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序
王莽末天水童谣 汉 · 无名氏
续《汉书》曰:王莽末。天水童谣曰云云。时隗嚣初起兵于天水。后意稍广。欲为天子。遂破灭。嚣少病蹇。吴门。冀郭门名也。缇群。山名也。
出吴门。
望缇群。
见一蹇人言欲上天。
令天可上。
地上安得民(《后汉书》注作人。○续《汉书》五行志。《后汉书》隗嚣传注。《文选》补遗三十五作天水童谣。《诗纪》八。)。
时人为张氏谚 汉 · 无名氏
押阳韵
文士传曰:留侯七世孙张赞。字子卿。初居吴县相人里。时人谚曰:
相里张,多贤良。
积善应,子孙昌(○《御览》四百九十六。)。
兴平中吴中童谣 汉 · 无名氏
押纸韵
吴志曰:初兴平中吴中童谣。阊门。吴西郭门。夫差所生也。
黄金车,班兰耳。
开阊门,出天子(○《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诗纪》八。)。
东门奂谣 汉 · 无名氏
鲁国先贤传曰:东门奂。历吴郡济阴太守。所在贪浊。谣曰:
东门奂,取吴半。
吴不足,济阴续(○《御览》四百九十二。)。
思吴江歌(《诗纪》云。一曰秋风歌。) 西晋 · 张翰
押词韵第三部
晋文士传云。张翰有清名美望。大司马齐王冂辟为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思吴中菰饭莼羹鲈鱼鲙。叹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因作此歌。遂命驾还。
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
三千里兮安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岁华纪丽三。中吴纪闻三。舆地纪胜五。《诗纪》二十九。)。
八关斋诗三首 其一 东晋 · 支遁
押尤韵
间与何骠骑期。当为合八关斋。以十月二十二日。集同意者在吴县土山墓下。三日清晨为斋始。道士白衣凡二十四人。清和肃穆。莫不静畅。至四日朝。众贤各去。余既乐野室之寂。又有掘药之怀。遂便独住。于是乃挥手送归。有望路之想。静拱虚房。悟外身之真。登山采药。集岩水之娱。遂援笔染翰。以慰二三之情。
建意营法齐,里仁契朋俦。
相与期良晨,沐浴造闲丘。
穆穆升堂贤,皎皎清心修。
窈窕八关客,无楗自绸缪。
寂默五习真,亹亹励心柔。
法鼓进三劝,激切清训流。
凄怆愿弘济,阖堂皆同舟。
明明玄表圣,应此童蒙求。
存诚夹室里,三界赞清休。
嘉祥归宰相,蔼若庆云浮(○广弘明集三十。《诗纪》三十七。)。
孙皓天纪中童谣 魏晋 · 无名氏
《宋书》五行志曰:孙皓天纪中童谣曰云云。晋武帝闻之。加王璇龙骧将军。及征吴。江西众无过者。而王璇先定秣陵。
阿童复阿童,衔刀游渡江。
不畏岸上虎,独畏水中童(○《宋书》五行志。《晋书》五行志。又杜预传。《书钞》六十四、三百二十九、四百六十五。《诗纪》二十。○逯案。不畏岸上虎句。虎字《晋书》皆作兽。乃避李唐讳改字。)。
吴郡民为邓攸歌 魏晋 · 无名氏
押御韵
《晋书》曰:邓攸。元帝时为吴郡太守。刑政清明。百姓欢悦。后称疾去。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少停。夜中发去。吴人歌之。
紞如打五鼓,鸡鸣天欲曙。
