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库 注释
其九 北宋 · 蒋之奇
 押蒸韵
空传赵居士,不见纸衣僧(凤栖岩)
按:同上书卷三三《江南西路·兴国军
宋 · 王藻
 押庚韵
路入麇麚亭子岭,江围蒲稗富川城(次兴国
按: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三三《江南西路·兴国军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六十二 南宋 · 释法薰
江南,江北成枳。
还有优劣也无,具眼者辨取(举僧问巴陵:祖意教意,是同是别?陵云:鸡寒上树,鸭寒入水)
按:以上辑自了觉编《建康府太平兴国禅寺语录》
良村 清 · 刘绎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存吾春斋诗钞卷十 后甲草(戊午至辛酉)
截长补短三百里,水尽山穷十万洲①。
过眼奇峰云已夏,关心暑雨方秋。
土风似与邻疆近,余地犹为僻壤留。
同戴一天殊苦乐,村氓曾到县城不。
自注:①“地名,界兴国。”
太常引1918年 清末民国初 · 况周颐
 押真韵
翩然便出软红尘
来相伴,避秦人
幽路称栖真。
问能几,高花淡筠。

天机栩栩,孤芳采采,卿月证前身。
杯酒莫逡巡。
与重话,春明旧
注:录自屈兴国蕙风词话辑注》所载之况氏词话“太常仙蝶词”条,未注明出处。
步大兄原韵留别之作二首 其二 晚清 · 费墨娟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双泪难支落绮筵,人生聚散总由天。
久违色笑嗟身远1,惯省晨昏仗汝贤2。
怕听阳关歌一曲,那堪别路隔三千。
归帆安得长留住3,尽日谈诗莫转旋4。
注:(1) 色笑:和颜悦色、面带笑容的神情。语本《诗鲁颂泮水》:“载色载笑,匪怒伊教。”郑玄笺:“和颜色而笑语,非有所怒,于是有所教化也。”意思是说鲁国国君温良宽厚,这里借以形容高堂的慈颜。全句是说父母亲慈祥的面容好久没有看到了,只叹自己离家乡太远了。 (2) 省(xǐnɡ音醒):探望问候父母。《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3) “归帆”,烈本作“归家”,非,今据张氏藏本改正。 (4) 转旋:回还。即谓返回阳新兴国)。
佘孝廉宗裕原韵二首 其二 晚清 · 费墨娟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冠盖文章绝世姿1,优游何处不相宜2?
仙舟雉水浮来逸3,乌帽龙山醉后思4。
豹仅半斑窥未足5,貂惭两尾续尤迟6。
乘风破浪非无志,但恨今生是女儿。
注:(1) 冠盖:泛指官员或有地位的人的冠服和车乘。这里是对佘宗裕的美称。 (2) 优游:悠闲自得地游玩。宋司马光《和子骏中书事》:“西都自古繁华地,冠盖优游萃五方。” (3) 雉水:指兴国州,即今天的阳新县阳新有雉水(今称为富水),故名。 (4) 乌帽龙山:《晋书孟嘉传》载,孟嘉赴宴龙山,酒醉,帽子被风吹落而浑然不觉。后他人趁他如厕,将他的帽子连同嘲笑他的文字放在他的座位上。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座惊叹。这里,作者借此赞美佘宗裕的才思。乌帽:黑色帽子,古代贵者常服。龙山:在今阳新县龙港镇。 (5) 半斑窥:晋王羲之之子王献之尝观其父门生聚赌,见有胜负,曰:“南风不竞。”门生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意谓如从竹管孔里看豹,只能见到一点斑纹而已。后因以“一斑”比喻只看见事物的一小部分。这里说“半斑”,极言之也,谓读佘宗裕的这两首原诗,只能窥见其才华之一斑。 (6) 两尾续:晋代赵王司马伦专朝政,封爵极滥,冠饰所用貂尾不足,至以狗尾代充,时人谚曰:“貂不足,狗尾续。”后因以“续貂”比喻续加的不及原有的,前后很不相称。常用作自谦之词。这里所说的“两尾续”是说自己的两首和诗是续貂尾之作。
附:佘宗裕赠诗二首并序
张兄德配(1) ,诗才之名籍甚(2) ,憾不获目击心赏。今偶过谒(3) ,请而读之,坤兄慨然出其绝律二册以授裕。朗诵竟夜,真觉骚情敦厚,才藻分披(4) ,雅不欲置(5) 。因成拙句,聊博哂政(6) 。
注:(1) 张兄德配:指张坤轩(学譓)的妻子。德配,对别人妻子的敬称。
