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注释
婺源县建学记(熙宁四年八月) 北宋 · 孙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五、《古今图书集成》选举典卷二一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
三代之所以治天下,损益有所不同。至于学校以养士,乡党以兴贤能,千数百载之间,未之有改也。先王之迹熄,下更汉、唐,仁君义主欲有为于天下,未尝不以得士为先急。然养之不以其素,求之不以其道,虽欲因时以就功名,而俊伟杰出,有纪于当世,考之以先王之法,观之以大学之序,则彼焉能胜其任哉。宋兴百年,仁宗皇帝始诏天下立学,盖有意于礼乐教化之事矣。今上即位,患学者弊精神于无用之诗赋,不足以应治官临民之实,三年春,始御集英殿试礼部贡士,策以致治之极;明年,遂下诏黜诗赋之科,使士明一经而求义理之所在,盖将遍得天下明经之士,以官使焉。夫诗赋之文,能言者知其无用。然自庆历以来三十馀年之间,朝廷以古文相尚,州县推行诏书,往往建庠序,教诸生,朝夕从事于六艺之文,虽隐约穷陋,多能喻上意,厌于雕篆淫浮之辞矣。故登科第,立朝廷,号多经术之士。上因人情之所愿,欲顺其势而利导之,反之所本,故天下翕然驰而赴之,莫有参差不齐之论。朝廷方兴学校,推三代选举之法,庶几于古治。呜呼,其盛矣哉!当是之时,秘书丞刘君定为县于歙之婺源,治成事简,邑之子弟从之学者,率常百有馀人。学者患其庙学庳也,相与请于州,易地而新之。盖经始于庚戌九月,越明年六月以成,凡为屋百有二十楹,而庙学之所宜有者皆具。材力不出于凡民,故无扰;簿领不关于胥吏,故无弊。因其时之閒暇,而无事于督责,故其成也迟久而壮大。刘君之为县,知其所先后缓急,邑人信而服之。又遭其时,得推所闻于学者,故能成此而不劳。然予闻之,学不患乎难知,患乎莫能行;不患乎难至,患乎莫能返。学者皆知宗孔氏矣,乃或得其粗而遗其精,或见其高而忽其下,或彷佛其一端,而不量其力之称否。故问农圃者有所不言,问鬼神者有所不答,问为政对之不同,而终其力之所至,岂苟相为异也哉!所以教之者各当其分,达之各尽其材而已。故其徒有可以治千乘之赋、任南面之责者,至于朝诸侯、有天下,则颜子一人而已矣。以彼诸子之材,有圣人为之师,日闻其所未闻,见其所未见,卒所以成就之者若此。呜呼,学其不既难矣哉!若夫后世之士,去圣人既已久远,得其书读之,不尽其意,又不谨其所习,则其入于杨、墨、申、韩之学也,将孰禦之哉?予既爱刘君之治,又嘉其邑人服从其令,以相勉于学,悉力以营新宫。思所以传示永久,则相与千里而丐文于予,因为原本朝兴学之次序,告以学者之所难,以相其邑人,使之归镵诸贞石,立之庑下,以俟朝廷教化之成,而婺源之士多成材也。刘君字子先,鄱阳人,好学而有文章,盖其志将有为,以见于世云。熙宁四年八月十五日,承奉郎、守右正言、直集贤院、知广德军管内劝农事、骑都尉、赐绯鱼袋、借紫孙觉记。
按:民国《重修婺源县志》卷六五,民国十四年刻本。
故承议郎孺人张氏埋文 北宋 · 叶极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六
承议郎汪公讳路,捐馆舍后八年,孺人张氏亦以寿终,实宣和七年冬十月四日也,享数六十有七。男五人,女二人。靖康二年春二月二十二日,即承议公墓合葬。先是,其孤以行实丐铭于名世能文者,日月协期而铭未至,姑叙次大致,刻石于圹。张,巨姓也,自上世丰财而知教,迄今族系为婺源望。孺人早孤,祖母寿安君钟爱之,尝曰:「吾阖门千数百指,无如是女贤。为择所宜归」。得承议公。内助有闻,三遇恩封,人谓积善蒙报。呜呼!淑质懿范,宜有铭。它日植碑飨堂,垂示永久,此不悉载。奉议郎知临江军新喻县叶极书。
按:江西婺源县博物馆藏志石。
故衡阳郡太守张公埋文 宋 · 张南俊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
先考姓张氏,讳敦颐,字养正。生于绍圣四年正月初十日。本汉留侯之裔孙。七世祖自歙之黄墩迁婺源,故世为婺源人。□□□□通奉大夫;母□氏,累赠硕人。通奉治家以严,酷于教子。先考少笃学,未冠,兄弟齐□□□南渡之后,以太学举,中绍兴八年进士科。初授潭州左司理参军,次历仪真、邵武、南剑三任教授。□□年□□从政郎。十九年,以国信所赏转儒林郎。二十三年,改□□郎。三十年,转奉议郎。□□□□□□□干办公事。三十一年,转承议郎,通判宣州军事。三十二年,皇帝登极,覃恩转朝□□□□□□□。隆兴二年,转朝散郎,知舒州军州事。乾道三年,转朝请郎。□□衡州军州事。将满,丐祠。□□□□□□敕主管台州崇道观。任满,乞致仕。淳熙二年,以太上皇帝庆恩,转朝奉大夫。九年,以大礼霈恩,赐五品服。初娶汪氏,累赠宜人,先先考五十六年卒。再娶江氏,故待制邈□□□,封宜人。子五人:南秀、南英、南俊、南寿、南纪。南秀早卒;南英过房为先伯后;南寿以先考补奏迪功郎、舒州太湖县主簿;馀应进士举。女七人,皆适宦族。男孙五人:诚之、敬之、来之、佑之、升之。女孙六人。曾孙一人:绂。诚之乃南英之子,过□为南秀后。初,南寿将赴太湖,尝以迎侍为请。先考曰:「龙舒,吾遗爱在焉。汝往,勉事上官,勤于职业,以副吾志足矣」。南寿禀命而行,方及初□忽起白云之念,遂沿檄归省。先考且喜且泣曰:「岁月易得」!不数日复促其行曰:「吾幸无恙,可往终任」。南寿恋恋有不忍去之意,强之方还任所,时淳熙十年□月也。夫何志与愿违,至八月初,先考微感外风,顿然减膳,医虽接踵,药不复进。至十七日早,始□酣寐,因渐瞑目,享寿凡八十有八。南俊等泣血遣讣,南寿闻讣,星奔而还,共执丧礼。痛念养生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于是相以卜归窆之期,得十一年十月二十九日甲申吉,以礼安厝于南山;南山乃先考所自卜也。先宜人汪氏,先葬于本里之六原,今遂迁而合葬。先考行实,乃存日效子由自作遗记,记成,以示诸子曰:「吾名不高,位不显,殊无可书之事,惟生平立身行己,历官迁次,已见于此,他日不必以铭志于人」。并举温公之说为戒。南俊等遵依治命,姑且缓之;今逼葬期,谨以遗记掇其大略,埋诸墓隧云。南俊等泣血书。
