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游泰山六首(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山) 其一 盛唐 · 李白
押灰韵 创作地点:山东省泰安市泰山
四月上泰山,石屏(一作平)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飘飖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封禅泰山诸事诏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三、《宋会要辑稿》礼二二之四(第一册第八八四页)
山下工作,无得调发丁夫,止籍兖、郓州兵级役。山上斋宫,山下行宫,除殿宇外,并张幕为屋,覆以油帕。工作之所,务令清洁。应杂户、妇人得留止山下。仍增自京至泰山驿递马。
修完泰山前代封禅基阯诏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三、《宋会要辑稿》礼二二之一二(第一册第八八八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九
泰山前代封禅基阯,摧圮者修完之。
乞崇泰山诸瑞奏 北宋 · 张知白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九、《宋会要辑稿》瑞异一之一一(第三册第二○七○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宋史》卷三一○《张知白传》
臣尝于咸平中上疏论祥瑞,当时陇蜀初定,河湟未宁,乞明诏有司止之,以著谦奉上穹之意。数年以来,兵息谷稔,群臣告成功。诏命才行,和气充塞,上动灵贶,下契人心,休应荐臻,祥瑞填委,超于前代,万世一时。若书典策,告宗庙,因示常例,未足尽其殊尤。望以泰山诸瑞,按品目以第之,命良工以缋之。一本藏秘阁,传于不朽,一本以备玉清昭应宫图壁,所贵崇天地所锡之宝。
留题泰山孙(文渊阁本下有明字)复先生新居 北宋 · 祖无择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筑室新成日观前,乱云重叠称高眠。
人逢扪虱惊旁若,众望乘驹咏贲然。
名理静谈谁捉麈,古书閒校自磨铅。
行闻天子东巡狩,羽葆亲临此礼贤。
寄泰山孙复(即明复也) 北宋 · 祖无择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先生心与白云闲,五十秋风鬓不斑。
自有清名满天下,更无尘迹到人间。
朱铅(原作金,据文渊阁本改)乐外非攸好,贪懦闻风合厚颜。
不待高吟见招隐,见收馀俸买青山。
齐州祈雨雪祷泰山文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四、《栾城集》卷二六 创作地点:山东省济南市
某摄守济南,适丁旱灾。自秋徂冬,迄此春莫。菽粟不登,麦不得种。秋田既耕,种不入土。公私匮竭,食将不继。官吏震惧,并走祠望。精神不格,报不时至。暴风振扬,云合辄解。嗷嗷相视,知殒沟壑。粤兹耆艾,稽首来告。曰维此土,西附岱麓,蒙神之休,常以有年。云兴肤寸,实雨天下。矧伊我邦,而或弃遗?神不遗我,我则不告。是用祗具牲酒,请命有神。吏之不虔,无所逃罪。民知归神,神岂弃之?兹诚不妄,甘雨时至。迨秋有成,民免于死。将戴神之功,展其四支,以永事神无斁。尚飨。
齐兖州民冒佃泰山禁地许依旧居佃诏(熙宁六年十二月丁丑)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五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八
司农寺,齐、兖州民冒佃泰山禁地,量地肥瘠立租,令依旧居佃。
泰山秦篆谱序 宋 · 刘跂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学易集》卷六、《皇朝文鉴》卷九二、《至大金陵新志》卷一二下、《宝刻丛编》卷二、康熙《河间府志》卷二一
