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注释
次韵答萨天锡见寄 元 · 张雨
七言绝句 押删韵
推敲指点据吟鞍,苦为搜诗梦不閒。
谁会凤凰台上意,手挼黄菊钟山
外史诗又载:台掾萨天锡求识予面,而之燕南。八月十四夜风雨,宿菌阁绝句七首,明日追送之,其一首云:「巡官畏虎盛前呵,惊动燕山萨照磨。剪烛对床诗未稳,从渠醉尉问谁何?」又云:「内台最近燕南幕,博士台郎有此除。山泽何当大人赋,寄声多谢相如。」与此诗同是天锡南台时所作。
闵项氏 元 · 李宗冽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少无依倚老何堪,白发婆娑乱不簪。
梦里尚思江北好,悔将夫骨葬江南
辍耕录:燕山项氏,其夫江南人,行贾燕蓟间,聘项与居。未几,夫死,项奉柩回江南,励志孑居,以守夫祀。旴江李宗冽闵其事,赋之云云。
翰林院斋宿听琴诗 明 · 邹缉
 押支韵 出处:明诗纪事 乙签·卷五、御选明诗卷二十
永乐三年春正月丁未上将祀南郊誓戒群臣致斋三日百官既受誓各就宿别馆于是侍读曾公日章修撰钱公仲益徐公孟昭检讨苏公伯厚沈公民则暨无锡王公孟端与予凡七人皆会宿于翰林之公署于时天宇澄霁月色清朗诸君子相与秉烛坐于公署之东偏沈公善琴因请鼓之作商调数引舒徐安适淳古澹泊有三代之遗音坐者听之莫不心畅神怡乃相与分韵赋诗以纪其事且要孟端为之图云
禁直夜迢递,斋居澹无为。
同心聿来集,良友具在兹。
欢言适嘉会,秉烛坐弹棋。
华月照虚牖,微风动绮帷。
上客发幽兴,援琴挥素丝。
一弹孤鹤舞,再鼓心神怡。
清商既激烈,雅调亦舒迟。
秋鸿唳远空,猗兰芳葳蕤。
俯仰极馀韵,邈与高山期。
燕赏亦云洽,倾耳遂忘疲。
沉吟永终夕,逍遥起遐思。
仰观庭户间,烂然明星垂。
旭景不知曙,永言歌此辞。
《墨缘汇观》:王绂《斋宿听琴图》,白纸本中挂幅,长三尺七寸九分,阔一尺四寸八分,中心四周乌丝界一方栏,径九寸,内水墨写虚堂烟月、剪烛鸣琴,其竹坡石,笔墨苍润秀逸,为孟端佳作。左下押「孟端王氏」白文印,乌丝栏外右下角自题五言长诗一首,款「无锡王孟端」下押「九龙山道士」、「孟端」二白文印,纸首上一段画乌丝界行,邹缉撰序,楷书精工,前书《翰林院斋宿听琴诗序》,其序云:「永乐三年春正月丁未上将祀南郊誓戒,群臣致斋三日,百官既受誓,各就宿别馆。于是侍读曾公日章,修撰饯公仲益、徐公孟昭检讨苏公伯厚沈公民则暨无锡王公孟端与予凡七人,皆会宿于翰林之公署。于时天宇澄霁,月色清朗,诸君子相与秉烛,坐于公暑之东偏。或弈棋,或赋诗,或谈说古今,辨论人品贤否得失,亦杂然而并举。然皆以为此虽君子之所乐,而未足以极一时之欢也。沈公故为云间人,善鼓琴,其传得之于其郡人刘仲礼。前数年间,仲礼以善琴闻,当时沈公盖得其妙。因请鼓之,沈公欣然就坐,为作商调数引,舒徐安适,疏越和畅。其淳古淡泊,若有三代之遗音;其清厉激烈之思。若孤鹤宵唳、高崖泻泉,而馀音锵然震发也,坐者听之,莫不为之心畅神怡,有不知夫邪慢之气之去其体者。然后知琴之为妙,不特可以为君子之至乐,而又足以荡涤人之私虑也,此古之君子所以无故琴瑟不去于前欤!昔三代学者,于《诗》、《书》、六艺之教,以乐为治心养性成德之。未尝一日舍之而不习。故其息焉游焉之际。必取适于琴瑟之间。所以和悦其心志、动荡其精神、且以是为文武张弛之道。则琴之为用,固非苟悦其音声之谓也。今诸君子获为斯会,而乐其心于是琴,岂非幸之至者欤!夫君子会而能乐者既难,乐而得其所以乐者又难。琴虽予未有暇学,而心窃好之、况又为诸君子之所同欲者乎!乃相与分韵赋诗,以记述其事,且要孟端为之图,而予僭序其端云。」翰林侍讲承直郎庐陵邹缉撰。」下押「范阳世家」「邹缉仲熙」印,二印皆白文。前首有尚友斋」白文小长印,下有「幼裳」白文小方印,又燕山曾日章番阳徐旭锡山钱仲益三人排书各五言长诗一首,曾、钱二人皆端楷,徐旭篆书,俱佳。画右邹缉又楷书题五言长诗一首,款「庐陵邹缉」。画左乌丝栏苏伯厚楷书题五言长诗一首,款「建安苏伯厚」。下曾棨题七言长诗一首,楷书宋克,款「江西曾棨」。又庐陵周孟简沈度五言长诗各一首,周书行楷,沈书隶古,诸题皆有印章,因其繁多,未及全录。
