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关键词
“黑车子”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赐回鹘嗢没斯特勒等诏书841年8月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
回鹘嗢没斯特勒那颉啜特勒颉于伽思于解亦阿耽于思莫贺达于宰相伊难朱密伽谛略摩咄将军谛略等。
天德军递所奏表至。
再三省览。
忧属良深。
彼蕃自忠毗伽可汗以来。
代为亲邻。
连降爱主。
恩礼特异。
古今莫及。
朕君临万国。
抚育殊方。
苟有未安。
则宜来告。
况特勒等乃祖乃父。
归诚累朝。
昨遣嗣泽王溶吊册先可汗回。
始闻卿国中丧乱。
诸部乖离。
救患恤邻。
岂忘令典。
方图镇抚
以命使臣
今又知坚昆等五族。
深入凌虐。
可汗被害。
公主及新可汗。
播越他所。
未归城邑。
特勒等力不能制。
思存远图。
相率遁逃。
万里归命。
又知欲奉公主朝觐。
忠谋不从。
已逾大漠之南。
五原之塞。
发此单使。
布其赤心。
言念艰危。
恻然轸叹。
料卿等皆英酋贵族。
羁寓沙场。
怀土之情。
如何可处。
岂非欲讨除外寇。
匡复本蕃。
抱此至忠。
托于大援。
但缘未知指的。
难便听从。
又虑边境守臣
见卿忽至。
或怀疑阻。
不副朕心。
故遣鸿胪卿贾驰往安抚。
朕既奖卿忠。
报以信诚。
虽隔塞垣。
已如相见。
卿须深明朕衷。
尽吐所怀。
一一言于使臣
令其速还闻奏。
伫闻诚愿。
续有指挥
必当副彼急难。
固不惜于事力。
勉于谋度。
用保忠勋。
秋热。
卿及部下诸官并左相阿彼兀等部落黑车子达怛等平安好。
遣书指不多及。
与黠戛斯可汗书844年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皇帝敬问黠戛斯可汗。温仵合将军至。
览书及所献马百匹鹘十联。具悉。
可汗特禀英姿。生知雄略。
奋扬威武。底定龙荒。
扫回鹘之穹居。报怨以直。
公主之罽幕。事大以诚。
又遣贵族信臣。载驰朔漠。
名马鸷鸟。远涉流沙。
既展同姓之亲。克副怀柔之旨。
眷言勋绩。深慰予衷。
朕护奉丕图。抚宁万国。
岂望化孚有截。致殷汤来享之明。
实恐德未遍覆。愧汉宣兼临之盛。
况与彼国壤隔内外。非正朔所加。
礼既不施。政岂宜及。
但以惜可汗宗盟之国。愿保先名。
可汗宏远之谋。须除后患。
所以具古今祸福。往谕至怀。
呼韩邪单于郅支尚存。国难未靖。
称蕃事汉。福及子孙。
后汉单于比以大父。依汉而安。
继袭其号。上书款塞。
永愿藩蔽漠南。遂致朔塞底宁。
烽燧永息。近则回鹘结大国之援。
雄长北蕃。诸部率从。
莫敢不服。一隅安乐。
百有馀年。此事昭然。
可汗所睹。况今回鹘种类未尽。
介居蕃汉之间。爰及黑车子
久畏其威。素服其信。
虑彼再振。常持两端。
须令小蕃知朕亲厚可汗。弃绝回鹘。
实在和好分定。内附约盟。
则邪计奸谋。无由而入。
故欲显加册命。昭示万方。
登里可汗回鹘旧号。是国家顷年所赐。
非回鹘自制此名。今回鹘国已破亡。
理当嫌避。朕以可汗先祖。
往在贞观。身自入朝。
太宗授以左卫将军坚昆都督。朕思欲继太宗之旧典。
彼亦宜遵先祖之明诚。便以坚昆为国。
施于册命。更加美号。
以表懿亲。况坚者不朽之名。
昆者有后之称。示不忘本。
岂不美欤。朕昨命礼部尚书郑肃等与彼使臣面陈大计。
温仵合将军等皆谕朕旨。愿言结成。
岂必契径路之金。举留犁之酒。
保兹诚信。固在厥初。
