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皇太子晬日进法衣表 初唐 · 僧玄奘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六
沙门元奘言。元奘闻兰荣紫苑。过之者必观。桂茂青溪。逢之者斯悦。草木犹尔。况人伦乎。况圣允乎。伏惟皇帝皇后挹神睿之姿。怀天地之德。抚宁区夏。子育偫生。兼复大建伽蓝。广兴福聚。益宝图常恒不变之业。助鼎命金刚坚固之因。既妙善薰修。故使皇太子机神日茂。潞王懿杰逾明。佛光王岐嶷增朗。可谓超周越商。与黄帝比崇。子子孙孙。万年之庆者也。元奘猥以庸微。时得参见王等。私心踊悦。诚欢诚喜。今是佛光王诞晬之日。礼有献贺。辄率愚怀。谨上法衣一具。伏愿皇子万神拥卫。百福扶持。寤寝安和。乳哺调适。绍隆三宝。摧伏四魔。行菩萨行。继如来事。不胜琼萼天枝英华美茂欢喜之至。谨附表并衣以闻。轻触宸严。追深战越。
告谕人户不得枉有费用诏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
朕茂绍庆灵,抚宁区宇,方厉勤于稼穑,思洽咏于仓箱。今以膏泽应时,大田兴役,冀臻上瑞,实荷高穹。犹虑罄寓之间,力农之室,睹资储之盈羡,忘播植之艰难,或纵弃捐,怠于收歛,俾行戒谕,用示轸怀。宜令州县告谕人户,不得枉有费用,弃掷食物,违者量罪科责。
按:《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之一六八(第七册第六○七○页)。又见同书食货一之一九(第五册第四八一一页)。
讽谏诗 西汉 · 韦孟
四言诗
《汉书》曰:孟为元王傅。傅子夷王及孙王戊。戊荒淫不遵道。作诗讽谏曰:
肃肃我祖,国自豕韦。
黼衣朱绂,四牡龙旗。
彤弓斯征,抚宁遐荒。
总齐群邦,以翼大商。
迭彼大彭,勋绩惟光。
至于有周,历世会同。
王赧听谮,寔绝我邦。
我邦既绝,厥政斯逸。
赏罚之行,非繇王室。
庶尹群后,靡扶靡卫。
五服崩离,宗周以队。
我祖斯微,迁于彭城。
在予小子,勤诶厥生。
阸此嫚秦,耒耜以耕。
悠悠嫚秦,上天不宁。
乃眷南顾,授汉于京。
于赫有汉,四方是征。
靡适不怀,万国逌平。
乃命厥弟,建侯于楚。
俾我小臣,惟傅是辅。
竞竞元王,恭俭净壹。
惠此黎民,纳彼辅弼。
飨国渐世,垂烈于后。
乃及夷王,克奉厥绪。
咨命不永,惟王统祀。
左右陪臣,此惟皇士。
如何我王,不思守保。
不惟履冰,以继祖考。
邦事是废,逸游是娱。
犬马繇繇,是放是驱。
务彼鸟兽,忽此稼苗。
烝民以匮,我王以偷。
所弘非德,所亲非俊。
唯囿是恢,唯谀是信。
睮睮谄夫,咢咢黄发。
如何我王,曾不是察。
既藐下臣,追欲从逸。
嫚彼显祖,轻兹削黜。
嗟嗟我王,汉之睦亲。
曾不夙夜,以休令闻。
穆穆天子,临尔下土。
明明群司,执宪靡顾。
正遐繇近,殆其怙兹。
嗟嗟我王,曷不此思。
非思非鉴,嗣其罔则。
弥弥其失,岌岌其国。
致冰匪霜,致队靡嫚。
瞻惟我王,昔靡不练。
兴国救颠,孰违悔过。
追思黄发,秦缪以霸。
岁月其徂,年其逮耇。
于昔君子,庶显于后。
我王如何,曾不斯览。
