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安徽省” 相关资源
诗文库48461
人物库20028
活动4297
诗文库 题目
唐故开府仪同三司太尉侍中河南副元帅都督河南淮南淮西荆南山南东道节度行营事东都留守上柱国太保临淮穆王李公神道碑铭764年7月5日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昔宗周之中兴也。
时则有若方叔召虎
总师干肇敏之业。
南威蛮荆。
东截淮浦
以左右宣王
诗人歌之。
列在风雅。
我皇唐之反正也。
时则有若临淮汾阳
秉文武忠义之姿。
廓清河朔
保乂王室。
翼戴三圣。
天下之人。
谓之李郭
异代同德
今古一时。
公讳光弼。
京兆万年人也。
曾祖皇左威卫大将军幽州经略军副使府君讳令节
鸿胪卿檀州刺史府君讳重英
云麾将军左领左羽林二军大将军朔方节度副使郡开国公幽州都督司空讳楷洛
皆以英果沈勇。
累叶将边。
憺威棱于幽碣。
公即蓟国公之第四子也。
浑元之正性。
秉宏毅之高躅。
天子纯嘏。
生知礼度。
谟谋炳邃。
默识冲深。
杰出经武之才。
郁为兴王之佐。
故能东征北伐。
厌难康屯。
挺草昧不世之功。
苍生具瞻之望。
社稷威宝。
公之谓欤。
天后万岁中。
大将军燕国公武楷固为国大将
威震北陲。
有女曰今韩国太夫人
才淑冠族。
尝鉴之曰。
尔后必生公侯之子。
因择蓟公配焉。
后果生公
年六岁。
尝抚鹿而游。
蓟公视而诲之曰。
儿勿更尔。
公振手而起。
遂绝不为童戏。
未冠。
以将门子工于骑射。
能读左氏春秋。
兼该太史公班固之学。
开元中起家左卫左郎将
历丰夏二都督府长史
寻迁别驾
朝散大夫
丁父忧以毁闻。
终丧不入妻室。
太夫人高明整肃。
有慈有
公下气怡声。
承顺而每竭其力。
虽巳官达。
小不如意。
犹加谯让之责。
故能济其勋业。
天宝二年宁朔郡太守
四载加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
仍充朔方行军都虞侯
五载王忠嗣河西节度兵马使
游骑将军
守右领军。
赐紫金鱼袋。
仍充赤水军使
八月袭封蓟郡开国公
八载右金吾卫将军
节度副使
以破吐蕃招讨吐谷浑云麾将军左武卫大将军
十一载单于副都护
十三载为安思顺方节度兵马使
思顺慕公信义
请为婚姻。
公辞不获免。
遂托疾罢官。
西平王哥舒翰闻而韪之。
奏归京师
遂守道屏居。
杜绝人事。
十四载冬十一月
安禄山范阳
天下驿骚
朝廷旰食。
聿求虓𧯘之将。
爰统鹰扬之师。
明年春正月
起公为银青光禄大夫鸿胪卿云中郡太守
御史中丞持节河东节度支度田副大使知节度事
仍充大同军使
二月拜摄御史大夫魏郡太守
河北道采访使
俄除范阳郡大都督府长史
范阳节度使
初公以朔方马步八千人出土门
其月既望
常山郡
前是太守颜杲卿长史袁履谦禄山土门使李钦凑。
擒其心腹高邈何千年。
太原王承业不出救兵。
杲卿履谦史思明所陷。
战士死者跆藉于滹沲之上。
公亲以衣袂拂去其口上沙尘。
因恸哭以祭之。
分遣恤其家属。
城中莫不感激一心。
史思明正围饶阳
驰来拒战。
公屡摧陷之。
诏拜公兼御史大夫
俾今尚书令汾阳王郭公子仪悉朔方之众。
与公合势。
南收赵郡
又败之于沙河
夏六月
战于嘉山
大败之。
斩获万计。
思明露发跣足。
奔于博陵
穷蹙无计。
归节于禄山
禄山大恐。
逆徒几溃。
潼关不守。
肃宗理兵于灵武
尽追朔方之师。
加公太原尹。
公以麾下及景城河间之卒数千人至。
秋八月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史思明既有河北之地。
蔡希德悉众来攻。
累月不剋而退。
公自贼逼城。
于东南角张帐次居止。
竟不省视妻子。
每过府门。
未尝回顾。
是后决遣事务。
信宿方归。
至德二载司徒
冬十二月十五日
肃宗既还京师
策勋换司空兵部尚书
封郑国公
食实封八百户
公弟光进。
亦以懋功同制封拜。
乾元元年八月侍中
其年冬十月
与九节度安庆绪相州
明年春三月
史思明滏阳
屡绝我粮道
众咸请公简精锐以击之。
交锋竟日。
思明奔北于百里之外。
反旆而归。
烟尘亘天。
诸将皆以为贼军大至。
遂南渡黄河。
至则无见矣。
乃归于太原
是年夏五月范阳节度使
寻代汾阳王为朔方节度使
秋八月天下兵马副元帅
以数千骑东巡。
兵马使张用济会于泛水。
用济独来上谒。
公数其罪而斩之。
因追都知兵马使御史大夫仆固怀恩
怀恩中夜驰赴。
鱼贯而前。
再宿遄至。
秋毫不敢犯。
公趣河而东。
滑州
史思明已过河。
遂迎强旅以至东京
移牒留守及官吏等。
悉皆回避。
公独与麾下趣河阳桥城。
贼先锋巳下倒悬坂。
至石桥。
秉烛徐行。
一夜方达。
贼望之不敢近。
思明来至城下。
请见公。
公于城上谓之曰。
