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题目
纳言姚璹等贺破契丹697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某等言。伏见辽东都督高仇须承露布。
逆贼孙万斩等驱率凶党。烧逼州城
城中出兵与其贼拒战。则有飞廉作气。
回禄扬熛。起沙砾而薄天。
助兹鼍鼓。吹烟火而涨日。
燎彼鸿毛。灵应潜施。
勇士皆奋。遂使妖徒震慑。
乱辙而搴旗。善战横行。
摧枯而拉朽。僵尸蔽于草芥。
俘馘聚于辕门。善马
名王且絷。无假烧鸡之策。
而观其自焚。不劳燧象之师。
而扑其馀烬。又凶渠不逞。
将窃号而假名。逆党未悛。
止挻妖而怙乱。或神摧其股。
或夭厉其身。似安国之登车。
伯牛之自牖。故知高明辅顺。
直司愆。惟辟好仁。
与乾坤而合德。惟狂乐祸。
在神鬼而同诛。方看剪灭之期。
行觌凯旋之奏。臣等叨延奖渥。
谬奉轩墀。抃跃之情。
实万恒品。无任庆快之至。
谨奉表称贺以闻。谨言。
武懿宗契丹幽州武懿宗统兵禦之,至,畏懦而遁。懿宗短陋,元一嘲云云。则天未晓,曰:“懿宗无马耶?”元一曰:“骑猪,夹豕也。”则天大笑。懿宗曰:“此元一宿搆,不是卒辞。”则天曰:“以韵与之。”懿宗曰:“请以菶韵。”元一应声云云。则天大悦,懿宗极有惭色。) 唐 · 张元一
 押霰韵
长弓短度箭,蜀马临阶骗。
去贼七百里,隈墙独自战。
忽然逢著贼,骑猪向南𧾩。
河内郡武懿宗冀州契丹等露布697年6月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五 创作地点:北京市
大总管右金吾卫大将军检校洛州长史河内郡王臣某。
前军总管行左卫翊府中郎将上柱国定阳郡开国公臣杨元基
行军长史朝奉大夫给事中护军唐奉一
行军司马通议大夫天官郎中臣郑果等言。
臣闻氛祲薄霄。
戎狄谋
则武库兵动。
中国有弧矢之威。
文昌将飞。
边城用金革之事。
盖以式遏奸暴。
大庇黎人。
震蛮荡夷。
明罚耀武者也。
伏惟天册金轮圣神皇帝陛下仁覆有截。
化被无外。
皇图未臣之党。
帝载不庭之俗。
罔不衣被声教。
浸润邕熙。
望云向风。
密迩遐裔。
契丹凶丑。
奴隶馀苗。
冒顿之荣族。
单于之贵种。
徒以错居远郡。
渐化平时。
田牧混乎四氓。
贸迁通于三市。
戍人解甲。
边马垂辔。
禽兽饱而忘恩。
蜂虿养而恣毒。
敢孤亭育。
自绝生成。
乃狼心干纪。
鸱张窃发。
虐我边吏。
覆我镇军。
大残于夷落。
孤竹沦于荒虚。
陛下震赫斯之怒。
授决胜之符。
天地合谋。
鬼神助顺。
六狄举国。
百蛮整众。
运欃枪而埽除。
从列缺而焚荡。
臣饮冰受斧。
指日扬麾。
虽谢河閒之学。
窃慕任城之勇。
誓将首冒锋刃。
躬先士卒
上假神兵之威。
下定鬼方之罪。
凶丑狂悖。
素无大志。
因乘便利。
扇动奸回。
去岁尝师。
疑一军之尽化。
今春轻敌。
三帅之不归。
蚁聚实繁。
豺牙益厉。
山戎以西寇。
连岛夷而东入。
臣乃广开形势。
大振声威。
移告郡邑。
金汤固守。
传檄诸军。
掎角相应。
清边道大总管建安郡王攸宜。
仗钺蓟门
作镇燕国
当要害之地。
挫虎狼之偫。
高垒深沟。
卧旧营而不动。
山蛇云鸟。
阵死地而无疑。
总管沙叱忠义伯礼安道买等。
兵临易水
使接桑河。
犀渠冲将士之冠。
雕骑落将军之箭。
四面当敌。
九拒乘城。
御史大夫娄师德总管高再牟薛思行等
捍敌中山
折冲外侮。
训厉鹰扬之士。
辑睦震惊之师。
其馀部散校分。
离纲别绪。
兵车星布。
