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题目
晋阳下令军中 北周 · 杨忠
 出处:全后周文卷五
事势在天,无以众寡为意(《周书·杨忠传》)
太原等四郡田租诏 北齐 · 高洋
 出处:全北齐文卷一
冀州渤海、长乐二郡,先帝始封之国,义旗初起之地。
并州太原青州齐郡,霸业所在,王命是基。
君子有作,贵不忘本,思申恩洽,蠲复田租。
齐郡渤海,可并复一年,长乐复二年,太原复三年(《北齐书·文宣纪》。)
张雕议谏幸晋阳 北齐 · 崔季舒
 出处:全北齐文卷六
寿春被围,大军出拒,信使往还,须禀节度
兼道路小人,或相惊恐,云大驾向并,畏避南寇;
若不启谏,必动人情(《北齐书·崔季舒传》)
从驾幸晋阳 南北朝末隋初 · 薛道衡
 押词韵第十一部
省方遵往册,游豫叶前经。
金吾朝戒道,校尉晚巡营。
重峦下飞骑,绝浦渡连旌。
涧水寒逾咽,松风远更清。
方观翠华反,簪笔(文苑作云。)(○《初学记》十三。文苑英华百七十。《诗纪》百二十三。)
奉和幸太原辇上作应诏 隋 · 虞世基
 押支韵
唐巡光帝则,夏务(《初学记》作豫。是。)穆宸仪。
珠旗扬翼凤,玉兽俨丹螭。
流吹和春鸟,交弄拂花枝(○《初学记》十五作虞茂。《诗纪》百二十四。)
太原寝庙议 隋末唐初 · 颜师古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七
伏承诏旨。
太原高祖寝庙。
博达卿士详悉以议闻。
伏惟圣情感切。
永怀缠慕。
思广蒸尝。
事深追远。
但究观祭典。
考验礼经。
宗庙皆在京师
不欲下土别置。
至若周之丰镐。
并为迁都。
乃是因事便营。
非云一时别立。
其郡国造庙。
爰起汉初。
率意而行。
事不稽古。
源流渐广。
大违典制
是以贡禹元成匡衡等。
招聚儒学。
博询廷议。
据礼陈奏。
遂从废毁。
自斯以后。
弥历年代。
辍而弗为。
迄今永久。
按礼记曰。
祭不欲渎。
渎则不敬。
书云。
礼烦则乱。
事神则难。
斯并睿哲之格言。
皇王之通训。
况复导扬素志。
实昭懿则。
俾遵俭约。
无取丰殷。
今若增立寝庙。
别安主祏。
有乖先旨。
靡率旧章。
垂裕后昆。
理谓不可。
诚以天衷不遗。
至性罔极。
固宜勉割深衷。
俯从大礼。
则刑于四海。
式光万代。
列采搢绅。
佥曰惟允。
谨议。
周王显并州都督 初唐 · 上官仪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四
维龙朔元年岁次辛酉十月癸亥朔十七日巳卯。皇帝若曰。
夫腾华星苑。崇名器于藩维。
凭晖日御。峻宠章于侯服。
故本枝增蔚。鸿绪滋繁。
汾阳奥区。镇龙山而控远。
冀方腴壤。接雁塞而疏疆。
连率之寄。亲贤攸属。
咨尔洛州上柱国周王显。风则开秀。
器彩灵明。识表魏舟之象。
词掩汉台之驾。西园孤月。
委心镜而齐明。小山丛桂
偃情田而并烈。温恭夙邵。
业尚日新。棣萼交芬。
圭璋具美。是用命尔为使持节都督并汾箕岚等四州诸军事并州刺史
牧及勋封并如故。尔其克修天爵。
聿苞地义。方资化敷大夏
惠渐京陵。必宜缺社鸣桴。
褰帷广听。懋宣声绩。
克壮其猷。长绥福履。
光膺显命。可不慎欤。
童子寺五言(在太原□□北京 初唐 · 玄奘
五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西登童子寺,东望晋阳城
金川千点渌,汾水一条清。
授相王并州 初唐 · 武则天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五
鸾台。神畿缉化。
咨牧所难。天府屯兵。
命将为重。惟贤是择。
非亲勿居。太子左千牛卫安北都护相王旦。
黄道承晖。紫庭趋训。
仪表瑰杰。识量虚明。
资忠孝以立身。仗经书而致德。
勇高卫霍。词优杨史。
必能外振威声。内清戎政。
宜膺夹辅之寄。兼司羽翼之重。
并州。馀如故。
余以咸亨元年西京寻听于时与并部处一法师莱州弘祎论师更有三二诸德同契鹫岭标心觉树然而一公属母亲之年老遂怀恋于并州祎师遇玄瞻于江宁乃叙情于安养玄逵既到广府复阻先期唯与晋州小僧善行同去神州故友索尔分飞印度新知冥焉未会此时踯躅难以为怀戏拟四愁聊题两绝 其一 初唐 · 义净
