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安徽省” 相关资源
诗文库48461
人物库20028
活动4297
诗文库 正文
条对贾元友北悬 南朝宋 · 刘勔
 出处:全宋文卷四十五
元友称:「虏主幼弱,奸伪竞起,内外规乱,天亡有期」。
臣以为獯丑侵纵,蹈藉王境,盘据州郡,百姓残亡。
去冬众军失耕,今春连城围逼,国家复境之略,实有不遑,灭虏未及。
元友又云:「有七千馀家,谷米丰积,可供二万人数年资储」。
臣又以为二万人岁食米四十八万斛,五年合须米二百四十万斛,既理不容有,恐事难称言。
元友又云:「虏于悬瓠开驿保,虏已先据,若不足恃,此不须(缺。」)俱是攻城,便应先图悬瓠,何更越先取郾,以受腹背之灾。
且七千馀家丰积,而虏犹当远运为粮,是威不制民,民非异计。
元友又云:「虏欲水陆运粮,以救军命,可袭之机,在于今日」。
臣又以为开立驿道,据守坚城,观其形候,不似蹙弱。
可乘之机,恐为难验。
元友又云:「四郡民人,遭虏二十七年之毒,皆欲雪仇报耻,伏待朝威」。
臣又以为垣式宝等受国重恩,今犹驱略车营,翻还就贼,盖是恋本之情深,非报怨之宜,何可轻试。
元友又云:「请敕荆雍两州,遣二千精兵,从义阳西山北下,直据郾城」。
臣又以为郾城是贼驿路要戍,且经蛮接崄,数百里中,裹粮潜进,方出平地,攻贼坚城,自古名将,未有能以此济者。
假其克捷,不知足南抗悬瓠,北捍长社与不?
且贼拥据数城,水陆通便,而今使官以二千断其资运,于事为难。
元友又云:「虏围逼汝阴,游魂二岁,为张景远所挫,不敢渡淮」。
臣又以为景远兵力寡弱,不能自固,远遣救援,方得少克。
今定是为贼所畏不?
景远前所摧伤,裁至数百,虏步骑四万,犹不敢前,而今必劝国家以轻兵远讨,指掌可克,言理相背,莫复过此。
元友又云:「龙山雉水,鲁奴,王景直等并受朝爵,马步万馀。
进讨之宜,唯须敕命」。
臣以为鲁奴与虏交关,弥历年世,去岁送诚朝廷,誓欲立功。
自蒙荣爵,便即逃遁,殊类奸猾,岂易暗期。
王景直是一亡命,部曲不过数十人,既不可言,又未足恃。
万馀之言,似不近实。
元友又云:「四郡恨忿此非类,车营连结,废田二载,生业已尽,贼无所资,粮储已罄。
断其运道,最是要略」。
臣又以断运须兵,兵应资食,而当此过悬瓠二百里中,使兵食兼足,何处求办。
臣窃寻元嘉以来,伧荒远人,多干国议,负儋归阙,皆劝讨虏。
鲁爽诞说,实挫国威,徒失兵力,虚费金宝。
凡此之徒,每规近说,从来信纳,皆诒后悔。
界上之人,唯视强弱,王师至境,必壶浆候途,裁见退军,便抄截蜂起。
首领回师,何尝不为河畔所弊(宋书刘湎传,泰始四年淮西人贾元友上书太宗,劝北攻,可收陈郡南顿汝南新蔡四郡之地,上以其所陈示湎,使具条答,湎对,太宗纳之。)
咏傅岩监祠(傅岩尝在左台,监察中霤。而中霤小祠,无牺牲之礼。比回,怅望曰:“初以为大祠,乃全疏薄。”殿中梁载言咏之云云。) 唐 · 梁载言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三部
闻道监中霤,初言是大祠。
很傍索传马,偬动出安徽
卫司无帟幕,供膳乏鲜肥。
形容消瘦尽,空往复空归。
唐故开府仪同三司太尉侍中河南副元帅都督河南淮南淮西荆南山南东道节度行营事东都留守上柱国太保临淮穆王李公神道碑铭764年7月5日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昔宗周之中兴也。
时则有若方叔召虎
总师干肇敏之业。
南威蛮荆。
东截淮浦
以左右宣王
诗人歌之。
列在风雅。
我皇唐之反正也。
时则有若临淮汾阳
秉文武忠义之姿。
廓清河朔
保乂王室。
翼戴三圣。
天下之人。
谓之李郭
异代同德
今古一时。
公讳光弼。
京兆万年人也。
曾祖皇左威卫大将军幽州经略军副使府君讳令节
鸿胪卿檀州刺史府君讳重英
云麾将军左领左羽林二军大将军朔方节度副使郡开国公幽州都督司空讳楷洛
皆以英果沈勇。
累叶将边。
憺威棱于幽碣。
公即蓟国公之第四子也。
浑元之正性。
秉宏毅之高躅。
天子纯嘏。
生知礼度。
谟谋炳邃。
默识冲深。
杰出经武之才。
