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注释
授文天祥通议大夫右丞相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诏 宋末元初 · 陆秀夫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二六
帝王之立,中国惟修政,所以攘夷;辅国之重,朝廷惟用儒,所以无斁。朕作其即位,图厥敉功。介臣不二心,历险夷而一致;咨汝宅百揆,赖文武之全才。亟归右揆之班,并授元戎之柄。肆扬大号,耑告群工。具官某骨鲠魁落之英,股肱忠力之佐。仁不忧,勇不惧,坎维心之亨;国忘家,公忘私,蹇匪躬之故。适裔虏之猾夏,率义旅以勤王。慷慨施给铠之资,豪杰雷动;感激洒登舟之泪,忠赤天知。虽成败利钝逆睹之未能,然险阻艰难备尝之已熟。独简慈元之爱,爰升次辅之联。方单骑以行,惊破夷虏之胆;及免胄而入,大慰国人之心。天地之所扶持,鬼神亦为感泣。今职方虽非周邦之旧,而关辅未忘汉室之思。伊欲闯辇毂而追三宫,复钟簴而妥九庙,非内治饬何以实元气,非外威振何以折遐冲?披荆棘于灵武之初,予未知济;收桑榆于渑池之后,事尚可为。思昔元勋,有如臣浚,在思陵已登乎亚相,更孝庙乃复于旧班。式同今日之中兴,罔俾前修之专美。况同列崇皋陶之逊,而初政俟公旦之来。庸再秉于国钧,仍惠长于枢密。优督府雕戈之赐,峻文陛黄伞之除。申拓赋畲,式隆宠数。于戏!《春秋》以归季子为喜,朕方循于私情;晋人谓见夷吾何忧,尔共扶于衰运。尚坚忠孝,大布公忱。迄图社稷之安,茂纪山河之绩。其祗予命,永弼于彝。
按:《宋左丞相陆公全书》卷三。又见《文山先生纪年录》注(四部丛刊本《文山先生全集》卷一七),《续宋宰辅编年录》卷二三,《宋四六选》卷四,同治《庐陵县志》卷四七,光绪《盐城县志》卷一五,《厓山集》第四页。
盐城郡斋联句(明谷,昆仑。各用手笔净写与之。今见在。) 清 · 洪世泰
五言排律 押支韵 出处:柳下集卷之二、明谷集卷之四盐城录
浩荡乾坤内,浮生各有为(道长)。
駏蛩非一性,兰菊亦殊时(汝和)。
末路牙琴在,交情古剑知(昌大)。
百年真莫逆,千里得相随(道长)。
官舍携明烛,宾筵对玉卮(汝和)。
登楼谢公胜,赋雪马卿奇(昌大)。
鹗立当朝正,鸾栖下邑卑(道长)。
名惭岘首石,兴在习家池(汝和)。
健笔山河得,清游观沼宜(昌大)。
绿陂通海满,红藕度秋衰(道长)。
领略环滁记,追腾泛颖诗(汝和)。
浦帆寒雨落,城角晓霜吹(昌大)。
野入窗中尽,天从树外垂(道长)。
重修梧相阁,一读李侯碑(汝和)。
旧迹丹青改,遗祠父老悲(昌大)。
古今殊有感,文酒若相期(道长)。
壁月三更转,朱栏百尺危(汝和)。
绮罗争夜醉,歌曲使人迟(昌大)。
凫舄追仙宰,龙宫访远师(道长)。
枫松森寂历,台殿郁参差(汝和)。
佛日悬金塔,天花隐宝帷(昌大)。
洞回岩径约,峰拆海波驰(道长)。
应接知无暇,攀登却忘疲(汝和)。
奇观不尽意,浮世故多歧(昌大)。
恻恻捐亲友,悠悠告别离(道长)。
北风征马动,南浦客舟移(汝和)。
绝艺无知者,悲歌欲向谁(昌大)。
赖公贤父子,怜我拙男儿(道长)。
即事成三影,傍人总九疑(汝和)。
殷勤白驹咏,迟暮重来思(昌大)。
按:岁庚午。余在盐城。沧浪洪道长从留数月。作文酒之会。临别赋此。存窝书。(沧浪晚号柳下)郡斋。即盐州东阁也。汝和府使崔公(锡鼎)之字也。昌大乃其胤进士公也。临别酒中。相与联句。余先唱一句。公曰书字书。公又继之自书其字。进士公又继之书名。不以字者。嫌于尊也。今皆从本书之。贵实迹也。洪世泰谨识。
踏莎行 次周梦庄咏新绿韵即题其词集 清末至现当代 · 陈方恪
押词韵第八部
意气拿云,生涯泛藻,淮南归梦知多少。
年年别浦送寒潮,秋风一夜苕花老。
瓜井清吟,蔬枰凄调。
遗民往事惟君道。
仙才忠厚托灵均,挑灯那赋伤春草。
(注:见陈方恪遗稿散页(三);此词又名《踏莎行·梦庄先生出视所为词。因次集中新绿韵,题后》,约作于一九五五年。周梦庄(一九〇一-一九九八),江苏盐城人。曾任报社编辑,长期研究文物考古,著有《邓石如年谱》;后为盐城市政协副主席,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过盐城寄赠清江 近现代 · 宋词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元白论交十五年,金陵旧事已如烟。
