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题目
宰相进贤者为将来之资奏庆历三年正月 北宋 · 孙沔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五、《国朝诸臣奏议》卷四六、《涑水记闻》卷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九、《太平治迹统类》卷一○、《九朝编年备要》卷一二、《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三七、《宋史》卷二八八《孙沔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七四、《宋史新编》卷八八、《续资治通鉴》卷四四
臣窃以直言指佞,忠臣之亮诚;
革弊救时,圣人之能事。
古之士有负鈇锧、趋鼎镬,不避死亡之罪,以回主上之心。
非不知爱身命,保富贵,身为安逸之计,而奚取摧折之苦?
盖不敢以所损之小,以忘所补之大也。
自祖宗有天下,垂八十馀载,其间正人直士,未尝以言废者。
虽时犯颜获罪,要不过黜一官使居于外,不踰年而已迁,岂有若古之伏法流窜,而殒绝其身者欤!
景祐已前,纲纪未尝废,犹有感激进说之士。
观今日之政,以验今日之事,几何不恸哭长叹息,而反无人为陛下言者,臣实耻之。
亦不敢远引高论,唯以时之要务而陈之,愿少留宸听。
夫州郡承风者吏也,皆猥懦老耄;
县邑禀令者牧守也,皆昏戆罢软。
制敕方下,人咸以为不足信,未踰月而数更;
奏请已行,人咸以为不能久,又随时而改易。
利权反覆,民力殚竭,边鄙久师而自敝,戎狄伺隙以争长。
事至危而陛下以为安,人皆忧而臣下唯相目者何也?
宰相多忌,不能进贤者;
朝廷失策,不能任正人之所致也。
先圣所以能致太平者,求端方之士,用谅直之人,故臣之奸佞无不知,民之疾苦无不闻。
知则随而去之,闻则择而行之,书诸史策,不可备举。
臣但见庄献总政之年,陛下恭默之日,有王曾张知白鲁宗道李迪蔡齐薛奎,以正直迭居两府
曹脩古,李纮刘随鞠咏孔道辅,以亮节更任谏垣
参用才智,十年之间,中外无大故。
然犹奸纤侥倖,阍寺威福,未能悉去,亦不为害。
景祐已后,丞相吕夷简进当国政,以承平可恃,以功业可久,连黜忠言,几废直道。
洎为使相,出镇许昌,以王随陈尧佐代其任,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寖废,即岁罢免。
又引张士逊冠台席,本非远识,致败乃事。
戎狄始起于边陲,卒伍窃发于辇毂,合辔徒行,灭烛逃遁,损威失体,殊无惭愧,尚得三师,居第自奉。
执政不得人之效也。
岂不由丞相进贤者为将来之资,但用不如己者为自固之计?
故陛下思当今之才,无若丞相之贤,复召自大名,再秉钧衡。
于兹三年,不更一事,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
西州将帅连败,北虏胁取无厌,兵歼货悖,天下空竭。
刺史守宰,十不得一,法令变易,士民怨嗟。
隆盛之基,忽至于此,是由不能进贤退不肖,为社稷大计也。
夷简以病求退,陛下手和御药,亲写德音,恨不移卿之疾,在于朕躬。
四方义士,一闻诏书,有泣下者。
丞相中书二十年,三冠辅弼,所言陛下无不从,所请陛下无不行,终始顾遇,而未尝少衰,可谓宋朝得君,一人而已。
未知以何道报圣人至深至厚、推诚笃信之恩也。
噫!
庸常满前,谁阶于此?
智虑未有居丞相之右者,使陛下祗有夷简,而天下无某人也。
设遂请老,何人自代?
今天下士大夫皆称贤才,而陛下不用者,左右毁之也;
天下士大夫皆谓纤邪,而陛下不知者,朋党庇之也。
天下士大夫皆谓不才,而陛下任之,谓丞相不知,未之有也。
呜呼!
天下重柄,累圣相授,岂可轻易哉!
