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注释
饭牛歌 汉 · 无名氏
押词韵第七部
宁戚饭牛车下。叩角而商歌曰云云。齐桓闻之。举以为相。○逯案。此篇原失题。今据《诗纪》标之。又案。《吕氏春秋》、《淮南子》皆及宁戚叩角商歌以干齐桓公事。然皆无歌辞。后汉高诱注吕览。以为即诗经硕鼠篇。至《史记》、《淮南子》各注及三齐略记、琴操等始出七言饭牛歌。可知皆汉人伪托。各歌大同小异。今并附之。
南山矸。
白石䃹。
生不逢尧与舜禅。
短而单衣裁至骭。
长夜漫漫何时旦(○琴操补遗。《类聚》九十四。《诗纪前集》一。)。
附:
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史记》邹阳传应劭注。《书钞》百六。又《文选》十八啸赋注并引应劭注。《诗纪前集》一。又《御览》八百九十八引《史记》引禅、骭、旦三韵。)
沧浪之水白石粲。中有鲤鱼长尺半。弊布单衣裁至骭。清朝饭牛至夜半。黄犊上坂且休息。吾将舍汝相齐国。(○《书钞》百六引三齐略记)。《类聚》四十三。《诗纪前集》一。又《书钞》百二十八引三齐略记。录骭韵一句。《御览》六百九十一、九百三十六引半、骭二韵。○逯案。三齐略记谓康浪水在齐城西南。其下经宁戚饭牛歌。则作康浪者是。以人习知沧浪。故误。)
出东门兮厉石斑。上有松柏青且兰。鹿布衣兮缊缕。时不遇兮尧舜主。牛兮努力食细草。大臣在尔侧。吾当与尔适楚国。(○淮南道应训许慎注。《文选》十八啸赋注引《淮南子》。《诗纪前集》一。○《诗纪》原注云。此首见刘向《别录》。逯案。此说非是。盖啸赋宁子捡手而叹息下注先引刘向《别录》。次引《淮南子》及此歌。冯氏不察。故有此误。)
南石粲。白石烂。短褐单衣长至骭。生不逢尧与舜禅。终日饲牛至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御览》五百七十二引《淮南子》。)
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史记》邹阳传应劭注。《书钞》百六。又《文选》十八啸赋注并引应劭注。《诗纪前集》一。又《御览》八百九十八引《史记》引禅、骭、旦三韵。)
沧浪之水白石粲。中有鲤鱼长尺半。弊布单衣裁至骭。清朝饭牛至夜半。黄犊上坂且休息。吾将舍汝相齐国。(○《书钞》百六引三齐略记)。《类聚》四十三。《诗纪前集》一。又《书钞》百二十八引三齐略记。录骭韵一句。《御览》六百九十一、九百三十六引半、骭二韵。○逯案。三齐略记谓康浪水在齐城西南。其下经宁戚饭牛歌。则作康浪者是。以人习知沧浪。故误。)
出东门兮厉石斑。上有松柏青且兰。鹿布衣兮缊缕。时不遇兮尧舜主。牛兮努力食细草。大臣在尔侧。吾当与尔适楚国。(○淮南道应训许慎注。《文选》十八啸赋注引《淮南子》。《诗纪前集》一。○《诗纪》原注云。此首见刘向《别录》。逯案。此说非是。盖啸赋宁子捡手而叹息下注先引刘向《别录》。次引《淮南子》及此歌。冯氏不察。故有此误。)
南石粲。白石烂。短褐单衣长至骭。生不逢尧与舜禅。终日饲牛至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御览》五百七十二引《淮南子》。)
