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题目
大唐泗州临淮县光王寺碑 盛唐 · 李邕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三
噫。
代人以塔庙者。
即有象也。
仪像者。
非有相也。
尝论之。
未始谅矣。
其或执之于我。
安住为十劫之场。
释之于空。
循舍得一如之智。
皆所以颂其愿。
酌其心。
必于无作之时。
敷宏正法之故。
俾或礼或见。
能超因因之缘。
若我若人。
尽登果果之业。
则曷为不应。
曷道不行。
岂空寂之门。
独阶證入。
事相之地。
遂阻圆明者哉。
光王寺者。
僧伽和尚之所经始焉。
和尚之姓何。
何国人
得眼入地。
龙朔初
忽乎西来。
飘然东化。
独步三界。
遍游十方。
乌飞于空。
月见于水。
泥键铁锁。
降伏贡高。
长者锦书。
散除文字。
深以欲为苦器。
道实法钧。
消一无于太常
越诸有于真际。
岂徒福河灌顶。
慈云覆身。
举手而安喻四因。
动足而兴复三见。
或以沉香作炭。
有枉言者。
则诱而进之。
沙末求珠。
不知其量也。
则呵而责之。
香象之行。
虽极水底。
神龟之出。
亦兼陆道。
因如法如。
自得定力。
有作无作。
冀是福田。
尝纵观临淮
发念置寺。
以慈悲眼目。
信义方寸。
广济心。
仪普照佛。
光相才现。
瞻仰巳多。
远近簪裾。
往来舟楫。
一归圣像。
再谒真僧
作礼祈祥。
焚香拔苦。
触尘者庇如来之影。
牵毛者师子之威。
信施骈罗。
建置周布
缭垣云矗。
正殿霞开。
层楼敞其三门
飞阁通其两铺。
舍利之塔。
七宝齐山
净土之堂。
三光夺景。
于制造也。
未缀于手。
猗德名也。
已闻于天。
中宗孝和皇帝远降纶诰。
特加礼数。
延入别殿。
近益重元。
德水五瓶。
沾濡紫极。
甘露一斗。
福润苍生。
乃请寺名。
仍依佛号。
中宗皇帝以照言犯讳。
光字从权。
亲睹御书。
宠题宝额。
垂露落于天上。
飞翰传于国中。
其来也。
广内庆齐。
其至也。
连城欢迓。
扇凭笔贵。
独属右军
寺为额高。
更因天子。
每名晨大众。
瞻礼嬉游。
上升门台。
直视川墅。
峦阜嶾嶙而屏合。
淮水逶迤而带长。
邑屋助其雄。
商旅增其大。
兹为胜也。
曷以加焉。
和尚口虽勿称。
缘乃有以。
知变易之道。
回轩少留。
众生可悲。
菩萨亦病。
示灭同尽。
唯识永在。
呜呼。
景龙四年三月二日
端坐弃代于京荐福寺
迹也。
孝和皇帝申弟子之礼。
大师之情。
敬漆色身。
谨将法供。
仍造福度门人七僧。
赐绢三百匹。
敕有司造灵舆。
给传递。
百官四部。
哀送国门。
五日还至本处。
当是时也。
佛像流汗。
风雨变容。
鸟悲于林。
兽号于野。
矧伊慈子。
降及路人乎。
过去僧惠严等。
主僧道坚弟子木义等。
并持床有义。
失剑无追。
施法立斋。
知时明物。
罔坠旧业。
克嗣前修。
攀系仪形。
建崇塔院
婆罗树。
莲花台
宛然坐而不言。
歘尔感而皆应。
忏则殃灭。
求则福生。
虽日月已绵。
而灵变如在。
归依有众。
檀施孔多。
鲸钟万斤。
震觉六种。
讲筵七架。
开导四生。
清净之身。
更疏俗室。
涅盘之饭。
别构食堂。
可谓能事毕矣。
喜愿并矣。
宜八部之宅。
以致诸天。
回首自然。
树悬密语。
印文地现。
五风转柔涧之音。
