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创作地点
论举武勇才器奏咸平三年三月一日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六 创作地点:江苏省泰州市
臣伏见去年十一月十四日赦文,欲兴行武举,令所司条奏以闻。
今年二月一日,又见转运司行下御史台牒,限五日内举员外郎以下见任京朝官有武勇才器堪任武职,安排充沿边亲民差遣者。
以臣所见,若为边上要人,访求有武勇才器者,急速如此,窃虑未得尽理。
盖见往年朝臣中求武勇者,得刘墀郑宣等数人,刘墀易州陷没契丹郑宣卒无劳效。
今又朝臣中求人,臣虑朝臣中武勇者少,设使有武勇,多不愿在武职。
况限之以五日奏举,若非相谙识,岂易得人?
臣恐举非其人,有误陛下任使也。
今日是陛下注意于良将之时,是选求文武材干为沿边刺史之际。
夫理乱必有渐,而安危必先见。
臣曾上章,为关西地震是下动之象。
奏状进入后,降在中书,寻却奉圣旨取索入内。
相次,近京诸处,多报军贼逃背,沿黄河劫掠军县;
后来驱除,虽稍宁息,昨契丹犯境,闻龙猛兵士三二千人诈作契丹,掳劫河北,今闻散在兖州山林间。
又近日西川驻泊神卫军都虞候王均作乱,奔冲剑门,寻已杀戮。
近又访闻河东州郡泽、潞间亦有盗贼。
此实下动之萌也。
李继迁虽授夏州节度使,在彼自称西平王,岂不为将来边患?
国家积储粮草,缮完甲兵,尚要素有其备,岂得良将谋臣,料敌制胜,国家却素无备?
若求骑射之艺,勇猛之人,兵法中自有选求之法,便求得人,但要有智谋者指使之而已。
所谓获兔者犬,指踪者人也。
况善用兵者,人无勇怯,以智略使之,则怯者有勇。
今若限以五日举有武勇才器者,臣实虑怀才抱器者未尽得,奇谋远见未易知。
愿陛下于宰相近密商量,别画选求之策也。
若且于见今节度、防、团、刺史诸司使副中,有智见勋劳者,选择使用,在陛下以赏罚二柄使之而已。
往年杨业契丹侯延广灵州,人多称许。
若见今节度、防、团、刺史诸司使副中,因赏罚激励,岂无杨业侯延广辈为国家立功勋也。
臣又以江南、两浙,自去年至今,民饿者十八九,未见国家精求救疗之术。
初闻遣使煮粥俵给,后来更不闻别行轸恤。
今月十二日,有杭州差人赍牒泰州会问公事,臣问彼处米价,每升六十五文足,彼中难得钱。
又问疾疫死者多少人,称饿死者不少,无人收拾,沟渠中皆是死人。
却有一僧收拾埋葬,有一千人作一坑处,有五百人作一窖处。
臣又问有无得雨,称春来亦少雨泽。
臣问既少雨泽,麦苗应损,称彼处种麦稀少。
又问饥馑疾疫去处,称越州最甚,萧山县三千馀家逃亡,死损并尽,今并无人。
其馀明、杭、苏、秀等州积尸在外沙及运河两岸不少。
虽未审虚实,然屡有听闻;
兼闻常、润等州死损之人,村保各随地分埋瘗。
况掩骼埋胔,是国家所行之事,文王葬枯骨而天下归心,今积尸暴骨如是,而使僧人收藏,村保埋瘗,甚无谓也。
伏乞陛下命使吊奠,以慰幽魂;
遣人掩藏,免伤和气。
所贵王者德泽,及于存亡。
然后访有兼并之家,能出财助国者优奖之;
有储蓄之家,能发廪救民者旌酬之。
又宜放一二年税赋,免三二年徭役,非富商大贾之税不用税,非摘山煮海之货不用徵,用此以安民心,以防盗起也。
去年淮南地震,臣已画时奏讫。
又闻江南地震尤甚,望陛下宣御札、降德音以禳灾异,访问枢相以放税赋、减课利。
若不可减,臣请以近事比。
臣读《五代史》,梁朝、后唐、晋、汉及周,封疆不及千里,江南、两川、两浙荆湖、广南,各有主帅
当时中国多事,尚欲制禦蕃戎。
太祖平吴、取蜀、下广南,太宗河东吴越王举国归朝廷,此国家封疆万里,税赋课利百倍于前。
除边上所费外,但减省不急之用,则仓廪府库自然盈馀,何必于江、浙饥馑疾疫之后,籍其所出税赋课利,以赡军国?
