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序
升仙太子碑 初唐 · 高宗武皇后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八
朕闻天地权舆。混元黄于元气。阴阳草昧。徵造化于洪炉。万品于是资生。三才以之肇建。然则春荣秋落。四时变寒暑之机。玉兔金乌。两曜递行藏之运。是知乾坤至大。不能无倾之形。日月至明。不能免盈亏之数。岂若混成为质。先二仪以开元。兆道标名。母万物而为称。惟恍惟惚。窈冥超言象之端。无去无来。寥廓出寰区之外。骖鸾驭凤。升八景而戏仙庭。驾月乘云。驱百灵而朝上帝。元都迥辟。玉京为不死之乡。紫府旁开。金阙乃长生之地。吸朝霞而饮甘露。控白鹿而化青龙。鱼腹神符。巳效徵于涓子。管中灵药。方演术于封君。从壶公而见玉堂。召卢敖而赴元阙。炎皇少女。剩往仙家。负局先生。来过吴市。或排烟而长往。或御风而不旋。既化饭以成蜂。亦变枯而生叶。费长房之缩地。目览遐荒。赵子之宾天。亲聆广乐。怀中设馔。许彦之奇方。座上钓鱼。呈左慈之妙技。遥升阁道。远睇平衢。鼓琴瑟而驾辎軿。出西开而游北海。登昆崙而一息。期汗漫于九垓。湘东遗鸟迹之书。济北鱼山之会。拂虹旌于日路。飞羽盖于烟郊。既入无穷之门。遂游无极之野。青虬吐甲。爰披五岳之文。丹凤衔符。式受三皇之诀。濑乡九井。漾德水而澄漪。淮南八仙。著真图而阐秘。自非天姿拔俗。灵骨超凡。岂能访金箓于元门。寻玉皇于碧落者矣。升仙太子者。字子乔周灵王太子也。原夫补天益地之崇基。三分有二之洪业。神宗启冑。先承履帝之祥。圣考兴源。幼表灵髭之相。白鱼于瑞典。赤雀降于祯符。屈叔誉于三穷。锡师旷以四马。谷洛之斗。严父申欲壅之规。而匡救之诚。仙储切犯颜之谏。播臣子之懿范。显图史之芳声。而灵应难窥。冥徵罕测。紫云为盖。见嘉贶于张陵。白蜺成质。遗神丹于崔子。凤笙流响。恒居伊洛之间。鹤驾腾镳。俄陟神仙之路。嵩高岭上。虽藉浮邱之迎。缑氏峰前。终待桓良之告。傍稽素篆。仰叩元经。时将玉帝之游。乍洽琳宫之宴。仙冠岌岌。表嘉称于芙蓉。右弼巍巍。效灵官于桐柏。九丹可挹。仍延寿之诚。千载方传。尚纪仙人之祀。辞青宫而归九府。弃苍震而慕重元。无劳羽翼之功。坐致云霄之赏。虽黄庭众圣。未接于末尘。紫洞群灵。岂骖于后乘。斯乃腾芳万古。擅美千龄。岂与夫松子陶公。同年而语者也。我国家先天纂业。辟地裁基。正八柱于乾纲。纽四维于坤载。山鸣鸑鷟。爰彰受命之祥。洛出图书。式兆兴王之运。廓提封于百亿。声教洽于无垠。被正朔于三千。文轨同于有截。茫茫宇宙。掩沙界以疏坛。眇眇寰区。笼铁围而画境。坐明堂以崇严祀。大礼攸陈。谒清庙而展因心。洪规更文山西峙。上耸于图清。武井东流。下凝于方浊。骈柯连理。恒骋异于彤墀。九穗两岐。每呈祥于翠亩。神芝吐秀。宛成轮盖之形。历草抽英。还司朔望之。山车泽马。充仞于郊畿。瑞表祥图。洋溢于中外。乾坤交泰。阴阳和而风雨调。远肃迩安。兵戈戢而爟烽静。西鹣东鲽。巳告太平之符。鄗黍江茅。屡荐升中之应。而王公卿士。百辟群僚。咸诣阙以披陈。请登封而告禅。敬陈严配之典。用展禋宗之仪。泥金而叶于告成。