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序
朝议郎行兖州都督府方与县令上护军独孤府君碑铭 唐 · 刘待价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八
闻夫乾盖上辟。星纬分其缠舍。坤舆下蟠。河岳裂其封域。是以观象体物。建百里之庶邦。敦俗牧人。置千石之多士。则有威霁风雨。称明镜于当时。德洽弦歌。号元龟于后叶。其有继美宣化。教肃刑清。作根本于岩廊。为喉命于黔庶。休明一代。映彻九泉。历选徽尘。归独孤府君矣。公讳仁政。字仁政。河南洛阳人也。本姓刘氏。导扰龙之巨源。长河不竭。疏断蛇之曾岫。连岳无穷。属逐鹿于中原。乃避时于北漠。因山易姓。以气雄边。及魏室之郁兴。服衮论道。迁周邦而扈从。衣锦还乡。吐奕叶而增昌。朝盈紫绶。耸本枝而逾懋。郡接朱轓。茵蔼纷纶。可略而述。高祖永业。齐中书舍人南道行台右丞洛州刺史。迁左丞。加散骑常侍仪同三司特进行台左仆射。封夏州启宁县开国公武安郡开国公广州德广郡开国公西平郡开国公瀛州章武郡开国公彭城郡开国公。各食邑二千户。赐鼓吹一部。绢布各二千匹。钱卌万。俘口三百馀人。马五十匹。转七兵尚书兼吏部尚书。入周拜司徒公行台尚书令册临川王大司寇少右弼。谥曰贞。佩金章于黄阁。绾盩绶于玳筵。内助理于万机。外佐平于百揆。奇筹独运。户邑光于六封。雅乐相喧。鼓吹标于四锡。曾祖子佳。周柱国直阁将军武安郡开国公华州刺史仪同二司。随大将军洭州刺史应国公。拜坛虎将。祠黄石以传书。刺郡神君。褰赤帷而察俗。赏茅土于奥壤。以荅元功。进仪服于太阶。还尊懋德。祖义恭。隋京兆郡富平县令。唐秦王府仓曹参军事荆王府长史右卫郎将左卫中郎将左监门率温汾归婺四州诸军事婺州刺史上柱国高平县开国侯。雍容朱邸。陪文雅之良游。巡警紫微。膺爪牙之重任。百城宣化。得贾父之能名。五等开封。获通侯之美称。父士赟。唐宏文生文德皇后挽郎。虞庠之冑。必择士林。楚挽之郎。实资门荫。选授霍王府户曹参军事密王府兵曹参军事原州都督府户曹参军事。转汴州尉氏县令。迁坊州鄜城县令上骑都尉行丹州司马。袭爵高平县开国侯。幕府端簪。闻为善之最乐。列曹从务。佐激浊以增清。叔孝擒奸。智穷于耳粟。伯骞荐士。语重于笥金。孙氏袭侯。尚食汉閒之地。谢庭蕴玉。还光席上之珍。惟公腾秀二仪。降精五纬。髫年对日。绮岁参元。成千里之权奇。望云骧首。刷五色之毛羽。抱义宾王。起家皇朝左勋卫左金吾引驾。出警入跸。统式道之朱麾。夜徼朝巡。司禦戎之金革。解褐思州司仓参军事。像水之平。法弦之直。游刃盈庭之讼。发蒙列局之疑。掌十二之人天。致菽粟之流衍。改授宣州溧阳县丞。南服水乡。北斗星分。吴越错杂。士吏剽轻。公赞铜章以化人。持水镜而照物。季俗为之惩革。淳风由是兴行。转朝议郎上护军行兖州都督府方与县令。法三异之化。振百里之雷。敦礼义以教人。薄聚敛以富俗。女修织衽。不下三齐。男务耕耘。还登九谷。椎埋止息。桴鼓于是稀鸣。囹圄空虚。牍以之无事。既而焦延罢职。上书愿留。刘宠去官。攀辕而送。