我三代无葬地。
一身必以死国家之患。
尔为逆虏。
我为王臣。
义不两全。
我若不死于汝手。
汝必死于我手。
将士闻之。
无不激励。
相持凡八月
思明暴露。
不敢入东京
乾元二年冬十月甲申
贼将周贽悉河北之众。
萃于河阳城北。
思明河南之众。
顿于河阳南城之南。
南北夹攻。
表里受敌。
公设奇分锐。
袭其虚而大破贽军。
临阵擒其大将徐璜玉。
杀获略尽。
贽仅以身免。
收军资器械。
不可胜数。
思明心悸气索。
烟火不举者三日
官军大振。
初公以为战者危事。
胜负难必。
每临阵。
尝贮伏突于靴中。
义不受辱。
至是登城。
西向拜舞。
因欷歔不自胜。
三军见之。
无不泪下。
三年春正月太尉中书令
其年改元上元
冬十一月
攻拔怀州
擒其伪节度安太清。
二年春二月
仆固怀恩河阳趋河清。
史思明合战于邙山
属风雨晦冥。
王师不利。
公收合馀军。
屯于垣县
遂引过请罪。
恳让太尉
肃宗不能违之。
二月开府仪同三司中书令河中尹节度使
夏五月十有一日复拜太尉侍中
河南副元帅都知河南淮南淮西山南东荆南五道节度行营事。
出镇临淮
史朝义邙山之捷。
围逼申安等一十三州。
自领精骑。
李岑宋州
公之将吏皆凶惧。
议南保扬州
公谓之曰。
临淮城池卑陋。
不堪镇遏。
不如径赴彭城
俟其东寇。
蹑而追之。
贼可擒也。
遂趋徐州
因召田神功宴慰。
与同寝宿。
宋州之难告。
祖道郊外。
俾先饮以宠之。
分麾下隶于其将乔岫。
仍令兵马使郝庭玉与岫犄角而击之。
贼遂一战而走。
使来告捷。
公已屈指俟报。
俄而吉语至焉。
今上登极。
宝应元年夏五月进封临淮郡王
广德元年秋七月加实封三百户
通前后凡二千户
赐铁券。
名藏太庙。
仍图画于凌烟阁
冬十一月
上在陕州
以公兼东都留守
制书未下。
久待命于徐州
将赴东都。
属疾痢增剧。
公知不起。
使使赍表奉辞。
广德二年秋七月五日已亥。
薨于徐州之官舍。
初将吏等问以后事。
曰。
吾久在军中。
不得就养。
今为不孝子矣。
夫复何言。
因取已封布绢各三千匹。
钱三千贯。
以分遗将士。
众皆感痛不自胜。
云亡。
遂以其布为公制服。
庚申
哀问至上都
上痛悼之。
辍朝三日。
太夫人一恸而绝
终夕方苏。
上使开府鱼朝恩就宅敦谕。
京兆尹第五琦监护丧事。
九月己未
追赠太保
十一月□□太常议行
谥曰武穆
夫人嶭国夫人太原王氏。
暨长子太仆卿义忠
并先公而逝。
次曰太府少卿太仆卿殿中丞汇等。
皆保家克荷。
备闻诗礼。
无忝燕翼过庭之训。
冬十一月廿七日庚申
泣而咨于王母
虔窆公于富平县先茔之东。
礼也。
于戏。
公以吉甫文武之姿。
樊仲将明之德。
王国多难。
偫胡搆纷。
藉朔方偏师之旅。
井陉不测之地。
思明锉锐于恒定。
禄山绝望于江淮
太原而地道设奇。
河阳而云梯罔冀。
破周贽于温沇。
擒太清于覃怀
史朝义叛涣之众于梁宋。
救仆固玚巳危之军于瀛莫。
皆意出事外。
虏坠计中。
天下有□□之□国家无赘旒之患。
此皆公之力也。
公兄遵直遵行。
仕至将军
暨弟光炎。
并不幸早世。
次曰光颜。
特进鸿胪卿
皆以将略。
见称时辈。
季曰光进。
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保御史大夫渭北节度使凉国公
清识表微。
沈谋绝众。
刚亦不吐。
柔而能立。
与公并时仗钺。
分阃□□淩霄翼圣。
既有戴天之功。
华原统师。
独闻禁暴之德。
方当会同正至。
荣曜君亲。
入侍黼帷。
峨二貂乎泰阶之上。
归联䌽服。
顿双节于高堂之下。
斯欢未剧。
遗恨何居。
昔斛律丞相与弟并州
同务烈于北齐
贺拔行台与兄雍州
亦宣力于西魏
咸称义烈。
各懋勋庸。
而风树寂寞。
偏隅隘狭。
比之我族。
事则不侔。
真卿昔守平原
困于凶羯。
繄公莅止。
获保馀生。
束带兴居。
空想北平之礼。
操觚论撰。
敢坠中郎之辞。
铭曰。
羯胡猖狂。
俶扰皇纲。
降生临淮
佐我兴王。
惟此临淮
万夫之望。
爰初发迹。
罔或弗臧。
出入忠孝
人伦激昂。
其心铁石。
其行圭璋。
天宝末造。
河朔恇攘。
天子命公。
经营朔方。
沙河嘉山
我伐用张。
思明归节。
禄山震惶。
潼关勿帅。
丑虏其亡。
肃宗有命。
大卤于襄。
应变如神。
凶徒靡亢。
介圭入觐。
台座用光。
俾公东征。
北国是皇。
长围邺下
望入河阳
擒斩渠魁。
霆击龙骧。
淮濆镇定。
徐土翱翔。
服田蠖屈。
料玚鹰扬
不有神算。
畴戡暴强。
弟兄同时。
秉钺煌煌。
方期凯旋。
双映旗常。
晨趋法座。
夕庆高堂。
如何不辰。
愆此不祥。
素輀反葬。
白骥跼箱。
箫鼓悲鸣。
羽仪分行。
万乘致祭
千官送丧。
生荣死哀。
身殁名扬
渭水川上。
坛山路旁。
唯馀丰碑。
突兀连冈。
往来必拜。
万古沾裳。
王著作淮西幕府757年 唐 · 岑参
