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虔州见郑表新诗因以寄赠 唐 · 崔峒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引用典故:八咏楼 平子四愁
梅花岭里见新诗,感激情深过楚词。
平子四愁今莫比,休文八咏自同时。
萍乡露冕真堪惜,凤沼鸣珂已讶迟。
才子风流定难见,湖南春草但相思。
皇帝即位降赦贺观察使820年闰1月24日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
二月五日恩赦今月二十四日卯时到州。当时集百官僧道百姓宣示讫。
圣上以继明之初。垂维新之泽。
曲成不遗于万物。大赉遂延于四海。
寰宇斯泰。品类皆苏。
渥恩普沾。远近同庆
愈以藩条有制。拜贺无由。
不胜欣抃之至。谨差萍乡县李某奉状陈贺
蔡处士 唐 · 唐廪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一亩周旋几十家,舂轮相次好生涯。
鹧鸪近晚啼深竹,鸂鶒新晴立浅沙。
沃衍共知多黍稷,宽平仍觉富桑麻。
当年何事抛耕钓,木笏蓝衫两鬓华(以上《纯常子枝语》四十引《萍乡县志》)
萍乡春晚寓居 其四 五代 · 沈彬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叶老游蜂不更忙,春残去去好思量。
倚根托蒂花犹落,损力耗心谁可常。
江树不能留野水,晚烟多共恨斜阳。
感时伤事皆头白,几个渔竿遇帝王(见同治十一年锡荣纂《萍乡县志》卷六。)
九疑山 唐末 · 刘松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灵山登暂歇,欲别忍携筇。
却上云房后,翻思尘世慵。
坛铺秋月静,挂晓烟浓。
稽首壶中客,仙方愿指踪(见同治十一年锡荣纂《萍乡县志》卷六。)
黎少府宅红蕉花 唐末 · 张咸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不争桃李艳阳天,真对群芳想更妍。
秋卷火旗閒度日,昼凝红烛静无烟。
肯于萍实誇颜色,要与芙蓉较后先。
须信晚成翻有遇,赤心偏得主人怜(见同治十一年锡荣纂《萍乡县志》卷六。)
景星观记 南唐 · 殷观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一
运天成度。陶甄大块。
道之始也。轨躅发鐍。
元黄启宗。道之化也。
始化无象。品物流形。
形性之和。人气是化。
任葆辉橐用。育腐彩夷粮。
以僭夭折孽伤。允洽灵明兆伟。
元道攸覆。维辙是图。
情莫寻枝。理宜归蒂。
袁州萍乡卢溪景星观。道畤唐福德星应宫肇也。
阴阳屑和。天地鼓泰。
万化资始。一德惟新。
星其茂祉神图。观若符真御宇。
洎乎九功失绪。六境遗踪。
季叶彫蒙。叔纲墤索。
璨无双烂。影昧层光。
剖瓜争望于秦川。分豆竞奔于吴市。
酆羊解语。赤符狂醉于成都
屈马无言。六甲乱迷于魏阙。
星由没也。观乃废焉。
圃翠飘椿。坛红落
朱顶之琼衣住舞。桂殿香疏。
绿毛之文鬣将飞。莆池烟冷。
迨我后中兴皇霸有国以来。图史咏风。
天人合德。铜浑变九重坤盖。
金柱锁八壮乾隅。雀羽书皋。
麟蹄拜野。百稔岁谷。
安寿人。元功聿修
朴风大返。乾象作瑞。
坤维出祥。星可浮圭。
观期角陆。甲推丙午
岁保中和。教化中外。
爱育民子。太守陈留边公镐。
策勋霞缃。书劳翰谍。
黄金剪佩。殊恩酬紫塞之功。
白锦裁文。异宠耀碧璘之贵。
牧于是州。举李承戬。
牛刀剖位。虎剑临人。
命发宸躬。宰于斯县。
琴堂夜永。凤树秋高。
景物陶然。政化成矣。
兹观突州西位。却县东隅。