《晋阳秋》评 其八 元帝纪总评 东晋 · 孙盛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四
昔秦始皇东游,望气者云:「五百年后,东南金陵之地,有天子气」。于是始皇改曰秣陵,吴人以为孙权帝之表也。
盛案:始皇游岁,至权僭号,四百三十七年,考之年数既不合,校之基宇又非伦,岂应帝王之符,而见兆于上代乎?有晋金行,奄君四海,金陵之祥,其在斯乎?且秦政东游,至是五百二十六年,所谓「五百年之后当有王者」也。又孙皓将亡吴郡临平湖,一夜草木自除,于湖边得石函,中有小石,青白色,长四尺,广二寸余,上有白「帝」字,时人莫察其祥,意者岂中宗兴五湖之征欤?太康三年,建业有寇,馀姚人任振以《周易》筮之曰:「寇已灭矣,后三十八年扬州当有天子。」又太安中童谣曰:「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永嘉大乱,王室沦覆,唯琅邪西阳汝南南顿彭城五王获济,至是中宗登祚。先是岁星镇辰,太白四星聚于斗牛之间,五铎又见于晋陵,冥数玄感,若合符契焉。又初玄石图有牛继马后,故宣帝深忌牛氏,遂为二珰,其一口以贮酒,帝先饮佳者,以毒者酖其将牛金,而恭王妃夏侯氏通小吏牛钦而生元帝,亦有符云。(《御览》九十八)
同观察使张公仲方大和元年夏祷雨归至圣泉寺作(题拟) 唐 · 李敬彝
押灰韵
雨随青嶂合,云拂画旗来。
见《淳熙三山志》卷八、《闽都记》卷十一(〖1〗《淳熙三山志》云:「今诗牌在圣泉。」同作者为张仲方、李贻孙、彭城三人,《全唐诗》仅收仲方诗。)
即席为诗献徐州节度王智兴(时于使院会饮赋诗) 唐 · 张祜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古来英杰动寰区,武德文经未有馀。
王氏柱天勋业外,李陵章句右军书。
按:《唐诗纪事》五十四王智兴名下引此诗,前三句作「十年受命镇方隅,孝节忠规两有馀。谁信将坛嘉政外(第四句同)。」又《全唐诗》三百十四王智兴《徐州使院赋》,第一句「三十年前老健儿」,《剧谈录》作「平生弓剑自相随」,第四句「独」作「自」。附注于此。○《剧谈录》上。
代乞徐州劄子 北宋 · 强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二八、《祠部集》卷一三
臣近三上章乞就移徐州,伏蒙圣慈遣使降诏,不允所乞。岂惟恩礼之重,惧弗克称,伏读睿训,尤增悸慄。始者地震北道,民流去四方,朝廷以四路绥御之柄全属臣。臣于此时,势有可辞而不以为辞;今灾震既息,流徙既复,民和岁穰,几至无事,而又去三路之烦,而就一道之简,可以无辞矣而辞之。由外而观臣,则有若所为倒错,而图安已甚。在臣自省,则以为前日之不辞者,力犹可勉;今日之必辞者,疲不任剧。若犹处此,则上不能勤宣陛下利泽,下不能深究兵民疾苦,中不能完养老臣久衰之气,是朝廷重易臣一州,而俾臣负三不能之患,恐非所以厚仁恩、念旧物之本意也。臣识具材术,无足过人,如天性所得之多,私心自信之笃者,惟至诚朴忠尔。今臣以朴愚之诚叩陛下,倘陛下垂听而哀怜之,使养疾僻州,避远要剧,物性得所,自然安和。天地之恩,有如今日之再造;犬马之力,敢忘异时之少施。然臣尚有馀恳,谨附陈其口奏云。
按:此文又见韩琦《安阳集》卷三六,题作《北京乞就移徐州第四表》,然前后文句多异。盖强至拟稿后,韩琦又有所润饰修改。今并存之。