 押词韵第一部 创作地点: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
燕子与百劳,一西复一东。
天空信寥廓,翔集何时同。
知己怅难遇,良朋非易逢。
怜君心相亲,与我家又通。
言笑日无度,书札凡几封。
湛湛万顷陂,森森千丈
不知有机巧,无事干心胸。
满堂皆酒徒,岂复羡王公。
早年抱将略,累岁依幕中
昨者从淮西,归来奏边功。
承恩长乐殿,醉出明光宫。
逆旅悲寒蝉,客梦惊飞鸿。
发家见春草,却去闻秋风。
月色冷楚城,淮光透霜空。
各自务功业,当须激深衷。
别后能相思,何嗟山水重。
郑孝廉淮西觐省 唐 · 皎然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离袂翠华满,晨羞欲早行。
春风生楚树,晓角发隋城。
野霭(一作山露)湿衣彩,江鸿增客情。
征途不用戒,坐见(一作月)白波清。
游员外淮西 唐 · 独孤及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引用典故:投笔 御史骢 使星
多君有奇略,投笔佐元戎。
已佩郎官印,兼乘御史
使星随驿骑,归路有秋风。
莫道无书札,他年怀袖空。
宣慰平卢军陷淮西将士敕 中唐 · 德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四
敕淮宁军将士等。
顷自平卢。
来赴国难。
涉溟海不测之险。
灭凶贼作乱之徒。
其后分镇淮西
防秋陇上。
奉我王事。
久著勋劳。
或耆老见存。
子弟相继。
举其诚效。
并是勋臣。
顷被李希烈胁从。
无路申雪。
永言勋旧。
实可悯伤。
迩者巳敕诸军。
不加征伐。
冀能相率。
归保功名。
副我念旧之心。
成其自新之节。
其陷在淮西将士。
应有亲族。
节度观察使刺史县令等。
切使安存。
使皆得所。
如有庄宅店铺。
奴婢六畜产业等。
各任如旧。
不得辄有侵扰。
如全家殁在淮西
更无亲族为主者。
即官为检校
待当主复。
即时检付。
仍分明布告。
咸使知之。
淮西席上醉歌 中唐 · 卢群
 押真韵
祥瑞不在凤凰麒麟,太平须得边将忠臣。
卫霍真诚奉主,貔虎十万一身。
江河潜注息浪,蛮貊款塞无尘。
但得百寮师长肝胆,不用三军罗绮金银。
奉陪使君西庭送淮西魏判官(得山字) 中唐 · 刘长卿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引用典故:八公山 一星 五马
羽檄催归恨,春风醉别颜
能邀五马送,自逐一星还。
破竹从军乐,看花听讼闲。
遥知用兵处,多在八公山
淮宁(一作宁淮)军节度使李相公(一作淮西李中丞,又作献南平王782年 中唐 · 刘长卿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
建牙吹角不闻(一作戟门)喧,三十登坛众所尊。
家散万金酬士死(一作死事),身留(一作持)一剑答君恩。
渔阳老将多回席,鲁国诸生半在门。
白马翩翩春草细(一作绿),郊原(一作少陵,一作邵陵西去猎平原
观校猎上淮西相公782年 中唐 · 刘长卿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
引用典故:黄公 周郎
龙骧校猎邵陵东,野火初烧楚泽空。
师事黄公千战(一作载)后,身骑白马万人中。
笳随晚吹(一作晓月吹)边草,箭没寒(一作青)云落塞鸿。
三十拥旄谁不羡,周郎少小立(一作有)奇功。
李希烈后原宥淮西将士并授陈仙奇节度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三
反易天常。
悖违人纪。
众之所弃。
罔或逃诛。
李希烈蔑义背恩。
穷奸极暴。
谓神器可以力取。
谓生灵可以诈欺。
志在凶残。
躬行僭窃。
罪无与比。
法实难容。
以君德不修。
致人于祸。
究其端本。
过实在予。
不忍烝黎。
重相攻战。
屡施诏命。
务欲怀柔。
抑偫帅奋发之诚。
驻诸军讨逐之势。
不惮屈巳。
期于息人。
希烈曾无悛心。
益逞骄志。
虐毒滋甚。
吞噬无厌。
恶贯既盈。
自厎夷灭。
开府仪同三司御史中丞临漳郡陈仙奇
忠勇有馀。
沉毅能断。
摅阖境受污之愤。
导三军思顺之心。
唱义一呼。
偫情响附。
廓清氛祲。
歼戮渠魁。
驿书上闻。
函首入献。
方隅既乂。
役戍其休。
悬赏之科。
是宜必信。
其以仙奇检校工部尚书蔡州刺史御史大夫淮西节度
仍赐实封五百户
淮西管内将士官吏百姓等。
顷迫凶威。
遂从胁制。
既诛元恶。
俱是平人。
李希烈一家。
其馀并准前后赦敕原放。
更无所问。
其将士等。
或本属平卢。
或久镇淮右。
素推忠义。
累著勋庸。
果能叶志同谋。
输诚奉顺。
以兹节效。
良有可嘉。
仙奇即以诸色官钱。
优与宴劳。
其中首建谋议。
