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上疏陈政事 西汉 · 贾谊
 出处:全汉文 卷十五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
陛下何不壹令臣得孰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
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
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乐与今同,而加之诸侯轨道,兵革不动,民保首领匈奴宾服,四荒乡风,百姓素朴,狱讼衰息。
大数既得,则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生为明帝,没为明神,名誉之美,垂于无穷。
《礼》祖有功而宗有德,使顾成之庙称为太宗,上配太祖,与汉亡极
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以承祖庙,以奉六亲,至孝也;
以幸天下,以育群生,至仁也;
立纲陈纪,轻重同得,后可以为万世法程,虽有愚幼不肖之嗣,犹得蒙业而安,至明也。
以陛下之明达,因使少知治体者得佐下风,致此非难也。
其具可素陈于前,愿幸无忽。
臣谨稽之天地,验之往古,按之当今之务,日夜念此至孰也,虽使禹舜复生,为陛下计,亡以易此。
树国固必相疑之势,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
今或亲弟谋为东帝,亲兄之子西乡而击,今吴又见告矣。
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如是,况莫大诸侯,权力且十此者乎!
然而天下少安,何也?
大国之王幼弱未壮,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
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气方刚,汉之傅相称病而赐罢,彼自丞尉以上偏置私人,如此,有异淮南济北之为邪!
此时而欲为治安,虽不治。
黄帝曰:「日中必蔧,操刀必割」。
今令此道顺而全安,甚易,不肯早为,已乃堕骨肉之属而抗刭之,岂有异秦之季世乎!
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时,因天之助,尚惮以危为安,以乱为治,假设陛下居齐桓之处,将不合诸侯而匡天下乎?
臣又知陛下有所必不能矣。
假设天下如曩时,淮阴侯尚王楚,黥布淮南彭越王梁,韩信王韩,张敖王赵,贯高为相,卢绾王燕,陈豨在代,令此六七公者皆亡恙,当是时而陛下即天子位,能自安乎?
臣有以知陛下之不能也。
天下淆乱高皇帝与诸公并起,非有仄室之势以豫席之也。
诸公幸者,乃为中涓,其次仅得舍人,材之不逮至远也。
高皇帝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馀城,少者乃三四十县,德至渥也,然其后十年之间,反者九起。
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而臣之也,又非身封王之也,自高皇帝不能以是一岁为安,故臣知陛下之不能也。
然尚有可诿者,曰疏,臣请试言其亲者。
假令悼惠王王齐,元王王楚,中子王赵,幽王淮阳共王王梁灵王王燕,厉王淮南,六七贵人亡恙,当是时陛下即位,能为治乎?
臣又知陛下之不能也。
若此诸王,虽名为臣,实皆有布衣昆弟之心,虑亡不帝制而天子自为者。
擅爵人,赦死罪,甚者或戴黄屋,汉法令非行也。
虽行不轨如厉王者,令之不肯听,召之安可致乎!
幸而来至,法安可得加!
动一亲戚,天下圜视而起,陛下之臣虽有悍如冯敬者,适启其口,匕首已陷其匈矣。
陛下虽贤,谁与领此?
故疏者必危,亲者必乱,已然之效也。
其异姓负强而动者,汉已幸胜之矣,又不易其所以然。
同姓袭是迹而动,既有征矣,其势尽又复然。
殃祸之变,未知所移,明帝处之尚不能以安,后世将如之何!
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
至于髋髀之所,非斤则斧。
夫仁义恩厚,人主之芒刃也;
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
今诸侯王皆众髋髀也,释斤斧之用,而欲婴以芒刃,臣以为不缺则折。
胡不用之淮南济北
势不可也。
臣窃迹前事,大抵强者先反。
淮阴王楚最强,则最先反;
韩信倚胡,则又反;
贯高因赵资,则又反;
陈豨兵精,则又反;
彭越用梁,则又反;
黥布淮南,则又反;
卢绾最弱,最后反。
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非独性异人也,亦形势然也。
曩令樊、郦、据数十城而王,今虽以残亡可也;
之伦列为彻侯而居,虽至今存可也。
然则天下之大计可知已。
诸王之皆忠附,则莫若令如长沙王
欲臣子之勿菹醢,则莫若令如樊、郦等;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虽在细民,且知其安,故天下咸知陛下之明。
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及燕梁它国皆然。
其分地众而子孙少者,建以为国,空而置之,须其子孙生者,举使君之。
诸侯之地其削颇入汉者,为徙其侯国及封其子孙也,所以数偿之;
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子亡所利焉,诚以定治而已,故天下咸知陛下之廉。
地制壹定,宗室子孙莫虑不王,下无倍叛之心,上无诛伐之志,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仁。
法立而不犯,令行而不逆,贯高利几之谋不生,柴奇、开章之计不萌,细民乡善,大臣致顺,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义。
赤子天下之上而安,植遗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乱,当时大治,后世诵圣。
壹动而五业附,陛下谁惮而久不为此?
天下之势方病大尰。
一胫之大如要,一指之大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虑亡聊
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
病非徒尰也,又苦蹠戾。
元王之子,帝之从弟也;
今之王者,从弟之子也。
惠王,亲兄子也;
今之王者,兄子之子也。
亲者或亡分地以安天下,疏者或制大权以逼天子,臣故曰非病尰也,又苦蹠戾。
可痛哭者,此病是也。
天下之势方倒县。
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何也?
上也。
蛮夷者,天下之足,何也?
下也,今匈奴嫚侮侵掠,至不敬也,为天下患,至亡已也,而汉岁致金絮采缯(《后汉·西域传》注引作缯彩)以奉之。
夷狄征令,是主上之操也;
天子共贡,是臣下之礼也。
足反居上,首顾居下,倒县如此,莫之能解,犹为国有人乎?
非亶倒县而已,又类辟,且病痱
夫辟者一面病,痱者一方痛。
今西边北边之郡,虽有长爵不得轻得复,五尺以上不轻得息,斥候望烽燧不得卧,将吏被介胄而睡,臣故曰一方病矣。
医能治之,而上不使,可为流涕者此也。
陛下何忍以帝皇之号为戎人诸侯,势既卑辱,而祸不息,长此安穷!
进谋者率以为是,固不可解也,亡具甚矣。
臣窃料匈之众,不过汉一大县,以天下之大,困于一县之众,甚为执事者羞之。
陛下何不试以臣为属国之官以主匈奴
行臣之计,请必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伏中行说而笞其背,举匈奴之众,唯上之令。
今不猎猛敌而猎田彘,不搏反寇而搏畜菟,玩细娱而不图大患,非所以为安也。
德可远施,威可远加,而直数百里外威令不信,可为流涕者此也。
今民卖僮者,为之绣衣丝履偏诸缘,内之闲中,是故天子后服,所以庙而不宴者也,而庶人得以衣婢妾。
白縠之表,薄纨之里,緁以偏诸,美者黼绣,是古天子之服,今富人大贾嘉会召客者以被墙。
古者以奉一帝一后而节适,今庶人屋壁得为帝服,倡优下贱得为后饰,然而天下不屈者,殆未有也。
且帝之身自衣皂绨,而富民墙屋被文绣;
天子之后以缘其领,庶人孽妾缘其履:此臣所谓舛也。
夫百人作之不能衣一人,欲天下亡寒,胡可得也?
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之,欲天下亡饥,不可得也。
饥寒切于民之肌肤,欲其亡为奸邪,不可得也。
国已屈矣,盗贼直须时耳,然而献计者曰「毋动」,为大耳。
夫俗至大不敬也,至亡等也,至冒上也,进计者犹曰「毋为」,可为长太息者此也。
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借父耰锄,虑有德色
母取箕帚,立而谇语。
抱哺其子,与公并倨;
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
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并心而赴时,犹曰蹶六国,兼天下。
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
信并兼之法,遂进取之业,天下大败;
众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
是以大贤起之,威震海内,德从天下。
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
然其遗风馀俗,犹尚未改。
今世以侈靡相竞,而上亡制度,弃礼谊,捐廉耻,日甚,可谓月异而岁不同矣。
逐利不耳,虑非顾行也,今其甚者,杀父兄矣。
盗者剟寝户之帘,搴两庙之器,白昼大都之中剽吏而夺之金。
矫伪者出几十万石,赋六百馀万钱,乘传而行郡国,此其亡行义之尤至者也。
而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之间,以为大故。
至于俗流失,世坏败,因恬而不知怪,虑不动于耳目,以为是适然耳。
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
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而不知大体。
陛下又不自忧,窃为陛下惜之。
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父子有礼,六亲有纪,此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
夫人之所设,不为不立,不植则僵,不修则坏,《管子》曰:「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使管子愚人也则可,管子而少知治体,则是岂可不为寒心哉!