黄发不近,胡不时监(《文选》作鉴。《诗纪》同。○《汉书》韦贤传。《文选》十九。《诗纪》二。又《类聚》二十四引韦、旗、荒、商、光、同、邦、宁、京、楚、辅、壹、弼、绪、祀、保、考、娱、驱、俊、信、亲、闻二十三韵。《初学记》十八作讽楚元王四言诗。引娱、驱、俊、信、亲、闻六韵。《御览》六百九十引韦、旗二韵。韵补一引同、邦二韵。二引苗、偷二韵。○逯案。昔靡不练。《文选》作时靡不练。《汉书》补注引王文彬云。作时是也。时古作时。与昔形近而误。又于昔君子。《文选》昔作赫。王念孙读书杂志云。韦孟讽谏诗。于赫君子。庶显于后。李善曰:欢美昔之君子。能庶几自悔。故光显于后。念孙案。如此注。李善本本作于昔君子。《汉书》韦贤传亦作昔。李周翰注曰:于赫。美也。言何不美君子之道。庶光明于后代。则五臣本已作于赫君子。昔字俗书作昔。赫字俗书作赫。二形相近。故昔讹赫。于赫美也。古亦无此训。)。
印衣铭 东汉 · 胡广
四言诗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六
明明圣皇,旌以命服。
纡朱怀金,为光为饰。
迈种其泽,抚宁四国。
宣慈惠和,柔嘉维则。
克副帝心,膺兹多福。
登位历寿,子孙千亿。
巴郡太守谢表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一
臣尚书邕免冠顿首死罪。臣猥以顽暗,连值盛时,超自群吏,入登机密,未及输力,尽心日下,五府举臣任巴郡太守,陛下不复参论。府举入奏,惊惶失守。非所敢安,征营累息,不知所措。臣邕顿首死罪,知纳言任重,非臣所得久忝。今月丁丑,一章自闻,乞闲冗,抱关执龠,不意录符银青,授任千里,求退得进,后上先迁,为众所怪,不合事宜,愿乞还诏命,尽力他役,死而后已。臣猥以愚暗,盗窃明时,周旋三台,充列机衡,出入省闼,登踏丹墀,承随同位,与在行列,以受酒礼嘉币之赐。诏书前后赐石镜奁、礼经素字、《尚书章句》、《白虎议奏》,合成二百一十二卷,及莲香瓠子薰炉、唾壶弹棋石秤、梨饧汁器、园卢诸物。诚念及下,锡惠周至,每敕勿谢。朝廷之恩,前后重叠,虽父母之于子孙,无以加此。未得因缘有事,答称所蒙,不意卒迁,荷受非任,临时自陈,未蒙省许,惨结屏营,踧踖受拜,命服银青,光宠休显,上耀祖先,下荣昆裔,诚非所望。臣邕顿首死罪。巴士长远,江山修隔,顷来未悉辑睦。刘焉抚宁有方,柔远功著,臣当以顽蒙,不闲职政,宣畅圣化,导遵和风,非臣才力所能供给,必以忝辱烦污圣朝。幸循旧职,当竭肝胆从事,筋绝骨破,以命继之(本集,《御览》七百三,又七百十七)。
下令大论功行封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
忠正密谋,抚宁内外,文若是也。公达其次也(《魏志·荀攸传》)。
晋郊祀歌三首 其三 飨神歌 西晋 · 傅玄
四言诗
天祚有晋,其命惟新。
受终于魏,奄有兆民。
燕及皇天,怀柔百神。
不显遗烈,之德之纯。
享其玄牡,式用肇禋。
神祇来格,福禄是臻。
时迈其犹,昊天子之。
祜享有晋,兆民戴之。
畏天之威,敬授民时。
不显不承,于犹绎思。
皇极斯建,庶绩咸熙。
庶几列夜,惟晋之祺。
宣文惟后,克与彼天。
抚宁四海,保有康年。
于乎缉熙,肆用靖民。
爰立典制,爰修礼纪。
作民之极,莫匪资始。
克昌厥后,永言保之(○《宋书》乐志。《晋书》乐志。《乐府诗集》一。广《文选》十一。《诗纪》三十九。)。
被诏迎邓由驰驿陈状 其二 曹魏 · 王基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八
夷陵东道,当由车御至赤岸,乃得渡沮,西道当出箭溪口,乃趣平土,皆山险狭,竹木丛蔚,卒有要害,驽马不陈。今者筋角弩弱,水潦方降,废盛农之务,徼难必之利,此事之危者也。昔子午之役,兵行数百里而值淋雨,桥关破坏,后粮腐败,前军县乏。姜维深入,不待辎重,士众饥饿,覆军上邦。文钦、唐咨,举吴重兵;昧利寿春,身没不反。此皆近事之鉴戒也。嘉平以来,累有内难。当今之宜,当镇安社稷,抚宁上下,力农务本,怀柔百姓,未宜动众以求外利也。得之未足为多,失之伤损威重(《魏志·王基传》》注引司马彪《战略》)。
