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拟东武曲二首 其一 北宋 · 宋祁
甘泉烽火照黄昏,候骑骎骎入雁门。
光禄塞前逢夜月,黄龙城下见愁云。
隐隐轻雷逐车响,颜行使者乐相望。
劳军细柳尊亚夫,持节云中赦魏尚。
自从天子乐休牛,故障遗亭岂重修。
李广不生高祖世,岂得今封万户侯。
与忠玉金部简 其四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山谷简尺》卷上
庭坚再拜。午刻,伏想尊候万福。附子不审已得之否,来日黎明欲遣黄龙人也。脚婆已就否?数夜脚冷,甚念之耳。欲便打一锡盂,如可,即送银盂去作样也。庭坚再拜忠玉十三兄金部阁下。
上韩公枢密 其一 宋 · 李清照
三年夏六月,天子视朝久。
凝旒望南云,垂衣思北狩。
如闻帝若曰,岳牧与群后。
贤宁无半千,运已遇阳九。
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
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何必羹舍肉,便可车载脂。
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
谁当可将命,币厚词益卑。
四岳佥曰俞,臣下帝所知。
中朝第一人,春官有昌黎。
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
嘉祐与建中,为政有皋夔。
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仪。
夷狄已破胆,将命公所宜。
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墀。
曰臣敢辞难,此亦何等时。
家人安足谋,妻子不必辞。
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
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
单于定稽颡,侍子当来迎。
仁君方恃信,狂生休请缨。
或取犬马血,与结天日盟。
胡公清德人所难,谋同德协心志安。
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
皇天久阴后土湿,雨势未回风劳急。
车声辚辚马萧萧,壮士懦夫俱感泣。
闾阎嫠妇亦何知,沥血投书干记室。
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
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
葵丘践土非荒城,勿轻谈士弃儒生。
露布词成马犹倚,崤函关出鸡未鸣。
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
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
灵光虽在应萧萧,草中翁仲今何若。
遣氓岂尚种桑麻,残虏如闻保城郭。
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
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
子孙南渡今几年,飘流遂与流人伍。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岳武穆公遗事 南宋 · 黄元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六七