邓侯挽不留,谢令推不去(○《晋书》邓攸传。自帖二十一。《御览》二百六十一、四百六十五。《乐府诗集》八十五、《诗纪》四十三并作吴人歌。○逯案。此歌既颂邓攸。又刺谢令。但不识谢令名字。)。
吴中童谣 魏晋 · 无名氏
押词韵第六部
《宋书》曰:晋庾义在吴郡时。吴中童谣。无几而庾义、王洽相继亡。按晋史。穆帝时。庾羲为吴兴内史。王洽为为吴郡内史。徵拜领军后。皆卒于官。义疑即羲也。
宁食下湖荇。不食湖上甘莼。
庾吴没命丧。复杀王领军(○《宋书》五行志。《乐府诗集》八十九。《诗纪》四十四。)。
赠任昉诗 南梁 · 陆倕
押尤韵
南史曰:昉为御史中丞。后进皆宗之。时有彭城刘孝绰、刘苞、刘孺。吴郡陆倕、张率。陈郡殷芸。沛国刘显及到溉、到洽。车轨日至。号曰兰台聚。
和风杂美气,下有真人游。
壮矣荀文若,贤哉陈太丘。
今则兰台聚,万古信为俦。
任君本达识,张子复清修。
既有绝尘到,复见黄中刘(○南史到溉传。《诗纪》九十。)。
鄱阳民为陆襄歌二首 其一 南北朝 · 无名氏
押文韵
《梁书》曰:陆襄。吴郡人。大通七年。出为鄱阳内史。先是郡民鲜于琛服食修道。大同元年。遂结其门徒。杀广陵令王筠。有众万馀人。将出攻郡。襄先已帅民吏修城隍为备御。及贼至。连战破之。生获琛。馀众逃散。时邻郡豫章、安成等守宰。案治党与。因求贿货。皆不得其实。或有善人尽室罹祸。惟襄郡部枉直无滥。民作歌曰云云。又有彭、李二家。先因忿争。遂相诬告。襄引入内室。不加责诮。但和言解喻之。二人感恩。深自咎悔。乃为设酒食。令其尽欢。酒罢。同载而还。因相亲厚。民又歌曰云云。
鲜于平后善恶分。民无枉死赖陆(○梁书陆襄传。南史陆襄传。《乐府诗集》八十六、《诗纪》九十七并作鄱阳歌。)君。
时人为张氏语 南北朝 · 无名氏
《梁书》曰:张稷。吴郡人。与族兄充、融、卷等俱知名。时人称曰:
充融卷稷,是为四张(○梁书张稷传。)。
时人为张融陆杲语 南北朝 · 无名氏
押庚韵
《梁书》曰:陆杲。吴郡吴人。少好学。工书画。舅张融有高名。杲风韵举动颇类于融。时称之曰:
无对日下,惟舅与甥(○梁书陆杲传。)。
咏楠榴枕诗 南北朝 · 许瑶之
押先韵
《诗纪》云。吴都赋。楠榴之木。注曰:楠榴。木之盘结者。材理坚邪可作器。然则楠榴即所谓木瘿。榴字瘤字假借通用耳。故曰因病成妍也。
端木生河侧,因病遂成妍。
朝将云髻别,夜与蛾眉连(○玉台新咏十。《诗纪》五十四。)。
刻吴阊门诗 陈朝 · 陆山才
押真韵
南史曰:张彪为东阳州刺史。征剡。遣沈泰等助谢岐居守。泰反与岐迎陈文帝入城。彪因其未定。逾城而入。陈文帝遂走。彪复城守。沈泰复说陈文帝遣章昭达领兵购之。彪被劫杀。彪友吴中陆山才嗟泰等翻背。刻吴阊门为诗一绝云。
田横感义士,韩王报主臣。
若为留意气,持寄禹川人(○南史张彪传。《诗纪》九十二。)。
大隋仪同三司建州刺史故徐君墓志铭(此碑铭撰于隋炀帝大业八年(六一二年)。) 隋 · 无名氏
四言诗
蕴义行仁之国,临淮负海之州;颛顼承家之宗,高阳嗣德之胄。金柯玉叶,六族云飞;琼树芳枝,九州星迾。氤氲史策,可略而言。公讳智竦,字达恭,兖州□平人也。偃王□之后。□涂山之会,执玉诸侯,万□同臻,其光斯在。自金行失御,玉律霄□。晋□西微,太康东徙。攀龙矫足,去彼□邦,高蹈燕秦,□于杨□。世封吴兴郡,□□□□千户。彤弓玈矢,青组朱旗。□蜴东南,蝉□吴会。曾祖□宗,起家晋散骑□□、□阳太守,寻迁江州刺史。赤心奉国,不惮三公之威;□难□□,无□两□□□。祖贵,齐永明二年除著作郎。七年,转尚书吏部。□颜□未遇,三世□□,□□得贤,五年二转。父儒□,梁普通六年释褐开远将军、高州长史。□□□□,□里河涧,三异□闻。