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云南省迪庆”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奉和御制宣读天书1017年2月5日 北宋 · 夏竦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赫赫穹符迪庆基,巍巍真绪拥繁禧。
控飙灵御传天意,候日珍文告帝期。
奉诣乔丘彰锡祉,胙壤濑乡修茂礼。
宸闱薰祓款云舆,戎候耕耘櫜象弭。
纪号惟新岁历呈,三元初吉协休辰。
徽册奉天熙事蒇,丕名尊祖皇仪展。
太宫荐鬯孝思伸,阳位升烟鸿庆远
瑞应纷纶百福同,寅威宝命务尊崇。
布宣精意诚明显,申饬攸司宪度隆。
将披秘蕴昭灵契,欲使万方知帝意。
肆眚端门诏毕旋,灵场预启百枝燃。
夙陈路寝敷瑶席,躬荐真香奏瑞烟。
三辰淳耀居斋室,阶满祥蓂当望日。
大裘陟降既登歌,群后延登皆上笏。
元辅披縢圣训扬,枢臣援翰宝文彰。
有虞出洛龟休跃,唐氏衔图凤罢翔。
辞若洞章皆擿句,字如龙篆宛分行。
森沉虎旆严真卫,肃穆珠旒增洁志。
敬受丹书岂易侔,式旌玉刻诚难继。
修修羽帐降星辰,杳杳飙斿驻圣真
庭际烟霞辉晔晔,天中鸾鹤羽兟兟。
微密妙言爰备举,庞鸿盛则已宣臻。
一一嘉猷保元后,谆谆深旨为含生。
写成别笈缄藏密,荐献礼周弥袭吉。
恍恍真心显道枢,穰穰景佑归宸历。
升闻璿宙洽神欢,昭纪琅函为睿式。
万灵潜卫极寅威,九序相趋皆励翼。
绵宇弥隆清净风,虚晨益鉴馨香德。
岂独飞英冠百王,祗延道荫永欢康。
薰弦浚发南风咏,丕显清衷报彼苍。
维西 清 · 牛焘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西南万里一孤城,城上寒云暮角声。
铁锁旧沉蒙古(溜强渡在维西上流阿敦德钦地界通西竺地也,旧有铁索桥,元兵渡后,桥圯,始用绳渡。),金沙东拥武侯(今金沙江尚有武侯坡诸葛等地。)
歌残敕勒秋风起,雪压蓬婆夜月明。
自昔边筹多劲旅,萧萧塞马垄头鸣。
周王显左卫大将军 初唐 · 高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四
维仪凤二年岁次丁丑二月甲午朔十二日乙巳
天皇若曰。
于戏。
上图圆极。
星躔分帝子之象。
下奠方舆。
列野宅天孙之镇。
缅徽千古。
尚想百王。
法灵台以启封
俾亲贤而作辅。
是以轩邱御历。
爰锡苍林之祚。
豳室建侯
载疏曲阜之邑。
用能崇宝统。
赞昌期。
盛业茂于本枝。
鸿基峻于磐石。
惟尔洛州益州大都督太子左卫使持节洮河道行军元帅蔡州镇抚上柱国周王显
高禖荐祉。
甫应瑶筐。
仙域启祯。
载分金榜。
迪中和之粹质。
蕴上德之良规。
风识俊迈。
机神爽彻。
纯襟洽地义之方。
悌性睦天伦之重。
发挥沛易。
隐括河书。
多材之美载光。
乐善之风逾振。
洎乎遥临西蜀。
控玉宇之全邦。
近牧东周
辟铜衢之奥壤。
少城故地。
不变歌廉之俗。
太室馀萌。
载陶分陕之化。
总戎未举。
威巳詟于三羌。
作镇方崇。
声远驰于万里。
若乃左军望重。
前驰任隆。
鹖弁于宸阶。
熊渠于襟卫。
实惟心膂之要。
斯谓爪牙之职。
乃眷鹰扬
寄于麟趾。
追踪汉屏。
升骠骑之班。