同斩希烈人等。
宜并条录闻奏。
节次褒赏。
比年以来。
有潜图效顺。
节义著明。
计或未行。
为贼屠害者。
亦当审加访察。
具事绩以闻。
如有子孙。
仍并录名闻奏。
百姓等久经沦陷。
兼被伤夷。
遐想凋残。
实足哀悯。
除供当道军用外。
宜给二年。
应被希烈差点兵马及团练子弟。
并即放散。
其本额将士之中。
有不乐在军。
愿归农业者。
节度刺史量给逃死户田宅。
并借贷种粮。
优给复终身。
使之存济。
宜令尚书左丞郑叔则淮西宣慰使
呜呼。
往钦哉。
希烈叛命。
于今五年。
王泽不通。
下情亦阻。
所宜宣我信令。
以释危疑。
敷我惠和
以慰疲瘵。
涤清污俗。
咸与惟新。
厎难一方。
以称朕意。
重原宥淮西将士诏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三
乃者希烈乱常。
阻兵窃号。
污胁士众。
残虐烝黎。
朕志在好生。
诚深罪已。
为人受耻。
不忍加兵。
惟兹一军。
代著忠节。
果歼元恶。
不替旧勋。
询于众情。
就拜戎帅。
人亦劳止。
期于小康。
旋乖恤下之方。
重致丧身之祸。
由朕薄德。
俾人不宁。
抚临万邦。
且愧且悼。
赖将校士旅。
秉其诚心。
邦人不惊。
军部无挠。
以兹节效。
良有可嘉。
所宜慰安。
俾洽宽泽。
应将士吏人承前所有诸过犯。
罪无轻重。
一切释放。
旷然昭洗。
咸与惟新。
其有先请受庄宅财物者。
各以见管为主。
将士衣赐节料并家口粮赐等。
一切并准旧例。
以时给付。
不得停减。
先令优与赏设。
亦准元敕处分。
丰厚。
以称朕怀。
仍加晓谕。
各委知悉。
李怀光后原宥河中将吏并招谕淮西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三
自昔哲王。
以道化下。
不竭物以充欲。
不劳人以树威
亿兆之心。
如戴父母。
兵革不试。
四方来同。
苟或昧于德绥
务以力胜。
士旅疲耗。
烝黎困穷。
幸以成功。
岂云有补。
李怀光久从戎旅。
颇著勤劳。
拔于等伦。
授以旄钺
誓师河朔
奔难奉天
有夷凶嫉恶之诚。
有弭患释围之绩。
俾介元帅
仍升上台。
秉心匪彝。
自厎不类。
怙众贪乱。
附奸胁君。
朕用再迁。
几危宗庙。
洎股肱宣力。
贼泚就诛。
率土之人。
咸怀奋击。
朕独排偫议。
未忍加兵。
命复官封。
志期全贷。
而乃昏迷不返。
悖慢逾彰。
残害使臣
侵败畿甸。
密迩京邑
人愁无聊。
谕之不悛。
乃用致讨。
上帝悔祸。
元臣协谋。
克集茂勋。
以夷大难。
渠魁授首。
馀众革心。
制胜以谋。
兵无血刃。
虽事非获已。
义在救人。
而本其所由。
情深罪已。
盖以信诚未著。
抚驭或乖。
至使功臣
陷于诛戮。
谓之克敌。
宁不愧心。
然以怀光一家。
法当歼戮。
念其昔居将相
尝寄腹心。
罪虽挂于刑书
功已藏于王府。
以干纪之迹。
固合灭身
以赴难之勋。
所宜有后。
非常之泽。
俾洽幽明。
虽屈彝章。
庶旌往效。
大夫君子。
无我有尤。
宜以怀光一男为嗣。
赐庄宅各一所。
听住京城
仍还怀光首级及尸。
任便收葬。
其妻及诸子孙在室女等。
并递送澧州
李皋逐便安置。
使得存立。
其出嫁女及诸亲戚。
并宜释放。
应先陷河中将士等。
皆婴迫胁。
无路申明。
多是朔方旧人。
素蕴忠义。
幽州泾原将士。
顷被朱泚胁从。
收京之时。
奔窜在彼。
究其本末。
情有足矜。
况能协力同谋。
举城归顺。
录其成效。
咸与惟新。
宜一切洗雪。
勿为瑕累。
先有官爵实封者。
并许仍旧。
其中首谋效顺。
事绩著明者。
副元帅条件闻奏。
别加甄奖。
河中及同州绛州百姓。
并经陷贼。
又久屯军。
骨肉流离。
生业废弃。
兴言轸念。
良用恻然。
宜各给复一年。
京兆府奉先美原等县。
缘与同州接近。
随便供运。
杼轴既繁。
流亡颇众。
京兆尹即量事优恤。
条件闻奏。
仍加招辑。
使各安存。
河中保义军保宁军节度使并管内诸军行营兵马副元帅河中保宁等军节度度支田观察处置等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原尹北都留守北平郡王燧
惟岳降生。
郁为时杰。
奉上励匪躬之节。
训师怀尽敌之谋。
略地无遗。
攻城必拔。
发扬以威强寇。
感激而服叛徒。
嘉谋屡闻。
能事毕备。
朔方河中同绛陕虢汴等州及管内诸军副元帅河中绛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兼河中尹咸宁郡王瑊
鉴识精明。
宇量宏博。
秉义率众。
推诚待人。
坚制不夺之心。
亟陈必胜之略。
辑睦士旅。
安慰流庸。
盛德克彰。
崇功允集。
惟乃二帅。
一其诚心。
奉行天诛。
同奖王室。
有崇让之美。
有禁暴之能。
元恶既除。
全城厎定。
是加宠命。
以答崇勋。
可兼侍中