虎则负子渡江,雉则□雏入郭。累迁梁、德二州刺史,□□□□。温仁莅政,声教临民;清白在官,威怀□俗。故得专城百雉,燮赞六条。重□□州,累迁岳牧。公幼而聪悯,壮受宾廷。研咏诗骚,敦寻篇册;留连风月,赏□□□。容止恭庄,神情雅丽。起家六安县令,寻迁海□郡守。两歧之□,响□□□;五鼓之谣,声流四远。□属金陵板荡,赤县分崩,□□改时,移家于南海。□□□□入朝,蒙授仪同三司,位重名高,德人斯在。仪□□与,邓陟俱策;品□□□,□□同美。总管赵讷,□□□陈,历叶鉴识。高明仁惠,远闻徽猷。夙□□□□建州刺史,搴帷□□□□□□□烛不□宾□□□□□莅俗□□□□□□□□□□民无得而□□□□□□□年改□朝,衣冠变式。授受唯宜出境,声高姜无惭色。□天罩□游江浦,率士来朝□□。衮职不轻,同斯大集。双僮遽逼,万古便侵。大业六年十一月三日,于江都□逝,春秋七十有五。八年三月二十一日,归葬于南海甘泉北之山。公手无执戟之劳,门无戎马之迹。直以降生灵岳,借荫琼枝。故得身宦两朝,名崇六府;专城百雉,中秩千钟。圆阙受荣,方州作牧。位参四等,品列五星。爵重心□,俸奉家俭。时复探颐□□,诵习元言。治寺造经,倾竭资产。昊天不悯,歼此哲人。豫章之□空悬,延陵之剑徒挂。呜呼哀哉!痛心疾首,行路悲凄。息芝帏等,至性仁孝,毁瘠改容。□□松萎,声哀鸟至。呜呼哀哉!乃为铭曰:
崇基负海,建国□□。
遗□后嗣,留爱于民。
兴王启霸,世属功臣。
攀龙矫足,高蹈燕秦。
美矣高□,华哉盛族。
馀庆必隆,挺兹岳牧。
无遗两□,有荣五服。
负石沉江,嗽流岩谷。
公之诞嗣,荫□馀荣。
承家主奠,实彼高明。
敦崇礼让,修拭身名。
诗骚散志,风月吟情。
冽□□朝,位隆二国。
吏仰其威,民思其德。
卷舒图史,遨游儒墨。
道□南容,□逾□北。
方城刺举,求瘼帷褰。
衢奔竹马,水涸贪泉。
慈仁孝悌,公亦有焉。
九皋□响,声闻于天。
梁木横□,太山其颓。
哲人萎矣,呜呼哀哉。
悲风满□,愁云□开。
泪将花堕,鸟共声哀。
素车同萃,白马俱来。
挂剑空存,悬□徒在。
□返北城,□旋南海。
芳林欲正,□风无改。
孝子欲养,慈亲不在(清梁鼎芬、卢维庆修民国二十年刊《番禺县续志》卷三三《金石志一》)。
秋日饯陆道士陈文林 初唐 · 骆宾王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安阳市滑县
陆道士将游西辅,通庄指浮气之关;陈文林言返东吴,修途走落星之浦。于是维舟锦水,藉兰若以开筵;绁骑金堤,泛榴花于祖道。于时赤烟沈节,青女司晨,霜雁衔芦,举宾行而候气,寒蝉噪柳,带凉序以含情。加以山接太行,耸羊肠而飞盖;河通少海,疏马颊以开澜,登高切送归之情,临水感逝川之叹,既而嗟别路之难驻。惜离尊之易倾,虽漆园筌蹄,已忘然于道术(已忘言于道术)。而陟阳风雨,尚抒情于咏歌,各赋一言,同为四韵,庶几别后,有畅离忧云尔。
引用典故:赤马 青牛 玄度月
青牛游华岳,赤马(一作鸟)走吴宫。
玉柱离鸿怨,金罍浮蚁空。
日霁崤陵雨,尘起洛阳风。
唯当玄度月,千里与君同。
秋日送尹大赴京 初唐 · 骆宾王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尹大官三冬道畅,指兰台而拾青;薛六郎四海情深,飞桂尊而举白。于时兔苑东上,龙火西流,剑彩沈波,碎楚莲于秋水;金辉照岸,秀陶菊于寒堤,既切送归之情,弥轸穷途之感。重以清江带地,闻吴会于星津。白云在天,望长安于日路,人之情也,能不悲乎?虽道术相望,协神交于灵府,而风烟悬隔,贵申心于翰林,请振词峰,用开笔海,人为四韵,用慰九秋。