千灯焰光明之色。
构之者罪花彫落。
信之者燋种萌生。
雷向发其六牙
珠彩澄其二水。
州牧杜公惟孝。
其直如箭。
其洁如水。
地压淮上。
城迁泗中。
民剿于劳。
物集其利。
史宗公
司马卢公。
或清节自公。
文雅形国。
或礼容虚已。
坚操动时。
临淮薛钦行等
主诺条流。
庭无置对。
或子人简德。
邑有欢康。
并坚位大车。
正信超士。
二道之教。
发一师之因。
相与累赞经身。
长悬觉道。
树不朽之德。
宏未来之功。
是刻丰碑。
以光盛美。
其词曰。
惟普照之大身兮。
杖菩萨之右臂。
粤灵瑞之可闻兮。
昭成之难值。
期一会之来思。
鸠万辈之善施。
宏住持之信受。
广事相之该备。
豁川陆之云龙。
雄城邑之赪雉。
天师九重
补人王于十利。
嘉寺榜之立名。
宠圣札之题字。
追已灭之化身。
了见在之文义。
贮仪形于空塔。
存词谒于金地。
咎无忏而不除。
福何求而不致。
副真僧之贞宝。
接群公之雅器。
播永日于山河。
刻巨石于淮泗。
高适(一作道非)弟耽归临淮(坐上作) 盛唐 · 王维
 押支韵
引用典故:安车 垂帷 沧洲 出尘野鹤 陶唐
少年客淮泗,落魄居下邳
遨游向燕赵,结客过临淄
山东诸侯国,迎送纷交驰。
自尔厌游侠,闭户垂帷
深明戴家礼,颇学毛公诗。
备知经济道,高卧
圣主诏天下,贤人不得遗。
公吏奉纁组安车去茅茨。
君王苍龙阙九门十二逵。
群公朝谒罢,冠剑下丹墀。
野鹤终踉跄,威凤徒参差。
或问理人术,但致还山词。
天书降北阙,赐帛归东菑。
都门谢亲故,行路日逶迟(一作迤)
孤帆万里外,淼漫将何之。
江天海陵郡,云日淮南(一作阴)祠。
杳冥沧洲上,荡漭无人知。
纬萧或卖药,出处安能期。
早过临淮 唐 · 陶翰
 押皓韵
引用典故:范子名移 惄焉心如捣 蘧公志常保
夜来三渚风(一作夜泊三风渚,晨过临淮岛。
湖中海气白,城上楚云早。
鳞鳞鱼浦帆,漭漭芦洲草。
川路日(一作白)浩荡,惄焉心如捣
且言任倚伏,何暇念枯槁。
范子名屡移,蘧公志常保
古人去已久,此理今难(一作难足)(一作古人已云云,此理谁足道)
西楚伯王庙 唐 · 贺兰进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六
我巨唐天宝之敦牂岁月壮旬八日。而四郊不雨。赤擢颖而始花。素含英而未吐。心有螟。节有贼。根有蟊。叶有螣。噫。十数载间。荐伤于稼穑。居则悬磬。散为浮食。千里百城。老农老圃。奔走于道路。相顾而言曰。昔者灾由是也。今未及□为灾也。谓之何哉。进明闻而避正堂以自咎。即斋次以询谋。乃命参军王皓之告于伯王之庙。十九日辛亥。初拜。恍兮若有所见。忽兮若有所闻。风□云蒸。雷吼电缺。鞭顶视之魃。斮翰飞之蛇。殄煴虫。□□□停□玉而煎砂水。刑溪(盈川本名刑溪)兮(阙十一字)而隘陌君□□□兮整衣冠以(阙十字)其□□□而环周膏涂于疆场之内。□御□□□祀□有□□□虎踞龙蟠。鸾凤之所翔集。□梧修竹。青翠峥嵘。浚汤池。棱石城。停午无影。虚闻籁声。双阙霞张。閟宫有侐。徒三万。车千乘。二矛重弓。朱英绿縢。虹旌日羽。铙歌剑舞。若昭震于冈陵。乌虖。嬴政焚烧诗书。胡亥继之以昏虐。当是时也。豪杰并起而攻。王以盖代之才。拔山之力。喑哑叱咤。横行于天下。破釜沈舟。隳城坑卒。沛公谢罪。子婴伏诛。岂楼烦之徒。辕门诸将。目不敢视。手不能发而已。生则伯主。殁为贵神。山川出云。天降时雨。善长嘉会。事干义和。羞尔肴烝。聿求多福。灾蝗疠鬼。飞遁于犬牙之外。虽上德不德。而好是正直。皇皇彼天。孚祐下国。春秋匪懈。享祀不忒。适变无穷。永代作则。铭曰。