考试毕登铨楼 北宋 · 刘攽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春云浓淡日微光,双阙重门耸建章。
不上楼来知几日,满城无算柳梢黄。
按:宋刘攽《彭城集》卷一八
鸿庆宫三圣殿赋 北宋 · 刘攽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八四、《历代赋汇》卷七三、《渊鉴》卷三四二
臣伏见陛下追述祖考,崇奉明祀,新作三圣殿,以昭孝明功于天下。臣以文学中第太常,试官秘书,目睹盛事,不敢以鄙薄自绌,辄作古赋一篇,以歌咏盛德。昔《灵光》、《景福》之作,世称其美丽,然其所谓壮大,不出雕刻画缋文彩之煌煌而已。又盛道工人之巧,民力之众,材木之多,金玉之伟。臣以谓王者有作,则必智者献其巧,壮者输其力,山林不敢爱其材,府库之聚,皆所供亿也。是物理之常,不足以夸大,臣愚窃陋之。若夫天命废兴之际,圣王授受之符,非敏智通达,未有能究知其始终者,固难为寡见浅闻者道也,臣窃大之。是以略所陋而张所大,不敢仰希风人雅颂之列,庶几有其志云尔。
盖上帝之所以选建明圣,命以天位者,乃所以享德而报功焉。未有德盛于前,功播于后,而其子孙寂寥,千载无声者也。贤哲所谈,六籍之云,德莫著于有虞,功莫隆于五臣。禹平水土,夏姒以家。司徒后稷,是教是食,肇商兴周,历载数百。皋陶大理,五刑以明,于其苗裔,乃兴于唐。若夫董淳耀以攸司,奏庶民之鲜食,焚山烈泽,害服妖息,鸟兽咸若,草木允殖,固伯益之力焉。天报以位,俾秦周继。于其子孙,诬祖不绍,去火即水,叛礼尚刑,法以惨急,然犹兼六国、一天下。而不知变于初,二世以毙。非天不相朕虞之后,乃其否德,得罪于祖而断弃也。惟伯益之功未报,是以大命复集于赵氏焉。五代丧德,九土分裂,海水横流,民用垫溺,鸟兽昌炽,黔首失职,滔滔惑惑,盖若洪流之未辟。于是太祖乘火而帝,继益之功,天胙吉土,曰惟商丘。是为星火大辰之居,亦曰明堂布政之由。山潜离隐,或跃在渊,以有九有,百度正焉。削祸戡乱,出民涂炭,风挥日舒,天地正观。荆燕吴蜀,楚越梁冀,慑威怀仁,奔走失气。崛强者报服,柔从者加赐。太宗承之,真宗成之,登封降禅,矢直砥平。巍巍乎邈三五而俦俪,彼汉魏之琐琐,曾何比京。夫伯益始掌火而底绩茂,宋以火帝,兴于火墟,天之报施,岂不昭昭可推而类也哉?且夫积功以凝命而创业,因物以胙土,由土以建号,乐以反初,礼不忘其本。是故作于原庙,建之别都,三圣鼎列,大厦以居,以答景贶,以昭成功。俾子孙知厥所由,亿兆仰德而不穷也。厥后烈风云雨,电雷震曜,儆戒于下,滥炎流烧。天子怵于大异,反己正德,伏念七年,乃其有得。曰:「天以德训予,而以威震予,依类托谕,予敢不信?夫政不变不足以日新,礼不修不足以化民。天之示人,若曰政礼之敝,虽祖宗之为,犹当勿惮乎改更」。于是诏三事、饬九卿,和布揆于旧政,载损载益,以承天诫,以举圣职。夫既天行而日白矣,乃复閟宫,奖夫神衷,三后在天,对越上穹。经之营之,不日成之,闳伟奇丽,所以使宫寝之勿踰也。清閒窅密,又鬼神之所都也。絜百围而置楹兮,度千仞以架栋。择一木于万章兮,顾馀羡者犹众。般倕獶人之俦,献巧而林立兮,莫不心竞而贾用。亘长廊其如城兮,辟重门其似洞。栾栱粲其如星兮,侏儒屹其承重。如翚斯飞、如鸟斯革兮,诚可慄其将动。阖阴房之密静兮,虽六月其必寒。辟阳荣之敞丽兮,盖中夜而已旦。涉广除而径上兮,每百尽而一级。历青珉之莹滑兮,曾不得而侧立。