《史记》载秦始皇帝及二世皆行幸郡县,立石刻辞,今世传泰山篆字可读者,惟二世诏五十许字,而始皇刻辞皆谓已亡,莫可复见。宋丞相莒公镇东平日,遣工就泰山摹得墨本,以庆历戊子岁别刻新石,亲作后序,止有四十八字。欧阳文忠公《集古录》亦言友人汪邻几守官奉高,亲到碑下,才有此数十字而已。余以大观二年春从二三乡人登泰山,宿绝顶,首访秦篆,徘徊碑下。其石埋植土中,高不过四五尺,形制似方而非方,四面广狭皆不等,因其自然,不加磨砻。所谓五十许字者,在南面稍平处,人常所摹拓,故士大夫多得见之。其三面尤残缺蔽闇,人不措意。余审观之,隐隐若有字痕,刮摩垢蚀,试令摹以纸墨,渐若可辨。自此益使加工摹之,然终意其未也。政和三年秋,复宿岳上,亲以毡椎从事,校之他本,始为完善。盖四面周围悉有刻字,总二十二行,行十二字。字从西南起,以北、东、南为次。西面六行,北面三行,东面六行,南面七行,其末有「制曰可」三字,复转在西南棱上。每行字数同,而每面行数乃不同如此,广狭不等,居然可见。其十二行是始皇辞,其十行是二世辞,以史记證之,文意皆具,计其缺处,字数适同。于是泰山之篆,遂成完篇。宋、欧阳二公初未尝到,惟凭工匠所说,无足怪。人多以二公为信,故亦不复详阅。余既得墨本,并得碑之形象制度以归,亲旧闻之,多来访问,倦于屡报,乃为此谱。大凡篆字二百二十有二,其可读者百四十有六,今亦作篆字书之,其毁缺及漫灭不可见者七十有六,以《史记》文足之,注其下。谱成,揭壁间。久幽沈晦之迹,今遂历然。秦至无义,不足论,然李斯小篆古今所师,经千三百有馀岁而复新,兹可尚也。如「亲𨊩远黎」,史作「亲巡远方黎民」,「金石刻」作「刻石」,「著」作「休」,「嗣」作「世」,「听」作「圣」,「陲」作「垂」,「体」作「礼」,「昆」作「后」,则又史家差误,皆当以碑为正。其曰「御史夫夫」者,大夫也。庄子曰:「旦属之夫夫」。卫宏曰:「古文一字两名」。因就注之。《史记》于琅琊台刻石备列从臣名氏,余家所收琅琊残字亦有「五夫」字,然则「夫」从一、大,因不复重出欤。
泰山白龙池题名 其二 北宋 · 董自恭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四三、《金石萃编》卷一三六
长清董自恭谒白龙池之祠罢,酌泉石上。时乙未孟冬中浣日。
泰山题名 北宋 · 董元康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三三、《顾氏求古录》(朱氏槐庐校刊本)
长清董元康权宰奉高,挈家游瑶池馆,观元功弟题字,怆然久之。政和四年七月二十一日。质、贽侍行。
重模泰山寿字跋(绍兴元年十月) 宋 · 叶廷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九、《闽中金石略》卷九
泰山之巅有石刻,秦斯小篆及明皇磨崖碑,世人多传之,独未有识此寿字者。政和甲午岁,予游岳,见于五华洞苍壁上,以千钱募工人,得纸本以归,藏之二十年矣。去秋持以为同郡兄丘斯行寿。斯行嗜古,工篆隶,击节爱叹,欲刻石以传世,书来求予著其所由得,于是乎书。绍兴元年十月日,建安叶庭圭跋。
导引 诣泰山 宋 · 无名氏
押词韵第六部
我皇缵位,覆焘合穹旻。
秘箓示灵文。
齐居紫殿膺玄贶,降宝命氤氲。
奉符让德事严禋。
检玉陟天孙。
垂鸿纪号光前古,迈八九为君。
灵台偃武,书轨庆同文。
奄六合居尊。
圆穹锡命垂真箓,清晓降金门。
升中报本禅云云。
严祀事惟寅。
无为致治臻清净,见反朴还淳。
孔庙既拜之后又不远三百里过(谱本作登)泰山过汶河壮哉斯游上日观作宾日歌少发葵恋之私 宋末元初 · 王奕
日月东行天左旋,丸中久矣知乾圜。
稔闻泰山有日观,窃疑板墨多夸传。
甚言抱鸡候其上,鸡鸣海水如炊煎。
火轮磨荡上复下,崖撞石裂声填填。
天门钟鼓报清晓,尘世正尔沉元元。
几回掩卷信且惑,安得臂羽如飞仙。
谁知白发际同轨,得来邹鲁拜圣贤。
竟游曲阜至岱岳,扪参历井登其巅。
濯足就宿会真殿,如乘析木栖微垣。
是时八月二十夜,明月正值奎娄躔。
窗明斗落惧失晓,一宵十(原作卜,据谱本改)起无宁眠。