太行而缀碣石。
介马云罗。
挟衡漳而连海浦。
山川积雨。
尽消边骑之尘。
草木长风。
咸有王师之气。
清边士马。
稍南驱而拥蹙。
神兵甲卒。
渐北逐以威临。
但合围而持重。
未轻挑而即战。
重以藩臣默啜
统率毡裘。
控弦逾于万骑。
带甲弥于千里。
长驱松漠。
掩集柳城
巢穴是空。
胎卵皆覆。
于时贼众兵马。
屯逼幽州
闻其塞外之败。
惧有舟中之敌。
势力外窘。
心腹内乖。
建安郡王攸宜。
蓄锐泉停。
乘机电发。
援桴作气。
则山岳动摇。
书箭一飞。
则酋渠相灭。
兵才接刃。
元凶授首。
舂喉蔽野。
观起中州
积甲成山。
组练收于外府
虽本根斯拔。
巳荡涤于一隅。
而馀蔓所滋。
尚联延于数郡。
贼帅何阿小
顽凶是极。
屠侩为资。
授其署置。
肆行驱掠。
幽陵之下。
不知首恶之巳擒。
两河之閒。
仍谓游魂之可恃。
士女遭其逼胁。
军城被其屠陷。
以杀戮为事。
户积虔刘之悲。
以劫夺为心。
家盈剥割之痛。
鹿城县李怀璧。
衣冠贵冑。
令长崇班
背我朝恩。
归城敌寇。
潜修甲杖。
输以利器之资。
见委兵权。
当其上将之任。
蠢兹狂乱。
暂同燎火。
言事剪除。
方申沃雪。
臣乃盛兵邢赵。
井陉之隘。
虎贲之将。
遏其冲突之锋。
长史唐奉一
驰使洛魏。
据阿曹之津。
纵羽林之雄。
挫其侵轶之势。
臣又遣前军总管忠武将军行左卫翊府中郎将上柱国定阳郡开国公元基
押飞骑营中郎将李铎。
子总管云麾将军行玉钤卫翊府中郎将康国公阿史那毗伽。
子总管冠军大将军行左玉钤卫翊府中郎将宋拨延。
子总管冠军大将军左金吾卫翊府郎将回鹘果别敕行人云麾将军康戡诞。
子总管定远将军左威卫长李当义。
壮武将军何义本。
子总管忠武将军何利深。
子总管壮武将军俱罗罹淮。
宣威将军行左玉钤卫翊府郎将苏达俟斤度施。
总管王府典军成善威。
总管押飞骑定远将军平原府左果毅长上穆仙童。
总管刘尚圭。
总管渭州府左果毅鹿思让。
押飞骑左玉钤卫队正长上楚圭
左鹰扬卫长上
押飞骑李言忠。
押飞骑沮忠。
扬镇副张元孜。
押飞骑康景休。
押飞骑左监门卫司戈窦九皋。
别奏武威卫长上杨仁爽。
武威卫长上杨裔。
原州崇冈镇副康戌子。
右监门卫长上傅阿毛。
左监门卫长史殷承范
右卫长上王仁奖。
右卫执戟严宏炎。
右金吾卫元让
潭州花石戍主元晖
前右武威卫长郑嘉祥。
左卫司戈郑彦凑。
妫州威宁戍主崔思暕。
步兵总管左玉钤卫长上张中俨。
别奏首领苏农婆罗
三品子首领宋义本。
别奏游击将军左玉钤卫宿卫歌咄施注比。
别奏疾。
左卫潞州果毅员外同正阿史皎。
总管王城府检校果毅任宏誓。
别奏检校虞侯处寂
别奏裴光嗣等徇其东北。
又遣子总管游击将军玉钤左司阶伏羌县开国男李宏颜。
总管邢州司户参军飞乌县开国男元楷
总管原州广牧将军
子总管右武卫员外同正元礼
总管潞州参军武其。
别敕行人张景
扶州刺史旧镇副崔敬一。
右武卫中郎将阿史德。
奉职右鹰威卫将军业温啜剌俟斤
豹韬卫柔远府长史果毅吐火罗决斯。
右金吾卫果毅执失守直
右鹰扬郎将员外同正阿所𨙻。
左玉钤卫长上借绯金元济。
天竺国王子僧伽杖摩。
右鹰扬卫郎将仆固郡骨支。
左金吾卫郎将阿康地具。
武威卫郎将东河察使左豹韬卫高城府长上果毅阿史德。
伏麾支右玉钤卫郎将路驴驹。
左金吾卫长上阿史德伏麾支。
右玉钤卫郎将路欲谷。
游击将军罗枝延。
游击将军契苾木昆。
折冲都尉车鼻施俟斤
虔州犹口镇副白善德。
晋州仁寿府果毅威。
总管武威卫侯神城府果毅杜元隐。
押后队长上李德峻。
天官常选王皓常彦纬。
押千骑三交戍董元景
河州乔戍主王才龛。
别奏康元
押千骑队杨待封。