秦灭四维而不张,故君臣乖乱,六亲殃戮,奸人并起,万民离叛,凡十三岁,而社稷为虚。
今四维犹未备也,故奸人几幸,而众心疑惑
岂如今定经制,令君君臣臣,上下有差,父子有亲各得其宜,奸人亡所几幸,而群臣众信,上不疑惑
此业壹定,世世常安,而后有所持循矣。
若夫经制不定,是犹度江河亡维楫,中流而遇风波,船必覆矣。
可为长太息者此也。
为天子,十有馀世,而殷受之。
殷为天子,二十馀世,而周受之。
周为天子,三十馀世,而秦受之。
秦为天子,二世而亡。
人性不甚相远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也?
其故可知也。
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以礼,使士负之,有司齐肃端冕,见之南郊,见于天也。
过阙则下,过庙则趋,孝子之道也。
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
昔者成王幼在襁抱之中,召公太保周公太傅,太公为太师
保,保其身体;
傅,傅之德义;
师,道之教训:此三公之职也。
于是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师,是与太子宴者也。
故乃孩提有识,三公三少因明孝仁礼义以道习之,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
于是皆选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
太子乃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
夫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言也;
习与不正人居之,不能毋不正,犹生长于楚之地不能不楚言也。
故择其所耆,必先受业,乃得尝之;
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得为之。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
太子少长,知妃色,则入于学。
学者,所学之官也。
《学礼》曰:「帝入东学,上亲而贵仁,则亲疏有序而恩相及矣;
帝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则长幼有差而民不诬矣;
帝入西学,上贤而贵德,则圣智在位而功不遗矣;
帝入北学,上贵而尊爵,则贵贱有等而下不逾矣;
帝入太学,承师问道,退习而考于太傅太傅罚其不则而匡其不及,则德智长而治道得矣。
五学者既成于上,则百姓黎民化辑于下矣」。
太子既冠成人,免于保傅之严,则有记过之史,彻膳之宰,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敢谏之鼓。
瞽史诵诗,工诵箴谏,大夫进谋,士传民语
习与智长,故切而不愧;
化与心成,故中道若性。
三代之礼: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所以明有敬也;
春秋入学,坐国老,执酱而亲馈之,所以明有孝也;
行以鸾和,步中《采齐》,趋中《肆夏》,所以明有度也;
其于禽兽,见其生不食其死,闻其声不食其肉,故远庖厨,所以长恩,且明有仁也。
夫三代之所以长久者,以其辅翼太子,有此具也。
及秦而不然。
其俗固非贵辞让也,所上者告讦也;
固非贵礼义也,所上者刑罚也。
使赵高胡亥而教之狱,所习者非斩劓人,则夷人之三族也。
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忠谏者谓之诽谤,深计者谓之妖言,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
岂惟胡亥之性恶哉?
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故也。
鄙谚曰:「不习为吏,视已成事」。
又曰:「前车覆后车诫」。
夫三代之所以长久者,其已事可知也;
然而不能从者,是不法圣智也。
秦世之所以亟绝者,其辙迹可见也;
然而不避,是后车又将覆也。
夫存亡之变,治乱之机,其要在是矣。
天下之命,县于太子
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
夫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成也;
开于道术智谊之指,则教之力也。
若其服习积贯,则左右而已。
夫胡、粤之人,生而同声,耆欲不异,及其长而成俗,累数译而不能相通行,有虽死而不相为者,则教习然也。
臣故曰选左右早谕教最急。
夫教得而左右正,则太子正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
《书》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此时务也。
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
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
若夫庆赏以劝善,刑罚以惩恶,先王执此之政,坚如金石,行此之令,信如四时,据此之公,无私如天地耳,岂顾不用哉?
然而曰礼云礼云者,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毋讼乎」!
为人主计者,莫如先审取舍,取舍之极定于内,而安危之萌应于外矣。
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渐然,不可不察也。
人主之所积,在其取舍。
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
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
刑罚积而民怨背,礼义积而民和亲。
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善者或异。
或道之以德教,或驱之以法令。
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
驱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
哀乐之感,祸福之应也。
秦王之欲尊宗庙而安子孙,与汤武同,然而汤武广大其德行,六七百岁而弗失,秦王治天下,十馀岁则大败。
此亡它故矣,汤武之定取舍审而秦王之定取舍不审矣。
夫天下,大器也。
今人之置器,置诸安处则安,置诸危处则危。
天下之情与器亡以异,在天子之所置之。
汤武置天下于仁义礼乐,而德泽洽,禽兽草木广裕,德被蛮貊四夷,累子孙数十世,此天下所共闻也。
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罚,德泽亡一有,而怨毒盈于世,下憎恶之如仇雠,祸几及身,子孙诛绝,此天下之所共见也。
是非其明效大验邪!
人之言曰:「听言之道,必以其事观之,则言者莫敢妄言」。
今或言礼谊之不如法令,教化之不如刑罚,人主胡不引殷、周、秦事以观之也?
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
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
陛亡级,廉近地,则堂卑。
高者难攀,卑者易陵,理势然也。
故古者圣王制为等列,内有公卿大夫士,外有公侯伯子男,然后有官师小吏,延及庶人,等级分明,而天子加焉,故其尊不可及也。
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
此善谕也。
鼠近于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于贵臣之近主乎!
廉耻节礼以治君子,故有赐死而亡戮辱。
是以黥劓之罪不及大夫,以其离主上不远也。
礼不敢齿君之路马,蹴其刍者有罚;
见君之几杖则起,遭君之乘车则下,入正门则趋;
君之宠臣虽或有过,刑戮之罪不加其身者,尊君之故也。
此所以为主上豫远不敬也,所以体貌大臣而厉其节也。
今自王侯三公之贵,皆天子之所改容而礼之也,古天子之所谓伯父、伯舅也,而令与众庶同黥劓髡刖笞傌弃市之法,然则堂不亡陛乎?
被戮辱者不泰迫乎?
廉耻不行,大臣无乃握重权,大官而有徒隶亡耻之心乎?
夫望夷之事,二世见当以重法者,投鼠而不忌器之习也。
臣闻之,履虽鲜不加于枕,冠虽敝不以苴履。
夫尝已在贵宠之位,天子改容而体貌之矣,吏民尝俯伏以敬畏之矣,今而有过,帝令废之可也,退之可也,赐之死可也,灭之可也;
若夫束缚之,系緤之,输之司寇,编之徒官,司寇小吏詈骂而榜笞之,殆非所以令众庶见也。
夫卑贱者习知尊贵者之一旦吾亦乃可以加此也,非所以习天下也,非尊尊贵贵之化也。
夫天子之所尝敬,众庶之所尝宠,死而死耳,贱人安宜得如此而顿辱之哉!
豫让事中行之君,智伯伐而灭之,移事智伯。
及赵灭智伯,豫让衅面吞炭,必报襄子,五起而不中。
人问豫子,豫子曰:「中行众人畜我,我故众人事之;
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故此一豫让也,反君事雠,行若狗彘,已而抗节致忠,行出乎列士,人主使然也。
故主上遇其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
如遇官徒,彼自为也。
顽顿亡耻,奊诟亡节,廉耻不立,且不自好苟若而可,故见利则逝,见便则夺。
主上有败,则因而挻之矣;
主上有患,则吾苟免而已,立而观之耳;
有便吾身者,则欺卖而利之耳。
主将何便于此?
群下至众,而主上至少也,所托财器职业者粹于群下也。
俱亡耻,俱苟安,则主上最病。
故古者礼不及庶人,刑不至大夫,所以厉宠臣之节也。
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废者,不谓不廉,曰「簠簋不饰」;
坐污秽淫乱男女无别者,不曰污秽,曰「帷薄不修」;
罢软不胜任者,不谓罢软,曰「下官不职」。
故贵大臣定有其罪矣,犹未斥然正以呼之也,尚迁就而为之讳也。
故其在大谴大何之域者,闻谴何则白冠牦缨,盘水加剑,造请室而请罪耳,上不执缚系引而行也。
其有中罪者,闻命而自弛,上不使人颈盭而加也。
其有大罪者,闻命则北面再拜,跪而自裁,上不使捽抑而刑之也,曰:「子大夫自有过耳!