江南二十七州军,两浙一十六州军,宜知若干州是饥馑疾疫之处,若干不是饥馑疾疫之处。
其他无灾沴、人无疾疫处,依每年上供钱帛粮草外,馀系灾沴处,朝廷早行指挥,以有均无,以多济寡,以安民生,以防盗起也。
臣又访闻江、淮每年漕运五百六十万硕米。
今年春运不如常年。
其江、浙共四十四州军,上供钱帛之数,臣即不知,亦不知朝廷今春规画之计。
臣但以四十四州军有饿死疾疫处,州军放税赋、减课利、免徭役,是国家安民生、防盗起也。
《易》不云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
又兵法曰:「攻其东南,备其西北」。
谓敌若攻城之东南,当先防备其西北,虑敌人出其不意也。
今若西北沿边未息侵扰,东南沿海复有骚动,则临时制禦必费力,临时筹度难成功。
今虽差杨允恭等江、淮、两浙巡检,屏除盗贼,朝廷已有此指挥,然于防盗起之萌,致民安之渐,未见朝廷经度也。
况所求武勇才器者,要沿边任使。
又以所举三班使臣,如犯入己赃,即连坐举主。
三班中求廉谨、有行止者,岂得无人,其实亦难得人。
若连坐举主,则举者必少。
又所举员外郎见任京朝官,不如举状,责在举主。
如此求人,虑难得人;
如此求沿边任使,虑未副圣旨。
夫事有本末,理有远近,今不急求谋臣而先求武勇,不思将来之患而务目前之事。
《易》曰:「王公设险,以守其国」。
《汉书》有盗卒起杀长吏、取库兵、放禁囚、驱人民作乱者。
今诸处城池多不修筑,坏垣填堑,往来如平地,万一卒有盗起,逐处官吏何以固守?
加以在营兵士多非精锐,在库甲仗少有坚完,道路出入之要冲,山川险阻之形胜,有不相统摄之处,有不相叶同之人。
况太平既久,士卒不惯行阵,将帅不知战守,加以士卒骄而将帅鄙,致昨来傅潜辈临事而茍且,遇敌而进退。
伏望陛下以选求将帅为急务,以博访谋猷为上策。
若止三班中求任使,文班中求武勇,臣窃惧失朝廷大计,失国家大事也。
臣读《汉书》,见日蚀、地震,必降诏书,求直言极谏之士;
必降德音,复赦宥复除之令。
去年九月八日淮南地震,九月十六日夜月食,未见降御札、下德音。
夫至大者天地之变,知几者圣哲之心。
乞陛下以圣哲知几之心,答天地示变之异,经心于远者大者,图事于未萌未兆,覃恩于饥馑疾疫之处,布德于月食、地震之后。
况臣忧国之心非今日,言事之疏非一章。
自前年将赴任泰州蒙宣召时,后殿面奉圣旨,令臣今后有事入递奏来。
今具实封进呈,伏乞圣慈特赐留在禁中披览,可行可止,断在宸衷。
贺德音表 其一 1001年1月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咸平集》卷二三 创作地点:江苏省泰州市
臣锡言:今月二十一日刑部连到德音,已画时施行讫。
伏以丝纶作解之恩,非时霶霈;
华夷至和之感,向日欢呼中谢。)
伏惟皇帝陛下神道知几,文明以理,金玉必贞于王度,机衡以奉于天时。
宜乎二仪万灵,祥瑞交荐;
五风十雨,稼穑屡丰。
所以答上帝之高明,思下民之劳苦。
念其阙乏,或贷以馀粮;
恤其罪辜,或省乎庶狱。
尚疏法网,用涤恩波,取《连山》宥罪之文,行出綍眚灾之令。
重刑减降,残赋蠲除。
仍宽聚啸之徒,俾启自新之路。
人心感悦,春云护肃杀之威;
帝德昭宣秋日丽清光之彩。
臣忝分忧寄,方远丹墀,臣无任抃蹈激切屏营之至。
傅潜等奏胜捷表999年10月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九、《咸平集》卷二四 创作地点:江苏省泰州市
臣锡言:今月八日进奏院状报镇定高阳关马步军都部署傅潜等奏,九月十七日,先锋、都监石普等杀下蕃贼二千馀人,斫到贼头五百个,夺到马五百匹,衣甲器械不少,奉圣旨取二十五日称贺者。
伏以明君御宇,圣谟方协于天机;
猛士守方,武略咸遵于庙算。
致平戎之绩,以成禦寇之功。
凡在照临,孰不欢庆。
臣尝读《汉书》,每筹边事,当文帝承祧之始,有匈奴犯塞之虞。