驻车买醉添惆怅,提笔留诗更惘然。
迷路悲嘶行瘦马,失群哀叫雁孤旋。
人间尚有真情在,白发待君和此篇。
注:十二月接兰自昆山来信,约于春节在上海相会。为此,以治病取衣物请假南归,先将报告送队部,批准后再送分场部,最后经总场政治处批准,才得启程。时近春节,汽车拥挤。抵盐城后,将转车去南通,不及往访清江。于汽车站近处小饭馆用餐,独酌苦吟,得七律一首,投置邮箱。
雨霖铃 生离 近现代 · 宋词
宿酲未醒,已五更尽,鸳枕犹湿。
起来携手相送,霜风冷,庭园沉寂。
回顾朱窗绣户,更依依难舍。
待顷刻,独自归来,破镜孤衾泪空滴。
江边几度送行客。
涛声咽,谱写离人曲。
销魂最是此际,肠已断,无言可说。
莫问归期,两处相思,江南江北。
再回首,晨雾濛濛,天晓东方白。
注:昨夜饯别,虽生离犹如永诀,执杯相对,回首前尘,恍若一梦。心已成灰,泪已哭乾,犹不忍相负,期以复婚,约之再三,海誓山盟。时已深夜,酒至半醉。兰于我所携去之影集中,发现昔日某女伶赠余之玉照,顿生醋意,又起波澜,必毁之而后罢。情爱之事,爱极而生恨,恨极而又爱,真难以说清。入寝已过子时,缠绵中天色渐亮。霜天寒风,愁云惨雾。乘三轮车至下关,轮渡过江至浦口汽车站,送余登上去盐城班车。时为一九六五年一月十五日晨。
金缕曲 寄清江 其二 二首 近现代 · 宋词
押词韵第十二部
我已灰心透。
数平生,江淮三逐,七移星斗。
落魄文人谁似我,家毁妻离丢丑。
更羞向人前低首。
三十知非今恨晚,况伤心百事中年后。
风和雨,吹打够。
重重泪湿青衫袖。
有谁怜,江郎才尽,杜陵消瘦。
相遇天涯承劝诫,再莫留连杯酒。
唯此物才消僝僽。
今发牢骚心胆怯,且吞声忍泪休开口。
言不尽,恨难剖。
注:余经盐城访清江不遇,至射阳县城合德,得见。沦落天涯,重逢故人,两日盘桓,大醉,畅诉衷曲。清江洞察世事,已淡泊名利,对余有所规劝。别后数月,未见音信。余在农场日出而作,日落出息,艰苦备尝,寂寞难耐,每于深夜念及故人。犹忆昔日,清江致余书中有言:“即令千金一掷在前,也难抵人生感情点滴”。乃于耕锄之暇,效顾贞观寄吴汉槎《金缕曲》词,一抒生死友谊之感,以词代书。一九五六年春。
金缕曲 再寄清江 近现代 · 宋词
押词韵第十二部
数月平安否。
记离时,江儿绕膝,西窗对酒。
冷落中秋今又到,露白月明人瘦。
共佳节几人能够。
罪逐海滨真是福,数平生只剩风两袖。
尘土事,还依旧。
谁人才是翻云手。
算今番,又经一度,风狂雨骤。
祸及功臣冤再起,唯念文坛师友。
料老死终难相救。
已尽穷途浑不管,有微薪六十能糊口。
安贫贱,且低首。
注:至秋,红卫兵兴起,破“四旧”,“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已席卷全国。每日报载,诸多元勋、功臣、著名作家、演员、学术权威均成罪魁,批斗凌辱,游街示众。余恐遭不测之祸,已将诗文藏起,几部诗集转移于一无锡知青处。今春自南京返农场途中,经盐城,与清江欢聚两日,讵料别后数月,又历巨变,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中秋之夜,以词代书,再寄故人。一九六六年秋。
寿韦教授蒹堂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从军少日,作赋名都,差许登楼拟王粲;
问年甫强,得时则驾,未应学圃老樊迟。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韦仲公(1924——1998),字蒹堂,江苏盐城人,诗人,文学作家。曾任台湾东吴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华诗学所研究委员。幼孤失学,少年从军,于戎马倥偬中力学不辍,凡道、易、禅、经、文史歌赋,无不穷研,并有所成,书画亦卓然名家。中岁为词,创作颇丰。其《芝山词》多长调,守律严细,有白石之清刚,碧山之幽咽,写去国怀乡,赤子之情,催人泪下。台岛词家作品予所见不多。有《北来堂诗》、《芝山词》、《易事》、《佛学概论》、《道家哲学》等书。
韦仲公与成氏同为中华诗学研究所成员。成氏有诗《题韦蒹堂画松》。韦仲公有《和龚嘉英教授秋闱怀楚望成公原韵》。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有《登楼赋》传世。