戬乃初访遗。制丰开址。
公则始闻芳躅。匠入神机。
谓戬能宏道勤行。知戬有劝农暇日。
给俸怡庸。倾资薰饷。
精修太守边公给属宅库田六千五百把还资常住)道士欧阳皎。老铁髭须。
长金指甲。阳山采蜜。
拨聚虿于风巢。阴灶煮砂。
卧真龙于火鼎。笑解筇箨。
深尘茧闱。公既欣从。
戬闻命矣。于是博质文梓。
广实良甃。缅尔藏规。
而珍用。勺视丹阙。
具迹彤基。琼房写
瑶窗叠日。七井桐碧。
三清玉寒。穆天子之八骏游回。
霞明汗漫。许侍女之一鸾妆罢。
月坠崆峒。星乃归焉。
观尝复矣。观即公之下客。
国之微民。徒言指马思肝。
空效剖鱼寻胁。铭虽美事。
事广难明。敢肇唐皇昌霸之成。
少导君子文明之述。词曰。
大道无象。万窍泯邈。
赤羽立日。飞驹趁雹。
入元珠门。始见真璞。
云台显迹。激澹真风。
教纽冈外。宗枢域中。
有勤行者。攀虚蹑空。
伟哉圣王。聿修元德。
星分大瑞。照我仁国。
敷立宫祠。用昭不忒。
兹址其一。残蒙楚渊。
鹿闲墄。鹤弊芝田
不有此废。星胡瑞焉。
我后在位。诞膺皇霸。
明皎日中。照一天下。
是星可期。瑞我大化。
斯观复矣。自我贤侯。
蓬宫鄙邃。阆阙图幽。
永符天瑞。万古千秋。
何水部蒙出牧袁州 北宋 · 晁迥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条教属惟良,乘秋始办装。
朱轓重按部,白首为郎
督课民期富,从儒道益光。
更资谈博物,千载楚萍乡清厉鹗《宋诗纪事》卷六引《喜州府志》)
及第后寄宜春亲友 北宋 · 许载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只把文章谒帝居,便从平地蹑空虚。
分明有个上天路,何事儿孙不读书清锡荣同治萍乡县志》卷六)
过黄花渡 北宋 · 姜迪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回首潇湘二十春,江南投老未安身。
如今再过黄花渡,遥想湘山是故人清黄浚道光萍乡县志》卷一六)
萍乡圣冈庙记嘉祐七年六月 北宋 · 袁及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七、嘉庆《萍乡县志》卷一八
袁州之西,邑曰萍乡
邑之聚曰芦溪,上有众山迤逦,望之苍翠崛起,瞰临官道者,曰圣冈焉。
冈上有祠,即晋甘将军遗像也。
将军字季思名卓丹阳人
世仕,以显贵闻。
司马氏平吴,将军由州郡察举为常侍,讨石冰,以功赐爵都亭侯
东海王越引为参军,出补离狐
天下乱,弃官东归。
元帝之渡江也,授以前锋都督扬威将军历阳内史。
其讨周馥,征杜韬,以前后功进爵南乡侯,拜豫章太守
寻迁湘州刺史,复爵于湖。
侯终以王敦肆逆,而致讨之计不就,柜鸣祸作,大命斯殒,其忠亮之志有遗恨焉。
方其守豫章,泊湖湘也,威略著闻,绥抚有术,政尚简惠。
且袁于豫章为支郡,于湖湘为邻疆,是以数百里之内薰蒸善化,使当时之民盳睵之不足,又祠以尊之耳。
后岁时享祀,是祈是报,下宋逮唐,几七百年而无圮废者,民赖其惠可知矣。
我宋有天下,征伐既息,民得保家乐业,殖财之风,陶于上下,至于一乡一聚,莫不戮力农亩间。
或凶旱水溢,则归于神癨,是故神之泽尝浃于一境焉。
皇祐三年,居民何彬等率钱三十万,一新其宇,门庑堂序,丹漆彩贲,大抵隆壮。
予知夫亘百世之下,奉牢醴于将军,无有穷已也。
噫嘻,汉栾布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立社,是名栾公社
朱邑先为桐乡吏,属其子必葬于此,谓「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
予不知今燕、齐与舒之桐乡,能复祠栾、朱二公不绝如甘将军者乎?