夫货殖之家,有至宝之物,犹当谨重扃钥,非博识者不得一观。
岂可付之愚童騃吏,终日戏玩,不委诸地而毁之,则盗斯夺之矣。
太祖以一旅兴王业,太宗以五路定天下,真宗承经营之策,数十年间,遂至泰宁,何尝不选用宰相,与平章大政,为万世业。
若屋之柱石,身之手足,手足委坠,心体未有得安者;
柱石摧朽,宫室未有得久者。
宰相非才,天下岂有得致治者也!
方今北虏伺患,以兵压境而取财;
西贼数胜,以使结邻而请和。
二方之情伪难知,中国之兴衰所系。
加之民人疲弊,政事隳杂,此实朝廷非常之时,非更张革变,则不能至于治平也。
臣观在位之意,无已然之见,事急则错置失宜,既往则怡怿自若。
去岁北戎有割地之请,未及境而百役暴起,昼夜不息,遣将帅,进官秩,推毂辍衣,委数十万兵而遣之。
一日邀结旧好,兵分势解,去无后虑,将帅处于閒地,不得一瞻天日之表,示不复用兵。
何忧乐进退之易也如此!
今又闻西贼欸塞,公卿忻忻,日望和平,此乃缓兵息民之一事耳。
若因此振纲纪,修废坠,任贤使能,节用养兵,则景德、祥符之风,当见于今日矣。
若恬然不顾,遂以为安,臣恐土崩瓦解,不可复救也。
丞相便为四方已宁,百度已正,欲因病默默而去,无一言启沃上心,别白贤不肖。
虽尽南山,不足书其罪也。
若荐用贤才,合天下公议,俾士大夫厌服其心,是失之于始,而得之于终,犹可宽天下万世之责。
茍遂容身,不救前过,不合己者舍之,不顺己者退之
以柔而易制者升为腹心,以奸而可使者任为羽翼,以谄佞取人者为君子,以愚懦无识者为长者,使之在廊庙,布台阁,上惑圣明,下害生灵。
为祖宗计则必危,为子孙计亦未可保于终。
若是,张禹不独生于汉,林甫复见败于唐,可不谨哉!
可不惧哉!
臣官为侍从,班近清列,缄默度日,荣名可期,何必多言,自贻狂率,上忤旨意,苦论宰辅。
盖不忍陛下受隐晦之名,丞相书奸邪之迹,为后世所贱也。
臣又闻天子择宰相,必观立朝之本末,采多士之佥论,临大事而有守,秉谅节而不回。
居外则有抚民之誉,在内则有诤臣之风,一日登庸,万方受赐,落落然有大臣之器,此庶几得矣。
若循资次补,亦丞相素为之地,安肯拔贤才于不次哉!
在陛下察之谨之。
况国家安危之势,在此一举,亦恐未有人为陛下如此言之也。
臣见数年前有论西北事者,谈兵略者,谄佞之辈必群聚而非笑之。
观方今之患,非言者之过也。
窃恐臣今日之言,亦前日之事也,故非摆阖之辞,离间之说,悉士大夫有识之论也。
可以质于天地,可以达于君亲,不愧于人,不畏于后。
臣区区之心,幸观咫尺,耻有见闻,不尽愚忠。
虽异日为倾邪所害,贬窜诛戮,臣亦无悔。
伏望陛下念祖宗之基业,奉社稷之威灵,开日月之明,奋雷霆之断,永信任于忠良,去败乱之敝事,克复升平,在于此日,则天下幸甚!
