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从拜陵登京岘诗 南朝宋 · 鲍照
孟冬十月交,杀盛阴欲终。
风烈无劲草,寒甚有凋松。
军井冰昼结,士马毡夜重。
晨登岘山首,霜雪凝未通。
息鞍循陇上,支剑望云峰。
表里观地险,升降究天容。
东岳覆如砺,瀛海安足穷。
伤哉良永矣,驰光不再中。
衰贱谢远顾,疲老还旧邦。
深德竟何报,徒令田陌空(○本集五。《诗纪》五十一。又草堂诗笺十七发秦诗注引终一韵。《御览》二十七引终、松、重、通四韵。)。
襄阳蹋铜蹄歌三首 其一 南梁 · 沈约
押尤韵
分手桃林岸,送别岘山头。
若欲寄音信,汉水向东流(○玉台新咏十作襄阳白铜蹄。《类聚》四十三作襄阳白铜鞮歌。文苑英华二百一作白铜鞮歌。《乐府诗集》四十八。《诗纪》七十二。)。
奉湘东王为相国、总百揆笺 南梁 · 萧恪
出处:全梁文卷二十二
窃以嵩岳既峻,山川出云;大国有蕃,申甫惟翰。岂非皇建斯极,以位为宝;圣教辨方,慎名与器。是知太尉佐帝,垂华表黄玉之符;司空相土,伯禹降玄圭之锡。伏维明公大王殿下,命世应期,挺生将圣,忠为令德,孝实天经,地切应、韩,寄深旦、奭,五品斯训,七政以齐,志存社稷,功济屯险。夷狄内侵,枕戈泣血,鲸鲵示扫,投袂勤王,能使游魂请盟以屈膝,丑徒衔璧而詟气。亲蕃外叛,畔均吴、楚,义讨申威,兵不血刃。湘波自息,非筑杜韬之垒;岘山离贰,不伐刘表之城。九江致梗,二别殊派,才命戈船,底定灊、霍。溯流穷讨,路绝窥窬,胡兵侵界,铁马雾合,神规独运,皆即枭悬,翻同翅折,遂修职贡。梁、汉合契,肆犀利之兵,巴、汉俱下,竭骁勇之阵。南通五岭,北出力原,东夷不怨,西戎即序。可谓上流千里,持戟百万,天下之至贵,四海之所推也。今海水飞云,昆山起燎,魏文悲乐推之岁,韩宣叹成礼之日,阳台之下,独有冠盖相趋;梦水之傍,尚致车舆结辙。麰麦两穗,出于南平之邦;甘露泥枝,降乎当阳之境。野蚕自绩,何谢欧丝;闲田生稻,宁殊雨粟。莫非品物咸亨,是称文明光大,岂可徽号不彰于彝典,明试不阵乎车服者哉!昔晋、郑入周,尚作卿士;萧、曹佐汉,且居相国。宜崇兹盛礼,显答群望。恪等稽寻甲令,博询惇史,谨再拜上,进位相国,总百揆竹使符一,别准恒仪。杖金斧以剪逆暴,乘玉辂而定社稷。傍罗丽于日月,贞明合于天地。扶危翼治,岂不休哉!恪等不通大体,自昧伏奏以闻(《梁书·元帝纪》,太清四年十一月甲子,南平王恪、侍中临川王大款、桂阳王大成、散骑常侍江安侯圆正、侍中左卫将军张绾、司徒左长史昙等府州国一千人奉笺。)。
望郢州城诗 陈朝 · 沈炯
押先韵
魂兮何处返,非死复非仙。
坐柯如昨日,石合未淹年。
历阳顿成浦,东海果为田。
空忆扶风咏,谁见岘山传。
世变才良改,时移民物迁。
悲哉孙骠骑,悠悠哭彼天(○《类聚》三十四。文苑英华三百九。《诗纪》百一。)。
赠薛播州诗 其八 隋 · 杨素
押纸韵
滔滔彼江汉,实为南国纪。
作牧求明德,若人应斯美。
高卧未褰帷,飞声已千里。
还望白云天,日暮秋风起。
岘山君傥游,泪落应无已。
王觇山有策略解行兵选司补拟神武军御史弹不应置而置选部为首岘山为从并仰处分 唐 · 张鷟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二