冀州堂阳县温待礼。
别敕行人白君𧦬等略其西南。
或折冲其前。
或乘蹑其后。
整貔貅之佐。
奋猛毅之伦。
长戟林回。
高旗云桡。
贼党晷穷漏急。
命窄途殚。
执无全之心。
投必死之计。
今月一日
何阿小等帅不悛之旅。
拥胁从之众。
结聚数万。
抗拒官军。
自寅及午。
前后九阵。
元基等并锋镝争先。
戈鋋递跃。
抗足而跐。
鲜卑之血涂地。
攘臂而扔。
乌丸之首积野。
摧同冰陷。
裂若山焚。
穷其子遗。
无复噍类。
斩获逆贼冀州三品大总管何阿小。
逆贼河北道招慰大使冀州刺史马行慰。
逆贼冀州道副大总管奉节
逆贼冀州长史王宏允。
逆贼总管刘伏念。
逆贼十二卫大将军见任鹿城县李怀璧。
逆贼信都县杨志
总管六郎
逆贼总管王知先。
逆贼帅马明誓。
逆贼三品总管姬目等魁首巨蠹三百馀人。
所有戎马凭陵残毁之地。
臣皆宣布制旨。
抚集其人。
咸怀圣恩。
俱得复业。
偫凶既定。
冀方砥平。
二载逋诛。
一朝泯灭。
数州愁毒。
俄然清弭
舞溢河冀。
歌达塞垣。
截风浪以息沧溟。
廓氛埃而清白日。
郤縠何力。
敢推偫帅之劳。
叔向有言。
实在明君之德。
臣凭藉睿略。
忝当戎政。
神机密运。
不待横草之功。
天赞冥符。
恭承破竹之势。
伏惟庙胜。
速奉朝欢。
抃舞之情。
倍万恒品。
不胜庆快之至。
谨遣傔人天官常选李佑别奏左卫长上校尉张德俊奉露布以闻。
其军资器械。
别簿条上。
谨言。
契丹王据埒可突于等书734年12月 唐 · 张九龄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契丹王据埒及衙官可突于蜀活刺史郁捷等。
顺道则吉。
惟智能图。
逆节即凶。
岂愚所觉。
如卿顷年背诞。
实养祸胎。
今而知之。
亦犹未晚。
因是转灾为福。
因败而成。
去百死之危。
保万全之计。
则昔者之去。
何其悖也。
今兹复来。
又何智也。
皆是卿素有筹略。
本于忠诚。
率先种人。
拔于死地。
自尔之后。
更有何忧。
朕于诸蕃。
未尝负约。
况于卿等。
更有旧恩。
闻卿此来。
豁然慰意。
一则兵革都息。
二则君臣如初。
百姓之閒。
不失耕种。
丰草美水。
畜牧随之。
更无外虞。
且知上策。
人生自奉。
谁不求安。
保此永年。
一无他虑。
在卿所见。
何假朕言。
部落初归。
应须安置。
可与守圭审定。
务依蕃部所欲。
想其沃饶之所。
适彼寒暑之便。
无令下人有所不惬也。
冬末寒甚。
卿与衙官军吏刺史已下及部落百姓并平安好。
遣书指不多及。
契丹都督礼书735年 唐 · 张九龄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契丹都督泥礼。往者屈烈突于凶恶。
无心忧矜百姓。背叛于我。
终日自防。丁壮不得耕耘。
牛马不得生养。及依附突厥
而课税又多。部落吁嗟。
卿所见也。李过折因众人之忿。
诛顽凶之徒。诸部酋豪。
相率归我。巳令随事赏赐。
亦云且得安宁。过折封王
岂直赏功而已。亦为百姓众意。
赖其抚存。不知近日巳来。
若为非理。亦闻杀害无罪。
棒打又多。众情不安。
遂致非命。然卿彼之蕃法。
多无义于君长。自昔如此。
朕亦知之。然是卿蕃王。
有恶径杀。为此王者。
不亦难乎。但恐卿今为王后
人亦常不自保。谁愿作王。
卿虽蕃人。是当土豪杰。
亦须防虑后事。岂取快志目前。
过折既亡。卿初知都督
百姓诸处分。复得安宁以否。
张守圭先拟往彼。亦即令便就处置。
卿应有官赏。即有处分。
夏中甚热。卿及首领百姓并平安好。
今赐卿锦衣一副。并细腰带七事。