瘗玉而腾于茂实。千龄盛礼。一旦咸申。尔乃凤辇排虚。既造云霞之路。龙旗拂迥。方驰日月之扃。后殿萦山。先锋蔽野。千乘万骑。钩陈指灵岳之前。谷邃川停。羽驾陟仙坛之所。既而驰情烟路。系想元门。遥临松寝之前。近瞰桂岩之下。重峦绝磴。空留落景之晖。复庙连甍。徒见浮云之影。山扉半毁。才睹昔年之规。礀牖全倾。更创今辰之制。乃为子晋重立庙焉。仍改号为升仙太子之庙。方依福地。肇启仙居后之新基。获藏中之古剑。昆吾挺质。巨阙标名。白虹将紫电争锋。飞景共流星竞彩。去夜惊而除众毒。轻百户而却三军。空劳望气之人。自遇象天之宝。岩岩石室。纪五千之文。赫赫灵坛。披碧洞三元之箓。爰于去岁。尝遣内史往祠。虽人祇有路隔之言。而冥契著潜通之兆。遂于此日。频感殊祯。迢递云閒。闻凤笙之度响。徘徊空里。瞻鹤驾之来仪。瑞气氤氲。异香芬馥。钦承景贶。目击休徵。尔其近对缑芩。遥临嵩岭。变维城之往庙。建储后之今祠。穷工匠之奇精。傍临绝壑。建山川之体势。上冠云霓。其地则测景名都。交风胜壤。仰观元纬。星文当太室之邦。俯瞩黄舆。地理处均霜之境。膏腴宇宙。通百越之楼船。穴险山原。控八方之车骑。危峰切汉。德水横川。实天下之枢机。极域中之壮观。于是扪危凿阯。越壑裁基。命般尔而开筵。召公输而缀思。梁瞰迥。近架烟霞。桂栋临虚。上连日月。窗明云母。将曙景而同晖。户挂琉璃。共晴天而合色。曲阁乘九霄之表。重檐架八景之中。湛休水于天池。发祥花于奇树。珠阙据缑峰之外。瑶坛接嵩峤之隈。素女乘云。窥步檐而不逮。青童驾羽。仰层槛而何阶。茂躅郁兮若生。灵仪肃兮如在。昔岘山堕泪。犹见钜平之碑。襄水沈波。尚有当阳之碣。况乎上宾天帝。摇山之风乐不归。下接浮邱洛浦之笙歌斯远。岂可使芳猷懿躅。与岁月而推迁。霞宇星坛。共风烟而歇灭。乃刊碑勒颂。用纪徽音。庶亿载而惟新。齐两仪而配久。方伫乘龙使者。为降还龄之符。驾羽仙人。曲垂驻寿之药。使璇玑叶度。玉烛调时。百谷喜于丰年。兆庶安于泰俗。虔敷短制。乃作铭云。
邈矣元始。悠哉浑成。
傍该万类。仰契三精。
至神不测。大象难名。
出入太素。驱驰上清(其一)
黄庭仙室。丹阙灵台。
银宫雪合。玉树花开。
夕游云路。朝挹霞杯。
霓旌髣髴。羽驾徘徊(其二)
树基创业。迁朝立市。
四险天中。三川地纪。
白鱼呈贶。丹鸟荐祉。
灵骨仙才。芳猷不巳(其三)
遐瞻帝系。仰眷仙储。
遥驰月域。高步烟墟。
名超紫府。职迈玉虚。
飘飖芝盖。容与云车(其四)
远集昆崙。遥期汗漫
金浆玉液。雾宫霞馆。
瑶草扶疏。珠林璀璨。
万劫非久。二仪何算(其五)
栖心大道。托迹长生。
三山可陟。九转方成。
凫飞舄影。凤引歌声。
永升金阙。恒游玉京(其六)
青童素女。浮邱赤松
位称桐柏。冠号芙蓉。
寻真御辩。控鹤乘龙。
高排云雾。轻举遐踪(其七)
岁往年移。天长地久
霄汉为室。烟霞作友。
舞鹤飞盖。歌鸾送酒。
绝迹氛埃。芳名不朽(其八)
粤我大周。上膺元命。
补天立极。重光累圣。
嘉瑞屡臻。殊祥叠映。
归功苍昊。升中表庆(其九)
爰因展礼。途接灵居。
年载超忽。庭宇凋疏。
更安珠敦。重开玉虚。
方依翠壁。敬勒丹书(其十)
新基建趾。古剑腾文。
凤笙飞韵。鹤驾淩云。
休符杂沓。嘉瑞氤氲。