石渠随笔》:王黻《斋宿听琴图》轴,画七人杂坐,秉烛。横琴,庭轩月色。掩映竹树。此盖永乐三年正月,南郊诸公斋宿翰林院者。侍读曾日章、修撰钱仲益徐孟昭检讨苏伯厚沈民则王孟端邹仲熙共七人。邹仲熙作诗序,弹琴者为沈民则。幅内诸人皆题诗,惟民则无诗。其不在图内而题诗者,又有永丰曾棨吉水周孟简二人。此可补一则翰林典故也。
田按:安氏《墨缘汇观》所纪,与《石渠随笔》小有不同,考明人倡和图凡在列者,家有一轴。此《斋宿听琴图》人间合有数轴。详略不同,不足怪也。恭读高宗纯皇帝文集,安氏书画。乾隆年间多入内府,此轴当别是一本。今将诸公诗可考者,并录于此。苏伯厚诗云:「玉署宿斋居,盍簪谐素约。坐中有鸣琴,宫商时间作。波澄楚江。露下九皋鹤。流泉响幽涧,灵籁起寥廓。维时雨初霁。微月映疏箔。炉薰轻烟袅,烛花红烬落。春风送馀寒,夜久觉衣薄。清谈杂今古,亦足资一噱。相对竟忘眠,更取欧瀹。鸡鸣整朝冠,晨钟动高阁。」钱仲益诗云:「圣皇重郊祀,闻戒恒兢兢。斋宿玉堂署,共集金兰朋。谈柄方亹,荧煌灿华灯。今夕复何夕,同此瀛洲登。听鼓绿绮琴,拂拭朱丝绳。初如鸣冈凤,嗈嗈日初升。又如幽涧泉,泠泠泻春冰。杳渺不可状,掩抑情何胜!虞歌怅既远,襄教亦莫徵。知音无高士,绝调沈《广陵》。寥寥太古音,千载谁复能?若人抱奇才,令誉众所譝。下指发妙意,于何得师承。况今文明运,礼乐方当兴。以兹弦歌化,至和庶其凝。嗟予临老大,世纷非所膺。忽闻《阳春曲》,坐使烦襟澄。于时春风微,夜寒袭青绫。曲罢残月落,馀晖转觚棱。分题纪佳会,用以书剡藤。」
副使发碧蹄韵 明 · 徐居正
五言绝句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四佳诗集补遗二
鸡鸣何处店,晓色未分桥。
自是勤王事,何曾叹独劳。
按:奉阅行藁。自燕山至鸭江四千馀里。凡于物像。随所感触。莫不讽咏。长韵短律。舂容典雅。馀数十篇。诚富矣哉。今承雅教。辄依韵奉赓。不亦有雷门布鼓之讥乎。冀垂仁采纳。
清明上河图(上有先提举跋) 明 · 李东阳
 出处:明诗纪事 丙签·卷一、怀麓堂集卷九
宋家汴都全盛时,四方玉帛梯航随。
清明上河俗所尚,倾城士女揭童儿。
城中万屋翚甍起,百货千商集成蚁。
花棚柳市围春风,雾阁云窗粲朝绮。
芳原细草飞轻尘,驰者若飙行若云。
虹桥影落浪花里,捩舵撇蓬俱有神。
笙歌在楼游在野,亦有驱牛种田者。
眼中苦乐各有情,纵使丹青未堪写。
翰林画史张择端,研朱吮墨镂心肝。
细穷毫发夥千万,直与造化争雕镌。
图成进入缉熙殿,御笔题签标卷面。
天津一夜杜鹃啼,倏忽春光几回变。
朔风捲地天雨沙,此图此景复谁家。
家藏私印屡易主,嬴得风流后代誇。
姓名不入宣和谱,翰墨流传藉吾祖。
独从忧乐感兴衰,空吊环州一抔土
丰亨豫大纷彼徒,当时谁进流民图
乾坤頫仰意不极,世事荣枯无代无。
都穆《寓意编》:《清明上河图》藏阁老长沙公家,公以游门下,且颇知书画,每暇日辄出所藏,命品评。此盖公生平所宝秘者。观其位置若城郭市桥屋卢之远近高下,草树马牛驴驼之大小出没,以及居者行者舟车之往还先后,皆曲尽意态,毫发无遗。盖汴京盛时伟观,可按图而得,而非一朝夕之所能者,其用心亦良苦矣。图有金大定丙午燕山张著跋云:「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京师,后习绘事,工于界画,自成一家。」又引向氏《图画记》谓择端复有《西湖争标图》,与此并入神品。元至正壬辰西昌杨准跋则谓前有徽南标题,后有金诸老诗及私印若干。今皆不存。长沙公自为诗,细书其后。
李坤元忍斋杂识》:王公思质分宜害,实以《清明上河图》故,图寸马豆人,为宋朝人手笔。思质得之,价止二百金,系先曾叔祖狷庵公居间者。狷庵名如讷,即仪郎敬斋子,而思质从甥。予尝见思质任制府日致狷庵手书,始悉其由。既分宜索取此图,恩质以临笔与之,而分宜门下客精于辨画者,觇知其故,从思质假金,思质拒之,因白分宜言图之伪,复披细观,指其絓漏处云:「安有一小马脚而跨二瓦沟之理。」分宜大怒,遂借端中伤,以图之微而竟婴祸殒身。君子责备贤者,谓思质实自贻伊戚焉。