吾遇子有礼矣」。
遇之有礼,故群臣自喜,婴以廉耻,故人矜节行。
上设廉耻,礼义以遇其臣,而臣不以节行报其上者,则非人类也。
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上之化也,故父兄之臣诚死宗庙,法度之臣诚死社稷,辅翼之臣诚死君上,守圄扡敌之臣诚死城郭封疆。
故曰圣人有金城者,比物此志也。
彼且为我死,故吾得与之俱生;
彼且为我亡,故吾得与之俱存;
夫将为我危,故吾得与之皆安。
顾行而忘利,守节而仗义,故可以托不御之权,可以寄六尺之孤。
此厉廉耻行礼谊之所致也,主上何丧焉!
此之不为,而顾彼之久行,故曰可为长太息者此也(《汉书·贾谊传》:是时匈奴强侵边,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其大略云云。)
报任少卿书 西汉 · 司马迁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六、文选卷四十一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意气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仆非敢如此也。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郁悒而与谁语。
谚曰:「谁为为之?
孰令听之」?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何则?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
若仆大质亏缺矣,虽才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见笑而自点耳。
书辞宜荅,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至意。
少卿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
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
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闻之:脩身者,智之符也;
爱施者,仁之端也;
取与者,义之表也;
耻辱者,勇之决也;
立名者,行之极也。
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
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
刑馀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
卫灵公雍渠同载,孔子适陈;
商鞅景监见,赵良寒心;
同子参乘,袁丝变色。
自古而耻之。
夫以中才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
如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馀,荐天下豪俊哉?
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馀年矣。
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誉,自结明主;
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
外之又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
下之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
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如此矣。
向者,仆常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
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
今以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
嗟乎!
嗟呼!
如仆尚何言哉!
尚何言哉!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
仆少负不羁之行,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奏薄伎,出入周卫之中。
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
故绝宾客之知,亡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
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
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
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慇勤之馀欢。
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与义。
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其素所蓄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
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以奇矣。
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㜸其短,仆诚私心痛之。
李陵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彊胡,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馀日,所杀过半当。
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徵其左右贤王,举引弓之人,一国共攻而围之。
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
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自流涕,沫血饮泣,更张空拳,冒白刃,北向争死敌者。
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
后数日,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
大臣忧惧,不知所出。
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怆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也。
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
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
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之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
未能尽明,明主不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
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
因为诬上,卒从吏议
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
左右亲近,不为一言。
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
此真少卿所亲见,仆行事岂不然乎?
李陵既生降,隤其家声;
而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
悲夫!
悲夫!
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何也?
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传曰:「刑不上大夫」。
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故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
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正惕息,何者?
威约之势也。
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
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
李斯,相也,具于五刑;
淮阴,王也,受械于陈;
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
绛侯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
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
季布为朱家钳奴;
灌夫受辱于居室。
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由此言之,勇怯,势也;
强弱,形也。
审矣!
何足怪乎?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不亦远乎?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何至自沈溺缧绁之辱哉?
且夫臧获婢妾,由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彩不表于后世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脩列;
不韦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三百篇,大厎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已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丘墓乎?
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是以肠一日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每念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身直为闺閤之臣,宁得自引于深藏岩穴邪?
故且从俗浮沈,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谨再拜。
为霍氏上封事 西汉 · 张敞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
臣闻公子季友有功于鲁,大夫赵衰有功于晋,大夫田完有功于齐,皆畴其官邑,延及子孙,终后田氏篡齐,赵氏分晋,季氏颛鲁。
仲尼作《春秋》,迹盛衰,讥世卿最甚。
乃者大将军决大计,安宗庙,定天下,功亦不细矣。
周公七年耳,而大将军二十岁,海内之命,断于掌握。
方其隆时,感动天地,侵迫阴阳,月脁日蚀,昼冥宵光,地大震裂,火生地中,天文失度,祅祥变怪,不可胜记,皆阴类盛长,臣下颛制之所生也。
朝臣宜有明言,曰陛下褒宠故大将军以报功德足矣。
间者辅臣颛政,贵戚太盛,君臣之分不明,请罢霍氏三侯皆就第。
卫将军张安世,宜赐几杖归休,时存问召见,以列侯为天子师。
明诏以恩不听,群臣以义固争而后许,天下必以陛下为不忘功德,而朝臣为知礼,霍氏世世无所患苦。
今朝廷不闻直声,而令明诏自亲其文,非策之得者也。
今两侯以出,人情不相远,以臣心度之,大司马及其枝属必有畏惧之心。
夫近臣自危,非完计也,臣愿于广朝白发其端,直守远郡,其路无由。
夫心之精微口不能言也,言之微眇书不能文也,故伊尹五就桀,五就汤,萧相国淮阴累岁乃得通,况乎千里之外,因书文谕事指哉!
唯陛下省察(《汉书·张敞传》)
议禽贼方略 其一 西汉 · 公孙禄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一
太史令宗宣典星历,候气变,以凶为吉,乱天文,误朝廷。
太傅平化侯饰虚伪以偷名位,「贼夫人之子」。
国师嘉信公颠倒《五经》,毁师法,令学士疑惑。
明学男张邯、地理侯孙阳造井田,使民弃土业,牺和鲁匡设六管以穷工商。
说符侯崔发阿谀取容,令下情不上通。
宣诛此数子以慰天下(《汉书·王莽传》下:故左将军公孙禄征来与议,曰云云。)
王命论 东汉 · 班彪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三、文选卷五十二
昔在帝尧之禅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
舜亦以命禹。
暨于,咸佐唐虞,光济四海,奕世载德。
至于汤武,而有天下。
虽其遭遇异时,禅代不同,至于应天顺人,其揆一焉。
是故刘氏承之祚,氏族之世,著于春秋。
唐据火德,而汉绍之。
始起沛泽,则神母夜号,以彰赤帝之符。
由是言之,帝王之祚,必有明圣显懿之德,丰功厚利积累之业,然后精诚通于神明,流泽加于生民。
故能为鬼神所福飨,天下所归往。
未见运世无本,功德不纪,而得倔起在此位者也。
世俗见高祖兴于布衣,不达其故,以为适遭暴乱,得奋其剑,游说之士,至比天下于逐鹿,幸捷而得之。
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
悲夫!
此世之所以多乱臣贼子者也。
若然者,岂徒闇于天道哉?
又不睹之于人事矣!
夫饿馑流隶,饥寒道路,思有短褐之袭,檐石之蓄,所愿不过一金,终于转死沟壑
何则?
贫穷亦有命也。
况乎天子之贵,四海之富,神明之祚,可得而妄处哉?
故虽遭罹厄会,窃其权柄,勇如信布,强如梁籍,成如王莽,然卒润镬伏锧烹醢分裂,又况么么不及数子,而欲闇干天位者也。
是故驽蹇之乘,不骋千里之涂;
燕雀之畴,不奋六翮之用;
楶棁之材栋梁之任;
斗筲之子,不秉帝王之重。
《易》曰:「鼎折足,覆公餗」。
不胜其任也。
当秦之末,豪桀共推陈婴而王之。
婴母止之曰:「自吾为子家妇,而世贫贱,卒富贵,不祥。
不如以兵属人,事成,少受其利。
不成,祸有所归」。
从其言,而陈氏以宁。
王陵之母,亦见项氏之必亡,而刘氏之将兴也。
是时,为汉将,而母获于楚。
有汉使来,母见之,谓曰:「愿告吾子,汉王长者,必得天下,子谨事之,无有二心」。
遂对汉使伏剑而死,以固勉
其后,果定于汉。
宰相,封侯。
夫以匹妇之明,犹能推事理之致,探祸福之机,全宗祀于无穷,垂册书于《春秋》,而况大丈夫之事乎?
