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江苏省扬州市” 相关资源
诗文库18237
人物库4629
活动1756
诗文库 正文
帝颛顼之法 远古 · 帝颛顼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一
妇人不辟男子于路者,拂之于四达之衢(《淮南·齐俗训》、《御览》七十引《淮南子》「拂」作祓,注云「除其不祥」)
将死戒其子 春秋楚国 · 蔿敖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九
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
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史记。正义》引作「其为地不利,而前有妒谷,后有戾丘,其名恶。」案《淮南子》注:「寝丘,今汝南固始地,前有垢谷,后有庄丘,名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示几,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吕氏春秋。异宝》,又《史记。滑稽传。正义》,《后汉郭丹传》注,并引《吕氏春秋》。案此文亦见《列子。说符》、《淮南人间训》)
冀州刺史王纯碑延熹五年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一百
君讳纯,字伯敦魏郡太守之子。
其先出自□□□□□后也。
厥祖儒宗,□□春秋。
君天资才敏,行不启而达,学不劳而能,遵父业,术□□□始仕事君,立朝正色。
□□恂智,宣慈惠和,以衮州从事永和二年孝廉,除郎、谒者执法操牍,旧笔宪台,直边发无任见徒掌录遣之或有罪过微刑轻笑深君□□坐行恶益蜀疑,闵其粥靡冻喂之患,敕大司农彻易衣装,恻隐□至,恩加穷民。
其三年有九夷之难,出将征西,君请诏衮豫,督趣军粮。
其所过历,弹正□□□赫馨烈。
宣于方国。
拜守宫令
以父司隶谒者官,迁左都侯,丧父服除,复拜郎。
敬北□□□失妹宁归,遂释印绶。
司空辟举高第,选侍御史,出使杨州
圣朝嘉君,旋拜徐州,流化甘棠。
□过宥罪,政尚宽弘,视事二载,换在冀州
西征东怨,纪歌遗风。
以公事去官。
穷则乐善,达则□人,进则延宾分禄,退则却扫闭门。
年五十九,延熹四年八月廿八日甲寅,不□陨徂。
五年十一月十八日丙申葬,存有令迹,亡述存勋,铭载金石,永世不刊。
其倾曰:
奂矣王君,有虞之胄。
封陈兴齐,枝叶繁茂。
君综典谟,无道不究。
从政履规。
在公竭谋。
登翼□台,文武兼备。
发政举刑,亲恤□□将西征□□命使□善总不。
圣朝嘉异,牧宰冀。
惠□□边则□□澹□不□□□□朽,不永年寿。
缙绅凡百,熟不哀思(《隶释》七)
巴郡大守张纳碑中平五年三月上旬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一百五
君讳纳,字子郎勃海南皮人也。
其先□□之胄,立姓定氏,应天文像。
炎汉龙与,留侯维干,枝裔滋布,并极爵秩。
君之曾祖,暨其先考,轨迹相继,俱□□□州追侔昔人,不显其光,钟美积德,实乃毓君。
膺大雅之淑姿,修蒸蒸之孝友,综览贲典,靡古不通。
孝廉,除郎中尚书侍郎,夙宵在公,匪懈于职。
甘陵冤句,亲病去官。
念□□复义章海内,辟司空司徒府,厉□□引,股桓弗就。
复辟大尉,举高第,拜侍御史,迪谟弼谐,密靖王室。
杨州寇贼,陆梁作难,五府表君中丞督□□武汾纭,所向禽殪,日不移晷,收功献捷。
省息钱彀还充府帑。
朝以□□□□骚震剖符守任,绥慰骇散,□□曩者征克大勋。
丙子,玺书封都亭侯
姬公曲阜,尚父营丘,周启厥□□□□□自君到官也,勤思乾乾,□□暇食。
菲身约俭,矫时奢丽。
清逾公仪,洁如素丝。
旌甄秀异,抽拔孤□□□□□以内照外,贪饕革悔,奸□□遁。