继美晋藩。
极领军之选。
是用命尔为左卫大将军
馀官勋封如故。
惟天遵物。
厥命弗常。
惟人立躬。
在心则应。
性之所近。
邪正由乎积习。
事之所通。
感召同于影响。
祗畏之道。
贤哲同归。
钦哉。
往敷乃训。
率由前则。
竭爱敬之情。
砥温恭之行。
在参期损。
据宠思危。
无耽乐是从。
非礼义勿践。
永保朕命。
以蕃王室。
诞绥福祉。
可不慎欤。
梓州飞乌县白鹤寺669年9月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四 创作地点: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
原夫玉都琼室。紫垣光大帝之庭。
金阙银台。元壁壮偫仙之域。
故能使神明有宅。驾日月以长驱。
鸾凤知归。抚云霓而上出。
斯则层巢墐穴。上皇迷栋宇之尊。
考室灵台。中古识岩廊之贵。
然后冕旒前序。提四海以为家。
登步太阶。列千门而有闶。
况乎耆山形见。旁行草昧之先。
□光宅乾坤之右。虽鹤临西閟。
龙宫与正法同亡。而象化东流。
雁塔与遗仪继起。白鹤寺者。
菩提寺之馀址。梁武皇之所建也。
香城福地之旧。三巴五蜀之凑。
岷山之奥域。分井络之荣光。
西包玉垒之墟。北瞰铜陵之野。
南扃列第。门庭万家。
东户连峰。冈峦千里。
实伽蓝之胜迹。得迦卫之英模。
凭绝磴以图规。俯长溪而作固。
金陵不竞。玉镜无章。
城池兴南路之悲。亭障切北风之候。
崩山斗水。触地网而三分。
坠月奔星。划乾纲而五裂。
中原错戾。慈门为虎豹之墟。
沧海横流。定水穴鲸鲵之浦。
怀山既荡。法众咸沦。
林院榛芜。轩堂委寂。
遂使悲生弃井。堙玉甃于三泉
叹积为山。移琼峰于九仞。
皇上摄千秋之宝运。绪三圣之宏机。
挟宇宙而先神。御雷风而首出。
灵功不宰。华夷沾共贯之恩。
至道无私。霜露得平分之序。
考祯图于日慎。寤寐同符。
稽妙册于年刀。幽明合贶。
然后东巡巨镇。追六圣而抚寰中。
南面太坛。朝万方而小天下。
皇威既畅。宝应齐归。
川岳荐灵。风烟动庆。
丹乌抱日。疑增帝阁之华。
素鹤低云。若赴仙庭之会。
昔白鱼黄竹。业未峻于崇封。
赤雁芝房。名不登于梵宇。
爰徵瑞典。肇锡嘉名。
重兴般若之台。更起招提之院。
金绳夕布。绵秀岭以开坛。
玉榜晨舒。拥回峰而辟户。
爰有宏演上人者。法门之秀士也。
行超常冻。思越恒饥。
悲净域之为墟。喜皇波之普泛。
纵还舟于苦海。惊浪旋夷。
叱归驭于邪山。灵关非险。
于是净财云委。真众烟驰。
如趋摩竭之宫。似向毗邪之国。
县令梁宏悦。首加甄缉。
县丞梁敬一。亲昭施典。
上凭天旨。争开舍利之坛。
俯会众心。竞起须弥之座。
禺同故岭。石鲜坚华。
广汉馀坰。地多疏斤。
事关经始。人怀祗惧。
重阶不就。空思太室之氓。
宝像无资。未获黎阳之土。
岂非冥期肸蚃。功参造化之外。
故能果唇间发。莲眸周映。
贝齿含滋。璿毫起照。
三十二相。临玉座以相辉。
八十四仪。拥金山而圆立。
层甍四合。烁奔电于丹楹。
复殿三休。络浮烟于翠幌。
因高积磴。疑迁倒景之台。
架险连荣。似立迎风之观。
雕檐竞注。萦雾道以龙回。
绣桷争飞。傃云衢而凤矫。
写归禽于宝镜。误接朝鸾。
图走兽于文珰。疑栖夕免。
雷霆蓄泄。裁临承霤之间。
烟雨飞浮。未出层栾之下。
辉丹青于菌壁。妙迹疑存。
炳铣鋈于莲龛。神辉自烛。