至宜领取。遣书指不多及。
契丹知兵马中郎李过折书735年1月 唐 · 张九龄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契丹知兵马中郎李过折等。
卿比在蕃中。
已知才略。
一此行事。
十倍所闻。
既立殊勋。
又成大节。
何其壮也。
可突于狡算翻覆。
人面兽心。
事其酋长。
不忠不义。
处其种落。
无信无恩。
专持两端。
随事向背。
而屈烈愚蔽。
与之同恶。
卿比观变。
实为远图。
诛元凶而存一蕃。
行权宜而合正道。
所全者大。
所虑实深。
今诸部怗然。
皆卿之力也。
且顷者携叛。
又甚崎岖。
羊马不保于孳生。
田畴不安于耕种。
寄命山谷。
并力干戈。
总由顽凶。
致此劳苦。
向若无卿此举。
信彼所行。
以疲弊之残人。
当骁雄之巨众。
彼则朝夕奔命。
此方岁月攻守。
而众寡不敌。
歼灭有期。
赖卿先见之明。
遽为转祸之计。
以救万人之命。
以成万代之名。
岂独大功。
真为上智。
今将畴其井赋。
异姓封王
以旌厥庸。
且有后命。
在彼初有变故。
乍应惊扰。
百姓既知。
想当安怗。
卿可与张守圭量事处置。
务逐便宜。
今既一家。
爱同赤子。
惟其所欲。
随事抚存。
春初尚寒。
卿及衙官刺史县令并百姓已下并平安好。
遣书指不多及。
贺奚契丹并自离贰廓清有期状 唐 · 张九龄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九
右。
高力士宣示臣等张守圭奏。
契丹及奚并自离贰。
安禄山复有杀获。
贼数将尽。
触绪猜携
边镇勒兵。
伺隙而动。
诛剪有日。
廓清可期。
此皆天威远临。
逋逃自灭。
臣等不胜庆跃之至。
贺平奚契丹 唐 · 裴耀卿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七
奚及契丹
尤近边鄙。
侵轶是虑。
式遏成劳。
臣庶常情。
欲其防禦
所谓长策。
无出此者。
陛下独断宸襟。
高夺偫议。
以为顿兵塞下。
转粟边军。
旷日持久。
役无宁岁。
若不因利乘便。
一举遂平
使迁善者自新。
为恶者就戮。
事若不尔。
无息我人。
且命大兵临之。
凶徒必溃。
不出此岁。
当并成擒。
臣等初奉圣谋。
高深未测。
及闻凯捷。
晷候不差。
两蕃遗噍。
莫不稽颡。
缘边戍卒。
咸巳返耕。
卧鼓熄烽。
诚自此始。
斯皆陛下睿谋先定。
神算非常。
观变早于未萌。
必取豫于无象。
臣伏以成功不宰。
君人所以为量。
有美不宣。
臣子所以成罪。
臣虽蒙瞽。
安敢无言。
既豫闻始谋。
又幸见成事。
岂可使天功虚往。
日用不知。
竹帛相传。
复纪何事。
请具状宣付史馆
垂示将来。
仍许将吏等刊石立颂。
以纪功德。
耀卿等不胜区区抃跃之至。
谨奉状以闻。
谨奏。
改封契丹松漠郡王李邵固为广化王奚饶乐郡王李鲁苏为奉诚王制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二
李邵固等。
输忠保塞。
乃诚奉国
属外寰中。
无远不届。
而华裔靡隔。
等数有加。
宜赐休名。
俾承庆泽。
赐奚契丹等绢绵诏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九
公主出降蕃王。本拟安养部落。
请入朝谒。深虑劳烦。
朕知割恩。抑而未许。
思加殊惠。以慰远心。
奚有五部落。宜赐物三万段。
其中取二万段先给征行游奕兵及百姓。馀一万段与东光公主饶乐王衙官刺史县令
契丹有八部落。宜赐物五万段。
