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序
题林泉风月亭 元末明初 · 朱升
押先韵
桂岩程先生家林泉风月亭,其先大夫帅斡公所建也。壬戌之秋,始与其伯子顺识,携至其家,坐于斯亭。粤明日,又与其仲子坚识,及婺源程仲光四人同坐,以亭名分韵赋诗,余得泉字,勉成一章,唯览教之。
竹树拥天宝,石水通人烟。
好风秋淅淅,皎月昼娟娟。
幽人美云居,四妙具东偏。
筑亭揽斯有,古意溢盈椽。
方亭水为基,三叶相承传。
岩香发秋桂,老椿记当年。
渴来何所拟,峨眉老人泉。
凤甾枆不殊,我识存与全。
赠严州张太守 其一 明 · 吴与弼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天顺壬午十月十五日夜梦严子钓台春色明媚一人轴一诗既觉只记结句赋诗频三字明年七月昼寝书阁有怀金台旧游因记主客张公误加过奖之言惕然惭忸怅怏久之时张久知严陵虽佳问常闻而良觌靡由乃发兴江东之行拜我文公婺源祖居遂一相求八月丙申果盍簪焉情见乎辞仍用梦中赋诗频三字云
江山随处赋诗频,况此论心共故人。
遥传尚友轩中誉,为德兼誇更为民。
忆旧游 送宪副汪从仁之任云南词并引 明 · 黄仲昭
押麻韵 出处:未轩文集卷十二
恭惟宪副寅长汪先生簪缨世族诗礼名家孕婺源川岳之灵薰紫阳道德之懿才华卓冠鲜葩绚烂耀词林经史博通骇浪奔腾扬学海早登名龙虎之榜遂簉羽鹓鹭之班玉节赋皇华胸次炯三秋之浩月绣衣司宪纪台端凛六月之寒威骢马循行于陇右霜蹄暂蹶于滇南奸雄虽喜幸于一时公论旋喧腾于众口连膺荐剡信三原大老之公明荐陟华阶端一省群僚之轨范惠泽方溥施于列郡姓名已简在于九重赐衣仍绣豸之华博金绾黄金之重福星一点清光又移照于滇南膏雨十分馀润尚均施于宇内某等制䌽为词言贺纪别伏希不鄙幸甚
喜清和时节,梅酿微酸,榴吐新葩。
祖席酒三行,把离情搅动,乱似杨花。
忆著英年分陕,美誉赤城霞。
看白璧坚贞,青蝇虽点,本自无瑕。
悯起佐西江,臬㥃吏弊,民情一一梳爬。
九重思俊杰,抚滇南赤子,帝曰汝嘉。
旧日夷民识面,重见喜无涯。
待边境又宁,归朝还拟殿邦家。
寿汪处士 明 · 程敏政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汪氏世居婺源大坂有名希圣者尤以德善闻今年寿登七十九月十二日其诞辰也其子英馆于歙槐塘程氏因予族侄渊求予诗
明明丹颊映华颠,淅淅金风拂寿筵。
清向客来茶当酒,严于家教笔为田。
东篱赏记前三日,西伯徵期后十年。
遥望芙蓉秋色里,仙人应有鹤书传。
友竹轩 明 · 程敏政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婺源族孙质字文夫一名彬隆尝从予编校于南山竹院告曰近为一室以事藏修未有号也敢以为请予为号之曰友竹轩古人以君子比竹而加之友者期其比德以自辅也语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子之名字与号实兼之矣且为赋一诗发其意观者尚无以予为善谑哉
劲质亭亭迥不群,雨斑晴绿更多文。
平生独立谁知己,一日相期得此君。
盟好自甘同晚节,世情从薄似秋云。
南山却望高沙路,已觉清风两地分。