锵锵櫩铎。声传桂叶之风。
焰焰山炉。气结松阴之霭。
仰真容于始旦。满月晨昭。
窥列栋于方宵。长虹夜发。
香泉激溜。有符温净之池。
珍木成行。无忝祇园之树。
信煦尼之别府。实兜率之殊庭者乎。
爱友上座法师等。情机藻莹。
戒律圆明。披玉笥以研芳
候琼钟而肃虑。禅姿晓映。
依稀同鸡岫之前。梵呗晨临。
髣髴像鱼山之曲。县令独孤俭等。
或鹏垂待运。终燮道于中台
或蠖屈求伸。且毗风于下邑
乡望仪曹等。或盐泉锦室。
家称三蜀之豪。或抱朴怀仁
誉拥双流之美。或以为山川肆践。
犹纪石于弇州。陵谷生哀。
沈碑岘首。况乎德因时盛。
庆流封拜之辰。名为功登。
事属文明之运。岂可使璿猷被物。
终昧燮于元机。金字韬华。
不题勋于翠炎。敢作颂曰。
睿涂蔼。灵机翕忽。
玉架天都。金裁地阙。
法王利见。香城继发。
雁塔齐云。龙宫瘗月。
长江近域。广汉遗居。
禅扃共往。梵宇全疏。
迹均梁后。义切秦馀。
山川牢落。榛莽邱墟。
有圣聿兴。惟皇降抚。
因天因地。为云为雨
日观龙骧。烟坛鹤举。
肇开嘉号。重光净土。
猗欤上士。道场真政。
物观成章。子来兴咏。
土石呈彩。人灵合庆。
宝座晨严。金山夕映。
紫微分殿。青岑曜郭。
复袖萦楼。攒峰跨阁。
月低璿镜。星连宝铎。
彩凤将飞。蟠虹未落。
森沈桂宇。肃穆筠坛。
花明砌。叶暗朱栏。
溪留夏雪。涧咽湍。
山虚梵冷。谷静钟寒。
法众爰依。禅徒戾止。
望风三蜀。征尘千里。
顿首元墀。归心翠扆。
业超有色。功齐无始。
伟哉冥化。妙矣能仁。
去来均迹。前后俱身。
寂灭为乐。般若为因。
题芳翠珉。敢诣灵津。
新开隐山 中唐 · 吴武陵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八
入则维化。
出则宁物。
物宁而后志适。
乃有西坰之赏。
始一日。
命骑西出。
出门里馀。
得小山。
山下得伏流
顾曰。
石秀水清。
葱葱乎其韬怪物耶。
乃释骑蹈履。
北上四十步得石门
左右剑立。
矍然若神物特之。
石门西行二十步得北峒。
坦平如室。
室内清缥若绘。
积乳旁溜。
凝如壮士。
上负横石。
奋怒若活。
乘高西上。
有石窗。
凌窗下望。
千山如指。
自石室东回三步得石岩。
岩下有水泓然。
疑虬螭之所宅。
水色墨渌。
其浚三丈。
载舟千石。
舟上坐数十人。
罗丝竹歌舞。
飘然若乘仙。
岩之南壁有石磴。
可列乐工十六人。
其东若畎浍。
石流去不知所止。
北壁半穴如悬门⿺(枚育)
外容小舟。
出门有潭。
袤三十步。
潭有芰荷。
潭北十步得溪。
溪横五里。
径二百步。
可以走方舟。
可以汎画鹢。
渺然有江海趣。
鱼龙瀺灂。
鸥鹭如养。
溪潭之间。
有地丈馀。
其色正赤。
石门东南越小岭。
石林危峤。
夹耸左右。
自岭下十步得东岩
自岩口直下二十步。
有水阔三尺许。
浅沙若画。
细草如织。
南望有结乳如薰笼。
其白拥雪。
自岩西南上。
陟飞梯四十级。
有碧石盆。
二乳窦滴。
下可以酌饮。
又梯九级。
得白石盆。
盆色如玉。
盆间有水无源。
香甘自然。
可以饮数十人不竭。
还自石盆东北上。
又陟飞梯十二级。
得石堂。
足坐三十人。
乳穗骈垂。
击之铿然金玉声
堂间有石。
方如棋局。
即界之以弈。
翛然不知柯之烂矣。
自堂北出四步。
直西二筵。
南入小峡。
过峡得内峒。
东有石室。