郁为兴王之佐。
故能东征北伐。
厌难康屯。
挺草昧不世之功。
苍生具瞻之望。
社稷威宝。
公之谓欤。
天后万岁中。
大将军燕国公武楷固为国大将
威震北陲。
有女曰今韩国太夫人
才淑冠族。
尝鉴之曰。
尔后必生公侯之子。
因择蓟公配焉。
后果生公
年六岁。
尝抚鹿而游。
蓟公视而诲之曰。
儿勿更尔。
公振手而起。
遂绝不为童戏。
未冠。
以将门子工于骑射。
能读左氏春秋。
兼该太史公班固之学。
开元中起家左卫左郎将
历丰夏二都督府长史
寻迁别驾
朝散大夫
丁父忧以毁闻。
终丧不入妻室。
太夫人高明整肃。
有慈有
公下气怡声。
承顺而每竭其力。
虽巳官达。
小不如意。
犹加谯让之责。
故能济其勋业。
天宝二年宁朔郡太守
四载加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
仍充朔方行军都虞侯
五载王忠嗣河西节度兵马使
游骑将军
守右领军。
赐紫金鱼袋。
仍充赤水军使
八月袭封蓟郡开国公
八载右金吾卫将军
节度副使
以破吐蕃招讨吐谷浑云麾将军左武卫大将军
十一载单于副都护
十三载为安思顺方节度兵马使
思顺慕公信义
请为婚姻。
公辞不获免。
遂托疾罢官。
西平王哥舒翰闻而韪之。
奏归京师
遂守道屏居。
杜绝人事。
十四载冬十一月
安禄山范阳
天下驿骚
朝廷旰食。
聿求虓𧯘之将。
爰统鹰扬之师。
明年春正月
起公为银青光禄大夫鸿胪卿云中郡太守
御史中丞持节河东节度支度田副大使知节度事
仍充大同军使
二月拜摄御史大夫魏郡太守
河北道采访使
俄除范阳郡大都督府长史
范阳节度使
初公以朔方马步八千人出土门
其月既望
常山郡
前是太守颜杲卿长史袁履谦禄山土门使李钦凑。
擒其心腹高邈何千年。
太原王承业不出救兵。
杲卿履谦史思明所陷。
战士死者跆藉于滹沲之上。
公亲以衣袂拂去其口上沙尘。
因恸哭以祭之。
分遣恤其家属。
城中莫不感激一心。
史思明正围饶阳
驰来拒战。
公屡摧陷之。
诏拜公兼御史大夫
俾今尚书令汾阳王郭公子仪悉朔方之众。
与公合势。
南收赵郡
又败之于沙河
夏六月
战于嘉山
大败之。
斩获万计。
思明露发跣足。
奔于博陵
穷蹙无计。
归节于禄山
禄山大恐。
逆徒几溃。
潼关不守。
肃宗理兵于灵武
尽追朔方之师。
加公太原尹。
公以麾下及景城河间之卒数千人至。
秋八月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史思明既有河北之地。
蔡希德悉众来攻。
累月不剋而退。
公自贼逼城。
于东南角张帐次居止。
竟不省视妻子。
每过府门。
未尝回顾。
是后决遣事务。
信宿方归。
至德二载司徒
冬十二月十五日
肃宗既还京师
策勋换司空兵部尚书
封郑国公
食实封八百户
公弟光进。
亦以懋功同制封拜。
乾元元年八月侍中
其年冬十月
与九节度安庆绪相州
明年春三月
史思明滏阳
屡绝我粮道
众咸请公简精锐以击之。
交锋竟日。
思明奔北于百里之外。
反旆而归。
烟尘亘天。
诸将皆以为贼军大至。
遂南渡黄河。
至则无见矣。
乃归于太原
是年夏五月范阳节度使
寻代汾阳王为朔方节度使
秋八月天下兵马副元帅
以数千骑东巡。
兵马使张用济会于泛水。
用济独来上谒。
公数其罪而斩之。
因追都知兵马使御史大夫仆固怀恩
怀恩中夜驰赴。
鱼贯而前。
再宿遄至。
秋毫不敢犯。
公趣河而东。
滑州
史思明已过河。
遂迎强旅以至东京
移牒留守及官吏等。
悉皆回避。
公独与麾下趣河阳桥城。
贼先锋巳下倒悬坂。
至石桥。
秉烛徐行。
一夜方达。
贼望之不敢近。
思明来至城下。
请见公。
公于城上谓之曰。
我三代无葬地。
一身必以死国家之患。
尔为逆虏。
我为王臣。
义不两全。
我若不死于汝手。
汝必死于我手。
将士闻之。
无不激励。
相持凡八月
思明暴露。
不敢入东京
乾元二年冬十月甲申
贼将周贽悉河北之众。
萃于河阳城北。
思明河南之众。
顿于河阳南城之南。
南北夹攻。
表里受敌。
公设奇分锐。
袭其虚而大破贽军。
临阵擒其大将徐璜玉。
杀获略尽。
贽仅以身免。
收军资器械。
不可胜数。
思明心悸气索。
烟火不举者三日
官军大振。
初公以为战者危事。