(2) 籍甚:盛大,盛多。《汉书陆贾传》:“以此游汉廷公卿间,名声籍甚。”王先谦补注引周寿昌曰:“籍甚,《史记》作‘藉盛',盖籍即藉,用白茅之藉,言声名得所藉而益盛也。”
(3) 过谒:拜访,谒见。
(4) 才藻分披:才思词藻精彩纷呈。
(5) 雅不欲置:颇不忍释手。雅:甚、非常。
(6) 哂政:犹教正。自谦之词。哂:用不以为然的神情微微一笑。政:通“正”。
其一
诵罢兰芬漱齿清(1) ,才高柳絮本天成(2) 。
锦篇裁月珠流影(3) ,香唾随风玉有声(4) 。
秀语真将山绿夺,绮情未许野红争。
几身修到梅花骨(5) ?绝少尘埃半点生。
注:(1) 兰芬:指费墨娟的诗作。
(2) 柳絮:见第24首“谢家坛”注。
(3) 锦篇裁月:意思是说这美好的诗篇好像是被剪裁下来的月色。
(4) “香唾”句:谓口吐珠玉。形容工于诗文。
(5) 几身修到:谓几辈子才修炼成。
其二
讵徒诗句见奇姿(1) ?款客齐家亦最宜。
巾帼须眉名士气(2) ,英雄才识美人思。
风尘鉴赏休嫌率(3) ,仓猝联吟未敢迟(4) 。
自是君身(5) 多厚福,香闺端不愧男儿。
注:(1) 讵徒:岂只。讵(jù音巨),副词,表示反诘。相当于“岂”、“难道”。
(2) 巾帼须眉:指费墨娟和张学譓夫妇。
(3) “风尘”句:这句是说在行旅之际未遑抖落风尘就来鉴赏大作,请不要怪我太草率不恭。
(4) 联吟:犹联句。这里指互相酬唱。
(5) 君身:指张学譓。
送大姊还家 晚清 · 费墨娟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何堪分袂夕阳斜1,雉水金湖2别路赊3。
检点归航心似箭,安排行李泪如麻。
寂寥篱下孩儿菊4,冷落5庭前姊妹花6。
愿得东风解人意,片帆留住不还家。
注:(1) 分袂:离别。唐李山甫《别杨秀才》:“如何又分袂,难话别离情。” (2) 雉水金湖:指兴国(今阳新)大冶。雉水:河名,今名富水,其下游贯穿阳新县全境,阳新汉代下雉县,这里指费家。金湖:湖名,费墨娟夫家张克诚村在大冶县金湖的西边。 (3) 赊:遥远。唐吕岩《七言》:“常忧白日光阴促,每恨青天道路赊。” (4) 孩儿菊的一种。宋范成大《菊谱》:“紫菊一名孩儿菊,花如紫茸,丛茁细碎,微有菊香,或云即泽兰也。”宋史正志《菊谱》:“孩儿菊,紫萼白心,茸茸然叶上有光,与他异。”这里泛指菊花。 (5) 冷落:冷清,不热闹。唐钱起《山路见感而有作》:“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 (6) 姊妹花:花名,又叫七姊妹花或十姊妹花。见第10首注。
和二姑寄怀绝句四首(云句) 其一 晚清 · 费墨娟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一日犹如一岁长1,金湖雉水两茫茫2。
多时吟就相思句,怕惹相思懒寄将3。
注:(1) 按:“犹如”,诸抄本皆作“杳如”,今改。 (2) 金湖雉水:金湖,代指费墨娟夫家。费墨娟夫家所在地大冶县罗桥乡张克诚村地处大冶金湖的西边,故云。雉水,河流名,今名富水,其下游贯穿阳新县清代兴国州)全境,故阳新汉代下雉县。这里,石绣云用雉水代指费墨娟娘家,即阳新县湋源口镇尧治村的费家,也就是石绣云的夫家。 (3) 寄将:也就是“寄”。“将”是动词的后缀。如唐白居易《卖炭翁》:“一车炭重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全句是说:我多时就写好了许多思念你的诗句,但是怕惹得你也因相思我而伤心,所以没有把我的诗寄来。
水调歌头三首 其三 现当代 · 石声汉
 押词韵第二部
日暮电灯黑,独坐静思量。
不才如我之物(另一抄本为“辈”。),何苦亦装腔。
欺人自欺而已,于我于人何(另一抄本为“无”。)补,愧汗湿如浆。
附和事容易,难在泯天良。

人才事,百世计,许(另一抄本为“恁”。)荒唐。
廿年卅年以后,粉骨岂能偿。
人生糊口而外,尚有其它可贵,长叹起旁皇。
聑耳服辕久,风起忆穷荒。
注:这三首词作于1938年春,是父亲从西农愤而辞职回到长沙后写的。父亲当年学成归国,谢绝了南京几所著名大学的聘请,毅然来到艰苦的大西北是为了实现“科学救国”的理想,以自己在国外学到的科学知识改造干旱的大西北。但国民党官场的黑暗腐朽,令他深深失望。这三首词对那些假借抗日之名行敛财之实;名为开发大西北办教育,实则谋私利的误国误民之举揭露得酣畅淋漓;充分表达了自己对这些伪君子的鄙夷,更体现了自己凭良知做人,绝不与误国误民者为伍的凛然正气。“附和事容易,难在泯天良。人才事,百世计,许荒唐。廿年卅年以后,粉骨岂能偿。人生糊口而外,尚有其它可贵,长叹起旁皇”。这是一个以“科教兴国”为己任的爱国知识分子在黑暗中的呐喊。