抑亦可见德之厚薄耳。
及,里人也,既皏庇于神之灵,又喜远近之俗信向如是,谨详旧史而次第之。
时嘉祐七年夏六月记。
按:乾隆袁州府志》卷三二,乾隆二十五年刻本。
欧阳氏谱图 其二 谱图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二、《欧阳文忠公集》卷七一
景达(生一子)/僧宝(生三子)/頠(生二子)/纥/(生四子)询/亮/德/器/约/(生一子)胤/盛/(阙)邃/(阙)询/(生四子)长卿(阙)/肃(生一子)/伦(阙)/通(生二子)/幼明(生一子)/昶(生二子)/璟/琮/幼让/(阙)自琮已下谱亡,至其八世孙曰万,始复见于谱。
万/(生一子,名亡(生一子)/雅(生二子)/效(生三子)/谟/托/远/楚/(生三子,二名亡)某/某/戌/托/(生三子)鄠/(阙)(生八子)/俊(生一子)/翱/(生一子)/(三)(生一子)/宏(生二子)/至/起/仪(生四子)/猛(生二子)/丽/绶/谷/(生二子)焕/炳/宽/(生五子)曦/炜/晃/晓/煦/载/(生一子)鉴/伾(生一子)/素/(生三子)霈/晓/蔼/信/(生一子)(无子)/偃/(生三子)观/(生二子)炳/修/旦/(生二子)宗古/宗道/晔(生三子)/宗颜/宗闵/宗孟/佺(生二子)/剪(生三子)/暹/凯/勋/羽(无子)/仿(生三子)/颖(生二子)/景/昱/顗(生一子,名亡/顼(生一子,名亡/邦/(阙)惟欧阳氏自得姓以来,子孙众多,而谱随亲疏,宜有详略。
其上世远而支分疏者,事或具于史,或各见其家谱。
今自吉州府君而下,具列如左:
吉州府君讳琮,葬袁州萍乡,而子孙始家于吉州
当唐之末,黄巢攻陷州县,府君率州人捍贼,乡里赖以保全,至今人称其德。
福府君讳万,事迹阙。
处士讳雅字正言
高年不仕,德行称于乡里。
夫人龙氏。
韶阳府君讳效字德用,为韶州韶阳主簿
夫人周氏。
处士讳托字达明
隐德不仕,乡里称之。
凡民有争决之官府者,后多复诉讼;
有从处士平其曲直者,遂不复争。
夫人王氏。
令公府君讳郴字可封
南唐,为武昌吉州军事衙推,官至检校右散骑常侍御史大夫
性至孝,兄弟相友爱。
紫芝,一茎两葩,生于楹。
乡人以为孝德所感,为著赋颂。
享年九十有四,葬欧里横溪保之燕湖。
夫人刘氏。
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夫人累封楚国太夫人
田府君讳俊(第三十六),仕南唐,为洪州屯田院判官,享年五十七,葬源。
夫人李氏。
处士讳伸(第三十七)守道不仕,享年七十有三,葬滁陂。
夫人萧氏。
田府君讳仪(第三十八)字象之
南唐,举进士及第,官至屯田郎中
府君之登进士第也,父母皆在乡里,荣之,乃改庐陵之文霸乡安德里为儒林乡欧里,其所居履顺坊为具庆坊。
享年五十有五,葬官山。
夫人王氏。
处士讳雅(第三十九)守道不仕。
夫人王氏、张氏。
静江府讳信(第四十),仕南唐,为静江团练使(据宋奭所撰《安福太君墓志》,列序八子官封云:「信为静江团练使兼宪秩。」南唐官品疑与今异。),享年二十有五,葬曾家庄
夫人郭氏。
令公府君讳偃(第四十一),少以文学著称南唐,耻从进士举,乃诣文理院上书,献其所为文十馀万言。
召试,为南京街院判官
享年三十八,葬吉水之回陂。
夫人李氏。