五言绝句 押支韵
我行之数万,愁绪百重思。
那教六尺影,独步五天陲。
余以咸亨元年西京寻听于时与并部处一法师莱州弘祎论师更有三二诸德同契鹫岭标心觉树然而一公属母亲之年老遂怀恋于并州祎师遇玄瞻于江宁乃叙情于安养玄逵既到广府复阻先期唯与晋州小僧善行同去神州故友索尔分飞印度新知冥焉未会此时踯躅难以为怀戏拟四愁聊题两绝 其二 初唐 · 义净
五言绝句 押支韵
上将陵师,匹士志难移。
如论惜短命,何得满长祇。
并州旻上人诗序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一
三元日月。
不能改弦望之期。
四序炎凉。
不能移变通之运。
况乎人生天地。
岳镇东西。
良时美景
始云蒸而电激。
临水登山
忽风流而雨散。
道之常也。
复何言哉。
旻上人天骨多奇。
神情独王。
法门梁栋。
岂非龙象之雄。
晋国英灵。
即是河汾之宝。
道尊德贵。
所以名称并闻。
尽性穷神。
所以身心不动
遍观天下。
暂游城阙。
刘真长之远致。
雅契高风。
习凿齿之宏才。
深期上德。
芝兰一面。
暂悦新知。
垂棘连城
将游旧府。
鸡山法众
饯行素浐之滨。
麟阁良朋。
祖送于青门之外。
是日也。
河山雨气。
原野秋阴。
风烟凄而禁籞寒。
草木落而城隍晚。
云中振锡。
有如鸿鹄之飞。
水上乘杯
更似神仙之别。
左右为之魂动。
金石由其色变。
恒山岱岳
宝鼎于风云。
帝里神州。
长安于白日。
两乡绵邈。
何当惠远之游。
千里相思。
空有关山之望。
偫贤佥议。
咸可赋诗。
题其爵里。
编之简牍。
册赠杨再思并州大都督 初唐 · 中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七
维景龙三年岁次己酉九月甲寅朔二十三日丙子应天神龙皇帝若曰。
昔孔某云殁。鲁哀由其作诔。
晏婴既往。齐景为之行哭。
且谓陪臣。义由存此。
甫怀良相。情则过之。
咨尔故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上柱国郑国公杨再思。河岳粹灵。
庙堂神器。率由百行。
能具九德。自弼谐庶绩。
师长偫寮。清白所以树风。
丹青所以成化。有若巫咸之保乂。
傅说之钦承。故能宣慈惠和
迈迹垂宪。而运同过隙。
悲深抚几。兴言轸悼。
载想谟猷。发金縢之旧铭。
询葬亳之前训。俾加印绶。
秩齐于子真。式奉园陵。
志毕于元凯。是用增宠命于端揆
茂徽章于连帅。今赠尔持节并州大都督
太府少卿韦璿持节备礼册命。方使五公门阀。
二臣邱垄。魂而有灵。
懿兹荣赠。呜呼哀哉。
册赠豆卢钦望司空并州大都督 初唐 · 中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七
维景龙四年岁次庚戌二月□□朔二十二日
应天神龙皇帝若曰。
咨尔故开府仪同三司知军国重事上柱国芮国公致仕豆卢钦望
朕闻古之哲王。
必有贤佐。
其存也俾乂。
谓之奋庸。
其殁也不朽。
谓之立德。
可不然与。
尔十纪羽仪。
三朝冠冕。
专直为操。
非法不言。
温谦在容。
非礼勿履。
故能揆路斯穆。
台阶以平。
韦贤罢归。
疏广辞退。
致虚守静。
方密道枢。
居常待终。
竟从冥录。
是用辍朝增歔。
趋仰兴怀。
荣以建旗。
正其服衮。
今赠司空并州大都督
持节备礼册命。
则二仪式奉。
九原可作
冀尔魂魄。
嘉夫宠数。
呜呼哀哉。
并州长史张仁亶谢赐长男官表 初唐 · 富嘉谟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五
臣某言。伏奉二月十四日敕。
赐臣绢一百匹。又奉其月二十六日敕。
除臣男之辅尚舍长史。丽泽之来。
匪月而降。受赏转级。
惟臣及子。宠渥所分。
臣无与二。夙夜惶悸。
万殒增惕。然旌节所统。
缘边千里。禦寇既广。
兵赋自殷。受任非据。
屡移年祀。未能司大事而静外虞。
汔小康而蠲内役。而崇班厚贶。
载在臣门。将何以祗拜殊渥。