刑无斧钺之害,行无拘纯之人。
朐忍蛮夷,滔天蠢动,乘虚唐突□□□□□忿□斯怒,爰整干戈,虎□□耽,搏则有获。
君丑慑怖,绝迹幽(窜。)镇集乖离,俾宁业宇。
恤澹冻馁(缺八字),赋出梁益,频年□□杼柚其空,流转漕,谷恒输沮,戊申诏书,腾前付冀,道回且艰,潮□□□□□□上气如旧常,章虽得□□家不行,哨然悯悼,民亦劳止。
繇是辞疾,阖阁委政,中关敦慈养之(缺七字)之怨。
故大尉掾王□□□府丞李元,据史张勤、黎景、冯经、赵中毋俊蒲胜犹潭等,庶慕奚斯□□之义,共入论叙纪著休烈,刊□□颂。
其辞曰:
□□□□笃生我君。
姿兼申甫,懿丰(缺二字。)帅典稽古,正始顺无。
允恭肃恪,唯礼是遵。
乃训五品,敷教在宽。
(缺五字,)其润如雨,其主□□既修沮俎导我以文,且术寇暴,建此武勋,四竟寂谧,群庶艾安,童谣□□□德慕思。
昔在邵伯,今也复□□□穆矣。
卓尔超伦,于胥令问,光乎亿年(《隶释》五)
碑阴:中平五年三月上旬书。君升台祚,承天百福,子孙千亿。
公卿将军奏上尊号 曹魏 · 卫觊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八
相国安乐乡侯臣歆,太尉都亭侯御史大夫安陵亭侯使持节都督督军车骑将军□□臣仁,辅国将军清苑乡侯虎牙将军南昌亭侯臣辅,轻车将军都亭侯臣忠,冠军将军好畤乡侯臣秋,渡辽将军都亭侯臣柔,卫将军国明亭侯使持节都督督军镇西将军东乡侯使持节都督督军杨州刺史征东将军安阳乡侯臣休,使持节都督督军征南将军平陵亭侯臣尚,使持节都督督军徐州刺史镇东将军武安乡侯臣霸,使持节左将军中乡侯使持节右将军乡侯晃,使持节前将军都乡侯辽,使持节将军乡侯灵,匈奴单于泉,奉常贞,郎中令洽,卫尉安国亭侯昱,太仆夔,大理东武亭侯繇,大农霸,少府督军史将作大匠千秋亭侯照,中领军中阳乡楙,中护军陟,屯骑校尉都亭侯祖,长水校尉关内侯凌,步兵校尉关内侯福,射声校尉关内侯质,振威将军涅乡亭侯题,征虏将军都亭侯触,振武将军猛亭侯当,忠义将军乐乡亭侯生,建节将军平乐亭侯圃,安众将军元就亭侯神,翼卫将军都亭侯衢,讨夷将军亭侯慎,怀远将军关内侯巽,绥边将军常乐亭侯俊,安夷将军高梁亭侯炳,奋武将军长安亭丰,武卫将军安昌亭侯褚等稽首言:
等前上言,汉帝奉天命以固禅,群因天命以固请,陛下违天命以固辞,等顽愚,犹知其不可,况神祗之心乎!
宜蒙纳许,以福海内欣戴之望。
丁卯制书诏等曰:「以德则孤不足,以时则虏未灭,若以群贤之灵,得保首领,终君魏国,于孤足矣。
若孤者,胡足以辱四海?
至乎天瑞人事,皆先王圣德遗庆,孤何有焉?
是以未敢闻命」。
等伏读诏书,于邑益甚。
等闻《易》称「圣人奉天时」,而《论》曰:「君子畏天命」。
天命有去就,然后帝者有禅代。
是以唐之禅虞,命以在尔;
虞之顺唐,谓之受终。
知天命去已,故不得不禅;
舜知历数在躬,故不敢不受。
不得不禅,奉天时也;
不敢不受,畏天命也。
汉朝虽承委末陵迟之馀,犹务奉天命以则尧道,是以愿禅帝位而归二女。
陛下正于大魏受命之初,抑虞夏之达节,尚延陵之让体,所枉者大,所直者小;
所详者轻,所略者重。
中人凡士,犹为陛下陋之,殁者有灵,则重华必忿愤于苍梧之神墓,大夏必郁邑于会稽山阴,武王必不悦于高陵之玄宫矣。
是以臣等敢以死请。
且汉政在奄宦,禄去帝室七世矣。
遂集矢石于其宫殿,而二京为之丘虚。
当此之时,四海荡覆,天下分崩。
武王亲衣甲而冠胄,沐雨而栉风,为民请命,则活万国;
为世拨乱,则致升平。
鸠民而立长,筑官而置吏,元元无过罔于前叶,而始有造于华裔。
陛下即位,光昭文德,以翊武功;
勤恤民隐,视之如伤:惧者宁之,劳者休之;
寒者以暧,饥者以充;
远人以德服,寇敌以恩降。
迈恩种德,光被四表。
稽古笃睦,茂于放勋
网漏吞舟,裕于周文。
是以布政未期,人神并和。
皇天则降甘露而臻四灵,后土则挺芝草而吐醴泉。
虎豹鹿菟,咸素其色;
雉鸠燕爵,亦白其羽。
连理之木,同心之瓜,五采之鱼,珍祥瑞物,杂还于其间者,无不毕备。
古人有言:「微禹,吾其鱼乎」!
