志读书,好文尚雅,以华其家声。
元季避兵松江之南钟巷里,筑室凿池,有田园花木之趣。
日诵经史,遇佳客往来,则觞咏不辍,与世泊如也。
杨铁厓深器重之,称为忘年友,有《醉渔草堂》二集。
瞿智
一名荣智字睿夫一字惠夫,其先嘉定州人
父晟,迁昆山
兄信字实夫,时齐名,称二瞿先生
嗜学明《》,至正间宪司试辟后青龙镇学教谕,摄绍兴府录判,寻弃官去。
睿夫博雅能诗,以书法钩勒兰花,笔致妙绝。
时寓华亭,所居有通波阁。
黄晋卿段吉甫李季和成原常张伯雨诸君友善。
季和尝曰:予客游娄县,与瞿、郭、卢、吕诸君日相从为嬉游,登山临水,饮酒赋诗,五六人者无不与焉。
伯雨赠诗云:「青龙江上古儒宫,子去横经作士风。
当户九峰春树隔,去家百里海潮通。
原常赠诗云:「老夫亦有鹅溪绢,也欲相从看画
」亦极一时之盛也。
卢熊元末明初 1331 — 1380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公武昆山人
元末为吴县教授洪武初工部照磨用能书授中书舍人出知兖州坐累死
方行元末
字明敏黄岩人,谷珍子。
至正间,授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调江西,未详所终。
所著《东轩集》,其弟明则缮写成帙。
宋学士濂评之曰:古诗俊逸超群,如王子晋鹤背吹笙,随风抑扬,声在云外。
律诗清丽婉切,譬犹长安少年,饮酒百华场中,莺歌蝶拍,春风煦然扑人。
终日传杯,而醉色不起,诗人之趣至是,亦可谓之不凡矣。
孔从善《续龙爪石壁题句》,谓义兵万户守昱关,再战不利,退守札溪,题诗石壁自刭。
钱宗伯谦益列朝诗集方参政行小传云:「宋濂序曰『明敏仕于元,尝参知政事于江浙行中书
』按方谷珍据庆元,侄明善据温,授江浙行省平章。
又有明巩、明谦者,明敏或其群从也。
复见心蒲庵集》《夜宿东轩简方明敏大参诗》云:『重来濠上得盘桓,剪烛东轩坐夜阑。
』国初,元臣例安置濠,见心奉诏住凤阳,与明敏数倡酬,知明敏亦徙濠也。
沐景颙沧海遗珠》多载国初戍濠之诗,而明敏与焉知徙濠后又谪滇也。
余之初考如此。
及观袁忠彻《古今识鉴》云:方明敏国珍子也。
柳庄相之曰:君边庭赤气如刀剑纹,二九日有升进。
随从父克太仓,授分省参政,调江西
乃知明敏之子,前元之升授,实以奛子之役,而余初考为未详也。
袁记又云:洪武戊午国珍已没,明谦受剥肤之刑,举族累祸。
明敏或于此时得以从轻典戍滇也。
《洪武实录》载:质子曰关、曰元,后与其子明完、明则俱降。
完小名亚关,关即完也。
宋濂神道碑载子男五人,其二则礼与完。
病亟时,授官以慰之者;其三曰本则、安则。
未知此五人者,孰为明敏者也。
诸子侄内附,前后名字窜改更互,不可考覈,史家阙误若此者多矣,岂独杞宋无徵为可叹哉!