骑入云中,兵屯细柳,但设备胡之策,未闻克狄之功。
伏惟崇文广武圣明至孝皇帝陛下道冠,德高文景,承太祖太宗之大业,应无为无事之昌期,三边平宁,万邦谧静。
禋祀宿斋清庙,方表孝思。
效庆灵者百神,执玉帛者万国
岂犬羊之众,敢肆猖狂;
劳貔虎之师,遂行剪灭。
以前之斥候,成破竹之功勋。
捷奏星驰,朝闻旒冕;
欢声雷动,夕遍寰区。
千官庆武定之基,四海威加之德。
臣伏限所守,不获称庆阙廷。
贺册尊号表999年11月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九、《咸平集》卷二四 创作地点:江苏省泰州市
臣锡言:臣伏睹报状,宰臣百官上册尊号者
伏以圣主承祧,方新凤历;
群臣推美,爰上鸿名。
巍巍既与天比崇,赫赫同大明之照。
凡在覆载,无不欢呼(中贺。)
臣早逢昌运,常事先朝,见盛德大业之光辉,成积善馀庆之昭报。
仁莫先于守位,孝莫大于扬名。
伏惟崇文广武圣明仁孝皇帝陛下宝祚传昌,璿图毓粹。
三载谅阴之礼,候纪爰周;
千官拱极之仪,推崇敢后。
以为至道广大,上玄崇高
经天纬地谓之文,禁暴戢兵谓之武;
惟睿曰圣,烛理为明;
孝惟百行之先,仁冠五常之首。
封章屡达,听览方回
冲让合于道枢,虚受符于《易》象。
尚以荐享清庙,禋祀郊丘,方从徽美之称,以示后先之式。
恭以春秋鼎盛,皇王节高。
仁贤,岂迨盛烈;
文景俭静,孰侔嘉猷?
庆赐浃于华夷,大礼光于典策。
南山在咏,永隆万寿之期;
北极居尊,益表千龄之运。
臣限拘符竹,方远阙庭。
不获从玉辂之清尘,侍祠俎豆;
捧宝函之编简,就列轩墀。
贺大赦表999年11月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九、《咸平集》卷二五 创作地点:江苏省泰州市
臣锡言:臣今月十四日,伏睹制书大赦天下者。
伏以圣德广大,鸿名昭彰,报功于天,推恩逮下。
发涣汗之大号,示乾健之垂文。
庆赏兼行,罪戾并释。
覆载之内,欢呼毕同(中贺。)
臣闻郊祀天地,配享祖宗,孝莫大于斯,礼莫盛于此。
伏惟崇文广武圣明仁孝皇帝陛下绍登宝位,继守丕图,英睿禀于自然,仁和发于至性。
三载恭默,万方平宁
示慈惠则删约条科,念忠贤则委用耆旧。
文德在省,礼乐居先;
武功其神,暴乱自弭。
一阳来复,有事于南郊;
肆赦遂行,宣令于北阙。
夕遍天下,先阳春而布和;
风行域中,与品物而更始。
释放刑禁,矜宽过尤;
蠲复租征,招怀违叛。
勋劳先赏,遗滞旁求;
惠孚茕嫠,恩加存没。
合天波之荡涤,同寿域之跻升。
凤仪九成,方乐升平之化;
山呼万寿,伫观封禅之仪
臣恭守诏条,远在淮表。
执笾豆而侍祠祭,就列无由;
葵藿而仰照临,驰诚但切。
谢加勋表999年12月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九、《咸平集》卷二五 创作地点:江苏省泰州市
臣锡言:臣今月九日,伏蒙圣慈赐臣官告一通,敕牒一道,加上柱国者。
宠光,不任感惧;
进受勋级,弥觉忝尘。
伏念臣幸逢昌运,早践周行。
东观西垣,扬历斯久;
内庭外郡,委任非轻。
惭无茂异之才,上答照临之德。
今以郊祀云毕,庆赏方行,是先春布令之辰,与物惟新之际。
懋功业者酬其爵土,旌绩效者转以勋阶。
臣素无微劳,亦受殊赐。
柱国加于上字,既峻迁;
励节发于中诚,敢忘尽瘁。
行在起居表999年12月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九、《咸平集》卷二五 创作地点:江苏省泰州市
臣锡言:今月十五日中伏睹御札,以逆胡犯顺,大驾亲征,法天道之运行,举王师以薄伐。
百神受职,二仪储祥。
风霜助肃于皇威,金玉必真于圣裕。
臣锡伏限所守,不获扈随。
贺圣驾还京表1000年2月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九、《咸平集》卷二五 创作地点:江苏省泰州市