雷为戈兮云为旆。
天殷殷兮雷声𡀽。
光明下济兮泽霶霈。
泗州大水记 唐 · 吕周任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一
春秋左氏传曰。
天反时为灾。
地反物为妖。
其于水也。
反利为害矣。
在唐尧时。
包山陵而浩滔天。
汉武时。
浮齧而浸钜野
皆震荡上心。
昏垫下人。
其故何哉。
天其或者警休明而表忠诚也。
唐贞元八年
岁在壬申夏六月
上帝作孽。
罚兹东土。
浩淼长澜。
周亘千里。
请究其本而言之。
时山泐桐柏。
发谼喷涌。
下注淮渎。
平湍七丈。
浮寿踰濠。
下连沧波。
东风驾海。
潮上不落。
两水相逆。
溅涛倒流。
矗缩回薄。
冲壅淮泗。
积阴骤雨。
河泻瓴建。
不舍昼夜。
至于旬时。
乾坤合怒。
云雷为屯。
以水济水。
吞州漂防。
走不及窜。
飞不及翔。
连甍为河海。
噍类如鱼鳖。
事出虑外。
孰能图之。
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右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泗州刺史武当郡张公伾。
以其始至也。
聚邑老以访故。
搴薪楗石以御之。
其渐盛也。
运心术以驭事。
维舟编桴以载之。
遂连轴促橹。
敛邑之茕嫠老弱。
州之库藏图籍。
官府之器。
先寘于远墅。
军资甲楯。
士女马牛。
遽迁于水次。
将健丁壮。
遏水之不可者。
任便而自安。
迨数日而计行矣。
洪波汗漫。
不辨涯涘。
惊飙鼓涛。
舟不得不覆。
巨浪崩山。
城不得不圯。
崇邱如岛。
稍稍而没。
厦屋如查。
汎汎相继。
天回地转。
混茫其中。
公独与左右十数人。
缆舟于郡城西南隅女墙湿堵之上。
以向冲波之来。
不亦危哉。
公之左右失色。
同辞请移。
公曰。
伾天子守土臣也。
苟有难而违之。
若王命何。
且南山隔淮。
几五六里。
吾能往矣。
况是别境。
离局奸也。
虽死不为。
公于是使部内十驿。
迁于虹城西鄙而南。
傍南山而东四百里。
达维扬之路。
俾星邮无壅。
又东北直渡。
下邳五百里。
至于徐州
廉察之问。
又移书淮南城将。
令断扁舟往来。
立标树信。
以虞寇贼之变。
公每端拱对水而诉曰。
伾奉圣主明诏。
司牧此州。
以亲万姓。
河公何为不仁。
降此大沴。
伾之罪也。
厉声正色。
阽危不挠。
历数旬而水定。
又再旬而水耗。
自水始至。
及水始耗。
已六时矣。
又一时而复流。
郊境之内。
无平不陂。
郛郭之间。
无岸不谷。
尺椽片瓦。
荡然无所有。
可异者。
惟公之路寝与内寝。
岿然存焉。
岂不可浮而往。
抑不可颠而坏乎。
斯则神仰公之仁。
先庶物而遗已。
神赏公之忠。
临大难而守节
神高公之义。
动适权以成务。
故保其听政养安之所。
旌公之善也。
召伯之理也。
人爱甘棠而勿剪。
方兹神灵扶持。
不亦远乎。
公乃舍车而徒。
弃輴而泥。
吊亡恤存。
绥复军郡。
远轸圣虑。
左庶子姚公吊而赈之。
至于修府署
建城池。
诏有司计功而偿缗。
立廛市。
造井屋。
公申劝科程。
以贳以贷。
才踰年而城邑复常矣。