监祭使冠獬豸监礼冠进贤皇祐四年六月 宋 · 邵必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七、《太常因革礼》卷二六、《宋会要辑稿》舆服四之一九(第二册第一八○三页)、《宋史》卷一二五《舆服志》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八
臣尝因祀祭,伏见监祭、监礼各冠五旒冕,衣裳无章,色以紫檀。
臣详求古礼,并无此服。
案《周礼》六冕之制,凡有旒者,衣裳皆有章,上下之相应也。
惟大裘冕无旒,衣裳无章;
一命大夫之冕无旒,衣裳亦无章。
监祭、监礼所服冕五旒,侯伯之冕也,而衣无章,深所不称。
又色以紫檀,益无经据。
故昨礼院所议,止欲从五等最下子、男之服。
臣再详,监祭本于《周礼》祭仆之职,掌视祭祀,纠百官之戒具,诛其不恭者。
至汉始以御史监祀,唐乃有监祭使之名。
祭仆中士也;
御史执法官也。
礼则奉常、博士之职,其官与品,则又差降,所以视察举其不如礼者。
考其本末,既非祠官,必也正名,则御史博士尔。
而服用五等,且非所宜,癋又有旒无章,服色非古,此为失礼甚矣。
臣窃观国家南郊大礼,太常卿止服朝服,前导皇帝,若亚献、终献及坛陛献官,乃服以祭服,明太常卿祠官,而服朝服,礼也。
又案唐《开元礼》,朝服,凡侍祀、朝飨、拜表、大事则服之。
臣欲乞今后监祭使冠獬豸,礼冠进贤,各服以侍祠祭,为得其当。
庶几盛时典礼,不至差缪。
进贤女真姓何氏。) 北宋 · 沈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七、《云巢编》卷六
进贤之阜,东江北湋。
青林白砂,烟云霏霏。
先生下翔,蚤令英徽。
时会三女,若梦而飞。
以食我,妙龄不饥。
大道不晦,至人发挥。
公南迁,顺风有祈。
示以金镜,识其仙衣。
清风泠泠,潜光隐辉。
亦或不逆,露我天机。
冥数有期,人将畴依。
尸解示变,如蝉斯飞。
我游南冈,观阙巍巍。
簪履如此,孰抟其微?
乞审于进贤果于去奸奏元祐元年九月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三、《国朝诸臣奏议》卷一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八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七
臣伏睹陛下即位之初,首副天下之望,用司马光执政,信行其言,以革天下之弊。
忧国爱民之诚心信于上下,信于内外,故陛下一用之而天下之心安,四夷之心安,而陛下之心亦安。
今不幸薨,臣知陛下之心漠然矣。
臣窃闻百姓相与忧曰:「吾君能不忘光之言乎?
求其类而用之,使持循其法乎」?
又忧曰:「奸人无乃复将为朋,动摇正论,以欺吾君乎?
无乃竞为身谋,不恤国家之急,以病吾民乎?
谁复以吾君之心为心,以吾民之意为意,夙夜尽瘁,以遗其身如者乎?
吾君方倚以图治,而天遽夺之,其何意耶」?
臣愿陛下益厉乃心,益谨乃事,益重所付,不可泰然以忘忧也。
今宜先有以释民之忧而安其心者,惟当果于去奸、审于进贤二端而已尔。
夫大忠在朝,奸人虽未去,犹有所忌而不能为也。
薨,奸人今不可少留矣。
此臣之所以言陛下当果于去奸也。
朝廷轻重,天下安危,生灵休戚,在用人而已。
今天下将观陛下用人以卜否泰,此臣之所以言陛下当审于进贤也。
去奸、进贤,皆能有以协天下之望,则百姓复何疑而忧哉!
