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序
京口谣 魏晋 · 无名氏
《晋书》曰:王恭镇京口。诛王国宝。百姓为此谣。按昔年食白饭。言得志也。今年食麦麸。麦麸尘秽。其精已去。明将败也。天公将加谴谪而诛之也。捻咙喉。气不通。死之祥也。败复败。丁宁之辞也。恭寻死。京都人行咳疾。而喉并喝焉。
昔年食白饭,今年食麦麸。
天公诛谪汝,教汝捻咙喉。
咙喉喝复喝,京口败复败(○《晋书》五行志。《宋书》五行志。《诗纪》四十四。)。
庐山神仙诗 东晋 · 湛方生
四言诗 押萧韵
序曰:寻阳有庐山者。盘在彭蠡之西。其崇标峻极。辰光隔辉。幽涧澄深。积清百仞。若乃绝阻重险。非人迹之所游。窈窕冲深。常含霞而贮气。真可谓神明之区域。列真之苑囿矣。太元十一年。有樵采其阳者。于时鲜霞褰林。倾晖映岫。见一沙门。披法服独在岩中。俄顷捺裳挥锡。凌崖直上。排丹霄而轻举。起九折而一指。既白云之可乘。何帝乡之足远哉。穷目苍苍。翳然灭迹。《诗》曰:
吸风玄圃,饮露丹霄。
室宅五岳,宾友松乔(○《类聚》七十八。《诗纪》三十六。)。
悲人道 南朝宋 · 谢晦
出处:全宋文卷三十三
《宋书》曰:晦败。乃携某弟遁、兄子世基等七骑北走。遁肥壮。不能骑马。晦每待之。行不得速。至安陆延头。为戍主光顺之所执。顺之。晦故吏也。槛送京师。于路作悲人道。其词曰:
悲人道兮悲人道之实难。
哀人道之多险。
伤人道之寡安。
懿华宗之冠胄。
固清流而远源。
树文德于庭户。
立操学于衡门。
应积善之馀祐。
当履福之所延。
何小子之凶放。
实招祸而作愆。
值革变之大运。
遭一顾于圣皇。
参谋猷于创物。
赞帝制于宏纲。
出治戎于禁卫。
入关言于帷房。
分河山之圭组。
继文武之龟章。
禀顾命于西殿。
受遗寄于御床。
伊懦劣其无节。
实怀此而不忘。
荷隆遇于先主。
欲报之于后王。
忧托付之无效。
惧愧言于存亡。
谓继体其嗣业。
能增辉于前光。
居遏密之未几。
越礼度而湎荒。
普天壤而殒气。
必社稷之沦丧。
矧吾侪之体国。
实启处而匪遑。
藉亿兆之一志。
固昏极而明彰。
谅主尊而民晏。
信卜祚之无疆。
国既危而重构。
家已衰而载昌。
获扶颠而休否。
冀世道之方康。
朝褒功以疏爵。
只命服于西蕃。
奏箫管之嘈囋。
拥朱旄之赫煌。
临八方以作镇。
响文武之桓桓。
厉薄弱以为政。
实忘食于日旰。
岂申甫之敢慕。
庶惟宋之屏翰。
甫逾历其三稔。
实周回其未再。
岂有虑于内□。
□□□其云裁。
痛夹辅之二宰。
并加辟而靡贷。
哀弱息之从祸。
悲发中而心痗。
伊荆汉之良彦。
逮文武之子民。
见忠贞而弗亮。
睹理屈而莫申。
皆义概而同愤。
咸荷戈而竞臻。
浮舳舻之奕奕。
陈车骑之辚辚。
观人和与师整。
谓兹兵其谁陈。
庶亡魂之雪怨。
反泾渭于彝化。
齐轻舟于江曲。
殄锐敌其皆湮。
勒陆徒于白水。
寇无反于只轮。
气扔捷而益壮。
威既肃而弥振。
嗟时哉之不与。
迕风雨以逾旬。
我谋战而不克。
彼继奔其蹑尘。
乏智勇之奇正。
忽孟明而是遵。
苟成败其有数。
岂怨天而尤人。
恨矢石之未竭。
遂摧师而覆陈。
诚得丧之所遭。
固当之其无吝。
痛而怀之弱子。
横遭罹之殃衅。
智未穷而事倾。
力未极而莫振。
誓同尽于锋镝。
我怯劣而愆信。
悯弟侄之何辜。
实五咎之所婴。
谓九夷之可处。
思致免以全生。
嗟性命之难遂。
乃窘绁于边亭。
亦何忤于天地。
备艰危而是丁。
我闻之于昔诰。
功弥高而身䠞。
霍芒刺而幸免。
卒倾宗而灭族。
周叹贵于岳吏。