问年甫强:指年龄四十岁,出《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
得时则驾: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出自《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老子韩非列传》。
学圃:学种蔬菜。《论语·子路》:“﹝樊迟﹞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朱熹集注:“种蔬菜曰圃。”
樊迟: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内的重要人物,继承孔子兴办私学,在儒家学派广受推崇的各个朝代享有较高礼遇。唐赠“樊伯”,宋封“益都侯”,明称“先贤樊子”。其重农重稼思想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参阅《史记·仲尼弟子传》。
笺:题韦蒹堂画松:
竹劲梅清德不孤,岁寒无改见真吾,平生贞介甘岩壑,何物区区五大夫。
韦仲公与成氏同为中华诗学研究所成员。成氏有诗《题韦蒹堂画松》。韦仲公有《和龚嘉英教授秋闱怀楚望成公原韵》。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有《登楼赋》传世。
问年甫强:指年龄四十岁,出《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
得时则驾: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出自《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老子韩非列传》。
学圃:学种蔬菜。《论语·子路》:“﹝樊迟﹞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朱熹集注:“种蔬菜曰圃。”
樊迟: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内的重要人物,继承孔子兴办私学,在儒家学派广受推崇的各个朝代享有较高礼遇。唐赠“樊伯”,宋封“益都侯”,明称“先贤樊子”。其重农重稼思想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参阅《史记·仲尼弟子传》。
笺:题韦蒹堂画松:
竹劲梅清德不孤,岁寒无改见真吾,平生贞介甘岩壑,何物区区五大夫。
挽李部长寿雍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雅座偶趋陪,独以谈艺谈玄为乐;
平生多智略,未竟作霖作楫之才。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时间:1984年7月26日。
李寿雍 (1902——1984),字震东,江苏盐城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英国牛津大学、伦敦大学。曾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委员、指导委员、常务监察委员,中央大学教授,湖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等职。1928年,李寿雍担任江苏省国民党指导委员会宣传部长。1940年任第三战区政治部主任。1942年调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1946年赴台,任“革命实践研究院”主讲兼研究所所长。1958年兼任国民党中央设计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同年6月,李寿雍担任国立暨南大学校长,一直到1949年5月。1961年任"考试院考选部"部长,旋兼任中央评议委员。1970年兼任中央纪律委员会主任委员。1971年、1972年先后辞卸“考选部”及纪律委员会职务。国民党十二届中央评议委员。著有《各国财政制度》、《共产理论全貌》等。
成氏有亲笔所书《考选部李部长震东先生六十寿序》。
