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注释
松江秋汎赋 北宋 · 叶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
泽国秋晴,天高水平。
遥山晚碧,别浦寒清。
循游具区之野,纵泛吴松之𤃩。
东瞰沧海,西瞻洞庭
槁叶微下,斜阳半明。
樵风归兮自朝暮,汐溜满兮谁送迎。
浩霜空兮一色,横霁色兮千名。
于是积潦未收,长干无际。
澄澜万顷,扁舟独诣。
初黄,汀葭馀翠。
惊鹭朋飞,别鹄孤唳。
听渔桹之递响,闻牧笛之长吹。
既览物以放怀,亦思人而结欷。
若夫敌寇初平,霸图方盛。
均忧待济,同安则病。
鱼贪饵而登钩,鹿走险而忘命。
一旦辞禄,扬舲高泳。
功崇不居,名存斯令。
达识先明,孤风孰竞。
又若金耀不融,洛尘其蒙。
宗城寡捍,王国争雄。
拂衣客右,振耀江东
翠纶兮波上,脍蝉翼兮柈中。
傥即时之有适,遑我后之为恫。
至如著书笠泽,端居甫里。
两桨汀洲,片帆烟水。
夕醉酒垆,朝盘鱼市。
浮游尘外之物,啸傲人间之世。
富词客之多才,剧骚人之清思。
缅三子之芳徽,谅随时之有宜。
非才高见弃于荣路,乃道大不容于祸机。
申屠临河而蹈壅,伯夷登山而食薇
皆有谓而然尔,岂得已而用之。
别有执简仙瀛,持帝柱。
晨韬史氏之笔,暮握使臣之斧。
登览有澄清之心,临遣动光华之赋。
从欲之流慈,慰远游之以惧。
肇提封之所履,属方割之此忧。
将浚疏于汇川,期拯济乎沴畴。
转白鹤之新渚,据青龙之上游。
濯埃垢于缁袂,刮病膜乎昏眸。
左引任公之钓,右援仲由之桴。
思勤官而裕民,乃善利之远猷。
彼全身以远害,盖孔臧于自谋。
鲜鳞在俎,真茶满瓯。
少回俗士之驾,亦未可为兹江之羞。
按:《皇朝文鉴》卷三。又见《吴都文粹》续集卷二四,《历代赋汇》卷二五,《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七○三、山川典卷二七八,正德姑苏志》卷一○,康熙吴江县志》卷四五,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二,乾隆吴江县志》卷五一,嘉庆松江府志》卷八,道光苏州府志》卷一三三,同治上海县志》卷三等。
检荒租二首 其二 元初 · 张之翰
七言绝句 押歌韵
三载徒劳三载过,旁人休笑拙催科。
浙西尽有荒闲地,不似松江分外多。
松江府志:之翰知府事,行视荒租,遂有斯作。后租获免,民怀之,书石以介上海县庠壁,至今比甘棠之爱。
斛铭 元 · 无名氏
 押纸韵
出以是,入以是。
是子孙,永如是。
辍耕录:上海费宣慰,轻财好施,人呼为费佛子,刻铭于斛之四面云。
上海县 元 · 无名氏
鸡啼不拍翅,鸦鸟不转更。
山居新话:至正癸巳冬上海县十九保村中鸡鸣不鼓翼,民谣云云。
章叔敬诗藁(志铭后附) 元末明初 · 王逢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梧溪集卷四
同舍生长往,平居诗思閒。
疏星澹琼树,高阁绕青山。
谢吏楚氛下,哭亲吴苑间。
山人志墓碣,应解旧愁颜。
按:君讳齐字叔敬姓章氏少丧母赵乡贡进士子方陆□器其侍父文殊孝谨许妻以孙女长善诗尤好琴有田膏腴有宅静远(一作邃)暄晨凉夕药阑竹屿俎膎豆胰奉卮寿乐甚(一本无甚字)愉也至正十五年八月守臣搆乱遂谢吏禄奉父隐淞上乱定归踰年城复陷时父外往草舍露行间道访候兵后蹑奔吴门且物色诸昆季侄姓之流散者而父终不见乃哀毁致疾七日子庠具纸笔书蓼莪诗首四句卒寿三十七子一即庠也女一(一作女瑄)尚幼庠以乡里梗隔姑葬上海之奥原明年衷衰持徐峄状来拜请铭逢以齐生同里学同舍于庠荐有师友之好因不辞铭曰始焉同归终焉分携孝乖慈暌祇系乱离死可以无悲
王处士袖四六启谢制寿藏序铭因出示静习稿为题绝句(序铭后附) 元末明初 · 王逢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梧溪集卷四
露盥蔷薇细细披,朱弦疏越大音遗。
不同司马论封禅,尚少柴桑儗祭辞。