赠乔尹 明 · 程敏政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宁波乔君以名进士知婺源县事考绩还任过我山堂蔬酌之馀晤言甚洽而君之尊甫迎养在邑不可留也别后赋此奉寄少见鄙意云
上最初书荷宠光,盛年政事古循良。
沙堤学启青云彦,阙里人迎墨绶郎。
竹叶上堂供拜寿,梅花沿路照归装。
乌台清切储名久,几日徵书出建章。
赠程瑎 其一 明 · 程敏政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婺源种德坊程氏出宋翰林待诏玄之后世以医鸣至国朝中书舍人礼部员外郎思温先生益显先生孙瑎好学能书为里塾师以予有同姓之雅数求予诗赋三绝以赠之
曾到星源种德坊,紫苔春雨上君堂。
活人当日功多少,门外长闻橘井香。
寄题婺源沙阳宗家二书院 明 · 程敏政
押纸韵
予会谱于南山婺源沙阳宗人有用泰者自言其九世祖尧彩府君常创梓源青山两书院以教其族其后两子联中贡补事载家乘今书院废已久用泰盖有复兴之志其归也并求予言因作古诗一章畀之
泠泠梓水源,郁郁青山趾。
中有两书堂,如鹄东西峙。
为问作者谁,吾宗有先子。
当其全盛时,纷纷集多士。
弦诵出林樾,灯火照墟里。
固将希圣贤,岂独事青紫。
两雏得联升,家誉亦腾起。
自从兵革来,家业已中燬。
人民嗟久非,山川幸良是。
云礽今复兴,白日盛桑梓。
昂昂用泰君,志可延世美。
朅来南山中,相从订家史。
派分沙阳房,源共篁墩祀。
乃知文庆深,流泽耿未已。
堂构非侈观,诗书乃末技。
绍述或有托,尔祖为不死。
勉旃君后人,藏修自兹始。
野钱穷一卮,山行费双履。
望云思亲图 明 · 程敏政
婺源叶世荣居休宁有年矣尝作望云思亲图县儒胡静夫记之而因予所善丐一言其恳请之笃甚于市夫之逐利士人之求官予怜其志因为赋此
朝看云出壑,暮见云归山。
庭闱怅何许,人子伤朱颜。
当年绕亲舍,千里念行役。
今兹绕亲茔,三时泪沾臆。
里儒为作记,良工绘新图。
虽知一念性,十室惭非夫。
夷之亦何人,亚圣特相勉。
老我宁失言,珍重望云扁。
棣萼联辉楼 明 · 程敏政
押庚韵
成化壬寅岁予会诸程作统宗谱婺源城东程氏与焉城东之彦曰士奇为邑庠生为予言其父处士孟通与其仲孟达季孟远极友爱构楼以居乡达故翰林检讨陈克永先生为题其楣曰棣萼联辉未有记因请于予予诺之未有以复也久之士奇不幸物故事遂中已然恒往来于心不能忘今兹南还始知孟通之孙检孟达之孙柏孟达之曾孙耀暨检之从子鳌并为郡邑儒学生益相友爱有先世之风而检数来申其请顾子忧病之馀不能执笔为记时赋诗三十二句贻之且以慰士奇于地下云
东阁有高楼,为问谁所营。
人言蜃湖裔,家声重蚺城。
环居数百指,中有三弟兄。
相将若鼎峙,敦此手足情。
朝读楼上书,埙篪日和鸣。
夜宿楼下床,共被如姜生。
坐令阋墙者,望望惭分荆。
贤哉太史氏,华榱揭新名。
斯人去已远,友义垂休贞。
子孙袭遗矩,学祖龙门程。
感彼棠棣花,春风益敷荣。
我昔会宗谱,君家实同盟。
荏苒十六年,老大嗟尘缨。
蓉峰翠如染,星水涵空明。
何时一登眺,揽衣坐前楹。
对花说往事,载赋鸰原行。
至福山书堂示诸学子诗(有序) 明 · 湛若水
押词韵第七部
福山书堂者,婺源学子诸生与乡义士之所建,以为文会之地。邑大夫吴君且作兴之,时甘泉子过而讲焉,为作诗以喜之。
趣程访先贤,迤逦寻福山,灵境惬素心,恍疑梦寐间。
奇秀万交目,吾心一以閒。
问心何以閒?