是故穷达有命,吉凶由人。
婴母知废,陵母知兴,审此二者,帝王之分决矣。
盖在高祖,其兴也有五:一曰帝尧之苗裔,二曰体貌多奇异,三曰神武有徵应,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加之以信诚好谋,达于听受,见善如不及,用人如由己,从谏如顺流,趣时如响起。
当食吐哺,纳子房之策;
拔足挥洗,揖郦生之说;
悟戍卒之言,断怀土之情;
四皓之名,割肌肤之爱;
韩信于行阵,收陈平于亡命。
英雄陈力,群策毕举,此高祖之大略,所以成帝业也。
若乃灵瑞符应,又可略闻矣。
刘媪高祖,而梦与神遇,震电晦冥,有龙蛇之怪。
及长而多灵,有异于众。
是以王武感物而折契,吕公睹形而进女;
秦皇东游以厌其气,吕后望云而知所处;
始受命则白蛇分,西入关则五星聚
淮阴留侯谓之天授,非人力也。
历古今之得失,验行事之成败,稽帝王之世运,考五者之所谓,取舍不厌斯位,符瑞不同斯度,而苟昧权利,越次妄据,外不量力,内不知命,则必丧保家之主,失天年之寿,遇折足之凶,伏斧钺之诛。
英雄诚知觉寤,畏若祸戒,超然远览,渊然深识,收之明分,绝信布之觊觎,距逐鹿之瞽说,审神器之有授,贪不可冀,无为二母之所笑,则福祚流于子孙,天禄其永终矣。
督军御史箴饯赠第五永 东汉 · 高彪
四言诗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六
文武将坠,乃俾俊臣。
整我皇纲,董此不虔。
古之君子,即戎忘身。
昭其果毅,尚其桓桓。
师尚七十,气冠三军,诗人作歌,如鹰如鹯。
天有太一,五将三门
地有九变,丘陵山种;
人有计策,六奇五间。
总兹三事,谋则咨询。
无曰己能,务在求贤,淮阴之勇,广野是尊。
周公大圣,石蜡纯臣,以威克爱,以义灭亲。
勿谓时险,不正其身。
忽谓无人,莫识己真。
忘富遗贵,福禄乃存。
枉道依合,复无所观。
先公高节,越可永遵。
佩藏斯戒,以厉终身(《后汉·高彪传》,《淳化阁贴》二)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东汉末 · 阮瑀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三、文选卷四十二
离绝以来,于今三年,无一日而忘前好
亦犹姻媾之义,恩情已深;
违异之恨,中间尚浅也。
孤怀此心,君岂同哉!
每览古今所由改趣,因缘侵辱,或起瑕舋,心忿意危,用成大变。
韩信伤心于失楚,彭宠积望于无异,卢绾嫌畏于已隙,英布忧迫于情漏,此事之缘也。
孤与将军恩如骨肉,割授江南不属本州,岂若淮阴捐旧之恨。
抑遏刘馥,相厚益隆,宁放朱浮显露之奏。
无匿张胜贷故之变,匪有阴构贲赫之告,固非燕王淮南之舋也。
而忍绝王命,明弃硕交,实为佞人所构会也。
夫似是之言,莫不动听,因形设象,易为变观。
示之以祸难,激之以耻辱,大丈夫雄心,能无愤发
苏秦说韩,羞以牛后,韩王按剑作色而怒,虽兵折地割,犹不为悔,人之情也。
仁君年壮气盛,绪信所嬖,既惧患至,兼怀忿恨,不能复远度孤心,近虑事势,遂赍见薄之决计,秉翻然之成议。
刘备扇扬,事结舋连,推而行之。
想畅本心,不愿于此也。
孤之薄德,位高任重,幸蒙国朝将泰之运,荡平天下,怀集异类,喜得全功,长享其福。
而姻亲坐离,厚援生隙,常恐海内多以相责,以为老夫苞藏祸心,阴有郑武取胡之诈,乃使仁君翻然自绝。
以是忿忿,怀惭反侧,常思除弃小事,更申前好,二族俱荣,流祚后嗣,以明雅素中诚之效。
抱怀数年,未得散意
赤壁之役,遭离疫气,烧舡自还,以避恶地,非周瑜水军所能抑挫也。
江陵之守,物尽谷殚,无所复据,徙民还师,又非瑜之所能败也。
荆土本非己分,我尽与君,冀取其馀,非相侵肌肤,有所割损也。
思计此变,无伤于孤,何心自遂于此,不复还之。
高帝设爵以延田横光武指河而誓朱鲔,君之负累,岂如二子?
是以至情,愿闻德音。
往年在,新造舟舡,取足自载,以至九江贵欲观湖漅之形,定江滨之民耳,非有深入攻战之计。
将恐议者大为己荣,自谓策得,长无西患,重以此故,未肯回情。
然智者之虑,虑于未形;
达者所规,规于未兆。
是故子胥姑苏之有麋鹿,辅果识智伯之为赵禽。
穆生谢病,以免楚难;
邹阳北游,不同吴祸。
四士者,岂圣人哉?
徒通变思深,以微知著耳。
以君之明,观孤术数,量君所据,计土地,岂势少力乏,不能远举,割江之表,宴安而已哉?
未然也!
若恃水战,临江塞要,欲令王师终不得渡,亦未必也。
夫水战千里,情巧万端。
越为三军,吴曾不禦;
汉潜夏阳魏豹不意。
江河虽广,其长难卫也。
凡事有宜,不得尽言,将修旧好而张形势,更无以威胁重敌人。
然有所恐,恐书无益。
何则?
往者军逼而自引还,今日在远而兴慰纳辞逊意狭,谓其力尽,适以增骄,不足相动,但明效古,当自图之耳。
淮南左吴之策,汉隗嚣纳王元之言,彭宠受亲吏之计,三夫不寤,终为世笑。
梁王不受诡胜窦融斥逐张玄,二贤既觉,福亦随之。
愿君少留意焉。
若能内取子布,外击刘备,以效赤心,用复前好,则江表之任,长以付,高位重爵,坦然可观。
上令圣朝无东顾之劳,下令百姓保安全之福,君享其荣,孤受其利,岂不快哉!
若忽至诚以处侥幸,婉彼二人,不忍加罪,所谓小人之仁,大仁之贼,大雅之人,不肯为此也。
若怜子布,愿言俱存,亦能倾心去恨,顺君之情,更与从事,取其后善。
但禽刘备,亦足为效。
开设二者,审处一焉。
闻荆杨诸将,并得降者,皆言交州为君所执,豫章距命,不承执事,疫旱并行,人兵减损,各求进军,其言云云
孤闻此言,未以为悦。
然道路既远,降者难,幸人之灾,君子不为。
且又百姓国家之有,加怀区区,乐欲崇和,庶几明德,来见昭副,不劳而定,于孤益贵。
是故按兵守次,遣书致意。
古者兵交,使在其中,愿仁君及孤虚心回意,以应诗人补衮之叹,而慎周易牵复之义。
濯鳞清流,飞翼天衢,良时在兹,勖之而已。
奕势 曹魏 · 应玚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二
盖棋奕之制,所由来尚矣。
有像军戎战阵之纪,旌旗既列,权虑蜂起,络绎雨集,鱼鳞雁峙,奋维阐翼,固卫边鄙,寇动北叠,备在南尾(二语从《御览》补)
或饰遁为旋,卓轹軿列,羸师延敌,一乘虚绝,归不得舍,两见擒灭,淮阴之谟,拔旗之势也。
或匡设无常,寻变应危,寇动北垒,备在南麾,中棋既捷,四表自亏,亚夫之智,耿弇之奇也。
或假道四布,周爰繁昌,云合星罗,侵逼郊场,师弱众寡,临据孤亡,披扫强御,广略土疆,昆阳之威,官渡之方也。
挑诱既战,见欺敌对,纷拿相救,不量进退,群聚俱陨,力行唐突,瞋目恚愤,覆局崩溃,项将之咎,楚怀之悖也。
时或失谬,收奔摄北,还自保固,完聚补塞,见可而进,先负后克,燕昭之贤,齐项之德也。
长驱驰逐,见利忘害,轻敌寡备,所丧弥大,临疑犹豫,算虑不详,苟贪少获,不知所亡,当断不断,还为所谋,项羽之失,吴王之尤也。
持棋相守,莫敢先动,由楚、汉之兵,相拒索、巩也(《艺文类聚》七十四,《御览》七百五十三)
元城魏太子 曹魏 · 吴质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文选卷四十
臣质言:前蒙延纳,侍宴终日,耀灵匿景,继以华灯。
虞卿适赵,平原入秦,受赠千金浮觞旬日,无以过也。
小器易盈,先取沈顿,醒寤之后,不识所言。
即以五日到官
初至承前,未知深浅。
然观地形,察土宜。
西带常山,连冈平代;
北邻柏人,乃高帝之所忌也。
重以泜水,渐渍疆宇,喟然叹息:思淮阴之奇谲,亮成安之失策;
南望邯郸,想之风;
东接钜鹿,存李齐之流。
都人士女,服习礼教,皆怀慷慨之节,包左车之计。
而质闇弱,无以莅之。
若乃迈德种恩,树之风声,使农夫逸豫于疆畔女工吟咏于机杼,固非质之所能也。
至于奉遵科教,明令,下无威福之吏,邑无豪侠之杰,赋事行刑,资于故实,抑亦懔懔有庶几之心。
往者严助释承明之欢,受会稽之位;
寿王去侍从之娱,统东郡之任。
其后皆克复旧职,追寻前轨。
今独不然,不亦异乎?