岘山素闲武略。早习戎昭。张良千里之谋。陈平六出之术。观丁父鄀俘也。楚王以为军帅。李左车赵囚也。韩信收其兵计。求贤为国。进善无私。压长敌而振威容。安国家而利社稷。徵虽要籍。准法勿论。量事应机。据条尤坐。更宜审鞫。方可裁科。
龙门西龛苏合宫等身观世音菩萨像颂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龙门寺
我闻上古有圣人。心入偫有。身包大空。普观察一切音声。其名曰观音菩萨。日月有尽。光明无际。天地有终。神通不灭。礼其形像。随缘而成功。称其名号。因时而获果。龙门西龛等身像者。此都人士思贤令苏君之所造也。天下之大都有五。而河洛总其中。皇居之赤县有二。而合宫是其一。四隩辐凑。万商庬㺒。政颇财黠。刑放宠怙。所由然旧矣。故强毅临之。则攫敛猋扰。暴虐不辜。以抶扑睚眄。是称辩吏。宽厚处之。则乾没淫诡。相诈莫禦。以息偃怠。谓之风流。其伤弊一也。武功苏君。名颋。字廷硕。隋右仆射邳国公之元孙。今吏部尚书怀远公之元子。相门华列。儒庭善训。雍容文雅。当代知名。通才博艺。于何不可。御史天宪也。抗执之雄。郎官星象也。高握兰之选。帝车西幸。皇眷东遥。四方之极。一台归妙。苏君于是乎始为政于京邑。籍田户以衍赋彻。考资畜以程力任。董逋逃以业浮廋。诘奸慝以豫茕嫠。制事典以示好恶。敦术学以兴礼义。省法罪狱吏无作威。煦邮驿圉人不败产。加以躬亲足以励勤。谋始足以作则。端庄足以易暴。清俭足以息贪。夫如是。往而事行。正身而人慕。轻薄束修而归厚。流亡襁负而来复。曾未期月。迁给事中。既而人吏父老。聚而谋曰。咨休哉。明府之惠人也。春风畅之。时雨霂之。心乎爱矣。何以祝之。朝廷岂不念下民之郁陶乎。奚其为夺我君而不省留也。诗曰。恺悌君子。神所爱矣。庶几乎三珍依凭。百祥臻降云尔。乃购奇匠。欣灵峰。追琢镜光。镵凿电烻。倚高壁。临悬关。蹈石菂。戴珉鬘。缥缈云耸。婵娟玉立。模宰官之形仪。现轮王之相好。谛视瞻仰。将莞尔而微笑。摄心倾听。疑僁然而有声。其左右则福地园林。香城基址。前佛后佛。大身小身。亘岑岭而相望。遍虚空而无数。此身不动。观大地之众生。彼佛何来。见河沙之世界。尔其北对宫观。南驰荆越。阙路开豁而中断。伊水逶迤而长注。修途交会。车马川流。帝城风俗。是焉游览。如镇南之岘山。似关西之灞岸。暮春桃李。上巳清明。汎法池之绿波。凭静域之丹槛。扬袂阴景。躧步震山。花散四天。香闻八国。以不居之岁月。阅无穷之人代。知妙容之常在。睹永劫之因缘。盛德相传。与此山而终始。不其伟欤。昔孔子化中都以摄鲁相。卓茂理干密以致汉治。夫树善有基。建功无小。苏君春秋鼎盛。德业日新。方欲骧首天池。整翮云汉。致大君于尧舜。绍层构于韦平。是宰也。故以五路之椎轮。九域之覆篑巳。重宣此义。而说偈曰。大哉元圣。心如明镜。深入禅定。龙飞清净。观我佛性。灵相珍饰。精穷妙极。于嵓之侧。因空见色。登我愿力。不竞不絿。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侑我苏侯。
唐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上柱国赠尚书右丞相许国文宪公苏颋文集序 唐 · 韩休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五
