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创作地点
澎湖二首(此诗收于林豪澎湖厅志》〈艺文〉,又载赖子清台湾诗醇》、《留庵诗文集》。编者按: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蒋镛澎湖续编》、彭国栋《广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录为钱琦之作)。(其一) 明末清初 · 卢若腾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此诗收于林豪《澎湖厅志》〈艺文〉,又载赖子清《台湾诗醇》、《留庵诗文集》。 创作地点:台湾澎湖县
海上三山未渺茫,竹湾花屿郁苍苍。
白沙赤嵌红毛地,绿苇黄鱼紫蟹庄。
仰首但瞻天咫尺,称名合在水中央。
古今多少沧桑劫,留得残云照夕阳(此诗又载连横台湾诗乘》,录为钱琦之作)。(许俊雅、黄美娥编校)
澎湖二首(此诗收于林豪澎湖厅志》〈艺文〉,又载赖子清台湾诗醇》、《留庵诗文集》。编者按: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蒋镛澎湖续编》、彭国栋《广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录为钱琦之作)。(其二) 明末清初 · 卢若腾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此诗收于林豪《澎湖厅志》〈艺文〉,又载赖子清《台湾诗醇》、《留庵诗文集》。 创作地点:台湾澎湖县
六六沙湾小似舟,须弥大界一萍浮。
收罗日月狂澜里,零落云山古渡头。
春水涨时村撒(编者按:「撒」,林豪澎湖厅志》作「散」。)网,晓星明处客停舟。
蓬瀛不信人间路,犹认仙源是梦游许俊雅、黄美娥编校)
东都(此诗收于《留庵诗文集》,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编者按:胡建伟澎湖志略》、陈汉光《台湾诗录》录为钱琦之作。) 明末清初 · 卢若腾
 押庚韵 出处:此诗收于《留庵诗文集》,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创作地点:台湾澎湖县
澎湖之东有岛,前代未通中国,今谓之东番。其地之要害处,名台湾。红夷筑城贸易,垂四十年。近当事率师据其全岛,议开垦立国,先号为东都名京云
海东有巨岛,华人旧不争。
南对惠潮境,北尽温麻程。
红夷浮大舶,来筑数雉城。
稍有中国人,互市集经营。
虏乱十馀载,中原事变更。
豪杰规速效,拥众涉沧瀛。
于此辟天荒,标立东都名。
或自东都来,备说东都情。
官司严督趣,令人垦且耕。
土壤非不腴,区画非不平。
灌木蔽人视,蔓草𥥾人行。
木杪悬蛇虺,草根穴狸鼪。
毒虫同寝处,瘴泉供饪烹。
病者十四五,聒耳呻吟声。
况皆苦枵腹,锹锸孰能擎。
自夏而徂秋,尺土垦未成。
红夷怯战斗,独恃火器精。
城中一炮发,城下百尸横。
林箐深密处,土夷更狰狞。
射人每命中,竹箭铁镖并。
相期适乐土,受廛各为氓。
而今战血溅,空山燐火盈。
浯岛老杞人,听此忧茕茕(编者按:「茕茕」,《留庵诗文集》作「惇惇」。)
到处逢杀运,何时见息兵。
天意虽难测,人谋自匪轻。
苟能图匡复,岂必务远征许俊雅、黄美娥编校)
澎湖文石(此诗收于林豪澎湖厅志》〈艺文〉,又载《留庵诗文集》。编者按:胡建伟澎湖纪略》〈艺文〉、连横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录为钱琦之作。) 明末清初 · 卢若腾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此诗收于林豪《澎湖厅志》〈艺文〉,又载《留庵诗文集》。 创作地点:台湾澎湖县
茫茫元气虚空鼓,长波汗漫蛟龙(编者按:「龙」,林豪澎湖厅志》作「鼍」。)舞。
忽然蓬莱失左股,幻结澎湖(编者按:「护」,林豪澎湖厅志》作「拥」。)仙府。
秀灵磅礡孕扶舆,沧桑阅历成今古。
遂有宝气摩青苍,知是奎星堕沙渚(编者按:「沙渚」,《留庵诗文集》作「纱绪」。)