代挽张委静江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押词韵第三部
卜式羊何足道哉,兴国毁家,蓝筚有功归信史;
缑山鹤渺然去矣,抚今怀旧,海天无际寄哀思。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张静江1877——1950),浙江湖州南浔镇人。出身于江南丝商巨贾之家。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在结识孙中山先生后便开始对孙中山先生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孙中山先生称他为“革命圣人”。后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其主持建设委员会工作,蒋介石称他为“革命导师”。在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为主席团成员,并当选中央执行委员。在孙中山逝世后召开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又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推举张静江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1950年9月3日病逝于纽约。与蔡元培稚晖、李石曾并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晚年逐渐淡出政治,转而信佛,故又名卧禅1950年9月3日病逝于纽约。
卜式河南人。以牧羊致富。武帝时匈奴作战,军费浩繁。屡次将私财捐献国家。《汉书》有传。此处赞扬张为革命提供了大量经费。
兴国毁家:同“毁家纾国”。指不惜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解救国难的大义行为。
信史:纪事真实可信的史籍。
缑山鹤:相传王子乔于缑山乘鹤成仙。后用作歌咏仙家之典。唐裴度《唐享惠昭太子庙乐章·亚献终献》:“礼成神既醉,彷佛缑山鹤。”
笺:民国唐晋棠赠左学谦联:
卜式输财汉牧子
弦高卫国商人。
李先生栋材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松筠无改岁寒姿,订忘年交近四十年,佳句偶评量,辄承拊掌称知己;
桑梓每深吾土恋,饮元日酒才二三日,良辰惊幻化,谁料招魂在异乡。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李鸿绪(1882——?字栋材号静园湖北省阳新县人,先后服务于交通界、司法界数十年,国学渊博,忠厚木讷,先后受知于湖北大老石蘅青(瑛),居觉生(正),及张怀九(知本)诸公。随政府赴台后,供职司法界,不忮不求,怡然自得,公余之暇,沉潜典籍,每以诗文词章自娱,颜其寓所曰「静园」。有《静园联草》《静园全集》(包含文稿,诗草,词苑,诗钟,联草续集五卷)传世。
成氏《静园联草序》中有“邑有贤士曰李先生栋材,东塾读书,志程朱之正学;西湖游宦,挹苏白之清芬”云云。另有《静园全集》有成惕轩的题诗。成惕轩有诗《病中喜栋翁枉过》《栋翁视所撰江陵张怀老寿词百阕,属题其端,为书一律》疑赠李鸿绪,另有骈文《<静园联草>序》。李鸿绪有诗《一九五一年秋惕轩“委员”高闱典试》。
拊掌:拍手。
吾土:李鸿绪与成氏同为湖北阳新人氏。
元日日本义为吉日,从《东京赋》以来相沿以正月初一元日
幻化:变化,变幻。后来婉称人死为幻化。
笺:清代陈继昌集句联:
各勉日新志;
能为岁寒姿
吴先生天声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与子话乡情,难忘东渡年间事;