按:江西婺源县博物馆藏志石。
有宋汪公汀州圹记 宋 · 汪庸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二七
有宋通直郎、知汀州汪公,以淳熙戊戌十二月九日卒于州之正寝。弟庸拊膺恸哭,痛念先人之后,聿兄起家至二千石,且骎骎乡用,以增光前休,何天敚之速邪!沥泣抆涕,勉毕含襚,护柩以归,先远戒期。谨即生平大概,纳诸墓隧。呜呼!其尚忍之。公讳赓,字子载,徽之婺源人。曾大父叔渐,奉议郎。大父蹈,宣教郎。父利和,左朝奉郎,赠朝请郎。母王氏,封太安人。公幼颖悟,日诵千言,力学敏识,大父深器许之。遭朝请丧,服除,用遗泽补将仕郎。铨闱优中,授右迪功郎,调邵武军建宁尉,部饶、信钱纲。循修职郎,以获强盗赏改承奉郎,授广德军签判。转承事郎、知吉州永丰县。转宣议郎。赈济有劳,特旨转宣教郎,以功分选知汀州,转通直郎。自尉擒盗,休有显绩。佐幕府,州倚以为重。括逃阁田二千三百顷,减月桩钱二万缗。永丰桥以水败,岁以旱告,拯灾救饥,全活不可胜数。在汀才八阅月,推正户版二万,复税籍万;奏还抚、建昌易绵绢银六千两,未报。公居官不拘多类此。遇事敏明,剖断精允,有剬剧材。吏畏其威,民怀其德,士夫服其廉,皆以章章在人者。迨公之卒,民哭之如父母。丧车所过,无不涕洟,此非出于矫拂勉强也。于书无所不观,所为文章,卓有典则。治家严整,内外无间言。孝慈友爱,乐振人之急,成人之善。从祖兄亡,家失所依,为嫁其女,字纲孤寡妹;子幼,取而鞠之,须成立乃听去。一日语家人以自少年苦立门户,言甚悉。亡几何,宴郡丞,终坐不一语乱,返室未安而逝,年四十有七。娶程氏,尚书瑀之女。男五人:輮、輗、轾、軝、輹。孙女一人。将以明年十一月壬申,奉公葬于家山之阳。呜呼,天道之不可致诘也!畀人以材德如此,乃于寿奚固啬之?因其所已为,殳其所未为,使天假之年,讵只是?今已矣,尚何言!独念太安人春秋高,方公无恙时,被锡类之庆,大合燕乐,以侈君恩,取纶綍「寿喜」之语名其堂,以奉䌽戏,顾愿昆弟斑申,此乐未艾。岂料兄乃溘先朝露,不克终养。使垂年之母,归扶其丧,葬临其穴,天伦之爱,痛当何如!行实之详,有郡丞冯君世显之状,待求立言君子为之志。姑崖爵里官伐,埋于盘龙坞。千秋之后,陵谷易处,庶知其为汪汀州之墓云。弟庸拜手谨书。
按:江西婺源县博物馆藏志石。
朱熹除提点江西刑狱公事制 南宋 · 陈居仁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八三、《道命录》卷六
敕宣教郎、直徽猷阁、主管南京鸿庆宫朱熹:尔好古道,据正不回,利物爱人,用志弥笃。拥州麾,分使节,先德后刑,民从其化,而救荒之政,所全活者尤众。久从家食,念之不忘。江右持平,往哉惟允。行尔尽心之学,广我好生之仁。可依前官,差提点江南西路刑狱公事。
按:民国《重修婺源县志》卷六四,民国十四年刻本。
重建婺源县丞厅记 南宋 · 徐幵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二七
天地之大,莫逃乎数。故儒以世言,释以劫言,道以尘言。昔汉尝凿昆明池,见灰墨无复土,曰:「此天地劫烧之馀也」。然则数之说,可不信乎!婺源在新安实为望邑,自令长以下,丞簿尉监。丞厅居县治之东偏,地形湫隘,大门西向,岁寖久,前后孰能新之者?嘉定十四年,东嘉陈公迈再转而丞斯邑,适值偃室久虚,郡委公兼权邑事,簿书期会,急于星火,县帑枵然,焦熬万状。公方抚字专勤,催科不扰,邑民翕然安其政。越明年八月二十有八夜,城南郁攸为灾,民居沿燬,县治所可容力者,厅与堂而已。独丞厅与居民连甍接榱,弗可扑灭,片瓦不存,岂非数欤?公即发廪赈恤,惟恐或后。诸司散给钱米,公奉行尤虔。老幼均被,曾无愁叹。居无何,仓使史公定之申请于朝,是年冬获旨,于本州交承钱内支拨三千缗下县,起造官舍。公以居民尚未兴复,若遽命工役,则土石材苇,公私交取,必致妨民,虽挈家居陋室不辞。又明年,民居庐舍渐有次序,曰:「可以即事矣」。始召匠计直。公材猷周于世用,事业袭于家传,政弗扰于民,蠹每防于吏。经营于姑洗之初,落成于林钟之盈。凡县治所宜有者,曰更楼,曰两廊,曰县狱,曰酒务,悉立成规。尝与同僚曰:「县治固所当急,丞为邑之贰,亦不可缓」。丞厅旧规,松庭居左,与厅相连比,仅能容竹数个。今易其址于厅之外东隅,吟哦于其地,厅与门庑轮奂一新。厅后辟一堂,扁曰贰政,极爽垲。堂增为五间,护以泊水,寝室有处,庖湢有所,内外几及百楹,恢拓有加焉。某闻之,职思其忧,则事不辞难。今公涉笔崔庭,蔚为潘县,事业责委,乃能于煨烬之馀,悉力营建。虽物之成坏不逃乎数,公则未尝委之于数而不图之以人事也。犹可委者,公解组在即,常情处此,必苟简灭裂。公不然,规模必求其广大,木植必求其雄伟,瓦竹必求其坚凝,去之日如始至,此又见公崇笃交承之谊,非止为一时计。公推此而广之,事业岂易量哉!幵晚窃末第,凄凉一尉,于公有同寅之幸,目系其事,可不述其颠末?故并书之。嘉定十六年十二月四日,县尉徐幵记。
按:民国《重修婺源县志》卷六五,民国十四年刻本。
朱熹赠太师追封信国公制(宝庆三年正月) 南宋 · 王塈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一、《考亭志》卷六
敕:天之未丧斯文,以方册之具在;书者所以载道,历古今而罕明。惟我宋之化成,有二程之杰出。虽博极群经而穷理,必提挈要指以示人。故于《论语》、《大学》之传,与夫子思、孟轲之作,常诲人而不倦,俾学者之易知。沿袭既讹,本真浸失,嗣兴道统,允属儒先。华文阁待制兼宝谟阁直学士、谥文朱熹,极高明而道中庸,多闻见而守卓约。凡六籍悉为之论述,于四书尤见其精详,纷然众说之殊,折以圣人之正。朕自亲学问,灼见渊源,尝三复于遗编,知有补于治道。载惟一节,历事四朝,早锡郡符,晚登橐从,始终之际,待遇弗渝。然而学士隆名,博闻美谥,备举当时之茂典,未充列圣之盛心。是用析圭五等之尊,定位三公之冠,申加礼赠,式究前猷。噫!身没言存,所以丘原之难起;源深泽远,实同义理之无穷。倘其不忘,歆此嘉命。可。