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尚书令,夫人累封吴国太夫人
处士讳雅(第四十二),晦迹不仕,享年四十有七,葬东田。
夫人陆氏。
工部府君讳仿(第四十三)
仕皇朝,为许田,葬奉新,累赠工部侍郎
夫人李氏。
处士讳雅,事迹阙。
处士讳宏,事迹阙。
处士讳猛,葬马家坑。
夫人郑氏。
水部府君讳谷,为筠州团练副使,官至检校水部员外郎,葬傅家坑。
夫人王氏。
封州府君讳宽,为封州司理参军,葬早禾坑。
夫人边氏。
工部府君讳载字则之
淳化三年进士及第
欧阳氏自江南归朝,以进士登科者自府君始。
为人方重寡言,真宗皇帝尝自择御史府君秘书丞监察御史
后知泗州,毁龟山佛寺,诛妖僧数十人。
为政清廉简静,所至官舍不窥园圃,至果烂堕地,家人无敢拾者。
官至尚书工部郎中,享年六十有八。
夫人金坛县米氏。
处士讳素,事迹阙。
处士讳端,事迹阙。
崇公讳观,字仲宾
事具《泷冈阡表》,享年五十有九,葬吉水沙溪之泷冈,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追封崇国公
夫人彭城郡大君郑氏,累封魏国太夫人,享年七十有二,祔葬泷冈
处士讳旦
隐德不仕,事母以孝,为乡里所称,葬乌龟塘。
夫人彭氏。
兵部府君讳晔字日华咸平三年进士及第,官至都官员外郎
历知桂阳监,端、黄、永三州。
所至有能称,尤长于决疑狱。
所得俸禄,分养孤遗。
其兄之子修少孤,教之如己子。
享年七十有九,葬安州应城彭乐村。
夫人福昌县君范氏。
其后兄子修者以参知政事遇今上登极恩,赠府君兵部员外郎
处士讳剪,事迹阙。
处士讳羽,事迹阙。
方府君讳颍字孝叔
咸平三年进士及第,官至尚书职方郎中,历知万、峡、鄂、歙、彭、岳、阆、饶八州,为政务严明,有威惠。
以本官分司
享年七十有三,家于荆南,遂葬焉。
夫人广陵县曾氏。
奉职府君讳顗,为三班奉职
殿直府君讳顼,为右班殿直
谱例曰:姓氏之出,其来也远,故其上世多亡不见。
谱图之法,断自可见之世,即为高祖,下至五世玄孙,而别自为世。
如此,世久子孙多,则官爵功行载于谱者不胜其繁。
宜以远近亲疏为别,凡远者、疏者略之,近者、亲者详之,此人情之常也。
孙既别自为世,则各详其亲,各系其所出。
是详者不繁,而略者不遗也。
凡诸房子孙,各纪其当纪者,使谱谍互见,亲疏有伦,宜视此例而审求之。
按:诸房谱皆以此图为首。
翰林侍读学士右谏议大夫工部侍郎张公墓志铭1049年7月10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二、《欧阳文忠公集》卷三○、《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九、《三续古文奇赏》卷二四、《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二二五、《文编》卷六一、《文章辨体汇选》卷七○四、康熙《仪封县志》卷四○ 创作地点:安徽省阜阳市
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上柱国清河县伯张公讳锡字贶之
其先京兆长安人也。
其祖山甫唐僖宗入蜀,留不返,蜀遭王、孟再乱,绝于中国。
