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时人为三茅君谣(《诗纪》作茅山父老歌。注云。外编作大茅君。误。李尊茅君内传曰:茅盈。咸阳人也。得道隐句曲。邦人因改句曲为茅君之山。时盈二弟俱贵。衷为五官大夫。西河太守。固为执金吾。各弃官渡江。来兄于东山。后咸得仙道。太上命固治丹阳句曲山。衷治良常之山。盈为司命真君东狱上卿。于是盈与二弟决别俱去。固、衷留治山。汉平帝元寿二年也。内法既融。外教坦平。尔乃风雨以时。五禾成熟。疾疠不起。暴害不行。父老歌曰:○逯案。道藏茅君志。茅固字季伟。而《后汉书》郭太传附有茅季伟传。内传所言。当即此人。然则三茅君谣。至早不过后汉末年。今依杨氏古诗存目为题。附之本卷。) 汉 · 无名氏
押尤韵
茅山连金陵,江湖据下流。
三神乘白鹤,各在一山头。
佳雨灌畦稻,陆地亦复周。
妻子保堂室,使我无百忧。
白鹤翔青天,何时复来游(○《初学记》三十。《御览》九百十六。茅山志。《诗纪外集》一。)。
答丹阳尹 晋 · 竺道台
出处:全晋文
盖闻大道之行,嘉遁得肆其志;唐虞之盛,逸民不夺其性,弘方由于有外,致远待而不践。大晋光熙,德被无外,崇礼佛法,弘长弥大,是以殊域之人,不远万里,被褐振锡,洋溢天邑,皆割爱弃欲,洗心清玄,遐期旷世。故道深常隐,志存慈救。故游不滞方,自东徂西,唯道是务,虽万物惑其日计,而识者悟其岁功。今若责其属籍,同役编户,恐游方之士望崖于圣世,轻举之徒卓长往而不反,亏盛明之风,有谬主相之旨。且荒服之宾,无关天台;幽薮之人,不书王府,幸以时审谳,详而后集也(高僧传五。)。
停丹阳属县逋租诏(永明五年七月) 南齐 · 萧赜
出处:全齐文卷三
丹阳属县,建元四年以来至永明三年所逋田租,殊为不少。京甸之内,宜加优贷。其非中赀者,可悉原停(《南齐书·武帝纪》)。
曲赦丹阳等四郡诏 南梁 · 江淹
出处:全梁文卷三十五
门下:朕兴言民瘼,昧旦求政,所以庶存简惠,缉兹治道。而玉烛未调,祥风尚郁。京辅及三吴,昔岁水灾,秋登既罕,今兹厉疾,罹患者多。纳隍之叹,为矜良深!可曲赦扬州所统义兴等四郡,其遭水尤剧之县,自今年以前,三调未充,而虚例已毕,官长局吏,应其备偿者,虽即事为愆,情在可亮。外详所除,以弘优泽(《本集》)。
始安王拜征虏将军丹阳尹章 南梁 · 江淹
出处:全梁文卷三十五
既耀轩礼,涵蕤龚恩,爽泗腼默。臣少识犹晦,哀辛方袭。籍以毓采上霄,搏华中汉,饮惠延光,偭爵假息。不悟瑶离降映,绳河低文;翊言关禁,徙第京部。进宪蒙浅,尘紊徒盈;还迷懅悚,风制罔树。循伏忧欷,灭虑焦衷。不胜荷佩之情(《本集》)。
请禁丹阳琅邪二郡搜捕启 南梁 · 释僧祐
出处:全梁文卷七十一
京畿既是福地,而鲜食之族,犹布筌网,并驱之客,尚驰鹰犬,非所以仰称皇朝优治之旨。请丹阳琅琊二境,水陆并不得搜捕(《广宏明集》二十六,武帝十六年下诏,去宗庙牺牲,上定林寺沙门僧祐,龙华邑正柏超度等上启,敕付尚书详之。)。
上萧骠骑启论检试僧事(升明元年,丹阳尹沈文季建议责僧属籍,欲行沙汰,道盛启。) 南齐 · 释道盛
出处:全齐文卷二十六