方同胡绍。专城之任克迁。遽等宣尼。倚户之吟斯作。以景龙二年三月廿九日。遘疾卒于河内郡之私第。春秋七十有七。士丧衣冠。道亡儒墨。德音何在。恨九言之不追。魂气何之。痛百身之莫赎。惟公抱素怀璞。蹈孝履忠。蕴智成囊。含明作镜。敞生白之虚室。泛登仙之桂舟。酌其流而惑浅深。庇其宇而忘寒暑。儒林罩月。武库惊雷。六义分落锦之篇。八体下崩云之阵。阮公琴酒。情盘修竹之閒。尸子登临。神王长松之下。清门赴吊。无杂号之宾。俭室奉终。靡一金之产。可谓至德君子。人之桢干者也。以景云二年岁次辛亥二月景子朔廿七日壬寅。迁窆于洛州河阳西北韩城乡龙台里之平原。礼也。马启滕城。鸟飞杨墓。晚风含怨。托松柏以扬声。斜日缄愁。向烟云而沮色。嗣子宗。业隆堂构。孝极天经。攀翠柏以长悲。奉元醪而永慕。想元成之祖德。遂述家风。鉴陈实之贞碑。爰题翠玉。庶陵移谷变。竹帛匪坚。而懿德嘉声。乾坤等固。其词曰。扰龙流派。断蛇分族。遇乱中原。避时北服。因山易姓。待时干禄。(其一)北魏称帝。佐命为臣。爰从凤跸。式返鸡津。祚茅食采。华毂朱轮。(其二)踵德诞美。韶姿令器。浑金璞玉。霜鹤云骥。论起谈天。词成掷地。(其三)振翼凤穴。统武兵栏。捧戟侍帝。绾绶除官。霜凝吏道。花飞笔端。(其四)一同莅俗。五美兴化。剽劫惩奸。嗤眩息诈。女修纂绩。男务耕稼。(其五)摄官称谢。攀辕告归。伫迁乔木。奄落斜晖。昊天不慭。与吾何违。(其六)相彼青乌。
启兹元室。缟驷发轫。丹旒扬日。九原不返。千秋永毕(其七)。
赗人悲而结愲。吊鹤思而𣱦氲。薤洒泣珠之露。松缠惨玉之云。爰勒铭于元石。以作固于清芬(其八)。
唐故剑南东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支度营田观察处置等使正议大夫持节梓州诸军事守梓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护军赐紫金鱼袋赠礼部尚书卢公神道碑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七
惟卢公讳坦。字保衡。涿郡范阳人也。代为北州冠族。曾祖审经。皇齐州祝阿县令。祖河童。徐州丰令。父峦。明经上第。赠郑州刺史。仍代以六百石。廉厚有循化。先君子名经澡身。旷僚追命。至公始延耀发舒。烜赫显尊。乃举较略。以施金石。公始为同州韩城宣州宣城巩县河南四县尉。监察御史里行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真为殿中侍御史户部员外郎。寻转库部员外郎刑部郎中。皆兼侍御史知杂事。拜御史中丞。除右庶子。又以御史中丞为宣州刺史宣歙池观察使。入为刑部侍郎。转运盐铁使户部侍郎判度支。又以御史大夫为梓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元和十二年秋九月。薨于位。其年六十九。公含章特达。刚健笃实。粹温而有远犹。忠厚而无流心。自周圻满岁。令声籍甚。时宰得君。实公之私。□其熏灼。