《野获编》:严分宜势炽时,以诸珍宝盈溢,遂及书画骨董雅事。时鄢懋卿以总鹾使江淮胡宗宪赵文华以督兵使吴越,各承奉意旨,搜取古玩,不遗馀力。时传闻有《清明上河图》手卷,宋张择端画,在故相王文恪胄君家。其家钜万,难以阿堵动,乃托苏人汤臣者往图之。阳以善装潢知名,客严门下,亦与娄江思质中丞往还,乃说王购之。王时镇蓟门,即命汤善价求市,既不可得,遂属苏人黄彪摹真本应命。黄亦画家高手也。严氏既得此卷,珍为异宝,用以为诸画压卷,置酒会诸贵人赏玩之。有妒王中丞者,知共事,直发为赝本。严世蕃大惭怒,顿恨中丞,谓有意绐之。祸本自此成。或云即汤姓怨弇州伯仲,自露始末。不知然否。以文房清玩致起大狱,严氏之罪固当诛。但张择端者,南渡画院中人,与萧照刘松年辈比肩,何以声价陡重,且为祟如此。
田按,王氏与分宜构祸之由不仅为此图,然此图亦买祸之一端也。李坤元沈德符所纪各有不同,姑两存其说。后此图流传,董香光尚及见之,见《容台集》。都南濠称,赏鉴家王氏所藏,即西涯所题图也。录西涯诗附著其事于此。
燕山叠翠 明 · 王业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群峰联络势崔嵬,紫气岚光面面开。
遥拱帝京环翠障,风云淡荡接金台。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燕山
燕山叠翠 明 · 胡维翰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叠嶂层峦里,郁葱万树苍。
屏环禅院古,崖滴乳泉香。
雨润田畴宅,风清窦逊庄。
危峰依旧峙,何必问沧桑。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燕山
庚午入觐刘五云先生赠诗以宠其行依韵奉和 明 · 陈应元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笔底光芒万丈长,趁时好趣舍人装。
四方瑞辑咸瞻后,两部经成曾进皇。
貂尾续来形自笑,螭头傍得衮生香。
君家荆树枝枝贵,虎拜墀前识季方
附:刘五云赠言
千里朝天夫路长燕山晴雪照行装五云高处瞻双阙万玉声中拜玉皇翠旆犹连青岱色氛旌遥带紫薇香多君保障应称最伫有殊恩出尚方
萧照瑞应图乾隆丙午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二十三
萧照曾为瑞应图,曹勋作赞诩贞符。
萧王好谶终兴汉,越子包羞却灭吴。
二者不同失北界,平生惟是乐西湖
丹青披咏当年事,抑以为荣抑辱乎。
按:按:是卷曹勋宋高宗瑞应故事凡十二段各系以赞萧照为之图按宋史曹勋阳翟靖康中授阁门舍人勾当龙德宫从徽宗北迁命送御衣诣康王燕山遁归建炎元年南京以御衣进后官昭信军节度使太尉提举皇城司屡充金国报谢使又画史会要萧照濩泽人善画靖康中随李唐南渡唐尽以所能授之绍兴中入画院其画山水人物苍古云云宋高宗耽乐西湖偏安南渡不能恢复中原雪君亲之耻既不如光武之中兴炎祚并不如勾践之忍耻吞吴而其臣乃胪陈瑞应侈写丹青斯真不足为荣而祗以增辱者特其画法墨气厚重人物山水种种精妙绝似李睎古后董其昌跋称此卷穷工极妍曹勋题字全学高宗永兴足称二绝按是卷严氏书画记载之盖曾入严嵩家而张丑清河书画舫所称项氏藏萧照此图共六段者乃别本又吴宽家藏集跋称宋画瑞应图凡十二段段各有赞而不言萧照孙鸣岐直云曹勋李嵩画盖即指此卷总因无萧照名款印识以致妄为指实而宋元来题跋又为俗手装潢时割去自当以香光所跋为正也因题是卷并识
燕山叠翠 清 · 章汉
五言绝句 押纸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群峰接翠微,图画倚天起。
扶杖看山行,此身亦画里。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燕山
题宣和御笔鞓红牡丹 清末至民国 · 陈曾寿
明皇酣醉沉香亭,夜雨蜀道愁淋铃。
道君绘事更奇绝,五国城中窟冰雪。
游戏岂是天子事,后身重光今再至。
一枝带露写鞓红,香国胡然见天帝。
当年宴坐琼津堂,赭衣弄翰围群芳。
素绢染成天水碧,正色不数姚家黄。
一朝围城迫烽火,谁捧玉皇红一朵。
六宫粉黛载明驼,山色燕支真夺我。