中国更五代,天下为宋而蜀平,张氏留蜀,盖亦已五世矣,始得去为汉阳人
二世,而张氏遂以大显。
公为人清方敏默,为善不倦,而喜自晦歛,若不欲人知,其遇人怡怡,若无所不可。
及视其发施于事者,其义有可畏,其守有不可夺,其能有不可及,既已,则若未尝有所为者。
少喜读书,至其疾革,犹不释手,自经、史、子、集,百家之说,无不记览通达,而绝口不道于人。
故其晚,始侍读于中。
上尝叹曰:「自吾得张锡,日益有所闻」。
以飞白为「博学」二字赐之,曰:「老矣,恨得之晚也」。
公初举进士,中大中祥符元年甲科,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南昌县
萍乡,改著作佐郎,又知安远县
徙知新州,兴学校以教新人,新人有进士自公始。
再迁太常博士监染院
诏选能吏治畿县,公以选知东明
前为令者阖门重帘,以壅隔废治。
公至,则辟门去帘,告其人曰:「吾所治者三而已:彊恃力、富恃资、刑恃赎者,吾所先也」。
其人以谓公言简必信,法简必严,于是豪势者屈而善弱者伸,县以大治。
工部侍郎李及荐公材堪御史,上曰:「李及清慎人,未尝妄有所举,此可信也」。
乃以为监察御史
故相丁谓崖州,至是,议徙内地。
公疏奸邪弄国,罪当死,无可怜,且大臣窜逐,本与天下弃之,今复内还,是违天下意。
由是止,徙道州
玉清昭应宫灾,坐火事劾当死者百馀人,公疏言天灾可畏,不可反以罪人而重天怒,愿益修德以塞谴,人乃获免。
公于御史,自监察历殿中侍御史侍御史知杂事
尚书,为员外郎郎中,累官至谏议大夫
于外,为荆湖北路京东河北转运使江淮两浙荆湖发运制置使,利、夔路安抚使,知河中府滑州
三司,为盐铁判官、判句院,历盐铁、度支户部副使
又尝权知谏院,判三班审官院太常寺国子监
侍从,为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翰林侍读学士
虽其自晦,其所居,人皆以为宜。
其在京东,籍淄、青、齐、濮、济、郓六州之人冒耕河壖地,收租缗绢岁二十八万,而六州之民争讼遂息。
其后言利者,请税天下桥渡以佐军,公建言津梁利人而反税之以为害,卒争罢之。
平居退让,未尝肯为人先。
妖贼王则反贝州,兵围久不克,而自河以北,军饷调发益急,转运使受命者,以疾留不行。
公自滑州河北转运使,命至,即日驰城下,军须皆如其期。
其于取舍缓急常如此。
公居家有常法,虽贵显,衣服饮食如少贱时。
事母至孝。
与族兄甚相友爱,人以为同产。
平生所为文章,有集十卷。
公以皇祐元年七月十日,遇疾卒于京师,享年六十有八。
上闻震悼,以白金三百两赐其家,特赠工部侍郎
曾祖讳惟序,不仕。
祖讳文翼,复州录事参军,赠太子中舍
父讳龟从,赠右谏议大夫
南阳郡太君邓氏。
自皇祖中舍君家于汉阳,遂葬之。
至公,始葬汝州襄城某乡某原,实五年闰七月十七日也。
公初娶程氏;
再娶孙氏,封乐安郡君,先公五十日而卒。
公子五人:曰子骏子充子云子谅子真子真子充皆早卒。
于公之葬也,子骏子云皆为大理评事子谅大理寺丞
有孙十人。
女三人,长适虞部员外郎杜枢,次早卒,幼适大理寺丞王縡。
铭曰:
自足乎其中,不求乎其外,斯惟公之善晦。
仁能勇于必为,善有应而无远,故公晦其终显。
难于自进,以晚见嗟,而寿胡不俾其遐?
呜呼,其奈何!