引用典故:挂瓢 负鼎
挂瓢余隐舜,负鼎尔干汤。
竹叶离樽满,桃花别路长。
低河耿秋色,落月抱寒光。
素书如可嗣,幽谷伫宾行。
猩猩铭 初唐 · 裴炎
四言诗 押真韵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八
郦元长水经注云。武平封溪县有兽曰猩猩。猿形人面。颜容端正。学人语。若与交言。闻者无不欷歔。其肉食之。穷年无厌。可以辟谷。淮南子曰。猩猩知往而不知来。谓知人家往事。及祖父名位。阮汧云。曾使封溪。见邑人云。猩猩在山谷行。常有数百为偫。里人以酒并糟。设于路侧。又爱著屐。里人织草为屐。更相连结。猩猩见酒及屐。知里人设张。则知张者祖先姓字。及呼名骂云。奴欲张我。舍尔而去。复自再三相谓曰。试共尝酒。及饮其味。逮乎醉。因取屐而著之。乃为人之所擒。皆获。辄无遗者。遂置槛中。随其所欲而饮之。将烹。里人索其肥者。乃自推托。泣而遣之。左太冲吴都赋曰。猩猩啼而就烹。里人以饷封溪令。曰何物。曰猩猩。惟与酒。兼之以屐。可以就擒尔。西国胡人取其血染毳罽。色鲜不黯。或曰。若刺其血。问之。尔与我几许。猩猩曰二升。果足其数。若加之鞭捶而问之。则随所加而得。至于一斗。弗如此。未肯顿输。张荐孝廉。好古之士。于笥中出此图相示宾客。客览之曰。悲哉此兽。何其愚也。有僧去尘在座。谓诸宾客曰。彼兽兽也。夫何足云。窃见人而似之。曾无悟矣。四座引而问之。曰。夫财色名利。溺人也。曷若猩猩好酒乎。爵赏禄位。羁人也。曷若猩猩爱屐乎。饕餮致祸。饰辞觊免者。曷若猩猩推肥乎。蕴利生孽。死而无悔者。曷若猩猩含血乎。子奚独悲此。诸宾矍然改容而叹曰。大哉高人之言也。岂趋世利汨没名务者之所闻乎。敬篆斯言。以为座右铭。其铭曰。
尔形惟猿,尔面惟人。
言不忝面,智不踰身。
淮阴佐汉,李斯相秦。
曷若箕山,以全吾真。
采莲赋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七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昔之赋芙蓉者多矣。虽复曹王潘令之逸曲。孙鲍江萧之妙韵。莫不杂陈丽美。粗举采掇。岂所谓究厥艳态。穷其风谣哉。顷乘暇景。历睹众制。伏玩累日。有不满焉。遂作赋曰。非登高可以赋者。惟采莲而已矣。况洞庭兮紫波。复潇湘兮绿水。或暑雨兮朝霁。乍凉飙兮暮起。黛叶青跗。烟周五湖。红葩绛蘤。电烁千里。尤见重于幽客。信作谣于君子。尔其珍族广茂。淑类博传。藻河渭之空曲。被沮漳之沦涟。烛澄湾而烂烂。亘修涨之田田。岂直水区泽国。江漘海壖。是以吴娃越艳。郑婉秦妍。感灵翘于上节。悦瑞色于中年。锦帆映浦。罗衣塞川。飞木兰之画楫。驾芙蓉之绮船。问子何去。幽潭采莲。已矣哉。诚不知其所以然。赏由物召。兴以情迁。故其游泳一致。悲欣万绪。至若金屋丽。璇宫佚女。伤凤台之寂寞。厌鸾扃之閒处。侍饮南津。陪欢北渚。见矶岸之纡直。觌旌旄之低举。上苑神池。芳林御陂。楼阴架沚。殿彩乘漪。张燕洛之容卫。备横汾之羽仪。箫鼓发兮龙文动。鳞羽喧兮鹢首移。咸靓妆而丽服。各分骛而并驰。蘋萦桨碍。荇触船危。视云霞之沃荡。望林泉之蔽亏。洪川泱泱兮菡萏积。绿水湛湛兮芙蕖披。惜时岁兮易暮。伤君王兮未知。折绀房与缃菂。揽红葩及碧枝。回绡裙兮窃独叹。步罗袜兮私自奇。莫不惊香悼色。畏别伤离。复有泽宫年少。期门公子。翠发蛾眉。赪唇皓齿。傅粉兰堂之上。偷香椒屋之里。亦复衔恩激誓。佩宠缄愁。承好赐之珍席。奉嬉游之彩斿。绣栋曛兮翠羽帐。瑶塘曙兮青翰舟。搴条拾蕊。沿波溯流。