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注释
汉元光镜铭 其二 汉 · 佚名
押阳韵
元光作竟,幽炼三商(清郭汝诚修咸丰三年刊《顺德县志》卷一九《金石略一》)。
原按:“右镜径四寸,重四两有四铢。背周作横画,又半月形者九,而后杂以虎、凤、龙、虬之属,识在其边,凡六十有三,篆曰「天龙赤汉元光元年五月丙午日辰太岁」云云,半月中各间一铭,亦凡八,篆文曰「元光作竟幽炼三商」。纪元之两元,与光明之「光」,仙人之「仙」,画并倒笔如细丝,精绝无匹,时杂隶体。”
秋晚杂书三十首 其二十七 宋末元初 · 方回
押词韵第三部
世称陶谢诗,陶岂谢可比。
池草固未彫,阶药已颇绮。
如唐号元白,白岂元可拟。
中有不同处,要与分朴诡。
郑圃赵昌父,颍川韩仲止。
二泉岂不高,顾必四灵美。
咸潮生姜门,虾蜞以为旨。
未若玉山雪,空铛煮荒荠。
隐居通议:方紫阳序罗寿可诗曰:诗学晚唐,不自「四灵」始。宋刬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白体如李文正、徐常侍昆仲、王元之、王汉谋。昆体则有杨、刘西昆集传世,二宋、张乖崖、钱僖公、丁厓州皆是。晚唐体则九僧最逼真,寇莱公、鲁三交、林和靖、魏仲先父子【魏仲先 原作「和仲先」,据隐居通议(读画斋丛书本)卷六改正。按:魏野,字仲先,号草堂居士,蜀人,有草堂集】 、潘逍遥、赵清献之徒,凡数十家。欧公出焉,一变为李太白、韩昌黎之诗。苏子美二难相为颉颃,梅圣俞则唐体之出类者也。苏长公踵欧公而起,王半山备众体,精绝句,五言或三谢【三谢 隐居通议作「追陶谢」。】。独黄双井专为少陵,秦、晁莫窥其藩。张文潜自然有唐风,别成一宗,惟吕居仁克肖。陈后山弃所学学双井。黄致广大,陈极精微,天下诗人北面矣。立为江西派之说,铨取或不尽然。陈简斋、曾文清为渡江之巨擘。乾淳以来,尤、范、杨、陆、萧,其尤也。高古清劲,尽扫馀子,又有一朱文公。嘉定而降,稍厌西江。永嘉四灵,复为九僧。晚唐体日浅日下,然尚有馀杭二赵、上饶二泉,典型未泯。今学诗者,不于三千年间上溯下沿,穷探邃索,往往追逐近世六七十年间之所偏向,非区区之所敢知也。
秋晚杂书三十首 其二十九 宋末元初 · 方回
押真韵
三月三十日,唐有穷诗人。
惜春不肯拾,共坐夜达晨。
此得守岁意,事愚意已神。
寸阴以分计,一分直千囷。
窃虑假寐顷,倏忽失我春。
今此九月晦,虚叟尤酸辛。
摇落始云悲,回首忽复陈。
讵忍弃菊旧,遽喜迎梅新。
注:虚谷云:「宋刬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白体如李文正、徐常侍昆仲、王元之、王汉谋。昆体则有杨、刘《西昆集》传世,二宋、张乖崖、钱僖公、丁崖州皆是。晚唐体则九僧最逼真,寇莱公、鲁三交、林和靖、魏仲先父子、潘逍遥、赵清献之徒,凡数十家。深涵茂育,气极势盛。欧阳公出焉,一变为李太白、韩昌黎之诗。苏子美二难相为颉颃,梅圣俞则唐体之出类者也。晚唐于是退舍。苏长公踵欧阳公而起,王半山备众体,精绝句。五言或三谢。独黄双井专尚少陵,秦、晁莫窥其籓。张文潜自然有唐风,别成一宗,惟吕居仁克肖。陈后山弃所学学双井,黄致广大,陈极精微,天下诗人北面矣。立为江西派之说者,铨取或不尽然,陈简斋,曾文清为渡江之巨擘。乾淳以来,尤、范、杨、陆、萧,其尤也。高古清劲,尽扫馀子。又有一朱文公,嘉定而降,稍厌江西。永嘉四灵,复为九僧晚唐体,日浅日下。然尚有馀杭二赵,上饶二泉,典刑未泯。今学诗者,不于三千年间上溯下沿,穷探邃索,而徒追逐近世六七十年间之所偏,非区区所敢知也。」虚谷之论宋诗详矣,然其大旨,则跻西江而祧晚唐。冯定远曰:「西昆之流弊,使人厌读丽词,西江以粗劲反之,流弊至不成文章矣。四灵以清苦唐诗,一洗黄、陈之恶气味、狞面目,然间架太狭,学问太浅,更不如黄、陈有力也。」冯已苍曰:「方公《律髓》一书,于大段未十分明白,只晓得江西一派,恶知见且不知杜,又何知杜之所从来,又何论庾、鲍,而上至汉魏乎!独于今世不论章法,不知起结,如竟陵、空同诸派,彼善于此耳!」