仍与一子五品正员官并阶。
馀并如故。
检校司空
仍与一子五品正员官并阶。
馀并如故。
华州潼关镇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右仆射华州刺史上柱国武康郡骆元光邠宁庆等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国许昌郡韩游瑰鄜坊丹延等州节度观察使检校兵部尚书御史大夫上柱国东平郡王唐朝臣等。
并节著艰危。
功成讨伐。
镇于冲要。
隐若长城。
取彼凶残。
进无坚阵。
比义同德
廓清方隅。
宜增食于真封。
且延荣于荫子。
可各赐实封二百户
仍与一子六品正员官并五品阶。
馀并如故。
应诸道诸军同讨怀光将士等。
一自征役。
淹历岁时。
被服干戈。
略无宁息。
赖兹勤效。
是有成功。
宜并赐三十万端匹。
以充宴赏。
度支即般次送赴。
并各放归本道。
仍令所司叙录
即超资与改转。
其中大将及功效殊尤者。
委所司速具名衔闻奏。
先与处分。
其先在河中将士。
亦宜依例赐钱宴赏。
如本是奉天定难功臣
准条合给赏者。
度支即排比支付。
呜呼。
自国家多难。
二纪于兹。
朕嗣位七年。
连兵五载。
追惟往事。
悔恨于怀。
今二孽既诛。
诸方甫定。
哀彼淮右。
独为匪人。
其帅不龚。
其众何罪。
朕晨夕惕虑。
念之甚详。
罢征讨则阻命止于数州。
穷战争则流祸及于天下。
利病之势。
较然相悬。
俾人罹殃。
宁我忍耻。
今勋贤列镇。
疆理有经。
纵未偃戈。
足以保境。
况天地之大。
无所不容。
岂令是邦。
犹隔朝化。
因兹大庆。
使洽鸿恩。
诸道应与淮西接连。
宜且各守封境。
非被侵轶。
不须进讨。
仍委所在长吏
明加招谕
宣布朕怀。
李希烈若能归降。
待以不死。
其馀将士官吏百姓等。
一切并与洗涤。
与之更新。
先有官封。
亦皆仍旧。
如能去逆效顺。
因事建功。
理当甄升
以示褒劝
其所以优赏科条。
并准前敕处分。
朕思与海内。
去危图安。
有过自新。
虽大必宥。
朗然明信。
彰示兆人。
期尔庶邦。
自求多福。
无有遐迩。
咸使闻知。
招谕淮西将吏诏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三
朕临御已来。
连兵不息。
自经播越。
方历险难。
耳闻鼙鼓之声。
目视杀伤之苦。
由是觉悟。
悔于兴师。
既省巳以知非。
亦欲人之迁善。
至乃岁有再赦。
事有屡言。
务于抚绥。
不惮烦冗。
冀朕之诚信日布。
冀人之患难日除。
每议用兵。
恻然不忍。
而贼臣希烈。
煽祸滔天。
虐用其人。
仇视厥众。
狼心多忌。
枭性无亲。
以芟伐立威。
以猜刻为志。
朝为昵比。
夕为仇雠。
肆其芟夷。
蔑若草芥。
冯陵汝海
流血盈川
侵轶浚郊。
积骸遍野。
农耕废业。
井邑成墟。
积彼妖氛。
发为灾疠。
萧条千里。
无复人烟。
朕哀彼生灵。
陷于涂炭。
苟存拯物。
不难屈身。
故于首春。
特布新令。
赦其殊死。
待以初诚。
使臣才越于郊畿。
巨猾己闻于僭窃。
酷烈滋甚。
吞噬无厌。
将相大臣。
咸怀愤激。
继陈章疏。
固请除讨。
朕以所行天诛。
本去人害。
兵戈既接。
玉石难分。
言念忠良。
遭罹胁制。
虽欲却陈臣节。
厥路无由。
受污终身。
衔冤没代。
沦胥以逞。
诚足痛伤。
宜令诸道节度使
每欲进军。
先加晓谕。
今所致讨。
唯止元凶。
其馀胁从。
一切不问。
如能去逆效顺。
因事建功。
明设科条。
以示褒劝。
其以一州降者。
便授刺史
封异姓王
赐实封五百户
以一万人已上降者。
刺史
封国公
赐实封三百户
其馀各据功效。
节级甄升。
列爵建官。
以俟能者。
朗然明信。
朕不食言。
宣示远人。
各令知悉。
安抚淮西归顺将士百姓敕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三
李希烈首乱淮濆。
又侵荥汴。
凶威所及。
罔不胁从。
百姓既罹于网罗。
将士兼质其家口。
哀我众庶。
衔冤莫伸。
虽欲归降。
何有自达。
朕为人父母。
不克保安
遂使忠良。
横遭胁污。
兴言悯悼。
思恻深衷。
今王师四临
所至尅捷。
将士百姓。
款附甚多。
或弃其乡园。
或捐其家族。
脱身效节。
良有可嘉。
特宜抚绥。
以奖诚效。
淮西界内及郑汴等州将归顺者。
委所在节度防禦等使便与收管。
切加存恤。
优给资粮。
仍各具名衔闻奏。
当与甄奖。
并给遣衣赐。
其百姓从贼界内归顺者。
亦委所在观察使刺史量以本道诸色钱物赈给。
令得存济。
如情愿便住者。
即配与死户田宅。
使营生业。
若欲赴诸州县者。
随其所之。
当时给文牒发遣。
不得止遏。
所至之处。
准前优赏。
率土之内。
莫非王臣。
虽陷冠中。
谅非获已。
但能效顺。
即是平人。
务于招绥。
副朕所恤。