按:处士上海人名泳字季深姓王氏宋进士日辉之曾孙元故镇江儒学教授衡山主簿镛之子也性爱易自号静习或问静何习辄对曰习不由静未会学也先是衡山君卒遗命以庶弟奉其生母处士悉畀旧田宅而所居地仅数弓庐十尺冬夏一裘日蔬饭晏如也配沈丹徒尹烈孙女生一女适邑儒吴茱一子上殇门生刘縜冠履昆季为置龙华之原营寿藏处士角巾藜杖消摇青松间而歌曰蚕何物兮茧是室兮吾其愿毕兮抑亦二三子之力兮歌阕长啸而返谓沈曰吾死贫无以敛特汝得为黔娄妻不既贤乎沈曰妾老尚绩图夫子暖老计妾不愿贤如黔娄之妻也闻者多之至是请予寿藏铭予以高朗令终处士其庶几哉铭曰生斯游死斯藏古贤达是方虽晦也孔光
钟岳贤侄之教上海 明 · 彭韶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吾家田舍少闻儒,分派横塘颇读书。
伯子仙郎超美秩,季方博士得新除。
风生池畔芹香细,雨过庭前草色舒。
文教从容真可乐,慎毋倚席度居诸。
按:吾彭氏世居章江宗多务农𣲖分横塘一支乃有学而仕者往岁原岳与其从父朝用俱为南京曹属今原岳户部员外郎从弟钟岳又拜上海县教谕诚继美矣予生故居于钟岳之行能无感乎为序诗以送之
九日,陪安昌王黄肃虎痴张定西侯服张太傅鲵渊朱太常闻玄、徐给谏闇公沈公子昆季登锁山和韵丁亥 明末清初 · 张煌言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鳌背霜寒自开,欣看萸佩宴吹台
尚书近东山驻,大将旗联西府回。
香冷金华双使至,秋明玉树二难来。
追陪谁复题糕字,愧向銮坡问笔才!
注:人物考略
安昌王:名恭𣘖(𣘖或作榥);为周藩安昌王长子。浮海朝唐王封安昌王张公肯堂议行日本乞师之说,尝请王偕行。张定西、王朝先辈黄斌卿,又尝与张公肯堂上章待罪,且为之议和于诸营(见「张公年谱」及「海东逸史」、「东南纪事」)。
黄虎痴名斌卿字明辅福建莆田人(「海东逸史」作兴化卫人)。其先以御倭功,授千户;父奢,死崇明之难,又晋世袭。崇祯末,为翁洲参军福王时,升九江总兵;改广西征蛮将军,未赴。唐王立,擢水陆官义兵马招讨总兵官封肃卤伯太子太师赐尚方剑印,屯舟山;后晋爵卤侯。性沈毅,好聚书。夜读史,鸡鸣治军;日以为常。著有「来威堂存稿」、「东南纪略」、「骈丽疏钞」、「闽浙杂咏」凡数十卷。己丑九月(全撰「张公年谱」作庚寅年),为诸将所讨,沈于水死。国朝赐谥「节悯」(「海东逸史」、「东南纪事」及「福建通志」均有传)。
张鲵渊(「南疆绎史」、「小腆纪年」鲵均作鲲):名肯堂字载宁华亭人天启乙丑进士崇祯末,以佥都御史巡抚福建乙酉南都亡,郑氏拥唐王;以劝进功,擢兵部尚书,改掌都察院事。寻复加少师少保兼户、工、吏三部尚书丙戌八月闽陷,飘泊海外,尝出私财募兵。己丑十月,至舟山鲁王拜为东阁大学士,加太傅张定西奉鲁王捣吴淞,以为留守舟山破,衣蟒玉南向坐,从容赋诗自缢死。国朝赐谥「忠穆」(「明史」有传)。
朱闻玄名永祐字爰启南直隶上海人崇祯甲戌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吏部文选司;罢归。南都亡,豫于松江之事。唐王立,以郎中召,改户、兵二科都给事中,迁太常寺卿兼原官;张公肯堂荐为北征监军闽中破,鲁王擢拜刑部侍郎监军如故;寻转吏部左侍郎舟山建国工部尚书,仍兼吏部事。辛卯城破,执之;令跪,挺立不屈,大骂而死。国朝赐谥「烈悯」(「海东逸史」及「南疆绎史」有传)。
徐闇公名孚远号复斋直隶华亭人南京刑部侍郎涉曾孙。崇祯壬午举人。两京陷,与夏允彝陈子龙谋勤王,不克;遂间道入唐王时,由司李兵科给事中。闽、浙继陷,王航海,从之;至舟山,擢祭酒。从至厦门,拜左副都御史。滇中遣使通问,随使入觐,至交趾而返;有「交行诗稿」。松江破,死岛中(徐公死所,其说非一,详杨本「海东逸史」注中;兹从「明史」。「明史」有传。张美翊案曰:『全谢山「外编」有「徐都御史传」。黄东井「文钞」有「书鲒埼亭集徐闇公志后」,以传为墓志,殆误记也』)。著有「钓璜集」行世(寿镛补)。
沈公子昆季:疑是慈溪沈公彤庵子。若崇明沈公五梅子,据「海东逸史」称:丁亥松江之役,有「嗣子元泰同就戮」一语;夫曰嗣子,似崇明无子,而以从子为嗣者。则即称「嗣子」为「公子」,恐无昆季之说。未知是否?