顷者回鹘至塞上。请国家精兵十万。
送至漠北。渐归本蕃。
又请借汉界一城。养育疲羸。
以图兴复。朕以可汗之故。
尽不听从。今回鹘是国家叛臣。
为可汗雠敌。须去根本。
方保永安。是天亡之时。
易于攻取。古人云。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可汗须乘此机便。早务芟夷。
回鹘未灭以前。可汗勿以饮食为甘。
弋猎为乐。励兵秣马。
不可暂闲。所恨隔在诸蕃。
国家难于同力。倘更近塞。
岂复稽诛。又恐馀孽归降。
可汗未能尽戮。纳有罪之众。
受逋逃之臣。倘收吾憎。
必开边隙。此则蕃养虺毒。
自生厉阶。前年回鹘宰相等向汉使云。
李靖擒颉利后。国中只有三二十人。
便郤兴复。虽在危困。
尚尔张皇。可汗深察此言。
岂得不虑。又闻合罗川回鹘牙帐。
未尽毁除。想其怀土之心。
必有思归之志。速要平其区落。
无使孑遗。既表成功。
彼当绝望。可汗已摅积年之愤。
自为一代之雄。至于居处服章。
皆宜变革。焉得安于所习。
姑务因循。则何以震耀北方。
弹压诸部。朕抚有中夏
爱育生灵。常恐百姓未安。
一物失所。岂愿更广威略。
遥制要荒。但缘与可汗方保和盟。
义同忧乐。纤微之事。
皆欲备言。想可汗与将相筹谋。
副兹诚意。此使到日。
必谅朕心。即宜速遣报章。
此当遣重臣册命。夏热。
可汗休泰将相以下。
并存问之。遣书指不多及。
赐黠戛斯书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
皇帝敬问黠戛斯可汗。将军谛德伊斯难殊至。
览书并白马二匹。具悉。
可汗降精斗极。雄朔漠以称君。
禀耀旄头。分天街而建国。
特负英豪之气。夙推统御之才。
眷想嘉猷。载深寤叹。
来书云。温仵合将军归国后。
汉使不来。温仵合去日。
朕书具云。速遣报章。
此当遣重臣册命。自是可汗未谕此意。
报答稍迟。此则寻欲遣使。
只自延望来信。又云。
金石路已隔绝。盖为山川悠远。
未得自与可汗封壤接连。非是两国之情。
犹有阻隔。想可汗明识。
无复致疑。又云。
两地遣书。彼此不会。
且书不可以尽言。言不可以尽意。
况蕃汉文字。传译不同。
只在共推赤心。永保盟好。
岂必缘饰词语。以此交欢。
每欲思维先恩好意。不更疑惑。
便是明诚。又云。
欲除却两楹间恶剌。此之一事。
实是嘉言。缘回鹘雄据北方。
代为君长。诸蕃臣伏。
百有馀年。今可汗扫其穹居。
大雪雠耻。功业既高于前古。
威声已振于北荒。固当深务远图。
岂可更留馀烬。黑车子不度德量力。
敢保寇雠。则是轻侮可汗。
独不向化。此而可忍。
孰不可容。况可汗前来云求访公主
使上天入地。必须觅得。
今若舍而不问。何以取信朕怀。
想可汗乘彼盛秋。长驱精骑。
问回鹘逋逃之罪。行黑车后服之诛。
取若拾遗。役无再举。
从兹荡定。岂不美欤。
来书又云。送公主到彼。
无一语来。缘公主才离可汗五日。
便被回鹘劫夺。所遣来使。
尽被杀伤。公主二年之中。
流离沙漠。事已隔远。
所以不再叙言。然赵蕃去日。
已具感悦之心。足表殷勤之意。
又闻今秋欲移就回鹘牙帐。灭其大国。
便保旧居。足使诸蕃畏威。
回鹘绝望。稍近边境。
颇谓良图。所云请发兵马期集去处。
缘黑车子犹去汉界一千馀里。在沙漠之中。
从前汉兵未尝到彼。比闻回鹘。
深意。常欲投窜安西
待至今秋。朕当令幽州太原振武天德缘边四镇要路出兵。
料可汗攻讨之时。回鹘必当潜遁。
各令邀截。便可枭擒。
此是军期。须合符契。
想可汗必全大信。用叶一心。
谛德伊斯难殊朕已于三殿面对。兼赐宴乐。
并依来表。不更滞留。
朕续遣重臣。便申册命。
