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注释
登黄鹤楼歌 明 · 张于籍
出处:黄鹤楼集卷中
有客有客从东来,手持碧玉歌莫哀。
黄鹄矶头啸明月,长江万里浮云开。
乃从半夜上黄鹤,天吴叱浪蛟龙骇①。
蛟龙骇,山鬼泣。
千骑万骑来悲风,汉阳两岸涛声急。
珊瑚敲起黄鹤回,翩翩走上凌仙台②。
命黄鹤,尔钦哉③!
为我东海之东、西海之西、南海之南、北海之北,真人仙子一一来此楼,海若阳侯莫惶惑④。
各持径尺明月之神珠⑤,江篱芳芷供其侧⑥。
须臾真人习习黄鹤鸣,景云紫雾楼下生⑦。
但见霓裳羽服绰约之仙子,三五西来拥翠旌。
祝融南至驾火龙⑧,大姑小姑盛妆饬⑨,珠铛佩玉鸣琮琤⑩。
登楼握手转更深,万籁不作天宇清。
江水平,冯夷捧出澄水帛⑾,君山父老吹紫笙⑿。
湘君折有瑶草枝,龙绡裁服霞为裙⒀。
盈盈相见湘君喜,唱和钧天广乐之新声⒁。
风传淅淅月如霜⒂,西池王母行琼浆。
大姑小姑颜色扬,砗磲云母妆衣裳⒃。
起立俱兮琴羽张⒄,相将鼓舞和琳琅⒅。
短笛嘈嘈起黄鹄,声清调急良可伤。
倚台望极无所见,海天惨淡江云凉。
真人仙子于是怅然下楼去,欲行不行仍徜徉⒆。
仍徜徉,留且歌,东西南北奈若真人仙子何!
乃驾长风送之望之,而复立于江之沱⒇。
黄鹤尔归去,黄鹄多狂波21。
人有登楼问踏歌22,云在华山采薜萝23,月明夜半当来过24。
【校注】
(1)天吴:传说中的水神。《山海经·海外东经》:“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
(2)凌仙台:喻黄鹤楼的高台。
(3)钦哉:告戒之辞,语出《尚书》。《书·舜典》:“钦哉钦哉,刑之恤哉!”
(4)海若:传说中的海神。《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王逸注:“海若,海神名也。”阳侯:传说中的大波之神。相传古阳陵国君溺死于水,而为水神,能兴大波,谓之阳侯波。《楚辞·九章·哀郢》:“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文选·左思〈吴都赋〉》:“揖天吴与阳侯。”
(5)明月之神珠:即明月珠,又名夜光珠。《神异经》:“西北金阙上,有明月珠,径三寸,光照千里。”
(6)江蓠芳芷:皆为香草。江蓠,即蘼芜;芳芷,即白芷。《楚辞·离骚》:“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7)景云紫雾:传说中神仙出行,必伴以祥云紫雾。景云,瑞云。
(8)祝融句:祝融,上古传说中的火神,也被奉为南方之神及夏神。《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管子·五行》:“祝融辨乎南方。”王毂《苦热行》:“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9)饬:整理,打扮。
(10)珠珰:耳珠。《孔雀东南飞》:“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珰。”琮琤:玉石相碰发出的声音。象声词。
(11)冯夷:传说中水神河伯的名字。《广雅·释天》:“河伯,谓之冯夷。”《庄子·大宗师》:“冯夷得之,以游大川。”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云:“《清泠传》曰:华阴潼乡堤首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为河伯。”澄水帛,一种可以消暑的绢帛,相传为唐代同昌公主所用。《杜阳杂编》卷下: “暑气将盛,公主命取澄水帛,以水蘸之,挂于南轩。良久,满座皆思挟纩。澄水帛,长八、九尺,似布而细,明薄可鉴,云其中有龙涎,故能消暑毒也。”
(12)君山:即湘山,在洞庭湖中。相传为湘君所游之处。
(13)龙绡:即传说中的鲛绡,相传为海中鲛人所织。韦应物《神女歌》:“的烁龙绡杂琼佩。”
(14)钧天广乐:指天上的音乐。《列子·周穆王》:“清都紫微,钧天广乐。”《文选·张衡〈西京赋〉》:“昔者大帝悦秦缪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
(15)风传:风传送。岑参《宿关西客舍》:“云送关西雨,风传渭北秋。”
(16)砗磲:一作“车渠”,似玉的美石。《广雅·释地》:“砗磲,石之次玉。”魏文帝《车渠碗赋》序云:“车渠,玉属也,多纤理缛文,生于西国,其俗宝之。”