臣锡言:今月七日,伏睹制置茶盐司报状,圣驾正月二十二日还京者。
伏以万方系望,鸾舆景从以天旋;
六师凯还,凤阙策勋而饮至。
照临之下,欢庆毕同。
臣闻圣明御宇,既任贤抚理以安民;
夷狄犯边,则命将驱除而出境。
布在方策,形于诗声。
伏惟崇文广武圣明仁孝皇帝陛下嗣启丕图,恭临大宝,圣文神武,禀自天资;
睿算英谋,谅符幽赞。
八表混同于书轨,百蛮奔走于梯航。
诏边吏以戢兵,来远人以修德。
契丹久隔朝化,未悛祸心,侵轶边陲,劫略生聚。
疆埸飞奏,将帅请行。
圣慈轸恤于黎元,大驾躬亲于征讨。
天道助顺,王师立功,不期月而塞垣谧宁,未踰时而车辂旋复。
星辰环拱,既瞻北极之尊;
士庶山呼,伫庆东封之礼。
臣忝分朝寄,远限淮滨
当鸣鸾顺动之时,无由扈从;
及翠凤回还之日,莫遂班迎。
仰首尧天,向日但倾于葵藿;
心魏阙,朝宗空羡于波澜。
老人星1000年9月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九、《咸平集》卷二五 创作地点:江苏省泰州市
臣锡言:今月十六日进奏院录到宰臣与百寮诣东上閤门拜表贺老人星见,并批答者。
伏以圣君御历,自膺万寿之期;
上帝垂祥,方协千龄之运(中贺。)
臣闻动天以德,由诚信发于中;
与日齐明,谓照临迨于下。
伏惟崇文广武圣明仁孝皇帝陛下纂承二圣,勤劳万几。
以大舜仁孝之心,嗣守洪业;
以轩皇清静之理,抚安生灵。
时当太平,物遇至化,和气所感,殊祥遂臻。
南极见乎寿星,东璧灿其垂象,应秋分之日,当夜朗之时。
兆民式瞻,仰黄明润大之色;
太史伏奏,还祉祐昭彰之符。
《洪范》休徵,一曰富,二曰寿。
陛下富有万国,寿比南山。
宰臣百寮,既献华封之祝;
微臣外任,但怀子牟之心。
魏阙来归,将觐于三载;
尧樽上寿,阻与于千官。
贺尅复益州1000年11月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九、《咸平集》卷二五 创作地点:江苏省泰州市
臣锡言:十月三十日进奏院十月八日閤门枢密院劄子,雷有终等奏,九月二十日已取下益州城池,入城杀下贼军三千馀人,所有在城百姓并无杀害,已招安讫;
九日,文武臣寮称贺者。
伏以圣君御极,当书轨之混同
叛卒逆谋,怙山川之险阻。
枭巢既破,龟城已宁,凡在照临,孰不庆抃(中贺。)
伏惟崇文广武圣明仁孝皇帝陛下谟猷天纵,道德日新,至信及于豚鱼,深恩被于草木。
昨以坤维分野,民或罹灾;
井络妖氛,兵因致讨。
成算授之于中禁,捷音自至于外区。
剑阁先平,刀州后破。
王师出如时雨,儒臣应于将星。
果成克捷之功,共乐升平之庆,臣忝分朝寄,远在海陵
邸吏之飞申,已除小寇;
鼎司之入贺,尽率具寮。
限守土于淮滨,阻缀班于阙下。
诚如葵藿,但倾向日之心;
迹在江湖,空羡朝宗之浪。
贺杀下王均1000年11月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九、《咸平集》卷二五 创作地点:江苏省泰州市
臣锡言:今月五日进奏院雷有终寄班供奉安守忠到阙奏,石普杨怀忠、马贵同共部领军马往荣州路赶趁溃散军贼王均等。
十月三日富顺监杨怀忠、马贵前阵先与贼人相见,一合杀下军贼,斫到王均首级,掩杀招降到贼人并草补人员等共六千馀人,夺到衣甲器械物色不少,其贼并已剪除净尽。
奏闻,奉圣旨,劄与中书閤门御史台,取今月二十二日称贺者。
伏以王师所至,无不成功;
睿略遐宣,屡闻献捷。
凡在区宇,孰不欢呼(中贺。)
臣每读邸报,方乐时平,巴蜀久安,边隅无事。
防秋戍卒,忽自叛违;
禦侮出师,已闻剪灭。
由天道之助顺,见圣策之无遗。
伏惟崇文广武圣明仁孝皇帝陛下嗣守丕图,恭临大宝,跻民于仁寿之域,待下以诚信之心。
猛士守方,以恩威而抚驭;
远人受赐,同覆载之生成。
岂谓将校负心,辄怀逆节,据城池而僭窃,劳师旅以荡除。
尚望生全,更敢逃遁;
天施疏网,岂漏凶徒?