不受慰荐。徐用常调。复还洛都。其仕外台。赞佐东都。守臣寝病。中贵骄暴。以甲士五百。栖于府中。众情怪骇。虑有急变。公感慨愤怒。以正词让之。匪人惭悔。回慝不作。其佐转输。事任循明。河之旧防有梁公堰者。发决岁久。为之浚理。钟水导滞。厥猷茂焉。李锜以戎车督运。贪猾无状。公端正中立。用十年不徙官。与从事李约李陵暨今相国裴晋公相继引去。其在宪司。贞厉闲邪。元和初。天子悯人之重困。徵贡之无艺。方任受代至京师。尚修任土者。俾论如法。赦令悬焉。梁闽二镇。首奸斯禁。公立奏劾。使待罪于朝。多士竦听。四方风动。李锜之诛也。既绝属籍。有司请发其先墓。自淮安而下。悉皆夷之。公谏曰。神通有佐命勋。乃国之宗臣。守官以死。奈何一旦以锜故。而戮斲九原。上改容向纳。特给五家洒埽。冥冥之下。将加法而加恩。君子多之。其在宣州。岁丁骄亢。顺其发敛。以救艰食。阔渚田于壅弃。置种食于乡亭。多方爱人。人用饶给。或曰。持力盈矣。盍上献乎。公曰。勤人市恩。所不忍也。出军食缗钱四十万。以代征徭。为秋官领使。去冗食百辈。自江而南。均输池泽。委分部大吏。得命其属。以能否进退。公不挠焉。责其成以骛功。吏采其要。而得均节。其为地官也。以府帑之羡。缮终南宫。百堵皆兴。六职以严。备边力啬者费大万。兵食以饶。亭障以安。有临淮守前莅事于代北者。或告其畜马百驷。且有奇种。事下于公。公使从事覆之。上遽命小黄门按之。公曰。如是则廷臣可疑。近习可信。臣不敢奉诏。疏三上。上方感纳。七年。河流毁西受降城。城守以闻。宰臣请徙于天德。公曰。河决不过退三四里。功费无几何。天德塉硗回远。非所利也。时之宰臣议异。故公议格。而有梓潼之命。其后城守以忧死。代之者人归咎而戕之。尽屠其家。天德几乱。公之前知。若蓍蔡焉。梓人自井络挻灾。侵淫乱略。逮公至也。理之如家。杂征牟利者去之。边防虚籍者实之。厎贡之外无异献。吏禄之差有恒给。师贞人勤。政事和理。镇安一方。而大庇荫之。柩辂之引。鳏孤哀送。自郪中至剑门以五百里。祭奠相属。有诏赠礼部尚书。不视朝。命著作吊祠。法赠加数。母弟前绛州刺史常师。以器望历中外。以友爱重人伦。长子玠。寿州霍邱尉。冢子大炎。前明经调拔萃。以地势嫌抑。次子大璟。河南府参军。幼曰瓒。未仕。大炎大璟等咨于叔父。与伯季竭诚信。以明年正月日。祔葬于东都谷水之阳先封。礼也。惟公早精六学。尤邃三礼。晚节究观历代史。端诚正议。宏达卓越。历于大朝。名致直言。秉刚履险。不疚不跲。茕茕然有史䲡汲黯之遗风。序宾树善。锐于拔。同升诸公者十一人。并列于藩者若干人。喜士睦亲。造次以之。用之不求备。求之如已失。洪范之攸好德。大雅之人鲜克举。惟公有焉。某建中末与公同为丹阳公从事。中岁左户请为郎。及兹建牙。壤地相接。周旋出入。殆四十年。今圣朝多士如林。永怀旧故。凋落向尽。保衡又没。可胜恸耶。公之记室大理评事罗立言。状公之行。将诸无容之请。牵课鄙惫。词达而不文。铭曰。
卢公懿懿,戴仁抱义。
其用不器,迪在庭。
大猷是经,穆然仪刑。
再贰六职,两居方国。
人用景式,溟波卿云。
夭矫轮囷,奋其翼鳞。
物情未直,寿宠未极。