宴山亭畔见杏花故宫何处悲龙沙
披图题署词皇阁,付与万古长咨嗟彊村侍郎题曰词皇阁。)
注:〔题〕《采风录》无「鞓红」二字。 〔夜雨〕同上作「郎当」。 〔绘事〕同上作「艺事」。 〔奇绝〕同上作「精绝」。 〔窟冰雪〕同上作「老冰雪」。 〔今再至〕同上作「真学士」。 〔香国句〕同上作「七百年来笔新泚」。 〔当年句〕同上作「当年大起花石网」。 〔赭衣句〕同上作「赭袍弄翰凝天香」。 〔素绢〕同上作「绢本」。 〔红一朵〕同上作「云一朵」。 〔山色燕支〕同上作「痛哭胭脂」。 〔宴山亭畔〕同上作「万里燕山」。 〔披图题署〕同上作「画图好榜」。 〔付与句〕同上及巾箱本句末均无注文。
挽佚名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义方与燕山并称,有子能为万人敌
家祭乃龟堂所望,明年当告九州同。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义方与燕山并称:《三字经》说:“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后晋时期人,祖籍蓟州渔阳,地处燕山一带,因此,后人称窦禹钧为窦燕山禹钧有5个儿子,家教甚严,建书房40间,买书数千卷,聘请文行之士为师授业。四方有志学者,听其自至。五个儿子聪颖早慧,文行并优,时人赞为“窦氏五龙”。
万人敌:一人可敌万人,极言勇武过人。
家祭乃龟堂所望,明年当告九州同:龟堂:指陆游陆游晚号龟堂老人。《示儿》王师北京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笺:民国陈鉴湖张祥甫母寿联:
有儿当学万人敌
贤母允宜八座尊。
刘隆先生浮生小记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降生于马关缔约之年,及身见东虏行成,沧溟鲸尽;
夙昔以燕山义方为教,有子歌南陔洁膳,博士羊多。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刘隆(1895——?)字颂声安徽舒城刘家院人,出身安庆龙门口省立师范学校;曾任淮北太和县督学,空军机械学校主任秘书,空军总部史政官,抗战期间,服务于广西柳州空军总站。。编著有《空军机械学校史》、《民国三十七年至四十五年空军年鉴》、《空军烈士传略》、《空军忠烈录》、《空军战史》及《浮生小记》、《龙眠联话》、《龙眠联话续编》等。
马关缔约之年:《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日本明治政府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
行成:春秋时代诸侯国之间订立和议,求和。 出自《左传·哀元年》:“()使大夫种大宰嚭以行成,子将许之。”
鲸尽:疑指侵略者消散。
夙昔:义为前夜。泛指昔时,出自《后汉书•张衡传思玄赋》:“共夙昔而不贰兮,固终始之所服也。”文选引作“夙夜”。
燕山义方为教:《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南陔洁膳:《南陔》是《诗经》篇目第四卷《小雅·鹿鸣之什》的最后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宋本解释为:比笙诗也。有声无辞。意思为只有题目,没有内容。《诗·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后用为奉养和孝敬双亲的典实。《南陔》之首章循彼南陔,言采其。卷恋庭帏,心不遑安。彼居之子,回或游盘。馨尔夕膳,洁而晨餐。
博士羊:指能克己让人的人。《后汉书甄宇传》:“建武中甄宇为州从事,征拜博士。”李贤注引《东观汉记》:“建武中每腊,诏书赐博士一羊。羊有大小肥瘦。时博士祭酒议,欲杀羊分肉,……因先自取其最瘦者,由是不复有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