胜负难必。
每临阵。
尝贮伏突于靴中。
义不受辱。
至是登城。
西向拜舞。
因欷歔不自胜。
三军见之。
无不泪下。
三年春正月太尉中书令
其年改元上元
冬十一月
攻拔怀州
擒其伪节度安太清。
二年春二月
仆固怀恩河阳趋河清。
史思明合战于邙山
属风雨晦冥。
王师不利。
公收合馀军。
屯于垣县
遂引过请罪。
恳让太尉
肃宗不能违之。
二月开府仪同三司中书令河中尹节度使
夏五月十有一日复拜太尉侍中
河南副元帅都知河南淮南淮西山南东荆南五道节度行营事。
出镇临淮
史朝义邙山之捷。
围逼申安等一十三州。
自领精骑。
李岑宋州
公之将吏皆凶惧。
议南保扬州
公谓之曰。
临淮城池卑陋。
不堪镇遏。
不如径赴彭城
俟其东寇。
蹑而追之。
贼可擒也。
遂趋徐州
因召田神功宴慰。
与同寝宿。
宋州之难告。
祖道郊外。
俾先饮以宠之。
分麾下隶于其将乔岫。
仍令兵马使郝庭玉与岫犄角而击之。
贼遂一战而走。
使来告捷。
公已屈指俟报。
俄而吉语至焉。
今上登极。
宝应元年夏五月进封临淮郡王
广德元年秋七月加实封三百户
通前后凡二千户
赐铁券。
名藏太庙。
仍图画于凌烟阁
冬十一月
上在陕州
以公兼东都留守
制书未下。
久待命于徐州
将赴东都。
属疾痢增剧。
公知不起。
使使赍表奉辞。
广德二年秋七月五日已亥。
薨于徐州之官舍。
初将吏等问以后事。
曰。
吾久在军中。
不得就养。
今为不孝子矣。
夫复何言。
因取已封布绢各三千匹。
钱三千贯。
以分遗将士。
众皆感痛不自胜。
云亡。
遂以其布为公制服。
庚申
哀问至上都
上痛悼之。
辍朝三日。
太夫人一恸而绝
终夕方苏。
上使开府鱼朝恩就宅敦谕。
京兆尹第五琦监护丧事。
九月己未
追赠太保
十一月□□太常议行
谥曰武穆
夫人嶭国夫人太原王氏。
暨长子太仆卿义忠
并先公而逝。
次曰太府少卿太仆卿殿中丞汇等。
皆保家克荷。
备闻诗礼。
无忝燕翼过庭之训。
冬十一月廿七日庚申
泣而咨于王母
虔窆公于富平县先茔之东。
礼也。
于戏。
公以吉甫文武之姿。
樊仲将明之德。
王国多难。
偫胡搆纷。
藉朔方偏师之旅。
井陉不测之地。
思明锉锐于恒定。
禄山绝望于江淮
太原而地道设奇。
河阳而云梯罔冀。
破周贽于温沇。
擒太清于覃怀
史朝义叛涣之众于梁宋。
救仆固玚巳危之军于瀛莫。
皆意出事外。
虏坠计中。
天下有□□之□国家无赘旒之患。
此皆公之力也。
公兄遵直遵行。
仕至将军
暨弟光炎。
并不幸早世。
次曰光颜。
特进鸿胪卿
皆以将略。
见称时辈。
季曰光进。
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保御史大夫渭北节度使凉国公
清识表微。
沈谋绝众。
刚亦不吐。
柔而能立。
与公并时仗钺。
分阃□□淩霄翼圣。
既有戴天之功。
华原统师。
独闻禁暴之德。
方当会同正至。
荣曜君亲。
入侍黼帷。
峨二貂乎泰阶之上。
归联䌽服。
顿双节于高堂之下。
斯欢未剧。
遗恨何居。
昔斛律丞相与弟并州
同务烈于北齐
贺拔行台与兄雍州
亦宣力于西魏
咸称义烈。
各懋勋庸。
而风树寂寞。
偏隅隘狭。
比之我族。
事则不侔。
真卿昔守平原
困于凶羯。
繄公莅止。
获保馀生。
束带兴居。
空想北平之礼。
操觚论撰。
敢坠中郎之辞。
铭曰。
羯胡猖狂。
俶扰皇纲。
降生临淮
佐我兴王。
惟此临淮
万夫之望。
爰初发迹。
罔或弗臧。
出入忠孝
人伦激昂。
其心铁石。
其行圭璋。
天宝末造。
河朔恇攘。
天子命公。
经营朔方。
沙河嘉山
我伐用张。
思明归节。
禄山震惶。
潼关勿帅。
丑虏其亡。
肃宗有命。
大卤于襄。
应变如神。
凶徒靡亢。
介圭入觐。
台座用光。
俾公东征。
北国是皇。
长围邺下
望入河阳
擒斩渠魁。
霆击龙骧。
淮濆镇定。
徐土翱翔。
服田蠖屈。
料玚鹰扬
不有神算。
畴戡暴强。
弟兄同时。
秉钺煌煌。
方期凯旋。
双映旗常。
晨趋法座。
夕庆高堂。
如何不辰。
愆此不祥。
素輀反葬。
白骥跼箱。
箫鼓悲鸣。
羽仪分行。
万乘致祭
千官送丧。
生荣死哀。
身殁名扬
渭水川上。
坛山路旁。
唯馀丰碑。
突兀连冈。
往来必拜。
万古沾裳。