阵有前锋,先诛元恶,断其首领,夺到甲兵,掩杀至多,招降不少。
捷奏星驰于阙下,欢声雷动于域中。
益部山川,永息寇虞之患;
蜀城父老,式歌吊伐之恩。
仰庆昌期,弥隆景运。
臣忝分朝寄,介在淮滨,趋玉阶以无由,望金门而伸悃。
泰州谢上状998年4月5日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九一、《咸平集》卷二七 创作地点:江苏省泰州市
右,臣昨奉诏旨,差知泰州,已于今月五日到任上事讫。
伏念臣素无才术,骤历官常。
先帝误知,置之外制
陛下擢用,列于内庭。
臣每忧致疏遗,惭无裨益。
难进易退,辄效古人,量材授官,因告明主,遂有状奏,乞归馆中。
兼以太祖史书,久未了毕;
集贤职分,愿效勤劳。
岂谓圣意丁宁,优寄差使,出令典郡,委以亲民。
告谢之时,既叨敦喻;
入辞之后,仍有所陈。
殊恩,累降中使
再蒙召对,复得颁宣。
仰戴恩光,实踰始望;
恪守官次,敢不尽忠?
自至临行,合有所奏;
爰当发日,曾上实封。
窃计愚诚,寻达睿听。
臣识见素浅,年齿已衰,惟陛下以特达知臣,唯臣以愚直奉陛下。
兼因宣召,面奉指挥,候到本州,若有公事,或入递申发,或赴阙奏来。
臣实何人,骤承宸眷。
况外郡以常行之事,自素有定规;
若旧敕有未便之条,必奏取进止。
臣乍违严扆,每念冕旒,敢竭愚诚,敬尘圣鉴。
泰州乞替状1000年12月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九一、《咸平集》卷二七 创作地点:江苏省泰州市
右,臣辄披丹恳,上黩皇明,仰祈临照之恩,俯鉴忧虞之抱。
至道三年,蒙恩差与魏廷式勾当审官院、通进银台封驳司事,因魏廷式三司使陈恕已下犯大不恭罪,为所奏与御史中丞李惟清所奏不同,臣所以不敢同其所奏。
自是魏廷式与臣不和,以此上章乞归馆殿。
适值三馆中差安德裕席希叟韩援宋镐王纶李建中张复曾会乐史路振等出典州郡,时闻圣意谓臣亦求差遣,遂有敕差臣知泰州
臣以本无意求出,祗为魏廷式性识粗疏,难与之久处,臣所以先自求退,乞归馆殿。
因诣崇政殿告乞免此差遣,圣旨未允,臣更不敢辞免,遂等候春水进发。
未进发间,伏睹二月五日御札以彗星见,令臣下各陈所见,臣遂于三月七日上章。
是日至未时,宣召顾问,蒙恩以临行特有颁赐。
八日,朝辞。
九日,复进封札子。
十一日中使至,再宣召于崇政殿西阁顾问,仍蒙金口问喻甚日进发,祗半年与替。
兼奉圣旨:或有事要面奏,但乘递马赴阙。
臣到任上事后,寻发奏谢,状中亦略言讫。
盖州郡常事,可行即行,不足更烦圣听。
但忧离违陛下左右之后,或有谗谤,所以臣不遂半年与替之诏。
臣今在任已二年八个月,三逢圣节,以官秩未满,朝觐无由,不获随班上寿。
所谓身在江湖之上,心归魏阙之下,挥涕感恋,情不能忘。
虽夙夜在公,敢不惕励;
而旦夕望替,盖忧疏遗。
去年曾具奏闻,为臣男长城与即今知兴元府国子博士许逖家结亲,于今年四月成迎讫。
许逖始因官在泰州居住,臣久在任,虑非稳便,愿归京师,且在馆殿供职。
伏望圣慈,允臣所奏。
谢得替状1001年1月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九一、《咸平集》卷二七 创作地点:江苏省泰州市
右,臣今月一日,伏蒙圣慈赐臣敕一道,差膳部郎中崔维翰泰州军州事替臣,令臣候替人到,交割讫,发来赴阙者。
臣伏念近发奏章,求解所任,追思僭易,方抱忧虞。
盖以臣素无才能,叨膺任使,考秩将满,劳效蔑闻。
虽常佩官箴,敢忘惕励;
而愿归仙殿,庶免旷遗。
岂谓皇明俯鉴于忠诚,睿德特容于上请,今已祗受制旨,恭俟替人。
献岁之令辰,捧出纶之优诏,俯偻拜命,欢呼戴恩。