生死纠纆,洛师旧乡。
谷水之阳,先人所藏。
孝子悌弟,乾肝焦肺。
宁此后载,刻饰龟螭。
发扬声诗,传信在兹。
唐河南元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有唐元和元年九月十六日。故中散大夫尚书比部郎中舒王府长史河南元府君讳宽夫人荥阳县太君郑氏年六十寝疾殁于万年县靖安里私第。越明年二月十五日。权祔于咸阳县奉贤乡洪渎原。从先姑之茔也。夫人曾祖讳远思。官至郑州刺史。赠太常卿。王父讳瞌。(一作⿰(日益))朝散大夫易州司马。父讳济。睦州刺史。夫人睦州次女也。其出范阳卢氏。外祖讳平子。京兆府泾阳县令。夫人有四子二女。长曰沂。蔡州汝阳尉。次曰秬。京兆府万年县尉。次曰积。同州韩城尉。次曰稹。河南县尉。长女适吴郡陆翰。翰为监察御史。次为比邱尼名真一。二女不幸。皆先夫人殁。府君之为比部也。夫人始封荥阳县君。从夫贵也。稹之为拾遗也。夫人进封荥阳县太君。从子贵也。天下有五甲姓。荥阳郑氏居其一。郑氏勋德官爵。有国史在。郑之源派婚姻。有家牒在。比部府君世禄官政文行。有故京兆尹郑云逵之志在。今所叙者。但书夫人之事而已。初夫人为女时。事父母以孝闻。友兄姊睦弟妹以悌闻。发自生知。不由师训。其淑性有如此者。夫人为妇时。元氏世食贫。然以丰洁家祀。传为贻燕之训。夫人每及时祭。则终夜不寝。煎和涤濯。必躬亲之。虽隆暑冱寒之时。而服勤亲馈。面无怠色。其诚敬有如此者。元氏郑氏。皆大族好合。而姻表滋多。凡中外吉凶之礼。有疑议者。皆质于夫人。夫人从而酌之。靡不中礼。其明达有如此者。夫人为母时。府君既殁。积与稹方髫龀。家贫无师以授业。夫人亲执诗书。诲而不倦。四五年间。二子皆以通经入仕。稹既第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属今天子始践阼。策三科以拔天下贤俊。中第者凡十八人。稹冠其首焉。由校书郎拜左拾遗。不数月。谠言直声。动于朝廷。以是出为河南尉。长女既适陆氏。陆氏有舅姑。多姻族。于是以顺奉上。以惠逮下。二纪而殁。妇道不衰。内外六姻。仰为仪范。非夫人恂恂孜孜。善诱所至。则曷能使子达于邦。女宜其家哉。其教诲有如此者。既而诸子虽迭仕。禄秩甚薄。每至月给食时给衣。皆始自孤弱者。次及疏贱者。由是衣无常主。厨无异膳。亲者悦。疏者来。故佣保乳母之类。有冻馁垂白。不忍去元氏之门者。而况臧获辈乎。其仁爱有如此者。自夫人母其家。殆二十五年。专用训诫。除去鞭扑。常以正颜色训诸女妇。诸女妇其心战兢。如履于冰。常以正辞气诫诸子孙。诸子孙其心愧耻。若挞于市。由是纳下于少过。致家于太和。婢仆终岁不闻忿争。童孺成人不识槚楚。闺门之内熙熙然。如太古时人也。其慈训有如此者。噫。昔漆室缇萦之徒。烈女也。及为妇则无闻。伯宗梁鸿之妻。哲妇也。及为母则无闻。文伯孟氏之亲。贤母也。为女为妇时亦无闻。今夫人女美如此。妇德又如此。母仪又如此。三者具美。可谓冠古今矣。呜呼。惟夫人之道移于他。则何用而不臧乎。若引而申之。可以维一国焉。则关雎鹊巢之化。斯不远矣。若推而广之。可以肥天下焉。则姜嫄文母之风。斯不远矣。岂止于训四子以圣善。化一家于仁厚者哉。居易不佞。辱与夫人幼子稹为执友。故聆夫人美最熟。稹泣血号慕。哀动他人。托为撰述。书于墓石。斯古孝子显父母之志也。呜呼。斯文之作。岂直若是而已哉。亦欲百代之下。闻夫人之风。过夫人之墓者。使悍妻和。嚚母慈。不逊之女顺云尔。铭曰。