按:民国重修《婺源县志》卷六四,民国十四年刻本。
婺源县学建大成殿记 宋末元初 · 尤煜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八一
庆历中,诏郡县立学,往往多因庙为学。世儒有疑戴经有合之礼特出于汉儒,夫子之祠本不出阙里,而后世所在为庙,殆非先王涣萃之义者。窃常思之,先王制礼,本于仁义而已。天地百神之祭荐,宗庙祖祢之合漠,神明之格,肸蚃之交,本于仁者也。瞽宗之乐祖,八蜡之先农,以报本始,以明典则,本于义者也。仁义并立而礼备矣。是以释奠之礼,惟设荐馔酌奠,而无迎尸以下之事;舍菜惟止一献,无介,于仪尤略。详略之际,精义存焉。谓先圣先师之祠出于汉儒,而夫子之祠不出于阙里乎哉!婺源县学自承平在邑之西,中间更徙者一再,辄毁于火。绍定五年,佥议复迁旧址。黉序既成,而礼殿未立,邑士新湖口尉胡煚慨然以为己任。胡君久肄国庠,乃模仿图写,归而营之。盖庙学异处与凡位置像设,一循监学之制。资费尽出于家,盖三年而后成。使其子升属煜记之。煜惟婺源素称多士,而朱文公实出是乡,蔚为儒宗,以承伊洛之绪,上溯洙泗之原,盖六经之道,历千五百年,于是灿然复明,此其山川炳灵、文教显发之效,非他郡可得而并,则庙学之建,所以报本始,明典则者,亦宜与地灵人杰称。胡君是举,岂不甚伟?而世儒所疑,如前所闻者,可以泮然矣。抑又闻之,文公绍熙初守临漳,讨论孔庙仪文,如跻泗水,黜王雱,与凡祭器之不合于古者,而请诸朝,久阁不下。越五年,礼寺始取公初议行之,犹有不能尽如公意者。今之郡县,多未之有改也。文公在白鹿为先圣塑像,考古人坐制,参之成都礼殿旧像,坐皆反蹠,为说甚详。煜曩住于淮乡,人有分教朐山者,为煜言,学宫先圣旧像,实亦反蹠,则与文公所考相合。二事皆当附见,以诏后世,因并记之。殿成于端平乙未秋八月。明年三月甲子,朝奉大夫、试将监祭借紫尤煜记。
按:民国《婺源县志》卷六五,民国十四年刻本。
朱熹特赠太师追封信国公制(宝庆三年正月) 宋 · 陈卓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七三、《考亭志》卷六、《朱子年谱》前录二
肇祀南郊,已讫泰坛之礼;推恩迩列,爰申祢庙之褒。式重典刑,用昭悯锡。具位某心潜列圣,德配前修。家有成书,发千古不传之秘;户多满屦,为四方来学之宗。听白首于禁涂,皦孤忠于讲席。虽用之不尽,莫纾经济之怀;然仰之愈尊,荐厚推崇之典。兹繇令子,克相精禋,适当竣事之初,宜举□心之教。维垣禄品,已增松槚之春;广信称公,不改封疆之旧。谅惟英识,克对殊休。
按:民国《婺源县志》卷六四,民国十四年刻本。
晦庵先生祠碑阴记 宋末元初 · 胡升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七二
县学旧有濂溪、二程三先生祠,晦庵先生记。后又配以晦庵,遂为四先生祠。今晦庵祠在讲堂,王郎中记。自庙学灾,四先生祠未再立。先君知府因礼殿成,乃会学中诸友而议之曰:「晦庵之于吾乡,实鲁之夫子也。且先生归故乡,加意于乡人子弟甚至,合拟小宗之法,肖先生道德之容于堂,使里之学者瞻仰而兴起,于名教实有所补」。众既翕合,先君又谓夫子衮冕南乡,今晦庵先生密迩左右,岂容野服自逸?况晦庵先生尝引延平学中曹御史、陈了翁豸冠法服之制,以辨明道先生礼服矣,今吾乡得不以先生所以事明道者事先生乎?遂定用上公之服。后韩思轩建紫阳书院,亦用此制。中间谁妄改作,辄迁晦庵祠于学之东偏,大失尊师之意。咸淳戊辰春,知县洪公乃复旧贯,学子之心,亦幸稍妥。周、程三先生入从祀,不敢荐渎于学矣。
按:民国《重修婺源县志》卷六七,民国十四年刻本。
题程员外撰汪夫人传后(传附) 元末明初 · 王逢
出处:梧溪集卷二
弱龄身服苴,盛年髻束髽。
孤生况新寡,不谓寿命遐。
墙阴断肠草,墙外合欢花。
衰荣异本根,且复艺桑麻。
桑麻日以长,雨露日以养。
夫幸从弟贤,命子承祭飨。
洋洋灵在天,苍苍天在上。
忍为奔月娥,冥心共泉壤。
按:夫人名悌婺源下港里程昌文女也四岁父死于兵事母汪以孝闻伯父草亭先生怜之选嫁名家子汪德裕生一女而寡公始惧其不能安也使问之对曰妾不幸夫亡尚幸公姑在得备奉养何忍更适人或劝之曰夫人年少无子不以此时从良人后将何悔夫人曰吾闻女不事二夫夫天也天一而已夫死而遂去之是背天也背天不祥或又曰夫人今嫁幸而有子不犹愈于持孤身托冷室乎公姑固不汝望也何乃自苦夫人泣曰虽然吾父早世吾母守志数十年至今吾身一为汪家妇知死汪家而已奚恤其他里之富人因媒妁具聘币伺间以请者数辈卒不许家贫纺绩自给课童奴树萟岁时奉祭祀如夫在时公姑殁丧葬尽礼今年已七十馀老矣犹执女工不倦闾里姻戚称夫人之德无间言初德裕从弟泽民幼附夫人夫人子畜之及泽民长乃立其子梓为裕后以奉夫人梓事夫人益孝谨如实生已程文曰予从阁老著书睹春官旌表节义事甚悉率多京畿内郡之民闾阎幽远盖罕焉及读陈助教绎曾作夏侯玉珍传许汻卿善录载许伯冬妻颇与汪夫人类皆节义卓卓可以羽翼名教朝廷著旌表之令风劝天下而有司莫之省使志行湮郁不显白于世悲夫予弟尝为平江幕官尝言某帅妻诣官自陈愿上所受封比齐民得再嫁呜呼以礼坊民民犹有踰者若是哉予故论著汪夫人之事以俟察民风者览焉
墨竹 明 · 程敏政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北都旧日原无竹,近岁萧萧绿满城。
上苑数竿尤得地,东风头角看峥嵘。
注:进士婺源潘君玉汝得墨竹曰帝苑春风出令蕲水携以自随既而以考绩至京索赋诗其上玉汝尝从游因致意焉
送乡人吴之宽南归 明 · 程敏政
押皓韵
暑月终南讹,灵风动西颢。
季子江上来,言旋亦何早。
今年霖雨剩,九陌积行潦。
怜君千里外,净若水中藻。
坐与亲朋俱,客舍静逾好。
妙指高山曲,细字浮溪稿。
有时扣我门,谭吐亦倾倒。
依依乡土情,忍别萦怀抱。
开舟潞河浒,策蹇长安道。
因君重回顾,家山有遗老。
窃禄十载馀,主恩空浩浩。
何时许归觐,看穫江南稻。
练溪拖晴雪,屏山对苍昊。
阶庭倘休暇,相期共幽讨。