横山杂作 明末清初 · 柳是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美人遥夜伫何方,应是当年蹭蹬乡。
自爱文园能犊鼻,那愁世路有羊肠。
徐看雀坠枝先坠,谁借桃僵李亦僵。
只此时名皆足废,宁须万事折腰忙。
按:之江抱阳生辑《甲申朝事小纪》,商务印书馆,上海1916年,《痛史》丛书本,卷七,第八页反面。
西山书所见辛亥 清 · 朱彝尊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曝书亭集卷第八
斜阳犹未锁松筠,雪后风清石路尘。
莫笑游人今岁早,马头山店已烧春。
附:同作(上海)蔡湘(竹涛)  中官坟墓碧云齐樵客东风饮恨啼故向黄茅遗爨火乱山烧过夕阳西
宿望海楼 清 · 过铭盘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槜李诗系卷二十六
月高长啸醉楼中,微掠朱阑海面风。
夜半天妃鸾驭去,射波千点小灯红。
按:(附考楼在平湖乍浦苦竹山上海面静夜红灯数千飞跃不定土人云此天妃夜巡也)
军中记事诗 其六十八 清 · 贝青乔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咄咄吟
浪思功状巧填名,绛帐前头费送迎。
寄语行装须检点,莫教胠箧误先生
按:王少坪忠州贡生也。凡欲得保举者,都借拜老师之名,介少坪行贿于阿彦达阿彦达积聚贽仪既多,以纹银八千两向市易黄金四百,藏诸私箧,为少坪乘间窃去。阿彦达察知之,欲与为难,又恐其讦发阴私,遂亦隐忍中止。后保举摺既上,上方以𠸄夷来犯乍浦上海等处,留中不发,故诸人皆未邀恩赏,而少坪则享有多金矣。
军中记事诗 其七十八 清 · 贝青乔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出处:咄咄吟
釜底游魂九死馀,累累赦出梵王居。
山门弥勒应相笑,来曳锒铛去䌽舆。
按:初,将军部下兵勇擒获白黑夷十九人,前后缚解杭城。刘韵珂谓宜释之以修好,而将军欲俟擒获夷酋一并献俘,又恐珂私纵之,不下按察司狱,而特监禁于西湖净慈寺中。及𠸄夷陷乍浦,势益猖獗,珂请大学士伊里布前往谕和。伊里布谓宜先释夷俘,将军不得已,以十九人付珂。珂乃令知县彭松年、县丞张家缙送往乍浦还之,而𠸄夷仍厚索犒银,不肯罢兵。珂惧,谓竭浙省藩运各库银不敷贿和之费,复请伊里布委员往谕,须与苏省各督抚合办,庶他日无异议。𠸄夷遂退出乍浦,来犯我上海镇江等处矣。附夷俘十九人姓名:一威灵角,一煞纷顿,一了利文,一那拉提,一加土郭鹿,一专古慎,一因地俚巴马,一马加了,一毕租,一化令些土古,一了路,皆𠸄吉利人;一反客罗,一占,一阿八利,一阿利占,一戈百,一百的须,一阿生,皆孟加拉人。诸字多字书所不载,此姑从马占录供时所书。𠸄夷称传译之人曰马占,亦未详其义。
军中记事诗 其八十 清 · 贝青乔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咄咄吟
一棹仓黄返故乡,纷纷问讯满邻墙。
难宽阿母镫前意,亲解儿衣抚箭疮。
