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题目
婺源诸县制置新城 南唐 · 刘津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一
伊古之制。列爵惟五。
分土惟三。暨周失九区。
秦并百二。汉魏以降。
晋宋以来。何其不然也。
盖皇王之道渐抑。强霸之政荐隆。
得之者三术并施。成之者七德并用。
于是或建邑以抚俗。或设垒以保民。
当戎战之时。委筦榷之务。
或便以漕运。或利以赋税。
故不束于教。而随时之义。
易简而治者也。迨于亡隋失德。
伪夏僭图。我唐拨略乱基。
肇载天符。提神剑而扫清芜秽。
垂衣裳而治服华裔。应顺天人。
车书文轨。三百年之皇衢坦荡。
二十圣之帝业巍峨。颁正朔于八荒。
列股肱于十郡。永思偃武
常获承平。岂期王政初微。
鲸波遽作。乃诸侯方轨。
宗社陆沉。故知天未绝唐。
必将有主。潜栖我土。
晦伏齐吴。避强数纪之间。
建迹三分之内。神州兴感。
悲禾黍之离离。龙跃待时。
应图谣之密密。且大业不可以终否。
彝伦不可以久亏。瑞协真人。
祥符王气。由是远辔长驭。
覃思宽仁。詟世扶颠。
独居多算。沉谋逖虑。
众莫能窥。大勋显袭于旂常。
备物毕承于锡命。法之内禅。
高光之再兴。云龙呈有位之期。
道德耀无私之日。庶民悦服。
咏维新而再贺唐正。裔夏称觞。
望灵光而咸思禹贡。其有盘桓险远。
偃蹇遐。文德不归。
武威定取。帝曰。
先朝昔为失驭。故裂其地。
今既复矣。可以归之。
且非财何以聚人。非人何以求霸。
非霸何以袭皇王之道。乃以国之东裔。
熬天池以为盐。国之南偏。
撷地利以为茗。岁贡数百。
膳五千师。其诸胶漆之财。
玉帛之货。山川之利。
租庸之常。不足纪也。
太和中。以婺源浮梁祁门德兴四县。
茶货实多。兵甲且众。
甚殷户口。素是奥区。
其次乐平千越。悉出厥利。
总而筦榷。少助时用。
于时辖此一方。隶彼四邑。
乃升婺源为都制置。兵刑课税。
属而理之。仆谬以非才。
叨斯皇泽。专兹计干。
任此民戎。制置旧有城池。
近多摧毁。则以境邻东夏
岁积货泉。封略匪遥。
备虞宜固。耻云恃陋。
是曰旷官。爰选三农之馀。
互聚诸县之众。同其力役。
完此城堙。其西建衡山一营。
添新垒三里。其北则筑平蛟穴。
接此蛇城。周环十里。
偫来畚锸。半年之间。
闾阎尽易。雉堞皆新。
启升元二门。建东西两市。
众闻悦办。略不告劳。
曾无鞭叱之声。蔑有⿰(歹延)𣩈之患。
莫不下屏偫庶。上赖燮调。
幸毕厥功。何有其绩。
仆实惭寡陋。又乏讨论。
敢摛鄙直之词。径记岁月之事。
唐升元二年。今上即中兴位。
岁戊戌十月癸丑五日丁巳诸县都制置使检校司空刘津记。
元帅书记高郎中出为婺源建威军使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十四部
寒风萧瑟楚江南,记室戎装挂锦帆。
倚马未曾妨笑傲,斩牲先要厉威严。
危言昔日尝无隐,壮节今来信不凡。
惟有杯盘思上国,酒醪甜淡菜蔬甘。
送刘㢸秘校婺源1058年 北宋 · 梅尧臣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云木葱茏处,鸡鸣古县城