仙仪靡见。逸响空闻(其十一)
仰圣思元。求真怀昔。
霞轩月殿。星宫雾驿。
万岁须臾。千龄朝夕。
纪盛德于芳翰。勒鸿名于贞石(其十二)
襄州刺史靳公遗爱碑铭724年 唐 · 张九龄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江汉閒州以十数。而襄阳为大。旧多三辅之豪。今则一都之会。故在晋称南雍。在楚为北津。厥繇哤杂。亦云难理。而前此领郡。鲜能安人。或宽或猛。或拘或抗。迹多弗类。俗亦弗宁。是以天子念与我之理。而公受烦卿之寄矣。公名恒。字子济。其先某人也。祖帅。幽州长史。父礼庭。奉天监察御史。世不苟合。义在难进。虽无充量之位。而有积善之烈矣。公性持重。有器望。即温而厉。居敬而。度量可以轨物。德义可以服人。而先王遗言。率由好学。君子行道。必本忠恕。浚源水洁。厉翼云翔。故一举为拾遗。已有远致。三入为御史。侃然正色。当时知音。谓且大用。而尚书理本。郎官选才。亟践诸曹。克压偫议。及再典大郡。遂佐益州。摄御史丞。都督西南军事。原轸超将。岂惟上德。翁归中立。实兼文武。先是兵连蛮徼。岁转军储。扰我公私。费以巨亿。公乃急其所病。思有以易之。建大田于云南。罢馈粮于巴蜀。向之踰重阻。冒毒瘴。负担以踣毙。垂耳于剽掠者。每十有五六。及公底绩。尽境赖全。至于是邦也。政实有素。今也惟行。不违其方。以索其极。莫不教之诲之。优之柔之。从者善之。否则威之。先德后刑。端本肇末。物知所劝。事则有经。率训者众多。变薄为厚。感惠者深远。既和且均。夫然后人斯耻格。庭少诤讼。参佐閒拱。属城晏如。其始也一年而政成。其终也三年而颂兴。爱之如父母。畏之如神明。开元十二年。以理迹尤异。廉使上达。天子嘉之。稍迁陕州刺史。暨解印去郡。攀车盈途。或愿借无缘。而人吏遮道。或瞻望弗及。而老幼啼呼。如是者五里已终朝。十日乃出界。而皆有言曰。舍我何之。及闻公之丧。哀可知矣。市为之罢。舂以之辍。惠爱之结深。古今之感一。盖为仁由已。而遗德在人者。其若是乎。郡中士大夫。与门生故吏。聚族而议撰德。是以刻石立纪。彼鲖阳之陋。堕泪成碑。此岘山之绩。铭曰。
英英靳公,宣哲秉彝。
为我髦士,作人元龟。
倜傥大节,磊落瑰词
人亦有言,天实资之。
御史直绳,郎官高选。
动必兼遂,能皆再践。
纠遏邦慝,弥纶事典。
遂及我人,化流樊沔。
激厉素风,抑扬善政。
约纪为法,急人所病。
物故推诚,事匪忘敬。
感被于下,仁明在咏。
举德不鲜,涉道载深。
穆然清风,莫其遗音。
繄公既没,厥迹可寻。
勒石是图,以慰氓心。
唐故幽州都督河北节度使燕国文贞张公遗爱颂 盛唐 · 孙逖
四言诗 押麌韵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二