其馀缩板为垣。
为丽。
端衢四达。
廨宇双峙。
双阙云耸。
琼台中天。
即公之新惠也。
天灾流行。
何代无之。
逢昏即盛。
遇贤即退。
刘昆反风而火灭。
王尊临河而水止。
盖忠诚之至也。
公尝领羸兵守孤城。
以百当万。
俾国家全山东之地。
名载青史。
公即国之长城也。
今以一苇之航。
絓于危堞之上。
以当涨海之势。
城颓而一块不倾。
水止而所济获全。
公即国之贞臣也。
固知明主之委任于公也。
皆感而通焉。
周任不敏。
学于旧史氏
借古人以谕公。
或曰未同年矣。
谨述而记之。
时贞元十三年岁在丁丑清和之月。
哉生魄。
勒于石。
泗州刺史李君神道碑 唐 · 李轸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一
夫崇孝悌者。必竭力以事亲。
厚忠贞者。亦尽心以奉上。
故圣人广而教之。以劝遐裔。
至若马迁续太史之纪。安国传夫子之书。
潘氏家风。谢公别传。
内足以贻厥后昆。外足以锡祉尔类。
小子不敏。仰希前哲。
窃述类本。用表流光。
君讳孟犨。字公悦
其先乃太上元元之系。五代景皇帝
始封于唐。高祖讳亮
至德初追册郑王谥曰孝
曾祖讳神通武德初以佐命元勋封淮安郡王
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谥曰靖
烈祖讳孝义武德初封安永郡王
贞观中改封胶西郡公银青光禄大夫司农卿上柱国冀贝等州刺史
烈考讳璥易州司马朝散大夫上柱国
袭胶西郡公至德初追赠平阳太守
皆斧藻至德。琢磨令范。
仁经义纬。敦教易俗。
理化勋庸。备详史牒。
君纯懿灵粹。得之自天。
先府君贬南州也。以正直忤物。
为邪丑正。辛已告终于官舍。
君未弱冠。号天踊地
浆勺不入。礼过成人。
寮吏赗赠。一无所受。
扶护艰险。泣血万里。
提携幼稚。尽室获全。
以某月日迁茔配庙。礼物无阙。
由是以纯孝闻。服阕。
调补梁州参军。转右卫录事参军王府户曹
以清干称。恩诏特加朝散大夫
出宰合阳猗氏三原。德风洽闻。
香声远茂。君之临猗氏也。
莱田数十里。上蔽荆榛。
下辟舄卤。逋逃夜聚。
豺狼晓嗥。公曰。
谷不足者。地有遗利。
食不足者。人有遗功。
长其荆棘。孰若树其禾稼。
聚其豺狼。孰若利其贫窭。
乃寻斧于拱木。疏凿于涑川。
化草莽为陂塘。变硗确为坟壤。
人民胥悦。工亦子来。
史起决漳。郑国开白。
亦何加也。人其德。
邑茂其功。建颂立碑。
迄今斯在。后中司抚循廉桉。
嘉公丕绩。荐为邓州司马兼陆门堰田使
君乃溪白水之口。壅樊阳之陂。
筑埇云屯。謺石山积。
树楗立则。截流施扃。
制蓄泄之门。为水府之权。
分血脉之经纬。为农夫之司命
条流百道。浸润七邑。
疆畦绮错。稼穑龙鳞。
田畴之歌。何独子产
宗司举以郎署。擢授礼部员外
属东封扈跸。转虞部员外郎
出牧泗州清明肃。
行第一。而地接吴楚。
气候卑湿。因之痁疠。
辞以疾归。开元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
终于大梁旅馆。享年五十有五。
权厝大行山至德初累赠宋郑二州刺史
季子翼。自衡鄂转运使汉南租庸从事
爰适上国。分途启扈。
奔就吉辰。以大历元年十一月十四日
迁窆于京兆万年县之毕原。先夫人崔氏称祔焉。
礼也。今夫人清河人也。
父讳惟明。累迁海沂等州司马
兄镜邈。隐居大行。