谈玄:谈论玄理。 《世说新语·容止》:“王夷甫(衍)容貌整丽,妙于谈玄。”玄理,魏晋六朝专指老庄之说,后世泛指一般哲理。
作霖作楫:典出《尚书·说命》,意为宰辅之才。
李寿雍 (1902——1984),字震东,江苏盐城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英国牛津大学、伦敦大学。曾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委员、指导委员、常务监察委员,中央大学教授,湖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等职。1928年,李寿雍担任江苏省国民党指导委员会宣传部长。1940年任第三战区政治部主任。1942年调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1946年赴台,任“革命实践研究院”主讲兼研究所所长。1958年兼任国民党中央设计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同年6月,李寿雍担任国立暨南大学校长,一直到1949年5月。1961年任"考试院考选部"部长,旋兼任中央评议委员。1970年兼任中央纪律委员会主任委员。1971年、1972年先后辞卸“考选部”及纪律委员会职务。国民党十二届中央评议委员。著有《各国财政制度》、《共产理论全貌》等。
成氏有亲笔所书《考选部李部长震东先生六十寿序》。
谈玄:谈论玄理。 《世说新语·容止》:“王夷甫(衍)容貌整丽,妙于谈玄。”玄理,魏晋六朝专指老庄之说,后世泛指一般哲理。
作霖作楫:典出《尚书·说命》,意为宰辅之才。
招黄鹤楼赋① 其二 明 · 萧溥
出处:黄鹤楼集卷中
复申辞以招之曰:黄鹤仙人兮早归来,吾楚胜迹兮渠楼为魁48。
中兴普淖兮䆉稏含胎,民生浸苏兮若吹寒灰49。
贞百度兮上有法台,神明太守兮吏畏民怀50。
政通人和兮议鼎建51。
云甍雾琐兮丹融碧溷,会计停审兮斟酌株寸52。
举废固存兮,良有关乎治论53。
文杏为楹兮桂为梁,祓以桃茢兮涂以椒芳54。
时一宴会兮俦滥觞,神交气求兮偕徜徉55。
仙税驾兮白云乡,鹤弄影兮明月光56。
汝当擅东南之美兮,永郑重于吾邦57。
按:【校注】
(1)疑题衍一“楼”字。
(2)岁:即太岁,古星名。舍:居。犹言位于。游兆:即柔兆,天干中丙的别称。《尔雅·释天》:“太岁在丙曰柔兆。”辰:指日月交会之所。即夏历一年十二个月的月朔时,太阳所在的位置。《左传》昭公七年:“日月之会,是谓辰。”大梁:十二星次之一。日月一年十二会,故有十二次,各有专名。《尔雅·释天》:“大梁,昴也。”《礼记·月令》郑玄注:“季春者,日月会于大梁而斗建辰之辰。即夏历三月。庚申:记日干支。未渠央:即未遽央,指未匆促完结。渠,通“遽”,促;央,尽,完结。《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郑玄笺:“夜未央,犹言夜未渠央也。”
(3)梵宫:即梵宇。本指梵天的宫殿,此指佛寺。闾里:指平民所居。
(4)欻:忽然。《玉篇》:“欻,忽也。”烜:火。《周礼·秋官》有司烜氏,因以烜为火。旁周:旁、周,皆遍、广之义。划:裂物声。苏轼《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匝耳:犹遍耳,充耳。
(5)岿:高耸独立之貌。喻黄鹤楼被焚之状。归墟:指大海最深处。《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唯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蓬壶:即蓬莱仙山。因形如壶器,故称。曜灵:《楚辞·天问》: “角宿未旦,曜灵安藏?”王逸注:“曜灵,日也。”浑函:即浑涵。广远无际,笼罩万物。殆:几乎。旸谷:传说中日出之处。《书·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孔安国传:“日出于谷而天下明,故称旸谷。”《淮南子·天文》:“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也作“汤谷”。