有唐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丞太师燕国文贞公讳说字道济。张氏。圣文神武皇帝佐命之臣也。开元六祀。宅于幽朔。及公既殁。御撰丰碑。以为用公于是邦。当革弊之举。讯彼故老。徵于前事。有以见圣人之情见于辞矣。夫渤碣之北。有山戎焉。乍臣乍骄。或息或纵。镇之以大府。府有都督。威之以大军。军有节度。二者之任。万邦之屏。弥缝其阙。必有宗臣。曩者天册之初王尚书不反命。则我天后纳言狄公领之。先天之际。孙将军不振旅。则我睿宗太尉宋公为之。洎陉口之役。嶭公小衄。后数稔。伤痍未平。易置诸将。少有称者。则我皇帝注意于文贞公。社稷之固。生民之杰。伊昔徇节。未尝顾身。面折二竖。辩邪正于君侧。首谋四凶。决安危于天下。勇于义。力于忠。虽有。不能夺已。自受命处此。声振殊俗。终公之代。不敢近边。圣人金城。其在是矣。先是公之未至也。军实耗斁。边储匮少。帑藏乏中人之产。革车无百驷之偫。将欲丰之。不其难也。公问以谣俗。因而化之。命卝人采铜于黄山。使兴鼓铸之利。命杼人斩木于燕岳。使通林麓之财。命圉人市骏于两蕃。使颁质马之政。命廪人搜于塞下。使循平籴之法。物有其官。官赡其事。如川之至。以莫不增。一年而财用肃给。二年而蓄聚饶羡。军声武备。百倍于往时矣。犹以为不一劳者不久逸。不暂费者不永宁。既庶且富。人可用也。于是堑山泽。起亭障。塞鸡鸣之阨。守阜陵之冲。遮大夏之路。距卢龙之口。延袤千里。横绝一方。以顺天地之心。且为华夷之限。命下之日。修塞之后。人到于今赖焉。夫戎狄远却。暴禁矣。货食滋至。财丰矣。封守以固。人安矣。师徒不劳。兵戢矣。武有七德。我其四焉。坐致必胜之道。以销未形之患。是公之深计远虑所致也。初公之大用。实以词宗。虽亟持国钧。而未执兵柄。及台揆中废。荆衡外牧。上将复内用。因以为将。惟幽都克慎厥始。惟大原克和厥中。惟朔方克成厥终。三驾而时靡有争。繇是复践中枢之任矣。文武为宪。斯之谓欤。乔岳告成。遂登仲虺之相。金华念旧。仍遵尚父之师。高朗令终。固其宜也。昔周有张仲。是称孝友。汉有留侯。见推筹画。太守飞声于朔野。司空迈绩于西晋。及公之贵。世德其昌。光于祖考。则庆州都督刑部尚书追孝于前烈。友于兄弟。则国子祭酒怀州刺史致美于当代。施于祚允。则兵部侍郎驸马都尉缵戎于后叶。人臣尊宠。举集其门。岂伊朱轮之盛。方继缁衣之好。辩其谱系。范阳之大族也。叙其封略。燕国之名都也。徵其政理。幽州之良牧也。美数多矣。斯人之德。与夫班伯之荣故郡。买臣之惊守邸。盖不侔矣。蓟县父老某乙等。感之所致。久而益思。远诉不才。追书盛德。徽音已隔。空悲梁木之歌。碑颂独存。应堕岘山之泪。仍系辞曰。
圣出贤睹,为师为辅
大国宗文,殊方畏武。
帝谓幽朔,人思镇抚
受命再瞻,聿来兹土。
谋猷既壮,阙漏咸补。
守固邦宁,财丰人聚。
四牡既驾,三边无侮。
又何与之,元衮及黼。
范阳宗邑,燕垂守宇。
德被塞翁,恩深召父。
琢彼遗爱,传于终古。
贞石不骞,蓟邱之下。
七峰 其一 朝阳峰1120年 宋 · 李纲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一部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沙县