翁源县杨府君墓表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一二、《临川先生文集》卷九○
君讳某,字某,故华阴杨氏,其为临江军清江人,盖亦已久矣。
曾皇祖曰某,仕江南李氏为大理评事
皇祖曰某。
皇考曰某,真宗时以行义闻,尝召之,不起。
初,宰相王随少时与友善,仁宗即位杭州,谋以皇考奉章入贺,既至,度不可屈,乃已。
后终推子弟一官,以与其子,得太庙斋郎,君是也。
初任袁州萍乡县尉,会令免,独当一县,豪猾吏民以君少,共为十馀狱尝之,君立断治,大服。
又选饶州德兴县主簿,举馀干县
大水,民乏食,有死者,君以便宜出常平米,计口贱粜,又诱富人发钱米,所活人盖数万。
县人蘧琏捕笞盗,父因杀子诬琏以求赂,君治服,语琏曰:「汝归以米百石餔贫民,所以谢我」。
至州,州吏疑琏大姓持赂。
当是时,范文正公为将,问琏汝来时长官何言。
道君语。
公曰:「杨某治此不自嫌,可以无疑也」。
琏卒得雪归,餔民如君语。
盖君为文正公所信如此,而能得民乐输,多此类。
又除韶州翁源县令转运使举监广州市舶司
至一月卒,年四十二,某年某月某日也。
以某年某月某日,葬某县某乡某里。
君事后母孝至。
然谨于人丧,或大寒,脱衣买棺以赴之。
平生如此不一,既已,未尝为人道。
死之日,家所有独其父书十馀箧。
举者甚众,然仕终不遂,其可惜也已。
娶陈氏,子曰遽,漳州军事判官
曰通,池州建德县,皆时所谓才士也。
天所以报施,盖将在于是。
录事墓志元丰八年1084年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一八、《临川先生文集》卷九八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君讳蕡,字成之,世为抚州金溪人
曾祖某,不仕。
祖德筠,尚书屯田员外郎
父敏,尚书都官员外郎
君以荫入官,任吉州太和袁州萍乡县主簿、尉蕲州石桥茶场庐州司理亳、寿州江宁府录事参军
以某年月日卒于家,享年若干。
君事亲孝,友于兄弟。
与厌侈父母兄弟,宁穷困身妻子,故老妻长子,人不胜忧也,义不忍赀亲遗产,悉推兄弟。
比没世,妻子遵约,乡人贤,以为难。
君尝议狱,上官指教再三,君弗许再三。
上官顾叹许,举京官,君弗谢,乃终弗举,后他上官率以质直弗举也。
二男子,伟、豪,长有志行如君。
二女子,归晏修睦王令,季有特操如令。
豪养寡姊妹,嫁孤甥,夫妇孳孳,乡人又以为难。
卜以元丰八年某月日,葬于唐州桐柏县淮源乡,妻李祔。
临川王某志。
宜春萍乡二邑大夫政事作诗一章 北宋 · 朱景阳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七部
政在宽民戢吏奸,忍为苛娆恣贪残(自注:借用。)
东邻(自注:张都官补之。)老幼足和气,西邑(自注:陈都官。)生灵皆病颜。
万乘至聪闻不及,两司端坐匹如閒。
行人过此还知否,地狱天堂咫尺间清锡荣同治萍乡县志》卷六)
萍乡 北宋 · 蒋之奇
 押纸韵
人家白雪中,鸟道青云里。
耕斸竞畬田,鱼樵喧会市。
秀出罗霄山,倒流杨岐水。
三真不可寻,寥寥忽千祀。
更想用兵时,徘徊甘卓(原注:《萍乡志》)
灵芝熙宁二年八月 北宋 · 韦骧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七九、《钱塘韦先生文集》卷一七
上即位之三年秋八月乙未朔吉州玉虚观芝草生。
丁巳太守范侯道卿监郡双侯渐率宾客僚属往观焉,既而饮于堂。
酒行,属萍乡韦骧为之记。
不获辞,遂记以实。
之来也,繇官于袁而举士于此,锁宿几月乃讫事。
甲寅榜姓名,始通谒于州
即席语未更,有黄冠者立于庭,以芝白守。
守诘之曰:「几何?