王著作淮西幕府757年 唐 · 岑参
 押词韵第一部 创作地点: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
燕子与百劳,一西复一东。
天空信寥廓,翔集何时同。
知己怅难遇,良朋非易逢。
怜君心相亲,与我家又通。
言笑日无度,书札凡几封。
湛湛万顷陂,森森千丈
不知有机巧,无事干心胸。
满堂皆酒徒,岂复羡王公。
早年抱将略,累岁依幕中
昨者从淮西,归来奏边功。
承恩长乐殿,醉出明光宫。
逆旅悲寒蝉,客梦惊飞鸿。
发家见春草,却去闻秋风。
月色冷楚城,淮光透霜空。
各自务功业,当须激深衷。
别后能相思,何嗟山水重。
贾中允襄阳 唐 · 于邵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七
孔宣父说儒者之行。有自立焉。
有近人焉。有交友焉。
研精六艺。较明旧史。
贯天人之际。探得失之源。
非自立欤。仗义而居。
立信为宝。难得易失。
不谋苟合。非近人欤。
终始之要胶固也。患难之失身命也。
益者损者。吾其择焉。
非交友欤。夫然。
则道之将行。周流四海而无匮者。
庸可既乎。顷年隐庐山之雾。
去秋举湘江之帆。闻有道而来。
终有得而去。所合必义。
所依必仁。凡诸揖奉。
惜此言别。累卜胜饯。
屡邀醉心。虽云蒸雾毒。
犹胜炎风。而疏桐衰柳。
亦傍秋色。时之所感。
事有攸会。切于觐问而速是行者。
尚书季父。领镇南之军。
淮西之叛。方除天地之害。
载戢干戈之威。用重望系人。
渴日为久。与尚书备相知之分。
忆昨执手。于今三年。
负累遐荒。莫由展礼。
南北不援。我劳如何。
愿即寤寐之勤。永奉通明之德。
为吕荆南谢病表762年 唐 · 元结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臣某言。
臣自去秋疾疹
以至今日。
转加羸弱。
庶事不理。
某月日附某官口奏请替。
某月日又进状陈情。
未蒙允许。
伏增忧惧。
陛下应以臣久曾驱策。
未忍替臣。
臣实忧陛下方隅。
切须镇守。
臣不能起止。
四十馀日。
艰虞之际。
实虑变生。
淮西败散。
唐邓危急。
在臣病废。
岂敢偷安。
伏望天恩。
即与臣替。
傥馀生尚在。
得至阙庭。
犬马之心。
死生愿毕。
不胜恳之至。
谨遣某官奉表陈乞以闻。
与韦洪州761年 唐 · 元结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一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某月日。
荆南节度判官水部员外郎殿中侍御史元结顿首。
某闻古之贤达居权位也。
令当世颂其德。
后世师其行。
何以言之。
在分君子小人。
察视邪正。
使无冤滥。
而无愤痛耳。
某不能远取古人。
请以端公贤公中丞为喻。
前者获接端公馀论。
某尝议及中丞
某以为赏中丞之功未当。
中丞之冤至滥。
端公不知情。
至泣涕交流。
岂不为有冤滥未申。
而生此愤痛。
某与端公
颇为亲故。
官又差肩。
曾不垂问。
便即责使。
冤滥者岂独中丞而已乎。
愤痛者岂独端公而已乎。
所以至遣使者
试以自明。
端公前牒则请不交兵。
端公后牒则请速交兵。
如此岂端公自察辨误耶。
有小人惑乱端公耶。
端公又云荆南将士侵暴。
端公岂能保荆南将士必侵暴乎。
岂能保淮西将士必不侵暴乎。
端公少垂察问。
某又闻泗上邻家之事。
请说以自喻。
昔泗上有邻家。
有朋友。
游者斗之。
游东家。
则曰公之友贤。
能益主人。
西家之友愚。
能损主人。
游西家。
则曰公之友智。
能誉主人。
东家之友狡。
能毁主人。
见其友。
亦如斗主人之论。
于是邻家之友相恶将相害。
邻家之翁怒将相绝。
里有正信之士为辨之。
然后邻家通欢。
邻友相善。
荆南江西
犹邻家也。
某其友乎。
游者方相斗。
谁为正信之士一为辨之。
某敢以此书献端公閤下。
豫章冠盖盛集记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九
凤凰鹓雏。
翔于碧霄。
非梧竹不下而食。
贤人君子。