终下审而靡鞠。
虽明德之大贤。
亦不免于残戮。
怀今惮而忍人。
忘向惠而莫复。
绩无赏而震主。
将何方以自牧。
非砏石之图照。
孰违祸以取福。
箸殷鉴认自古。
岂独叹于季叔。
能安亲而扬名。
谅见称于先哲。
保归全而终孝。
伤在余而皆缺。
辱历世之平素。
忽盛满而倾灭。
惟烝尝与洒埽。
痛一朝而永绝。
问其谁而为之。
实孤人之险戾。
罪有逾于丘山。
虽百死其何雪。
羁角偃兮衡闾。
亲朋交兮平义。
虽履尚兮不一。
隆分好兮情寄。
俱惮耕兮从禄。
睹世道兮艰诐。
规志局兮功名。
每谓之兮为易。
今定谥兮阖棺。
惭明智兮昔议。
虽待尽兮为耻。
嗟原颜兮靡寘。
长揖兮数子。
谢尔兮明智。
百龄兮浮促。
终焉兮斟克。
卧尽兮斧斤。
理命兮同得。
世安彼兮非此。
岂晓分兮辨惑。
御庄生之达言。
请承风以为则(○《宋书》本传。)。
南郊颂 南梁 · 萧纲
四言诗 出处:全梁文卷十二
臣闻惟天为大,圣人敬其德,知几其神,圣人契其道,故龙官弱言之后,合揆于苍昊,鸟纪垂衣之君,昭格于上帝,莫不巍巍乎穆穆乎,涣汗于绿篇,氛氲于丹册者矣。我梁皇帝之御天下也。乘熛祇之盛曜,即璧日之遐照,等乾覆之焘养,合坤载之灵长,四三六五之意,十尧九舜之明,名与功偕,业将时并,自拨乱反正,伐罪吊民,凭玉几,握金镜,君临万国,于今二十有二载也。纬天维,理地轴,移浇风于末俗,反淳正于区中,化不言而先显,教不严而已肃,流乐复雅,远符云韶之世,坠礼还章,非因忠信之薄,九垓同轨,四海无波,储明变照,仪天作雨,三衮咸作,叶化台光,曲糵王风,盐梅帝载,尘清世晏,苍兕无(《艺文类聚》有「所」字。)用其武功,运谧时平。(《艺文类聚》作「雍」。)鹓鹭咸(《艺文类聚》有「并」字。)修其文德,桃林散甲,华山韬刃,玉门罢候,紫塞沈锋,屠羊钓壑之士,厌洗耳而袭簪佩,版筑藏岩之逸,去燥谷而纡珩组,异人俊乂,既间出而在官,世镜河仙,亦雍容而廊庙,蹇蹇同于多士,谔谔比乎得人,五典三墨,既葳蕤于璧水,九流八索,亦缤纷于石渠,画一之政,万代表于时和,三章之律百姓沐于仁寿。于是龙光之地,日浴之乡,紫舌黄支,头飞鼻饮,自西自南,无思不服,款关质子,称臣内向,珠树素禽,越火枝之地,银瓮邛杖,逾沈羽之涘,出赤野而连翩,度玄妙之泱漭。于是嘉祥被,众瑞登。(《艺文类聚》作「发」。)金人泽马,丹甑玉鸡,三角九尾,四眉(《艺文类聚》作「肩」。)六足,抽铺地之九茎,发端门之连理,参差于郊薮,布濩于宫阙。(《艺文类聚》作「闱」。)府无虚月,史弗能记,周称黄鸟之旗,夏有玄圭之锡,无以逾此嘉祥,方兹总萃。道洽世昌,国殷民阜,乡知舜让,邑比尧封,委粟西亩,神丝被泽,可谓我化若风,民应如草,我静如镜,物动犹烟。天子犹未明求衣,日昃不倦,撤膳匪躬,询舆访道,銮旗徐动,弃千里而弗乘,宝瑟无虞,捐百金而不服,广行四等,被慈雨于枯根,大阐三朝,惊法雷于群梦,曲成万物,去杀爱生,幽毙之民,与苍雷而共悦,否滞之义,同谷风而开杼,昆虫得性,跂蠢欣生,三驱有缓前之禽,九门无喂兽之药,至德之事如此,太平之风如彼,乃以恭肃神祗,理通孝敬,江左以来,爽垲未避,爰命将作,揆日载营,三灵叶响,百工咸事,宛如神造,俨类仙居,冲秘隐嶙,跨千亩于晋日,闲旷丽远,吞七里于汉年,五达四通,廓郊弥野。(《艺文类聚》作「泽」。)南瞻重岳,北眺芒岭,东临灞浐,西望旧丰,纡馀委蛇,丘陵起伏,澎湃峣屼,山川异态,飞梁邃宇,洞烛冗(《艺文类聚》作「烛空」。)县,紫殿仙宫,霞骞鸟翥,雾映倒梁,日光疏钣,玉桃卷叶,银树抽芳,百果千株,三珠八柱,朝叶与密露共鲜,晚花与薰风俱落,露禽乍聚,望比翼之翱翔,归飞时宿,闻同心之夜响。