如刻画
顶上方井。
弱翠轻渌。
便如藻绣。
自峒南下。
仰瞩东崖。
有凝乳如楼如阁。
如人形。
如兽状。
闇然不知造物者之所变化也。
自楼阁斗下七步次石渠
渠深七十尺。
渠上为梁。
曲折缭绕。
三百步远。
日月所不能烛矣。
左右列炬而后敢进。
自渠直南抵绝壁。
斗下为飞梯。
飞梯九盘而后及水。
水北涯有石阁。
峭甚。
资以栏槛。
适可宴息。
水通鱼船。
东出朝阳。
西隅黝墨。
方谷如凿。
以石下投。
波声响应。
山寒气薄人。
往往畏恐。
自石阁还上绝壁。
西去十步。
又得小峒。
俯行三十步。
左右壁有钟乳。
或垂或滴。
其极有石室。
正如禅庵。
多白蝙蝠。
出小峒北上二十步。
又得列石。
色犹西峒。
东西壁下有石数十枚。
其面砥平。
间有凹鐏琴荐。
厥状甚怪。
游人列坐。
肃若冰霰。
其东有便房。
桁栌栱棁。
枝撑环合。
犹国工之椎琢也。
峒北七步临西石门
石门西去三十九步得西峒。
峒深九十尺。
北崖有道。
可容一轨。
崖南有水。
水容若镜。
纤鳞微甲。
悉可数识。
东过小石门
门东頫行三十步。
诘屈幽邃。
道绝穷崖。
崖之右明爽阂。
浑成水阁。
崖下阁胜九人。
阁下水阔三十尺。
伏流崖南。
亦达朝阳。
自西峒口南去一矢得南峒。
峒西壁可宴数十人。
其东有水。
轻风徐来。
微波荡漾。
琴高遇之。
当不返矣。
北上山顶。
盘曲五百步。
石状如牛如马。
如熊如罴。
剑者鼓者。
笙竽者。
埙篪者。
不可名状。
石路四周。
而松萝萃于西北。
公曰。
兹山之始。
与天地并。
而无能知者。
揭于人寰。
沦夫翳荟。
又将与天地终。
岂不以其内妍而外朴耶。
君子所以进夫心达也。
吾又舍去。
是竟不得知于人矣。
乃伐棘导泉。
目山曰隐山
泉曰蒙泉
溪曰蒙溪。
潭曰金龟。
峒曰北牖。
曰朝阳。
南华
曰夕阳。
曰云户。
曰白蝙蝠。
嘉莲生曰嘉莲。
白雀来曰白雀。
石渠寒深若蟠蛟蜃。
特曰蛟渠。
或取其方。
或因其瑞。
几焯乎一图谍也。
于是节稍禀。
储羡积。
度材育功。
为亭于山顶。
不采不雘。
倏然而成。
冯轩四望。
目极千里。
高禽鸷兽。
蚊翔蚁走。
恍然令人心欲狂。
又作亭于比牖之北。
夹溪潭之间。
轩然鹏飞。
矫若虹据。
左右翼为为廊。
为歌台。
为舞榭。
植竹树
夐脱嚣滓。
邦人士女。
咸取宴适。
或景晴气和。
萧然独往。
听词于其下。
嗟乎。
我俗既同。
我风既调。
兹亭兹山。
又与人物共之。
则不知古之甘棠。
其类是耶。
其差是耶。
他日会新亭之下。
辱命纪事。
奉笔遽题于北荣。
曰成纪公字浚之
不名重也。
内则为
外则为方召。
疏山
发隐也。
决泉。
启蒙也。
作亭。
子来也。
三者其异乎四贤之志乎。
不异也。
故书。
宝历元年八月三日记。
宰臣枢密使 后蜀 · 孟昶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九
窃念顷自北京。即随先子。
临西蜀。嗣守馀基。
自量小国之封疆。常阻大朝之正朔。
伏自皇帝位登宸极。礼盛郊禋。
令预梯航。愿同临照。
而以阻遥障险。稍易岁时。
今则远劳王师。恭行天讨。
有征无战。讵可抗威。
弃甲倒戈。寻皆效顺。
具陈降款。上达冕旒。
所希者。存济活于苍生。
报劬劳于老母。忠惟奉主。
孝则养亲。固于生平。
无所觊望。许男衔璧。
