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序
栖贤舍利塔 明末清初 · 释函是
康熙六年丁未夏六月,在家门人古薪唐郁文从燕邸南还,过匡山栖贤,持西堂石鉴覞子书,报本夏四月初旬于石桥之西麓下得舍利无数,极大如豆,极小如菽,皆五色莹彻。玻璃瓶载以瓦函,函上小石刻“皇宋咸平庚子岁建此舍利塔”十二字。因无佛世尊字,疑为诸祖、善知识阇维所获。向传佛舍利有五色光灿,铁椎,上下俱陷,馀即不及。乃大慧禅师亲见,真净文公与佛无异,此为不可辨识。余谓辨在石刻单写舍利塔字,若诸祖及善知识,则应写某禅师舍利,此为佛无疑也。盖耶舍尊者西晋负铁金轮至,明天启间归宗半偈因修塔误出舍利,此在宋咸平之后。然耶舍来匡山,曾驻锡数载,安知无随身供养,别请作塔者。又铁轮阿育王建八万四千塔,役使鬼神一日一夜,分置国土。按神州所造,入八万四千数,惟十九处。而道俗兴福分建,亦何能测量。且佛法东流,神僧携来,其不及书载,殆无纪极。神异出兴,应有时节。残碑断碣,兵火荒芜,终难埋没。今栖贤适当其运,宜尽诚庄严新塔,仍奉藏其中。函是谨稽首载缘起,并作诗以颂。诗曰:
佛性甚光明,能破一切暗。
佛性甚坚利,能断一切物。
流被千百骸,结成五色珠。
表此坚光体,法化无有二。
念我遗教者,睹珠如佛在。
一粒细如菽,供养福无异。
况聚千万珠,瞻仰发夙慧。
极果摄微因,感应通心臂。
佛是已成佛,我是未成佛。
果即在因中,当念无终始。
我以此一心,供养诸如来。
获睹佛真身,朝暮常顶礼。
金轮触神光,三十年于此。
今复闻栖贤,古塔示瑰异。
将建窣堵坡,作诗寄千里。
佛身不可赞,我赞非言句。
愿佛鉴我心,与佛身无极。
遂我今日愿,心光泽营卫。
有理必有事,本举末自至。
广及诸未来,学佛到佛地。
白河神祠瞻礼乾隆壬辰 清 · 弘历
五言排律 押齐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六
白河源出宣化府独石口外之玛尼图达巴罕东流入密云县北之石塘岭经县城西折而南与潮河合东南流入于潞其水发源既远且自经白马关外崖谷夹束又挟诸山之水而来故其至密云流益壮性益驶遇夏秋盛涨往往湍急不可禦郡城西之渡为京师古北口所必经每岁秋巡纚舟为浮桥以济辛卯七月霖雨积日河骤涨齧坡岸舟当波冲不得系桥柱亦欹因稽跸程乃遣官祷于河越日涨陡落丈馀遂复成梁利涉佥以为神之效灵至奇且速也矧兹河润所经引溉通楫民实利赖稽之礼宜祀向顾阙而未举蒙其佑弗歆其报可乎爰敕疆吏度地河壖搆祠像设以壬辰五月蒇工兹幸避暑山庄经祠下躬致瓣香以落之因成八韵并疏序梗概付所司锓石以代碑记自今其毋替祀事庶几延庥于有永乎
遥源出宣化,灵泽护厗奚
资运功无尽,安澜事有稽。
去秋经异涨,归壑赖明禔。
是用崇祠建,于焉庆落徯。
桥梁利普济,阶级肃初跻。
栋宇依神焕,香花达悃携。
永恬佑保赤,锡福被群黎。
牲丽碑应峙,五言当记题。
颜鲁公放生池怀古 清 · 金和
 押陌韵 出处:然灰集