按:五月初八日,𠸄夷由乍浦北犯吴淞口,江苏提督陈化成死之,两江总督牛鉴率众遁归昆山苏松兵备道巫宜禊、宝山知县恭寿上海知县刘光斗等各弃其城走。越三日,𠸄夷始从黄浦登岸。我兵溃逃已久,未经接战,惟上海县典史杨庆恩死之。时牛鉴请救于将军将军发河南兵一千,令总兵尤渤带赴吴淞口,遇𠸄夷于白茆河,亦不战而遁入松江城。用是苏省大震,纷纷迁避,土寇乘机抢夺。苏抚程矞采出示严禁,不能止。仆在绍兴闻之,不能无内顾忧,星夜驰归,家人已束装欲他徙。仆以夷船重大,万万不能深入内河,阻止之。然而亲友中城迁于乡,乡迁于城者,十有四五也。彼盖有见于督抚以下等官皆令其眷属避去,宜以余言为不足信耳。仆左衣袖曾在骆驼桥受一火箭,故诗中及之。
军中记事诗 其八十三 清 · 贝青乔
七言绝句 押佳韵 出处:咄咄吟
建牙吹角满江淮,决战何人有壮怀。
一骑红尘驰驿去,飞章争请罢珠厓。
按:初,宁波兵败后,刘韵珂、伊里布渐以暂示羁縻,窥探上旨,而上谕终命战,不命抚,故遂互相观望,俄延两月馀。既而上又命钦差大臣耆英参赞齐慎至浙,湖北提督刘允孝江南,前任漕督周天爵大理寺卿李湘棻至江北,并令合相机宜,并力进剿。而各大臣南下后,仍日以和议入奏,上切责之,(时有「朕以心腹待诸臣,诸臣祗还朕一欺字」之旨。)终无一敢言兵者。及𠸄夷迭陷乍浦上海耆英伊里布遂密令外委志刚赍送牛羊至夷船,谕以欲与面商机密,而夷酋仆鼎查佯若不愿,声言欲犯镇江天津等处,并谓中国反覆无信,前岁琦善莲花洋会议之后,何以今复出兵?故非决议战不可。耆英等闻之,惶惑弥甚,遂不顾上之切责,而决计贿和矣。
军中记事诗 其八十四 清 · 贝青乔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出处:咄咄吟
长江襟带控金焦,火驾轮船闯怒潮。
横槊谁临鹅鼻嘴,常山一击断蛇腰。
按:𠸄夷陷上海,志在胁勒犒银,继见各大员带兵退回苏郡,意欲进犯,而内河浅狭,又不敢闯入,遂北折而犯长江矣。或献策于总督牛鉴、苏抚程矞采曰:「长江虽称天险,夷船亦可驾潮而入。惟江阴鹅鼻嘴一带,下有暗沙,江面亦较狭,若设重兵于此,可截𠸄夷进犯之路。」时耆英、伊里布方主和议,转饬常熟昭文通州靖江江阴丹阳沿江各州县,馈送𠸄夷牛羊,勿与搆怨。故牛鉴等祗令总兵王志元、常镇道周顼带兵三百名驻札鹅鼻嘴,虚列帐房,并不固守。六月初三日,𠸄夷由圌山关进逼镇江参赞齐慎牛鉴刘允孝驻兵丹阳,互相瞻顾,惟镇江副都统海淩独谓宜力战,然亦不知堵截鹅鼻嘴,并亦不敢出城接仗,惟令京口副将孝顺式、参将庆祥游击李澄塞断江口小港,以为闭城坚守之计。且疑城内多伏汉奸,日执平民诬杀之。适土匪乘间窃发,海淩误谓人心尽变,益果于杀戮。丹徒知县钱燕从旁婉讽之,亦叱为汉奸,欲逐令出城。知府祥麟再三分解,始得免。城中扰乱,几成火坑,百姓惟恐𠸄夷之不破城也。十四日,𠸄夷登陆,直入北门,海淩已为乱兵缚投诸火。青州兵四百名,与𠸄夷巷战,伤亡殆尽,劫杀之惨,较他郡尤甚。时伊里布、耆英以逆燄方张,不敢骤与议和。𠸄夷坐待数日,不见我师动静,复扬帆直指江宁矣。
军中记事诗 其八十六 清 · 贝青乔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出处:咄咄吟
陡见昆阳屋瓦飞,耳烟鼻火出重围。
翻身投入清凉国,一点冰心透铁衣。