已蒙解释之仪。虞舜垂衣。
保安全之望。丹诚备写。
雪涕难胜。伏惟某官叶赞万机。
怀柔八表。迥敷恩信。
并及幽遐。愿垂前席之言。
特加敷奏。冀遂保家之恳。
终养晨昏。乌反哺以知恩。
窃将比喻。雀衔环而报德。
生成。倚赖感铭。
陈词罔尽。遐瞻德宇。
但沥虔诚。今遣亲弟仁贽诣阙上表待罪。
贺安抚太尉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四、《宋景文集拾遗》卷二○
易建高牙,总临西服。
简缘皇敕,美浃朝言。
恭以某官爵并天人,才兼文武。
不回不跲,则克保于身;
有猷有为,则明乂厥辟。
发自至虑,奋为嘉庸。
六府劝而可歌,九鼎隐而增重。
比缘丑虏,未即灵诛,敢谋风尘,轻动疆埸,亟烦经武,荐及捍城。
大兵久屯,诸将难一。
洪惟睿算,思革旧章。
特包全陕之区,悉受中军之节。
入居都会,参建属僚。
一切从宜,百全制胜。
陈平尽护,汉后倚而差强;
充国既行,䍐羌闻而自溃。
不建残憝,指景成擒。
某夙佩钧怜,欣闻遴柬。
从军甚乐,已隔后车之行;
作诵美勤,愿附清风之末。
瞻颙咏抃,并萃乃诚。
送三哥守蜀 北宋 · 韩维
 押尤韵
昔我忠宪公,握节临西州。
于今三十载,馀爱尚应留。
旌旗怆独往,山水记同游。
一歌缁衣诗,涕下不能收。
寄题睡轩 北宋 · 王安石
 押支韵
刘侯少慷慨,天马脱絷羁。
一官不得意,州县老委蛇。
新居当中条,墙屋稍补治
疏轩以睡名,从我远求诗。
朝廷具,百吏但循持
又况佐小邑,有才安所施。
赋租如簿领,狱讼了鞭笞。
翛然即高枕,于此乐可知。
王官有空谷,隐者常栖迟。
拂榻梦其人,亦足慰所思。
嗟予久留连,窃食坐无为。
浩歌临西风,更欲往从之。
枢密侍郎 北宋 · 强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三九、《祠部集》卷二二
向以短才,猥当重寄。
抚绥何术,可临西土之兵民;
疾苦所询,或见故乡之父老。
中心爰究,累月于兹。
旷尺牍之问安,积寸襟之驰仰。
伏惟神机所总,时祉载蕃。
恭以某官业履崇高,智谋光大。
经正德以仪庶位,挟重计以尊本朝。
向冠序于宰廷,久宣劳于王室,蒐阔仪之未讲,范成宪于可行。
乃收真相之极功,以毕大臣之能事。
鸿枢之要柄,采英衮之昔谟。
文武以兼,安危所系。
矧庙堂画一,尚循萧相之旧规;
帏幄运奇,更藉留侯之前箸。
聊制五兵之本,复调万物之钧。
枢密院贺寿星见表 北宋 · 郑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七一、《郧溪集》卷一一
玉琯分秋,珠躔见象。
拱北辰之远,迥临西位之高。
冯相发占,灵基纪瑞(中贺。)
恭惟皇帝陛下继明如日,至意通神。
衍协气以旁流,总美祥而翕受。
灿然灵贶,发于乾文。
昏晓互推,独验一星之次;
天人合应,兹为万寿之符。
臣等误列近司,获逢熙旦,将益无期之算,弥增交抃之诚。
问候成都王宝文侍郎 北宋 · 韦骧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七○、《钱塘韦先生文集》卷一四
右。
某言念自违庇冒,日企辉光,旋叨被于误恩,复载驱于远部。
旌麾甚迩,怅通谒以末由;
音驿可修,愧驰诚之尚缓。
伏惟镇抚馀裕,福休倍臻。