绍兴乙卯,岳武穆公受命讨杨么。初,么盗据三苗、洞庭之险,众十馀万,湖南、北大被其害。而又北连刘豫,遥相应和,待虏骑临江,谋欲席卷东下。官军屡衄,朝廷命公讨之。先是,靖康初,赵九龄为御营机宜,张所为河北宣抚使,辟九龄兼干办公事。公始从河北军,九龄一见,便识公为天下奇才,公亦推九龄之智谋。及公之讨杨么,欲辟九龄为幕客,九龄不果行。初,九龄见先父纵绍兴初所上论兵书,乃与先父定交,至是遂荐先父以自代,公乃辟先父主管机密。军行至潭,潭帅席参政贺公幕中得士,曰:「某在后省时,所阅二千馀书,无如黄机密者。某荐之,已得旨命官,为有力者所沮。此西汉人才也」。公喜,以告先父,先父亦未尝识席参也。故公军事必与先父谋之,先父亦感公之知己,知无不言,庶乎自竭,以报效于公。不幸大功未立,公为权臣中祸,天下痛之。先父亦屏居田野,时时谈及军中旧事,尝谓公之英威,古人不能过,至于仁心爱物,虽古之名将有所不逮。若夫盛德懿行,夙夜小心,不以一物累其心,虽今之老师宿儒,勉强而力行者,公则优为之。小子不敏,忧患困苦,今既老,追念旧事,十忘五、六矣,特录其馀,以遗后人,且备他日史官之采择云。公讨杨么,官军有以交易诱贼,遂俘数百人以献。公会属官于教场,问:「何以处之」?皆曰:「彼残害官军多矣,宜尽戮之」。先父独无言,公曰:「机密以为何如」?先父曰:「诱而执之,不武,此正是兵机」。公曰:「会得,会得」。即问贼曰:「汝为盗,残害一方久矣,今当死,不足以偿」。众贼皆请死,公曰:「主上圣明,以汝曹本皆良民,不幸罹乱,驱胁至此。今命我来,正欲救汝辈耳」。又问:「汝在贼寨中有何可乐」?贼皆言寨中荒索愁苦。公乃厚犒之,俾之买市物,以归遗老小,阴戒市人贱取其直,而自偿之。贼归,相告语,知外之丰乐如此,为之欢动,皆有愿归之心。一日,杨么驱众出战,官军败之,复擒数百人。诸属官皆言:「前日释之,已有愿归之心,今亦宜释之」。先父曰:「前日不杀,为其诱也。今敢出战,必有凶渠在其中」。公颔之,遂亲阅视,戮其凶恶者数人,馀皆释之。贼既感恩而畏威,迫于渠魁,而未得出。公乃遣黄佐赍旗、榜,入杨钦水寨,谕之降。钦虽听命,而畏么,未果即出。先是,黄佐乃钦遣来纳降者,既而钦复叛,故拘佐于狱。公既至,乃释其絷,赠之以金,复遣招钦,故多疑其难信。公乃命先父再往抚谕之,且曰:「至前涂,更自看事势如何,以为进退」。先父曰:「彼正危疑,正当速往以定之」。乃以二弊卒从行,径入钦寨。钦出迎,欲庭参,先父执其手,与叙同官之欢,曰:「此见宣抚礼也」。钦犹以虑杨么寨闻之,须遣兵防托,未可即出。先父测其意尚未决,乃曰:「宣抚命某遍抚谕诸寨」。乃巡历其寨,而察其形势,见其茅竹为舍,密比如栉,一火箭可焚荡,乃谓钦曰:「宣抚与太守、监司待于城上,立表下漏,以俟公来,过期即进兵,董统制已列强弩、火箭以俟命。公今迟回未往,某固一死,公军亦无噍类矣」。钦即时与诸将一行徒众二万人,随先父同渡来参。先父既渡,即先驰归报。终日无食,疲剧殆不能自支。公喜甚,就城上设榻,令人扶先父少憩,即日奏功。杨钦既出降,官军进据其寨。杨么驱众登舟,众莫为用,么乃投水,钩出而斩之,群盗尽平。十馀万众不血刃而来归者,以公宣布天子之威德,而以不杀而成仁故也。贼众十馀万,择其老弱疲软者给据为民,取其彊壮者为军。命属官轮日给据,复轮至先父,认得老弱数人,前已请据者,今乃代人来请,其人不伏而喧。公闻之,谓先父曰:「人众如此,何以辨之审也」。先父曰:「此曹惯于为盗久矣,故每放一人,必再三相视,果不堪为军,乃放之。不然,大军去后,复聚而为盗矣」。公乃亲诘其人,而终不伏,先父请试搜其身,果得已给之据。公大喜,尽以委先父,不复轮日矣。先父絷盗请给者,将斩以徇,其馀伪者纷纷遁去。