累辟不起。弟国辅。
秀才擢第。制举登科。
补阙起居礼部员外郎。夫人冲和备体。
柔顺居中。出茂先之箴。
闺门遵大家之诫。自府君捐世。
庶务亲临。存孤抚稚
有妨禅寂。是以通大乘。
顿悟门。挹沆瀣。
饵花香。而又现举止之异者有二。
凡于宴坐。口吐舍利香。
骨顶生如佛螺髻。惊闻中外。
得未曾有。翼等以额珠外见。
意宝内明。释氏前言。
今为见世。遂感涕奉戴。
归于故园。起塔瞻奉。
莫之测也。及天宝末
随子权赴陕州司马。属狂贼犯阙。
中原鼎沸。权负板舆。
自宏农蓝田。值潼关失守。
朝野震惊。扶老携幼。
潜避山谷。重壑固阴。
深林酷冷。因之违豫。
至于弥留。以其年九月二十九日
薨于终南山居。享年七十有三。
有子六人。长曰权。
金州刺史。次曰衡。
洺州清漳。次曰枢。
检校虞部员外兼侍御史。次曰轸。
歙州别驾。次曰房。
渭南。季曰翼。
陕府长史侍御史陕府都防御观察陕虢等使。惟轸与翼。
永号孤苦。斯拱。
铭碣未彰。感奉遗范。
惧深失坠。敬尊典故。
不惭以文。其词曰。
于赫大祖。蝉联我王。
梦兰异感。剪叶殊祥。
择贤建德。立社封疆。
肇分枝族。贻厥其昌。
安忠党。英灵倜傥。
率众关西。济师江上。
胶西酷似。文武不坠。
运属休明。化流抚字。
烈考谪官。遭罹艰时。
酷吏深文。天下共悲。
君之岐嶷。生知敏识。
磨砻节行。韬晦仁德
钟罚蛮貊。膺填气塞。
天之辅护。日茂嘉声。
参卿发迹。语掾驰名。
邑佐都。事明理贞。
为郎起草。后范规程。
出守泗滨。明德惟馨。
继疏蹑陆。修身知止。
福亮未极。壑舟旋徙。
猗那夫人。性合天真。
心游志道。迹弃喧尘。
嘉偶君子。敬待如宾。
衣冠之族。礼乐之门。
词林翰苑。金友玉昆。
垂芳后叶。流庆无垠。
令闻不朽。贞石斯存。
泊舟盱眙(一作常建诗,误。) 唐 · 韦建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僧澄观李邕泗州光王寺碑,僧伽者,龙朔中西来,尝纵观临淮,发念置寺。既成,中宗赐名普光王寺,以景龙四年三月二日示灭于京,后澄观僧伽塔于泗州。)800年 中唐 · 韩愈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引用典故:伏犀
浮屠西来何施为,扰扰四海争奔驰。
构楼架阁切星汉,誇雄斗丽止者谁。
僧伽后出淮泗上,势到众佛尤恢奇。
越商胡贾脱身罪,圭璧满船宁计资。
清淮无波平如席,栏柱倾扶半天赤。
火烧水转扫地空,突兀便高三百尺。
影沈潭底龙惊遁,当昼无云跨虚碧。
借问经营本何人,道人澄观名籍籍。
愈昔从军大梁下,往来满屋贤豪者。
皆言澄观僧徒,公才吏用当今无。
后从徐州辟书至,纷纷过客何由记。
人言澄观乃诗人,一座竞吟诗句新。
向风长叹不可见,我欲收敛加冠巾
洛阳穷秋厌穷独,丁丁啄门疑啄木。
有僧来访呼使前,伏犀插脑高颊权
惜哉已老无所及,坐睨神骨空潸然。
临淮太守初到郡,远遣州民送音问。
好奇赏俊直难逢,去去为致思从容。
李褒泗州判官821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五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
徵事郎河南县儒林郎太子通事舍人李褒等。
濒淮列城。
泗州为要。