以唐彬为右将军诏(五月庚辰)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六
广武将军唐彬受任方隅,东御吴寇,南临蛮越,抚宁疆场,有绥御之绩。又每慷慨,志在立功。顷者征讨,扶疾奉命。首启戎行,献俘授馘,勋效显著。其以彬为右将军,都督巴东诸军事(《晋书·唐彬传》)。
与陶侃笺 十六国 · 慕容廆
出处:全晋文
明公使君毂下、振德耀威,抚宁方夏,劳心文武,士马无恙,钦高仰止,注情弥久。王途险远,隔以燕越,每瞻江湄,延首遐外。
天降艰难,祸害屡臻,旧都不守,奄为虏庭,使皇舆迁幸,假势吴楚。大晋启基,祚流万世,天命未改,玄象著明。是以义烈之士,深怀愤踊。猥以功薄,受国殊宠,上不能扫除群羯,下不能身赴国难,仍纵贼臣,屡逼京辇。王敦倡祸于前,苏峻肆毒于后,凶暴过于董卓,恶逆甚于催汜,普天率士,谁不同忿!深怪文武之士,过荷朝荣,不能灭中原之寇,刷天下之耻。
君侯植根江阳,发曜荆衡,杖叶公之权,有包胥之志,而令白公、五员,殆得极其暴,窃为丘明耻之。区区楚国子重之徒,犹耻君弱臣强(《晋书》无此二字,臣上有群字。)不及先大夫,厉己戒众,以服陈郑;越之种蠡,尚能弼佐句践,取威黄池。况今吴土,英贤比肩,而不闻辅翼圣主,陵江北伐。以义声之直,讨逆暴之羯,檄命旧都之士,招怀存本之人,岂不若因风振落,顿坂走输哉!且孙氏之初,以长沙之众,摧破董卓,志匡汉室。虽中罹寇害,雅志不遂,原其诚心,乃忽身命。及权据杨越,外杖周张,内凭顾陆,拒魏赤壁,克取襄阳。自兹以降,世主相袭,咸能侵逼徐豫,令魏朝旰食。不知今之江表,为贤俊匿智,藏其勇略邪?将吕蒙、凌统,高踪旷世哉?况今凶羯虐暴,中州人士,逼迫势促,颠沛之危,甚于累卵。假号之强,众心所去,敌有衅矣,易可震荡。王郎、袁术,虽自诈伪,皆基浅根微,祸不旋踵,此皆君侯之所见闻者矣。
王司徒清虚寡欲,善于全己,昔曹参亦崇此道,著画一之称也。庾公居元舅之尊,处申伯之任,超然高蹈,明智之权。廆于寇难之际,受大晋累世之恩,自恨绝域,无益圣朝,徒系心万里,望风怀愤。今海内之望,足为楚汉轻重者,惟在君侯。若戮力尽心,悉五州之众,据兖豫之郊,使向义之士,倒戈释甲,则羯寇必灭,国耻必除。廆在一方,敢不竭命。孤军轻进,不足使勒,畏首畏尾,则怀旧之士,欲为内应,无由自发故也,故远陈写,言不尽宣(《晋书·载纪·慕容廆传》,又见《十六国春秋》二十三。)。
劝进表 西晋 · 刘琨
出处:全晋文、文选卷三十七
建兴五年三月癸未朔十八日辛丑,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河北并冀幽三州诸军事、领护军匈奴中郎将、司空、并州刺史、广武侯臣琨,使持节侍中都督冀州诸军事、抚军大将军、冀州刺史、左贤王、渤海公臣磾,顿首死罪上书。臣琨臣磾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闻天生蒸人,树之以君,所以对越天地,司牧黎元。圣帝明王鉴其若此,知天地不可以乏飨,故屈其身以奉之;知黎元不可以无主,故不得已而临之。社稷时难,则戚藩定其倾;郊庙或替,则宗哲纂其祀。所以弘振遐风,式固万世,三五以降,靡不由之。臣琨臣磾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伏惟高祖宣皇帝肇基景命,世祖武皇帝遂造区夏,三叶重光,四圣继轨,惠泽侔于有虞,卜年过于周氏。