既给毕,阴释盗请者,俾逸去,自后无敢盗请据者。于是,得彊壮者数万人以充军,而军益壮矣。军将还,先父言于公曰:「孔明所以七擒孟获者,虑军回而复叛,将以此服南人之心也。故孟获曰:『公,天威也,自是南人不复反矣』!今日不血刃而平大寇,散匿于湖山者亦多矣。贼见德而未见威,甚惧其复反也,宜耀兵振旅而归」。公乃大阅,军律严整,旗帜精明,观者无不咨嗟叹息,知王师之有律也。先父始以进士借补从事郎,抚谕杨钦,钦率众出降。公奏功,请正补,已而都督府作诏旨行下,授昌州文学。公以先父功多赏薄,寝之不下,欲复论奏。先父闻之,请于公曰:「某士人也,家世以忠义徇国,平居尝谓中原未复,诸将有已极富贵者,何以用命?今日才立微效,岂可与朝廷论功乎!但得宣抚见知,俾某得效其愚计,他日成就,未晚也。且将相和调,则士豫附,固不宜与都督少异也」。公喜曰:「吾人岂欲言功,但恐将士之赏薄,不能无觖望者耳」。已而都督府旨挥但云:「当使到来,不烦寸刃,束手来归,所有将士暴露良劳,各与转一官」。果如公所料者。杨么未平时,士人来献书者纷纷,先父请考其优劣,而为礼之厚薄。有屯驻将郝最门客侯邦言利便可采,先父荐之,公命留之帐前听候。最疑邦言己军中阴事,遣人□□□□言已为宣抚围子队,最将邦数□□□□□畏公威名,不敢遽杀,乃以邦为□□□□先父告于公曰:「士大夫多耻从军,惟□□□天下士莫不归心。侯邦,旧太学士□□□□□失身于最。今来献利害,而一家□□□□□伤沮众士之心,以干我之军法。愿□□□□怒曰:「郝最何人,敢杀士人」!即呼帐□□□□治之。先父曰:「侯邦得钧旨,在帐前□□□□难拘制其出入,故为最所擒。今□□□□□某不可自安于军中」。提辖至,公□□□□□人,而为人所擒,汝不知乎」?提辖□□□□□先父之言,公即命移文于最,取□□□□□曰:「侯邦至,而一人一物有伤,则□□□□□皆行军法」!及邦至,公命送归本□□□□□领公文申,盖虑最中路邀杀之□□□□□士类如此。尝军行,遇雨,公下马徒步,属官□□□□□里,至一庙宇,少憩,公劳勉属官□□□□□矣,然士欲立功名,亦须习劳其□□□□□安逸,故雨中徒行,以习劳也」。庙□□□□□公指山问属官曰:「诸公识黄龙□□□□□其下城如此山之高。某旧能饮□□□□□尝有酒失,老母戒某不饮,主上□□□□自后不复饮。俟至黄龙城,大张乐□□□□以观打城,城破,每人以两橐驼金□□□□今日之劳」。有一属官曰:「某不要公□□□□要观公之志,直欲恢复燕地,荡其□□□□中原而已也」。公自奉甚菲薄,屯驻将郝最饮食□□□□其寨而食素,最以酸馅为供,公食□□□□最曰「此名何物」?曰「酸馅」。公曰:「某平□□□□食此」。顾左右,留其馀以为晚食,不□□□□甚愧。公性严重,语不轻发,于僚属□□□□但语次间微见其端,而闻者悚然。□□□□属官会食,惟煎猪肉、齑面,未尝兼□□□□人供鸡,公曰:「何为多杀物命」?庖人曰:「州中所送食也」。公命后勿复供。公与士卒同甘苦,不复以口腹自累,然亦出于仁心爱物者如此。提辖官有杖士卒者,公曰:「且教训之,勿轻笞辱也」。然取人一钱者,必斩,故士卒乐于用命。尝谓先父曰:「某之士卒真可用矣」!颍昌之战,人为血人,马为血马,无一人肯回顾者,复中原有日矣。公命宅库,除宣赐金器存留外,馀物尽出货,以付军匠,造弓二千张。先父曰:「此军器,当破官钱」。公曰:「几个劄子乞得,某速欲用,故自为之」。一日,行军至一店,见其屋新盖茅而有少缺处,公呼店主人问之:「此必我军士取汝茅乎」?店主曰:「宣抚之军未尝一毫扰人,此自偶缺茅耳」。公曰:「岂有汝新盖店屋,而缺此一束茅」。立命刷之。须臾,刷到一马军,即欲斩之,军曰:「非入取其茅也,下店饮食,系马于檐,忽闻宣抚来,急上马来,不觉误掣下」。店主举家泣告,实不曾扰,犹杖之百而后行。公谓先父曰:「战阵既交,手执得枪住,口有唾得咽,则已是勇也。