南征过武昌(成化丁亥) 明 · 程信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新安文献志卷五十五上、黄鹤楼集卷上
月满秋江霜满天,提兵夜上武昌船。
山川依旧环千里,战伐空馀史一编。
霸主赋诗雄异代,仙人乘鹤去何年。
吟馀起视青萍剑,一道晴虹贯斗边。
【校注】
(1)提兵句:据《明史》本传,成化元年,四川戎县山都掌蛮举事,程信与襄城伯李瑾率大军征伐,当指此事。舡,船。
(2)霸主:指曹操。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甫)墓系铭并序》:“建安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苏轼《前赤壁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3)青萍剑:《抱朴子·博喻》:“青萍、豪曹,剡锋之精绝也,操者非羽、越,则有自伤之患焉。”
(4)晴虹:指剑光。斗:星名,即北斗。《诗·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查诗意,本篇当为作者于成化元年(1465)提督四川军务,入蜀镇压民变,道经武昌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前代雄才霸主的仰慕,与平息蜀乱的军威和豪情。
董北苑溪山风雨图 明 · 吴宽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一 天文类、匏翁家藏集卷第二十五
黑云拥高山,顷刻风雨至。
豁然海潮声,草木争偃地。
旷野少人行,山僧独归寺。
衲衣尽沾湿,敲户何急事。
仓皇村居民,乘屋亦何亟。
一婢巳抱瓮,一妇更持器。
重茅惜被卷,破屋家所寄。
戴笠者渔郎,理网屈双臂。
老翁若望家,担物终不弃。
陆走尚甚危,水行可无畏。
前溪波浪恶,篙折水流駃。
行者当早归,居者不预备。
良工为此图,三叹有深意。
想见晚来晴,云净山泼翠。
始信翣时间,天工特相戏。
自跋:余家有董北苑风雨萧寺图,是思陵所题,笔法高古精绝。叔明相访,出以示之,称赏不置念,辄以赠之。叔明为临此卷,余展赏题此俚言。时至正庚寅秋七夕次日也。华溪沈良。
题宣和御笔鞓红牡丹 清末至民国 · 陈曾寿
明皇酣醉沉香亭,夜雨蜀道愁淋铃。
道君绘事更奇绝,五国城中窟冰雪。
游戏岂是天子事,后身重光今再至。
一枝带露写鞓红,香国胡然见天帝。
当年宴坐琼津堂,赭衣弄翰围群芳。
素绢染成天水碧,正色不数姚家黄。
一朝围城迫烽火,谁捧玉皇红一朵。
六宫粉黛载明驼,山色燕支真夺我。
宴山亭畔见杏花,故宫何处悲龙沙。
披图题署词皇阁,付与万古长咨嗟(彊村侍郎题曰词皇阁。)。
注:〔题〕《采风录》无「鞓红」二字。 〔夜雨〕同上作「郎当」。 〔绘事〕同上作「艺事」。 〔奇绝〕同上作「精绝」。 〔窟冰雪〕同上作「老冰雪」。 〔今再至〕同上作「真学士」。 〔香国句〕同上作「七百年来笔新泚」。 〔当年句〕同上作「当年大起花石网」。 〔赭衣句〕同上作「赭袍弄翰凝天香」。 〔素绢〕同上作「绢本」。 〔红一朵〕同上作「云一朵」。 〔山色燕支〕同上作「痛哭胭脂」。 〔宴山亭畔〕同上作「万里燕山」。 〔披图题署〕同上作「画图好榜」。 〔付与句〕同上及巾箱本句末均无注文。
次韵戏答兼与 清末至现当代 · 李释戡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毛颖囊中软似绵,卓锥迅埽锐无前。
钟王原未知臣法,别有通神墨妙篇。
附:蔬畦北云二老近喜以钢笔作书亦复精绝作此博粲(兼舆) 落落悬针不裹绵,直思蝌斗漆书前。足知能者无难事,八法新成急就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