故先达此旨。令彼国明知册命之礼。
并依回鹘故事。可汗爰始立国。
临长诸蕃。须示邻壤情深。
宗盟义重。以此镇抚
谁敢不从。宜体至怀。
共宏远略。春暖。
可汗休泰将相以下。
并存问之。遣书指不多及。
请更发兵山外邀截回鹘状843年1月25日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缘回鹘既已讨除。
须令殄灭。今可汗穷蹙。
正可枭擒。万一透入黑车子部落。
必恐延引岁月。劳师费财。
望速诏忠顺。令进军于山外黑车子去路邀截。
振武军马数少。其李思忠下沙陀五百骑。
易定军马一千骑。便令何清朝押领同去。
如至阴山。北蕃知回鹘犹在旧处。
便令从北进军取背。则前后受敌。
必无所逃。未审可否。
巡边使刘濛845年2月23日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
李回等称。
黠戛斯使云。
今冬必欲就黑车子回纥可汗馀烬。
切望国家兵马应接。
黠戛斯使回日。
已赐敕书。
许令幽州太原天德振武
各于路邀截出兵。
伏以控驭蕃戎。
最在诚信。
既有期约。
不可参差。
须遣使臣
早为布置。
刘濛便望灵武天德振武太原路赴京。
兵力素全。
番人至众。
只要令先事拣练。
兼修整器械。
缘累年用兵。
计所阙者最是兵仗。
早须为备。
拟仍令代北诸军镇添补逃亡官健。
及点检退浑沙陀等部落。
枞枞排比。
至防秋时。
且各令于把头烽内要害城镇屯集。
待知回鹘指的消息。
即于山外邀截。
天德西受降城振武穿阴山贼路。
如有要路削及添木石填塞处。
早令下手修缮。
仍于要路深掘壕堑。
多置陷马坑。
须防黠戛斯向北蹙逐。
回鹘入塞唐突。
缘天德振武两处兵力寡少。
恐须临时接借。
望委刘濛节度防御使仔细商量。
据下切要闻。
不得妄令申请。
幽州兵马至多。
不得先令排比。
冬至初。
续降中使赐诏。
如蒙允许。
望付翰林约此意各赐诏处分。
未审可否。
刘沔与回鹘宰相书意842年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纥扢斯专使将军踏布合祖达千⿺(辶悉禾亥义判官元因娑拽汗阿已时等七人至天德上表云。
破灭回鹘之时。
收得皇帝女公主
缘与大唐本是同姓之国。
固不敢留公主
差都吕施合将军送至南朝
至今不知信息。
不知得达大唐
为复被奸人中路隔绝。
缘此使不回。
今出四十万兵寻觅。
若被别人留连不放。
请子细报。
即差人就彼寻觅。
上天入地。
终须觅得送公主
使若入吐蕃国去。
即至吐蕃
皇帝自览表章。
颇深轸念。
缘与回鹘可汗久修邻好。
加以姻亲。
艰难之时。
常展勋力。
情义至重。
休戚是同。
今纥扢斯雠怨可汗。
兼求公主
必虑大兴兵甲。
纠合诸蕃。
长驰南行。
直至塞上。
今可汗人众饥馑。
兵数无多。
强敌倘来。
将何御捍。
非惟大唐之力。
救助至难。
兼恐边城之民。
因此罹患。
可汗须与将相熟议。
早务良图。
依倚侧近山川。
深自藏匿。
且送公主归国。
以避责言。
且纥扢斯虽来。
足得免祸。
又踏布合祖云。
纥扢斯即移就合罗川
居回鹘旧国。
兼以得安西北庭达怛等五部落。
又云。
昨者二千骑送踏布合祖至碛北。
令累路逢着回鹘即杀。
踏布自本国至天德西城。
更不逢着回鹘一人。
无可杀戮。
又恐回鹘与吐蕃通信
已令兵马把断三河口道路。
则筹略兵马之势。
揣度可知。
且兴废在天。
否泰有运。
纥扢斯以寡为众。
以弱为彊。
岂止人谋。
固是天赞。
古人云。
大福不再来。
盖以天亡之后。
终难再振。
