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甘肃省定西市首阳山” 相关资源
诗库 序
先秦 · 无名氏
《史记》曰: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乃饿且死而作歌。其辞曰:
登彼西山兮采其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
我适归矣。
吁嗟徂兮命之衰矣(○《史记》伯夷列传。《诗纪前集》一。又《书钞》百六、《御览》五百七十并引、非、归三韵。○逯案。《吕氏春秋》诚廉篇云。昔周之将兴也。伯夷叔齐相谓曰:昔者神农氏之有天下也。时祀尽敬。不以人之坏自成也。今周见殷之僻乱也。而遽为之正与治。以此绍殷。是以乱易暴也。今天下暗。周德衰矣。不若避之以洁吾行。至首阳之下而饿焉。其曰神农氏。曰以乱易暴。曰周德衰。与此歌相出入。则此歌之出殆在秦之末年也。)
海州首阳山(并序。见舆地胜览。) 明 · 李石亨
 押先韵 出处:樗轩集卷上
吾于年前赴京。道过永平府。有山巍然。人谓首阳山。而说夷齐事甚详。不知此山何以复得此名。无乃传之讹耶。称夷齐曰东夷之人也。则隐于此恐或不诬。而以耻食周粟而隐。则不欲在中原之地者亦信矣。安知中原之首阳为不诬。而此山之为诬也。聊以书此吊古云耳。
首阳山在海之边,洪涛昼夜奔流前。
千山万山趋拱揖,孤标崒嵂高撑天。
春复秋兮阅几许,至今此山名流传。
忆昔殷家汤业尽,白鱼跳浪入周船。
煌煌黄钺牧之野,有众一心惟三千。
乾维欲坠坤轴转,可怜扣马空周旋。
耿耿孤心悬落日,回首亳墟埋寒烟。
四海八荒皆周禄,周禄宁吾下喉咽。
聊寄山中山寂寂,采薇一曲风萧然。
曲终人不见,水绿山青千万年。
夷齐庙 清 · 玄烨
 押纸韵 出处: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卷三十六
永平府治西古孤竹城夷齐庙在焉滦水经其前清风台峙其后倚岩俯流足以登眺夫夷孤竹君之二子也能让侯封不食周粟采薇首阳山独行其志孟子圣之清称之盖人惟能立节自可垂名夷齐之去国洁身不求人知而庙貌千古迄今犹存吁造诣其可忽乎哉
滦河水清驶,荒山屹然峙。
上有孤竹城,乱石半倾圮。
堂庑既具观,庙貌亦俨尔。
缅惟商代末,天下渐披靡。
兹地实藩封,人民差可恃。
兄弟以义让,富贵如敝屣。
叩马谏周王,数语昭青史。
遁迹首阳山,薇蕨何其美。
万载挹高风,顽懦闻之起。
苍苍台下,汤汤台前水。
劲节与澄流,不愧相比拟。
停銮碧山阿,怀古未能已。
文会书院。敬次外曾祖文纯公先生癸卯 清 · 李匡德
七言律诗 出处:冠阳诗集卷之一
海西之不以文献邦称久矣。外曾祖文纯公先生。尝有诗于文会书院云云。盖伤之也。按箕子洪范书。宲万古理学之祖。亦尝为武王陈之。况自治其国。而其肯不以皇极五行之理乎。中国人尚能世诵之。而国史无传之者。又唐李渤所录。有曰朝鲜亦有首阳山。宲夷齐隐处。与箕子有往来之迹。夫夷齐既避其矣。况处其地乎。苟不之微子之国。必居于箕子之邦。而国史亦不载其语。俱可慨也。嗟乎。夷齐大老。箕子仁人。或避地于首阳。或开国于平壤。大都不越数百里之内。想一时耸动薰陶之效。必人慕让国之节。户讲叙伦之学。大海以西。何遽不若洙泗之上哉。乃未几。一变为荒僻鄙陋之俗。幸而得圃,二老而于千万载之下。而又未有继而起者。此岂非文纯先生所以忾然永叹。深有恨于西土诸君子者耶。诗旧无板本。今始追刻而揭之云。
白马东来道亦迁,西山之事或疑然。
忍于雠地淹清躅,想为吾氓说范编。
彊域纵横犹不改,风声杳邈更诗传。
竹桥芜没琴亭废,海国今又怆二首。
采薇亭歌 清 · 姜栳
四言诗 押豪韵 出处:冶隐先生续集卷之下
首阳山有采亭云。今乌山冶隐吉先生之遗墟。亦有采薇亭。然则先生之事同欤。先生之居同欤。先生未尝采薇。而山亦非首阳。则是亭之同名于彼者。抑先生之志欤。节有同而然欤。先生辞禄而隐居。则先生之志伯夷也。先生临命而不屈。则先生之节伯夷也。先生伯夷。若是乎班。则有是亭而安得无是名也耶。呜乎。亦凌寒而不变者也。彼亭畔之先生之所栽云。歌曰。
山莫不高,莫吴山高。
山非尔高,惟先生高。
山与人高,亭亦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