把手各西东,停云下琼岛。
注:吴硕之宽世居休宁之璜源读书工琴有声江湖间成化丁酉春偕佥宪婺源汪君希颜上京师希颜之内之宽之姊也相与侨居都城外凡月馀时积雨弥旬之宽足不妄出而数辱见过又假予所藏先达浮溪汪公之文手自传钞亦可谓质美而好学者哉未几告别南归因念予自壬辰以来欲为省觐之行者屡矣讲筵史局势不敢以私请故送之宽而有望云之思焉
黄鹤楼赋① 明 · 任家相
出处:黄鹤楼志·艺文·文赋·明代、黄鹤楼集卷中
维黄鹄之迤逦兮,蟠鄂渚而饮江②。郁兹楼之杰构兮,表荆郢之名邦③。奠崇墉以为基兮,跨层榭以为房④;造太紫以为宇兮,架虹蜺以为梁⑤。栾栌矗叠,甍牖奕张,藻井旖旎,罘罳高骧⑥。控压三楚,延眺八荒⑦。缅文伟之蜕化,伟荀瑰之仙寮⑧。咸鹤轩以蜚举,胥游憩而逍遥⑨。胡沽客之谲诳,市辛酿而招邀⑩。繄岩叟兮铁笛,弄明月兮落梅⑾。火枣传而实繁,金桃迸而石开⑿。洵仙真之灵迹,历千古之劫灰⒀。其上则亭名石镜,阁号奇章⒁。仙祠攸跻,遗像相羊⒂。台余涌月之字,岩镌静春之藏⒃。树参差而峍兀,石隐嶙以磅磄⒄。烟霞出入于窔奥,禽鹿驯扰于朝阳⒅。其下则头陀故寺,简栖妙碣⒆。龟趺漫漶而既湮,鸿藻联翩而犹揭⒇。漭岷峡之巨浸,导洞庭之洪波21。吞云梦之八九,束汉沔之陂陀22。滮滮磕磕,澶澶𣸏𣸏23。粘天浴日,孕蛟蕃鼍24。挂高帆兮摇曳,棹大艑兮峨𡶅25。佩感交甫之遘,璧归穆满之遗26。眷蘅皋而揽缬,睇鲛馆以(下缺十四行,凡二百二十四字)27仪之叹音。彼孙吴夏口之筑,景宗曲水之城28。怅霸图之安在,恍陵谷之互更29。至若证响循声,获羽衣之黄鸟30;睎光望气,剖鱼腹之青铜31。屡骇闻而佹见,志齐谐而难穷32。盖岳阳僻处于巴丘,制不殊乎伧父33;仲宣缥缈于荆南,迹犹同乎寓公34。孰若兹楼之敞烺宏丽,名都称雄35,依林峦而非寂,邻嚣尘而不讧也36。且其经营丹艧兮,人巧备极37。帡幪护呵兮,神工是职38。在世皇之末造兮,阳九偶值39。倏豫章之良材兮,天吴漼㳁40。班倕兮运斤,离朱兮削墨41。拓故宇之栋隆,藉废宫以雕饬42。遂不日而奄成,掩灵光之赫赩43。占氛察祲,玄览独舒于南戒44;言时纪事,人文永夸于绝代45。匪土木之视侈,同守邦之重器46。晴云烟景,崔颢岂尽其品题47;粉壁新图,李白何由而捶碎48。聊含毫而缀彩,摭寓目之梗概49。
【校注】
(1)《黄鹤楼集》题下原注:“万历甲午俞文宗试诸广文拟作。”万历甲午,为万历二十二年(1594)。俞文宗,未详。明代称提学为文宗。李日华《官制备考》: “提学,称大文宗,大宗师。”也泛指试官。明时两京俱置提学,以御史充之,又以按察使、副使、佥事为各省之提督学道,巡察学政。广文,明代称儒学教官为广文。作者时任婺源教谕。
(2)黄鹄:指黄鹄山。迤 :曲折连绵。江淹《哀千里赋》:“崭岩生岸,迤 成迹。”
(3)郁:盛。表:卓立,特出。
(4)奠:定。崇墉:《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崇墉冈连以岭属,朱阙岩岩而双立。”张铣注:“崇,高;墉,墙也。”层榭:《楚辞·招魂》: “层台累榭,临高山些。”洪兴祖补注:“《说文》曰:台,观四方而高者。榭,台有屋也。”
(5)太紫:太微星与紫微星之宫。《文选·班固〈西都赋〉》:“据坤灵之正位,仿太紫之圆方。”刘良注:“谓学太微、紫微星宫,以为规矩。”宇:屋檐。
(6)栾栌:柱首承托栋梁之木,曲木为栾,直木为栌。《文选·左思〈魏都赋〉》:“栾栌叠施。”李善注:“然栾栌一也,有曲直之殊耳。”甍牖:屋脊和窗。奕张:高张,盛张。《尔雅·释诂》:“奕,大也。”《广雅·释训》:“奕奕,盛也。”藻井:《文选·张衡〈西京赋〉》:“蒂倒茄于藻井。”薛综注:“藻井,当栋中交木方为之,如井干也。”即绘有文彩状如井干形的天花板。罘罳:交疏透孔的窗棂。程大昌《雍录》:“罘罳者,镂木为之,其中疏通,可以透明,或为方空,或为连锁,其状扶疏,故曰罘罳。”高骧:犹高举。《文选·左思〈西都赋〉》:“列棼橑以布翼,荷栋桴而高骧。”
(7)控压:控制。白居易《论孙璹张奉国状》:“控压陇蜀”。延眺:远望。《新唐书·韦弘机传》:“天子乃登洛北绝岸,延眺良久,叹其美。”八荒:八方极远之地。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有席捲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8)缅:追想,远怀。文伟:即费祎。蜕化:谓蜕去凡骨,羽化登仙。孟郊《终南山下作》:“因思蜕骨人,化作飞桂仙。”荀瑰:瑰,一作“环”,字叔玮,一作叔伟,又作叔祎,传其游黄鹤楼遇仙,随仙驾鹤而去。仙寮:犹仙屋,仙居。
(9)咸:皆,都。轩:车驾。“鹤轩”,犹言驾鹤。蜚举:即飞举。蜚,通“飞”。胥:皆,都。
(10)沽客:原作“估客”,误,径改。沽客,沽酒之客。《论语·乡党》: “沽酒、市脯,不食。”陆德明释文:“沽,买也。”谲诳:怪诞不经。市:买。辛酿:谓辛氏之酒。此二句指辛氏沽酒,道士造饮的传说。
(11)繄:助词,表语气。岩叟:指吕洞宾,岩为其名。落梅:即笛中曲《落梅花》。
(12)火枣:仙枣,指黄鹤楼仙枣亭的传说。金桃句:相传吕仙尝鬻桃于黄鹄山下石壁旁,桃食之甚甘,可治腹疾,而人多为妻子购之,鲜遗其父母者,吕仙怒而举桃掷之,痕留石上。《武昌府志·古迹》:“仙桃迹在黄鹄矶上,有三桃迹。”
(13)洵:亦作“恂”,诚然,的确。仙真:仙人,真人,谓得道成仙之人。劫灰:《三辅黄图》卷四:“(汉)武帝初穿池得黑土。帝问东方朔,东方朔曰: ‘西域胡人知。’乃问胡人,胡人曰:‘劫烧之余灰也。’”佛教本指世界毁灭时劫火的馀灰,后遂指乱世之馀。李贺《秦王饮酒》:“劫灰飞尽古今平。” 此谓黄鹤楼古迹历千载沧桑而至今尚存。
(14)奇章:奇章阁,与石镜亭相邻,在黄鹄山顶,黄鹤楼后。相传为唐牛僧孺宴饮之处。牛于敬宗朝,进封奇章郡公,随即出为武昌节度使,镇江夏五年。