山高地多险,源近水偏清。
斫漆资商货,栽茶杂赋征。
案头龙尾砚,切莫苦求精。
婺源胡氏翛然堂 北宋 · 强至
 押词韵第二部
歙山碧参差,歙水绿演漾。
之子山水间,筑室傲天壤。
山空鸟飞鸣,水净鱼下上。
观鱼悟至乐,听鸟悦幽响。
一樽泯悲欢,万事齐俯仰。
人境两翛然,无复尘区想。
故人石渠英,缘以命堂榜。
作诗羡高怀,中服非外奖(自注:孙莘老名堂且赋诗。)
嗟今急名人,疾足投世网。
心挠迹固喧,求得道已枉。
兹理曾莫知,所趋岐已两。
予亦慕子徒,泉石久思往。
何当伴琴觞,一鼓东南桨。
婺源县建学记熙宁四年八月1071年8月 北宋 · 孙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五、《古今图书集成》选举典卷二一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
三代之所以治天下,损益有所不同。
至于学校以养士,乡党以兴贤能,千数百载之间,未之有改也。
先王之迹熄,下更汉、唐,仁君义主欲有为于天下,未尝不以得士为先急。
然养之不以其素,求之不以其道,虽欲因时以就功名,而俊伟杰出,有纪于当世,考之以先王之法,观之以大学之序,则彼焉能胜其任哉。
宋兴百年,仁宗皇帝始诏天下立学,盖有意于礼乐教化之事矣。
今上即位,患学者弊精神于无用之诗赋,不足以应治官临民之实,三年,始御集英殿礼部贡士,策以致治之极;
明年,遂下诏黜诗赋之科,使士明一经而求义理之所在,盖将遍得天下明经之士,以官使焉。
夫诗赋之文,能言者知其无用。
然自庆历以来三十馀年之间,朝廷以古文相尚,州县推行诏书,往往建庠序,教诸生,朝夕从事于六艺之文,虽隐约穷陋,多能喻上意,厌于雕篆淫浮之辞矣。
故登科第,立朝廷,号多经术之士
上因人情之所愿,欲顺其势而利导之,反之所本,故天下翕然驰而赴之,莫有参差不齐之论。
朝廷方兴学校,推三代选举之法,庶几于古治。
呜呼,其盛矣哉!
当是之时,秘书丞刘君定为县于歙之婺源,治成事简,邑之子弟从之学者,率常百有馀人。
学者患其庙学庳也,相与请于州,易地而新之。
盖经始于庚戌九月,越明年六月以成,凡为屋百有二十楹,而庙学之所宜有者皆具。
材力不出于凡民,故无扰;
簿领不关于胥吏,故无弊。
因其时之閒暇,而无事于督责,故其成也迟久而壮大。
刘君之为县,知其所先后缓急,邑人信而服之。
又遭其时,得推所闻于学者,故能成此而不劳。
然予闻之,学不患乎难知,患乎莫能行;
不患乎难至,患乎莫能返。
学者皆知宗孔氏矣,乃或得其粗而遗其精,或见其高而忽其下,或彷佛其一端,而不量其力之称否。
故问农圃者有所不言,问鬼神者有所不答,问为政对之不同,而终其力之所至,岂苟相为异也哉!
所以教之者各当其分,达之各尽其材而已。
故其徒有可以治千乘之赋、任南面之责者,至于朝诸侯、有天下,则颜子一人而已矣。
以彼诸子之材,有圣人为之师,日闻其所未闻,见其所未见,卒所以成就之者若此。
呜呼,学其不既难矣哉!
若夫后世之士,去圣人既已久远,得其书读之,不尽其意,又不谨其所习,则其入于杨、墨、申、韩之学也,将孰禦之哉?