元和岁。丁亥春。咸阳道。渭水滨。云谁之墓郑夫人。
唐故坊州鄜城县尉陈府君夫人白氏墓志铭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
夫人太原白氏。其出昌黎韩氏。其适颍川陈氏。享年七十。唐和州都督讳士通之曾孙。尚衣奉御讳志善之元孙。都官郎中讳温之孙。延安令讳锽之第某女。韩城令讳钦之外孙。故鄜城尉讳润之夫人。故颍川县君之母。故大理少卿襄州别驾讳季庚之姑。前京兆府户曹参军翰林学士白居易前秘书省校书郎行简之外祖母也。惟夫人在家以和顺奉父母。故延安府君视之如子。既笄以柔正从人。故鄜城府君敬之如宾。自延安终。夫人哀毁过礼为孝女。洎鄜城殁。夫人抚训幼女为节妇。及居易行简生。夫人鞠养成人为慈祖母。迨乎洁烝尝。敬宾客。睦娣姒。工刀尺。善琴书。皆出于馀力焉。贞元十六年夏四月一日。疾殁于徐州古丰县官舍。其年冬十一月。权窆于符离县之南偏。至元和八年春二月二十五日。改卜宅兆于华州下邽县义津乡北原。即颍川县君新茔之西坎。从存殁之志。居易等号慕慈德。敬撰铭志。泣血秉笔。言不成文。铭曰。
恭惟夫人。女孝而纯。妇节而温。母慈而勤。呜呼。谨扬三德。铭于墓门。恭惟夫人。实生我亲。实抚我身。欲养不待。仰号苍旻。呜呼。岂寸鱼之心。能报东海之恩。
舜泉 元 · 王恽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秋涧集卷二
在河中府南三十里夏阳村东历山圣人岭下舜峪内至元壬申冬十二月十四日来游
舍鞍夏阳西,褰裳蹑云顶。
盘折下浚沟,失身堕幽阱。
孤松突危巅,望望双目炯。
不图两芒屦,践迹圣人岭。
重华不复返,钦此孝慕炳。
降观临帝泉,冠佩为肃整。
泓澄一勺多,浩若渊水迥。
彷徉不忍去,抔饮濯蒂梗。
慨焉念高风,灭没翻倒景。
野人前致辞,此事传岁永。
有鳏昔在下,怒为瞽所屏。
穷归此来田,号泣痛自省。
空山无所得,扶耒孑孤影。
彼苍彰圣诚,渴馁恐成𤯝。
一入两崖间,二水出俄顷。
北崖萦带流,南壑湛寒井。
至今山中人,饮食了二顷。
我生千载后,怀古心耿耿。
风俗日沦丧,道义奚所秉。
安得天瓢手,挹此霜露等。
千林摧奸蘖,比屋化封颖。
涤易臣子心,骫骳变骨鲠。
暮归田舍眠,有志安得骋。
此心恐未能,作诗聊自儆。
且当就岩蕨,酌水煮殷鼎。
河清诗 明 · 梁潜
四言诗