(15)攸跻:攸,居所 ; 跻,升,登。《诗·小雅·斯干》:“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朱熹集传:“跻,升也。…… 盖其堂之美如此,而君子之所升以听事也。”相羊:即徜徉,漫游、徘徊之意。《楚辞·离骚》:“聊逍遥以相羊。”王逸注:“逍遥,相羊,皆游也。”也作“相佯”。《后汉书·张衡传》引《思玄赋》:“会帝轩之未归兮,怅相佯而延伫。” 李贤注:“相佯,犹徘回也。”
(16)涌月:台名。在黄鹤楼旁,奇章亭附近。明时仅存一石,杂草莽间,上刻“涌月台”三字,书法遒美,几至剥蚀。台名“涌月”,取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句意。静春:疑为阁名,旧志未载。
(17)峍兀:高耸突出之貌,亦作“硉兀”。兀,原作“杌”,径改。隐嶙:原作“隐磷”,径改。高峻貌。《文选·潘岳〈西征赋〉》:“裁坡岮以隐嶙。” 李善注:“隐嶙,绝起貌。”磅磄:同“磅唐”。广大之貌。《文选·马融〈长笛赋〉》:“骈田磅唐。”李善注:“磅唐,广大盘礴也。”
(18)窔奥:原作“窔 ”,误,径改。幽深之处。《淮南子·道应》:“此犹光乎日月而载列星,阴阴之所行,四时之所生,其比夫不名之地,犹窔奥也。” 驯扰:顺服。《文选·祢衡〈鹦鹉赋〉》:“矧禽鸟之微物,能驯扰以安处。” 李善注:“驯,顺也。《汉书音义》应劭曰:‘扰,驯也。’”朝阳:《诗·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朱熹集传:“山之东曰朝阳。”
(19)简栖:王巾之字。王巾(?—505),字简栖,南朝梁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人。仕齐官至郢州从事、征南记室。曾作《头陀寺碑》,文词巧丽,为世所重。妙碣即指此碑。
(20)龟趺:刻作龟形的碑座。漫漶:模糊不可辨别。苏轼《风翔八观·东湖》:“图书已漫漶,犹复访侨郯。”湮:埋没。鸿藻:雄伟的文辞。《文选·班固〈东都赋〉》:“铺鸿藻,信景铄。”联翩:形容连续不断。陆机《文赋》:“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揭:显。
(21)漭:《文选·宋玉〈高唐赋〉》:“涉漭漭,驰苹苹。”李善注:“漭漭:水广远貌。”岷峡:岷江之峡。郑震《郢州南楼》:“浪涛江汉出岷峡,洞庭云梦天共流。”巨浸:大水。《庄子·逍遥游》:“大浸稽天而不溺。”
(22)汉沔:指汉水。汉水上游亦称沔水。《书·禹贡》:“浮于潜,逾于沔。”孔安国传:“汉上曰沔。”陂陀:倾斜而下,也作“陂陀”“陂陁”。
(23)滮滮:水流貌。《文选·左思〈吴都赋〉》:“滮滮涆涆。” 刘良注:“皆水流貌。”磕磕:水声。《文选·左思〈吴都赋〉》:“濞焉汹汹,隐焉磕磕。”李善注:“皆水声也。”澶澶:水漫流貌。《集韵·翰韵》:“澶,漫也,纵也。” :沾湿,湿润。同“𣸏”。《说文·水部》:“𣸏,渐湿也。”
(24)蕃:生息,繁殖。《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鼍:一名鼍龙,俗称猪婆龙,或称扬子鳄。
(25)棹:划水行船曰棹。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原误作“掉”,径改。艑:一种大船。《一切经音义》卷一:“吴船曰艑,晋船曰舶,长二十丈,载六七百人是也。”峨𡶅: 原作“岢”,误,径改。《字汇·山部》:“ 峨,山貌。”此为高耸之意。
(26)遘:遇。《文选·曹植〈洛神赋〉》:“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李善注引《神仙传》:“切仙一出游于江滨,逢郑交甫。交甫不知何人也,目而挑之,女遂解佩与之。交甫行数步,空怀无佩,女亦不见。”穆满:周穆王。名满,昭王之子。《艺文类聚·宝玉部下》:“《穆天子传》曰:天子宾于西王母,乃执白圭璧以见之。”又,梁吴筠《檄江神责周穆王璧》曰:“昔穆王南巡,自郢徂闽,遗我文璧。”遗,给予,赠予。
(27)蘅皋:长香草之泽。《文选·曹植〈洛神赋〉》:“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李善注:“蘅,杜蘅也 ; 皋,泽也。”揽缬:当作“揽撷”,犹挹取。鲛馆:鲛人所居之馆。张华《博物志》:“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郭璞《江赋》:“渊客筑室于岩底,鲛人构馆于悬流。”
(28)孙吴夏口:见白居易《行次夏口先寄李大夫》诗下注。景宗句:《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七云:“曹公城,在(江夏)县东北二里。梁武帝起义,遣将曹景宗所筑。”“景宗曲水之城”,即指曹公城。曹景宗,字子野,梁武帝时官郢州刺史。《梁书》《南史》均有传。又《太平寰宇记》:“梁邵陵王纶为(武昌)太守,雅好宾客,乐诗酒,尝慕王右军兰亭流觞曲水之兴,故效之(指修曲水池)。”此不称“曹公城”,而称“曲水之城”,盖将曹景宗与萧纶事混为一谈。
(29)恍:忽然。刘伶《酒德颂》:“兀然而醉,恍尔而醒。”陵谷:《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后以喻世事之变化。《后汉书·杨赐传》:“冠履倒易,陵谷代处。……殆哉之危,莫过于今。”
(30)证:征,验。“证响循声”,谓顺其声响而求之。羽衣:指仙道之人。黄鸟:指黄鹤,而非《山海经》所载轩辕之山或巫山之黄鸟。本集《黄鹤楼杂记》引《述异传》云:“荀叔伟,名瑰,事母孝,妙道术,游黄鹤楼,望西南有物,飘然而来,乃一羽衣虹裳驾鹤而至者。鹤止户侧,仙者就席,宾主款对。已而辞去,跨鹤腾空,眇然烟灭。”
(31)睎:望。青铜:古以青铜铸镜,故称镜为青铜。唐罗隐《伤华发》: “青铜不自见,只拟老他人。”本集《黄鹤楼杂记》:“元相国稹(原作祯,误)之镇江夏也,尝秋夕登黄鹤,遥望汉江之滨,有光若残星,乃令人棹(原作擢,误)小舟至江,所询渔者,云适获一鲤。其人携鲤而来,登楼,命剖之,腹中得古镜二,如钱大,面背相合,背隐起双龙,鳞鬣髯爪悉具。既磨莹,愈有光耀。公宝之,常置巾箱中。相国终,镜亦亡去。”