雷电追取敕神丁,冰霜雕锼运鬼斧。
合则成璧分如圭,圆成应规方就矩。
藓斑隐跃渍(编者按:「渍」,《留庵诗文集》作「」。)璘璘,螺文屈曲旋楚楚。
或如端溪鸲鹆眼,或如炎州翡翠羽。
苍然古色露精坚,秀绝清姿(编者按:「姿」,《留庵诗文集》作「安」。)工媚妩。
几案有时烟云供,光怪犹作蛟龙吐。
底用珊瑚铁网,那复夜光誇悬圃
我来海外搜奇材,谁料眼中尽尘土。
尘土尘土何足数,此石莫(编者按:「莫」,《留庵诗文集》作「奠」。)共匣剑处。
惟恐神物不自主,夜半飞腾作风雨许俊雅、黄美娥编校)
澎湖屿(此诗又载高拱乾台湾府志》〈艺文〉、周元文《重修台湾府志》〈艺文〉、王礼台湾县志》〈艺文〉、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鲁鼎梅《重修台湾县志》〈山水〉、胡建伟澎湖纪略》〈艺文〉、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艺文〉、林豪澎湖厅志》〈艺文〉、连横台湾诗乘》、赖子清台湾诗海》、陈汉 清 · 齐体物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此诗又载高拱乾《台湾府志》〈艺文〉、周元文《重修台湾府志》〈艺文〉、王礼《台湾县志》〈艺文〉、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鲁鼎梅《重修台湾县志》〈山水〉、胡建伟《澎湖纪略》〈艺文〉、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艺文〉、林豪《澎湖厅志》〈艺文〉、连横《台湾诗乘》、赖子清《台湾诗海》、陈汉光《台湾诗录》。 创作地点:台湾澎湖县
海外遥闻一岛孤,好风经宿到澎湖
蛏含玉舌名西子,蚌吸冰轮养绿珠
荡漾金波浮玳瑁,连环铁网珊瑚
登临试问沧桑客,犹(编者按:「犹」,连横台湾诗乘》作「尚」。)田横义士(施懿琳编校)
澎湖 清 · 施世纶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此诗收于连横《台湾诗乘》,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创作地点:台湾澎湖县
独承恩遇出征东,仰藉天威远建功。
带甲横波摧窟宅,悬兵渡海列艨艟。
烟消烽火千帆月,浪捲旌旗万里风。
生夺湖山三十六,将军仍是旧英雄(施懿琳编校)
澎湖屿(此诗收于六十七《使署閒情》,又载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志》〈艺文〉、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鲁鼎梅《重修台湾县志》〈山水〉、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胡建伟澎湖纪略》〈艺文〉、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艺文〉、林豪澎湖厅志》〈艺文〉、连横台湾 清 · 景考祥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此诗收于六十七《使署閒情》,又载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志》〈艺文〉、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鲁鼎梅《重修台湾县志》〈山水〉、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胡建伟《澎湖纪略》〈艺文〉、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艺文〉、林豪《澎湖厅志》〈艺文〉、连横《台湾诗乘》、赖子清《台湾诗醇》、陈汉光《台湾诗录》。 创作地点:澎湖屿
渺矣澎湖屿,海中天一涯。
岛开环(编者按:「环」,林豪澎湖厅志》作「还」。)四面,民聚约千家。
风剥山无树,潮侵石有花。