(6)邈:远。清微之都:清微,道家称三清之一,指天。《酉阳杂俎·玉格》: “四人天外曰三清:大赤、禹余、清微也。”此指天府。攸居:居住之所。通明:传说中天上玉帝宫殿名。苏轼《次韵乐著作天庆观醮诗》:“无因上到通明殿,只许微闻玉佩音。”盱:张目。目不及盱,谓不能张目直视。郁罗:盖即大罗。道家称最高之天为大罗天。《酉阳杂俎·玉格》:“三清上曰大罗。”朱熹《读道书》:“郁罗耸空上,青冥风露凄。”《真诰》:“云阙竖空上,琼台耸郁罗。” 玉京:指天宫。《魏书·释老志》:“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云笈七签·天地部》:“《玉京山经》曰:‘玉京山冠于八方诸大罗天。其山自然生七宝之树,一株乃弥覆一天,八树弥覆八方大罗天矣。’” 红云:《翼圣记》:“玉帝所居,常有红云拥之。”奥区:深处。刘协《文心雕龙·宗经》:“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
(7)化人句:《列子·周穆王》:“周穆王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 居之几何,谒王同游。王执化人之祛,腾而上者,中天乃止。暨及化人之宫。化人之宫构以金银,络以珠玉;出云雨之上,而不知下据,望之若屯云焉。耳目所观听,鼻口所纳尝,皆非人间之有。王实以为清都,紫微、钧天、广乐,帝之所居。王俯而视之,其宫榭若累块积苏焉。王自以居数十年不思其国也。化人复谒王同游,所及之处,仰不见日月,俯不见河海。光影所照,王目眩不能得视;音响所来,王耳乱不能得听。百骸六藏,悸而不凝,意迷精丧,请化人求还。”此即所谓“化人之游”。化人,张湛注:“化幻人也。”《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周穆王时,文殊、目连来化,穆王从之。即《列子》所谓化人者是也。”谓神佛变形为人,以化度众生者。妙,远。高朗,犹高明,高敞明亮,指天。块苏,即累块积苏,土块和草堆,此指大地。此二句意谓,黄鹤楼大火景象,如随化人远游于天之高朗处,下视所见,令人目眩耳乱,意迷精丧。
(8)蜃气:滨海地区,常出现由折光所形成的城廓楼宇等幻象,古人常误以为蜃所吐之气而成,俗称海市蜃楼。《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光景:景象,指由折光所形成的幻象。
(9)七泽:泛指楚地诸湖泊。司马相如《子虚赋》:“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胜概:美景,佳景。
(10)绵邈:长远,久远。顾:岂,难道。
(11)占角:犹占星,观星象以占吉凶。角,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感孚:盖谓感天命之信。《尔雅·释诂》:“孚,信也。”太史:官名。掌天文历法。明则专以天文占候之事归钦天监。
(12)啸梁:韩愈《原鬼》:“有啸于梁,从而烛之,无见也,斯鬼乎?”呻呓:《列子·周穆王》:“眠中啽呓呻呼。”殷敬顺释文:“啽呓呻吟,并寐语也。”诘曲:谓声音难以听懂。嗔恚:愤怒,怨恨。
(13)癸亥:记年干支。指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据本集《黄鹤楼杂记》,黄鹤楼于嘉靖丙寅(1566)焚于火,“先是,癸亥秋,大雷火入楼中,残其脊,云有妖,故击之,人亦讹言楼中夜闻人声,或为楼当毁祥云”。“往者” 以下云云,谓此。
(14)鬼有二句:见《左传》昭公七年。厉,害,灾。
(15)石不二句:《左传》昭公八年:“八年春,石言于晋魏榆。晋侯问于师旷曰:‘石何故言?’对曰:‘石不能言,或凭焉。’”杜预注:“谓有精神凭依石而言。”
(16)周釐王:周之第十六代王,名胡齐,在位五年。
(17)翘:启发。
(18) 龋然:笑貌。《后汉书·梁冀传》:“(冀妻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龋齿笑。”李贤注:“《风俗通》曰:……龋齿笑者,若齿痛不忻忻。”
(19)粤:助词,与“曰”通。《尔雅·释诂》:“粤,曰也。”《史记·周本记》:“奥詹洛伊,毋远天室。”文伟:即仙人费文伟。