故以熊熊灼灼,炫两明而仰七曜,纷纷沐沐,承五烟而带三灵,圆丘闲静,紫坛肃设,五精之场,千神之位,八阶弘丽,四维博敞,宛若千仞,状悬流之仙馆,焕如五彩,同瑶山之帝坛,石牒神昌之瑞方臻,金缕飞光之徵永固,是雕是琢,鄙茅茨之为俭,非珠非玉,嗤甘泉之已奢,望昔方今,独高千古,沿袭异等,质文斯中。于是岁在单阏,星次訾陬,律中太簇,日惟辛卯,特有事于南郊,甸师清野,封人壝宫,朱幕夕峙,帷宫宿设,晓汉斜阴,挈壶升漏,天子御玉辂,动金根,八骥扬衡,双龙翼盖,云罕徐回,鸣铙韵响,风承豹尾,日映鹖冠,万骑天行,千乘雷动,石铠犀衣之士,连七萃而云屯,珠旗日羽之兵,互五营而星列,郁郁阡阡,震震填填,充溢乎国都,弥于廛邑者也。若乃回舆降跸,荐礼帝仪,揖太清,秩群望,被大裘,服山冕,恭苍璧之明祀,穆灵坛之禋敬,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日曜彤精,天澄翠色,百僚师师,九官济济,千神叶福,万亿均庆,六典斯备,三礼必该,焚柴告成,罔不钦若,翠烟升绿,同河滨之瑞云,丹燎烛天,若帝乡之美气,云门丽舞,咸池广乐,已叶九韶之曲,复谐六列之奏,金匏既动,望蜿蝉之游龙,玉磬徐鸣,观参差之舞凤,桂轊驾肩,士女填噎,接袂为帏,连裾犹堵,鼓腹击辕,行歌舞抃,然后纡玉辇而谢书生,登灵台而望云物,钦明美化,跨万古于兹日,广运愉乐,表千载于当今,方当巡云云之礼,启亭亭之业,封天答眷,礼地徵灵,南山之寿舞极,七百之基长固,岂不懋哉!岂不盛哉,匪薄微臣,谬与藩服,驰心休礼,秣马之愿无由,徒罄褊辞,清风之藻多愧,敢敷庸理,献颂十章,其辞曰:
元始道一,浑德氛氲。
遥哉邃古,夐矣初分。
磅礴地哉,清朗天文。
大人睹物,生民树君。
蛇驱龙准,作乐垂衣。
皇图炤灼,帝篆葳蕤。
廓寥中代,合圣与谁。
于铄我后,命世天飞。
玄默驭辩,寂照秉真。
就云握历,望日临民。
谦光履德,义礼称珍。
车书同轨,天下归仁。
期章孔备,盛化弘道。
酌衢敬宾,钦贤爱老。
变正是珍,烛车非宝。
如海之深,如日之杲。
肃恭明神,逖听前踵。
配天道尊,迎阳义重。
玄酒陶匏,燔柴云耸。
跨舞(《初学记》作「舜」。)论韶,笼尧称拱。
赫矣郊宫,载惟静谧(《初学记》作「郊宫载静,紫坛新閟」。)。
肃肃禁围,阴阴仙室。
六戎列野,八鸾照日。
架(《初学记》作「深」。)殿星罗,重宫雾出。
蒲萄金橘,灵寿木难。
表禁开暑,贞桧陵寒。
山池壮丽,阶合彤丹。
叶垂叠雨,花落重峦。
康哉盛德(《初学记》作「德盛」。),美矣世(《初学记》作「时」)丰。
三辰炳耀,七政永隆。
五方来洎,四隩兹通。
悬绳度笮,驾鹿追风。
既隆懋化,复睹瑞滋。
金车出野,玉露沾墀。
紫概(《初学记》「作脱」。)神草,华平瑞芝。
长愉汪灭,永固雍熙。
照天漏涘,远肃迩睦。
惠靡齐民,恩弥比屋。
式光淳史,逾斯郁郁。
皇哉康哉,同斯景福(《文苑英华》七百七十二,又见《艺文类聚》三十八,《初学记》十三,皆有删节。)。
赠王肃诗 南北朝 · 谢氏
押支韵
伽蓝记曰:洛阳城南正觉寺。尚书令王肃所立也。肃在江南。娶谢氏女。及至京师。复尚公主。其后谢氏为尼来奔。作诗赠肃。公主亦代肃赠谢。肃闻之甚恨。遂造正觉寺以憩之。
本为箔上蚕,今作机上丝。
得络逐胜去,颇忆纆绵时(○洛阳伽蓝记三。《诗纪》百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