天保寺释道盛启,昔者仲尼养徒三千,学天文者则戴圆冠学地理者,则履方屦。楚庄周诣哀公曰:「盖闻此国有知天文地理者不少,请试之」。哀公即宣令国内知天文者著圆冠,知地理者著方屦,来诣门。惟有孔丘一人到,问无不对,故知馀者皆为窃服矣。释迦兴世,说四谛六度,制戒威仪,舍利佛等皆得罗汉,故知大法非为无宗。但自尔已来,人根转钝,去道悬远,习惑缠心,若能隔意,则合律科,不尔,皆是窃服者。伏愿陛下圣明,深恕此理,弗就凡夫求圣人之道。昔郑子产称曰大贤,尚不能收失,为申徒嘉所讥,况今未法比丘,宁能收失?若不收失,每起恶心,寺之三官,何以堪命?国有典刑,愿敕在所,依罪治戮,幸可不乱圣听。盛虽老病,远慕谤木,敢以陈闻,伏纸流汗。谨启(《宏明集》十二。)。
休沐重还丹阳道中诗 南齐 · 谢朓
押微韵
薄游第从告,思闲愿罢归。
还卬歌赋似,休汝车骑非。
灞池不可别,伊川难重违。
汀葭稍靡靡,江菼复依依。
田鹄远相叫,沙鸨忽争飞。
云端楚山见,林表吴岫微。
试与征徒望,乡泪尽沾衣。
赖此盈樽酌,含景望芳菲。
问我劳何事,沾沐仰青徽。
志狭轻轩冕,恩甚恋闺闱。
岁华春有酒,初服偃郊扉(○本集三。《文选》二十七。《初学记》二十。谢诗。《诗纪》五十九。又《类聚》二十七引非、违、依、飞、扉五韵。)。
和元帝诗(去丹阳。尹荆州。) 南梁 · 徐勉
敬爱良是贤。
谦恭寔所务。
尊贤遗道德。
重学严师傅。
六艺诚为敏,三雍称有裕。
覆被唯仁义。
吐纳必圭璋。
壮思如泉涌。
逸藻似云翔。
夙有匡时调。
早怀经世方。
留心在庶绩。
厉精思治纲(○《类聚》五十。《诗纪》八十九。)。
丹阳琅邪二郡断搜捕议 南梁 · 周舍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八
《礼》云:君子远庖厨,血气不身剪,见生不忍其死,闻声不食其肉。此皆即目兴仁,非关及远,三驱之礼,向我者舍,背我者射(《广弘明集》二十六)。
丹阳尹湘东王善政碑 南梁 · 裴子野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三
皇上建显号,垂鸿名,广大配乎天地,光华象平日月,长驾远抚,横逸乎都外,策镜区域,充塞乎无垠,上冠九陔,旁济八表,制礼以告成功,作乐以彰治定,福应允臻,祥庆符合,六府孔修,九官咸事。于往岁也,有司奏以湘东王为宣惠将军丹阳尹,既而下车为政,振民育德,循名责实,举无遗虑,若夫据馈累起,求贤如不及,卑身折节,用人若由己,玉帛旅于丘园,辟书交乎涂路,求馀论于故府,想遗风于旧哲,延儒生于东阁,命文学于后车,重门洞启,列筵广置,四民总至,狱讼殷集,王兼而治之,绰有馀裕,上弘其礼,下悦其风,虚往实归,人得所至。由是百吏仰成,具僚敛衽,千里之间,有怀必亮,躬亲劝课,赋政授时,辨相物宜,务尽地利,由是仍岁有秋,馀粮栖亩,是以缙绅先生,愀然相顾,遂造象魏,拜而陈之。有诏报曰,纤介之善,春秋必书,吏民归美,难用抑绝。于是二三君子,欢得所奏,乃择工良匠,追石名山,撰德选辞,兴事篆刻,俾万代之下,知斯文之在斯。铭曰:
茫茫禹迹,经启万方。平秩肇定,曰若我皇。并包九域,画野分疆。猗欤帝子,日就月将。疏爵分品,奄有潇湘。君王光启,既表南国。肇允神童,翻飞上德。道达玄徵,优游翰墨。行成师范,文为丽则。帝曰尔诣,出康庶绩。勿替敬典,大猷允迪。我王显允,洵美且丽。夙夜乾乾,有隆无替。光赞大朝,庇民济世。京邑翼翼,永承嘉惠(《艺文类聚》五十二。)。