窃据时,招延文士,萨天锡朱右辈咸往依之,刘仁本詹鼎则亲近用事。
潜溪盛称明敏襟度潇洒,善谈名理,于书无所不读,(古诗俊逸超群,律诗婉丽清切,)(以上十二字据《列朝诗集小传》补。
)则明敏于国初居然胜流,未可以杨山遗种而诮之也。
庆元之父子,淮张之兄弟,文好士,皆有可书,志胜国群雄者,无抑没焉。
钱宗伯之考据如此。
孔从善龙爪石壁诗》,仍收入《列朝诗集》中,前后舛错,姑两存之,以俟他日更考。
高启元末明初 1336 — 1374
字季迪长洲人
洪武二年,与修《元史》,授翰林编修
寻擢户部侍郎,辞,放还,以魏观事坐法死。
有《凤台》、《吹台》、《江馆》、《青丘》、《胜壬》、《南楼》、《槎轩》、《娄江》、《姑苏杂咏》等集,自选为《缶鸣集》。
景泰中,吴人徐庸汇为《大全集》。
国朝桐乡金檀复搜逸辑注为《青丘集》十八卷。
(《四库总目》:高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
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以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
振元末纤秾缛丽之习,而返之于古,实为有力。
然行世太早,殒折太速,未能镕变化,自为一家,故备有古人之格,而反不能名为何格,此则天实限之,非过也。
特其摹仿古调之中,自有精神意象存乎其间,譬之褚临《禊帖》,究非硬黄双钩者比。
故终不与北地、信阳太仓、历下同为后人诟病焉。
都穆南濠诗话》:韩文公诗曰:「我生之初,月宿南斗。
东坡谓公身生磨蠍宫,而己命亦居是宫。
盖磨蠍即星纪之次而斗宿所躔也。
星家言身命舍是者,多以文显。
以二公观之,名虽重于当世,而遭逢排谤几不自容,盖诚有相类者。
吾乡高季迪为一代诗宗,命亦舍磨蠍,又与坡翁同生丙子
洪武初以作文竟坐腰斩,受祸之惨,又二公之所无者。
吁,亦异矣!
张习四杰集序》:国初,以高、杨、张、徐比唐之四杰,故老言不惟文之似,而其攸终亦不相远。
眉庵盈川,令终如一;太史之毙,同乎宾王;北郭虽不溺海,仅全要领,而非首丘;司丞龙江,又与照邻无异。
噫,亦异矣!
叶盛水东日记》:杨文定公尝云: 「范文正高季迪皆出姑苏,两人气象不同,盖于其所赋《卓笔峰》见之。
范云:『笠泽研池小,穹窿架石峨。
仰凭天作纸,写出太平歌。
』高云:『云来初似墨,雁过还成字。
千载只书空,山灵恨何事?
』」 田按:季迪诸体并工,天才绝特,允为明三百年诗人称首,不止冠绝一时也。
青田作《二鬼》诗,自负与潜溪并峙天壤,岂知江上有青丘子哉!
季迪青丘子歌》:「青丘了,臒而清,本是五云阁下之仙卿。
何年降谪在世间,向人不道姓与名。
但好觅诗句,自吟自酬赓。
朝吟忘其饥,暮吟散不平。
当其苦吟时,兀兀如被酲。
头发不暇栉,家事不及营。
儿啼不知怜,客至不果迎。
不惭被宽褐,不羡垂华缨。
不问龙虎苦战斗,不管乌兔忙奔倾。
向水际独坐,林中独行。
斫元气,搜元精,造化万物难隐情,冥茫八极游心兵,坐令无象作有声。
微如破悬虱,壮若屠长鲸。
清同吸沆瀣,险比排峥嵘。
霭霭睛披,轧轧冻草萌。
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牛渚万怪呈。
妙意俄同鬼神会,佳景每与江山争。
星虹助光气,烟露滋华英。
听音谐韶乐,咀味得太羹。
世间无物为我娱,自出金石相轰铿。
」其自负亦复不浅。
史馆后骤擢户部侍郎,以不能理天下财赋力辞。
盖亦有托而逃。
观其京《师寓廨》诗「拙宦危机远」,其志可见矣!
迨夫魏守狱兴,牵连以死。
旧游素交,同声哀悼。
杨孟载:「《鹦鹉》才高竟殒身,思君别我愈伤神。
每怜四海无知己,顿觉中年少故人。
祀托友生香稻糈,魂归丘陇杜鹃
文章穹壤成何用?
哽咽东风泪满巾。
徐幼文:「昔别会有期,兹别渺无迹。
茫茫堪舆间,飘然竟何适?
旦暮凄以深,形影吊单只。
惟馀瑶华言,和谐重金石。
一读一怆情,老泪屡挥滴。
张来仪:「平生五千卷,宁救此日艰。
」又:「中郎幼女今痴小,遗槁千篇付与谁?
浦长源:「鼓罢瑶琴遂解形,萧萧日影下寒城。
薄田供祭遗妻子,新冢题名望友生。
地下未应消侠气,人间谁肯没诗名。
旧庐重过悲闻笛,欲赋《招魂》竟不成。
」玉碎昆仑,兰焚楚泽,千古才人,同声下泪矣。)
余诠元末明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江西丰城人字士平
元顺帝至正间为江浙儒学副提举
明洪武初明经老成被荐,召入京师,赐坐顾问,翌日命为文华殿大学士,以年逾七十固辞。
侨居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