维永乐二年十有二月十七日河水清自蒲津溯韩城凡三百里其始也绀碧苍玄五色融液混混未定越翼日荣光上羃冥濛相荡和气郁然俯而视之则奔湍敛息化为清泚沦漪粼粼楫而游者传相告语远近骈集既明年正月有司诣阙下言状群臣皆顿首贺皆以谓河清者太平之应也臣退而考之传记自古祯祥之臻必由乎人君功德宏普默符潜召而其徵应之大又莫有过于河者是故般之颂美时周之命必曰允犹翕河时迈之诗言怀柔百神必曰及河乔岳盖河之行乎地中为四渎之尊配乎五岳河既率职则神无不歆而天地万物靡有不宁矣故河清为太平之兆非偶然者洪惟我太祖高皇帝定天下纪元洪武之二年龙门碛下河水清由是三十馀年天下晏然清明盖其应也今皇上入承大统河之清亦永乐纪元之明年于乎此岂人力所能为哉是皆皇帝陛下功化之大克承克配充满天地奠及神人故上帝监观发此祯祥肇基太平以同符高帝而并美匹休古未尝有也夫有周诗人之于河岳播之颂歌告之神明其盛大如此今河清之祥昭著倬倬其可不形之歌咏垂示万世以传之无穷也哉臣谨拜手稽首而献诗曰
河流浑浑,肇自古昔。
横亘万里,潢污霆激。
触乎昆崙,踔乎龙门。
震掉奔腾,入乎无垠。
惟皇圣明,百神效灵。
汤汤蒲津,河流载清。
始视其流,混漾弗定。
若矿在镕,五彩辉映。
厥既清矣,静影浮空。
荣光上烛,煜乎溶溶。
若挹而注,若涵而蓄。
元气默融,太和潜漉。
纤滓弗滞,渊乎若澄。
千峰倒浸,湛乎若凝。
蒲津之堧,几数万里。
乌翔而回,鱼骇而逝。
属时载旸,楫而咏之。
祥飙庆云,荡潏无涯。
观者如堵,闻于京师。
京师髦倪,鼓舞孩嬉。
列章帝庭,帝弗矜异。
曰匪在兹,益惟寅畏。
于惟河流,为地之纪。
四渎之宗,五行之始。
在昔皇祖,戡定万邦。
惟兹河流,骏发其祥。
我皇继统,旧章是则。
河之清矣,如轨合辙。
河之既清,万民以宁。
万方毕来,物以阜成。
顾兹河流,念我皇德。
东渐西被,始自家国。
皇之弘化,功迈三五。
如彼河流,行地东注。
河流浩浩,孰非皇仁。
沦肌浃髓,品物皆春。
河流洋洋,皇帝寿考。
于万亿年,为民父母。
题莫韵亭紫藤花卷(并序。) 清 · 翁方纲
押尤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四十五
宣武门外街东藤花一本,临川李穆堂阁学所居紫藤轩也。其先自合肥李阁老、长洲韩尚书、嘉善曹侍郎、韩城张尚书递居之,皆以座主门生相传。今韵亭京兆实居此,而韵亭师汪持斋、虞拊石皆出穆堂之门,信有缘邪?韵亭倩友为绘图,用穆堂韵题之。
紫藤扁老屋,紫翠蟠瓦沟。
百年记老辈,日见轩车游。
芳筵对榻人,紫绮如拥裘。
虽有谢山记,但无图画留。
莫子属陈生,冉冉落翰柔。
屏倚紫丝幛,杯泛紫霞舟。
重拈南丰诗,赖尔瓣香酬。
我却梦临川,耿耿遗籍求(昔闻穆堂手钞梁崔灵恩《三礼义宗》。及予按试临川,访诸其家,则云遗失不存矣,至今梦寐以之。)。
周忽鼎联句 清 · 洪亮吉
出处:官阁围炉集、澄清堂稿卷下
铭及释文〔录者按,铭及释文多古文字形,无法输入,兹从略。〕鼎高二尺,围四尺,深九寸。款足作牛首形。《艺文类聚》引《三礼鼎器图》云:「牛鼎,容一斛者是也。」铭分三节,第一节盖因王锡忽赤环赤全璑等,而用金作牛鼎,以祀文考宄伯也;第二节则小子𩀼与井叔讼,以金百爰赎五夫,忽受五夫而为誓词也;第三节则匡众寇忽禾十秭,忽告东宫,因与匡季为誓词也。合四百字。乾隆戊戌岁,巡抚公得于长安,属坫为释文。土花历录,不尽识也。既命工锼剔,字迹显露,因以偏旁證之古籀,而可辨者咸得焉。巡抚公矜此幸存,与同幕士更唱再和,成联句一首,以坫如豫章之识韩城鼎也,令略疏文意,兼纪由来,书于诗后。若夫字画难稽,或磨泐未析,则从阙疑之例云。壬寅之二月十有五日。钱坫记。