燕郡公主松漠王衙官刺史县令。其物杂以绢布。
均平。给讫奏闻。
破奚契丹告享陵庙敕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五
诛有罪。讨不庭。
去其毒螫。登于仁寿。
固以俯安庶类。仰叶灵心。
顷以两蕃背恩。爰命龚伐。
精意虔告。顺天行诛。
干旄所指。不战而溃。
山谷遗类。尽为俘馘。
疾如震霆。动若神助。
岂非昊穹垂福。陵庙降灵。
故得万旅安全。一隅澄晏。
永惟昭感之著。先洽顾怀之福。
虔奉明灵。载深寅畏。
宜令所司择日。发使告享诸陵庙。
以破奚契丹告庙敕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五
蕞尔狂胡。
尚有馀孽。
近令讨袭。
应时摧败。
岂朕菲德。
能茂厥功。
此繇宗庙之灵。
所以然也。
宜择日告庙。
张九龄贺奚契丹离贰廓清有期批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七
比未穷巢穴。
有慎佳兵。
果自猜携。
人神所弃。
折冲樽俎。
遥可图之。
所贺知。
张九龄贺诛契丹贼可突干批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七
用兵之上者。
修政于庙堂。
折冲千里之外。
此之谓也。
小寇适降。
复为翻动。
边军除剪。
有国常刑。
朕方事藉田。
而今献捷。
当铸剑戟以为农器也。
契丹衙官静柝军副大使可突干书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
自从松漠郡王殂殁。
巳遣使吊祭。
卿蕃部大臣。
众情所望。
事生送死。
惟义与忠。
并敦旧好。
以副深委。
近得捍藩使薛泰表云。
突厥杀儿到大雒扬言。
万众欲抄两蕃。
左手有急。
右手不助。
既在一身。
得其自勉力捍。
时须觉察。
审防奸诈。
自从默啜破败。
残贼困穷。
非时远来。
冒死邀利。
以卿智勇。
制彼狂愚。
拉朽摧枯。
不足为喻。
深思此便。
以效忠功。
动静与宋庆礼等筹度。
勿失事理。
幽州卢龙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支度营田观察处置押奚契丹两番经略卢龙军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司徒中书令幽州大都督府长史上柱国彭城郡太师刘公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
析木之下。幽陵碣石。融结絪缊。诞灵熊浑。乃生元臣。以翼大君。惟彭城郡王宣力三代。抚封四纪。在德宗朝。纂服旧劳。以亚丞相。得颛征伐。冬官夏卿。再践六职。乃列台宰。乃居师长。在顺宗朝。论道进律。就加司空。又拜司徒。今皇帝聪明齐圣。褒厚功德。擢侍中中书令。绸缪枢衡。临长诸侯。元衮赤舄。崇其物采。九命二伯。极其名器。勋猷备于赞书。终始焯于代家。五年秋七月。寝疾薨于莫州之廨舍。享年五十四。冬十月。归全于涿州良乡县之某原。追锡太师。不视朝三日。命谏议大夫吊祠法赙。廷尉卿持节礼册。又诏宰臣德舆铭于寿堂。所以加恩报劳。始终渗漏之泽也。公姓刘氏。讳济字济之蜀昭烈皇帝二十一代孙。曾祖宏远。皇检校司卫卿临洮军使袭彭城郡公。赠宋州刺史。祖贡。皇特进左金吾卫大将军。赠扬州大都督。父怦。皇幽州卢龙节度观察等使御史大夫。赠司徒恭公。公承是覆露。生而岐嶷。深而通。直而和。