光显休命。此微臣所以有死无报也。
南望阙庭。以荣受惧。
无任悾款之至。谨附表陈谢以闻。
并州长史张仁亶进九鼎铭表 初唐 · 吴少微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五
臣闻鼎者。夏后氏作。
偫牧贡金。远方图物。
备诸山泽。以禦魑魅。
厥后嗣德昏乱。鼎迁于商。
夏之宝也。不足徵。
殷既有之。又患失之。
周德休明。神宝不坠。
百代可继。伏惟陛下光大而当之。
若乃崇贯之器。金玉之鼎。
首山。发脽上。
列太庙。序明堂。
克昭灵命。以奉上帝。
非愚臣所敢议。臣闻礼之兴也。
始诸饮食。故先王之制。
日举九鼎。盖芍药淳熬。
涤瀡膏饵。御九州之美。
顺四时之和。臣所以征缮北金。
敢贡新鼎。夫有器必有铭。
臣窃见九州攸同。乃述九号。
永昌天中。所以基皇周也。
长安及岐。所以纪灵瑞也。
武兴建都。所以光帝闬也。
观云亭。所以美升中也。
少阳载青。所以冀储德也。
东原厎平。所以广封植也。
江都淮海。所以肆朝宗也。
江陵作镇。所以制荆蛮也。
成都奥区。所以遏珍贡也。
夫此九者。诚不足揄衍鸿休。
昭振方统。庶睹者美其所称。
知有由作。微臣朽老不达。
有惭歌颂。尘八命之宠章。
中军之重任。匪躬厥献。
伏表汗流。其九鼎铭。
谨敢列上。谨遣某官奉表以闻。
并州论边事表720年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二 创作地点:山西省太原市
臣说言。臣说顿首死罪死罪言。
臣闻小忿不忍。延起大患。
小罪不宽。迫成大祸。
契丹奚背恩。诚负天地不容之责。
然原其状。本是夷戎君臣不和。
自相诛戮耳。所望圣慈。
且使其族类在朝者。将敕书再三告让。
因其所欲立酋长而便定之。或可不战而定也。
必告之不驯。则大发兵马。
东召靺羯。西举九姓。
来春未青。数道齐入。
突干之首。可拾而取。
未为晚也。天恩若不忍以中国劳事蛮夷。
严兵备塞。弃两蕃如粪土耳。
又许钦浃拥二万馀众。据五丈之城。
有粮即守不可拔。无粮即鼓而行归。
何所虑也。今遣史献非时。
远抄近掠。其实甚难。
万一未捷。贼气转壮。
下臣愚昧。不敢隐情。
伏愿圣恩再加裁度。臣说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并州敕造座右铭720年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六 创作地点:山西省太原市
安万国。礼百神。
放郑声。远佞人。
凉州都督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郭君碑奉敕撰722年7月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四序平分。
清秋之气劲。
五方异俗。
崆峒之人武。
故陇上多豪。
山西出将。
其有云龙感召。
星象特生。
金鼓登坛。
隐如敌国。
麾幢指塞。
自比长城。
得之于太原公矣。
公讳知运。
字逢时
其先太原著姓。
今则晋昌人也。
本乎文王之弟。
是为虢叔
虢或云郭。
因而氏焉。
燕昭以筑宫。
汉祖封亭以列国
其侯于阳曲
宅彼太原旧矣。
亭之元孙友。
太原陇西
昭帝陇西西平
郭氏又为郡之右族
友之昆孙武威太守宪。
宪之犹子散骑常侍
俱有名迹。
见于魏晋
晋昌诸宗。
散骑之后也。
尔乃一门连誉。
时人号曰三儒
四海齐名。
天下谓之八顾。
光禄派分于冯翊
廷尉世茂于颍川
孝则天锡釜金。
忠则帝章冕服。
仁则猛兽不害。
信则童儿不欺。
岂直介休见有道之碑。
洛阳闻立德之传而已。
曾祖钦。
瓜州大黄府统军上柱国
祖才。
朝议郎瓜州常乐县上柱国
父师。
朝散大夫上柱国
伊州刺史
碛卤之地。
戎马生郊
业战斗而宏勋。
仕州县而为达。
启莫京之繇。
福不在于其身。
积无声之善。
庆必流于后嗣。
太白之精。
雷泉之灵。
膺家之祯。
为国而生。
身长七尺。
力能扛鼎。
猿臂虎口。
虬鬓鹗瞵。
射穿七札。
敌万人
子卿路逢。
遥识将军之相。
唐举一见。
足辨封侯之骨。
解褐。