予既爱刘君之治,又嘉其邑人服从其令,以相勉于学,悉力以营新宫。
思所以传示永久,则相与千里而丐文于予,因为原本朝兴学之次序,告以学者之所难,以相其邑人,使之归镵诸贞石,立之庑下,以俟朝廷教化之成,而婺源之士多成材也。
刘君字子先鄱阳人,好学而有文章,盖其志将有为,以见于世云。
熙宁四年八月十五日承奉郎、守右正言直集贤院、知广德军管内劝农事骑都尉赐绯鱼袋、借紫孙觉记。
按:民国《重修婺源县志》卷六五,民国十四年刻本。
婺源诸岭 北宋 · 韦骧
 押词韵第四部
古言行路难,非独在险阻。
兹焉婺源道,登岭足劳苦。
(四库本作何)谓路之难,其他未足数。
跻攀上崎岖,仅与猿狖伍。
下临万丈崖,险黑不可睹。
马蹄长及腹,仆颔几著土。
(原作仰,据四库本改)盼飞鸟背,仰(原作俯,据四库本改)蹑游云缕。
藤萝为所依,用力必审举。
终日践羊肠,天寒汗如雨。
凝结本无心,开凿知强取。
君不见世情崄恶未易论,此岭虽高前孰禦。
婺源新开巽渠记元符元年八月 北宋 · 王汝舟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新安文献志》卷一一、民国《婺源县志》卷六五
婺源为邑,居山溪之间,邑中冈阜蟠薄,相倚如掬掌焉,县治所当其中。
而地势东北极高,夏秋水潦暴集,贯县墙而西,岁岁补其缺,终不可以久完。
非独民居垫圮,而府库狴犴多在东序,直墙所缺处,库无穿窬,狴无𨓚囚,特天幸尔。
绍圣戊寅三月宣德刘全美来治县事,问邑人,莫不患此,皆以为无如之何。
乃行视,得叶家坳者,在县之巽隅,可以通东北之水。
然议者疑以为高而不可通,或以为其下有石而不可凿;
至欲沮之,则以为民居不能无所害。
而全美决不恤此,遂堑以为渠,随地势之高下而浅深之,浅则甓而为露渠,深则甃而为晦渠。
不浃日而成,无费于公而不扰于私。
众水自东北趋溪,无坏墙之患,民获安处,无垫圮之虞。
陈年之毙,一旦革去,人始休然,以获无穷之利。
美辞学治行,为时闻人,将推其所蕴以见于世。
或者以谓邑之利害,盖有大于此,岂足为全美道哉?
予曰不然,天下之事,能大者固可以兼小,未有小不治而能大者也。
全美之不忍于此,则其大者将继,今以观焉。
邑人欲记其事,故为之书。
是年五月改元元符八月二十一日朝请郎、前知虔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事提举南安军南雄州兵甲司公事、借紫王汝舟记。
灯下试婺源杨生笔和韵 北宋 · 李之仪
五言排律 押东韵
跼蹐数椽内,回旋跬(原作懒,据粤本、吴刊改)步中。
艰生乃至此,吾道得非穷。
询鞠元无术,行移底是功。
可堪追兔鼠,强学注鱼虫。
未厌朝齑绿,生憎夜烛红。
呻吟惭杜老,感慨谢终童
奏剡何时发,微连几日通。
亲知遥怅望,应是转衰翁。
久雨和张季友程德林季友得环倅程受婺源未赴 北宋 · 彭汝砺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寂寂不闻车马声,泥途无亦畏逢迎。
引觞自放连朝醉,挥麈遥思一座倾。
傅野好为三日雨,杜陵莫醉百忧行。
西南俱说催征辔,却愿双轮四角生
婺源祁门二令母年八十求为保官注家便阙慨然慕之作诗二首自悼 其一 1111年 宋 · 葛胜仲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黄山市
庭闱无复荐芳膻,乌鸟哀情每泫然。
游子但吟春草句,门人欲废蓼莪篇。
风枝数效皋鱼泣,水菽难攀子路贤。
空羡邻封二佳令,儿啼八十寿亲前。
婺源祁门二令母年八十求为保官注家便阙慨然慕之作诗二首自悼 其二 1111年 宋 · 葛胜仲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黄山市
迎养京都突未黔,苍黄荼毒血沾襟。
百年过隙知难复,三釜缠哀政自深。
不为鲈莼归亦好,独甘羊枣果何心。
寄言世上斑衣子,温凊应须竞寸阴。
汪发之见访并简婺源江明府 宋 · 汪藻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怪底青灯缀玉虫,忽传车马到溪东。