四方之志。
非乐国不适其土。
豫章郡九江而右洞庭
接苗氏之遗墟。
非观风按郡参事莅职者。
长者车辙莫由至也。
岁次辛丑春正月
东诸侯之师有事于淮西
是役也。
以蜂虿窃发。
华夷震惊。
执事者匪遑启居。
亦既播越。
都督防禦观察处置使御史中丞韦公元甫
克振远略。
殷为长城。
且修好于邻侯。
从交相见。
敦同盟戮力之义。
图靖难勤王之举。
故三吴舟车。
八使冠盖。
名公髦士。
偫后庶尹。
辐辏鳞集。
其来如归。
于是户部尚书御史大夫李公峘至自广陵
越州刺史御史中丞杜公鸿渐至自会稽
润州刺史鸿胪少卿韦公儇至自京口
苏州刺史韦公之晋至自吴。
庐州刺史尚书右丞徐公浩至自合淝。
由是越人吴人荆人徐人
以其孥行。
络绎荐至大江之涯。
于是乎宏舸巨鹢。
舳接舻隘。
輶车鸾镳。
轊挂毂击。
每讲射合礼。
宾主好会。
峨星弁。
执象笏。
雁行而揖者。
五十有九人。
凡处八座者一。
中司者三。
尚书司辖者二。
建隼旟者九。
冠獬豸者十一。
其载笔掖垣
曳裾廷寺。
曹环卫
典校蓬阁者。
印绶累然若差肩。
驾于宇下翼如也。
夫卫甸侯也。
以多君子而誇列国。
梁孝王汉宠弟也。
严马之盛而焜耀后世。
孰与以一郡之狭。
五湖之阻。
而济济俊乂
驰轩冕而就客位者。
殆九州多士之半。
则鹓凤偫翔而萃止不若也。
彼昔人所称。
方斯其陋乎。
二月
楚氛扫除。
江介厎定。
然后皆整归旆。
分镳言旋。
絷维莫从。
音徽将远。
不颂不述。
后嗣何观。
公于是谨而目之。
且列其爵里名氏于馆。
俾来世知众君子之车尘在此境也。
李光弼实封仍与一子官三品制 唐 · 代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六
功崇望重。加以服章。
德厚流光。延其懋赏。
爰益苴茅之典。并明干蛊之才。
副元帅太尉侍中都知河南淮南淮西山南东道节度行营上柱国临淮郡王李光弼。元勋济代。
公辅推贤。宣大化之神明。
总专征之师律。自出征移镇。
距海负河。连率百城。
旌旗千里。东郊誓众。
雅继鲁侯之功。北伐拥旄。
首称汉将之略。高牙罢设。
重鼎斯调。尤知武库之宝。
实在云台之右。畴其真食。
美以保家。佥议永谐。
旧章斯举。敬哉有土。
丹书之盟。也趋庭
宜升紫绶之宠。可加食实封二百户
仍与一子官阶三品。馀并如故。
李光弼让实封诏 唐 · 代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六
爵土之封。
以酬勋德。
故受之者适当其分。
使赏在必行。
而得之者不让其馀。
使人有可继。
国之彝宪
在乎至公。
往者寇逆乱常。
京阙失守。
太尉侍中河南副元帅都知河南淮西山南东道节度行营上柱国临淮郡王光弼
首奉师律。
翊佐先朝。
克殄氛祲。
厎宁宗社。
自朕缵承丕绪。
又置大功。
扶颠履危。
勤恤于外。
可谓忠存王室。
道济生人。
食邑所加。
抑惟常典。
小因疾故。
遽有恳词。
不伐茂勋。
请归实食。
其章奏。
增用惘然。
且福寿之理。
期于勿药。
井赋之锡。
传于无穷。
岂宜暂以微瘵。
便思独善。
将使在其下者。
何颜受封。
用阻深诚。
盖存大体。
然谦撝有素。
志义可嘉。
足以激厉名节。
光昭退让。
宣示中外。
咸使闻知。
李忠臣 唐 · 代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八
纳忠引过。
人臣之大节。
录用念功。
帝王之彝典。
虽藩镇之守。
秉律或亏。
而股肱之良。
懋勋斯在。
不忘求旧。
特用优贤。
淮西节度观察处置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汴州刺史上柱国西平郡王李忠臣
纯性直方。
深衷厚实。
自然文武之器。
雅有将帅之才。
勇则本仁。
谋常制胜。
顷者王室多故。
戎事方殷。
奋不顾私。
义形于色。
远自辽海。
首拔全军。
拥义勇之师。
徇邦家之急。
出入百战。
勤劳两河。
委以旌麾。
寄在淮右。
不俟驾而赴命。
每先期而即戎。
俾镇大梁
实参元辅
倚赖之重。
中外式瞻。
戎部之閒。
政刑或挠。
虽在危难。
能竭公忠。
恋阙勤诚。