张敞在外,自谓无奇;
陈咸愤积,思入京城
彼岂虚谈夸论,诳耀世俗哉?
斯实薄郡守之荣,显左右之勤也。
古今一揆,先后不𧵍,焉知来者之不如今?
聊以当觐,不敢多云。
质死罪死罪。
与关羽书 其二 孙吴 · 陆逊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八
于禁等见获,遐迩欣叹,以为将军之勋足以长世。
虽昔晋文城濮之师,淮阴拔赵之略,蔑以尚兹,闻徐晃等步骑驻旌,窥望麾葆。
操猾虏也。
忿不思难,恐潜增众,以逞其心。
虽云师老,犹有骁悍。
且战捷之后,常苦轻敌,古人杖术,军胜弥警,愿将军广为方计,以全独克。
仆书生疏迟,忝所不堪,喜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
傥明注仰,有以察之(同上)
煌煌京洛 曹魏 · 曹丕
四言诗
夭夭园桃,无子空长。
虚美难假,偏轮不行。
淮阴五刑,鸟尽弓藏
保身全名,独有子房
大愤不收,褒衣无带。
多言寡诚,只令事败。
苏秦之说,六国以亡。
倾侧卖主,车裂固当。
贤矣陈轸,忠而有谋。
楚怀不从,祸卒不救。
祸夫吴起,智小谋大。
西河何健,伏尸何劣。
嗟彼郭生,古之雅人。
智矣燕昭,可谓得臣。
峨峨仲连,齐之高士。
北辞千金,东蹈沧海(五解乐府云。右一曲晋乐所奏。○《宋书》乐志。《乐府诗集》三十九。广《文选》十二。《诗纪》十二。又《类聚》四十二引人、臣、士海四韵。又《文选》十八笙赋注作桃园行。引长、行二韵。)
上言平蜀后事宜 曹魏 · 邓艾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四
兵有先声而后实者,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人震恐,席卷之时也。
然大举之后,将士疲劳,不可便用,且徐缓之。
留陇右兵二万人,兵二万人,煮盐兴冶,为军农要用,并作舟船,豫顺流之事,然后发使告以利害,归化,可不征而定也。
今宜厚刘禅以致孙休,安士民以来远人,若便送于京都,吴以为流徙,则于向化之心不劝。
宜权停留,须来年秋冬,比尔吴亦足平。
以为可封扶风王,锡其资财,供其左右。
郡有董卓坞,为之宫舍,爵其子为公侯,食郡内县,以显归命之宠。
广陵、城阳以待,吴人则畏威怀德,望风而从矣(《魏志·邓艾传》)
毌丘俭 曹魏 · 杜挚
 押词韵第七部
章叙录曰:毌丘俭乡里相亲。故为诗与。求仙人药一丸。欲以感切求助也。答以诗。然竟不得迁。卒于秘书
骐骥马不试,婆娑槽枥间。
壮士志未伸,坎轲多辛酸。
伊挚为媵臣,吕望身操竿。
夷吾困商贩,宁戚对牛叹。
食其处监门淮阴饥不餐。
卖臣老负薪,妻畔呼不还。
释之宦十年,位不增故官
才非八子伦,而与齐其患。
无知不在此,袁盎未有言。
被此笃病久,荣卫动不安。
闻有韩众药,信来给一丸(○《三国志》刘劭传注。广《文选》十。《诗纪》十七。)
琴赋 曹魏 · 嵇康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七、文选卷十八
余少好音声,长而玩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厌,而此不勌。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是故复之而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然八音之器,歌舞之象,历世才士,并为之赋颂。其体制风流,莫不相袭。称其材干,则以危苦为上;赋其声音,则以悲哀为主;美其感化,则以垂涕为贵。丽则丽矣,然未尽其理也。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览其旨趣,亦未达礼乐之情也。众器之中,琴德最优,故缀叙所怀,以为之赋。其辞曰:
惟椅梧之所生兮,托峻岳之崇冈。
披重壤以诞载兮,参辰极而高骧。
含天地之醇和兮,吸日月之休光。
郁纷纭以独茂兮,飞英蕤于昊苍。
夕纳景于虞渊兮,旦晞干于九阳。
经千载以待价兮,寂神跱而永康
且其山川形势,则盘纡隐深,磪嵬岑嵓。
互岭巉岩,岞崿岖崟。
丹崖崄巇,青壁万寻。
若乃重巘增起,偃蹇云覆,邈隆崇以极壮,崛巍巍而特秀
蒸灵液以播云,据神渊而吐溜。
尔乃颠波奔突,狂赴争流。
触岩抵隈,郁怒彪休
汹涌腾薄,夺沫扬涛。
瀄汩澎湃,蜿蟺相纠。
放肆大川,济乎中州
安回徐迈,寂尔长浮。
乎洋洋,萦抱山丘。
详观其区土之所产毓,奥宇之所宝殖。
珍怪琅玕,瑶瑾翕赩。
丛集累积,奂衍于其侧。
若乃春兰被其东,沙棠殖其西。
涓子宅其阳,玉醴涌其前。
玄云荫其上,翔鸾集其巅。
清露润其肤,惠风流其间。
竦肃肃以静谧,密微微其清闲。
夫所以经营其左右者,固以自然神丽,而足思愿爱乐矣。
于是遁世之士,荣期绮季之畴,乃相与登飞梁,越幽壑,援琼枝,陟峻崿,以游乎其下。
周旋永望,邈若凌飞
邪睨昆崙,俯阚海湄。
苍梧之迢递,临回江之威夷。
悟时俗之多累,仰箕山之馀辉。
羡斯岳之弘敞,慷慨以忘归。
情舒放而远览,接轩辕之遗音。
慕老童于騩隅,钦泰容之高吟。
顾兹梧而兴虑,思假物以托心。
乃斲孙枝,准量所任。
至人摅思,制为雅琴。
乃使离子督墨,匠石奋斤。
夔襄荐法,般倕骋神
锼会裛厕,朗密调均
华绘彫琢,布藻垂文。
错以犀象,籍以翠绿。
弦以园客之丝,徽以钟山之玉。
爰有龙凤之象,古人之形。
伯牙挥手,钟期听声。
华容灼爚,发采扬明。
何其丽也!
伶伦比律,田连操张。
进御君子,新声憀亮
何其伟也!
及其初调,则角羽俱起,宫徵相證。
参发并趣,上下累应。
踸踔磥硌,美声将兴。
固以和昶而足耽矣。
尔乃理正声,奏妙曲。
扬《白雪》,发清角。
纷淋浪以流离,奂淫衍而优渥。
粲奕奕而高逝,驰岌岌以相属。
沛腾遌而竞趣,翕韡晔而繁缛。
状若崇山,又象流波。
浩兮汤汤,郁兮峨峨。
怫㥜烦冤,纡馀婆娑。
陵纵播逸,霍濩纷葩
检容授节,应变合度。
兢名擅业,安轨徐步。
洋洋习习,声烈遐布。
含显媚以送终,飘馀响乎泰素。
若乃高轩飞观,广夏闲房;
冬夜肃清,朗月垂光。
新衣翠粲,缨徽流芳。
于是器冷弦调,心闲手敏。
触𢱧如志,唯意所拟。
初涉渌水,中奏清徵。
雅昶唐尧,终咏微子
宽明弘润,优游躇跱。
拊弦安歌,新声代起。
歌曰:凌扶摇兮憩瀛洲,要列子兮为好仇。
餐沆瀣兮带朝霞,眇翩翩兮薄天游。
齐万物兮超自得,委性命兮任去留。
激清响以赴会,何弦歌之绸缪!