鸟声应为故人好,梨雪欲将春事空(鸟声二句,《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三言与石敏若诗相犯)
老去渊明三径在,病来弥勒一龛同。
总持相见问生死,为报百忧如梦中。
婺源县清风堂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八六、《新安文献志》卷一一、《方舆胜览》卷一六、弘治《徽州府志》卷一二
婺源去州二百馀里,皆取道山间攀缘、不可舟车之地,当四方之穷,非人物都会。
土著之民且十万,寡求而易足,多负豪使气,争为长雄,难于弹治。
故吏之宰于婺源者,往往畏避隐去,如探汤然,蒙被恶声,既久而不衰。
然邑有溪山之秀,足以登临;
有鱼稻之珍,足以宴乐;
平岁无过客使者厨传之劳,足以安佚。
其人实聪明廉武,好义而尚施,苟幸而得平,有终身不肯违法者。
故至而悉其风土者,亦乐而安之。
崇宁三年,叔孙元功之为政也,胸中泾渭甚明。
既来而得民所以易治之意,则略除烦苛,一镇之以清静,盖未几月,而数百年之陋坐失于谈笑之间。
于是昔之吏俗朋党、投隙抵巇为凿穴首鼠者,既已化而为心膂股肱,而椎埋摽轻、武断乡里为奔蜂乳虎者,亦从而为婴儿处女。
元功多民之洗濯刮磨果可以与治也,乃筑燕居之堂而以「清风」名之。
予闻而叹曰:天下之物,盖无不可化者。
然其所以化,非深于理者不与焉。
今夫徜徉于万物之表,而人得之以除烦解暑者,惟清风为然。
是故至人之所御,隐君子之所赏,骚人才大夫之所乐,政足乐也。
如使不善为政者结意于绳墨之端,置民于牛羊之地,物我俱弊矣,乃始丝棼而禽狝之,政之愈劳而愈炽,而其于治日益远矣,尚能知清风所以涤烦解愠之理,而与民同快适之乐哉?
元功才有馀而不区区俗务之是营,徒以从容无为,使斯民洒然以新,释然以喜,而元功亦将鸿渐于此而羽仪于天朝也,宜其所得清风为尤多。
且吾邑雅多秀民,安知无儒者作「穆如」之颂,歌咏吾子以配斯堂之永久者?
元功博古静深君子也。
观其命名之意,足以知其为人。
长老夜话出故人俞宋护书予至山之日俞书适至书中又相问讯感而赋诗二篇俞郊居婺源草堂蔬圃教子读书乡人重之闻近苦目疾殊可念 其一 宋 · 王洋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三十年馀病作魔,相思长恨隔关河。
僧窗开读君书至,丈室分龛我暂过。
忆尔音容如会合,感怀踪迹念蹉跎。
两篇价有千金重,若比千金更不磨。
长老夜话出故人俞宋护书予至山之日俞书适至书中又相问讯感而赋诗二篇俞郊居婺源草堂蔬圃教子读书乡人重之闻近苦目疾殊可念 其二 宋 · 王洋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法海空门老伏波,婺源槐市维摩
道无同异要当尔,命有穷通可奈何。
两目再清张籍在,一经传子凤毛多。
饱闻行业书乡社,得失功名付浩歌。
有怀舍弟逢年时归婺源以诗督之 宋 · 朱松
 押支韵
木落天未霜,君归定何时。
相思如惊鹊,中宵未安枝。
梦中阿连,锵然咏新诗。
寤惊衰叶翻,谓是步屧移。
揽衣下中庭,风露浩淼㳽。
遥知客衣薄,归来一何迟。
平生短檠灯,相对忽解颐。
万古一舒卷,佳处良在兹。
是中及物心,上与期。
援古以自例,自笑无乃痴。
夜叉叱九阙,侧足不敢窥。
坐令一寸心,日抱二柄疑。
迟君商略此,恐(原作蛩,据诸本改)得儿辈嗤。
况乃绿发亲,倚门鬓欲丝。
狶膏非凤喙,车辖无可脂。
再拜寿百分,斑衣舞参差。
秋芳未云歇,采采黄金蕤。
万钟不足乐,古人岂吾欺。
赵安伯县丞之任婺源 宋 · 范浚
 押虞韵
邑丞清操如臞儒,人言帝宗千里驹
燃膏夜绝学更苦,下笔欲命骚为奴。
往年给札试西省,堵墙学士纷惊呼。
归来汀草乱袍色,上食日向庭闱趋。
君家先烈今谁如,江州黄州忠义俱。
绿林豪客为蒲伏,刮肠洗胃投戈殳。
我方三叹揖盛事,欲纪劲节惭才
君其努力济世美,倘登要路须捐躯。
春流起柂花芬敷,取别草草如惊凫。
君逢后日南来客,莫忘书札贻潜夫。
婺源义役记淳熙九年十一月 南宋 · 李缯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二
淳熙七年春二月玉山周侯来宰邑事。
甫浃日,因间见,周侯谓曰:「婺源素蒙最剧之名,吏部出榜梁间,踰岁时熟视不敢睥睨,岂不以赋役繁重为病乎?