(32)佹:同“诡”,奇异。齐谐:《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
(33)岳阳:指岳阳楼。巴丘:汉时属下隽县,三国吴改为丘陵县,自晋以后因之。今湖南岳阳。伧父:谓粗陋,鄙贱。
(34)仲宣:三国魏王粲字。曾依荆州刘表,不得志,登楼作赋以抒忧。后世遂称王粲所登之楼为仲宣楼。荆南:指荆州。《文选·陆机〈辨亡论〉》: “吴武烈皇帝,慷慨下国,电发荆南。”张铣注:“坚起兵于荆州,故云荆南也。” 寓公:本指仕宦之寄居他乡者,此喻仲宣楼如寓公所居,殊无体制。
(35)烺:明貌。
(36)嚣尘:指闹市。讧:《增韵》:“讧,乱也。”
(37)经营:建造。《诗·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丹艧:《书·梓材》:“唯其涂丹艧。”孔颖达疏:“艧是彩色之名,有青色者,有朱色者。”
(38)帡幪:帷幄,帐幕。在旁曰帡,在上曰幪。此处喻环绕、屏障。护呵:谓守护。李商隐《骊山有感》:“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
(39)世皇:指明世宗。末造:犹末世,末期。“世皇之末造”,指世宗嘉靖末年。阳九:指灾年和厄运。偶:遇,与“值”同义。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黄鹤楼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曾遭火焚。“阳九偶值”,即指此。
(40)倏:疾速。豫章:木名。樟类。《左传》哀公十六年:“抉豫章以杀人而后死。”杜预注:“豫章,大木。”天吴:水神。《山海经·海外东经》:“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其为兽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黄。” 漼㳁:水流貌。《广韵·贿韵》:“漼,水深貌。”《集韵·职韵》:“㳁,湢㳁,水流貌。”据本集《黄鹤楼杂记》,黄鹤遭火焚后,至穆宗隆庆四年(1570), “父老请治楼而难其材。适有二楠漂江中,人牵挽之不可得。闻于官,郡守吴公令设祭江浒,木自浮至”,遂用以营治鹤楼。故云“天吴漼㳁”。
(41)班倕:《后汉书·崔骃传》引《慰志赋》:“应规矩之淑质兮,过班倕而裁之。”李贤注:“公输班,鲁人也。倕,舜时为共工之官。皆巧人也。” 喻指巧匠。斤:斧。离朱:《庄子·骈拇》:“青黄黼黻之煌煌,非乎,而离朱是已。”《孟子·离娄》作“离娄”。汉赵岐注:“离娄者,古之明目者,盖以为黄帝之时人也。……离朱,即离娄也,能视于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 墨:绳墨。木工用来校正曲直的墨斗线。据本集《黄鹤楼杂记》,隆庆四年(1570)至江中获二楠木后,即开始重建。“匠人某者,偃卧楼址,精思三日夜,而始运斤成焉”。
(42)宇:屋宇。栋隆:《易·大过》:“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 孔颖达疏:“下得其拯,犹若所居屋栋隆起,不必下桡。”指屋梁高大厚实。藉:借。饬:整治。
(43)奄:犹尽。掩:尽,遍。灵光:神异之光。赫赩:犹赫赫,红光辉耀之貌。原作“赫 ”,误,径改。
(44)氛祲:皆预示不祥的凶气。《国语·楚语》:“台不过望氛祥。”杜预注:“凶气为氛,吉气为祥。”《左传》昭公十五年:“吾见赤黑之祲,非祭祥也,丧氛也。” 玄览:《老子》:“涤除玄览,能无疵。”河上公注:“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事,故谓之玄览也。”南戒:即南界,犹南方。戒,通“界”。《新唐书·天文志一》:“天下山河之象存乎两戒。”
(45)人文:《易·贲》:“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颖达疏:“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此谓黄鹤楼为礼仪文化之冠。绝代:久远的年代。郭璞《尔雅序》:“总绝代之离词,辨同实而殊号者也。”
(46)匪:通“非”。谓黄鹤楼之成,其意不在夸示土木之奢华。重器:宝器。《礼记·少仪》:“不訾重器。”郑玄注:“重,犹宝也。”指黄鹤楼。
(47)晴云二句:指崔颢所作《黄鹤楼》诗。
(48)粉壁二句:李白《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诗云:“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芬菲。”
(49)聊:且。缀彩:指作文。摭:拾取。寓目:观看,过目。繁钦《与魏文帝笺》:“寓目阶庭,与听斯调。”指登楼所见。梗概:大略,大概。张衡《东京赋》:“不能究其精详,故粗为宾言其梗概如此。”
本赋作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为集中写作年代最晚的一篇,也是集中残缺最严重的一篇(多达十四行,凡二百二十四字)。赋中,作者大力铺排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历史故事、陈迹以及种种美妙动人的神话传说,结尾部分叙及黄鹤楼嘉靖末遭灾被焚,隆庆中重建之事,以及本赋的写作动机。据《湖广武昌府志》载,黄鹤楼于万历十七年遭受过一次火灾,然本赋并未言及,盖未酿成大灾之故。