微大魏,则臣等之白骨既交横于旷野矣。
伏省群臣内外前后章奏,所以陈叙陛下之符命者,莫不条河洛之图书,授天地之瑞应,因汉朝之款诚,宣万方之景附,可谓信矣著矣,□矣裕矣,高矣丘矣,三王无以及,五帝无以加,民命之悬于魏邦,民心之素于魏政,卅有余年矣。
此乃千世时至之会,万载壹遇之
达节广度,宜昭于斯际;
拘挛狭行,不施于此时。
久稽天命,罪在臣等,辄营坛场,具礼仪,择吉日,口昭告昊天上帝,秩群神之礼,须禋祭毕;
会群寮于朝堂,议年号正朔服色当所以施行,臣谨拜表朝堂
臣歆、臣诩、臣朗、臣仁、臣若、臣辅、臣忠、臣、臣柔、臣洪、臣真、臣休、臣尚、臣霸、臣合,臣晃、臣辽、臣灵、臣泉、臣贞、臣洽、臣昱、臣夔、臣繇、臣霸、臣林、臣照、臣楙、臣陟、臣祖、臣凌、臣福、臣质、臣题、臣触、臣当、臣生、臣圃、臣神、臣衢、臣慎、臣巽、臣俊、臣炳、臣丰、臣褚,诚惶诚惧,顿首顿首,死罪死罪(碑本《隶释》十九,《魏志·文帝纪》引《献帝传》。案:《古文苑》、闻人牟准魏敬侯碑阴》,言「群上尊号奏卫觊撰,钟繇书」。)
琵琶赋 其一 曹魏 · 孙该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
惟嘉桐之奇生,于丹泽之北垠。
下修条以回迥,上纠纷而干云。
开黄钟以挺干,表素质于苍春。
然后托乎公班,妙意横施。
四分六合,广袤应规。
回风临乐,刻饰流离,弦则岱谷檿丝,篚贡天府
伯奇执轭,杞妻抽绪。
大不过宫,细不过羽。
清朗紧劲,绝而不茹。
伶人畅鼓焉,景响丰硠。
操畅硠骆驿,游乎风飏。
抑扬案捻,拰搦摧藏。
尔乃叩少宫,骋明光。
发下柱,展上腔。
仪蔡氏之繁弦,放庄公之倍簧。
于是酒酣日晚,改为秦声。
壮谅抗忾,土风所生。
延年度曲,六弹俱成。
绌邪存正,疏密有程。
离而不散,满而不盈。
沈而不重,浮而不轻。
绵驹遗讴,岱宗梁父
淮南广陵,郢中激楚。
每至曲终歌阕,乱以众契。
上下奔鹜,鹿奔猛厉。
波腾雨注,飘飞电逝。
舒疾无方(下阙。《艺文类聚》四十四,又《初学记》十六引三条,又《文选》嵇叔夏《赠秀才入军诗》注,又曹子建《七启》注,又《御览》八百八)
元皇帝哀策文 东晋 · 郭璞
 出处:全晋文
永惟殿宇之廓寂,悲彝奠之莫歆。
感鸾辂之晏驾,哀兖裘之委衿。
痛圣躬之遐往,长沦景于太阴。
乃作策曰:王之不极,百六作艰。
鸮集琼林。
鲸跃神渊。
怀悯失据,海覆岳巅。
蠢蠢六合,罔不倒悬。
灵庆有底,见龙在田。
谁其极哉,我后先天。
大人承运,重明继作。
抚征淮海,骏命再廓。
仁风旁靡,神化潜铄。
处冲思挹,居简行约。
圣敬日迈,玄心逾漠。
用物与能,总揽群略。
林无滞才,山无遗错
恩靡不怀,化靡不被。
茫茫海域,款塞慕义。
万里同尘,罔匪王隶。
熙熙遗黎,莫知其寄。
括终宇宙,混同天地。
曰功永年,曰德庆隆。
奈何氛厉,奄集圣躬。
大业未恢,皇龄未中。
天憯其景,昆颓其崇。
荧荧小子,藐藐孤冲。
靡天何戴,靡地何凭。
恍惚极慕,若存若终。
蔑焉无闻,廓焉长寂。
聆音靡晞,瞻颜失觌!
穷号曷诉,叩心谁告。
何悲之哀,何痛之酷。
呜呼我皇,逢天之戚。
呜呼哀哉!