宏毅忠肃端明温重。固已蕴绝人之姿。挺希代之器。始以门子横经游京师。有司擢上第。参幽州军事。转兵曹掾。历范阳。考绩皆为府中最。兴元初太子家令莫州刺史。以御史中丞行军司马。凡吏理之慰荐。舆师之拊循。如良庖之无肯綮。良农之无灭裂。司徒即代。有诏夺情。节哀顺变。讲信修睦。先公之封畛尽在。长帅之威惠毕举。比岁大旱。蝝蝗为灾。絜齐蔬菲。默以心祷。甘雨祁祁。嘉生莓莓。因其丰登。示以班制。古诸侯之令典。靡不具焉。贞元初乌桓诱北方之戎。幸吾阻饥。大耸边鄙。公先计后战。陈兵于郊。乃遣单车使者。诱掖教告。繇是诸戎。皆为公用。干不庭方。厥猷茂焉。明年鲜卑墨乙之犯古渔阳。其后啜利寇右北平。公分命左右军。异道并出。然后以中坚衡击。士不离伤。师不留行。深入其阻。抵青都山下。捕斩首虏以万级。获橐驼马牛羊以万数。十九年。林胡率诸部杂种。浸淫于澶蓟之北。公亲统革车。会九国室韦之师以讨焉。饮马滦河之上。扬旌冷陉之北。戎王弃其国遁去。公署南部刺史为王而还。登山斲石。著北伐铭以见志。自太行以东。怀和四邻。或归其天伦。或复其地理。警急则解其颠没。居常则纳诸矩度。兵兴以来。气俗相因。或以奓败度。或以美没礼。比屋之人。被缦胡而挥孟劳。不知书术。公乃修先师祠堂。选幼壮孝悌之伦。春秋二仲。行释菜乡饮酒之礼。生徒俎豆。若在洙泗。私门耽耽。公署沈沈。自从事掾史。迨纪纲之仆。禀稍有伦。采章不紊。接士必下以词气。推贤而容其出处。陇西李益乐安任公叔。皆以宾介荐延至郎吏二千石。为近臣良守。此又烈丈夫大君子旷度卓荦之为也。其于勤身裕物。生聚教训。祁寒则颁以絮帛。大歉则振其仓廪。一方之人。蒙被惠和。嘉祥交于动植。孝顺浃于州壤。美化周行。无不及焉。去年冬。王师问罪于常山。公率先蹈厉。累上功捷。引义慷慨。赋诗以献。诏宰司序引百执事属和以美大之。师次瀛州。既围乐寿。又遣支兵。急攻安平。三旬未下。武怒奋。命其子总以骑士八千先登。公亲鼓之。士皆殊死战。亭午而拔。诛屠无噍类。盖所以宣威制胜于可必也。天子赐以宝剑金甲。彤弓卢矢。方董诸侯之师。将覆其巢。俄感厉气。隐机口占。署总军司马。曰。无以吾故而稽天诛。悉召戏下。以须王命。俄而下霈然之诏。宥罪班师。加公宠渥。已至大病。遗章悃款。不及家事。天下之人。伟其忠劳。总以君命起于倚庐之中。委重戎事。由御史大夫工部尚书。凡军师之节制。封部之廉察。尽如恭公太师之命焉。茹荼雪泣。祗服丕矩。以国侨之遗爱。知公业之不亡。生极荣号。没有悯册。扬名以继志。善训以克家。君臣父子之道。斯为至矣。褒大臣所以尊王命。懿武事所以恢天声。敢摅馨香。以识冥漠。铭曰。
帝在法宫,推心懋功
洸洸彭城秉义纳忠。
幽都朔易,赐履来宅。
便藩渥命,焜耀嘉绩。
北戎病燕,从古以然。
怀徕荡定,勇略昭宣
燮和之重,公作霖雨
师律之严,公为齐斧
廓开祲沴,振奋威武
保大定功,庇人尊主。
却縠敦悦,乃主成师
善经义府,公实似之。
北伐刻铭,西征赋诗。
播于工歌,列在鼎彝。
壮猷未极,大暮如斯。
华首童牙,辛酸涕洟。
义方绍续,君命吉禄。
孝在无改,恩延必复。
参差辂葆,澶漫陵谷。
勒石下泉,幽元照烛。
幽州长史薛楚玉契丹露布 唐 · 樊衡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二
臣闻天地设险。
圣人则之。
士生悬弧。
其来尚矣。
黄帝涿鹿之战。
重华三苗之役。
汤伐有扈。
文王克崇。
至于不得已而用之。
其实一也。
伏惟开元神武皇帝陛下乘五圣之资。
踞六合之大。
德光天下。
威振百蛮。
四方无金革之事。
盖亦久矣。
蠢兹凶寇。
东胡馀孽。