以善战授昭武校尉秦州三度府左果毅
以败敌北庭
游击将军沙州龙勒府折冲兼右金吾郎将瀚海军副使
寻改朝散大夫伊州长史伊吾副使
以军累破虏。
即授其州刺史
进当军经略使
朝廷以未惬前除。
且有后命。
迁本卫中郎将
仍旧为州军使
默啜之寇北庭也。
公奔命解围。
军声大振。
云麾将军右武卫将军
封介休县开国公
食邑二千户
开元二年
吐蕃入陇右。
掠坰牧。
公兵以奇胜。
寇不复踪。
积甲山齐而有馀。
收马谷量而未尽。
归功庙算。
朝议多之。
右羽林将军持节陇右诸州节度大使鄯州都督河源军使
西陲信国之藩屏。
坐北落亦王之爪牙。
故入奉期门
而出分阃寄
于是料敌无备。
閒其师老。
潜军一举。
大俘九曲。
锁甲文剑。
僰马犛牛。
既献戎捷。
遂颁朝赐。
乃兼鸿胪卿
御史中丞
改封太原郡开国公
加前食邑三千户。
执宪总军。
典属乘障。
增爵益邑
遇厚恩深。
俄而六州偫胡。
相率大叛。
命公统陇右之骑。
济河曲之师。
锋镝争先。
玉石俱碎。
左武卫大将军
授一子官。
赐金银器百事。
杂䌽千段。
班师临洮
遘兹虐疾。
嗟乎。
匈奴未灭
宿志不申。
生也有涯。
死而犹视。
开元九年十月二十二日
薨于军舍。
春秋五十有五。
蕃夷边镇。
血面椎心。
悲惨风云。
号动山谷
岂非良将视人如子。
人亦视犹父乎。
皇帝闵焉。
诏赠凉州都督
米粟五百石。
锦帛五百段。
都水使者张景佚备物护葬。
遵朝典也。
惟公气猛而性和。
量宽而精锐。
沈谋可以掩蓍蔡。
雄断可以夺鬼神。
故常糟粕韬钤。
刍狗风角。
然其树恩结信。
立威用武。
烜赫如风涛。
荡震如雷雨。
战必克。
攻必取。
每有奏谒。
上特称叹。
孝文之得魏尚
虏不足忧。
太祖之见郭嘉
知成吾事。
前后锡锦衣宝带。
文马素女。
烂其盈门。
长鸣在厩。
感知己之主。
陈必死之力。
皇情西顾。
则九羌衅鼓。
诏书北伐。
则六夷焚旗。
上成圣君之元鉴
下效武臣之素节。
其竟也如此。
夫为人子。
立庙致敬。
祖考来格。
不亦孝乎。
为人臣。
恢疆禦侮。
以劳定国。
不亦忠乎。
若然者。
归义方于先人。
扬令名于后代可也。
嗣子英杰。
起复定远将军左领军卫翊府中郎将假紫服金章河西节度副大使
英奇。
朝散大夫尚辇奉御
英协。
游击将军京兆行府右果毅都尉
英彦。
朝议郎左卫冑曹参军等。
咸善居丧而过哀。
或从王事而夺礼。
则知辛贤父子。
继位将军
祭彤兄弟。
并参师律。
去本不恋。
达也。
而新是谋。
权也。
此武功。
创其宅兆。
十年七月
葬我公。
太原夫人燉煌索氏祔焉。
礼也。
皇上念功以惜逝。
厚终以遇存。
有诏词人。
为其碑志。
介士送葬。
即封征虏之坟。
单于入朝。
当祭度辽之墓。
铭曰。
洸洸将军
雄略冠偫。
平西征北。
震戎慑獯。
亭障卧鼓。
屯田馈军。
仗此白刃。
致彼青云。
郭侯宴喜。
既多受祉。
元牡黻衣。
清庙蠲祀。
鼎食金奏。
炮鳖脍鲤
既来不庭。
有严天子。
流沙博望
羽林飞骑。
河曲兵。
临洮旧防。
手握金节。
魂沈玉帐。
千里送丧。
三军悽怆。
诏葬礼崇。
恩碑义丰
生为神将。
死为鬼雄。
身世一灭。
荣华万空。
祁连之墓。
长旌武功。
并州置天兵军制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一
太原薄伐之地。句注出屯之所。
兵戈不可以不习。亭障不可以不备。
默啜鸣镝之馀。自贻泯灭。
骨咄禄小杀。覆巢之馀。
仍敢陆梁。九姓等虽类颇亲。
而仇雠久著。譬彼西戎
巳献郅支之馘。同夫东越
初雪会稽之耻。深忧复怨。
固请防萌。况高秋在律。
胡风振野。正可以扬武功。
顺杀气。扼兹地险。
张我天威。宜于并州集兵八万众。
置天兵军。并州长史上柱国张嘉贞
有文武之材。励公忠之操。
较陈利害。频奏封章。
必能料敌于未形。临宜以决胜。
可充天兵军大使并州司马王乔
典礼不易。其可用也。
右监门卫中郎将薛徽。军旅之事。
则尝闻焉。并为副。
左拒辽阳之师。右连河上之戍。
车徒列次。鼓角传声。
俾其雷断一方。云横万里。
宏兹庙算。称朕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