昔年叔子岘山李太白郎官湖,而湖山之名垂于无穷。微二子,则峻峰清流,湮灭而无闻矣。七闽于天下为远地,而沙阳尤僻,虽佳山水,人罕知之。予来此,爱其溪流平缓清彻,而濒溪七峰,崷崒联络,竹树郁然 如屏障间,前此未尝有名之者。予尝莅职太史氏,而窃爱是溪也。表兄翁挺,适有诗来云“梦随太史泛闽溪”,因目之曰:“太史溪”。其最东一峰曰“朝阳峰”;其最西一峰曰“碧云峰”;朝阳之西一峰最高曰“妙高峰”;高之西一峰之下有道士隐居曰“真隐峰”;碧云之东一峰上有岩桂秋至开花,香满城中,曰“华峰”;华之东两峰相属,与阁相对,曰“凝翠东峰”、“凝翠西峰”。各赋诗以识之。予虽不足以望叔子太白,而溪山之胜,庶几不愧岘山郎官湖云。时宣和二年六月十九日,序。
先得朝阳一段红,何年鸣凤集梧桐。
归舟行到湾环处,知是沙溪第一峰。
花岩尚宗师 明 · 杨士彦
五言排律 出处:蓬莱诗集卷之二
花岩宗师大选戊午科。住持四名山。其学长于浮屠。师事者众。余亦爱其清且和。数往来于所住蓬莱山之表训寺。与之论道理。洞然无碍。不啻所谓颇聪明可与语者也。丙寅夏。余在鉴湖。来访且别曰。我家水城。少丧母。茔于岘山之麓。有老父在水城。今将往觐。因投洛山观观音。上雪岳。入花岩。欲将老焉。余尤爱其托迹空门。而内有实行。真可谓墨而儒者也。岩师名尚珠。字图映种桃岩居。以自号云。
去国江关远,辞家岁月赊。
花岩近梓社,法号寄禅科。
降苾招灵母,将蔬荐老爸。
峰云留贝叶,海月印楞华。
林薮应朝市,头陀是洛迦。
多君儒者释,吾不与如何。
上邢军门诗(并引○代咸镜道耆老军民作) 明 · 车天辂
七言排律 押元韵 出处:五山先生续集卷之三
受鈇钺以东来。幕府初开于鲽域。捲旆旌以北上。凯歌将奏于燕台。争吟洗甲之诗。共献赐弓之颂。恭惟乾坤钟美江汉炳灵。云梦洞庭之襟怀。澄不清而挠不浊。泰山乔岳之气像。仰弥高而钻弥坚。五色麒麟。九苞凤凰。拔其萃而出其类。八斗文章。三冬书史。博乎古而达乎今。智若五总龟。多识乎前言往行。才如八骏马。独步乎秋驾春衢。德行堂堂。继业汉昴之峻节。声名藉藉。承家齐祐之高门。笔扫千军。鲤化禹门之浪。胸藏万甲。鹏抟庄海之风。历金门而上玉堂。遭遇一千嘉会。攀龙鳞而附凤翼。利见九五大人。领袖衣冠。丹青神化。言言大义。凛凛精忠。温树不言。沈默迈孔光之素履。路马必式。谨慎优石奋黄裳。皮里春秋。解人颐于臧否。禁中颇牧。回天笑于纡谟。公材自负于英雄。物望咸推于将相。曩者。雕题发射天之矢。猃狁为雠于大邦。凿齿磨血人之牙。长蛇臶食乎上国。楚臣哭乞秦之七日。汉帝移救越之六师。嫖姚迟绝漠之功。娄敬进和亲之说。群疑满腹。恐莫效公输之九攻。众议成林。谓可从魏绛之五利。于时老爷。义形于色。志烈秋霜。诚激于中。口飞鈇钺。俨华夷内外之辨。宁容讲媾之唐。守春秋谨严之经。不许会戎之鲁。有言逊汝志。宪宗裴度之卿材。惟简在帝心。武皇长孺之国器。故膺专征伐之诏。乃总诘戎兵之官。出节于庭。元帅作三军之司命。受脤于社。尚书践八座之崇班。职兼汉室之乘骢。位极周官之司马。豸冠共绣衣交映。虎竹与齐斧相将。分武库之戈鋋。发荥阳之刁斗。肃军容而不犯。整师律而无哗。卫霍先驱。孙吴后殿。貔貅十万。衣夫差之水犀。螭虎三千。披楚王之组练。大旆未离于鹤野。前茅已届于鳀岑。甲胄乘陵。转迅雷于蓟门辽塞。旌旃清迥。霁夕雨于鸭水浿江。星象炜煌。动师门之北落。诗人章句。咏周公之东征。怬棨戟于藩都。驰羽檄于边圉。麾兵金匮。不必临边。校战玉钤。坐以役敌。