别绪 其三 清 · 黄之隽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十四部 出处:香屑集卷十五
酒醪甜淡菜蔬甘,世上风流笑苦谙。
明月自来还自去,行云归北又归南。
窗中远岫青如黛,门底秋苔嫩似蓝。
人面不知何处在,野花香径鸟喃喃。
注:酒醪(徐铉送高郎中出为婺源建威军使)世上(女裒联句)明月(崔鲁华清宫)行云(鱼玄机次光威裒韵)窗中(韦庄铜仪)门底(释齐己庚午岁九日作)人面(崔护题都城南庄)野花(释贯休读吴越春秋)
眉仲见赤,遂宿风雨龙吟楼,谈诗至夜分 现当代 · 徐震堮
押尤韵
青山我久要,朝暮同一楼。
明月如佳客,颇分清夜愁。
君来宿云际,偶为山光留。
晏坐待月上,一灯凉胜秋。
云归石气静,松暝溪喧收。
村尨息蜀吠,队蛤扬楚咻。
心静超喧寂,清谈废献酬。
沉冥遂独往,窈眇怀前修。
公才小江海,高浪驾轻舟。
我似幽涧泉,劣容荇藻浮。
平生慕梅柳,未暇事韩欧。
君当恕斥鴳,不解鲲鹏游。
注:江家瑂,字眉仲,婺源人。善诗。
寿潘教授石禅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当圣言垂废之时,虔事黄君,以上接余杭君,薪尽火传,照海高文能载道;
于经术专精而外,别谙红学,并深通敦煌学,星钞雪纂,藏山盛业与延年。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石禅教授为薪春黄氏入室高弟,余杭君谓章先生太炎也。
潘重规(1908——2003),本名崇奎,字石禅,安徽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为蕲春黄氏入室高弟。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中文系。读大学时,章太炎先生见之,将其易名为"重规"。 曾任东北大学、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四川大学、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主任,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兼国文研究所所长,新加坡南洋大学中文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台湾文化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研究所所长、文学院院长,台湾东吴大学中文研究所研究员等职。曾获法国法兰西学院汉学儒莲奖、韩国岭南大学荣誉文学博士。1995年,荣获台湾行政院文化奖;2000年7月,中国国家文物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及敦煌研究院颁予"敦煌文物保护研究贡献奖"。2003年4月24日逝世于台北国泰医院,享年97岁。除大量敦煌学学术著作外,还著有《红学六十年》诸书,编有《红楼梦研究专刊》、《龙龛手鉴新编》等。
潘重规有诗《闱中和韬园,并示惕轩》,悼文《悼念成惕轩兄》。
垂:将近。
黄君:黄侃(1886—1935),湖北省蕲春县人,著名语言文字学家。人称他与章太炎、刘师培为“国学大师”,称他与章太炎为“干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
余杭君:见作者原注,章太炎,浙江余杭人,黄侃之师。
薪尽火传:出自《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本为譬喻人的形体有尽,而精神不灭。后来也比喻学问技艺世代相传。
红学:即研究《红楼梦》的学问。
敦煌学:是指以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为主,兼及敦煌史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发掘、整理和保护中国敦煌地区文物、文献的综合性学科。
星钞雪纂:疑露钞雪纂,指勤于收集钞录,昼夜寒暑不停。出自宋叶适《水心集》《宋厩父墓志铭》:“家居或尽一史,露抄雪纂,踰月不出门。”。
笺:清代梁同书贺袁枚寿联:
藏山事业三千牍;
住世神明五百年。
潘重规(1908——2003),本名崇奎,字石禅,安徽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为蕲春黄氏入室高弟。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中文系。读大学时,章太炎先生见之,将其易名为"重规"。 曾任东北大学、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四川大学、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主任,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兼国文研究所所长,新加坡南洋大学中文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台湾文化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研究所所长、文学院院长,台湾东吴大学中文研究所研究员等职。曾获法国法兰西学院汉学儒莲奖、韩国岭南大学荣誉文学博士。1995年,荣获台湾行政院文化奖;2000年7月,中国国家文物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及敦煌研究院颁予"敦煌文物保护研究贡献奖"。2003年4月24日逝世于台北国泰医院,享年97岁。除大量敦煌学学术著作外,还著有《红学六十年》诸书,编有《红楼梦研究专刊》、《龙龛手鉴新编》等。