若赋则窠条俱在,以无为有,费于供亿,固可惮;
若役则健险之辞,是非变惑,不尤可惮乎?
异时刚决之吏犹或引避,矧如巽懦衰迟,自诡过误,虽悔何追?
今神明耗于诉牒,始之不图,将何以终?
国家良法美意具在,何者为便?
呜呼!
三代而上,比闾族党之间,时雍之化,比屋可封,载于诗书,使人羡慕。
今也不然,兄弟亲戚,匪顾情义,相为敌雠。
推求其原,悉起于役,尚气喜斗,计析先后,告讦有亡,破产荡屋,甚于流离颠踣。
漫不自省,固有在役而讼,役满而讼不休。
自数十年来,议者纷然。
既无定议,于是有为义役之说者,所谓因不义而义之名始立。
子一乡之望者也,盍取其说,诏其父兄子弟,择其中而行之,请从子始」。
谢不敏,因不辞而承其事。
所居之里合士民十有六人,相与视其户口赋税之多寡与夫事力之剧易,裒金与谷,聚田百亩,量其租入,召募一夫,募者乐就。
为要约三十有九条,遇田有登耗则较量多寡以裨益之,募无阙事。
自是岁秋七月始,人情翕然,无复乖易。
虽悍吏之来,东西叫嚣,南北隳突,昔之哗然而骇者,不过募人起而应之。
士者安于士,农者安于农,熙熙而乐,恂恂而和,其效之易见如此。
遂上其事于县,县闻于州常平司
又二年,因事至县室,周侯复曰:「县有六乡,总五十都,自吾告子之行是役也,他都事吾亦以是告之,奈何气习不齐,难以一律?
吾冀其速成也,未欲因其俗,欲求其如二都立约之善不可得也。
虽然,自始之为此也,大要主于息争而已。
自吾之至斯邑,水旱饥馑之相因,事之丛至沓来不可胜计。
向使讼役不已,吾将日不暇给,牴牾过差,其能免乎?
吾去此将有日,末途之艰,不如始至之犹可为也,益有惧焉。
天下之事,固有百岁成之而不足,一日坏之而有馀,何独于此而疑之?
然此非法也,推上之令致之民而已,恶知数年之后,不有暴眊贪沓之人,喜于作为,以是虽便于民,庶而不利于官吏,一切之政,趣办为先,其能免于不沮斁乎?
有桀黠嚚顽之民,苟于目前,以彊陵弱,靳铢两斗斛之入,致募者之不至,伺隙侦罅,纷争肆起,其能免于不沮坏乎?
昔人谓难与虑始,可与乐成,吾惧成未易乐也,幸吾子告戒彼都之人,晓之以利害祸福,所在无使如吾之所虑者而终守之,庶有益乎」!
退而书之,以为《第二都义役庄记》。
周侯名师清,官为通直郎云。
淳熙九年十一月谷旦钟山园翁李缯记。
按:《新安文献志》卷一一,四库全书本。
宗人应贤婺源张氏之婿也治邑清介一无所私其列岳诒书郡幕至以邑尊称之其里谚如此戏成绝句 南宋 · 洪适
五言绝句 押元韵
自昔为门婿,于今是邑尊。
秋毫无假借,情话与谁论。
婺源乃歙之剧邑素有之谤顷治此郡俾邑官作止沸之亭而不果吾宗应贤下车而风俗易书来求扁因为赋诗 南宋 · 洪适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琴堂少值烹鲜手,壮县空遭沸鼎名。
止火绝薪俱下策,风移全在长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