路虽远于清淮,心已归于丹阙。
朝觐在即,荣庆交深。
鸣琴1025年 北宋 · 范仲淹
五言绝句 押沃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
思古理鸣琴,声声动金玉
何以报昔人,传此曲。
秦州明化基寺丞1025年 北宋 · 范仲淹
五言排律 押真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
同时辟命新,中道改丝纶。
沧海人归楚,清风子在秦。
共居卿月下,独得将星邻。
耸动军前檄,峥嵘席上珍
烽烟边信息,金鼓武精神。
猎度天山雪,歌逢陇树
燕台无限好,西向自沾巾。
张先生1025年 北宋 · 范仲淹
 押庚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
应是少微星,又云严君平
浩歌七十馀,未尝识戈兵。
康宁福已大,清静道自生。
邈与神仙期,不犯宠辱惊
读易周公,大得天地情。
养志学浮丘,久鍊日月精。
寿存金石性,啸作鸾凤声。
阴德不形言,一一在幽明。
何当换金骨,五云朝玉京
有客淳且狂,少小爱功名。
非谓钟鼎重,非谓箪瓢轻。
素闻前哲道,欲向圣朝行。
风尘三十六,未作万人英
乃闻头角者,五神长战争。
祸福有倚伏,富贵多亏盈。
金门不乏隽,白云宜退耕。
人间有嵩华,栖之比蓬瀛。
芝田蔼蔼,玉涧昼铮铮。
峰峦多秀色,杉桂一何清。
月壑认瑶池,花岩锦城
朱铉冉冉奏,金醴迟迟倾。
相劝绮季徒,颓玉信纵横。
此乐不寻常,何苦事浮荣。
愿师先觉者,远远濯吾缨。
明月谣1025年 北宋 · 范仲淹
 创作地点: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
明月在天西,初如玉钩微。
一夕增一分,堂堂有馀辉。
不掩五星耀,不碍浮云飞。
徘徊河汉间,秀色若可餐。
清风起丛桂,白露生阶
高楼望君时,为君拂金徽。
奏以音,此音天与稀。
明月或可闻,顾我亦依依。
月有万古光,人有万古心。
此心良可歌,凭月为知音。
上汉谣1025年 北宋 · 范仲淹
 创作地点: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
真人累阴德,闻之三十天。
一朝鸾鹤来,高举为神仙。
冉冉去红尘,飘飘凌紫烟
下有脩真者,望拜何拳拳。
愿君银台上,侍帝玉案前。
当有人间问,请为天下宣。
自从混沌死,淳风日衰靡。
百王道不同,万物情多诡。
累代仁,弦歌始能治。
一旦非,宗庙自然(原校:一作白日)毁。
是非既循环,兴亡亦继轨。
福至在朱门,祸来先赤子。
尝闻自天意,天意岂如此。
何为治乱间,多言历数尔。
愿天赐吾君,如天千万(四库本作古)春。
明与日月久,恩将雨露均。
帝力何可见,物情自欣欣。
人复不言天,天亦不伤人。
天人两相忘,逍遥何有乡
吾当饮且歌,不知羲与黄。
清风谣1025年 北宋 · 范仲淹
 创作地点: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
清风何处来,先此高高台。
兰丛国香起,桂枝天籁回。
飘飘度清汉,浮云安在哉。
万古郁结心,一旦为君开。
有客慰所思,临风久徘徊。
神若游华胥,身疑立天台
极渴饮沆瀣,大暑执琼瑰。
旷如携松丘,腾上烟霞游。
熙如揖庄老,语人(四库本作入)逍遥道。
朱弦鼓其薰,可以解吾民。
沧浪比其清,可以濯吾缨。
愿此阳春时,勿使飘暴生。
千灵无结愠,万卉不摧荣。
庶几宋玉赋,聊广楚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