自元康以来,艰祸繁兴,永嘉之际,氛厉弥昏,宸极失御,登遐丑裔,国家之危,有若缀旒。赖先后之德,宗庙之灵,皇帝嗣建,旧物克甄,诞授钦明,服膺聪哲,玉质幼彰,金声夙振,冢宰摄其纲,百辟辅其治,四海想中兴之美,群生怀来苏之望。不图天不悔祸,大灾荐臻,国未忘难,寇害寻兴。逆胡刘曜,纵逸西都,敢肆犬羊,凌虐天邑。臣等奉表使还,仍承西朝,以去年十一月不守,主上幽劫,复沈虏庭,神器流离,再辱荒逆。臣每览史籍,观之前载,厄运之极,古今未有,苟在食土之毛,含气之类,莫不叩心绝气,行号巷哭。况臣等荷宠三世,位厕鼎司,承问震惶,精爽飞越,且悲且惋,五情无主,举哀朔垂,上下泣血。臣琨臣磾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闻昏明迭用,否泰相济,天命未改,历数有归,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齐有无知之祸,而小白为五伯之长;晋有骊姬之难,而重耳主诸候之盟。社稷靡安,必将有以扶其危;黔首几绝,必将有以继其绪。伏惟陛下玄德通于神明,圣姿合于两仪,应命代之期,绍千载之运。夫符瑞之表,天人有徵,中兴之兆,图谶垂典。自京畿陨丧,九服崩离,天下嚣然无所归怀,虽有夏之遘夷羿,宗姬之离犬戎,蔑以过之。陛下抚宁江左,奄有旧吴,柔服以德,伐叛以刑,抗明威以摄不类,杖大顺以肃宇内。纯化既敷,则率土宅心;义风既畅,则遐方企踵。百揆时叙于上,四门穆穆于下。昔少康之隆,夏训以为美谈;宣王之兴,周诗以为休咏。况茂勋格于皇天,清辉光于四海,苍生颙然,莫不欣戴。声教所加,愿为臣妾者哉!且宣皇之胤,惟有陛下,亿兆攸归,曾无与二。天祚大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陛下而谁?是以迩无异言,远无异望,讴歌者无不吟咏徽猷,狱讼者无不思于圣德,天地之际既交,华裔之情允洽。一角之兽,连理之木,以为休徵者,盖有百数;冠带之伦,要荒之众,不谋而同辞者,动以万计。是以臣等敢考天地之心,因函夏之趣,昧死以上尊号。愿陛下存舜禹至公之情,狭巢由抗矫之节,以社稷为务,不以小行为先,以黔首为忧,不以克让为事。上以慰宗庙乃顾之怀,下以释普天倾首之望。则所谓生繁华于枯荑,育丰肌于朽骨,神人获安,无不幸甚。臣琨臣磾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闻尊位不可久虚,万机不可久旷。虚之一日,则尊位以殆;旷之浃辰,则万机以乱。方今钟百王之季,当阳九之会,狡寇窥窬,伺国瑕隙,齐人波荡,无所系心,安可以废而不恤哉!陛下虽欲逡巡,其若宗庙何,其若百姓何!昔惠公虏秦,晋国震骇,吕郤之谋,欲立子圉。外以绝敌人之志,内以固阖境之情,故曰丧君有君,群臣辑穆,好我者劝,恶我者惧。前事之不忘,后代之元龟也。陛下明并日月,无幽不烛,深谋远虑,出自胸怀,不胜犬马忧国之情,迟睹人神开泰之路。是以陈其乃诚,布之执事。臣等各忝守方任,职在遐外,不得陪列阙庭,共观盛礼,踊跃之怀,南望罔极。谨上。臣琨谨遣兼左长史右司马臣温峤,主簿臣辟闾训,臣磾遣散骑常侍、征虏将军、清河太守、领右长史、高平亭侯臣荣劭,轻车将军关内侯臣郭穆奉表。臣琨臣磾等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报刘琨劝进令(通武元年六月) 东晋 · 晋元帝
出处:全晋文卷八