眇然升遐,即安玄室。
煌煌火龙,赫赫朱韠
终焉永潜,曷其有出。
明训长绝,小子何述。
望阜增欷,临崩恸慄。
哀兼陟方,痛过遏密,灵爽安之,反真复质,永合元漠,终始得一(《艺文类聚》十三)
扬都 东晋 · 庾阐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八
子未闻扬都之巨伟也,左沧海,右岷山
龟鸟津其落,江汉演其源。
碣金标乎象浦,注桐柏乎玄川。
昔旬吴端委,延州俪臧。
高让殆于庶几,英风亚乎颍阳
土映黄旗之景,峦吐紫盖之祥。
岩栖赤松之馆,岫启缙云之堂。
龙府涣而夏德兴,群神萃而玉帛昌也。
天包龙轸,地奄衡霍
玄圣所游,陟方所托。
我皇晋之中兴,而骏命是廓。
灵运启于中宗,天网振其绝络。
于是乎源泽浩瀁,林阜隐荟。
彭蠡吞江,荆牙吐濑。
三峡之隘,洞九川之会。
五岭而分流(判本作泮,从《水经·漓水注》校改。),鼓沱潜而碎沛。
漨渤泪滃,潢漾拥涌。
惊波霆激,骇浪川动。
东注尾闾,呼噏洞庭
芒若云汉,窈若青城。
其山则重冈峨㞦,峻岭嵏岂崿。
阳侯鳞萃,龙涛绮错。
嵭岪磊埼,嵬峗鄱薄。
旁带千犀下同万壑。
苍梧之岭,峻极丹霄。
潜稽,绝岸陵乔(此四句从《书钞》一百五十八补。)
木则灌以杞梓,被以沙棠。
□□□□廆木荟于豫章(此句从《艺文类聚》十补。)
结根九疑,布叶天柱。
林为五岳之苑,材为八都之府。
埽飞虹,亏阳景。
拂白雪而增翠,凌广莫而敷颖。
则䉁风箘簬,筱荡林﹄。
单棘箜𬕍,蓊蔚萧疏。
贞条捎风,劲节集雾。
望之猗猗即之倩倩。
苍浪之竿,东南之箭。
其林可游,其芳可荐。
草则陵苕海藻,山英江蓠,纶组菁茅,繁露卷施。
兽则騊駼狻猊,锯牙披蹄。
登重巇,蹲嶪𡵌,噫气则风生,喷沫则雨洒,其间则有腾猿夭峤,闪倏柯杪。
风母果然,星流电迁。
或凌虚赴绝,或缭绕希间。
鸟则鹪䳟孔翠,丹穴之羽。
鸣凤自歌,翔鸾自舞。
鱼则鲛鳣鳍鲔,比目鲿鲨,修鲲横海,澄鲸偃波。
□□□□鳄鳞霜牙(此句从《初学记》三十补。)
其中则有灵蛟白鼋之族,种繁六眸。
类丰三足鹦螺蜕骨,寄居负壳。
馀泉如轮,文蚳如琢。
□□□□□□蛇公沈光于海曲(此句从《御览》九百四十九补。)
果则黄甘朱橙,杨桃琵琶。
林蔚八桂之丛,色耀三珠之华。
目龙荔支,王坛丹橘(此句从《御览》九百七十四补,下文尚有阙佚。)
尔其宝怪则有瑶琨琅玕,青碧素珉。
阳珠散火,阴甲潜珍。
云英水玉,错耀龙鳞。
焕若金膏,晃若烛银。
琉璃冰朗而外映,珊瑚触石而构翘。
牙簟裂文于象齿,火布濯秽于炎焱。
西岨石城,则舟车之所混并。
东尽金塘,则方驾之所连箱。
其中则有龙坻华屋,晨凫之舸。
青雀飞舻,馀皇鼓柂。
鹢首铺于黄宫,盘蛟缠于赤马
云旆委蛇,层楼巍峨(此二句从《书钞》一百七十三补。)
爰有兰堂华室,高门重构。
罗鼎玉食,丝竹并奏。
龙骥汗血于广途,朱轮击毂而辐凑(《艺文类聚》六十一)
云虎之门,双竿内启。
祥乌司飙,丹墀竟陛(《御览》九)
芳尘于绮疏(《文选·月赋》注,又江淹《杂体诗》注作「绮席」。)
负钟岩以结宇,溯阳潭以开江
方山之磐崿,竦白石之灵峰
汇青溪之浚壑,枕百堵之层墉。
横朱雀之飞梁,豁九逵之遐冲(《初学记》二十四)
入洞穴,出苍梧(《御览》五十四)
岁惟元辰,阴阳代纪。
履端归馀,三朝告始。
万国鸣銮,有客戾止。
皇帝乃坐露寝,御组(《书钞》作翡。)帷。
冠华冕,戴翠蕤。
袭日月,佩玉緌,怀六茎,纫文龟(《书钞》一百三十二,又一百五十五,《御览》二十九,又七百。)
桓桓勇武,堂堂硕佐。
运筹则渊回,抱麾则虎步。
临机如公瑾,遗爱如子布
是以朝宗江汉,廓落王祚(《书钞》一百十五)
温挺义之标,庾作民之俊。
方响则金声,比德则玉润(《世说·文学篇》)
建康宫北十里有蒋山,舆地图谓之钟山元皇帝未渡江之年,望气者云,蒋山上有紫云,时时晨见(《艺文类聚》七引庾阐扬都赋》注,未审他人为之注,抑自注也。今录附赋末,下三条放此。)
烽火以炬置于孤山头,皆绿江相望,或百里,或五十里,或三十里,寇至则举以相告,一夕可行万里。