(17)琴羽:羽为五音之一,琴羽即琴音中的羽音。此处指琴声。《文选·江淹〈别赋〉》:“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
(18)鼓舞:击鼓而舞。《易·系辞上》:“鼓之舞之以尽神。”琳琅:象声词。此处形容舞蹈时玉佩等相碰的声音。
(19)徜徉:《广韵·阳韵》:“徜徉,犹徘徊也。”《文选·张衡〈思玄赋〉》:“怅徜徉而延伫。”
(20)江之沱:长江支流。喻相送之远。《说文·水部》:“沱,江别流也。”
(21)黄鹄:指黄鹄矶。
(22)踏歌:连袂而歌,歌时以足踏地,以为节奏。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23)薜萝:薜荔与女萝,皆为植物名。薜荔,又名木莲。女萝,即松罗。《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
(24)过:访问。以上两句点明仙人的去向。
这首长篇歌行虚构了作者与众仙欢会黄鹤楼,共作超然物外之游的幻境。诗中黄鹤翩翩而来,飘然而去,伴随作者度过了难忘之夜。从首句看,作者当为江左一带人。
日本杂事诗 其一百七十五 清末 · 黄遵宪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醉吸琼浆数百杯,手携楸局上霞台。
烂柯莫管人间世,且赌瀛洲玉袜来。
注:围棋最多高手,亦用十九行三百六十一子,惟行棋不行棋,难法差异耳。高朋夜宴,酒阑席散,则楸枰罗列矣。局皆以楸木,下有四足。棋子黑者石,白者多以 牡蛎壳为之。《夷门广牍》言“日本产如楸玉,琢为棋局”,《杜阳杂编》称“大中中,日本国王子来朝,言国东三万里有集真岛,岛上有凝霞台,台上有手谈池, 以冷暖玉为棋子”,此与橘中老叟、石室仙人,同为神仙家诞言矣。亦有象棋,戏法略同,而有金银将香车桂马之名。《汉书》所谓格五,《酉阳杂俎》名为蹙融, 向不知所谓;今东人行棋,有布子成行,得五者胜,即此戏与?亦有弹棋。
日本杂事诗 其一百七十九 清末 · 黄遵宪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雕镂出手总玲珑,颇费三年刻楮功。
鸾竟能飞虎能舞,莫夸鬼斧过神工。
注:雕刻之工,愈小愈巧。旧藩贵人,作一器或穷年累月乃毕业,真有棘刺之妙。博览会陈物,有象牙画屏两扇,纵二尺五寸,横半之,骤观殆莫名其妙。细棘疏密 相间,为胡瓜小菌,则仰者张盖,欹者卧根,木笔穗颖粟粟然,鱼六七头,首尾鳞鬣皆如生,其垂头屈足,雌雄相抱者为蛤介,缭须钳爪,若游水面,则龙虾也。凡 花之类,又十余种,芍药藤花细菊水仙,皆凌乱交错,布置在有意无意间。云东京工某造,价三百五十金。盖东人善构思,佐以利器,真若有神助。偃师傀儡,未必 胜之。《杜阳杂编》称“飞龙卫士倭人韩志和,善雕木作鸾鹤鸦鹊,凌云奋飞,复臂虎子,使猎蝇,舞《凉州曲》”,殆不谬也。
日本杂事诗 其一百九十五 清末 · 黄遵宪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西京城比锦宫雄,吴织何如汉织工?
菊叶葵枝盘大绿,飞鱼天马簇真红。
注:《三国志》所著倭锦,未知何如?史言雄略十四年,吴人遣汉织吴织女工来,始有织。西京所出锦至佳。《杜阳杂编》曾称女王国有明霞锦,光耀芬馥,五色相间,可知其美艳矣。菊为王家徽志,葵为旧将军徽志,故织此甚多。真红天马锦、真红飞鱼锦,皆沿蜀锦名。
春日与斗全、希田游晋祠 当代 · 熊盛元
悬瓮山下泉,而今已枯竭。
永锡难老语,缘何成虚说?
邑姜神憔悴,宫女泪凝血。
共嗟诚信泯,举世尚巧舌。
纵教叔虞起九原,难期成王封桐叶。
伫倚鱼沼飞梁前,森森古木含苍烟。
谁谓三晋风流尽,诗脉还凭中镇延。
携得二三子,晋祠吊先贤。
城中春犹瘦,此间桃花妍。
恰似盈盈二八女,含笑起舞伴华颠。
我心本恬静,忽如野马骋。
长吟复狂歌,恍临天台境。
遥望峨峨太行山,飘然直欲凌绝顶。
名场炙手热,云端菏裳冷。
钟罄声悠悠,浑忘醉耶醒。
同侪莫漫笑我狂,不狂何来傲世章?
人间已无清净土,笔底清泉自汤汤。
安得与君长栖朝阳洞,梧桐树下鼓瑟弹琴招凤凰!
注:晋祠在太原西南郊,祀唐叔虞及其母邑姜。周成王与叔虞削桐叶为圭,因封之于唐,可谓诚信矣。祠中有难老泉,源于悬瓮山,得名于《诗经》“永锡难老”,今已枯竭。“鱼沼飞梁”乃圣母(即叔虞母邑姜)殿前景观。朝阳洞在圣母殿西北半山上,盖得名于《诗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唐人牛丛《题朝阳洞》诗云:“蹑石攀萝路不迷,晓天风好浪花低。洞名独占朝阳号,应有梧桐待凤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