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注释
修唐太宗庙记(崇宁元年七月) 北宋 · 赵茂曾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六一、《金石萃编》卷一四三、《金石一隅录》卷一
粤有大宝,圣人守焉。上惟轩羲,传记罔悉。道德乎尧舜,仁义于禹汤。文王有周,大勋集武,而幽、厉废之。侯国蜂聚,七雄蚁争,以啖祖龙,而二世亡之。汉承秦虐,俯首以取。权、操与备,因汉弱而攘裂。晋则虚诞不支,而宋、齐、梁、陈溃垫于西陲,正统坠绝。有唐阶暴隋以兴,僖、昭寖衰。五代窃据,天开地泰,乃归于有宋之真人焉。顾若相因,迭为兴废者。得明主贤臣可取法,有暴君污吏足为戒,皆所以资我圣时,为永永无穷太平之治具也。然历观前史,惟其有甚棼乱之患,然后生大英杰之君,故必能措海内于升平,拯黎庶于涂炭,则汉之高祖,唐之太宗其伦乎。按《唐记》,太宗文皇帝以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生于武功之别馆,有二龙戏门外,三日乃去。是以京兆府武功县之南有唐庆善宫,今为慈德寺,乃其所也。北曰报本寺,神尧之旧宅焉。先是,县图虽载厥事,而祀秩无文。龙阁游公慨然兴叹,率里人即报本北隅经始庙貌,法大壮以建殿宇,想天日而形塑绘。左右壁间悉图贞观朝臣,英姿凛然,彷佛见当时之盛,于是肃严致敬有所,实元祐三年戊辰岁也。后十四载,洛阳赵茂曾被命长邑,一日至祠下,而龙阁公弟师韩语之故,且求以记,遂诺之,曰:仆元祐末典狱平凉,见君之伯氏为使者,爱民以道,率吏以诚,观其激风俗,敦教化,使法令美意下浃于田父野老之肌骨,虽古昔召父、杜母之流,莫可过者。若夫执律驭师,则折冲尊俎,笑谈帷幄,豫计胜否,验若符契,致朝廷威灵,远震于遐荒重译之巢穴。虽前世班超、李牧之辈,无以尚矣。我思其致,今也则亡,常企慕之,恨不得述其梗概,兹幸君之及此也。昔梁州人侯柏年以廉泉之名誇其闾里,而史笔书之不遗,矧公肇是祠宇,俾后世识者以人物称其风气,则追远厚俗之意,岂浅也哉!故论前世治乱之迹,见文皇帝之英杰,因记其祠之者名氏云。游公名师雄,字景叔。大宋崇宁元年中元日谨记。
按:雍正《武功县志》卷一,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重修县厅碑 宋 · 游靖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九、《金石一隅录》卷一
大观四年夏六月,汝阳刘侯干以承事郎来宰是邑。侯喜于事功,临政不苟,夙夜忧勤,以身任责,整案牒,决讼狱,事无巨细,靡不究心。明年改元政和,治行稍著,士乐教养,农勤田亩,强悍者屏息,良善者安处,老有养,疾有医,官无调发,民无积逋,阖境欢戴,政益閒暇。一日,侯谓同僚曰:有官守者,常乐因循,而惮改作,事漏弗填,忽倾弗支,期以代去,自为得计。其或好游观,务将迎,起台榭陂池之役,倚势作威,因缘为奸,至于公宇之敝,往往引嫌而不加意,是诚何心哉!及其屋坏垣颓,苍皇失措,又负偃植,疲民蠹财,不可胜计,如是则公府奚赖?予待罪于此,既喜民之易治,又喜前人之用心,顾瞻庭宇,华屋在前,金碧辉映,乃开封高士彻所建手诏亭也;堂皇在后,规摹简约,乃蓝溪吕义山所新正寝也。淮阳钱秉创鉴堂,大梁李宗作清心堂,河南赵茂曾增修钱库及居养院,阳翟孟通广辟庾舍,内外完葺,焕然一新。唯令厅湫隘敝陋,殆不堪处。验其故记,实天圣中种公世衡改造,迄今八十馀年。侯复叹曰:不废不兴,不敝不新,舍此而不事,不惟有愧于前人之用心,亦何异夫乐因循而惮改作者邪!矧是厅也,颁诏出令,承流宣化之所,临制剧邑,络绎两川,喉襟数路,正当四达之冲,亦必有以称矣。于是虑材鸠佣,彻去栋楹梁桷之折挠与夫盖瓦级砖之缺者。躬自经营,悦使有术,人不以为劳;增广制度,壮伟闳耀,人不以为侈。厅既成,侯会宾寮落之。是日也,黄童白叟,阗溢庭下,瞻仰咨嗟,始知公府之严、令尹之尊也如是。呜呼!当是职者,必有以处是厅也;处是厅者,必有以任是责也。侯之祖坦,践历中外,为时闻人,尝受知于仁庙,有醇儒循吏之称,所赐飞白宸翰,至今宝之。侯念德不怠,果能任责以孚民望,真可谓善世其家者也。则斯文之作,岂特记新厅之岁月,扬厉侯之盛美,又得发明名邑之因,以召后人,故系之以词。其词曰:
太白峥嵘,作镇坤灵。武功山连,亘古长青。尧封后稷,周赐秦嬴。作邑于地,因山命名。汉自渭南,徙古邰城。宇文造周,易治中亭。中亭之州,原隰砥平。唐为稷州,作辅陪京。复隶天府,邑是以宁。凤冈西拱,武水南倾。人尚礼逊,俗务农耕。神尧诞圣,瑰颋腾声。姚合发咏,柳子详评。我侯临莅,讼简刑清。民无调发,兵无战征。匪植其私,匪侥其荣。克绍祖德,允协民情。恢广制度,新于其厅。厅非侈己,乃尊朝廷。吏振其职,民乐其成。载瞻载仰,政治惟馨。敢告来者,无忘经营。
按:《校正武功县志》卷一,得月簃丛书次刻本。
金缕曲 壬申元日 现当代 · 石声汉
押词韵第二部
节序惊偷换。
甚无端、春光才逗,春愁先长(条幅上为“春衫乍褪,春愁先涨”。)。
残雪半消青甃冷,风劲庭柯争响。
似代诉、人间凄惘(条幅上为“共诉出,人间哀怨”。)。
浊酒待浇离别恨,病欺人不放金尊仰(条幅上为“浊酒待浇离绪薄,病欺人不放尊长满”。)。
浑无语,但凝想。
欢情已逐飞云漾。
尽天涯、青袍自吊,深盟频爽(条幅上为“青袍老尽,岁花伤晚”。此处“青袍”是指父亲自己。)。
冻彻远鸡催客梦,残漏晓星相向(条幅上为“残漏晓星空馆”。)。
孤影动、一镫微晃。
迢递水云深阻隔(条幅上为“迢递水云深隔处”。),极相思两地成惆怅。
清泪泻,鬓霜酿。
注:作于1932年正月初一。1936年在陕西武功将其写成条幅并注明:“在浙大文理学院枕畔吟成。”条幅所写与《荔尾词存》中的个别字有改动,见注。全词描绘冬天刚刚逝去,春光才降临时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在中国人民阖家团聚的传统节日中,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挽姚国民代表味辛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矍铄年华,差同马新息;
峥嵘诗笔,不让姚武功。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姚味辛(1889——1977),原名姚琮,字味辛,号味笋斋,浙江瑞安人,国民党陆军中将。保定通国陆军速成学堂第一期马科、陆军大学第四期。1891年6月5日(清光绪十七年四月廿九日)生于浙江省瑞安市马屿镇上京村,早年入江上村养正学堂,师从虞廷恺(近代第一批留日学生,爱国志士,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民国初年曾任浙江财政司代理司长、众议院代理秘书长、参议院秘书长、财政部官产处总办等职。)。于1977年10月5日在台北病逝。他与蒋介石五年同窗,曾是黄浦军校校长室主任,总教官。南京警备司令部司令,后在台湾又担任军事顾问等。他父亲的坟墓有蒋介石,林森,戴笠,孙科,于右任,居正,何应钦等国民党高级领导及将领的题词,更有章太炎所撰的墓志铭。
成氏有诗《和味辛先生》《乙未润上巳游碧潭鲁恂韬园味辛诸老》《味辛将军以“有忆”近作属和,次韵寄之》。
马新息: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杨凌西北)人。西汉末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因功封新息侯。
姚武功:姚合(约779~约855)中国唐代著名诗人。陕州(今河南陕县)人。元和十一年(816)进士,授武功主簿。此处切姓。
笺:
1.味辛将军以有忆近作属和,次韵寄之:
历历分襟处,悠悠去国年,盟心双日月,过眼万云闲, 客路鲸波外,家书雁荡边,西楼归讯近,皓魄看重圆。
2.孙中山挽蔡锷:
平生慷慨班都护;
万里间关马伏波。
成氏有诗《和味辛先生》《乙未润上巳游碧潭鲁恂韬园味辛诸老》《味辛将军以“有忆”近作属和,次韵寄之》。
马新息: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杨凌西北)人。西汉末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因功封新息侯。