载驰道路。
降服请罪。
至于再三。
言念劳臣。
良深悯叹。
酌于军志。
失政有惩。
举以朝经。
议勋可恕。
罢其方面之务。
省其台阁之烦。
论道之司。
仍处三公之列。
分土之爵。
尚居五等之封。
用示优崇。
服我嘉命。
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散官勋封如故。
朕与功臣
本同休戚。
其于任遇。
岂易始终。
庶将传庆子孙。
宁止保其禄秩。
凡百卿士。
宜悉朕怀。
王缙幽州节度使 唐 · 杨炎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一
门下。王制以二老分理诸侯。
则周召之任。及乎汉魏以还。
多亦军国兼总。绛侯所以参掌武事。
安石所以外绥戎政。况华夷甫宁。
金革方偃。实在于文武戮力。
上下同心。则辅弼之臣。
岂惮劳也。金紫光禄大夫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持节河南副元帅都统河南淮西山南东道节度行营使兼东都留守王缙
体含元和。器蕴金璞。
以才茂邦杰。以识通时化。
叶我期运。任当衡石。
竭股肱之力。开耳目之明。
陟于艰难。致君以道。
统是经术。丽兹□人。
江淮海岱之虞。总授钺旌旄之寄。
镇禦方夏。抚宁师人。
保合太和。总宣庶绩。
忠而佐命。功比安刘
勤以施下。惠同思杜。
叶藩维之志。建竹帛之勋。
□□朝谟。载申启沃。
与二三髦硕。同力叶诚。
俾予端拱。以宏至道。
乃眷北土。古之幽都
限夷既雄。负海称固。
思致于理。言恤其人。
爰藉台臣。宏敷庙算。
蓟门之麾旆。兼辽阳之钲鼓。
俾膺戎重。式允时望。
可兼幽州长史持节幽州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馀并如故。
李忠臣右仆射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
敕。文昌所以法成象。
端右所以长庶寮。汉则内掌武事。
魏晋或外绥戎政。今之垣翰重任。
勤劳有功。历践六卿
始终一德。必访偫议。
然后当盛选。淮西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工部尚书安州蔡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国西平郡王李忠臣
忠厚纯茂。信而可亲。
宽肃静深。通而必正。
备五才之用。有百胜之全。
往者寇孽乱常。关洛多故
爰奋其旅。以先启行。
大城名都。所麾必克。
元凶巨猾。传首相望。
定齐休士。有建威之得隽。
破赵会食。亦淮阴之用奇。
汉东汝南。专制千里。
总三军之号令。兼八使之澄清。
约已抚人。守公遵职。
训师以礼。载宁于戎阃。
庀赋从薄。继入于王府。
四封不耸。一纪于兹。
况忠卫之勋。邦家是赖。
陕郊巡幸。忧国存诚。
能释位以勤王。亦见危而致命。
疾风逾劲。何日忘之。
申伯于蕃。目当褒劝。
韩侯入觐。宜有宠光。
式是南宫。俾崇礼秩。
检校尚书右仆射省事。馀并如故。
王缙侍中河南都统制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三
门下。
天地之德。
资阴阳以成功。
帝王之道。
将相兴化
聿求左辅
命掌元戎。
必藉文武之才。
用经军国之务。
金紫光禄大夫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宏文馆崇元馆大学士知馆事仍充太清太微宫使太原县开国伯王缙
有高妙之行。
有宏达之识。
学该古训。
文正国风。
梦帝赉予。
济川用汝。
百揆时叙。
四维克张。
累陈造膝之言。
弥契沃心之道。
滨海之右。
自河而南。
王旅攸同。
戎车殷会。
监于方伯之国。
利用建侯之师。
天将息人。
予有禦侮。
镇汉沔淮淝之地。
齐梁宋郑之军。
总制高牙。
纪纲偫帅。
宏七伐四征之策。
成一匡九合之功。
式遏外虞。
底绥多难。
将授铜符之律。
爰咨琐闼之谋。
往哉汝谐。
无替朕命。
侍中持节都统河南淮南淮西山南诸道节度行营事。