易有四象。有天文焉。有人文焉。所以察时变而观化成也。诗有六义。有大雅焉。有小雅焉。所以陈国风而美王政也。文之时用。其肇于兹。自长发禘殷。正考述其典。在坰颂鲁。史克明其训。由是比兴继作。风流弥繁。黄竹白云。垂芳于帝籍。楚兰班素。作丽于辞人。莫不究情性之微。含风骚之旨。吟咏先王之泽。光昭正始之宗。故情发于中。而申之以歌咏。文生于情。而饰之以辞采。所以立言会友。感物造端。藻畅襟灵。导扬隐伏。润彼金石。流于管弦。以告其成功。而懿我文德者也。呜呼。斯文未丧。命世聿兴。发挥造化之微。鼓动江山之气。轥轹前古。昭彰后叶。畴克有之。则尚书许公应运而挺生矣。公四代相门。十卿崇构。海域挹其轩冕。缙绅推其轨仪。夫其导源锡允之庆。克家屏宗之美。论道布政之典。推诚立节之效。并巳勒于丰碑。纪在良史。此则略而不言焉。公神秀颖发。自然生知。五岁便措意于文。每坐卧吟讽。未尝暂辍。至于八九岁。则有若大成焉。一览诵千言。有若素习。十七游太学。对策甲科。振麟溟渚。濯羽弱泉。海内重林宗之名。朝廷藉贾生之誉矣。时吏部侍郎马载名知人。见公叹曰。苏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后因选集时属糊名考判。公与宋璟。俱入殊等。由是天下益称焉。公任御史时。两台有送别四韵诗四十馀首。试令公诵之一遍。倒覆之。遂不错一字。其敏悟也如此。公任起居郎。属考功员外郎阙。时中书令李峤执笔曰。考功郎非苏君莫可。遂拜考功员外郎。迁给事中。特制授修文馆学士。迁中书舍人。专知制诰。佥议允归。制命敕书。皆出自公手。笔不停缀。思无所让。及是见君。深所叹伏焉。今上尝谓公曰。朕每见卿文章。与诸人尤异。当令后代作法。岂惟独称朕心。及东封。诏公撰朝觐坛颂。加金紫光禄大夫。与一子官。赏能也。公性与道合。神无滞用。惟深也。总众妙之门。惟才也。体生人之秀。若乃学以聚之。问以辨之。括囊道艺之场。探赜幽微之数。至若栒戈考篆。鲁鼎看铭。书有亡箧。文称坠。疑绛老之年。走朝有问。卜晋侯之疾。访史莫知。莫不取揆宏襟。询谋达识。公辨无不释。言必造微。掩云梦以吞之。湛阳秋以昭之。如太岳之览偫山。若沧溟之朝百谷者矣。至乃绪发而宫商应。言形而雅颂兴。爽律与云天并高。繁章与霞月俱亮。故能虚明独照。壮思雄飞。自我心极。为之宰匠。尝亦纪秦望。铭华山。勒函谷之关。刊燕然之石。繁弦閒发。缛采相辉。歌奏而白雪遂孤。赋成而黄金有贵。岂惟排终拉贾。驾王超陈而已。若乃天言焕发。王命急宣。则翰动若飞。思如泉涌。典谟作制于邦国。书奏便蕃于禁省。敏以应用。㛡而有章。则近代以来。未之前闻也。岂学而得之欤。抑亦天纵之欤。何其殊尤而懿铄也。惜乎循途未及。阅川行谢。虽洞箫为赋。方传汉帝之宫。而禅草遗忠。空留茂陵之下。思盛烈其如在。览馀文而增叹。曲池无处。旧馆寂寥。感知已以悼恩。怀旧德而何极。岂岘山之上。长留堕泪之词。延阁之中。不纪藏书之录。谨撰缉文诰。成一家之言。凡四十卷。列之如左。请藏于秘府。以示来裔。
赠邠州刺史韦公神道碑 唐 · 韩休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五