顾风雨之在下兮,足以避夫燥湿。良非人力之所为兮,宜鬼神之攸集。于是使夫设色之工,后素之巧,想象形容,图写必效。夫其龙颜日角、天质之颙昂兮,臣乃今知真人之异表。于是驾銮辂,登玉虬,千乘万骑,云动而景附兮,想平生之豫游。旂常缤纷以赩翕兮,钟鼓轩轰,箫管发而啁啾。杂鱼龙之奇技兮,蜿蜒曼延于道周。百神纷而并迎兮,出阊阖而御夫龙舟。尔乃川后静波,屏翳息风,舳舻相衔,若复道之延属兮,亘千里而相通。百工备官而夙设兮,棹夫欢呼而奏功。惟吉行之五十兮,馀日力而靡穷。既届既止,威仪若初,以幸夫寿宫。乃即前楹,以修祀事。威神如在,望之可畏。殚金玉以备用,罄飞潜以荐味。帷帐筦簟之安肆,几杖笔研之储偫。靡一物之盖阙兮,所以广孝思而尽心志也。守臣侍祠,罔不肸饰,既事而旋,閟而莫觌。列仙之儒,偓佺之伦,迎神颂祗于其侧。若夫祝融、重黎,相土、阏伯,固已喜动乎魄,情见乎色,护清跸而晞盛德也。巍巍大哉,不可得而记已。且夫天命之不忘,人主之大宝也。祖宗之有继,子孙之勿替也。兹圣王所以正统垂业,超商迈周,恤嗣锡羡,贻厥孙谋,使万有千岁,得以睎风而承流也。遂作颂曰:
崇崇商丘,大火主兮。曰宋之兴,道是配兮。建邦设都,以有九土兮。有皇上帝,明德辅兮。伯益之功,邈不可忘兮。三圣承承,有烈光兮。奕奕寝庙,神翱翔兮。胥千万年,尚无疆兮。
按:《彭城集》卷一。又见《皇朝文鉴》卷四,《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五九七,考工典卷四八。
种谊等进爵增秩制 北宋 · 刘攽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九一
敕具官某等:羌虏桀黠,犬羊相聚,倍负恩义,恣肆蜂虿。尔等董帅精锐,齐一心虑,内则参预谋画,外则奋励筋力,或保护辎重,坚固根本。以是生致酋首,荡平区落,执讯效级,仍为战多。盖赏不踰月,所以示劝,进爵增秩,国有常典。各膺殊渥,益图来效。可。
按:《彭城集》卷二二,清抄本。
蕃官赵醇忠等宜有懋赏用劝成绩制 北宋 · 刘攽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九一
敕具官某等:边兵西讨,羌酋就禽,皇威宣畅,夷落耸服。尔等诚以属国,躬预戎行,力不遗馀,事以办集,宜有懋赏,用劝成绩。使联郡符,差以付与,敬服恩荣,益思勉励。可。
按:《彭城集》卷二二,清抄本。
秦贵等宜推懋典庸示劝赏制 北宋 · 刘攽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九一
敕具官某等:躬帅锐士,罙入羌部,戎律整齐,夷落震慑。荡区脱之种族,绝河津之要路。上功数级,粲然可观,师徒鲜耗,尤足嘉尚。宜推懋典,庸示劝赏。郡符使联,以差增进,蒙被优渥,益思报称。可。
按:《彭城集》卷二二,清抄本。
七门庙记 北宋 · 刘攽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四、《皇朝文鉴》卷八一、《文章正宗》续集卷一六、《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九○、《古文渊鉴》卷四八、嘉庆《庐州府志》卷二一