进封郡
食邑二千户
馀并如故。
主者施行。
授张自勉开府仪同三司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三
敕。淮西节度都虞候特进太常卿上柱国张自勉。
体仁以成勇。徇节以临戎。
职在刺奸。威属整旅。
齐军令之进退。明师律之否臧。
南靖江黄。北启申息。
边虞载戢。亭候肃然。
舍爵议荣。实居其右。
承景风之章叙。比公府之命秩。
开府仪同三司。馀如故。
裴相公河南等道副元帅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七
臣某言。伏奉今月恩制。
以臣兼东都留守河南淮西山南东道副元帅。伏以东征之寄。
相宅之选。皆周召之臣。
保釐统一也。故二南风化。
见美诗人。况洛邑陆浑之戎。
有旧染之俗。赖陛下发皇明以烛之。
布阳和以煦之。流散稍归。
伤痍甫起。然称君师之任。
宜得经济之才。自河而南。
至于吴楚。节制戎律。
半乎天下。非宏略杰出。
功冠一时。不可以专五侯九伯之征。
总衣裳兵车之会。臣以衰朽薄劣。
待罪台司。尘辱尸忝。
无裨朝政。每趋宸陛。
益愧周行。岂谓殊常之恩。
屡出非望。注意之责。
并在微躯。忧惧惭惶。
寸刻难措。臣闻惟名与器。
不可假人。审已量力。
未宜虚授。若贪荣冒宠。
黾勉苟容。神明昭昭。
必速其害。伏望历求百辟。
委之兼才。以分三老之任。
用增九鼎之重。则至公大行。
偫下知劝。无任恳迫之至。
黄鹤楼765年 唐 · 阎伯瑾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十、黄鹤楼志·艺文·文赋·唐代、黄鹤楼志·艺文·传闻·仙踪传说、黄鹤楼集卷中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嵷。
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重檐翼馆,四达霞敞。
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刺史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
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
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
王室载怀,思仲宣之能赋;
仙踪可揖,嘉叔伟之芳尘。
乃喟然叹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
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
有命抽毫,纪兹贞石。
时皇唐永泰元年,岁次大荒落,月孟夏,日庚寅也。
[注]: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
《文苑英华》
李希烈谢留后表 唐 · 韩翃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十四
臣某言。
中使梁某至。
伏奉今月日制书。
授臣使持节蔡州刺史御史中丞淮西节度观察度支营田等使留后。
特达睿恩。
殊常宠寄。
权兼专席。
荣重褰帷。
稠謺圣慈。
心魂战越。
臣某中谢
臣少小孤遗。
又无艺术。
叔父忠臣。
励以成人。
自属艰难。
亲承任使。
备牙门之将。
总帐下之兵。
耳目腹心。
臣当职分。
毫釐丝发。
臣合知委。
而依阿从事
暧昧居心。
偫小用权。
臣不能规谏。
三军潜怨。
臣不能警觉。
苍黄之际。
遂成祸阶。
十起之恩。
低回未报。
一朝之难。
逼迫见留。
白刃交前。
脱身无路。
谢安内举。
窃效驰驱。
疏广告归。
独乖随从。
在臣情地。
何以自容。
虽早殄仇雠。
才雪家怨。
而自惭面目。
有负国恩。
岂谓降以殊私。
副兹重镇。
上承朱邸之令。
下奉玉帐之谟。
权副九州。
地方千里。