夫贤者所以称至业也。居贤而德故有尊。位者所以叙才用也。有才而位不必贵。缅觌志则。代有其人焉。公讳钧。字季和。京兆杜陵人也。昔大彭授征伐之任。总齐偫后。立为商伯。扶阳擅儒雅之道。仪刑列辟。起为汉相。由是迈种厥德。光昭盛门。轩裳奕叶以济美。灵庭肸蚃而相属。故夫重辉洪业。启彼元绪。淳德介祉。归诸后昆者焉。曾祖澄。皇朝国子祭酒。儒门肇业。国庠贻训。祖庆植。皇朝舒密二州刺史。政成师长。化洽黎元。父瑶。皇朝驾部员外郎。誉重国桢。道高人望。光膺三署之拜。克彰九德之美。公淳辉秉灵。鸿芬锡祉。合英秀发。扬光炯曜。其少也。则圭璜自然。克有成器。其长也。则礼乐攸在。光其大名。式是古训。洽于前烈。怀利器而待割。含虚明而独照。学无不综。窥先王之书府。言必有则。得夫子之文章。挹其道则虚往而实归。论其德则敬容而贵允。所谓乐只君子。邦家之晖者也。解褐。以常调授绵州魏城丞。矫曾翰。淩绝壑。立兹政声。宏彼邦教。以尤异擢授雍州长安尉。未几。迁雍州司士参军。超于辇剧。佐此神京。既位以才迁。亦高由政举。无何。转洛州陆浑令。京皋底绩。河县为荣。铜墨载美。弦歌用誉。以亲累出为晏州嵯峨县丞。寻改授雅州司功参军。迁雍州三原县令。又改授邠州三水令。又改岐州扶风令。穷通在命。喜愠在我。当运而宠辱不惊。养空而逝止恒适。用能因事立训。自公灭私。虽得丧系乎其时。亦风轨存乎所莅者矣。呜呼。物不可终否。道不可以遂丧。夷然顺之。艰以贞之。俾夫人亨。则自天而佑之矣。景龙二年。圣人发明制。袖有功。授太子司议郎内供奉。寻正除。乃迁尚辇奉御。恭承嘉惠。肃奉彝则。膺美选于礼门。拜殊荣于御府。又以亲累授果州司马。寻改授汉州司马。公道直而正。德贞而修。虽行必恒存。而运无常泰。善不违已。固无负于神明。累则因人。亟又从于贬降。且人有厚于德而薄于命。行其道而屈其身者欤。栖迟下列。竟以卒岁。以开元十一年十二月十九日。遘疾终于汉州之官舍。春秋六十有四。惟公含宏光大。洵秀冲雅。澹然而静。漻乎以清。神崖自高。海量孰测。韫随和以增美。将𦶜兰而共芬。而天爵斯茂。朝宗莫及。盛名空在。昌运不留。可为长叹惜者也。以开元十二年七月二十五日。迁窆于万年县洪固乡陪先茔。礼也。公之第四女。兰畹生秀。金闺植德。以良家之选。参帝子之荣。克彰庆善之馀。允洽徽章之命。开元二年正月四日。乃下制赠公邠州刺史。赠先夫人辥氏晋国夫人。制曰。代荣簪组。才称桢干。方居参佐。奄谢中年。朝选良家。既闻馀庆。义崇恩礼。爰在饰终。且分符节之荣。无忝笳箫之梦。可赠使持节邠州刺史。并赠夫人为晋国夫人。非夫宏风励俗。明察在人。岂能袖崇光兹训翼者也。君子曰。管氏之代祀。不亦宜乎。其斯之谓欤。有子尚舍直长悦然等。晋之明用。干蛊而克。永惟孝思。训我淳则。爰播美于穹壤。用图芳于篆刻。乃为铭曰。
缅彼大彭兮佐于有商。自我楚傅兮庆流扶阳。逮兹后昆兮奕世以昌。诞此明德兮与时而光。良玉不斲兮幽兰自芳。为邦之彦兮为人之纲。明德之修兮而命之不臧。既道崇而位薄。亦身没而名扬。呜呼。积其善也。闻季女之宠章。崇其构也。称郑公之不亡。勒贞石。旌高堂。德音昭昭以孔彰。俾夫堕泪之美者。岂独岘山之阳。
岁除陪王司马登辥公逍遥台序 唐 · 张九龄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