恭以某官造道粹深,秉心方正,谏垣清近,夙罄谋猷。
计省浩繁,比劳经画,俄辍中台之重寄,暂临西蜀之雄藩。
德政融融,莫匪去思之本;
民声亹亹,犹多来暮之嗟。
行俟诏音之传,即闻柄任之召。
伏望上副眷倚,精调寝兴。
卑情无任恳祷之至,谨具状起居。
谨状。
西山谣寄潘延之先生 北宋 · 郭祥正
男儿无成羁薄禄,日月相推犹转毂。
谁向生前悟此生,西山山人挂冠速。
买田筑室临西山,时来石上横琴弹。
千古万古治乱事,一曲两曲顿挫松风寒。
门前禾熟酝美酒,故人车马留盘桓。
荣亦不足贵,辱亦不我干。
但愿青山绿水两不变,醉醒自得穷观玩。
名落人间非所欲,闭门且喜辞忧患。
君不见李太白,朝为酒家仙,暮作金銮客
醉里题诗宫妾扶,自谓遇君今古无。
一朝谗言入君耳,夜郎远谪吟魂孤。
到死空言竟何补,何如道行及妻子。
西山人,孰可比。
晴空矫矫孤云飞,欲往攀援无路歧。
神宗皇帝哀册文元丰八年十月 北宋 · 蔡确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宋会要辑稿》礼二九之六四(第二册第一○九五页)
维元丰八年岁次乙卯三月甲午朔五日戊戌神宗英文武圣孝皇帝崩于福宁殿,旋殡于殿之西阶
十月壬戌朔六日丁卯,迁座于永裕陵,礼也。
法仗宿陈,柳宫徐引。
前翿抗麾,廞车动轸。
孝子嗣皇帝臣煦奠送大庭,号诀中经
顾瞻象物,眇默光灵。
去华日之昭昭,即閟闼之冥冥。
纪我先烈,属兹近弼。
寥廓登闳,其可殚述。
庶彷佛于遗尘,示丕天之大律
其辞曰:皇矣上帝,既厌五季。
乃眷艺祖,授之神器。
朱旗所指,降王四至。
施于太宗,九服会同。
真昭仁穆,涵濡蕃育。
既安既久,岂无弊俗。
英宗慨然,救溢扶偏。
玉册方镂,白云已仙。
神宗烝哉,天之所开。
龙颜日角,大略雄材。
帝出乎震,其明斤斤。
黄屋非心,宅道之深。
绪馀土苴,以应天下。
建用皇极,威福惟辟。
为律为度,人斯觌德。
奉亲怡怡,睦于宗支。
宾礼黄发,登贤拔奇。
绍志无竞,迩声有为。
翕张消息,注措设施。
显仁藏用,妙合两仪。
王政之行,民厚厥生。
弛除力役,劝相农耕。
取陈振乏,视壤息征。
销弭浮惰,摧抑兼并。
九功以叙,百室其盈。
乃建太学,以迪后觉。
发挥道真,彫虫反朴。
乃严二郊,奠璧荐匏。
簿盛甘泉,乐追大《韶》。
乃开明堂,宗祀孔扬。
登配一天,后周旧章,乃作原庙,尽物致孝。
馆御列圣,泣朝遗貌。
乃辨百岁,循名考实。
董正三省,缉熙庶绩。
课吏肃章,灭私偃室。
化墨为廉,以劳制食。
众言淆乱,圣学是判。
讲陋肃成,义高虎观。
卓矣英藻,焕乎宝翰。
如河出图,如天有汉。
蛮夷犷诈,古称猾夏。
神武烈烈,莫予奸者。
教士连营,伍符寓野。
手画奇正,风云变化。
黄帝振兵,宣王同马。
北慑天山,西澄玉关
南收九溪,东发三韩
重译底贡,旧疆复还。
沔彼洛水,来自熊耳。
清贯三都,漕通万里。
匪禹之迹,繇我而始。
蠲害兴利,修坠起废。
规模宏远,品式其备。
下逮百工,必善其事。
和弓兑戈,亦足传世。
太平之效,斯民皞皞。
天用降康,地无爱宝。
灵芝炜炜,嘉禾方阜。
泽及肖翘,况尔倪旄。
骏功推而不有,徽名却而不受。
不迩声色,不新馆囿。
十有九载,无荒无怠。
决事日昃,览章夜艾
岂积勤以过厉,将隘俗而厌代。
嗟册祝兮何及,竭远游兮安在?