捕鱼生计足,不解植桑许俊雅编校)
澎湖十六韵(作者注:「时乾隆元年丙辰(1745)六月二十四日也。」此诗收于周于仁澎湖志略》,又载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志》〈艺文〉、鲁鼎梅《重修台湾县志》〈艺文〉、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连横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编者按:《重修福建台湾府志》题作〈丙辰六月澎湖十六韵〉;《重) 清 · 周于仁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出处:此诗收于周于仁《澎湖志略》,又载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志》〈艺文〉、鲁鼎梅《重修台湾县志》〈艺文〉、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连横《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 创作地点:台湾澎湖县
行年将六十,三仕到澎阳。
海国东南峤,星经牛女乡。
天悬青共(编者按:「共」,蒋镛澎湖续编》作「芳」。)远,水接碧同长。
飓发疑雷吼,沙飞似雾茫。
有时奔万马(作者注:「谚云大浪为白马。」编者按:「马」,蒋镛澎湖续编》作「里」。),无计卧双樯(作者注:「风甚计穷,仆其桅,任其飘泊,多倖生者。」)
风景虽多别,民情却甚良。
勤耕蓣作饭,俭用布为裳。
还须籴(作者注:「不产。」),豆麻尚可粮。
黄村火密(作者注:「澎地杂粮,其佳者。」),草绿讼庭荒(作者注:「词讼绝少。」)
柴户何尝闭,蒲鞭不用扬。
官閒惟啸月,民乐可烹羊(作者注:「多羊。」)
窃禄亦云久(作者注:「三年。」),留名敢谓芳(作者注:「民为余建生祠。」)
光阴飞石火,花甲变星霜(作者注:「六十二岁。」)
将别还(编者按:「还」,鲁鼎梅《重修台湾县志》作「仍」。)延伫,思归欲束装。
群黎虽祖饯,一苇早轻(编者按:「轻」,鲁鼎梅《重修台湾县志》作「飏」。)杭。
暂息鹭州地,追怀赋短章(廖振富编校)
二十六日晚泊澎湖 清 · 范咸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鲁鼎梅《重修台湾县志》(山水)、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艺文)、胡建伟《澎湖纪略》(艺文)、林豪《澎湖厅志》(艺文)、彭国栋《广台湾诗乘》、林钦赐《瀛洲诗集》、陈汉光《台湾诗录》。 创作地点:台湾澎湖县
计程问澎湖,取道疑已远。
沿洄逾七更,花屿杳难辨。
金乌已西落,风微柁欲转。
黑沟惊狂澜,横洋畏屯蹇。
传闻弱水近,东去不复返(作者注:「桐城孙元衡《赤嵌集》:台与厦藏岸七百里,号曰横洋。中有黑水沟,色如墨,故曰黑洋,险冠诸海。或言顺流而东,则为弱水。自来浮去之船,无一还者。」)
岂必饱鱼腹,窃自(编者按:「自」,鲁鼎梅《重修台湾县志》作「白」,误。)轻轩冕。
縆数百尺,用试水深浅(作者注:「大洋中欲下碇,用铅锤试水,棕藤草三縆,约长六七十丈。」)
俄见白鸟飞,色喜定残喘(作者注:「《台海使槎录》云:近岛屿,则先见白鸟飞翔。」)
澳岛三十六,卷石非绝巘。
潮势觉已平,欠伸求息偃。
收篷(编者按:「篷」,鲁鼎梅《重修台湾县志》作「帆」。)且寄泊,努力进餐饭(施懿琳编校)
澎湖(此诗收于鲁鼎梅《重修台湾县志》〈山水〉,又载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艺文〉、赖子清台湾诗海》。编者按:林豪澎湖厅志》〈艺文〉误录为卢若腾之作,《留庵诗文集》又照错袭抄。) 其一 清 · 钱琦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此诗收于鲁鼎梅《重修台湾县志》〈山水〉,又载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艺文〉、赖子清《台湾诗海》。 创作地点:台湾澎湖县