(20)弭节而容与:《楚辞·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分,望崦嵫而勿迫。” 王逸注:“弭,按。按节,徐步也。”《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于是楚王乃弭节徘徊,翱翔容与。”容与,安逸自得貌。 灵岩:指黄鹄山。
(21)繄:助词,表语气。《广韵·齐韵》:“繄,辞也。”《左传》隐公元年:“尔有母遗,繄我独无。”杜预注:“繁,语助。”吕岩:即吕洞宾。优游:悠闲自得。
(22)榴皮:石榴之皮,其汁如墨,可作书画之用。《志雅堂杂抄》:“凡碾工描玉,用石榴皮汁,则见水不脱。”《群芳谱》:“凡使榴皮,根叶无犯铁器,不计乾湿,皆以水浆浸一夜,取出用之,水如墨汁。”苏轼诗序云:“回先生过湖州东林沈氏,饮醉,以石榴皮书其家东老庵之壁。”回先生,吕洞宾别号。写真:画像。《颜氏家训·杂艺》:“武烈太子偏能写真,坐上宾客,随宜点染,即成数人,以问童孺,皆知姓名矣。”按《江夏县志》云:“洞宾仙迹有二,一在县西南黄鹄矶,石壁上有遗像;一在县东北二里紫荆山西,石壁上有卧迹,今山北石刻洞宾仙迹四字尚存。”依然崖壁:指黄鹄矶石壁上之洞宾遗像。
(23)林樾:林阴。《玉篇·木部》:“楚谓两树交阴之下曰樾。”黄鹄山黄鹤楼东有仙枣亭,相传亭前有枣数株,忽结实如瓜,太守令小吏往视,小吏窃啖之,遂仙去。后人因建仙枣亭。“种枣如瓜”即指此。后相传吕岩尝过此,遂改名吕仙亭。
(24)灵巫:犹言神灵。律格:即格律。相传吕洞宾尝夜半吹笛黄鹤楼,并题诗于壁云:“黄鹤楼中吹笛时,白萍红蓼满江湄。衷情欲诉无人会,只有清风明月知。”诗即指此。
(25)谅:的确,确实。《诗·小雅·何人斯》:“谅不我知。”郑玄笺:“谅,信也。”
(26)地灵人杰: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灵,灵秀。物外:世外。“超物外”,超脱于世事之外。
赠陈钧石 现当代 · 单人耘
五言绝句 押屑韵
朝夕勤披卷,手冷心头热。
君亦迟眠人,应知夜来雪。
注:陈钧石名洵,阜宁人,余诗友也,时同在两浦铁路中学教语文课。
潮州荔枝词百首(录二十首) 其七 清 · 谢锡勋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出处:潮州荔枝词百首
古镇当年驻宋军,千秋重与宴红云。
瓮头酿熟春如海,杯酒谁浇太监坟。
按:惠来荔枝,以千秋镇为上。千秋镇荔枝,尤以太监坟为最。太监不知姓名,相传侍宋帝炳来潮,死葬于此。又潮人以荔枝酿酒,谓之荔枝春。红云宴见《南汉书》。又陶谷《清异录》:“刘鋹每年设红云宴,正荔枝熟时。”
别妻 近现代 · 宋词
七言律诗
深宵对酒泪如泉,相聚时难别也难。
一纸离书真在眼,八年共枕梦中缘。
既成遗恨分鸾镜,何必留情拔玉簪。
冷暖望君多自重,孤单从此少人怜。
注:与兰结婚八年,风风雨雨,离多聚少,性格虽不合,感情尚好。今秋开始社教运动,风暴突至,厄运降临。一九六二年余写短篇小说《落霞一青年》,发表于《人民文学》,译为日文,传至岛国,受好评。为此蒙罪,列为反党毒草,批判数月,处以流逐,下放淮海农场劳动改造。兰受政治压力,迫于情势,且恨余有负情处,离婚之意甚坚。余处忧患,已成贱民,为使兰不受拖累,乃同意。同去白下区政府办妥协议离婚手续。余情未断,犹有复婚之约。明日将分离,是夜备酒饯行,真断肠时也!
满江红 赞王实甫 近现代 · 宋词
押词韵第十八部
舞榭歌台,今犹唱,碧云黄叶(《西厢记》中名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想当时,挥毫蘸泪,悲吟啼血。
写尽人间情与爱,谱成千古风流曲。
问姓名,《录鬼薄》中寻(元代钟嗣成《录鬼薄》载:“王实甫大都人。”。),都城客。
家国恨,肠中热。
儿女情,情更烈。
向纲常暴政,夺戈一击。
风雪寒窑饥待米,芙蓉亭畔琴声咽(王实甫除《西厢记》外,保存下来之作品尚有《丽春堂》、《破窑记》、《芙蓉亭》和《贩茶船》各一折。)。
只余留三五旧残篇,夺魁笔(明贾仲明吊王实甫词中云:“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注:《江苏戏剧》设一“戏曲作家像赞”专栏,当年淮海农场难友金为民在该刊任编辑,约余写此词。余冤案尚未平反,一面告状,一面开始写作,首发此词。一九八○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