淮西生口归本贯敕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三
迁徙家乡。分离骨肉。
有生之酷。莫甚于斯。
朕抚育兆人。庶臻理道。
惩过不可以不罚。原情不可以不矜。
将推内恕之心。用广自新之路。
应从李希烈作乱以来。诸道所有擒获淮西生口。
配隶岭南黔中等道。宜一切释放归本道。
投降人等权于诸州县安置者。亦任各从所适。
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七
内侍冀宁奉宣圣旨。缘两河寇贼未平殄。
淮西凶党攻逼襄城。卿识古知今。
合有良策。宜具陈利害封进者。
臣质性凡钝。闻见陋狭。
幸因乏使。簪组升朝。
荐承过恩。文学入侍。
每自奋励。思酬奖遇。
感激所至。亦能忘身。
但以越职干议。典制所禁。
未信而言。圣人不尚。
是以循循默默。尸居荣近。
日日以愧。自春徂秋。
心虽怀忧。言不敢发。
此臣之罪也。亦臣之分也。
陛下天纵圣德。神授英谋。
明照八表。思周万务。
犹虑阙漏。下询刍荛
舍己从人。好问而好察迩言之意也。
臣每读前史。见开说纳忠之士。
乃有泣血碎首。牵裾断鞅者。
皆以进议见拒。恳诚激忠。
遂至发愤踰礼。而不能自止故也。
况今势有危迫。事有机宜。
当圣主开怀访纳之时。无昔人逆鳞颠沛之患。
傥又上探微旨。虑匪悦闻。
傍惧贵臣。将为沮议。
首尾忧畏。前后顾瞻。
是乃偷合苟容之徒。非有扶危救乱之意。
此愚臣之所痛心切齿于既往。是以不忍复躬行于当世也。
心蕴忠愤。固愿披陈。
职居禁闱。当备顾问。
承问而对。臣之职也。
写诚无隐。臣之忠也。
谨具件如后。惟明主循省而备虑之。
岂直微臣独容纳之恩。实亿兆之幸。
社稷之福也。臣本书生。
不习戎事。窃惟霍去病
汉将之良者也。每言行师用军之道。
顾方略何如耳。不在学古兵法。
是知兵法者无他。见其情而通其变。
则得失可辩。成败可知。
古人所以坐筹樽俎之间。制胜千里之外者。
得此道也。臣才不逮古人。
而颇窥其意。是敢承诏不默。
辄陈狂愚。伏以克敌之要。
在乎将得其人。驭将之方。
在乎操得其柄。将非其人者。
兵虽众不足恃。操失其柄者。
将虽材不为。兵不足恃。
与无兵同。将不为
与无将同。将不能使兵。
国不能驭将。非止费财玩寇之弊。
亦有不戢自焚之灾。自昔祸乱之兴。
何尝不由于此。今两河淮西
为叛乱之帅者。独四五凶人而已。
尚恐其中或有傍遭诖误。内蓄危疑。
苍黄失图。势不得止。
亦未必皆是处心积虑。果为奸逆。
以僭帝称王者也。况其馀众。
盖并胁从。苟知全生。
岂愿为恶。若招携以法。
悔祸以诚。使来者必安。
安者必久。斯道积著。
人谁不怀。纵有野心难驯。
臣知其从化者必过半矣。舞干苗格。
岂独虚言。假使四五凶渠。
俱禀枭鸱之性。其下同恶。
复有十百相从。是皆卒伍庸流。
阘茸下品。其志好不过声色财货之乐。
其材用不过蹴鞠距踊之能。其约从缔交。
则迭相侮诈。以为智谋。
其御众使人。则例质妻孥。
以为术数。斯乃盗窃偷安之伍。
非有奸雄特异之资。以陛下英神。
志期平壹。君臣之势不类。
逆顺之理不侔。形势之大小不伦。
师徒之众寡不敌。然尚旷岁持久。
老师费财。加算不止于舟车。
徵卒殆穷于闽濮。笞肉捶骨。
呻吟里闾。送父别夫。
号呼道路。杼柚已空。
兴发已殚。而将帅者。
尚曰财不足。兵不多。
此微臣所以千虑百思。而不悟其理也。
未审陛下尝徵其说察其由乎。股肱之臣。
日月献纳。复为陛下察其事乎。
臣愚无知。实所深惑。
遂乃过为臆度。辄肆讨论。
以为尅敌之要。在乎将得其人。
驭将之方。在乎操得其柄。
将非其人者。兵虽众不足恃。
操失其柄者。将虽材不为
今以陛下效其明圣。偫帅畏威。
虽万无此虞。然亦不可不试省察也。
陛下若谓臣此说盖虚体耳。不足徵焉。
臣请复为陛下效其明徵。以实前说。
田悦唱乱之始。气盛力全。
恒赵青齐。迭为唇齿。
陛下特诏马燧。委之专征。
抱真李芃。声势相援。
于时士吏畏法。将帅感恩
俱蕴胜残尽敌之诚。未有争功邀利之衅。
故能累摧坚阵。深抵穷巢。
元恶幸脱于俘囚。凶徒几尽于锋刃。
臣故曰尅敌之要。在乎将得其人。
驭将之方。在乎操得其柄。
此其明效也。田悦既败。
力屈势穷。且皆离心。
莫有固志。乘我师胜捷之气。
蹑亡虏伤夷之馀。比于前功。
难易百倍。既而大军遂驻。
遗孽复安。其后馈运日增。
师徒日益。于兹再稔。
竟不交锋。量兵力则前者寡而今者多。
议军资则前者薄而今者厚。论气势则前者新集而今者乘胜。
度攻具则前者草创而今者缮完。计凶党则前者盛而今者残。
揣敌情则前者锐而今者挫。然而势因时变。
事与理乖。当易而反难。
当进而中止。本末殊趣。
前后易方。顺理之常。
必不如此。臣故曰将非其人者。
兵虽众不足恃。操失其柄者。
将虽材不为。此自昔必然之效。
但未审今兹事实。得无近于此乎。
在陛下熟察而亟救之耳。固不在益兵以生事。