机密儒生,未尝历战阵,到中原,见大战,则心动矣。先随某入小阵以观战,某令机密立马处,必无害也。若欲便溺,切勿离马仄。盖数十万之军,其目尽在某一旗上,机密若往来不定,则军人一暗箭射杀之矣,盖恶我乱其目也。大阵皆动,然后可随众动也」。盖公神勇,每战尝自为旗头,身先士卒,先父力谏曰:「猾虏或识之,聚彊弓以射我,奈何?虽公忠义,神明相之,自不能伤,然非大将之事也」。公曰:「昔杜充留守京师,某有兵二千,来受充节制。始至,适城外有大寇数万,充即命某往战。充谓之,败且斩。某不敢以兵寡不敌为辞,即往说贼约降,来禀充,充曰:『我何尝令汝受降,须为我擒之』!某复往责贼,以约降而缓来,今不复受降矣,愿与汝挑战。贼魁出斗,某驰骑独往,奋大刀劈之,自顶至腰分为两,数万众不战而溃。人力不至于此,真若有神助之者,某平生之战类如此」。公一日以沉香分属官,各得一块,而先父所得最小。以为不均,复以一裹分之,而先父所得复小。公怃然,先父曰:「某以一身从军,虽得香,无所用之」。公乃曰:「某旧日亦爱烧香,瓦炉中烧柏香耳,后来亦屏之。大丈夫欲立功业,岂可有所好耶」!众有愧色。公再谓先父曰:「某被主上拔擢至此,傥有纤毫非是,被儒生写在史书上,万世揩改不得。某苟有过,机密必以见告」。公家素无姬侍,先父被檄差出,远方妄传公纳士族之女以为妾。先父以告,公曰:「四川吴宣抚尝遣属官来议军事,某饭之,彼惊讶某之冷落,归言于吴宣抚。吴乃以二千缗买一士族女,遣两使臣妻送来。某令其立于屏后,告之曰:『某家上下所衣䌷布耳,所食齑面耳。女娘子若能如此同甘苦,乃可留,不然,不敢留』。女乃吃然而笑,某曰:『如此则不可留也』。遂遣还之,初未尝曾见其面也」。公之不喜声色,出于性之自然者如此。汉上报虏骑大至。公移檄本路,备五万人军资,所遣止二百人耳。虏素慑公之威名,望风而遁。先父言于公曰:「宣抚威名已震,虏那敢犯我,特大张其势以动我,实不敢深入。我复以虚声应之,正得其情矣。然我军仰给于江西,虏避彊击弱,他日必大入淮西,以轻兵袭江西,而焚荡之。我军乏供,则自坐困。宜置一军于江州,沿江往来,以为回易,可得利以益军资,又可以开拓形势,以绝其窥伺之心」。公于是立江州一军。先父被檄在远,公尝遣一兵持书来,趣回。盛寒止一单布衫,先父问曰:「汝怨乎」?曰:「不怨也。他军所得请给,则有减剋。又如科作纳袄之类,自身虽暖,老小则冻馁矣。宣抚则不然,所请食钱若干,不减一钱,听士自用之。某自因家累重而费之,非在上者有剋于我也,何怨之有」?公奏战功必以实,未尝徇私而寄名虚奏。公之子宣赞云勇冠三军,攻随州,手持两锥,首先登城,公乃奏其功。与妄将私昵窜名战士之中,以冒官爵者异哉!此士之所以乐于用命,而服其至公也。绍兴六年冬,公亲提兵,往取蔡州。二更令下,三更即行。至蔡州,其濠水深阔,城上惟植黑旗,并无守者。每进攻,则黑旗动,然后一队兵上城相禦,退则复下。势不可攻,乃归。董先为殿,刘豫伏兵俟我军退,则追而掩之。我之后军逢彼踏白者,为亲戚,且素闻公之德,遂泄其计曰:「汝宣抚自来,有兵二万人,七分披带,持十日粮,今粮尽而归。刘豫遣李成等十大将,各将万人,先各赐宅一区、宫女十人,径来掩彼军,约尽擒之,直造鄂州。我军人持一绳,得南军,穿其手心,每十人作一串,鼓行东下,今即至矣」。董先见贼悉得我军之实,驰报公。董先遂择险地,伏其军于林莽中,独据河桥以待之。须臾,李成等至,见董先,举绳以告之,悉如踏白者之言,谓董先曰:「汝勿走,我今先擒汝」!先答曰:「我定不走,只恐汝走耳」!贼见董先待之闲暇,疑有伏,不敢径进。每遣兵来战,董先则旋出林中兵一二队以应之;彼退,则又归于林中,贼益疑。相持久之,公领大军复回。李成等望见如银山拥出于众山中,即遽奔溃。公渡河追之,三十里而止,擒其将数十人,俘其军数千人而归。