豹狼肆毒,荐覆社稷,亿兆颙颙,延首罔系。是以居于王位,以答天下。庶以克复圣主,扫荡雠耻,岂可猥当隆极,此孤之至诚著于遐迩者也。公受奕世之宠,极人臣之位,忠允义诚,精感天地。实赖远谋,共济艰难。南北迥邈,同契一致,万里之外,心存咫尺。公其抚宁华戎,致罚丑类。动静以闻(《晋书·刘琨传》)。
上疏乞骸骨 东晋 · 庾亮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六
臣凡鄙小人,才不经世,阶缘戚属,累忝非服,叨窃弥重,谤议弥兴。皇家多难,未敢告退,遂随牒展转,使烦显任。先帝不豫,臣参侍医药,登遐顾命,又豫闻后事,岂云德授,盖以亲也。臣知其不可,而不敢逃命,实以田夫之交犹有寄托,况君臣之义,道贯自然,哀悲眷恋,不敢违距。且先帝谬顾,情同布衣,既今恩重命轻,遂感遇忘身。加以陛下初在谅闇,先后亲览万机,宣通外内,臣当其地,是以激节驱驰,不敢依违。虽知无补,志以死报。而才下位高,知进忘退,乘宠骄盈,渐不自觉。进不能抚宁外内,退不能推贤宗长,遂使四海侧心,谤议沸腾。
祖约、苏峻不堪其愤,纵肆凶逆,事由臣发。社稷倾覆,宗庙虚废,先后以忧逼登遐,陛下旰食逾年,四海哀惶,肝脑涂地,臣之招也,臣之罪也。朝廷寸斩之,屠戮之,不足以谢祖宗七庙之灵;臣灰身灭族,不足以塞四海之责。臣负国家,其罪莫大,实天所不覆,地所不载。陛下矜而不诛,有司纵而不戮。自古及今,岂有不忠不孝如臣之甚!不能伏剑北阙,偷存视息,虽生之日,亦犹死之年,朝廷复何理齿臣于人次,臣亦何颜自次于人理!
臣欲投草泽,思愆之心也,而明诏谓之独善其身。圣旨不垂矜察,所以重其罪也。愿陛下览先朝谬授之失,虽垂宽宥,全其首领,犹宜弃之,任其自存自没,则天下粗知劝戒之纲矣(《晋书·庾亮传》)。
平洛表荐谢尚 东晋 · 桓温
出处:全晋文
今中州既平,宜时绥定。镇西将军豫州刺史尚,神怀挺率,少致人誉,足以入赞百揆,出蕃方司,宜进据洛阳,抚宁黎庶,谓可本官都督司州诸军事(《世说赏誉篇》注引温集)。
辞参朝政疏 东晋 · 桓温
出处:全晋文
方攘除群凶,扫平祸乱,当竭天下智力,与众共济,而朝议咸疑,圣诏弥固,事异本图,岂敢执遂?至于入参朝政,非所敢闻。臣违离宫省二十馀载,鞸䩬戎务,役勤思苦,若得解带逍遥,鸣玉阙廷,参赞无为之契,豫闻曲成之化,虽实不敏,岂不是愿!但顾以江汉艰难,不同曩日,而益梁新平,宁州始服,悬兵汉川,戍御弥广,加强蛮盘互,势处上流,江湖悠远,当制命侯伯,自非望实重威,无以镇御遐外,臣知舍此之艰危,敢背之而无怨,愿奋臂投身造事中原者,实耻帝道皇居仄陋于东南,痛神华桑梓遂埋于戎狄。若凭宗庙之灵,则云彻席卷,呼吸荡清。如当假息游魂,则臣据河洛,亲临二寇,广宣皇灵,襟带秦赵,远不五载,大事必定。
今臣昱以亲贤赞国,光辅二世,即无烦以臣疏钝,并间机务。且不有行者,谁捍牧圉?表里相济,实深实重。伏愿陛下察臣所陈,兼访内外,乞时还屯,抚宁方隅(《晋书·桓温传》)。
帝喾 曹魏 · 曹植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七
祖自轩辕,玄嚣之裔。生言其名,木德帝世,抚宁天地,神圣灵察。教弭四海,明并日月(《艺文类聚》十一,《御览》八十)。
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 南朝宋 · 傅亮
出处:全宋文卷二十六、文选卷三十八