嘉祐二年,予为庐州从事,始以事至舒城,观所谓七门三堰者。问其居人,其溉田几何,对曰凡二万顷。考于图书,实魏扬州刺史刘馥所造,自魏至今,七百有馀岁云。予于是叹美其功。后二年,校书郎包君廓为县主簿,尝与予语及之。包君谓予曰:「馥信有功,然吾问于耆老,而得羹颉侯信焉。初,汉以龙舒之地封信为列侯,信乃为民畎浍舒河,以广溉浸。信为始基,至馥时废而复修耳。昔先王之典,有功及民则祀之,若信者,抑可谓有功者乎!然吾恨史策之有遗,而吾怜舒人之不忘其思也,今我将为侯庙祀之,而以馥配,子幸为我记之焉」。予因曰:「诺」。顷之,包君以书告,曰庙谨毕事。予曰:昔高帝之起宗室昆弟之有材能者,贾以征伐显,交以出入传命谨信为功。此二人者,皆裂地为王,连城数十。代王喜以弃国见省,而子濞亦用力战王吴。独信区区,仅得封侯,而能勤心于民,以兴万世之利,其爱惠岂与贾、濞相侔哉?夫攻城野战,灭国屠邑,是二三子之所谓能杀人者也。与夫辟地垦土,使数十万之民世世无饥馁之患,所谓善养人者。于以相譬,犹天地之悬绝也。然而贾、濞以功自名,信不见录,岂杀人易以快意,养人不见形象哉!周公之书曰:「民功曰庸」。藉使信生当周公之世,其受赏非贾、濞之所敢望矣。虽然,彼贾、濞之死,泯灭无闻久矣,而信至今民犹思而记之。此所谓得乎丘民,而世之宠禄,当时则荣,殁则已焉者乎!夫事有可继,君子继之,不必其肇于己而后为功也。若刘刺史起于三国乱亡之馀,蒸庶扫地,顾独以农为先,事功一立,迄今长存,虽曰脩旧,是可谓功矣。予既嘉包君之能徇于民,使侯信之美不忘,又其建祀合于先王之法,于是书之。
按:《彭城集》卷三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高皇庙记 北宋 · 王文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七八
汉高皇帝以布衣提三尺剑有天下,世祖光武出应图谶,起南阳之师,遂复帝业,皆拨乱之主也。用能开基西京,延祚四百年,二十有四君,推本而言,皆丰人也。丰有五代所建汉庙,殿分前后,规模精完,邑人因之,以至于今。后殿神位,赵隐、鲁元之类,且犹立像,而帝自孝、惠以降,讫于东汉,一无所见。虽当时设意鄙近,亦丰人之阙典也。丰人奉汉祠甚严,每以注意,久之未决。淄川韩侯博雅好古,宣和辛丑出宰丰邑,祗谒汉庙,睹后殿摧坏,慨然悯之。视事未几,有重修殿宇、尊奉神像之言,与邑人之意合焉。众闻而谋曰:「昔太上皇在关中,尝以丰为念。高帝万岁后,魂魄犹思沛。其后圣子神孙,相继而立,安知不归附其先于是祠哉?讵恝然不为崇奉之计,成夙昔之志,以享神之福耶」?于是将仕郎王之才筮日鸠工,鼎新革故,土木增丽,而殿亦告成。以九月三日奉安神坐,则迁旧像五位于前殿,而加彩绘焉。后殿则以太上皇、昭灵夫人居中,而列圣环置于四傍。有以武功创业者,有以文德守成者,衣冠严整,穆穆雍雍,使人望之肃然矣。神之联位也,二十四君如处乎一家;人之瞻仰也,四百馀年如睹乎一日。岁时赛祷,则休祥嘉瑞将骈集向应,以福我丰人矣。镂石而揭之,用以告后人。时宣和三年十月二日。
按:光绪《丰县志》卷一二,光绪二十年刻本。又见正统《彭城志》卷一五。
满江红 括山谷听宋宗儒摘阮歌 宋 · 林正大
押词韵第三部
落魄高人,拼百万、青铜一醉。
挥素手、朱绳一抹,四筵惊起。
催织寒虫秋弄月,叫群独雁天浮水。
更黄鹂、紫燕对春风,争繁脆。
悲楚国,羁臣意。
怜汉女,逾千里。
似深闺恩怨,共相汝尔。