穷万国兮荼毒,惨百灵兮震骇。
已虚壁帐之凝严,徒望鼎湖之埯壒。
呜呼哀哉!
律变星移,春还秋去。
仍几想以犹新,同轨惊其毕赴。
绡幕振于寒飙,麻衣迷于苦雾。
迫远日以摧心,指初陵而启路。
呜呼哀哉!
昼漏上兮燎火微,降前殿兮背端闱。
捧云盖兮动圭翣,驾金耕兮载龙旂。
纷千乘兮万骑,罗羽林与佽飞
扈清跸以如昔,送终天而不归。
呜呼哀哉!
历郑囿兮扬镳,登虎牢兮按节。
转旌旆兮委蛇,流箫笳兮悽咽。
临西邑之山川,邈浚都之城阙。
呜呼哀哉!
俭遵宋命,吉卜新宫。
金雁不藏于泉下,玉衣初幸于方中。
痛既掩兮大隧,怆空回兮六龙。
神其超兮倒景,台自对兮青蒿。
呜呼哀哉!
御宝历兮有期,殆真人兮独知。
觞集英而示之以主鬯之嗣,眺延春而悠然有凌云之思。
托燕谋于文母,保兴运于皇基。
猗盛德与大业,非至神兮熟与于斯。
呜呼哀哉!
东坡居士画怪石赋1087年 北宋 · 孔武仲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八六、《宗伯集》卷一、《历代赋汇》卷一○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东坡居士壮长多难,而处乎江湖之滨。
或夕休于岩,或朝饷于野。
或钓于水之滨,或耕于山之下。
颀然八尺,皆知其为异人。
观于万物,无所不适,而尤得意于怪石之嶙峋。
或凌烟而孤起,或绝渚而罗陈。
端庄丑怪,不可以悉状也。
苍苍黮黮,碨碨礧礧,森森以鳞鳞。
彼造物者何简也!
此赋形者何多也!
盖含之为一气,散之为万物,非尺度所裁量,斧凿所增损。
乃知夫黜聪明,捐智巧,则其动作固将有凝于神也。
乃濡秃毫,阐幽思,以心虚为无象,以感触为太始。
混沌黔娄,左右为之相;
浮立洪崖,唯诺为之使。
移瞬息于千年,托方寸于万里。
其醉墨淋漓,藏于人家,散于塔庙者,盖有年矣。
一日止前驺,款荆关,解金龟,置紫绶,而苍颜瘦骨,杰焉如长松之临岁寒。
举酒而屡釂,仰屋而独言曰:「吾之胸中若有嵬峨突兀,欲出而未肆。
又若嵩高太华,乍隐乍显」。
在乎窗户之下,几案之前,乘兴命童奴展纸万幅,浇歙溪之石,磨隃麋之丸,睥睨八荒,运移云烟。
不知太山之覆于左,麋鹿之兴于前。
亦不知我之在此,而人之旁观。
一挥而皴苍菌蠢之体具,再抚而幽深杳远之意足。
如在武昌之麓,二别之间。
是时朔风号怒,寒气充斥。
临西云,倒射东壁。
居士既得其象,又感其声。
写修纤与森蔚,横斜出乎峥嵘。
悄乎如鸟雀之将下,泠然若幽泉之可听。
乃有霜腮铁面百岁之翁,瞪若有睹,卷之怀中。
居士无吝色,无矜容。
淡若亡也,岂以为彼取之有限,我应之不穷!
尝闻之曰:「文者,无形之画;
画者,有形之文。
二者异迹而同趋,以其皆能传生写似,为世之所贵珍」。
居士之文,俟伟闳博。
纡馀姣好矣,而又欲穷丹青之妙。
忧以此娱情,欢以此寓笑。
盖将以贾谊陆贽之辞,凯之摩诘之笔,兼之乎一身。
故其动之为风,散之为云,敛之为,舒之为,是何其视听食息与我略均,而多才与艺如此?