控转输之路。
屯式遏之师。
故府有寮。
军有倅。
选择补署。
得闻于朝廷。
而经等皆有所长。
宜当是选。
守臣置奏。
因而可之。
仍加秩命。
用示优宠。
经可监察御史泗州团练副使
散官如故。
可试太常寺协律郎武宁军节度泗州马留后判官
改名衔
散官勋如故。
河阳节度使魏义通右龙武军统军泗州刺史李进贤右骁卫将军检校常侍兼御史大夫821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五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
文武之才。
内外迭用。
军国之任。
出入递迁。
斯所以优勋贤而均劳逸也。
某官魏义通
以戎功积久。
荣委旌旄。
某官李进贤
以军课居多。
分符竹
各勤其职。
咸用所长。
是以河阳三城
镇静而不扰。
泗滨一郡。
缉理而有劳。
我有禁军。
尔宜分领。
亲信则倚为心膂。
动用则张为爪牙。
苟非其人。
不副此任。
咸假貂蝉之贵。
仍兼宪职之荣。
勉哉二臣。
无替一志。
可依前件。
李谅寿州刺史薛公干泗州刺史821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寿州刺史李谅等。
诗云。恺悌君子。
人之父母。朕三复斯言。
往往兴叹。安得循吏。
俾父母吾人乎。吾前命为泗守。
未即路。会寿守植卒。
因改守寿。命公干守泗。
之理课。前诏详矣。
公干尚书郎连领二郡。政平法一。
甚便于人。加以有理戎之材。
可付留事。故辍军保(一作倅)
仍宪秩而兼宠之。夫寿与泗。
皆郡之大者也。公干
二千石之良者也。以大都委良吏。
不亦宜乎。噫。
无忘澄城之理。公干无替亳城之政。
则恺悌之化。吾有望于二郡焉。
寿州刺史公干泗州刺史
泗州开元寺钟铭799年8月 中唐 · 李翱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七
泗州开元寺遭罹水火漂焚之馀。僧澄观与其徒僧若干。复旧室居。作大钟。贞元十五年。厥功成。于是陇西李翱书辞以纪之。
八月梓人功既休,戊寅大钟成。
先时厥初,罹于天菑。
波沈火燔,既浮为薪。
既蜚为尘,澄观之功。
恢复其居,革旧而新。
环墉如陵,台殿斯严。
乃三其门,俾后勿踰。
其徒不哗,咸复其勤。
有加于初,屋室既同。
乃范乃镕,乃作大钟。
乃悬于楼,以鼓其时。
以警淮夷,非雷非霆。
铿号其声,淮夷其惊。
上天下地,弗震弗坠。
大音无斁,千僧戮力。
愿昭其绩,乃铭于石。
泗州开元寺僧澄观799年8月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六 创作地点:安徽省宿州市泗县
前日见命作开元寺钟铭。
云欲藉仆之词。
庶几不朽。
而传于后世。
诚足下相知之心。
无不到也。
虽然。
学圣人之心焉。
则不敢让乎知圣人之道者也。
当见命时。
意亦思之熟矣。
吾之铭是钟也。
吾将明圣人之道焉。
则于释氏无益也。
吾将顺释氏之教而述焉。
则惑乎天下甚矣。
何贵乎吾之先觉也。
吾之词必传于后。
后有圣人如仲尼者之读吾词也。
则将大责于吾矣。
吾畏圣人也。
夫铭古多有焉。
汤之盘铭。
其词云云。
卫孔悝之鼎。
其词云云。
秦始皇峄山碑
其词云云。
皆可以纪功伐。
垂诫劝。