我有江南丘壑趣,此弦能道心中事。
要曲肱、时听写松风,云窗里。
附:山谷听宋宗儒摘阮歌:翰林尚书宋公子,文采风流今尚尔。自疑耆域是前身,囊中探丸起人死。貌如千载孤松枝,落魄酒中无定止。得钱百万送酒家,一笑不问今馀几。手挥琵琶送飞鸿,促弦聒醉惊客起。寒虫促织月笼秋,独雁叫群天拍水。楚国羁臣放十年,汉宫佳人嫁千里。深闺洞房语恩怨,紫燕黄鹂韵桃李。楚狂行歌惊世人,渔父拿舟在葭苇。问君枯木著朱绳,可能道人意中事。君言此物传数姓,玄璧庚庚有横理。闭门三月传国工。身今亲见阮仲容。我有江南一丘壑,安得与君醉其中,曲肱听君写松风。
题张季云先生山庄图 其三 元 · 王恽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秋涧集卷二十九、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一百十五 宫室类
思长本与风云会,山迥空围水竹幽。
说似野猿亭际望,建封勋业在徐州。
按:公与徐州帅牙吾答相得甚驩官幕府参军至蔡改吏部郎中死沛县牙吾答即卢天瑞也
盗发亚父冢 元 · 朱思本
戏马台前范增冢,英风千载行人竦。
冢中宝气腾光芒,识宝贾胡心为动。
筑室潜谋二十年,一朝凿井穿其垄。
畚锸才深四十尺,乃有石盘青巃嵷。
四旁牂杙大十围,各施九十森环拱。
石穿棺翣更分明,漆光可鉴刚而巩。
斲之不用挥金椎,白骨俨然全顶踵。
宝剑未化横苍虬(宝剑未化横苍虬 风月堂杂识作「匣开宝剑露盘龙」。),金玉辉耀气交拥。
贾胡致富须臾间,弃骨沟中宁愧恐。
平原无色鼓角悲,山鬼夜号川泽涌。
太守陈公英俊才,慨叹奸偷吾所统。
亟呼五百取群盗,械置狴犴见仁勇。
伤哉亚父天下奇,鸿门高会真危机。
火龙飞起实天意,拔剑起舞空尔为。
风云变化失隆准,玉斗一碎山河非。
如公明义古亦少,发愤乃作彭城归。
六合茫茫汉疆土,厚葬何人诚可嗤。
君不见骊山牧竖遗烬酷,不如王孙裸葬良亦足。
风月堂杂识:范增墓,一名亚父冢,在徐州城南一里许。元季有贾胡盗发其冢,深四十尺许,得宝剑。虞邵庵诸公皆有诗悼之,朱本初一首云云。
石人谣 元 · 无名氏
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
草木子:徐州盗韩山童叛。先是,至正庚寅间,参议贾鲁以当承平之时,无所垂名,欲立事功于世,及河决南行,劝脱脱求夏禹故道,开使北流。身专其任,濒河起集丁夫二十六万馀人。朝廷所降食钱,官吏多不尽支,河夫多怨。韩山童等因挟诈,阴凿石人,只开一眼,镌其背云云,预当开河道埋之。掘者得之,遂相惊诧而谋乱。
平胡录:一云:先是河南北童谣云云。及鲁治河,果于黄陵冈得石,如谣云。
七修类稿:韩山童,栾城人。祖父以白莲会烧香惑众,至山童,因枣阳有男周岁暴长四尺,皤腹如世所塑布袋和尚者,遂倡言弥勒下生,天下当乱。又阴凿一眼石人,埋当道,镌其背云:「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七修类稿卷八作「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
。」
杭城陈德全架阁录示至正十一年大小死节臣属其都济尔以下凡十三人王侯以下凡九人徵诗二首并后序 其一 元末明初 · 王逢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梧溪集卷一