臣闻崇贤旌善,王教所先,念功简劳,义深追远。故司勋秉策,在勤必记,德之休明,没而弥著。故尚书左仆射、前军将军臣穆之,爰自布衣,协佐义始,内竭谋猷,外勤庶政,密勿军国,心力俱尽。及登庸朝右,尹司京畿,敷赞百揆,翼新大猷。顷戎车远役,居中作捍,抚宁之勋,实洽朝野,识量局致,栋干之器也。方宣赞盛化,缉隆圣世,志绩未究,远迩悼心。皇恩褒述,班同三事,荣哀既备,宠灵已泰。臣伏思寻:自义熙草创,艰患未弭,外虞既殷,内难亦荐,时屯世故,靡有宁岁。臣以寡劣,负荷国重,实赖穆之匡翼之勋。岂惟谠言嘉谋,溢于民听。若乃忠规密谟,潜虑帷幕,造膝诡辞,莫见其际。事隔于皇朝,功隐于视听者,不可胜记。所以陈力一纪,遂克有成,出征入辅,幸不辱命。微夫人之左右,未有宁济其事者矣。履谦居寡,守之弥固。每议及封爵,辄深自抑绝,所以勋高当年,而茅土弗及。抚事永念,胡宁可昧?谓宜加赠正司,追甄土宇,俾忠贞之烈,不泯于身后;大赉所及,永秩于善人。臣契阔屯夷,旋观终始,金兰之分,义深情感。是以献其乃怀,布之朝听。所启上,合请付外详议。
谏水路幸邺 北魏 · 高道悦
出处:全后魏文卷四十一
臣闻博纳舆言,君上之崇务;规箴匡正,臣下之诚节。是以置鼓设谤,爰自曩日;虚襟博听,义属今辰。臣既疏鲁,滥蒙荣贯,司兼献弼,职当然否,佩遇恩华,愿陈闻见。窃以都作营构之材,部别科拟,素有定所。工治已讫,回付都水,用造舟舻,阙永固居宇之功,作暂时游嬉之用。损耗殊倍,终为弃物。且子来之诚,本期营起,今乃修缮舟楫,更为非务,公私回惶,佥深怪愕。又欲御泛龙舟,经由石济。其沿河挽道,久以荒芜,舟楫之人,素不便习。若欲委棹正流,深薄之危,古今共慎;若欲挽牵取进,授衣之月,裸形水陆,恐乖视人若子之义。且邺相望,陆路平直,时乘沃若,往来匪难。更乃舍周道之安,即涉川之殆,此乃愚智等虑,朝野俱惑,进退伏思,不见其可。又从驾群寮,听将妻累,舟楫之间,更无限隔,士女杂乱,内外不分。当今景御休明,惟新式度,裁礼调风,轨物寰宇,窃惟斯举,或损洪猷,深失溥天顺则之望。又氐胡犯顺,未恭西道;偏戎旗胄,仍袭南寇;对接迎畿,蛮是疏戾,每造不轨,窥觎间隙,或生虑外。愚谓应妙选懿亲,抚宁后事,令奸回息觊觎之望,边寇绝窥疆之心。臣禀性愚直,知而无隐,区区丹志,冒昧以闻(《魏书·高道悦传》:「高祖将由水路幸邺,已诏都水回营构之材,以造舟楫。道悦谏。」案:文云「冒昧以闻」,诏云「省所上事」,知是表疏,非口谏也。)。
对贤良方正策 初唐 · 张柬之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五
问。朕闻体国经野。取则于天文。设官分职。用立于人纪。名实相副。自古称难。则哲之方。深所不易。朕以薄德。谬荷昌图。思欲追逸轨于上皇。拯偫生于季俗。澄源正本。式启维新。俾用才委能。靡失其序。以事效职。各得其长。至于考课之方。犹迷于去取。黜陟之义。尚惑于古今。未知何帝之法制可遵。何代之沿革斯衷。此虽戋戋束帛。每贲于丘园。翘翘错薪。未获于英楚。并何方启塞。以致于兹。伫尔深谋。朕将亲览。对。臣闻仲尼之作春秋也。法五始之要。正王道之端。微显阐幽。昭隆大业。洛之功既备。范围之理益深。伏惟陛下受天明命。统辑黎元。载黄屋。负黼扆。居紫宫之邃。坐明堂之上。顺阳和以布政。摄三吏而论道。雍容高拱。金声玉振。徵求无厌。误及厮贱。微臣材朽学浅。诚不足以膺严旨。扬天庥。虽然。敢不尽刍荛。罄狂瞽。悉心竭节。昧死上对。臣闻天者偫物之祖。王者受命于天。故则天而布列职。天生蒸民。树之君长。以司牧之。自非聪明睿哲。齐圣广渊。不能使人乐其生。家安其业。陛下德自天纵。慈悯元元。既乐其生。且安其业。臣闻瑞者。上天所以申命人主也。故使麒麟游于囿。凤凰集于庭。庆云出。神龙见。其馀草木烟露之祥。不可胜纪。陛下日慎一日。虽休勿休。故天申之以祯石。告之以神文。大矣哉。圣人之鸿业也。臣闻河图洛书之不至也久矣。