若欲且依黑车子
延引岁时。
不惟雄豪所耻。
实亦诸蕃轻笑。
倘纥扢斯逼逐。
黑车子之心。
焉可保信。
不如早归大国。
自保安全。
顺天命以去危。
恃姻好而求福。
皇帝宠待存恤。
必更加恩。
辄献良箴。
幸垂采纳。
恐要见纥扢斯表本。
今亦录往。
李丕郭谊844年4月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夏首初热。
伏惟十三叔动止万福。
自归朝廷。
颇获优宠。
三领大郡。
荣列中司
想十三叔远闻。
必深喜慰。
顷岁寓游上党
与主公素未相知。
十三叔剪拂提携。
遂叨右职。
寻蒙见哀羁旅。
申以婚姻。
托系援于高门。
实光荣于鄙族。
每怀恩遇。
刻骨铭肌。
去年初投国家。
便蒙圣上于三殿召对。
此时具奏云。
臣是十三叔遣密归国。
先布款诚。
十三叔久受刘家厚恩。
未忍便弃。
留待挟持不得。
势力稍衰。
必擒剪军中恶人。
率先归国。
圣上深赐信纳。
已记十三叔姓名
自后缘除授忻州
去彼疆界遥远。
常抱深恨。
无由自申。
今蒙改授晋州
兼充右尚书副使
密迩封壤。
瞻望不遥。
若不披露赤诚。
实负姻好。
回鹘可汗士马已尽。
一身归投黑车子
近黠戛斯国王遣将军百馀人入朝。
请发本国兵四十万众。
袭逐可汗。
擒送京阙。
又西蕃赞普近亡。
新立赞普
才年十岁。
国中至今未定。
两蕃宰相以下。
进表请托附大唐
今国家边塞底宁。
八表无事。
须将国力。
平殄五州。
除有司馈运之外。
圣上不惜内府金帛。
频以出赐。
又诸道兵马。
微有损伤。
即徵兵填替。
必作数年讨伐之意。
十三叔自料形势。
必当坐见危亡。
幸因在邻近。
朝廷委信。
必须早图功效。
自取宠荣。
保衰老之年。
全一门之命。
书名竹帛。
岂不美哉。
只在冀氏
相去咫尺。
只要十三叔有一明据。
得圣上密知。
此状到后。
且望惠数行手示。
潜布忠款。
便遣人进上。
必请密诏安存。
此事石尚书并不知。
指天誓心。
达此诚意。
幸垂延纳。
不至迟疑。
祸机在身。
岂得顾望。
古人云。
晏安鸩毒。
不可怀也。
盖以偷安比于鸩毒。
切望思之。
临楮零涕。
此情何极。
不宣。
再拜。
陷北记 后晋 · 胡峤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九
幽州西北居庸关
明日又西北入石门关
关路崖狭。
一夫可以当百。
此中国控扼契丹之险也。
又三日至可汗州。
南望五台山
其一峰最高者东台也。
又三日至新武州
西北行五十里。
鸡鸣山
唐太宗北伐。
闻鸡鸣于此。
因以名山。
明日入永定关北。
此唐故关也。
又四日至归化州
又三日登岭。
岭东西连亘。
有路北下。
四顾冥然。
黄云白草。
不可穷极。
契丹曰。
此辞乡岭也。
可一南望而为永诀。
同行者皆恸哭。
往往绝而复苏。
又行三四日至黑榆林
时七月
寒如深冬。
又明日入斜谷
长五十里。
高崖峻谷。
仰不见日。
而寒尤甚。
已出谷得平地。
气稍温。
又行二日湟水
明日黑水
二日至汤城淀。
地气最温。
契丹苦大寒。
则就温于此。
其水泉清泠。
草软如茸。
可藉以寝。
而多异花。
记其二种。
一曰旱金。
大如掌。
金色烁人。
一曰青囊。
如中国金灯
而色类蓝可爱。
二日至仪坤州。
渡麝香河
幽州至此无里候。
其所向不知为南北。
二日赤崖
萧翰世宗兀欲相击。
遂及述律后战于沙河
述律兵败而北。
兀欲追至独树渡。
遂囚述律于朴马山
又行三日
遂至上京
所谓西楼也。
西楼有邑屋市肆。
交易无钱而用布。
有绫锦诸工作。