累朝承泰运,四海搆兵屯。
报国谁谋主,输忠独远臣。
苍梧愁思竭,青竹汗痕新。
少赐当时姓,华风接后尘。
按:是年盗麻起二月山东副都元帅都济尔师出邹平县中流矢死五月徐州兵马指挥使图噜亳州陷阵死六月广德翼万户关珠舍塘洋水战死汴梁路同知黄头项城县被执不屈死时尚乘卿那海戍项城语子布固图侄阿喇布哈等曰彼人新执黄头势駻突甚与其应敌孰若进讨苟天未厌乱吾一门不忝卞尚书矣布固图等曰大人誓许国儿辈何爱死遂戮力战多所斩获卒以援绝咸死之七月广东奏差发里率白徒拒周塘或劝之走发曰禄位无小大见危则致死焉亦死之安东万户都噶尔千户高安图并中流矢死颍州九月汝宁知府旺扎勒府判福禄护国连抗十日城垂陷仰天呼曰臣等义不辱竟投水死西城司副使塔海守徐州既捷(一作大捷)转战死东壁(一作东盘)十二月宣徽院使特穆尔河南万户察罕相继鏖战死南阳卧龙冈下托卜戬赠辽阳左丞谥襄悯图噜赠河南参政谥忠勇关住赠浙东宣慰使谥遂悯黄头赠兵部尚书谥忠介那海赠河南右丞谥壮勇发里赠南海县簿尉都噶尔赠淮东宣慰使谥忠果福禄赠兵部尚书谥忠遂安图赠淮东宣慰司同知谥介悯旺扎勒赠淮东宣慰使谥壮悯塔海赠辽阳参政谥忠勇特穆尔赠河南平章谥桓悯察罕赠山东宣慰使谥恪悯
游昆山怀旧伤今一首 元末明初 · 王逢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梧溪集卷四
张士诚降元,元追封士德为楚国公,庙祀昆山,杨廉夫诗所谓”先封楚国碑“也。
丈夫贵善后,事或失谋始。
桓桓张楚国,挺生海陵鄙。
一门蓄大志,群雄适蜂起。
玄珠探甓社,白马饮浙水。
三年车辙南,北面复同轨。
量容甘公说,情厚穆生醴。
誓击祖逖楫,竟折孙策箠。
天王诏褒赠,守将躬岁祀。
翼然东昆丘,兰橑映疏绮。
青蘩春荐豆,翠柏寒动棨。
乾坤宥孤臣,风雨猖五鬼。
铜驼使有觉,存(作荐)惧卧荆杞。
列朝诗集:张士诚降元,元追封士德为楚国公,庙祀昆山。杨廉夫诗所谓「先封楚国碑」也。
黄鹤楼感兴四首 其三 明 · 沈钟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黄鹤楼集卷上
崚嶒千仞叠层楼,管领江山亿万秋。
草树参差横断野,帆樯上下乱行舟。
乘云尚忆仙人去②,怀国谁甘屈子忧③。
拟为黄花酬令节④,霜空萧瑟且归休。
【校注】
(2)乘云:崔颢《黄鹤楼》诗首句,诸本皆作“昔人已乘白云去”。今通行作“昔人已乘黄鹤去”。
(3)屈子:屈原,名平,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楚人。初事怀王,甚见信任,官左徒、三闾大夫。后以忠信见疑,遭人谗毁,放逐江南。因见楚国政治腐败,无力挽救,遂投汨罗江而死。
游桓山 明 · 程敏政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别路停桡泗水浔,秋山高处一登临。
夕阳回望州城远,落木中穿石洞深。
桓氏久应无葬骨,梵宫聊尔系游心。
磨崖尚刻苏公字,击节何人续楚吟。
注:予自南畿校艺北归过徐州楚英侄方同知州事追饯桓山僧舍观宋司马葬穴及苏文忠公石刻久之赋诗而别时成化丙午九月二十四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