海上三山未渺茫,竹湾花屿郁苍苍。
白沙赤嵌红毛地,绿苇黄鱼紫蟹庄。
仰首但观天咫尺,称名食(编者按:「食」,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作「合」。)在水中央。
古今多少沧桑客(编者按:「客」,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作「劫」。),留得残云映(编者按:「映」,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作「照」。)夕阳杨永智编校)
澎湖(此诗收于鲁鼎梅《重修台湾县志》〈山水〉,又载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艺文〉、赖子清台湾诗海》。编者按:林豪澎湖厅志》〈艺文〉误录为卢若腾之作,《留庵诗文集》又照错袭抄。) 其二 清 · 钱琦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此诗收于鲁鼎梅《重修台湾县志》〈山水〉,又载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艺文〉、赖子清《台湾诗海》、彭国栋《广台湾诗乘》。 创作地点:台湾澎湖县
六六沙湾小似舟,须弥大界一萍浮。
收罗日月狂澜里,零落云山古渡头。
春水涨时村散网,晓星明处客停舟。
蓬瀛不信人间路,犹认仙源是梦游(此诗收于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艺文〉、彭国栋《广台湾诗乘》。编者按:《台湾诗乘》题作〈澎海〉)。(杨永智编校)
澎湖文石 清 · 钱琦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此诗收于胡建伟《澎湖纪略》〈艺文〉,又载林豪《澎湖厅志》〈艺文〉、连横《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 创作地点:台湾澎湖县
茫茫元气虚空鼓,长皮汗漫蛟鼍舞。
忽然蓬莱失左股,幻结澎湖拥仙府。
秀灵磅礴孕扶舆,沧桑阅历成今古。
遂有(编者按:「有」,连横台湾诗乘》作「令」。)宝气磨青苍,知是奎星堕沙渚。
雷电(编者按:「电」,连横台湾诗乘》作「霆」。)追取敕神丁,冰雪雕锼运鬼斧。
合则成璧分如圭,员或应规方就矩。
藓斑隐跃渍璘璘,螺文屈曲旋楚楚。
或如端溪鸲鹆眼,或如炎州翡翠羽。
苍然古色露精坚,秀绝清姿工媚妩。
几案有时烟云供(编者按:「几案有时烟云供」,连横台湾诗乘》作「有时几案供烟云」。),光怪犹作蛟龙吐。
底用珊瑚铁网,那复夜光誇悬圃(编者按:「底用珊瑚采铁网,那复夜光誇悬圃」,连横台湾诗乘》作「何须铁网采珊瑚,何必夜光誇县圃」。)
我来海外搜奇材,谁料眼中尽尘土。
尘土尘土(编者按:「尘土尘土」,连横台湾诗乘》作「尘土纷纷」。)何足数,此石莫共匣剑处(编者按:「莫共匣剑处」,连横台湾诗乘》作「慎勿轻弃取」。)
惟恐神物不自主,夜半飞腾作风雨杨永智编校)
澎湖三十六岛歌(此诗收于六十七《使署閒情》, 又载蒋镛澎湖续编》〈艺文〉。) 清 · 范学洙
 出处:此诗收于六十七《使署閒情》, 创作地点:台湾澎湖县
巨浸汪洋闽徼东,(编者按:「五」,蒋镛澎湖续编》作「王」。)无外幅𢄙通。
置郡台湾声教讫,峰峦北拱(编者按:「北拱」,蒋镛澎湖续编》作「拱北」。)水朝宗。
台湾水道千馀里,澎湖岛屿峙其中。
岛屿潆洄三十六,其间强半人居丛。
宅中而广者大山(编者按:「宅中而广者大山」,蒋镛澎湖续编》作「中最高广称大山」。),纵横三十馀里间。
其东一屿形如鼎,名曰香炉不可攀。
西遍雁净山对峙,向无居人水潺潺。
沙墩之屿亦西列,上皆飞沙形颇圜。
北则奎壁势峥嵘,下多龟鼊山以名。
山外之屿曰锭钩,鸡肾员背鸟屿横(编者按:「鸡肾员背鸟屿横」,蒋镛澎湖续编》作「鸡膳员贝鸟屿横」。)
或因其壮及所产,厥名一定遂莫更。
更有白沙屿在傍,沙白漫漫石硁硁。
屈爪吉贝居极北,罗列拥抱若长城。
数屿大山北门钥,舟泊大山从此行。
越而极西有目屿,远望浑似人眼形。