于是曲引向阑,众音将歇。
改韵易调,奇弄乃发。
扬和颜,攘皓腕,飞纤指以驰骛,纷㒊譶以流漫。
或徘徊顾慕,拥郁抑按。
盘桓毓养,从容秘玩。
闼尔奋逸,风骇云乱。
牢落凌厉,布濩半散
丰融披离,斐韡奂烂。
英声发越,采采粲粲。
或间声错糅,状若诡赴。
双美并进,骈驰翼驱。
初若将乖,后卒同趣。
或曲而不屈,直而不倨。
或相凌而不乱,或相离而不殊。
时劫掎以慷慨,或怨㜘而踌躇。
忽飘飖以轻迈,乍留联而扶疏。
或参谭繁促,复叠攒仄
从横骆驿,奔遁相逼。
拊嗟累赞,间不容息。
瑰艳奇伟,殚不可识。
若乃闲舒都雅,洪纤有宜。
清和条昶案衍陆离。
穆温柔以怡怿,婉顺叙而委蛇。
或乘险投会,邀隙趋危。
嘤若离鹍鸣清池,翼若游鸿翔曾崖。
纷文斐尾,慊縿离纚。
微风馀音,靡靡猗猗。
或搂𢱧擽捋,缥缭潎冽。
轻行浮弹,明婳𥉻慧。
疾而不速,留而不滞。
翩绵飘邈,微音迅逝。
远而听之,若鸾凤和鸣戏云中;
迫而察之,若众葩敷荣曜春风。
既丰赡以多姿,又善始而令终
嗟姣妙以弘丽,何变态之无穷!
若夫三春之初,丽服以时。
乃携友生,以遨以嬉。
涉兰圃,登重基。
长林,翳华芝。
临清流,赋新诗。
嘉鱼龙之逸豫,乐百卉之荣滋。
重华之遗操,慨远慕而长思。
若乃华堂曲宴,密友近宾。
兰肴兼御,旨酒清醇。
进《南荆》,发《西秦》。
绍《陵阳》,度《巴人》。
变用杂而并起,竦众听而骇神。
料殊功而比操,岂笙籥之能伦?
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
《飞龙》《鹿鸣》,《鹍鸡》游弦
更唱迭奏,声若自然。
流楚窈窕,惩躁雪烦
下逮谣俗,蔡氏五曲。
王昭楚妃,千里别鹤。
犹有一切承间簉乏,亦有可观者焉。
然非夫旷远者,不能与之嬉游;
非夫渊静者,不能与之闲止;
非夫放达者,不能与之无𠫤;
非夫至精者,不能与之析理也。
若论其体势,详其风声。
器和故响逸,张急故声清。
间辽故音庳,弦长故徽鸣。
性絜静以端理,含至德之和平。
诚可以感荡心志,而发泄幽情矣。
是故怀戚者闻之,莫不憯懔惨悽,愀怆伤心。
含哀懊咿,不能自禁。
康乐者闻之,则欨愉欢释,抃舞踊溢
留连澜漫,嗢噱终日。
若和平者听之,则怡养悦悆,淑穆玄真
恬虚乐古,弃事遗身。
是以伯夷以之廉,颜回以之仁,比干以之忠,尾生以之信。
惠施以之辩给,万石以之讷慎。
其馀触类而长所致非一。
同归殊途,或文或质。
揔中和以统物,咸日用而不失。
其感人动物,盖亦弘矣!
于时也,金石寝声,匏竹屏气。
王豹辍讴,狄牙丧味。
天吴踊跃于重渊,王乔披云而下坠。
舞鸑鷟于庭阶,游女飘焉而来萃。
感天地以致和,况蚑行之众类。
嘉斯器之懿茂,咏兹文以自慰。
永服御而不厌,信古今之所贵。
乱曰:愔愔琴德,不可测兮。
体清心远,邈难极兮。
良质美手,遇今世兮。
纷纶翕响,冠众艺兮。
识音者希,孰能珍兮。
能尽雅琴,唯至人兮。
皇孙遹为广陵王十一月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六
遹既长且仁,可令以遹为广陵王,以广陵临淮封国,邑五万户(引王隐《晋书》)
笙赋 西晋 · 潘岳
 出处:文选卷十八
河汾之宝,有曲沃之悬匏焉。
邹鲁之珍,有汶阳之孤筱焉。
若乃绵蔓纷敷之丽,浸润灵液之滋,隅隈夷险之势,禽鸟翔集之嬉,固众作者之所详,余可得而略之也。
徒观其制器也,则审洪纤,面短长。
列生簳,裁熟簧。
设宫分羽,经徵列商。
泄之反谧,厌焉乃扬。
管攒罗而表列,音要妙而含清。
各守一以司应,统大魁以为笙。
基黄钟以举韵,望凤仪以擢形。
写皇翼以插羽,摹鸾音以厉声。
如鸟斯企,翾翾歧歧。
明珠在咮,若衔若垂。
脩檛内辟,馀箫外逶。
骈田獦攦,魻鲽参差。
于是乃有始泰终约,前荣后悴。
激愤于今贱,永怀乎故贵。
众满堂而饮酒,独向隅以掩泪。
援鸣笙而将吹,先嗢哕以理气。
初雍容以安暇,中佛郁以怫㥜。
终嵬峨以蹇愕,又飒遝而繁沸。
冈浪孟以惆怅,若欲绝而复肆。
懰檄籴以奔邀,似将放而中匮。
愀怆恻淢,虺韡煜熠。
汎淫汜艳,霅晔岌岌。
或桉衍夷靡,或竦踊剽急。
或既往不反,或已出复入。
徘徊布濩,涣衍葺袭
舞既蹈而中辍,节将抚而弗及。
乐声发而尽室欢,悲音奏而列坐泣。
𢺣纤翮以震幽簧,越上筒而通下管。
应吹噏以往来,随抑扬以虚满。
勃慷慨以憀亮,顾踌躇以舒缓。
辍《张女》之哀弹,流《广陵》之名散。
咏园桃之夭夭,歌枣下之纂纂。
歌曰:枣下纂纂,朱实离离。
宛其落矣,化为枯枝。
人生不能行乐,死何以虚谥为!
尔乃引《飞龙》,鸣《鹍鸡》。
《双鸿》翔,《白鹤》飞。
子乔轻举,明君怀归。
荆王喟其长吟,楚妃叹而增悲。
夫其悽戾辛酸,嘤嘤关关,若离鸿之鸣子也;
含㗅啴谐,雍雍喈喈,若群雏之从母也。
郁捋劫悟,泓宏融裔,哇咬嘲𠽻,一何察惠。
诀厉悄切,又何磬折。
若夫时阳初暖,临川送离。
酒酣徒扰,乐阕日移。
疏客始阑,主人微疲。
弛弦韬籥,彻埙屏篪。
尔乃促中筵,携友生。
严颜,擢幽情。
披黄包以授甘,倾缥瓷以酌酃。
光歧俨其偕列,双凤嘈以和鸣。
晋野悚而投琴,况齐瑟与秦筝。
新声变曲,奇韵横逸。
萦缠歌鼓,网罗钟律。
烂熠爚以放艳,郁蓬勃以气出。
秋风》咏于燕路,《天光》重乎《朝日》。
大不踰宫,细不过羽。
唱发《章》《夏》,导扬《韶》《武》。
恊和陈宋,混一齐楚。
迩不逼而远无携,声成文而节有叙。
彼政有失得,而化以醇薄。
乐所以移风于善,亦所以易俗于恶。
故丝竹之器未改,而桑濮之流已作。
惟簧也,能研群声之清;
惟笙也,能揔众清之林。
卫无所措其邪,郑无所容其淫。
非天下之和乐,不易之德音,其孰能与于此乎!