万有性不存。
所性如兼存,万物同浑然。
一石砺心确,一花应心妍。
有鸟对关关,有泉同涓涓。
风云恒变化,我心自存存。
为语山中人,诣道以我观。
福山素心亭诗 明 · 湛若水
尝闻婺源有福山之胜,山有总灵洞,有自然岩,其馀名胜不可胜纪。有泉曰洗心泉,方生纯仁及瓘兄弟黄生善及奇叔侄与诸同志治之,为讲学之地。泉上有亭,予名之曰素心亭。夫心之自然,是以总灵,故洗心则心素矣,素心则无所用洗矣。因作诗寄题其上,以示诸同心者。
福山福何如,百顺之谓福。
左刚(石山)而右柔(土山),阴阳合其德。
天一以生水,水泉应心澄。
是名为洗心,是心亦何形。
无形亦无滓,素心无可洗。
吾将携素琴,为君鼓于此。
婺源五岭诗 明 · 湛若水
甘泉子之北也,过婺源,抵休宁,经五岭焉,曰芙蓉,曰对镜,曰羊队,曰德胜,曰新岭,爱其名而赋之。
春山绣芙蓉,闪烁入青空。
我来乘云车,缥缈行空中。
芙蓉临对镜,镜光花愈胜。
未见本来面,更须学山静。
静坐看羊队,羊化石空在。
石吾甚爱之,勿使羊践坏。
德胜非人力,而乃见天则。
是德何必胜,日用常饮食。
新岭德胜前,问新何以然。
盛德乃日新,春花自年年。
宿斗山书院诗 明 · 湛若水
押词韵第七部
斗山书院者,歙诸学子所建,为文会之地也,且以俟甘泉子谒文公庙,庭于婺源,过而讲焉。郡侯三石冯子实作兴之,为作此诗于壁,以诏来者。
频年瞻北极,今夜宿斗山。
缥缈入飞磴,超然出人环。
群峰绕列宿,宛在天中间。
居中以应外,比如我心然。
经纬皆文章,后地与先天。
山鸟不尽宣,山花不尽妍。
惟以友求心,圣功妆大全。
九贤咏 其一 同知徽州事丘公龙友 明 · 金梦岩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新安文献志卷五十六
至元丙子李世达之乱万户富珠哩敬下令屠歙休诸邑歙人丘龙友等率父老诣军门言乱者非百姓意请全活之以广吊伐之仁万户许之遂承制以龙友知徽州婺源人汪元龙佐之歙人郑安知歙休宁人陈宜孙知休宁赵象元程隆佐之元龙弟元圭知婺源祁门人方贡孙知祁门程克柔佐之盖诸公有惠于乡邦甚大因各赋一诗
阴谷难回草木春,一言能广好生仁。
百年桑梓无锋镝,知是公为首倡人。
朱孝女奉亲图 清 · 洪亮吉
出处:五陉联骑集、五陉联骑集(辛亥壬子)
孝女婺源人,誓志不嫁,以养父母。父亡,事母几二十年。及母没,孝女年已五十。依兄弟以居,绘父母象悬室中,朝夕事之如生。其兄某为作《奉亲图》,索诗云尔。
二十事父母,三十依偏亲。
四十作藐孤,哀哀逮晨昏。
父亡事母母亦亡,高斋却扫为影堂。
影堂西偏儿所住,生死不离亲一步。
行年五十不下堂,父母以外无尊章。
画师敬复瞻颜色,发白未笄何可得。
椿兮萱兮合作图,旁有几榻兼诗书。
君不见孝可生,孝可死。
由周秦,逮今此。
伊谁作配光青史,北宫之女婴儿子。
望江南 其一 婺源好六章选五 近现代 · 汪玢
押灰韵
丙戌春月回婺源,周游全县,拾旧踪,晤亲朋,大是快乐也。书小词六章以纪之。
婺源好,山翠逼人来。
幽涧濛濛飞白雨,危崖艳艳野花开。
水木绝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