目屿之东号铁砧,上有大石势坦平。
错出其旁曰土地,中一神像石琢成。
金山蜿蜒磅礡间,其色赤黄若金呈。
空壳之屿联其左,物产中空因著称。
正西澳有西屿头,西屿之西丁字门。
横于西屿如丁字,巨浪排空势若翻。
转北名为镇海屿,胜国屯兵作外藩。
东为大仓一旷土,中无人家有平原。
山虽旋绕直培嵝,总逊西屿之耸轩。
中为内外二堑地,往来舟舣若云屯。
西屿头为四角屿(编者按:「西屿头为四角屿」,蒋镛澎湖续编》作「西屿头后为四角」。),其势方正如列垣。
屿形各异名不一,又有鸡笼与托(编者按:「托」,蒋镛澎湖续编》作「桶」。)盘。
进此则为虎井屿,望之应作伏虎观。
南乃花草屿相连,屿生花草始名焉。
大猫小猫屿相近,间多怪石恍猫镌。
南屿原有鲛人住(编者按:「住」,蒋镛澎湖续编》作「居」。),后以风涛居始迁。
南屿之北称(编者按:「称」,蒋镛澎湖续编》作「即」。)头巾,其西八罩名最传。
周环仅匝三馀里(编者按:「三馀里」,蒋镛澎湖续编》作「三里馀」。),乃左乃右皆人烟。
衡宇稠(编者按:「稠」,蒋镛澎湖续编》作「」。)密居相错,雅有书声晓夜喧。
于今英俊多游泮,澎岛人文莫之先。
八罩对峙为将军,屿以庙名不记年。
南屿东西有二屿,东平西平(编者按:「东平西平」,蒋镛澎湖续编》作「东坪西坪」。)衣带联。
二屿下流号钟仔,上窄下宽似钟悬。
由此而东西吉屿,一东一西望渺然。
两吉渡台指南车,舍此难从别径穿。
并此名为三十六,天堑之险难言诠。
当年伪郑曾踞险,我军云集足投鞭。
一战海氛风扫尽,鲸穴鲛窟涤腥膻。
今日山青水绿外,处处商泊与渔船。
古云恃德不恃险,谩(编者按:「谩」,蒋镛澎湖续编》作「漫」。)言隔涉此地偏。
帝德覃敷梯航迩(编者按:「迩」,蒋镛澎湖续编》作「远」。),长歌聊当舆图编(施懿琳编校)
海中见澎湖岛以无风不能至(此诗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清 · 朱仕玠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原属《小琉球漫志》第一卷〈泛海纪程〉。此诗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创作地点:台湾澎湖县
五日叹羁迟,六日漩尤静(作者注:「自五月晦日放洋,至是日凡六日。」)
意轻溟涨阔,目炫阳乌烱。
飞廉谢冰夷,逃窜深戢影。
穹苍虚相涵,一气同溟涬。
乌鲨狎澹濧,拨剌时一逞。
舵移昧远近,寸碧出俄顷。
安辨根虚无,常虞失㜊奵。
气蹻未可乘,临空殊耿耿(施懿琳编校)
澎湖(此诗又载连横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 清 · 朱仕玠
 出处:原属《小琉球漫志》第一卷〈泛海纪程〉。此诗又载连横《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 创作地点:台湾澎湖县
澎湖一穷岛,外海称险隘(编者按:「隘」,连横台湾诗乘》作「阨」。)
东南控制静,内地(编者按:「地」,连横台湾诗乘》作「海」。)安栖息。
山童草木荒,潮涸盐卤塞。
地潟不宜稼,耙犁安所力。
波涛狎床帏,蛟鼍(编者按:「鼍」,连横台湾诗乘》作「鳌」。)轻蜥蝪。
肆其虓阚性,溟涨犹偪仄。
粟米自东来,未能饱饥膈。
修鳞与团介,炰脍无不得。
天兵昔东下,万艘暍戟。
神畀将军泉,至今喷湢㳁(作者注:「大兵平台时,师驻澎湖,掘井数处,咸苦不可食。将军施琅拜空默祷,甘泉一夕涌出,万军欢呼,而台湾遂克。」)
东临望台疆,时见山尻脊。
西飙会有期,便挂如云席(施懿琳编校)
澎湖岛即景 清 · 胡健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此诗收于蒋镛《澎湖续编》〈艺文〉,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创作地点:澎湖岛
一望流沙白,居人近海堧。
更无林与鸟,只有浪和烟。
星聚瞻陈实,诗成愧郑虔
主宾能扫榻,何地不欣然(江宝钗编校)