韩信 西晋 · 孙楚
四言诗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
淮阴屈节,盘于幽贱。
秦失其鹿,英雄交战。
践楚知亡,抚戈从汉。
遂寤明主,超然虎奋。
威震赵魏,擒项平难。
割据山川,称孤南面。
惜哉遘疑,一朝书叛(《艺文类聚》五十九)
汉高祖功臣 西晋 · 陆机
 出处:全晋文、文选卷四十七
相国文终侯萧何,相国平阳懿侯曹参太子少傅文成侯张良丞相曲逆献侯阳武陈平楚王淮阴韩信梁王昌邑彭越淮南王黥布赵景王大梁张耳韩王韩信燕王卢绾长沙文王吴芮荆王刘贾太傅安国懿侯王陵左丞相武侯周勃,相国舞阳侯樊哙右丞相曲周景侯高阳郦商太仆汝阴文侯夏侯婴丞相颍阴懿侯睢阳灌婴,代丞相阳陵景侯傅宽车骑将军肃侯靳歙,大行广野君高阳郦食其中郎建信侯刘敬太中大夫陆贾太子太傅稷嗣君叔孙通魏无知护军中尉随何,新成三老董公辕生将军纪信御史大夫周苛平国君侯公,右三十一人,与定天下社稷者也。
颂曰:
芒芒宇宙,上墋下黩。
波振四海,尘飞五岳。
九服徘徊,三灵改卜
赫矣高祖,肇载天禄。
沈迹中乡,飞名帝录。
庆云应辉,皇阶授木。
龙兴泗滨,虎啸丰谷。
彤云昼聚,素灵夜哭。
金精仍颓,朱光以渥。
万邦宅心,骏民效足。
堂堂萧公,王迹是因。
绸缪睿后,无竞维人。
外济六师,内抚三秦。
拔奇夷难,迈德振民。
体国垂制,上穆下亲。
名盖群后,是谓宗臣。
阳乐道,在变则
爰渊爰嘿,有此武功。
长驱河朔,电击壤东。
协策淮阴,亚迹萧公。
文成作师,通幽洞冥
永言配命,因心则灵。
穷神观化,望影揣情
鬼无隐谋,物无遁形。
武关是辟,鸿门是宁。
随难荥阳,即谋下邑
销印惎废,推齐劝
运筹固陵,定策东袭。
三王从风,五侯允集。
霸楚寔丧,皇汉凯入。
怡颜高览弥翼凤戢。
托迹辞世却粒。
曲逆宏达,好谋能深。
游精杳漠,神迹是寻。
重玄匪奥,九地匪沈。
伐谋先兆,挤响于音。
奇谋六奋,嘉虑四回。
规主于足,离项于怀。
格人乃谢,楚翼寔摧。
韩王窘执,胡马洞开。
迎文以谋,哭高以哀。
灼灼淮阴,灵武冠世。
策出无方,思入神契
奋臂云兴,腾迹虎噬。
凌险必夷,摧刚则脆。
肇谋汉滨,还定渭表。
京索既扼,引师北讨。
济河夷魏,登山灭赵。
火烈,势踰风扫。
拾代如遗,偃齐犹草。
二州肃清,四邦咸举。
乃眷北燕,遂表东海
克灭龙且,爰取其旅。
刘项悬命,人谋是与。
念功惟德,辞通绝楚。
彭越观时,韬迹匿光
人具尔瞻,翼尔鹰扬
威凌楚域,质委汉王
靖难河济,即宫旧梁。
烈烈黥布,眈眈其眄。
名冠彊楚,锋犹骇电。
睹几蝉蜕,悟主革面。
肇彼枭风,翻为我扇。
天命方辑,东夏
矫矫三雄,至于垓下
元凶既夷,宠禄来假。
保大全祚,非德孰可?
谋之不臧,福取祸。
张耳之贤,有声梁魏。
士也罔极,自诒伊愧。
俯思旧恩,仰察五纬。
脱迹违难,披榛来洎。
改策西秦,报辱北冀。
悴叶更辉,枯条以肄。
王信韩孽,宅土开疆
我图尔才,越迁晋阳
卢绾自微,婉娈我皇。
跨功踰德,祚尔辉章。
人之贪祸,宁为乱亡。
吴芮之王,祚由梅鋗
功微势弱,世载忠贤。
肃肃荆王,董我三军。
我图四方,殷荐其勋。
庸亲作劳,旧楚是分。
往践厥宇,大启淮坟。
安国违亲,悠悠我思。
依依哲母,既明且慈。
引身伏剑,永言之。
淑人君子,实邦之基。
义形于色,愤发于辞。
主亡与亡,末命是期。
绛侯质木,多略寡言。
曾是忠勇,惟帝攸叹。
云骛灵丘,景逸上兰。
代禽狶,奄有燕韩。
宁乱以,毙吕以权。
涤秽紫宫,徵帝太原
实惟太尉,刘宗以
挟功震主,自古所难
勋耀上代,身终下藩。
舞阳道迎,延帝幽薮。
宣力王室,匪惟厥
揔干鸿门披闼帝宇。
耸颜诮项,掩泪悟主
曲周之进,于其哲兄
俾率尔徒,从王于征。
振威龙蜕,摅武庸城。
六师寔因,克荼禽黥。
猗欤汝阴,绰绰有裕。
戎轩肇迹策来附。
马烦辔殆,不释拥树。
皇储时乂,平城有谋。
颍阴锐敏,屡为军锋
奋戈东城,禽项定功。
乘风藉响,高步长江
收吴引淮,光启于东。
阳陵之勋,元帅是承。
薄伐,扬节江陵
夷王殄国,俾乱作惩。
恢广野,诞节令图。
进谒嘉谋,退守名都。
东窥白马,北距飞狐。
即仓敖庚,据险三涂。
輶轩东践,汉风载徂。
身死于齐,非说之辜。
我皇寔念,言祚尔孤。
信委辂,被褐献宝。
指明周汉,铨时论道。
移帝伊洛,定都酆镐
柔远镇迩,寔攸考。
抑抑陆,知言之贯。
往制劲,来访皇汉。
附会,夷凶剪乱。
所谓伊人,邦家之彦。
百王之极,旧章靡存。
汉德虽朗,朝仪则昏。
稷嗣制礼,下肃上尊。
穆穆帝典,焕其盈门。
风睎三代,宪流后昆。
无知睿敏,独昭奇迹。
察侔萧相,贶同师锡
随何,因资于敌。
纾汉披楚,唯生之绩。
皤皤董叟,谋我平阴
三军缟素,天下归心。
袁生秀朗,沈心善照。
汉旆南振。
楚威自挠,大略渊回,元功响效。
邈哉惟人,识之妙。
纪信诳项,轺轩是乘。
摄齐赴节,用死孰惩。
身与烟消,名与风兴。
周苛慷慨,心若怀冰。
刑可以暴,志不可凌。
贞轨偕没,亮迹双升。
帝畴尔庸,后嗣是膺。
天地虽顺,王心有违。
怀亲望楚,永言长悲。
侯公伏轼,皇媪来归。
是谓平国,宠命有辉。
震风过物,清浊效响。
大人于兴,利在攸往。
弘海者川,崇山惟壤。
韶护错音,衮龙比象。
明明众哲,同济天网。
剑宣其利,鉴献其朗。
文武四充,汉祚克广,悠悠遐风,千载是仰。
赵王伦笺荐戴渊 西晋 · 陆机
 出处:全晋文
盖闻繁弱登御。
然后高墉之功显;
孤竹在肆。
然后降神之曲成
是以高世之主必假远迩之器,蕴匮之才思托大音之和。
伏见处士广陵戴渊,年三十,字若思,清冲履道,德量允塞;
思理(《御览》作「心智」。)足以研幽,才鉴足以辨物;
安穷乐志,无风尘之慕,砥节立行,有井渫之洁;
诚东南之遗宝,圣朝之奇璞也。
若得托迹康衢,必能结轨骥騄
曜质廊庙,必能垂光玙璠。
夫祜岸之民,果于输珠;
润山之客,列于贡玉,盖明暗呈形,则庸识所甄也。
明公垂神采察,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废(《世说·自新篇》注引虞《预书》,又见《晋书·戴若思传》,《御览》六百三十二。)
喻道论 其一 东晋 · 孙绰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二
或有疑至道者,喻之曰:夫六合遐邈,庶类殷充,千变万化,浑然无端
是以有方之识,各斯所见。
鳞介之物,不达皋壤之事,毛羽之族,不识流浪之势。
自得于窞井者,则怪游溟之量;
翻翥于数仞者,则疑冲天之力。
缠束世教之内,肆观之迹,谓至德穷于,微言尽乎《老》《易》,焉复睹夫方外之妙趣、寰中之玄照乎?