日者关内未通。
隔在荒外。
自相杀戮。
君臣无序。
不能独立。
交臂屈膝。
求我国家以安之。
圣朝矜其输诚。
且以护塞。
故列于朝贡。
编于鸿胪
故再册名王。
累降重主。
魁渠豪首。
靡不沾渥。
自开复营州
二十年内。
部落不耸。
安农互商。
金帛山积。
我国家之于惠贷亦深矣。
而野性易动。
狼心不革。
中复背诞。
寇我柳城
我是以有平卢之战。
当为兵少城孤。
不暇追北。
尽其巢穴。
残凶游魂。
假气绝徼。
自以为黄河泾渭。
可以保天险。
悬塞沙漠。
可以逃灵诛。
陆梁穷荒。
迷肆不复。
我王师远略。
是以有黑山之讨。
突厥分兵。
助为声援。
官军既会。
万弩齐发。
逆顺不敌。
贤王失阵。
契丹东龙钟走林奔穴。
瓯脱不守。
髦头匿光。
可突干挟马浮河。
仅获残喘。
谓其困而知悟。
面缚请降。
而西连匈奴
东搆渤海
收合馀烬。
窥我阿降奚。
我是以有卢龙之师。
当是时也。
四蕃云屯。
十万雨集。
动兵鼓噪。
声闻百里。
山川昼昏。
土木皆震。
势欲朝驱降户。
夕通河朔
我行军七千。
乘天假威灵。
黜之硖石
单于之爱子。
契丹之积卒。
众虏奔逃。
扶伤不暇。
于是从散约解。
云卷雾消。
投戈弃甲。
莫敢回视。
我降户完然坚利。
而西蕃辎畜。
十遗半矣。
突厥乘天骄。
两蕃藉其锐悍。
所向得志。
其来久矣。
汉高祖以三十万众。
猛将如云。
谋臣若雨。
平城之下。
七日不食。
竟以计免。
万岁通天中
亦愤其不恭。
雷霆发怒。
驱熊罴之卒。
貔武之将。
以数十万。
相继而出。
没之峡中。
只轮不返。
卒使赵定陷没。
河北涂炭。
数十年閒。
疮痏不复。
所以敢轻犯官军之众者。
以往事之骄。
我国家偏师不满七千。
当十万之寇。
绵险提寡。
扬桴而出。
势同解
兵不留行。
于戏。
前事也如彼。
今事也如此哉。
盖顺人心。
因神怒。
察地利。
用天时。
威灵之所覆。
而逆顺不敌也。
然自黄龙举烽。
无岁不战。
惊骇我城栅。
虔刘我亭戌。
劳轶我师徒。
糜耗我广输。
实已四稔于兹矣。
若乘胜不殄。
无以一戎。
所以战士愤惋。
馀怒未泄。
将斩踏顿以染锷。
头曼以衅鼓。
彷徨北兵。
望烟尘而不肯返旆者久之。
臣以为突厥锐而逃。
渤海慑惧。
势未敢出。
契丹大战之后。
人马俱羸。
其心不振。
又恃以荒远。
必无我虞。
而诸军蓄锐。
久思奋发。
新闻破贼。
无不增气。
若驱而袭之。
可不血刃而取也。
臣又与侍御史王审礼节度副使乌知义及将士等佥议。
咸以为然。
议犹未决。
适会敕令臣讨逐。
已准敕书。
当日宣布。
三军之士。
莫不踊跃。
于是拔距蒙轮之伍响应。
投盖超乘之卒景集。
节度副使右羽林军大将军乌知义
即令都护裴旻理兵述职。
大阅于松林
管内勇士万人。
驹千里
拔三丈者。
得七十匹。
轻帜迅走之乘。
鹰扬貔武之士。
左赢粮。
右持械者。
日越七百里。
朝发蓟门
夕宿碣石者。
得八千人。
励以威神。
节以金鼓。
既而饶乐归义王李诗衙官可支刺史伊觅𣇲烛禄并里水扶馀者违未卢东胡杂种君长之郡。
左射人
右射马。
翼迅霆转。
沙振角者。
二万五千馀骑。
铁甲霜野。
朱旗火天。
遂陵赤山
下塞谷。
绝泱漭。
横大漠。
四月二十三日夜
衔枚渡黄河。
质明顿兵松漠。
漠庭疾雷暴惊。
天落地动。
偫凶狂顾。
周章自失。
于是三军横亘。
风偃电扫。
乌知义都统主中权。
裴旻领三千骑与宣慰计会。
兵马使内给事蓟思贤副使内寺伯李安达右领军卫翊府郎将李良玉军前讨击副使大将军钥高等为先锋。
中郎内供奉李先寿领马步五千。