姚武功:姚合(约779~约855)中国唐代著名诗人。陕州(今河南陕县)人。元和十一年(816)进士,授武功主簿。此处切姓。
笺:
1.味辛将军以有忆近作属和,次韵寄之:
历历分襟处,悠悠去国年,盟心双日月,过眼万云闲, 客路鲸波外,家书雁荡边,西楼归讯近,皓魄看重圆。
2.孙中山挽蔡锷:
平生慷慨班都护;
万里间关马伏波。
挽焦先生易堂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盛烈赞中兴,况有学传焦氏易;
平居怀故国,可堪梦断武功天。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焦籍陕西武功县。
焦易堂(1879——1950),陕西省武功县人,中华民国时期政治家。早年在北京中国公学政法科学习。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与张仲良等革命人士领导武功县光复。1926年,焦易堂任北伐第二军宣慰使,促使冯玉祥、岳维峻等出师响应,使北伐取得重大胜利。1928年出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委员兼法制委员会委员长,1930年兼任考试院考选委员会委员,并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33年与戴季陶、于右任、张继等国民党元老,力主发展大西北教育事业,振兴农业,以济民生,创办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35年出任国民党中央最高法院院长,同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在任期间,主张早日结束训政,实行宪政,还政于民。为此,引起蒋介石的猜忌,于1941年被迫辞去院长职务。1946年,焦易堂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赴台湾,1950年在台湾病逝,终年71岁。
1931年焦易堂被任命为典试委员,为成氏同事。
盛烈:盛大的功业。南朝·宋·颜延之《赭白马赋》:“惟宋二十有二载,盛烈光乎重叶。”
焦氏易:《焦氏易林》又名《易林》,十六卷,西汉焦延寿撰。《四库全书》将之列于“子部术数类”。
平居:犹平时,平素。
焦易堂(1879——1950),陕西省武功县人,中华民国时期政治家。早年在北京中国公学政法科学习。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与张仲良等革命人士领导武功县光复。1926年,焦易堂任北伐第二军宣慰使,促使冯玉祥、岳维峻等出师响应,使北伐取得重大胜利。1928年出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委员兼法制委员会委员长,1930年兼任考试院考选委员会委员,并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33年与戴季陶、于右任、张继等国民党元老,力主发展大西北教育事业,振兴农业,以济民生,创办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35年出任国民党中央最高法院院长,同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在任期间,主张早日结束训政,实行宪政,还政于民。为此,引起蒋介石的猜忌,于1941年被迫辞去院长职务。1946年,焦易堂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赴台湾,1950年在台湾病逝,终年71岁。
1931年焦易堂被任命为典试委员,为成氏同事。
盛烈:盛大的功业。南朝·宋·颜延之《赭白马赋》:“惟宋二十有二载,盛烈光乎重叶。”
焦氏易:《焦氏易林》又名《易林》,十六卷,西汉焦延寿撰。《四库全书》将之列于“子部术数类”。
平居:犹平时,平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