澎湖秩满别澎营诸公 清 · 胡健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此诗收于蒋镛《澎湖续编》〈艺文〉,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创作地点:台湾澎湖县
最喜同官意气孚,占星应许到澎湖
武功文事传双美(作者注:「时协戎颜丹崖书翰最佳。」),明月清风并一图。
别绪重承金玉爱,离悰遥忆岛云殊。
诸公雄略皆旗鼓,瀚海勋猷著舳舻(江宝钗编校)
澎湖 清 · 胡健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此诗收于胡建伟《澎湖纪略》〈艺文〉,又载林豪《澎湖厅志》〈艺文〉、彭国栋《广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 创作地点:台湾澎湖县
舟人告我水中沚,青青一点小于米。
此是澎湖西屿头,好向望楼遥瞪视。
七更洋走十二时,白鸟翻飞冁然喜(作者注:「《使槎录》云:近岛屿则有白鸟飞。」)
渔火星星渐渐明,到境不过三十里。
风微卸席下橹摇,齐心协力力足恃。
引縆探浅复量深,恐防沙线与礁址。
大船进港本来难,恰值今宵好潮水。
四角仔,金龟觜,港口如门屹山峙。
纷纷吏役欢相迎,红纱夹岸笼灯俟。
连日惊心千尺涛,足踏实地乐无比。
从容就馆谒诸生,殷勤问俗挈大指。
一十三澳民颇惇,浇漓只有妈宫市(江宝钗编校)
澎湖 清 · 胡健
 出处:此诗收于胡建伟《澎湖纪略》〈艺文〉,又载林豪《澎湖厅志》〈艺文〉、彭国栋《广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 创作地点:台湾澎湖县
藐兹澎湖一孤岛,幅员百里弹丸小。
九州不入禹贡图,开辟以来置不道。
荷兰(编者按:「荷兰」,林豪澎湖厅志》、彭国栋《广台湾诗乘》作「岛夷」。)驱逐伪郑平,设官命吏名斯肇。
台阳喉咽(编者按:「喉咽」,林豪澎湖厅志》作「咽喉」。)壮藩维,金厦户庭资障堡。
宅澳为村一十三,民居错落晨星渺。
岁不十雨月千风(作者注:「多风少雨之地。」),波翻浪覆势倾倒。
匝时咸水涨漫天,白日昏昏尽(编者按:「尽」,彭国栋《广台湾诗乘》作「昼」。)窅窅。
流沙一片恍飞霜(编者按:「飞霜」,林豪澎湖厅志》作「霜飞」。),草未(编者按:「未」,彭国栋《广台湾诗乘》作「木」。)逢秋已尽黄。
地无高冈与陵(编者按:「陵」,彭国栋《广台湾诗乘》作「林」。)麓,又无溪涧与桥梁。
又无飞禽与走兽,又无花木与菁(编者按:「菁」,林豪澎湖厅志》、彭国栋《广台湾诗乘》作「箐」。)篁。
织纴不事无麻苧,丝帛不出无蚕桑。
三农最重无牟麦,五谷最贵无稻粱。
爨粪为柴仗牛矢(作者注:「土人烧牛粪,呼为牛柴。」),薯乾作食呼薯米(作者注:「唤薯乾为薯米。」)
土瘠民贫何处无,未有土瘠民贫到如此。
只合乘潮讨海(编者按:「讨海」,林豪澎湖厅志》作「出海」。)为新畬,扬帆掉桨为犁锄。
张缯挂网为稼穑,戳按(编者按:「按」,林豪澎湖厅志》作「埯」。)塞沪为篝车。
多黍多稌颂蜃蛤,千仓万箱祝虾鱼。
不祭田祖祭龙伯,吹邠击鼓水中潴。
俗俭勤人椎鲁,熙熙恬恬风近古。
不崇佛教绝僧尼,寺观禅林目未睹。
渔者恒渔农者农,饥食渴饮安井伍。
更无雀鼠讼诪张,公庭清晏如
论文时亦聚诸生,诗书善气溢眉宇。
千里一圣百里贤,化导在人须鼓舞。
割鸡惯笑子游刀,家弦户诵并中土(作者注:「诗余兴学课文,生童大加奋励。」)
惟有妈宫市上颇不驯,言庞事杂多游民。
草窃无聊兼牙侩,鳏兵蜂聚重为邻。
赫赫炎炎尽烈火,厝薪不徙势必焚。
溱洧有蕳野有蔓,鹑奔狐走鸟兽群。
从此洗心先革面,海宇清宁看虎变。
褊心杞国曰焦忧,只手欲挽狂澜溅。
勿云蕞尔无重轻,半壁东南关帝眷。
作此长歌备采风,形势舆情一目见。
告我凡百诸君子,勿弃刍荛下里谚(江宝钗编校)
澎湖(此诗收于鲁鼎梅《重修台湾县志》(山水)。) 清 · 张湄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出处:以《柳渔诗钞》为底本。此诗收于鲁鼎梅《重修台湾县志》〈山水〉。 创作地点:台湾澎湖县
三十六屿如排衙,渔舍参差烟火赊。
塞里风多异南北,莫教海客误停槎(施懿琳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