与宣慰内供奉奚官局令王尚内供奉中郎李延长上折冲内直右骁卫左郎将王抱一经略军副使左卫率府右郎将永定咸宁府军李车蒙领马步五千。
宣慰使内谒者监刘元向供奉长上折冲康太和供奉长上折冲白延宗长上果毅高处谋永宁府果毅阎鼎副将布折等为右翼。
中郎将裴倩马步五千。
与摄副使内供奉左骁卫郎将抱忠英乐府折冲李瓒等为殿。
奚王李诗与内供奉长上折冲归州刺史韩仙衙官段志忠等统其部属知虏掠。
北郡长上折冲儒州都督乌承恩与供奉将军恩卢延宾平卢军摄副使遂城县折冲桓善珍经略军副使政和果毅杨元亨军前讨击副使果毅路顺清夷军子将英乐府右果毅樊怀璧等四面云合。
烟尘俱起。
两翼掩进。
前后夹攻。
数百里閒。
沸声若雷。
波骇云乱。
穷寇夺气。
僵仆相藉。
弓不暇张。
戈不敢振。
虽蒙茸奔穴。
町疃走险。
轥轣所暨。
尽为鲸鲵。
其馀孱幼匿车。
惕喘穹帐。
烈火既焚。
与烟俱销者。
不可胜数。
遗奔迸脱。
扼据峻岭。
聚徒啸侣。
拟欲鸣吠。
而左萦右拂。
咸在彀中。
伤鸟恶弦。
举弓皆落。
于是韬兵弛甲。
俯伏请命。
俘虏蔽于原野。
羊牛填于坑谷。
遗械如草。
流膏成川。
然后戮渠魁。
斩封豕。
责元归罪。
祐众启降。
二十五日收获南驱。
二十七日次于乌鹘都山。
前后大小三十一阵。
旗鼓所向。
莫不奔溃。
野绝遗寇
万里肃清。
然后顿军休士。
大阅俘实。
约生级羊马驼驴器械。
都获三十馀万口匹头数。
其馀瀑潦奔注。
浮涧涉河。
揭厉未毕。
而中流汨没。
不入见数者。
十馀二三。
所斩丁将豪健。
暴骸相藉者。
亦三万馀级。
所焚车帐农具。
器械储粮。
老小灰熸烬灭者。
不知涯极。
于是椎牛买酒。
散赏高会。
宣慰使内谒者监普心寂与判官掖庭局监潘进忠别敕行人李如意等衔命至。
便申慰谕。
三军蹈舞。
呼声动天。
将吏等令驱蛮夷而袭虏庭。
因寇粮以赡军用。
亦降奚所勤恳也。
伏惟敕俘虏许战士奚等内附。
赏饵因而用之。
且不踰时。
礼也。
羊十六万口。
牛四万头。
马四万匹。
车五十乘。
并生级除留堪进九千人已上。
馀四万众悉降奚。
既以蛮夷出攻。
亦以蛮夷入赏。
俘获数广。
行程不多。
自振旅而旋。
日役数十。
以今月四日兵马并平安到平卢。
蕃汉健儿。
惟六人损一人死。
臣闻善战不阵。
良将难之。
臣等不才。
承命出师。
远征劲虏二十三部落。
并不钝锋。
士马完归。
军容益整。
非陛下神威所覆。
则臣等碎首必然。
今幸睹洪勋。
不胜庆快之至。
谨遣战将摄副使行军虞候总管檀州密云府果毅都尉赐紫金鱼袋车仙恽奉露布以闻。
其所获首级器械。
别录申上。
授入朝契丹首领达于只枕等二十九人果毅别将820年 中唐 · 元稹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朕闻德教加于四海。
远人斯届。余德不类。
而尔等实来。良用愧于厥衷。
是以置野庐以劳其勤。委舌人以通其意。
始于郊迓。还以礼成。
宠秩仍加。厚意斯在。
被服冠冕。无忘敬恭。
清泰三年(先是甲子歌有此,后清泰三年丙申,大军于太原南五楼村前大战。至九月晋祖契丹至于城下,王师败绩。至十一月,戎王遣蕃军送晋祖洛阳,即胡虏乱中原之应也。) 唐 · 不详
 押词韵第七部
丙申年,数在五楼前。
但看八九月,胡虏乱中原。
黄獐歌(如意年已来,始唱《黄獐歌》。俄而契丹反叛,总管曹仁师、张玄遇、麻仁节、王孝杰,前后百万众,败于硖石黄獐谷,罔有孑遗。) 唐 · 不详
 押阳韵
黄獐黄獐草里藏,弯弓射尔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