公厚以钱布劳所俘之军,告之曰:「汝皆中原百姓,国家赤子也,不幸为刘豫驱而至此。今释汝,见中原之民,悉告以朝廷恩德。俟大军前进恢复,各率豪杰,来应官军」。其俘皆欢呼而反。公乃贻书与蔡之守者,蔡人感公释其俘,遂请降。所擒之将献于行在所。其后讲和,复割蔡州与虏,有通判者不肯臣虏,自缢而死。绍兴七年,车驾亲征,幸建康,公来扈跸,问先父曰:「某将入觐,以何为先」?先父曰:「当以取汝、颍为失计,而改图之。既取之,不可守而复失之,亦徒劳尔」。公曰:「安坐而不进,则中原何时可复」?先父曰:「取中原非奇兵不可」。公曰:「何谓奇兵」?先父曰:「宣抚之兵,众之所可知可见者,皆正兵也。奇兵乃在河北」。公大喜曰:「此正吾之计也。相州之众,尽结之矣。关渡口之舟车与夫宿食之店,皆吾人也,往来无碍,宿食有所。至于䌽帛之铺,亦我之人,一朝众起,则为旗帜也。今将大举,河北响应,一战而中原复矣」!先是,朝廷罢刘光世军,欲以公代之,并军大举。公既扈从至建康,太上知公之可大任也,独召公至寝閤,命之曰:「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除张俊、韩世忠不受节制外,其馀并受卿节制」。已而有忌公者,沮止之。公忽召先父,出示张都督简板,乃却公宫祠之请。公曰:「某所条具交军事件,一日可办。今乃令某先行,留属官以待命,此必事已中变,故令某先行。今功不成矣,某所以丐祠也」。公不乐而行。先父曰:「某家有老母,而以身从军者,欲效尺寸之长,以报公知遇也。使前有立功之地,某死亦不顾;今事既乖,则某亦将归养,以为后图,他日从公未晚也」。公乃许先父谒告省。已而朝廷乃以吕祉代刘光世,遂致郦琼之叛。盖光世之军,多陕西之盗贼,最为揉杂而难治。西人重世族,光世乃世将,故仅能总统之。郦琼、王德,皆光世之爱将也。二人平日不相下,若得威名之将以代之,则可以驾驭而立功。朝廷始以公代光世,得之矣。已而中变,易以吕祉,故二将无所忌惮而斗,琼惧而谋叛,刘豫又以高官重禄以诱之,所以丧淮西之一军。不然,公成恢复之功矣。今天下庸人孺子皆知公之威名,至于公之大计,与夫功之所以不遂者,士大夫盖未知也。元振幼从先父于军中,亲见其本末,平居追念前事,未尝不叹息流涕于此,故志之于遗事之末云。
按:《鄂国金佗续编》卷二七《百氏昭忠录》卷一一,中华书局一九八九年版《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本。
洪武甲寅冬十二月祀岳王仁和知县四明陈子善先生夜宿祠下有作因次其韵 元末明初 · 凌云翰
我行古剑关前路,正见岳王坟上树。
坟前湖水日夜东,万古不流忠烈去。
汴梁城里胡尘飞,炎精一蔽天无辉。
宫墙烟柳自春昼,画梁燕子将谁依。
新愁又到西湖柳,万缕黄金拂人首。
长条折取赠行人,谁酹英雄一樽酒。
四弦弹出陌上花,推手为琵却手琶。
坡仙有语谁解道,独歌缓缓妾还家。
往古来今无限思,欲著春风恐无地。
杜鹃秪解管兴亡,蝴蝶何曾知寤寐。
可怜冻雀纥干山,致身不似艮岳间。
翠华已见去冉冉,琼佩无复来珊珊。
西湖信美人间少,彷佛十洲与三岛。
独有荒坟老树身,拱把如今成合抱。
白云只在山之巅,随风忽堕诗人前。
酒酣载歌白云曲,万事知心惟有天。
宋家秦桧遇元载,奴计专和前志改。
岂无祖逖空渡江,亦有鲁连终蹈海。
呜呼自坏万里城,谁挽天河重洗兵。
朱仙灵旗一朝返,中原此恨何时平。
昔闻哲王用人杰,鳌极何曾有崩裂。
天之所坏不可支,剑锋竟染苌弘血。
背嵬将军万夫雄,丈八蛇矛成武功。
左传一篇长在手,正欲运筹帷幄中。
大羊腥膻期尽扫,胡虏前徒万戈倒。
咄哉和议竟盈廷,此理无由问穹昊。
子复生孙孙有子,移山不信愚公死。
英灵气在天地问,每到祠前即兴起。
升堂再拜有所思,中兴奸相真小儿。
良弓遽藏高乌在,万古千秋伤有为。