故郡城有荒台焉。虽层宇落搆。而遗制岿然。邑老相传。斯则辥公道衡之所憩也。辥公不容隋季。出守海隅。岂作台榭以崇奢。盖因邱陵而视远。必有以清涤孤愤。舒啸佳辰。寄文翰以相宣。仰风流而未泯。今司马公英达好古。清誉满时。迹有忤于贵臣。道未行于明主。以长沙下国。同贾谊之谪居。六安远郡。无桓谭之不乐。尝以为仁不异远。必敷政以爱人。穷当益坚。已坦怀而乐地。属府庭閒暇。江浦清明。南土阳和。觉寒氛之向尽。东郊候暖。爱春色之先来。于是命轻舸以乘流。趣高台而降望。越荒堞。披古道。跻隐嶙而三休。俯芊绵而四极。其远则烟连墟井。指瓯貊以南驰。云合山川。距荆吴而北走。其近则深溪见底。鳞介之所出没。乔林夹岸。羽毛之所翱翔。悠哉辥公。无不寄也。意神奇之可接。陟彼峻隅。想风景之不殊。剪为茂草。司马公又以为岘山故事。感羊祜以兴言。湘水遗风。怀屈原而可作。况登高能赋。得无述焉。某实小人。受教君子。虽羲之乐会稽之士。自与许询。而仲举礼豫章之人。复招徐孺。是日也。偫英在焉。猥惟陋才。忝陪下列。祗命为序。请各言诗。
九日怀襄阳(题上一有途中二字) 盛唐 · 孟浩然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引用典故:葛彊
去国似(一作巳)如昨,倏然(一作焉)经杪秋。
岘山不可(一作望不)见,风景令人愁。
谁采篱下菊,应闲池上楼。
宜城多美酒(一作名善酝),归与葛彊游。
送贾升主簿之荆府 盛唐 · 孟浩然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襄阳市岘山
奉使推能者,勤王不暂闲。
观风随按察,乘骑度荆关。
送别登何处,开筵旧岘山。
征轩明日远,空望郢门间。
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 盛唐 · 孟浩然
五言排律 押侵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狎鸥 吟同楚执圭 堕泪岘山
苦(一作为)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
用贤遭圣日(一作明扬逢圣代),羁旅属秋霖。
岂直昏垫苦,亦为权势沈。
二毛催白发,百镒罄黄金。
泪忆岘山堕,愁怀湘水深。
谢公积愤懑,庄舄空谣吟。
跃马非吾事,狎鸥宜(一作真)我心。
寄言当路者,去矣北山岑。
岘山送萧员外之荆州 盛唐 · 孟浩然
五言排律 押先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襄阳市
岘山江岸曲,郢水郭门前。
自古登临处,非今独黯然。
亭楼明落照(一作日),井邑秀通川。
涧竹生幽兴,林风入管弦。
再飞鹏激水,一举鹤冲天。
伫立三荆使,看君驷马旋。
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一题作岘山亭送朱大) 盛唐 · 孟浩然
五言排律 押侵韵
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
沙岸江村近,松(一作村)门山寺深。
一言予有赠,三峡尔将(一作相)寻。
祖席宜城酒,征途云梦林。
蹉跎游子意,眷恋故人心。
去矣勿淹滞,巴东(一作江)猿夜吟。
初春汉中漾舟 盛唐 · 孟浩然