潘重规有诗《闱中和韬园,并示惕轩》,悼文《悼念成惕轩兄》。
垂:将近。
黄君:黄侃(1886—1935),湖北省蕲春县人,著名语言文字学家。人称他与章太炎、刘师培为“国学大师”,称他与章太炎为“干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
余杭君:见作者原注,章太炎,浙江余杭人,黄侃之师。
薪尽火传:出自《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本为譬喻人的形体有尽,而精神不灭。后来也比喻学问技艺世代相传。
红学:即研究《红楼梦》的学问。
敦煌学:是指以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为主,兼及敦煌史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发掘、整理和保护中国敦煌地区文物、文献的综合性学科。
星钞雪纂:疑露钞雪纂,指勤于收集钞录,昼夜寒暑不停。出自宋叶适《水心集》《宋厩父墓志铭》:“家居或尽一史,露抄雪纂,踰月不出门。”。
笺:清代梁同书贺袁枚寿联:
藏山事业三千牍;
住世神明五百年。
挽钱院长思亮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综古今学术之精研,会广鹅湖,论宏虎观;
为作育英才而尽瘁,家荣宝树,国蔚菁莪。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钱思亮 (1908.01.09——1983.09.15),字惠畴,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人,出生于河南新野县。中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家,美国伊利诺大学化学系理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曾担任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台湾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钱思亮长期在大学执教并担任教学行政工作,对北京大学化学系的发展,尤其对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制度产生过重要影响。他担任台湾“中研院”院长多年,推动了台湾地区诸多新兴领域研究机构的建立和扩展,为地区科技人才的培养作出了贡献。论著有《立体化学研究》、《有机质在无体分析之应用》等。
成氏去世时,钱复赠挽额“硕学流徽”。
会广鹅湖:指陆九龄、陆九渊兄弟与朱熹的“鹅湖之会”。后比喻具有开创性的辩论会。
论宏虎观:白虎观,汉代宫观名。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会学者于此,讲五经同异,成《白虎通德论》书。在未央宫中。
宝树:犹玉树。喻佳子弟。钱氏之长子为著名华裔科学家钱煦,次子为中华民国前外交部长钱复。
菁莪:《诗·小雅》中《菁菁者莪》的𥳑称。原诗小序:“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后用来指培育人才。
笺:清代江峰青婺源县城书院朱子祠联:
尼山集群圣大成,紫阳集诸儒大成,后先若合符节;
鹅湖为讲学之地,虹井为发祥之地,徽闽各荐馨香。
成氏去世时,钱复赠挽额“硕学流徽”。
会广鹅湖:指陆九龄、陆九渊兄弟与朱熹的“鹅湖之会”。后比喻具有开创性的辩论会。
论宏虎观:白虎观,汉代宫观名。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会学者于此,讲五经同异,成《白虎通德论》书。在未央宫中。
宝树:犹玉树。喻佳子弟。钱氏之长子为著名华裔科学家钱煦,次子为中华民国前外交部长钱复。
菁莪:《诗·小雅》中《菁菁者莪》的𥳑称。原诗小序:“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后用来指培育人才。
笺:清代江峰青婺源县城书院朱子祠联:
尼山集群圣大成,紫阳集诸儒大成,后先若合符节;
鹅湖为讲学之地,虹井为发祥之地,徽闽各荐馨香。
题陈子波先生梅花画展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押麻韵
凭将五色斓斑笔;写出孤山冷艳花。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陈子波,见【赠联16.赠陈先生子波】。
五色斓斑笔:宋代王灼《范漕生日》磊落万卷腹,斓斑五色笔。用江淹典。
孤山冷艳花:应指梅花。
笺:清代江峰青题婺源朱子祠门亭联:
云影倚栏干,五色斑斓诗笔底;
山光排闼入,四围苍翠酒杯中。
五色斓斑笔:宋代王灼《范漕生日》磊落万卷腹,斓斑五色笔。用江淹典。
孤山冷艳花:应指梅花。
笺:清代江峰青题婺源朱子祠门亭联:
云影倚栏干,五色斑斓诗笔底;
山光排闼入,四围苍翠酒杯中。
雨中与诸子游浮梁瑶里 当代 · 熊盛元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此行端为看山来,何事重奁不肯开。
伞底人怜枝上萼,屐边春润雨中苔。
瀑悬飞练应难剪,潭隐潜龙莫浪猜。
天自阴沉心自旷,碧云深处一徘徊。
按:【注】瑶里镇位于赣皖两省四县(安徽祁门、休宁,江西婺源、浮梁)交界处,王湘绮《发祁门杂诗》:“已作三年客,愁登万里台。异乡惊落叶,斜日过空槐。雾湿旌旗敛,烟昏鼓吹开。独惭携短剑,真为看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