丹阳琅邪二郡断蒐捕议 南梁 · 谢几卿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五
不杀之礼,诚如王述所议。然圣人为教,亦与俗推移,即之事迹,恐不宜偏断。若二郡独有此禁,更似外道,谓不杀戒,皆有界域,因时之宜,敬同议郎江贶议(《广宏明集》二十六,叙梁武断杀绝宗庙牺牲事。)。
和元帝诗(《诗纪》云。去丹阳尹。尹荆州。) 南梁 · 萧琛
妙善有兼姿,群才成大厦。
奕奕工辞赋,翩翩富文雅。
丽藻若龙雕,洪才类河泻。
案牍时多暇,优游阅典坟。
儒墨自玄解,文史更区分。
平台礼申穆,兔苑接卿云。
轩盖荫驰道,珠履忽成群。
德音高下被,英声远近闻(○《类聚》五十。《诗纪》八十五。)。
丹阳、琅邪二郡断搜捕议 南梁 · 江贶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
圣人之道,以百姓为心,仁者之化,以躬行被物。皇德好生,协于上下,日就月将,自然改俗,一朝抑绝,容恐愚民。且猎山之人,例堪跋涉,捕水之客,不惮风波,江宁有禁,即达牛渚,延陵不许,便往阳羡,取生之地虽异,杀生之数是同,空有防育之制,无益全生之术(《广宏明集》二十六。)。
为晋安王让丹阳尹表 南梁 · 刘潜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一
臣闻盈尺径寸,易取琢磨,南箕北斗,难为簸挹。何则?良工质美,在器成珍,假名责实,涉求必殆(《艺文类聚》五十)。
复临丹阳教 南梁 · 萧纲
出处:全梁文卷九
昔越张修猛,用弘美绩,边延善政,实著民谣。吾冲弱寡能,未明理道,猥以庸薄,作守京河,将恐五裤无谣,两岐难颂,思立恩惠,微宣风范(《艺文类聚》五十)。
去丹阳尹荆州诗二首 其一 南梁 · 萧绎
押庚韵
骖驾乘驷马,谒帝朝承明。
分符莅闽越,终然惭励精(○《类聚》五十。《诗纪》七十。)。
去丹阳尹荆州诗二首 其二 南梁 · 萧绎
押元韵
副君垂奖盻,仁慈穆且敦。
终朝陪北阁,清夜侍西园。
降贵深知己,宁思食椹恩。
未尝辞昼室,谁忍去轘辕(《诗纪》作轩。○同上)。
丹阳尹传序 南梁 · 萧绎
出处:全梁文卷十七
《传》曰:大夫受郡。《汉书》曰:尹者正也,及其用人,实难斯授。广汉和颜接下,子高自辅经术;孙宝行严霜之诛,袁安留冬日之爱。自二京版荡,五马南渡,固乃上烛天文,下应地理。尔其地势,可得而言。东以赤山为成、皋,南以长淮为伊、洛,北以钟山为芒、阜,西以大江为黄河。既变淮海为神州,亦即丹阳为京尹。虽得仁之盛,颇愧前贤;而眄遇之深,多用宰辅。皇上受图负衣,宝历惟新。制礼以告成功,作乐以彰治定。岂直四三皇,六五帝,孕夏陶周而已哉,若夫位以德叙,德以位成,每念忝莅京河,兹焉四载。以入安石之门,思勤王之政。坐真长之室,想清谈之风,求瘼馀晨,颇多夏景。今缀采英贤,为《丹阳尹传(《艺文类聚》五十)》。
让丹阳尹初表 南梁 · 萧纶
出处:全梁文卷二十二
臣进非民誉,退异宗英,尸居戎号,已紊彝典。况京兆五守,西汉难追;河南二尹,东京罕继。审己循涯,自知莫可;街谈恭议,尤见不胜(《艺文类聚》五十,《御览》二百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