此余之所以心醉乎斯人也。
端叔淮上书(云长淮秋色清旷,顺风扬舲,恨不得与君俱之) 北宋 · 释道潜
 押词韵第四部
飞鸿从西来,有客遗我书。
开缄识远意,字字情有馀。
报言历长淮,泛泛乘舳舻。
天开灭远雾,水碧涵空虚。
超然忘端倪,身世疑有无。
徜徉极幽致,恨我失之俱。
我昔与曾子,兹游颇踌蹰。
风高当白帝,露冷凋红蕖
扁舟仅半月,历览穷朝晡。
伊人亦才华,俊逸千里驹
结交慕豪彦,倜傥非迂儒。
当时欲相从,恨子隔海隅。
今朝子独往,我辈还星疏。
邂逅亦有分,夤缘非强图。
茫然临西风,俛首良自吁。
庶几有至理,去彼形迹拘。
相望云汉间,皎洁同蟾蜍。
王晦之见寄(按:《年谱》编入熙宁四年叶县作。)1071年 北宋 · 黄庭坚
 创作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
临西风,动商歌。
故人别来少书信,为问故人今若何。
白云濛濛迷少室,明月耿耿照秋河。
可怜此月几回缺,空城每见伤离别。
邮筒朝解得君诗,读罢凉飙夺炎热。
嗟乎晦之遣词,长于猛健,故意淡而孤绝。
有如怒流云山三峡泉,乱下龙山千里雪。
大宛天马嘶青刍,神俊照人绝世无。
自言欲解羁衔去,不能帖耳驾盐车。
朝登商山采三秀,暮上缑岭追双凫。
纷纷黄口争粟粒,君用此策固未疏。
但恐高才必为一世用,虽有潺湲不得钓,空旷不得锄。
西风酌酒遥劝君,好去齐飞鸾凤群。
穷山远水乃是我辈事,荷锄把钓听子入青云。
和叶翰林湖上夜归古句 宋 · 程俱
 押词韵第一部
琅玕一纸传青桐,西湖默存清梦中。
遥知湖上发新倡,凡马一洗烟云空。
翰林文章旧惊世,聊试三辅分符铜。
玉槃无声转清夜,水天交贯冰朣胧。
况闻许下足名士,啸咏鼓舞冯夷宫。
担簦独欠此狂客,憔悴企踵临西风。
朝来珠璧入怀袖,坐想星宿罗心胸。
自怜华发乌帽底,俯仰正惭张长公
何当从公万物表,妙契不待将无同
展书三复更太息,但见缺月穿疏栊(自注:俱初约造门当在中秋。)
按:以上《北山小集》卷四
周聿陕西路宣谕使乞差盖闳张致平充准备差使先次转一官制 宋 · 刘一止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六六、《苕溪集》卷三八
敕具官某:我有使指,往临西秦,惟时从行,悉听自择,进官之荣,用劝尔劳。
按:留守辟则云「留都之重,我得信臣」。
宗留守汝霖1138年 宋 · 李纲
 押词韵第一部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时危念人杰,济物须材雄。
寻常龌龊姿,讵可收奇功。
英英宗夫子,邈与古人同。
抱器实磊落,秉心郁精忠。
彯缨仕州县,山立不妄从。
青松虽未高,已足凌蒿蓬。
涉世多龃龉,失官久龙钟。
擢居河朔郡,烟尘正昏蒙。
今上在藩邸,持节使虏(原作敌,据各本改)中。
力争不可往,高牙建元戎。
王室遂再造,廊庙当畴庸。
同朝共排媢,一麾江汉东。
见我论世故,慷慨泪沾胸。
荐之守留钥,付以节制隆。
惠政附疲瘵,威声慑奸凶。
金汤治城堑,楼橹欻以崇。
出师京洛间,屡挫黠虏(原作巨寇,据各本改)锋。
邦畿千里宁,誇说百岁翁。
抗疏请还阙,北伐归两宫。
辞直志鲠亮,天子为动容。
奸谀更切齿,恨未能关弓。
乃同归鄛人,感愤殒厥躬。
皇天不慭遗,吾道何其穷。
骅骝竟委离冀北群遂空。
梁摧大厦倾,谁与扶穹窿。
安能百身赎,坐为四海恫。
人亡国殄瘁,天意真懵懵。
中原气萧瑟,洒涕临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