惟陛下图之,天下幸甚。
〔贴黄〕自古人臣因妒贤嫉能之心而遂害国事者,无世无之。
臣观光之贤,上则见信于陛下,下则见信于百姓,人人自耻以不及也。
臣恐此后必有妒者,阴以妄言毁短光之所为,以疏陛下之心。
俟间隙一开,则将入其邪说,行其奸谋,以坏善政。
此陛下不可不察也。
臣平生未尝与交接,又未尝受光恩,非私于也,惟恐小人或误陛下耳。
今天下事大定矣,民心安且乐矣,此治道之成而圣功之著也。
惟在陛下持之益坚,信之益笃,勿有所移,则天下幸甚。
中外之人皆望大礼后罢张璪辈二三邪佞无状之人,何意辈未去,而先失一忠臣,此中外之心以为叹恨之深者也。
今因辈自有请,愿陛下早赐从之。
别命忠贤以重朝廷,以为国家倚赖,以慰服天下之心。
尤不可更容迟久,玷辱庙堂,使苍生失望,四夷不安也。
豫章进贤道中 北宋 · 李彭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春在江村桑柘中,多情十日雨兼风。
杜鹃北向劝归去,我为故人聊复东。
(原作祈,据四库本改)进贤路中怀旧二绝 其一 1128年 宋 · 吕本中
五言绝句 押微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
雨歇路逾滑,山空鸟不飞。
却思无事日,骑马踏泥归。
(原作祈,据四库本改)进贤路中怀旧二绝 其二 1128年 宋 · 吕本中
五言绝句 押冬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
汴水夹榆柳,今留胡马踪。
如何进贤路,只是见青松
进贤县治后山望云亭1169年8月 宋 · 吴芾
七言绝句 押肴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望云亭
古木千章翠欲交,白云疑只在松梢。
公馀莫惜频登眺,无限风烟满四郊。
进贤道上老松奇古可喜去秋经从因命于空处补种今渐有生意1170年9月15日 宋 · 吴芾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
来时惟爱古松青,去日新松种已成。
令尹若能终此意,清风着处会知名。
进贤刘令1167年11月 南宋 · 陆游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簿领尘埃里,超然见凤麟。
性疏忘顾忌,学大有经纶。
正论虽频接,高标岂易亲。
向来相识晚,吾党欠斯人。
定风波 进贤道上王伯寿1165年12月 南宋 · 陆游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
欹帽垂鞭送客回。
小桥流水一枝
衰病逢春都不记。
谁谓。
幽香却解逐人来。

安得身闲频置酒。
携手。
与君看到十分开。
少壮相从今雪鬓。
因甚。
流年羁恨两相催。
进贤初食白菜因名之以水精菜云二首 其一 南宋 · 杨万里
七言绝句 押齐韵
新舂云子滑流匙,更嚼冰蔬与雪齑。
灵隐山前水精菜,近来种子到江西
进贤初食白菜因名之以水精菜云二首 其二 南宋 · 杨万里
七言绝句 押佳韵
江西菜甲要霜栽,逗到炎天总不佳。
浪说水菘水芦菔,硬根瘦叶似生柴。
进贤道中 南宋 · 朱熹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往辞湘水曲,今过豫章城
改岁无多日,到家才几程。
昼怜春意迫,夜喜月华清。
此去无淹轨,前涂似掌平。
次韵择之进贤道中漫成五首 其五 南宋 · 朱熹
五言绝句 押支韵
日暮重冈上,人劳马亦饥。
不妨随野雀,容易宿寒枝。
次韵择之进贤道中漫成五首 其一 南宋 · 朱熹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白酒频斟当啜茶,何妨一醉野人家。
据鞍又向冈头望,落日天风雁字斜。
次韵择之进贤道中漫成五首 其二 南宋 · 朱熹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笑指斜阳天外山,无端长作翠眉攒。
岂知男子桑蓬志,万里东西不作难。
次韵择之进贤道中漫成五首 其三 南宋 · 朱熹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夜宿林冈月满川,归期屈指正茫然。
也知地脉无赢缩,只把阴晴更问天。
次韵择之进贤道中漫成五首 其四 南宋 · 朱熹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谁作窗间拥鼻声,更哦乐府短歌行。
从教永夜清无寐,只恐晨鸡不肯鸣。
次韵择之夜宿进贤客舍 南宋 · 朱熹
五言排律 押庚韵
白日照寒野,缅然千里平。
驰晖一以没,浩荡惊飙生。
露彩林表见,月华波上明。
同行(考异:一作舟)鲁狂士,忽发商歌声。
洗耳金石奏,信知尘累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