逢辰赓禊集,痛失西江社里人。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天声 (1901——?),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陈三立得意弟子,近代江西诗派重要人物之一。其诗风格悲雄,棱棱有骨,与忧世之悲慨缠结交融。毕业于广东大学曾从事军旅,任国民政府海军司令部秘书后弃职为文官,历任兴国、余江知事1949年台湾。其诗作受陈三立影响极大,陈三立评价说:“风格遒上,脱弃凡近,句法时得宋贤黄、陆诸公胜处。”著有《画虎集》《春声阁诗存》。
成氏有诗《为天声题围炉课读图》。
东渡:应指1949年东渡台湾
禊集:所谓“禊社”的“禊”,本是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一种祭礼,后来发展成为文人骚客游山玩水时借酒赋诗联句的聚会。
西江社:即同光体江西派。
笺:为天声题围炉课读图:
慈篁早耐雪霜侵,一箸传家永德音;天遣文孙门业,报刘差慰九原心。
富池㈠遇顺风 元末明初 · 陶安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顷刻天风起自东,棹郎踊跃挂双篷。
富池相对盘塘近,笑语蕲山翠色中。
注:㈠富池,今阳新县富池镇,与蕲春县隔江相望。
赠别大兄二首(1) 其一 晚清 · 费墨娟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行行2无计挽归航3,欲整离筵怕举觞4。
君向南飞侬向北5,堪嗟6不及雁同行7。
注:(1) 赠别大兄:费墨娟省亲已有时日,将返,此时其长兄恰好将要到南方去。此二首既是送兄长,亦是自送。 (2) 行行: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本来是走了又走,即不停地行走的意思。在这里指刚来省亲不久又要离开。 (3) 归航:回归的船。唐皎然《同李司直题武丘寺》:“还将陆居士,晨发泛归航。”全句是说家人不好再挽留自己了,我要坐船回夫家去了。按:费家所在的湋源口镇尧治村,村边有湖,当年可乘船直达大冶克诚村。 (4) 离筵:离别的筵席。 (5) 侬向北:我要回到北边的家里去了。夫家大冶金湖在娘家阳新湋源口镇的北边。侬:在这里作第一人称,指我。《玉篇人部》:“侬,人称我是也。”《广韵冬韵》:“侬,我也。”刘禹锡《竹枝词》:“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6) 堪嗟:可惜。嗟,嗟叹、叹惜。 (7) 不及:赶不上,来不及。在这里是不可能的意思。
石经山 元末明初 · 姚广孝
 押词韵第十七部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二十二
石经山在燕之范阳郡峰峦秀拔若天竺山故称曰小西天隋大业间有法师静琬者处是山惧圣教有难不能流通于是发愿募缘敦工凿石为板刊造一大藏经储积于山以备其后法师首刊至唐贞观初仅成大涅槃一部而法师乃卒其后子孙绳绳化亿万人乞钱粟刊造馀部历辽与金然后完此一大藏贮于岩洞者七地穴者二洞以石门闭之穴以浮屠镇之自隋唐辽金及元碑碣森列照映岩野然而累经干戈无秋毫之犯洪武二十一年岁在戊辰春正月廿一日余奉旨往观念法师之愿力宏大坚固是山之泉石灵异清秀故赋是诗镌于华严堂之壁虽未足彰法师之幽光庶以纪兹行之岁月而托其不朽也诗曰
峨峨石经山,莲峰吐金碧。
秀气钟芯(一作太)题,胜槩拟西域
竺坟五千卷,华言百师译。
琬公惧变灭,铁笔写苍石。
片片青瑶光,字字太古色。
功非一代就,用藉万人力。
流传鄙简编,坚固陋板刻。
深由地穴藏,高从岩洞积。
初疑神鬼工,乃著造化迹。
延洪胜汲冢,防虞犹孔壁。
不畏野火烧,讵愁藓苔蚀。
兹山既无尽,是法宁有极。
如何大业间,得此至人出。
幽明获尔利,乾坤配其德。
大哉弘法心,吾徒可为则。
按:石经山在燕之范阳郡,峰峦秀拔若天竺山,故称曰小西天隋大业间,有法师静琬者处是山,惧圣教有难,不能流通,于是发愿募缘,敦工凿石为板,刊造一大藏经,储积于山,以备其后。法师首刊,至唐贞观初,仅成《大涅盘》一部,而法师乃卒。其后子孙绳绳化亿万人,乞钱粟刊造馀部,历辽与金,然后完。此一大藏贮于岩洞者七、地穴者二,洞以石门闭之,穴以浮屠镇之。自隋、唐、辽、金及元,碑碣森列,照映岩野,然而累经干戈,无秋毫之犯。洪武二十一年岁在戊辰春正月飐一日,馀奉旨往观,念法师之愿,力宏大坚固。是山之泉石,灵异清胜,故赋是诗,镌于华严堂之壁。虽未足彰法师之幽光,庶以纪兹行之岁月,而托其不朽也。诗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