加赋以殄人。无纾目前之虞。
或兴意外之患。人者邦之本也。
财者人之心也。兵者财之蠹也。
其心伤则其本伤。其本伤则枝干颠瘁。
而根柢蹶拔矣。惟陛下重慎之。
悯惜之。今师兴三年。
可谓久矣。税及百物。
可谓繁矣。陛下为之宵衣旰食
可谓忧勤矣。海内为之行赍居送。
可谓劳敝矣。而寇乱有益。
剪灭无期。人摇不宁。
事变难测。是以兵贵拙速。
不尚巧迟。速则乘机。
迟则生变。此兵法深切之诫。
往事明著之验也。夫投胶以变浊。
不如澄其源而浊变之愈也。扬汤以止沸。
不如绝其薪而沸止之速也。是以劳心于服远者。
莫若修近而其远自来。多方以救失者。
莫若改行而其失自去。若不靖于本。
而务救于末。则救之所为。
乃祸之所起也。修近之道。
改行之方。易于举毛。
但在陛下然之与否耳。傥或重难易制。
姑务持危。则当校祸患之重轻。
辩攻守之缓急。臣谓幽燕恒魏之寇。
势缓而祸轻。汝洛荥汴之虞。
势急而祸重。缓者宜图之以计。
今失于屯戍太多。急者宜备之以严。
今失于守禦不足。何以言其然也。
自胡羯称乱。首起蓟门。
中兴已来。未暇芟荡。
因其降将。即而抚之。
朝廷置河朔于度外。殆三十年。
非一朝一夕之所急也。田悦累经覆败。
气沮势羸。偷全馀生。
无复远略。武俊蕃种。
有勇无谋。朱滔卒材。
多疑少决。皆受田悦诱陷。
遂为猖狂出师。事起无名。
众情不附。进退惶惑。
内外防虞。所以才至魏郊。
遽又退归巢穴。意在自保。
势无他图。加以洪河太行禦其冲。
并汾洺潞压其腹。虽欲放肆。
亦何能为。又此郡凶徒。
互相劫制。急则合力。
退则背憎。是皆苟且之徒。
必无越轶之患。此臣所谓幽燕恒魏之寇。
势缓而祸轻。希烈忍于伤残。
果于吞噬。据蔡许富全之地。
益邓襄卤获之资。意殊无厌。
兵且未衄(一作恤)。东寇则转输将阻。
北窥则都城或惊。此臣所谓汝洛荥汴之虞。
势急而祸重。代朔邠灵之骑士。
自昔之精骑也。上党盟津之步卒。
当今之练卒也。悉此彊劲。
委之山东。势分于将多。
财屈于兵广。以攻则旷岁不进。
以守则数倍有馀。各怀顾瞻。
递欲推倚。此臣所谓缓者宜图之以计。
今失于屯戍太多。李勉以文吏之材。
当浚郊奔突之会。哥舒曜以乌合之众。
捍襄野豺狼之偫。陛下虽连发禁军。
以为继援。累敕诸镇。
务使协同。睿旨殷忧。
人思自效。但恐本非素习。
令不适从。奔鲸触罗
仓卒难制。首鼠应敌。
因循莫前。此臣所谓急者宜备之以严。
今失于守禦不足。陛下若察其缓急。
审其重轻。使怀光帅师救襄城之围。
李芃还镇为东都之援。汝洛既固。
梁宋亦安。是乃取有馀。
救不足。罢关右赋车籍马之扰。
山东飞刍挽粟之劳。无扰则祸乱不生。
息劳则物力可济。非止排难于变切。
亦将防患于未然。徵发既停。
守备且固。足得徐观事势。
更选良图。此于纾乱解纷。
抑亦计之次也。议者若曰。
河朔偫盗。尚未歼夷。
傥又减兵。必更生患。
此盖好异不思之说耳。臣请有以诘之。
前岁伐叛之初。唯马燧抱真李芃三帅而已。
以攻必克。以战必彊。
是则力非不足明矣。洎迟留不进。
乃请益师。于是选神策锐卒以继之。
李晟往矣。犹曰未足。
复请益师。于是徵朔方全军以赴之。
而怀光往矣。几遣加半之戍。
竟无分寸之功。是则师不在众又明矣。
然而可托以为解者。必曰王师虽益。
贼党亦增。曩独田悦宝臣。
今兼朱滔武俊。臣请再诘以塞其辞。
曩之田悦宝臣。皆蓄锐养谋。
剧贼之方彊者也。寻而田悦丧败。
宝臣歼夷。虽复朱滔武俊加于前。
亦有孝忠日知乘其后。是则贼势不滋于曩日。
王师有溢于昔时又明矣。曩以太原泽潞河阳三将之众。
田悦朱滔武俊三寇之兵。今朱滔遁归。
武俊退缩。唯此田悦
假息危城。设使我师悉归。
彼亦才能自守。况留抱真马燧
足得观衅讨除。是则减兵东征。
势必无患又明矣。留之则彼为冗食。
徙之则此得长城。化危为安。
息费从省。举一而兼数利。
惟陛下图之。谨奏。
淮西内水损处请同诸道遣宣慰使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三
右。
奉进止。
淮西管内贡赋既阙。
所缘水损简择宣慰使
此道亦不要遣去者。
臣闻圣王之于天下也。
人有不得其所者。
若已纳之于隍。
夏禹泣辜。
殷汤引罪。
盖以率土之内。
莫非王臣。
或有昏迷不龚。
是由教化未至。
常以善救。
则无弃人。
自希烈乱常。
污染淮甸
职贡废阙。
责当有归。
在于编氓。
岂任其咎。
陛下息师含垢。
宥彼渠魁。
惟兹下人。
久罹胁制。
想其翘望圣化。
诚亦有足哀伤。
傥宏善救之心。
当轸纳隍之虑。
今者遣使宣命。
本缘恤患吊灾。
诸道灾患既同。
朝廷吊恤或异。
是使慕声教者绝望。
怀反侧者得词。
弃人而固其寇雠。
恐非所以为计也。
昔晋饥。
乞籴于秦。
大夫百里奚曰。
天灾流行。
国家代有。
救灾恤邻。
道也。
行道有福。
丕豹则请因而伐之。
穆公百里奚之言。