按:山阴城隍庙,借设火药局六月十四日黄昏,猝焉火发,燄亘霄汉,台榭飞去半角。四川乡勇何得胜等七人适在庙,被轰,头额焦烂,出投府山河,衣燄既灭,命亦随毙。先是三月间,上海药局失火,四月间,杭州药局失火,皆燬屋伤人,而上海被祸尤烈。盖管理火药之员,适延客高会,妓乐满堂,霹雳一声,荡成灰烬。三次凡轰去火药四万觔,事后细究失火之故,均莫知其所自也。或曰火药积多,每有内铄之患,或曰汉奸潜下火种。
军中记事诗 其九十一 清 · 贝青乔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咄咄吟
宸翰红题券一章,东南五路约通商。
群公更有安边策,尽括军储补寇粮。
按:𠸄夷要求八事,其中最重者有三:一欲于和券之上钤以国玺;一欲于广东香港福建福州厦门浙江宁波江苏上海五处设立马头,以为通商之地;一欲赔偿前任两广总督林则徐所烧鸦片烟价银六百万元,(元谓洋钱也,每一元合银七钱。)及其犯顺以来所费兵饷银一千二百万元,并广东历年商欠银三百万元。耆英、伊里布婉转集议,𠸄夷终以直犯天津相胁,相恳久之,始许不用国玺,改为御笔朱批「依议」二字,又减去银一百万元,其馀均须如约。耆、伊二人不得已设词入奏,幸蒙俞允,惟所需二千万元一时无从措此巨饷,长随张禧及商人伍义和、颜崇礼等乃为介绍,与𠸄夷商定,先付银六百万元,馀则按年在广东给发,并以福建厦门厅古浪屿、浙江之定海县为质,暂归𠸄夷管理,俟全数交清,始退还中国云。
军中记事诗 其九十三 清 · 贝青乔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出处:咄咄吟
结好𦍻浆酪酒间,还劳款送入舟山
海王不信留馀孽,偏有威锋慑百蛮。
按:耆英等既与𠸄夷定约,乃拨江宁江苏、浙江藩运道库饷银及扬州上海镇江江宁宁波绅士捐输银凑足六百万之数,兑付𠸄夷。而𠸄夷深惧海盗,不敢携带巨赀出江,恳耆英委员解赴定海交割。耆英乃令宁绍台道鹿泽长、同知舒恭受由内河带兵押送舟山。盖是时海洋多盗,往往抢劫夷船,故夷人深畏之。海王者,嘉庆中大股洋匪蔡牵也,伪称镇海王
军中记事诗 其九十五 清 · 贝青乔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出处:咄咄吟
鸩媒流毒起边烽,海国三年费折冲。
叹息漏卮今已破,不堪重问阿芙蓉。
按:𠸄夷之所谓通商也,志在消售鸦片烟也。初,烟银偷漏出洋,岁且数十万。鸿胪寺少卿黄爵滋详言其弊,以漏卮为喻,奏请严禁之。上问诸内外阁部督抚科道官,会议咸同,乃命两湖总督林则徐钦差大臣,至粤东严办烟匪。则徐设法令夷酋义律缴出烟土二万一千箱,奏请烧燬之,并令西洋各国出具甘结,嗣后不准带烟土入内地。烟匪由是绝望,煽动𠸄夷,结党犯顺,此兵事之所由起也。则徐能用兵,𠸄夷畏服之,不敢于粤东启衅,驶至浙江,攻陷定海,据之,旋赴天津向大学士直隶总督琦善诡称冤抑。琦善误中其计,讳言贩烟,而以来求通商入奏,此又和议之所由起也。三载以来,𠸄夷见烟禁不少弛,益与烟匪相结,而狂悖愈甚。五月初一日,上重申禁烟之令,著各直省刊刻誊黄,晓示中外。耆英、伊里布等接奉上谕,谓语过激切,恐投𠸄夷所忌,遂中寝之,不使外人知也。今既通商矣,烟匪亦解散矣,独烟银之偷漏将何术以止之哉?(俗谓之烟镳,吾苏南濠钱店兑发上海烟镳,每夜必二三万两,军兴以来,此风渐息,和议成而又盛矣。仆世居南濠,有弟习钱业,故知其详。)阿芙蓉,鸦片烟之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