在臣微眇。
难继威声。
岂臣窃卖旧勋。
谬膺殊泽。
抚心泣血。
何地自容。
特望圣恩。
察臣微恳。
选朝廷旧德。
副节度重权。
许臣归骨关西
死且不朽。
加恩被擒将士诏 中唐 · 德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一
李希烈负恩作乱。
劫胁平人。
朕念生灵无辜。
务欲息兵舍罪。
累行赦令。
皆许自新。
言必再三。
事出诚素。
此朕含垢忍耻。
屈法为人之心。
天下所明知也。
希烈又固执凶图。
驱胁将士。
违我诏命。
犯我军兵。
今月三日。
遣伪署申随唐邓四州都知兵马使杜文朝率马步五千人入襄州北界。
山南东道节度使樊泽勒兵马与战。
大破其徒。
斩级擒生。
荡除略尽。
又于阵上生擒杜文朝及大将马坦然等。
此皆朕德不昭感。
教未敷行。
致使平人。
胁从逆命。
其帅有罪。
其人何辜。
朕所以省表悼心。
感事增叹。
犹冀改过。
尚可息兵。
明称屈己之心。
式洽好生之义。
其阵上生擒将士马坦然等七百九十人。
宜令樊泽给衣服粮食。
并却放还。
并写前后赦文敕命宣示。
淮西将士等有能向化者。
准赦令一切不问。
官爵如初。
其伤痍未尽复者。
并委医疗。
令其得所。
其阵上所杀人。
宜差所繇官于侧近埋瘗。
兼立碑记。
无使暴露。
郁吾春和。
其杜文朝。
身领全军。
事得繇己。
不能归顺。
力屈就擒。
待到日当有处分。
吴少诚 中唐 · 德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三
淮西节度使吴少诚
非次擢用。
授以旌旄。
秩居端揆之荣。
任总列城之重。
期申报效。
奉我典常。
而秉心匪彝。
自厎不类。
凶狡成性。
扇诱多端。
外肆矫诬。
内怀疑阻。
毁忠废信。
弃德崇奸。
擅动甲兵。
屡越封境。
寿州茶园。
辄纵淩夺。
唐州诏使
潜搆杀伤。
干黩国章。
巳在无赦。
朕以王者之德。
在乎好生
人君之体。
务于含垢。
宁屈己以宥罪。
不残人以兴师。
是以上稽宗社之威。
外抑忠贤之请。
庶其悛革。
当议优容。
今更幸邻境之丧。
逞贪乱之志。
焚掠县邑。
残暴平人。
朕犹冀其知非。
为之忍耻。
亟颁诏令。
未许出师。
至乃遣军。
攻逼许州
肆其虿毒
恣行杀戮。
流害黎蒸
恶稔祸盈。
人神同弃。
兴言致讨。
实悼予衷。
宜令宣武河阳三城郑滑等州节度东都汝州等军。
犄角相应。
同逼申光蔡州
常冀幽州淄青魏博易定泽潞太原淮南等州徐泗山南东道鄂岳等军。
各发士马。
逐便犄角齐进。
同为讨伐。
大军四合。
计日歼夷。
嗟我忠良。
受兹诖误。
或心存愤激。
而力屈凶威。
玉石俱焚
良增悯恻。
其所收得少诚管内州县百姓官吏等。
宜切加慰抚。
各示安存。
淮西将士等。
夙著勋庸。
素怀忠义。
为其胁制。
深可哀矜。
若能因事建功。
舍逆效顺。
朕当复其职位。
待以官封。
吴少诚在身官爵。
并宜削夺。
其有叶心同谋。
擒斩少诚者。
先有官未有官者。
并授御史中丞大夫
封异姓王
赐实封五百户
赏钱万贯。
庄宅各一所。
子孙永为功臣
先有御史中丞异姓王及刺史者。
即超转三资。
改赐官赏。
其才器行业。
为众所推者。
便授节度使
如有心怀忠愤。
谋斩少诚
被其屠戮者。
先无官者追赠三品官。
赐实封二百户
先有官者赠二品官
赐实封三百户
仍各与一子正员五品官。
巳有官者超三资与正员官。
其所在百姓。
团结士众。
讨除枭斩少诚者。
准例封赏。
人臣之所保者忠。
天地之所助者顺。
报功宥善。
朕不食言。
于戏。
朕司牧黎元。
为之宗极。
化有所未洽。
信有所未孚。
致兹兴戎。
增用愧悼。
然不暂劳无以逸俗。
不诛暴无以安人
咨尔藩镇方州
列辟连帅
所宜戡剪大憝。
永康兆人。
其勠力一心。
以副朕意。
应诸道准敕赴蔡州许州将士等。
皆竭忠诚。
尽心奉国
并怀感激。
叶力勤王。
若能枭斩少诚者。
亦准前例官赏。
策勋之典。
朕所必行。
少诚平后。
应赴行营将士。
超三资改官。
其赏物节级当续有处分。
其将士月粮。
在后回给家口。
宣示中外。
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