孙权时,合暮举烽于西陵,鼓三竟达吴郡南沙(《吴志·孙权传》注,《艺文类聚》八十,《御览》三百三十五,并引庾阐扬都赋》注。)
太湖东注为松江,下七十里有水□,水流东北入海为娄江,东南入海为东江,与松江而三也(《水经·沔水注》引庾仲初扬都赋》注。)
作金珰二枚,大似耳珰(《书钞》一百三十五)
长干曲 魏晋 · 无名氏
 押萧韵
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遥。
妾家扬子住,便弄广陵潮。
进书决表 东晋 · 王献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七
献之顿首言:臣年二十四,隐林下,有飞鸟,左手持纸,右手持笔,惠臣五百七十九字。
臣未经一周,形势仿佛。
其书文章不续,难以究识。
后载周以兵寇充斥,道路修阻。
乞食扬州市上,一老母姓沈字光姜,惠臣一餐。
无以答其意,臣于匙面上作一夜字,令便市赁。
近观者三,远观者二,未经数日,遂获千金。
所有书决,谨别录投进,伏乞机务燕闲,留神披览,不胜万幸。
献之顿首(《墨池编》)
王述 东晋 · 韩伯
 出处:全晋文
会稽太守淮海维扬,皇基所托,此盖关河之重复,泱泱大邦(《文选·沈约安陆王碑文注》,又任昉竟陵文宣王行状注。)
谢晦京邑 南朝宋 · 何承天
 出处:全宋文卷二十三
王室多故,祸难荐臻。
营阳失德,自绝宗庙。
庐陵王构阋有本,屡被猜嫌,且居丧失礼,遐迩所具,积怨犯上,自贻非道。
群后释位,爰登圣明,乱之未乂,职有所系。
车骑大将军王弘侍中王昙首、谬蒙时私,叨窃权要。
于永初之始,实不世之恩,元嘉之让,自谓任遇浮浅,进诬先皇委诚之寄,退长嫌隙异同之端。
昙首往因使下,访以今上起居,不能光扬令德,彰于朝听,其言多诬,故不具说。
王华贼亡之馀,赏擢之次,先帝常见访逮,庶有一分可取,而禀性凶猜,多所忍害,曩者纵人入城,托疾辞事,此都士庶,咸所闻知。
以其所启及上手答示宗叔献,又令宣告徐、傅二公。
及周纠使下,又令见咨云:「欲自揽政事,求离任还都,并令昙首具述此意」。
又惠观道人说,外人告到彦之谋反,不谓无之。
城内东将,数日之内,操戈相待。
华说数为秋当所谮,常不自安。
凡此诸事,岂有忠诚冥契若此者邪。
自以父亡道侧,情事异人,外绝酒醴,而宵饮是恣。
腼貌□□□□□□凡厥士庶,谁不侧目。
又常叹宰相顿有数人,是何愤愤,规总威权,不顾国典。
保祐皇家者,罹屠戮之诛,效勤社稷者,致歼夷之祸。
搢绅之徒,孰不慷慨。
遂矫违诏旨,遣到彦之、萧欣之轻舟见袭。
即日监利左尉露檄众军,已至扬子
虽以不武,忝蕃任,国家艰难,悲愤兼集。
若使小人得志,君子道消,凡百有殄瘁之哀,苍生深横流之惧。
纠勒义徒,缮治舟甲,舳舻亘川,驷介蔽野,武夫鸷勇,人百其诚。
今遣南蛮司马宁远将军庾登之参军事建武将军建平太守安泰宣威将军昭弘宗、参军事宣威将军王绍之等,精锐一万,前锋致讨。
南蛮参军振武将军魏像统参军事宣威将军陈珍虎旅二千,参军事、建威将军新兴太守贺愔甲卒三千,相系取道。
南蛮参军振威将军郭卓铁骑二千,水步齐举。
大军三万,骆驿电迈。
冠军将军竟陵内史河东太守谢遁、建威将军南平太守谢世猷骁勇一万,留守江陵
分命参军长宁太守窦应期步骑五千,直出义阳
司马、建威将军、行南义阳太守周超之统军司马振武将军胡崇之精悍一万,北出高阳,长兼行参军宁远将军朱澹之步骑五千,西出雁塞,同讨刘粹,并趋襄阳
奇兵尚速,指景齐奋。
诸贤并同国恩,情兼义烈,今诚志士忘身之日,义夫著绩之秋,见机而动,望风而不待勖(《宋书·谢晦传》,案,《何承天传》云,将见讨、使承天造立表檄。)
武帝闽中 南朝宋 · 傅亮
四言诗 押阳韵
鞠旅扬城大搜徐方
旅旌首路,元戎启行。
弭楫洪河,总辔崇芒(《诗纪》作冈。○《类聚》五十九。《诗纪》五十三。○逯案。宋武帝有平关中姚秦事。无平闽中事。闽。关之讹。)
喻疑 南朝宋 · 释慧睿
 出处:全宋文卷六十二
夫应而不寂,感之者至,感有精粗,应亦不一,影响理也。
若以方期之,非徒乖其圆,乃亦丧其方,故以备闻之悟,喻其所疑,疑非膏肓,庶必为治。
若治所不至,喻复其如之何?