铭于盘则曰盘铭。
于鼎则曰鼎铭。
于山则曰山铭。
盘之词可迁于鼎。
鼎之词可迁于山。
山之词可迁于碑。
唯时之所纪耳。
蔡邕黄钺铭。
以纪功于黄钺之上尔。
或盘或鼎。
峄山或黄钺。
其立意与言皆同。
非如高唐上林长杨之作赋云尔。
近代之文士则不然。
为铭为碑。
大抵咏其形容。
有异于古人之所为。
其作钟铭。
则必咏其形容。
与其声音。
与其财用之多少。
镕铸之勤劳尔。
非所谓勒功德诫劝于器也。
推此类而承观之。
某不知君子之文也亦甚矣。
然所为文。
亦皆有盛名于时。
天下之人咸谓之善焉。
吾不知吾所独知。
其能贤于他人之皆不知乎。
天下人咸以不知者云善。
则吾之独知又何能云善乎。
虽然。
吾当亦顺吾心以顺圣人尔。
阿俗从时。
则不忍为也。
故当时甚未敢承教。
为其所怀也。
如前所云。
足下欲吾之必铭是钟也。
当顺吾心与吾道。
则足下之铭必传于后代矣。
如欲从俗之所云。
则天下属词之士愿为之者甚众矣。
何藉于李翱之词哉。
幸思之也。
日中时过淮而南。
书以通意。
且为别。
夜到泗州崔使君 唐 · 陆畅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徐城洪尽到淮头,月里山河见泗州
闻道泗滨清庙磬,雅声今在谢家楼
喜五兄自泗州823年 中唐 · 元稹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
眼中三十年来泪,一望南云一度垂。
惭愧临淮常侍,远教形影暂相随。
泗州刘中丞郡中新楼 唐 · 张祜
五言排律 押东韵 出处:全唐诗补逸
一槛构庭中,临川望益崇。
朗怀披夏日,高啸得清风。
紫府须黄霸青山属谢公。
夜声闻动草,春意觉抽丛。
野迥云初白,天寒树间红。
月华深委素,淮色迥流空。
暮雨佳人到,良辰乐事同。
更怜初渡水,先咏子来工。
泗州李常侍打毬 唐 · 张祜
五言排律 押东韵
日出树烟红,开场画鼓雄。
骤骑鞍上月,轻拨镫前风。
斗转时乘势,旁捎乍迸空。
等来低背手,争得旋分騣。
远射门斜入,深排马迥通。
遥知三殿下,长恨出征东。
永福寺临淮(亭即司马复明府所置) 唐 · 顾非熊
五言排律 押青韵
淮上前朝寺,因公始建亭。
虽无山可望,多有鹤堪听。
引客闲垂钓,看僧静灌瓶。
带潮秋见月,隔竹晓闻经。
水气侵衣冷,蘋风入座馨。
路逢沙獭上,船值海人停。
砧杵鸣孤戍,乌鸢下远汀。
连波芳草阔,极目暮天青。
创置嗟心匠,幽栖得地形。
常来劝农事,赖此近郊坰。
僧伽卒后显形长庆元年夜半于泗州苏公寝室前歌(题拟) 唐 · 宋人著作中所载唐五代神仙鬼怪诗
四言诗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淮南淮北,自此福焉。
自东自西,无不熟矣(《宋高僧传》卷十八《泗州光王僧伽传》。)
泗州韦中丞埇上日寄赠兼次本韵 唐 · 薛能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鲁儒相悟欲成空,学尽文章不见功。
官自掖垣飘海上,镇从随(一作隋)岸入山中。
尝遭火发瞿云(一作昙)宅,争得天如老氏弓。
何意杜陵怀宝客,也随迷路出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