悲夫《章甫》之委裸俗,《韶夏》之弃鄙俚,至真绝于漫习,大道废于曲士也。
若穷迷而不迁者,非辞喻之所感。
试明其旨,庶乎有悟于其闻者焉。
夫佛也者,体道者也;
道也者,异物者也;
应感顺通,无为而无不为者也。
无为,故虚寂自然;
无不为,故神化万物。
万物之求卑高不同,故训臻之术或精或粗。
悟上识则举其宗本,不顺者复殃,放酒者者罗刑,淫为大罚,盗者抵罪,三辟五刑,犯则无赦,此王者之常制,宰牧之所司也。
若圣王御世,百司明达,则向之罪人,必见穷测,无逃形之地矣。
使奸恶者不得容其私则国无违民,而贤善之流必见旌叙矣。
且君明臣公,世清理治,犹能令善恶得所,曲直不滥,况神明所莅无远近幽深,聪明正直,罚恶祐善者哉!
故毫厘之功,锱铢之衅,报应之期,不可得而差矣。
历观古今祸福之证,皆有由缘,载籍昭然,岂可掩哉!
何者?
阴谋之门子孙不昌,三世之将道家明忌,斯非兵凶战危,积杀之所致邪?
若夫魏颗从治,而致结草之报;
子都守信,而受骢骥之锡;
齐襄委罪,故有坠车之祸;
晋惠弃礼,故有弊韩之困:斯皆死者报生之验也。
至于宣孟悯翳桑之饥,漂母淮阴之惫,并以一餐,拯其悬馁;
而赵蒙倒戈之祜,母千金之赏:斯一获万,报不逾世。
故立德暗昧之中,而庆彰万物之上,阴行阳曜,自然之势,譬犹洒粒于土壤,而纳百倍之收,地谷无情于人,而自然之利至也。
或难曰:报应之事诚皆有征,则之教何不去杀,而少正卯刑,二叔伏诛邪?
答曰:客可谓达教声而不体教情者也。
谓圣人有杀心乎?
曰:无也。
答曰:子诚知其无心于杀,杀固百姓之心耳。
夫时移世异,物有薄淳。
结绳之前,陶然太和,暨于唐虞,礼法始兴,爰逮三代,刑网滋彰,刀斧虽严,而犹不惩;
至于君臣相灭,父子相害,吞噬之甚,过于豺虎。
圣人知人情之固于杀,不可一朝而息,故渐抑以求厥中,犹蝮蛇螫足,斩之以全身,痈疽附体,决之以救命,亡一以存十,亦轻重之所权。
故刑依秋冬,所以顺时杀,春蒐夏苗,所以简胎乳;
三驱之礼,禽来则韬弓;
闻声睹生,肉至则不食。
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其于蜫虫,每加隐恻。
至于议狱缓死,眚灾肆赦,刑疑从轻,宁失有罪,流涕授铖,哀矜勿喜。
生育之恩笃矣,仁爱之道尽矣,所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德被而功不在我,日用而万物不知,举兹以求,足以悟其归矣。
或难曰:适时而教,佛欲顿去之,将何以惩暴止奸,统理群生者哉?
答曰:不然,即佛,佛即周礼,盖外内名之耳。
故在皇为皇,在王为王,佛者梵语,晋训「觉」也。
「觉」之为义,「悟物」之谓,犹孟轲以圣人为先觉,其旨一也。
应世轨物,盖亦随时,救极弊,佛教明其本耳,共为首尾,其致不殊,即如外圣有深浅之迹,世夷。
故二后高让,汤武时难。
故两君挥戈,渊默之与赫斯。
其迹则胡越,然其所以迹者,何尝有际哉?
故逆寻者每见其二,顺通者无往不一。
或难曰:之教,以孝为首,孝德之至,百行之本,本立道生,通于神明。
故子之事亲,生则致其养,没则奉其祀;
三千之责,莫大无后,体之父母,不敢夷毁。
是以不正伤足,终身含愧也。
沙门之道,委离所生,弃亲即疏,刓剔须发,残其天貌,生废色养,终绝血食,骨肉之亲,等之行路,背理伤情,莫此之甚。
而云弘道敦仁,广济群生,斯何异斩刈根本,而修枝干;
而言不殒硕茂,未之闻见。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此大乖于世教,子将何以祛之?
答曰:此诚穷俗之所甚惑,倒见之为大谬,咨嗟而不能默已者也。
夫父子一体,惟命同之。
故母啮其指,儿心悬骇者,同气之感也。
其同无间矣。
故唯得其欢心,孝之尽也。
父隆则子贵,子贵是父尊。
故孝之为贵,贵能立身行道,永光厥亲,若匍匐怀袖,日御三牲,而不能令万物尊己,举世我赖,以之养亲,其荣近矣。
夫缘督以为经,守柔以为常,形名两绝,亲我交忘,养亲之道也。
既已明其宗,且复为客言其次者。
夫忠孝名不并立,颖叔违君,《书》称纯孝;
石碏戮子,武节乃全。
《传》曰:子之能仕,父教之忠,策名委质,贰乃辟也。
然则结缨公朝者,子道废矣。
何则?
见危授命,誓不顾亲,皆名注史笔,事标教首,记注者岂复以不孝为罪?
故谚曰:「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明其虽小违于此,而大顺于彼矣。
且鲧放遐裔,而禹不造退。
若食委尧命以寻父,屈至公于私戚,斯一介之小善,非大者远者矣。
周之泰伯,远弃骨肉,托迹殊域祝发文身,存亡不反,而论称至德。
《书》著大贤,诚以其忽南面之尊,保冲虚之贵,三让之功远,而毁伤之过微也。
故能大革夷俗,流风垂训,饿首阳之上,不恤之胤;
仲尼目之为仁贤,评当者宁复可言悖德乎?
梁之高行,毁容守节,宋之伯姬,顺理忘生,并名冠烈妇,德范诸姬,秉二妇之伦,免愚悖之讥耳。
率此以谈,在乎所守之轻重可知也。
昔佛为太子,弃国学道,欲全形以遁,恐不免维絷。
故释其须发,变其章服,既外示不反,内修简易。
于是舍华殿而即旷林,解龙痛以衣鹿裘,遂垂条为宇,藉草为茵,去栉梳之劳,息汤沐之烦,顿驰骛之辔,塞欲动之门;
目遏玄黄,耳绝淫声,口忘甘苦,意放休戚,心去于累,胸中抱一
载平营魄,内思安般,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游志三四,出入十二门,禅定拱默,山停渊淡,神若寒灰,形犹枯木,端造六年,成号佛。
三达六通,正觉无上,雅身丈六,金色焜耀,光遏日月,声协八风,相三十二,好姿八十,形伟群有,神足无方。
于是游步三界之表,恣化无穷之境。
回天舞地,飞山结流,存亡倏忽,神变绵邈,意之所指,无往不通。
大范群邪,迁之正路,众魔小道,靡不尊服。
于斯时也,天清地润,品物咸亨,蠢蠕之生,浸毓灵液,枯槁之类,改瘁为荣,还照本国,广敷法音,父王感悟,亦升道场。
以此荣亲,何孝如之?
于是后进笃志之士,被服弘训,思齐高轨,皆由父老不异所尚,承欢心而后动耳。
若有昆弟之列者,则服养不废,既得弘修大业,而恩纪不替,且令逝没者得福报以生天,不复顾歆于世祀,斯岂非兼善大通之道乎?
夫东邻宰牛,西邻示勺祀,殷美黍稷,周尚明德,兴丧之期,于兹著矣。
佛有二十部经,其四部专以劝孝为事,殷勤之旨,可谓至矣。
而俗人不详其源流,未涉其场肆,便瞽言妄说,辄生攻难,以萤烛之见疑三光之盛、芒隙之滴怪渊海之量,以诬罔为辨,以果敢为名,可谓狎大人而侮天命者也(《弘明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