皇纲讵可成乌有,谁念青衣类黔首。
堂堂庙貌民具瞻,公论由来在身后。
朅来吊古心自疑,浩歌似有山灵知。
苍茫雷电动神马,恍惚风云生大旗。
秋复春兮春复夏,四时拜扫祠堂下。
也知天定能胜人,列土分茅号王者。
丈夫生死有重轻,死非其地如无生。
吁嗟吁嗟岳少保,自公之死国不宁。
二帝只在黄龙城,眼枯天地终无情。
何如父子麒麟冢,离乱之馀除乘拱。
不教斤斧犯松楸,肯使牛羊上丘垄。
诗人夜宿听山泉,出户满目皆荒烟。
不闻金鼓殷地发,但见玉镜当空悬。
忠臣之志何烈烈,报国惟公心似缺。
明年卤簿迓为神,湖上花朝春二月。
九日卫景玉西庄赋 明 · 顾清
前年重阳燕城南,去年重阳小山前。
今年重阳西郭下,青山碧树开芳筵。
前年坐客黄与李(天章原复),去年去作南曹吏。
今年坐客罗八九,一半相看非旧岁。
不才濩落无所施,三年坐食尻生胝。
主人爱客我不去,年年对举黄花卮。
西清步出长安道,一带青山远相撩。
霜风拂衣声摵摵,寒日映帽光杲杲。
入门下马耳已清,刘东胡琴薛鸾筝。
新声共爱白翎雀,浮云不动黄龙城。
黄龙古城秋草里,狐狸钻穴荆棘横。
石家郎君从失足,四百馀载胡风腥。
西风慷慨对斜日,只此便合倾千觥。
主人有酒,客无庸辞。
千古在前,后亦如斯。
中间可乐,其与几时。
谓君不信上高处,燕丹郭隗冢累累。
注:记是日会者陆太仆献臣唐进士士絅乔司训时章张鍊师永新陆乔张皆下世原复亦卒于云南而予所居小山轩今易主者三矣人生岂足恃哉
完颜巾歌 明 · 袁华
完颜巾金粟道人所制寄铁崖先生先生赋长歌以谢率予同作
混同江流长白东,完颜虎踞金源雄。
身如长松马如阜,蹾蹋黄龙城阙空。
鸳鸯泺上鴐鹅雪,春水秋山事游猎。
黄河清后圣人生,一代衣冠烟雾灭。
璊玉龙环四帝巾,柘袍吐鹘装麒麟。
锦房芍药大于斗,骅骝坐拥真天人。
传自中原文献家,全胜白氎小乌纱。
金粟道人鬓己秃,挟以双环归铁崖。
铁崖先生面如玉,绣缕盘花簇朱襮。
鹧鸪小管沸筝琶,春流银瓮蒲萄绿。
日日倒载高阳池,落花漂摇风满衣。
九峰女儿拍手笑,月中蹋歌歌大堤。
先生醉笔蛟龙走,报以长歌意殊厚。
脱巾花底一掀髯,笑倩柳枝来漉酒。
次龙冈东轩韵 其二 明 · 尹斗寿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梧阴先生遗稿卷之一
此地兴亡问几秋,古人逝矣识何优。
黄龙城峙天为险,学士台荒迹已浮。
去国梦魂怀旧友,拜衣豪气想前修。
感今思古无穷意,竟日沈吟谁与酬(唐宗至安市城下。嘉城主坚守赐衣。城主于城上拜受。○朴善初以玉堂学士。来守是邑。后人思之。名所游地曰学士台。)。
寄赠龙冈县令李巨容(冲)之行 其二 明末清初 · 李安讷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东岳先生集卷之二十二拾遗录(上)
我自黄龙城下回,土风民俗识偏该。
地饶盐铁官常阜,人乐农桑境更恢。
错节故应须利器,圣朝今岂薄贤才。
澄心到日如相忆,莫惜鱼书续续裁(余以按覈御史。往关西新还。澄心。堂名。在龙冈。)。
镜城 其九 明末清初 · 李植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泽堂先生集卷之一
介马山前秋草白,黄龙城外暮云黄。
西风一笛伤心事,不为登高望故乡。
游白马江 明 · 黄廷彧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芝川集卷之一(芝川黄廷彧景文著)
徙倚高兰寺,沿洄白马滩。
江流含恨去,山竹锁愁残。
抚迹客鬓古,移舟暮景寒。
尊前多少意,惆怅忆凭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