丕豹之请。
且曰。
其君是恶。
其人何罪。
遂输粟以救之。
其后秦饥。
乞籴于晋。
大夫虢射曰。
无损于怨。
而益于寇。
不如勿与。
庆郑曰。
幸灾不仁。
贪爱不祥。
怒邻不义。
不如与之。
惠公信虢射之谋。
庆郑之议。
遂闭籴以绝焉。
是岁晋国复饥。
秦伯又馈之
曰。
吾怨其君。
而矜其人。
终于秦穆霸强。
晋惠擒辱。
是知弃怨而施惠者。
可以怀敌。
计利而忘义者。
罔不失人。
此乃列国诸侯。
犹务恤邻救灾。
矧君临天下。
而可使德泽不均被者乎。
议者多谓淮右荐饥。
国家之利。
臣等愚见。
以为不然。
必若兴有征之师。
问不庭之罪。
因灾幸济。
已爽德征。
傥又难于用兵。
望其艰窘自弊。
利害之势。
或未可知。
夫悍兽之情。
穷则攫搏。
暴人之态。
急则猖狂。
当其迫阨之时。
尤资抚驭。
苟得招携以礼。
便可厎宁。
备虑乖方。
亦足生患。
窃以帝王之道。
颇与敌国不同。
怀柔万邦。
唯德与义。
宁人负我。
无我负人。
故能使亿兆归心。
远迩从化
犹有凶迷不复。
必当人鬼同诛。
此其自取覆亡。
尚亦不足含怒。
今因供税有阙。
遂令施惠不均。
责帅及人。
恐未为允。
伏惟圣鉴。
更审细裁。
量其所择。
诸道使并未敢宣行。
伏候进止。
淮西贾兵马使 唐 · 清江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破虏功成百战场,天书新拜汉中郎。
映门旌旆春风起,对客弦歌白日长。
阶下斗鸡花乍发(一作折),营南试马初黄。
由来吴楚(一作楚蜀)多同调,感激逢君共异乡。
吴少阳起复状淮西节度吴少阳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七
右。少阳丁忧
已近五十日。未有恩命起复除官。
比来诸道节将。每有起复。
皆不如此淹久。亦闻少阳疾病颇甚。
少阳不起。即朝廷因此便可处置。
蔡州四面悬绝。与山东不同。
伏计圣谟。已有前定。
至如今日起复。即恐不可过迟。
况顷来朝中儒臣文吏如杜祐樊泽路寰。皆不免有此。
今若议除替。即须准拟兴师。
师徒一举。劳费则甚。
京邑旱俭。恐且须安静。
养威蓄力。以俟其时。
少阳风疾颇甚。臣先已闻奏。
其势非久。可为后图。
东都与淮西相近。在臣忧虞至切。
敢以疏远。干冒宸严。
轻渎上陈。伏待罪责。
无任惶悸陨越之至。谨奏。
淮西招讨事宜状800年1月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
自去岁出师。
今已周月。
军威未振。
寇孽犹虞。
中外臣庶。
实同愤切。
臣伏思之。
以王命讨不庭。
以平天下师临区区淮西之地。
况申光褊小。
惟有蔡州
以宗社威灵。
睿谋上略。
所宜朝出令而夕献捷。
乘城授首。
指顾可期。
今胜负之间。
犹未相直。
师老财废。
劳而无功者何哉。
盖有以也。
以寇之乘乱专地。
已十五年。
财征不至于有司。
杼轴难资于军实。
而又峻威令。
同丰约。
兽穷则抟。
人自为战。
此皆必死之众也。
全义之忠朴果决。
固思报恩。
而驭众代谋。
力或不足。
山东士旅。
骄悍且久。
苟非威望素重者。
岂能制之。
又诸侯之师。
头会乌合。
或幸灾养寇。
或绵力薄材。
胜既众分其劳。
败又无所归罪。
其心不一。
姑务自安。
此非成功之人也。
臣以为徵师太广。
命将太轻。
轻则无功。
广则难制。
议者或曰。
统师之名不重。
则策勋之时。
其赏易足。
偏师之任不一。
则劳旋之际。
其功自分。
且以希烈襄阳为之惩创。
此乃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也。
成功之后。
在法制钤键之而已。
岂可早计过虑。
使陷于必不成功哉。
自古以兵多而败者非一。
以近事则乾元邺城之围。
大历魏州之讨。
非师不众也。
今因其数道会师
可以精择将帅武略威重。
为圣心所知偫情所伏者。
其馀方面二千石
与汝邓之地环寇四境。
度其不能者。
速易之。
两河远地之师。
未能制其死命者。
悉罢去之。
但以便地劲兵。
练其可用者。
誓以赏罚。
使之犄角。
设备于要害。
同心以进取。
程其力用。
如臂使指。
此决胜之道也。
其次则严戒慎固。
勿与争锋。
来则遏其驱侵。
去则保兹经界。
使士勇皆贾。
终不妄动。
有虏获者。
悉释而归之。
耀以武力。
浃之恩信。
既无馈运之费。
又无杀伐之伤。
彼竭我盈。
可以岁月待其毙也。
倘以其未有出境之暴。
且开请罪之词。
下诏班师。
旷然全宥。
虽根本未靖。
且罢战息人。
又其次也。
若止如今者。
二十馀军。
禁令不一。
以怀归之众。
无效命之心。
望其成功。
亦已难矣。
伏惟陛下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