城西乌龙潭颜鲁公放生池古道,其实非鲁公之池,乃唐肃宗乾元二年左骁卫右郎将元琮中使张庭玉奉诏特置之池也。时鲁公方为升州刺史,尝撰《天下放生池碑铭》,后人猥属之鲁公耳。然斯地之为唐池,亦有不可尽信者。即以公碑證之,公碑序有云:「始于洋州兴道,暨山南、剑南黔中荆南岭南江西、浙西诸道,汔于升州江宁秦淮太平桥,临江带郭,上下五里,各置放生池,凡八十一所。」则在江宁者不过一所,第所谓太平桥「上下五里」者,今已不可确指。而宋淳熙间史志道,因旧放生池府学泮水,而移置放生池于青溪之梁江总持故宅,建阁于其上。则唐池已久非其旧,且尽湮矣,何从知此地独为唐池?况复于潭侧起放生庵祝公,直谓为鲁公之池乎?惟是古迹半,登临或废,乌龙潭今在城内,昔在城外,于「临江带郭」之言略符,意者实与唐池相近,不妨姑存陈迹,以寄幽怀。自明正统间,奄人置灵应观于斯地,至国朝康熙二十二年道士居仙极尽沈历年禁碑,迹亦几废。乾隆八年,虽经邑人重修公,而潭中菱藕纵横,固非游泳长生之域已。
乾元岁己亥,帝广好生泽。
鳞介跂喙俦,随地皆窟宅。
德音布天下,朝贵董其役。
升州池五里,水族少惊魄。
是时方多事,中原鼙鼓剧。
庆绪势虽蹙,思明命犹逆。
兵车日点行,居者惟老瘠。
壮士别无家,一去乡里隔。
枕戈已四年,白骨等山积。
租钱急转输,官吏如火迫。
田芜尚征苗,旧籍必盈额。
下及盐铁税,亦复隶军册。
户口久繁盛,生计倏窘窄。
何不沛殊恩,煦妪及苍赤。
而乃谋放生,物命独先惜。
古严无故杀,颐养味颇择。
除荤起佛宗,巫祝称啧啧。
灵武即位后,帝有鬼神癖。
将无平章玙,献媚建此策。
蠢动虽长生,郅治究何益。
鲁公忠义人,小失难弗责。
借事颂皇仁,伟词勒乐石。
讵知耳食者,遂谓鲁公迹。
祗今西北隅,尚引选胜客。
我来停游踪,春水正盈尺。
锦鳞吹落花,渔网时向夕。
惟见小荷钱,不亚后湖碧(后湖即真武湖宋天禧四年尝改为放生池,今亦废。)
为访旧时碑,斜阳红脉脉。
耕隐卷子 明末清初 · 毛奇龄
五言排律 押齐韵 出处:西河集卷一百五十三
邑前进单能重先生名瑺隐居西山下自明洪熙至成化杜门绝仕进别号耕隐同志并为诗赠之迨今几三百年矣康熙戊辰其裔孙广宗为修其遗卷示予予捧而诵之有二洪先生一名钟一名镛皆洪宣间诗人其诗类元和长庆诸名家而其字不传并不识住何所其子姓于今谁似惜前人辑诗家不能旁搜而邑有前进如是不能一表微为可憾也因取仲洪先生名镛者长律一首依其韵和之虽惭续尾顾私喜一日附两贤后乃应广宗请而复为识其大略如此
旧氏传江表,前贤住郭西。
此山曾豹隐,深巷有乌栖。
地僻难回辙,春阴自洗犁。
随时观塞马,玩世等醯鸡。
但辨麻和菽,能忘筌与蹄。
坛边松障合,门外柳枝低。
乳犊衔刍出,新莺绕树啼。
商歌白石,丛话记青溪。
奕代存风节,居家鲜傲倪。
川回鱼汕藻,堂改燕巢泥。
笔箧馀花谱,衣形想稻畦。
闲看三径,贫授一茎齑。
茂族开于越,高风著会稽
诗题王霸友,隐并老莱
故老行堪式,贤孙卷自携。
遗文追往哲,流誉满中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