押词韵第十五部
羊公岘山下(一作漾舟逗何处),神女汉皋曲。
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
轻舟恣来往,探玩无厌足。
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
倾杯鱼鸟醉,联句莺花续。
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轻舟二句,良会二句,宋刻并无)。
春送从叔游襄阳 盛唐 · 李颀
五言排律 押庚韵
言别恨非一,弃置我宗英。
向用五经笥,今为千里行。
裹粮顾庭草,羸马诘朝鸣。
斗酒对寒食,杂花宜晚晴。
春衣采洲路,夜饮南阳城。
客梦岘山晓,渔歌江水清。
楚俗少相知,远游难称情。
同人应馆谷,刺史在郊迎。
只合侍丹扆,翻令辞上京。
时方春欲暮,叹息向流莺。
送皇甫曾游襄阳山水兼谒韦太守 盛唐 · 李颀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引用典故:习家塘 五马
岘山枕襄阳,滔滔江汉长。
山深卧龙宅,水净斩蛟乡。
元凯春秋传,昭明文选堂。
风流满今古,烟岛思微茫。
白雁暮冲雪,青林寒带霜。
芦花独戍晚,柑实万家香。
旧国欲兹别,轻舟眇未央。
百花亭漫漫,一柱观苍苍。
按俗荆南牧,持衡吏部郎。
逢君立五马,应醉习家塘。
清泠池赋 盛唐 · 王泠然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四
梁王既受封于汉。命驾东游。入睢阳之下国。吊微子之高邱。荣华莫比。僭拟无休。复欲象昆明之校战。同右武之习流。决河间而饮马。治宫树以维舟。当时旧迹。此地爰修。土木间成。起台宫而似画。丝金并奏。和水石而疑秋。是时宫人出看。上客淹留。既成此地。胜形无比。乔树青冥而外合。层甍岌嶪而斜指。晓坐狎鸥。春祠荐鲔。连小山而夹回磴。截长河而分半水。徒观其清泠无点。洞澈如凝。镜开珠净。月滉星澄。凫嚼红藻。龟翻碧菱。地将昏而雾合。天欲雨而云蒸。明则可鉴。虚而不竭。风静浪碎。日落圆折。波含阁而相动。潭映空而俱澈。此土之池。君王所为。年深则岘山陵变。水浃则沧海尘吹。不见射鱼之浦。空馀养雁之陂。皇家化溢成周。包含梁宋。分星辰以主万国。会江汉而归一统。惟兹之地。清而且平。居下流而不浊。含上善而逾明。常以柔而处顺。岂遗道而从荣。时人竞渡。摇海舰于三春。暮客来投。落江帆于四岸。何今日之登陟。皆昔年之池馆。物是人非。所存者半。济巨川必待舟楫。得风流还升汗漫。傥馀波而可沾。幸不遗于所观。
襄阳行 唐 · 张潮
引用典故:一旦为龙
玉盘转明珠,君心无定准。
昨见襄阳客,剩说襄阳好无尽。
襄汉水,岘山垂,汉水东流风北吹。
只言一世长娇宠,那悟今朝(一作夕)见别离。
君渡清羌渚,知人独不语。
妾见鸟(一作木)栖林,忆君相思深。
莫作云间鸿,离声顾俦侣。
尚如匣中剑,分形会同处。
是君妇,识君情,怨君恨君为此行。
下床一宿不可保,况乃万里襄阳城。
襄阳传近大堤北,君到襄阳莫回(一作迷)惑。
大堤诸女儿,怜钱不怜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