池心宽而藻薄。浦口窄而萍稠。和桡姬之卫吹。接榜女之齐讴。去复去兮水色夕。采复采兮荷华秋。愿承欢而卒岁。长接席而寡仇。于时蓟北无事。关西始乐。雾静江垠。气恬海漠。寝怪气于沅湘。照荣光于河洛。殊方异类。舞咏相错。王公卿士。歌吹并作。则有侯家琐第。戚里芳园。穿池灞岸之曲。蓄水河阳之源。堤防谷口。岛屿轘辕。嘉木毕植。灵草具繁。沈桂北之丹藕。播荆南之紫根。郁萋萋而雾合。灿煜煜而霞翻。洎乎气彻都鄙。景华川陆。麦雨微凉。梅飙浅燠。命妖侣于石城。啸娱朋于金谷。乃使绿珠捧棹。青琴理舳。樽芳醪。藉珍餗。汎玉潭之㳽漫。绕金渠之隈隩。石近水而苔浓。岸连山而树复。排芰末而争远。托芦间而竞逐。赴汨凌波。飞袿振罗。风低绿干。水溅黄螺。上客喧兮乐未已。美人醉兮颜将。畏莲色之如脸。愿衣香兮胜荷。徘徊郢调。悽惨燕歌。念穷欢于水涘。誓毕赏于川阿。结汉女。邀湘娥。北溪蕊尚密。南汀花更多。恨光景兮不驻。指芳馨兮谓何。若乃南鄢义妻。东吴信妇。结缡整佩。承筐奉帚。忽君子兮有行。复良人兮远征。南讨九真百越。北戌鸡田雁城。念去魂骇。相视骨惊。临春渚兮一送。见秋潭兮四平。与子之别。烟波望绝。念子之寒。江山路难。水淡淡兮莲叶紫。风飒飒兮荷华丹。剪瑶带而犹欷。折琼英而不欢。既而缘隈逗浦。返枻归橹。眷芳草兮已残。忆离居兮方苦。延素颈于极涨。攘皓腕于神浒。惜佳期兮末由。徒增思兮何补。又若倡姬荡媵。命侣招偫。淇上洛表。湘皋汝坟。望洲草兮翡翠色。动浦水兮骊龙文。愿解佩以邀子。思褰裳而从君。悲时暮。愁日曛。鸣镮钏兮响窈窕。艳珠翠兮光缤纷。怜曙野之绛气。爱晴天之碧云。棹巡汀而柳拂。船向渚而菱分。掇翠茎以翳景。袭朱萼以为裙。艇楫凌乱。云流雨散。鸣榔络绎。雾罢烟释。状飞虬之蜿蜿。若惊鸿之奕奕。艇怯奔潮。篙憎浅石。丝著手而偏绕。刺牵衣而屡襞。乃有贵子王孙。乘閒纵观。何平叔之符彩。潘安仁之藻翰。税龙马于金堤。命凫舟于石岸。锦缆翻洒。银樯照烂。日侧光沈。风惊浪深。纡北渚
之新赠。恣东溪之密寻。鸳鸯绣彩之文履。玳瑁琼华之宝琴。扣舷击榜。吴歈越吟。溱与洧兮叶覆水。淮与济兮花冒浔。值明月之夕出。逢丹霞之夜临。茱萸歌兮轸妾思。芍药曲兮伤人心。伊采莲之贱事。信忘情之盖寡。虽迹兆于水乡。遂风行于天下。感极哀乐。声参郑雅。是以缅察谷底。穷览地维。北尽丰镐劳潏。南究巴沱越沂。莫不候期应节。沿涛汎湄。薄言采之。兴言服之。发文扃之丽什。动幽幌之情诗。使人结眷。令人相思。宜其色震百草。香夺九芝。栖碧羽之神雀。负青𪚮之宝龟。紫帙流记。丹经秘词。岂徒加绣柱之光彩。煜文井之华滋。已焉哉。向使时无其族。代乏厥类。独秀上清之境。不受中国之地。学鸾舞而时来。与鹣鲽而间至。必能使众瑞彩没。偫贶色沮。汤武斋戒。伊皋延伫。岂俾夫楚童赵仆。倡姬艳女。狎而玩之。撷而采之乎。时有东鄙幽人。西园旧客。常陪帝子之舆。经侍天人之藉。咏绿竹于风晓。赋彤管于日夕。暑往寒来。忽矣悠哉。蓬飘梗逝。天涯海际。似还邛之寥廓。同适越之淫滞。萧索穷途。飘飘一隅。昔闻七泽。今过五湖。听菱歌兮几曲。视莲房兮几珠。非邺池之宴语。异睢苑之欢娱。况复殊方别域。重瀛复嶂。虞翻则故乡寥落。许靖则生涯惆怅。感芳草之及时。惧修名之或丧。誓将刬迹颍上。栖影渭阳。枕箕岫之孤石。汎磻溪之小塘。餐素实兮吸绛房。荷为衣兮芰为裳。永洁已于丘壑。长寄心于君王。且为歌曰。芳华兮修名。奇秀兮异植。红光兮碧色。禀天地之淑丽。承雨露之沾饰。莲有藕兮藕有枝。才有用兮用有时。含香婀娜华实移。为君何当藻凤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