宦者翰林技术教坊角抵秀才僧尼道士等。
皆中国人。
而并汾幽蓟之人尤多。
上京东去四十里。
至珍珠寨。
始食菜。
明日东行。
地势渐高。
西望平地
松林郁然。
数十里遂入平川
多草木。
始食西瓜。
契丹回纥
得此种。
以牛粪覆棚而种。
大如中国东瓜而味甘。
又行东至袅潭。
始有
而水草丰美。
有息鸡草尤美。
而本大。
马食不过十本而饱。
自袅潭入大山。
行十馀日而出。
过一大林。
长二三里。
皆芜荑。
枝叶有芒刺如箭羽。
其地皆无草。
兀欲时卓帐于此。
会部人葬太宗
自此西南行。
日六十里。
七日大山门
两高山相去一里。
而长松丰草。
珍禽野卉。
有屋室碑石曰陵所。
兀欲入祭。
诸部大人惟执祭器者得入。
入而门阖。
明日开门。
曰抛盏。
礼毕。
问其礼。
皆秘不肯言。
峤所目见囚述律葬太宗等事。
与中国所记差异。
已而得罪被锁。
峤与部曲东至福州
福州所治也。
峤等东行。
过一山。
十三山
云此西南去幽州二千里。
又东行数日过卫州
有居人三十馀家。
盖契丹初虏中国卫州人
筑城而居之。
峤至福州
契丹多怜峤。
教其逃归。
峤因得其诸国种类。
近云距契丹国东至于海。
铁甸
其族野居皮帐。
而人刚勇。
其地少草木。
水咸浊。
色如血。
澄之久而后可饮。
又东女真。
善射。
多牛鹿野狗。
其人无定居。
行以牛负物。
遇雨则张革为屋。
常作鹿鸣。
呼鹿而射之。
食其生肉。
能酿麋为酒。
醉则缚之而睡。
醒而后解。
不然则杀人。
又东南渤海
东辽国。
皆与契丹略同。
其南海曲有鱼盐之利。
又南奚与契丹略同。
而人好杀戮。
又南至于榆关矣。
西南至儒州
皆故汉地。
西则突厥回纥
西北至妪厥律
其人长大髦头。
酋长全其发。
盛以紫囊
地苦寒。
水出大鱼。
契丹仰食。
又多黑白黄貂鼠皮。
北方诸国皆仰足。
其人最勇。
邻国不敢侵。
又其西辖戛。
又其北单于突厥
皆与妪厥律略同。
又北黑车子
善作车帐。
其人知孝义
地贫无所产。
契丹之先。
常役回纥
后背之走黑车子
始学作车帐。
又北牛蹄突厥
人身牛足。
其地尤寒。
水曰瓠河。
夏秋冰厚二尺。
春冬冰彻底。
常烧器消冰乃得饮。
东北至袜劫子
其人髦首披布为衣。
不鞍而骑。
大弓长箭。
尤善射。
遇人辄杀。
而生食其肉。
契丹等国皆畏之。
契丹五骑遇一袜劫子
皆散走。
其国三面皆室韦
一曰室韦
二曰黄头屋韦。
三曰兽室韦
其地多铜铁金银。
其人工巧。
铜铁诸器皆精好。
善织毛锦。
地尤寒。
马溺至地成冰堆。
又北狗国
人身狗首。
长毛不衣。
手搏猛兽。
语为犬嗥。
其妻皆人。
能汉语。
生男为狗。
女为人。
自婚嫁穴居食生。
而妻女人食。
云常有中国人至其国。
其妻怜之。
使逃归。
与其箸十馀只。
教其走十馀里遗一箸。
狗夫追之。
见其家物。
则衔而归。
则不能追矣。
其说如此。
又曰。
契丹常选百里马二十匹。
遣十人赍乾●99E5北行。
穷其所见。
其人自黑车子历牛啼国以北。
行一年。
经四十三城。
居人多以木皮为屋。
其语言无译者。
不知其国地山川部族名号。
其地气遇平地则温和。
山林则寒洌。
至三十三城。
得一人。
铁甸语。
其言颇可解。
云地名颉利乌干邪堰。
云自此以北。
龙蛇猛兽。
魑魅群行。
不可往矣。
其人乃还。
此北荒之极也。
契丹谓峤曰。
夷狄之人。
岂能胜中国。
然晋所以败者。
主暗而臣不忠。
因具道诸国事。
曰。
子归。
悉以语汉人。
努力事其主。
无为夷狄所虏。
吾国非人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