并可详览往喻。
昔汉室中兴,孝明之世,无尽之照,始得辉光此壤于二五之照,当是像法之初。
自尔已来,西域名人安侯之徒,相继而至,大化文言,渐得渊照边俗,陶其鄙倍。
汉末魏初,广陵彭城二相出家,并能任持大照,寻味之贤,始有讲次,而恢之以格义,迂之以配说,下至法祖、孟详、法行、康会之徒,撰集诸经,宣畅幽旨,粗得充允视听。
暨今附文求旨,义不远宗,言不乖实,起之于亡师。
及至苻并龟兹,三王来朝,持法之宗,亦并与经俱集。
摩罗法师至自龟兹,持律《三藏》,集自罽宾禅师徒众,寻亦并集关中
洋洋十数年中,当是大法后兴,兴之盛也。
睿才常人鄙,而得厕对宗匠,陶译玄典,法言无日不闻,闻之无要不记。
故敢依准所闻,寄之纸墨,以宣所怀。
什公云:大教兴世,五十馀年,言无不实,实无不益,益而为言,无非教也。
实而为称,无非宝也。
宝以如意为喻,教以正失为体。
若能体其随宜之旨,则言无不深;
若守其一照,则惑无不至。
今此世界,以杂为名,则知本自离薄。
本自离薄,则易为风波,风波易以动,不淳易为离。
易动易离,故大圣随宜而进,进之不以一途。
三乘杂化,由之而起,三藏祛其染滞,般若除其虚妄,法华开一究竟,泥洹阐其实化。
此三津开照,照无匮矣。
但优劣在乎人,深浅在其悟。
任分而行,无所臧否,前五百年也。
此五百年中,得道者多,不得者少。
以多言之,故日正法。
后五百年,唯相是非,执竞盈路,得道者少,不得者多,亦以多目之,名为像法。
像而非真,失之由人,由人之失,乃有非跋真言。
斧戟实化,无择起于胸中,不救出自唇吻,三十六国,小乘人也。
此衅流于秦地,慧导之徒,遂不复信大品。
既蒙什公入关,开托真照,般若之明,复得辉光末俗,朗兹实化,寻出法华。
开方便门,令一实究竟,广其津途。
欣乐之家,景仰沐浴,真复不知老之将至,而昙乐道人以偏执之见,而复非之。
自毕幽途,永不可诲。
今《大般泥洹经》,法显道人远寻真本,于天竺得之,持至扬都,大集京师义学之僧百馀人,禅师执本,参而译之,详而出之。
此经云:「泥洹不灭,佛有真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皆有佛性,学得成佛;
佛有真我,故圣镜特宗,而为众圣中王。
泥洹永存,为应照之本;
大化不泯,真本存焉,而复致疑,安于渐照。
而排跋真诲,任其偏执,而自幽不救,其可如乎」?
此正是《法华》开佛知见。
开佛知见,今始可悟。
金以莹明,显发可如,而复非之。
大化之由,而有此心,经言阐提,真不虚也。
此大法三门,皆有成证。
朱士行既袭真式,以大法为己任,于雒阳中讲小品,亦往往不通,乃出流沙,寻求大法。
既至于填,果得真本,即遣弟子十人,送至雒阳,出为晋音。
未发之间,彼土小乘学者,乃以闻王云:「汉地沙门,乃以婆罗门书,惑乱真言。
王为地主,若不折之,断绝大法,聋盲汉地,王之咎也」。
王即不听。
时朱土行乃求烧经为证,王亦从其所求,积薪十车,于殿阶下,以火焚之。
士行临阶而发诚誓,若汉地大化应流布者,经当不烧;
若其不应,命也如何?
言已投之,火即为灭,不损一字。
遂得有此《法华》正本于于填大国,辉光重壤,踊出空中,而得流此。
此《大般泥洹经》既出之后,而有嫌其文不便,而更改之。
人情小惑,有慧祐道人私以正本雇人写之,容书之家,忽然火起,三十馀家,一时荡然,写经人于灰火之中,求铜铁器物。
忽见所写经本,在火不烧,及其所写一纸,陌外亦烧,字亦无损,馀诸巾纸,写经竹筒,皆为灰烬。
此三经者,如什公所言,是大化三门,无极真体,皆有神验,无所疑也。
什公时虽未有《大般泥洹》文,已有法身经,明佛法身,即是泥洹,与今所出,若合符契。
此公若得闻此佛有真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便当应如白日朗其胸襟,甘露润其四体,无所疑也。
何以知之?