陈仓石鼓昔初得(沅。),韩始欲歌辞不敏。
伟哉斯鼎晚方出(泰来。),坐使才人俊难忍。
铸成二尺径四尺(长明。),字或如螭又如蚓。
东坡欲读叹塞默(亮吉。),南仲如寻有讹舛。
赖通六义求偏旁(星衍。),颇涉百家知的埻。
文云生霸合班志,以霸为魄差可引(沅。)。
又云赏(平。)马證许书,有赏(平。)无偿乃其准。
推寻井氏得穆传(泰来。),考验王居值京尹。
同名不嫌或齐忽(长明。),去古未远犹称朕。
信知穆后有共宣(亮吉。),不到周馀入猃狁。
丰宫当时大祫禘(星衍。),重器昔闻陪业簨。
铭功示世真恢奇(沅。),覆鼎入门何𨌈㲀。
六卿无事饱公餗(泰来。),同姓骏奔分社脤。
百钧涵牛自腹阔(长明。),半面铸饕尤目眕。
雷云旧制匝纠结(亮吉。),彩翠细文浮瘾胗。
荐之仍几承以黼(星衍。),佐以莞筵缋之纯。
巧倕如过讶龁指(沅。),力士试扛曾绝膑。
岂知楚问至郏鄏(泰来。),早见秦谋动仪轸。
子孙永宝嗟云云(长明。),匕鬯一惊忧惷惷。
迁都已谢挈瓶智(亮吉。),入泗还闻贡金陨。
休屠出世先峥嵘(星衍。),长翟模形亦轮囷。
此时此鼎落何处(沅。),藏壑藏舟守其牝。
咸阳原头赤流烧(泰来。),渭水都前绿封畛。
曾邻马冢势隍杌(长明。),留镇终南骨嶾嶙。
谁云有耳竟沈埋(亮吉。),幸免折足遭牵纼。
宣和大索究谁获(星衍。),神物欲降须天允。
时清一出世方宝(沅。),斗际多年气成蜃。
庙堂之质古所惜(泰来。),草莽如遗孰当悯。
试雠经传识科斗(长明。),藉埽俗学喧蛙黾。
泥沙乍脱尚斑驳(亮吉。),颜色骤开还䪾䫰。
静思世事直奔驹(星衍。),却爱字锋仍画隼。
与君拂拭过铣荡(沅。),使我摩挲类珉㻒。
焦山鼎存苦狭陋(泰来。),吴郡地大空隐赈。
灵岩之山水之涘(长明。),积翠疑鬟黛疑鬒。
明驼千里好移致(亮吉。),锦罽十重宜载稛。
讵因螭魅避光芒(星衍。),要伴金仙置阑楯。
钧金摩拓动都邑(沅。),阖县传看走愚蠢。
便从空界与山寿(泰来。),不共恒沙随劫尽。
高斋古色烛须眉(长明。),秘室清吟鉥肝肾。
成诗或让侯喜奇(亮吉。),识字庶谢扬雄哂(星衍。)。
题罗山人(聘)为予写昔梦图十帧 其六 龙门题壁 清 · 孙星衍
出处:冶城絜养集卷下
癸卯岁北试下第自晋入秦偕仲弟(星衡)登井陉历三天门访绛州石天尊象碧落文不得遂登龙门渡河之韩原仍至长安节署
连山插天松挂壁,竟夕风飙荡心魄。
起登绝顶看黄流,雄鸡一鸣日丸赤。
循厓谒庙叹禹功,斧凿何处施神工。
冯夷都深数十里,万丈蛟龙蟠水厎。
有时发蛰一声雷,多少凡鱼欲飞起。
渡河展拜司马坟,如我壮游曾几人。
君不见天池鲲化抟风云,浊河如带难容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