何所丽」?
曰:「丽于地,而直北辰之像者,凡二本,其生几日矣」。
曰:「始于朔,然则何报之晚耶」?
曰:「其初甚微,虽异之,犹以为惑,固不敢轻以闻。
今旦旦所益,遽就充盛,凡邦之耆艾博识,见之无不嗟尚,于是乃敢言,非自缓以速戾也」。
问其状,则曰:「圆如盖而不齐,掩如翼而不举,其大盈咫,其高半之」。
问其色,则曰:「紫上而黄下,虽然,殆非人间之所谓紫与黄也。
其表如线,与下钧体。
其茎如指,比上微浅」。
守疑其绐,遣工亟图之。
乙卯,劳宾黄堂,工以画献。
揭之壁,四坐观者莫不愕眙,间或耦语,以为润色,以取说尔。
今日至是,乃知画笔有所不及,而黄冠之言毫发不妄也。
瑞物也,其出为国家休美之应,而其附会以显,岂不有所择乎?
由此言之,则是邦之政,为人之所思斁者,固可求也。
发于乐易之境,秀于洁清之地,不择而能之乎?
彼虽真若有择,而其势不可必致,兹其致之又可谓傥然之来哉?
是岁己酉熙宁二年也。
后记熙宁三年九月 北宋 · 韦骧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七九、《钱塘韦先生文集》卷一七
吉州之政成,物有不可致而自致者三,而蒙尝记其一,曰玉虚之灵芝也。
作之明年秋吉州以书见遗曰:「日者产之旁,繇已月旬始浃,相距四十有二日,相继而出者复二本焉,其巧怪殊特不可言谕,乃伻以图,而请续书之」。
蒙按图惊异,执笔将书。
徐视之,则向之黄紫之色离而为二,其状虽微于前,而高卑之差,不能以寸评其似也。
紫若轻风引云,欲断而去,黄若金为如意,而小不胜执。
何生成之质,如是其美乎?
何为祥之数,而源源似不能已乎?
意者珍应所发,以观示人,而人或忽而推于偶故。
宰焉者神,而屡贶之,犹言之丁宁而欲其深信之耳。
蒙之前记以为非傥然之来宜矣。
古之良二千石以治行尤异,致所不可致而流入史册,光荣不衰,以今日之事,望之岂少也哉。
迹是而稽,范侯为州之最,其馀不足论也,此吾所以屡书而无愧,如韩氏所谓不一书而已也。
熙宁三年九月望日,著作佐郎、知袁州萍乡县事韦骧记。
仰山祈雨文熙宁三年六月 北宋 · 韦骧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一、《钱塘韦先生文集》卷一六
维熙宁三年六月一日承奉郎、守秘书省著作佐郎、知袁州萍乡县事韦某,谨以牲牢酒醴特羞庶品昭告于仰山济王:惟神之灵,为袁民之福也久矣。
袁民无老少,无贤不肖,无贵贱富贫,一有所恳,即斋洁奔走,大者奉牲牢,小者具鸡黍,曲拳俯伏于神之祠,以露诚款。
神虽无语言以报,而恳者皆确然自信,无一芥之惑。
威明惠泽,结于此邦之人如此之固且深也!
某被命补邑,一年于兹,间以旱暵之忧,先吾民以请于神,而神之见应果不爽于顷刻。
岂哀余之勤而然乎,是亦锐于福吾民耳。
今时稼方茂,膏润复愆,吾民之忧不减前日,是敢具悃以叩昭鉴,且祈且报,实愧再三。
仰惟神心必不惮其求之数而违元元之望也。
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