每至苦问佛之真主,亦复虚妄,积功累德,谁为不惑之本。
或时有言佛若虚妄,谁为真者?
若是虚妄,积功累德,谁为其主?
如其所探,今言佛有真业,众生有真性。
虽未见其经证明评量,意便为不乖,而亦曾问此土。
先有经言:一切众生,皆当作佛,此当云何?
答言,《法华》开佛知见,亦可皆有为佛性;
若有佛性,复何为不得皆作佛邪?
但此《法华》所明,明其唯有佛乘,无二无三,不明一切众生,皆当作佛。
皆当作佛,我未见之,亦不抑言无也。
若得闻此正言,真是会其心府,故知闻之,必深信受,同吾之肆学正法者,小可虚其衿带,更听往喻,如三十六国著小乘者,亦复自以为日月之明,无以进于己也。
而大心寥朗,乃能鄙其狂而偏执,自贻重罪,慧导之非大品,而尊重三藏,亦不自以为照不周也。
昙乐之非《法华》,凭陵其气,自以为是天下悠悠,唯己一人,言其意亦无所与让。
今疑《大般泥洹》者,远而求之,正当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为不通真照,真照自可照其虚妄,真复何须其照,一切众生,既有伪矣。
别有真性,为不变之本,所以陶练既精,真性乃发。
恒以大慧之明,除其虚妄,虚妄既尽,法身独存,为应化之本,应其所化能成之缘。
一人不度,吾终不舍,此义始验,复何为疑邪?
若于真性法身而复致疑者,恐此邪心,无处不惑,佛之真我。
尚复生疑,亦可不信佛有正觉之照,而为一切种智也。
般若之明,自是照虚妄之神器,复何与佛之真我。
法身常存,一切皆有佛之真性,真性存焉,学不越涯,成不乖本乎?
而欲以真照无虚言,言而亦无佛我,亦无泥洹,是邪见也。
但知执此照惑之明,不知无惑之性,非其照也。
为欲以此诬罔天下,天下之人,何可诬也。
所以遂不关默,而骤明此照者,是借一肆之上,而有铄金之说。
一市之中,而言有虎者三。
易惑之徒,则将为之所染,皆为不救之物,亦不得已而言之。
岂其好明人罪邪?
实是蝮蛇螫手,不得不斩,幸有深识者,体其不默之旨,未深入者,寻而悟之,以求自清之路。
如其已不可喻,吾复其如之何(《释藏》迹五。)
陈显达建元二年 南齐 · 萧道成
 出处:全齐文卷二
虏经破散后,当无复犯关理。
但国家边防,自应过存备豫。
宋元嘉二十七年后,江夏王南兖,徙镇盱眙沈司空亦以孝建初镇彼,政当以淮上要于广陵耳。
卿谓前代此处分云何?
今佥议皆云卿应据彼地,吾未能决。
乃当以扰动文武为劳。
若是公计,不得惮之(《南齐书·陈显达传》)
褚渊袁粲 南齐 · 萧道成
 出处:全齐文卷二
下官常人,志不及远。
随运推斥,妄践非涯,才轻任重,夙宵冰惕
近值国危,含气同奋,况在下官,宁吝身命。
履冒锋炭,报效恒理,而褒嘉之典,偏见甄沐,贵登端戎,秩加爵士,瞻言霄衢,魂神震坠。
下官奉上以诚,率性无矫,前后忝,未尝固让。
至若今授,特深恇迫。
实以衔恩先旨,义兼陵阙,识蔽防萌,宗戚构祸,引诮归咎,既已腼颜,乃复乘灾求幸,藉乱取贵,斯实国之耻,非臣子所忍也。
且荣不可滥,龙不可昧,乞蠲中候,请停增邑,庶保止足,输效淮湄。
如使伐匈奴凯归反旆,以此受爵,不复固辞矣(《南齐书·褚渊传》。元徽二年太祖既平桂阳,迁中领军领南兖州,增户邑太祖固让,与及卫军袁粲书。)
奏弹颜竣 南朝宋 · 庾徽之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五
臣闻人臣之奉主,毁家光国,竭情无私,若乃无礼陵人,怙富卑上,是以王叔作戒,子晰为戮,未有背本塞原,好利忘义,而得自容盛世,溷乱清流者也。
右将军、东杨州刺史建城县开国侯颜竣,因附风云,谬蒙翼长,天地更造,拔以非次。
圣朝亲揽,万务一归,而窥觇国柄,潜图秉执,受任选曹,驱扇滋甚,出尹京辇,形势弥放。