孔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师说曰。圣人自伤已有能致之资。而天不致也。陛下有能致之资。而天蕴者。所以扶助圣德。抚宁兆人也。臣观今朝廷含章赡博之士。鲠言正议之臣。陛下诱而进之。并践丹地。伏青规。雍雍昂昂。云属雾委。鸾骞凤振。佩金鸣玉。曳朱绂。扬翠緌。充牣于阶庭者矣。昔舜举十六相。去四凶人。有大功二十而为天子。前史美之。称曰尽善尽美。虽甚盛德。无以加此。陛下彰善去恶。昭德塞违。万万于虞舜。自托薄德。愚臣何足以望清光而敢有议哉。制策曰。思欲追逸轨于上皇。拯偫生于季俗。澄源正本。式启维新。臣闻善言古者。必考之于今。善谈今者。必求之于古。臣窃以当今之务。而稽之往古。以往古之迹。而比之当今。以为三皇神圣。其臣不能及。故于(疑)亲之。陛下刊列格。正爰书。修本业。著新诫。建总章以申严配。置法匦以济穷冤。此前圣所不能为。非偫臣之所能及也。今朝廷之政。上令下行。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百僚师师。罔不咸乂。此偫臣之能奉职也。书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故臣以为陛下有三皇之位。而能隆三皇之业也。臣以今之刺史。古之十二牧也。今之县令。古之百里君也。有官联焉。有社稷焉。可谓重矣。任非其材。其害亦重矣。昔周宣王欲训其人。问于樊仲曰。吾欲训人。诸侯谁可者。仲曰。鲁侯肃共明神。敬事耆老。必咨于故实。问于遗训。乃立之。晋之名臣亦言。舍人洗马。一时之高选。台郎御史。万邦之俊哲。若出于宰牧。颂声兴矣。由此言之。则古牧州宰县者。不易其人也。自非惠训不倦。动天心者。未可委以五符之重。百里之寄。今则不然。多由门资擢授。或以勋阶莅职。莫计清浊。无选艺能。负违圣诫。安肯肃恭明神。轻理慢法。安肯敬事耆老。取舍自便。安能求之故实。举措纵欲。安能问之遗训。选异一时之高材。非万邦之俊杰。于是多其仆妾。广其资产。齿角两兼。足翼双备。蹈瑕履秽。不顾廉耻。抵网触罗。覆车相次。孔子曰。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故臣以为陛下有三皇之人。无三皇之吏也。制策曰。俾用才委能。靡失其序。以事效力。各得其长。至于考课之方。犹迷于去取。黜陟之义。尚惑于古今。未知何帝之法制可遵。何代之沿革斯衷。臣闻皇王之制。殊条共贯。虽有改制之名。无不相因而立事。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其或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然则虞帝之三考黜陟。周王之六廉察士。虽有沿革。所取不殊。期于不滥而已。陛下取人之法甚明。考绩之规甚著。臣以为犹舟浮于水。车转于陆。虽百王无易也。今丘园已贲。英楚云集。启塞之路。岂愚臣所能轻云也。谨对。
立代王宏为皇太子诏 初唐 · 高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二
荐雷扬祉。承祧之道爰著。重离阐曜。守器之方斯存。故能抚宁军国。永保邦家。详览瑶图。缅瞻遐册。继业垂统。咸率兹典。代王宏。道居嫡允。天纵英姿。器质冲华。神鉴昭远。恭谦表志。仁孝居心。夙彰睿哲之风。早通诗书之业。朕以虚薄。方启无疆之祚。永传不朽之基。取则前王。思隆正绪。宜升上嗣。养德东宫。可立为皇太子。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