兵从天下。长驱无战之师。虏在目中。深入不毛之地。霆击昆阳之战。月晕兰山之围。方待因垒而降。忽作知难而退。少无亡矢遗镞之费。克有斩将搴旗之功。逮夫天讨之再行。爰复夏官之九伐。落雕都尉。试东胡于陆攻。下濑将军。尝南越于水战。截波吕蒙之斗舰。劈箭伍胥之戈船。苍兕青龙。横截六鳌背涛浪。犀渠鹤膝。分张三岛前云霞。火焚赤壁之舟。风拂乌孙之垒。黄沙碛里。夜迷齐马之轮。青海城头。晨占楚乌之幕。复屯慑威而瓦解冰泮。馀孽褫魄于鹤唳风声。收六月之车徒。罢七旬之干羽。多算胜少算。逖蛮方而濯征。至仁伐不仁。仗皇威而震叠。戮鲸鲵筑京观。不惟立界于铜标。临瀚海封狼居。岂但勒铭于燕石。班声动地。翻碧海之波涛。喜气浮天。散青山之风雨。南徼之山川再辟。东韩之日月重明。殆天启之。非人力也。是由老爷吉甫文武。却縠诗书。三略在心。六韬指掌。折冲樽俎之内。晏平仲圣相同风。运筹帷幄之中。张子房人杰并驾。纶巾羽扇。诸葛亮之雍容。缓带轻裘羊叔子简易。真儒无敌。大雅不群。文星压玉帐之将星。卿月临戍楼之边月。剑心匪石。不忘一饭圣明君。镜发尽霜。积苦三年军旅事。惟是摧陷廓清之力。无非发纵指示之勤。开细柳亚夫之营。山有猛虎。拥红莲王俭之府。海无遗珠。所其我武之维扬。繄赖群策之毕举。况出入勤劳之历试。亦险阻艰难之备尝。建戟纛于南堧。音报三捷之露布。拥旌旄于左海。今飞一战之羽书。刮绝蛮夷之陆梁。答扬天子之赫怒。肤公不劳于汗马。遗萌得免于其鱼。云台合画形容。草木犹知名姓。无竞维烈。莫之与京。天上紫泥书。飞下班师之凤诏。海外青油帐。捲归入塞之虹旗。画角风清。壮士之长歌共和。旄头夜落。蛮儿之杀气同销。草绿江南。不作王孙之归恨。春晴郭外。空凝使者之去思。汉水曾波。若见沈碑襄水华山斜日。如临堕泪之岘山。大树不伐功。尚想冯公之谦退。甘棠有遗爱。能忘召伯之仁贤。新野生祠。傥庶几于菀尔。成都画像。冀髣髴于晔如。衮衣绣裳。愿于汝信处。攀辕卧辙。无以我公归。伏念干戈万死残骸。蝼蚁再生微命。地接阴山之白草。靺鞨与邻。天连渤海之黄云。蛙黾同渚。驰马试剑。俗多秦国之斗争。读书攻文。士少鲁邦之弦诵。苦被卉服之毒螫。鳄食鲸吞。喜闻王师之扫除。云撤席捲。恨不得逆香火于楚野。犒膏沐于齐师。向南风而开襟。望北斗以引领。驰遥思于千里。纵未睹景星庆云。贡深衷于一言。用寄将车尘马足。已铭肌骨。敢布腹心。继以诗曰。
有美山东汉相门,风流文采古今存。
魁梧气岸崧尊岳,秀朗精神玉出昆。
捲起九河轮辩囿,倒流三峡词源
马来西极方知骥,鹏击南溟化鲲
玉府腾身龙得雨,金闺通籍鹤乘轩
九霄白日心肝照,万里青云步武跟。
东土半归蛇豕食,南垠尽入犬羊屯。
朝廷注意求元帅,天子倾心救属藩。
赐钺专征才受诏,分符独坐最承恩。
夏官司马尚书重,柏府乘骢御史尊。
龙节洗霜排宿雾,绣衣明雪映朝暾。
旗穿燕市分河戒,剑及龙湾出塞垣。
鲽域山川迎棨戟,鳀岑风露入櫜鞬。
建瓴水势三军下,蓦地风声万马奔。
远迹汉城幕府,遥临华岳拥征幡。
兵疑草木威先慑,令肃雷霆静不烦。
一合人谋神鬼避,再行天讨日星掀。
阿童斗舰连江色,杨仆楼船截海痕。
赤壁火飞连锁断,乌林风立陈云昏。
商星带杀云阴变,殷血吹腥水气浑。