传诏犯宪,旧须启闻,而以通谚忤已,辄加鞭辱,罔顾威灵,莫此为甚。
严诏屡发,当官责效,权恣不行,怨怼弥起,怀挟奸数,苞藏阴慝。
预闻中旨,罔不宣露,罚则委上,恩必归己,遇之门,即加谤辱,受谴之室,曲相哀抚。
翻戾朝纪,狡惑视听,胁惧上宰激动闾阎,未虑上闻。
内怀猜惧,伪请东牧,以卜天旨。
既获出蕃,怨詈方肆,反唇腹诽,方之已轻。
且时有启奏,必协奸私,宣示亲朋,动作群小,前冬母亡,诏赐还葬,事毕不去,盘桓经时,方构间勋贵,造立同异。
又表示危惧,深营身观,曲访大臣,虑不全立,遂以己被斥外,国道将颠,衅积怀抱,恶穷辞色。
兼行阙于家,早负世议,逮身居崇宠,奉兼万金,荣以夸亲,禄不充养。
宿憾母弟,恃贵辄戮,天伦怨毒,亲交震骇。
凡所莅任,皆阙政刑,辄开丹阳库物,贷借吏下。
多假资礼,解为门生,充朝满野,殆将千计。
骄放自下,妨公害私,取监解见钱,以供帐下。
宾旅酣歌,不异平月,街谈道说,非复风声。
代都文吏,特天私,弃瑕录用,豫参要重,劳无汗马,赏班河山,出内宠灵,逾越伦伍,山川之性,日月弥滋,溪壑之心,在盈弥奢,虎冠狼贪,未足为譬。
今皇明开耀,品物咸亨,伤俗点化,实惟害焉,宜加显戮,以彰盛化。
请以见事免所居官,下太常削爵土,须事御收付廷尉法狱罪(《宋书·颜竣传》,王僧达被诛,谓为所谗构,临死陈前后忿怼。每怀言不见从,僧达所言,颇有相符据。上乃使御史中丞庾徽之奏之。)
答萧领军书 南朝宋至南齐 · 褚渊
 出处:全齐文卷十四
来告颖亮,敬挹无已。
谦贬居心,深承非饰,此诚此旨,久著言外,况复造席舒衿,迂翰绪意,推情顾己,信足书绅。
但今之所宜商榷,必以轻重相推。
世惟多难,事属雕弊,四维恇扰,边氓未安,国家费广,府藏须备,北狄侵边,忧虞交切。
宇内含识,尚为天下危心,相与共任寄若此,当可稍修廉退不?
求之怀抱,实谓不可。
了其不可,理无固执,且勍寇穷凶,势过原燎,衅逆仓卒,终古未闻,常时惧惑,当虑先定,结垒新亭,枕戈待敌,断决之策,实有由然。
锋镝初交,元恶送首,总律制奇,判于此举。
裂邑万户,登爵槐鼎,亦何足少酬勋劳,粗塞物听。
今以近侍禁旅,进升中候,乘平随牒,取此非叨。
济河昔所履牧,镇军秩不逾本,详校阶序,愧在未优,就加冲损,特亏朝制。
奉职数载,同舟无几,刘领军峻节霜明,临危不顾,音迹未晞,奄成今古,迷途失偶,恸不及悲。
戎谟内寄,恒务倍急,秉操辞荣,将复谁委?
诚惟军柄所期,自增茂圭社,誓贯朝廷,匹夫里语,尚欲信厚,君令必行,逡巡何路。
凡位居物首,功在众先,进退之宜,当与众共。
苟殉独善,何以处物。
受不自私,弥见至公。
表里详究,无而后可。
想体殊常,深思然纳(《南齐书·褚渊传》,元徽二年太祖既平桂阳,迁中领军,领南兖州,增户邑太祖固让,与及卫军袁粲书。答。)
又诏七月 其二 南齐 · 萧赜
 出处:全齐文卷四
水旱为灾,实伤农稼。
江淮之间,仓廪既虚,遂草窃充斥,互相侵夺,依阻山湖,成此逋逃。
曲赦南兖、兖、豫、司、徐五州,南豫州历阳、临、江、庐江四郡三调,众逋宿债,并同原除。
其缘淮及青、冀新附侨民,复除已讫,更申五年(《南齐书·武帝纪》)
奏省流寓民户帖 南齐 · 柳世隆
 出处:全齐文卷十七
尚书符下土断条格,并省侨郡县。
凡诸流寓,本无定憩,十家五落,各自星处
一县之民,散在州境,西至淮畔,东届海隅
今专罢侨邦,不省荒邑,杂居舛止,与先不异。
离为区断,无革游滥。
谓应同省,随界并帖。
若乡屯里聚,二三百家,井甸可脩,区域易分者,别详立(《南齐书·州郡志上》,永明元年南兖州刺史柳世隆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