穴蚁直须𢬵足蹋,鼎鱼那卜失胸吞。
四郊垒灭三边静,一箭书传万甲蹲。
却敌笑谈推上将,折冲樽俎壮中原。
周家元老闻诗雅,鲁国真儒见法言。
勒石燕山何足道,沈碑汉水未应论。
提封只是标交趾,亭障能令界浩亹。
已遣熊罴清绝徼,却教风鹤詟游魂。
决痈不啻机强弩,攻弱无论战孟贲
保合周馀扶赤子,张皇汉铄破乌孙
海滨永绝斑衣孽,地下都消白骨冤。
画角爱飘遥海去,虎牙还向夕阳翻。
扇藏白羽辞戎幕,帐捲青油指帝阍。
梦与春鸿飞塞国,身从社燕返乡园。
目随使节天容逼,恨入王孙草色蕃。
千里壶浆心鲁犒,几人香火顶秦盆。
黄金台峻看飞动,紫气关高识曣㬈。
饮至策勋将返旆,去思遗爱欲攀辕。
像留百代期无斁,祠奉千春矢不谖。
四截皇灵光日月,三韩国乾坤。
拜尘拟续鸿飞什,泪化鲛珠让断猿。
定略将军忠武卫副司果金君墓碣铭(并序○前稿) 明 · 申钦
四言诗 出处:象村稿卷之二十五
湖之南。故多隐德君子。其文采不少槩见。何哉。岂恬穆敦朴。不数数于世而然耶。若金侯者其尤欤。侯讳就善。字允中庆州人新罗王后也。有为礼仪判书者讳冲汉。坐言事谪南原。子孙仍家焉。高祖曰从直。赠议政府左赞成。曾祖曰楹。司宪府监察。祖翼基。活人署别提。寔生副司果黝。即侯之考也。妣曰完山柳氏。舒川郡守宗女嘉靖癸巳生侯。七岁而司果公卒。鞠于养祖母。十七岁而㧕孺人又卒。事继母吴氏。尽其道。生有美质。忼慨方严。廉而不刿。好善嫉恶。至不容人过失。气岸轩豁。望之知其为丈夫也。早弃举子业。署西班司果。有一权倖。欲以美爵易侯第。侯拒之。遂老于桑梓。喜饮酒。婆娑娱乐以终身。待人无少长疏戚。一饮以和。乡里式之。推以为长德。古所谓可祭于社者。其庶乎近之矣。万历乙酉疾卒。得年五十三。翌年春。葬于龙城南羔岘山先茔之北子坐之原。侯之配崔氏。亦完山右族。考讳㬌温。祖讳润汉。成均生员。曾祖讳嵇。典狱主簿人生嘉靖戊子。殁于万历丙申。盖六十九岁。与侯葬同原。妇德甚修。待亲党款厚。周人匮乏。不恤家有无。抑亦女士者非耶。一子容早死。取侯弟就鍊第二子宣后之。容生一女。郑慎复。生一男二女幼。宣辛卯上舍。娶杨士敏女。生三男。汝𤪋,汝𤦃,汝璗。上舍君持家状来。属钦以墓铭。钦非立言者。而既悼司果君有其器而不达于邦。重感上舍君孝思。不敢辞而系以铭。铭曰。
木灾于材,玉破于制。
全而归之,实与天契。
彼刓斲者,亦独何为。
篆玆铭诗,伊昧之贻。
省先君子墓 明末 · 梁以壮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先君子,字次瑜号石门。为人无愁无怒,博学多谋,文似左史,诗近香山,章镌秦汉,书法右军,人争慕之戊子九月一日去世,越月,朱村故人潘龙飏于武闱后,犹遇先君子于番禺县前,相语良久,邀往寓舍,辞出东门,谓入罗浮是年十一月协领岘山葬母朱村,予与古罔区子益亭皆往,因同访潘子,备述其事,皆以为仙去。潘子时亦年七十矣,且作诗志之,一时同人咸和焉。因序。
先人素潇洒,魂体尚能全。
不肯还家老,而为伏虎仙。
一丘空落日,万恨在终天。
春草无知物,青青年又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