偕行诸子大鼾睡,笑我历辘狂且颠。
深衣端坐愈不寐,湔肠涤胃玉女泉。
少需道人谓予曰,若欲观日今当前。
忙迷扶策抉草莽,翩跹搀夺诸公前。
诸公拍手笑于后,被公吞了丹砂元(谱本作丸)。
■(盘)跣一气涉观顶,隐隐红罅开东边。
玄云荏苒幻紫色,金楼宝阙蒸琼田。
秋深露重湿我趾,扶桑望决眼欲穿。
须臾眉黛抹天杪,脱然宝镜开微奁。
上上下下复上下,千辛万苦方团圆。
小臣不敢瞠目视,九拜塌额肝胆悬。
起来恍惚抱影泣,昔何容易沉虞渊。
羲和湎淫失宾饯,掩覆白日为元天。
蚊躯螳臂负不起,忍渴未死甘氓廛。
狨号螭泣虎豹舞,单衣尚絅(原作网,据谱本改)得瓦全。
梦醒忽尔登泰岱,稽首再拜清光还。
愿保初阳守黄道,重离赫赫行纯乾。
泣馀收泪盼下界,西北迤逶生霞烟。
山如鳞甲水如带,八荒草木皆新鲜。
回视秦碑与汉篆,神光灿烂生蛟涎。
古今圣贤几登此,乍睹莫不心虔虔。
归来玩愒复弄影,入夷出晋谁与怜。
苍梧不返放勋死,倾恋惟有葵心坚。
分阴寸晷正可惜,人间儿女醯鸡然。
登封观日世不少,作如是观能几焉。
作歌历历纪其实,后来请验予长篇。
和李太白泰山一首 宋末元初 · 王奕
押删韵
泰山天地极,邹鲁圣贤关。
周匝二千里,卓然位其间。
五文合泗水,八荒无竞山。
扶舆清淑运,日夜何曾闲。
尼山连峄阜,岂徒翠浮鬟。
轩辕与羲皞,孔孟垂曾颜。
正气尽此出,高哉其可攀。
吊王文从之终于泰山 元初 · 耶律铸
七言绝句 押豪韵
月摇沧海鱼龙泣,风荡荒烟草木号。
自是清名埋不得,巍巍千古泰山高。
登泰山 元 · 张养浩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平生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泰山发秋潦 元 · 揭祐民
押词韵第十八部
泰山发秋潦,东鲁数州没。
及兹黄河交,南徐更汤割。
我乘归船来,引缆行木末。
高原尚为沈,低土焉得遏。
夜来泊溪岸,寒螀啼冷月。
鸿雁无宁宅,蛟蜃有深窟。
秋成一月浸,百草俱烂物。
客中视此意,忧事贯华发。
茫茫下双洪,寥落寸心掇。
泰山高寄陈彦正 元 · 吴莱
押先韵
泰山一何高,高哉极青天。
世人欲上不可上,层岩峭壁徒攀缘。
望中绝顶路已断,石穴上出,铁锁下縆,历趢相钩连。
谁欤爱奇者,步步喜若癫。
一心不顾死,只手捩长烟。
毛群惊回少虎豹,羽族跕堕多乌鸢。
浩气刚风抟结虚空作世界,飞龙捷鬼凿开混沌巢神仙。
道逢四五叟,含笑使来前。
黄冠皓发傲几榻,野菜素粥铺盘筵。
自非尔愿力,何计此留连。
当知仰扣暧昧云霄有顶处,得不俯慑崭岩箐栈无穷渊。
嗟兹大凡夫,行尸走肉真腥膻。
段䂮思家最可惜,李绅恋俗终难镌。
举头告神人,苦乏风马与电鞭。
藤萝束缚即缒下,但见松柏櫹椮数万仞,石棱突兀横戈鋋。
古来秦汉东封不到此,惟问梁父并肃然。
日观嵯峨恍在下,蓬莱浩渺空楼船。
彼云鲸可射,此谓狗能牵。
安期羡门一往不复返,文成五利受宠骤贵祈长年。
仙人自有真,至道何由传。
逖焉龙汉延康纪,去授金珰玉佩篇。
登泰山(有引) 元末明初 · 王蒙
(余过奉高,谒岳祠,见郝伯常山三诗刻于庑下。明日,登日观峰,下瞰沧海,尘世苍茫,青、徐在衽席间耳。因成此诗,以补郝公之所未道者云。)
飞仙挟我游天门,足蹑万壑云雷奔。
凌虚直上数千尺,适见混沌兮乾坤。
巨鳌左折蓬莱股,鲸波东注榑桑根。
地高俯瞰沧海日,天近仰叩清都阍。
古帝何年辟下土,九点青烟散寰宇。
翠烟孔盖此登封,盛德神功照今古。
人间瞬息三万年,七十二君何茫然。
秦皇汉武踵遗躅,镂玉坎瘗山之巅。
金宫翠陛苦不乐,遣使碧海求神仙。
羲和龙辔不稍贷,岂料海水成桑田。
试向封巾一回首,六合坱莽空云烟。
千秋谁识当时事,五松大夫知此意。
岩前长揖大夫松,数子胡乃干秦封。
高标直下鲁连节,避世不及商山翁。
雪髯雪干如屈铁,涛声瑟瑟吟悲风。
松本无心偶然耳,人情好恶多弥缝。
欲倾箕颍一瓢水,为汝净洗羞惭容。
为君解嘲君勿怒,万事转首成虚空。
帝子绛节朝丹穹,神灵婀娜群仙从。
嘘呵紫焰开芙蓉,光景上属超鸿濛。
玉女夜降骑青龙,鸾匏凤笙声噰噰。
霓裳舞袖飘长虹,琼音间作鸣丝桐。
《白云》清谣曲未终,泠风命驾归崆峒。
千峰万峰浸明月,恍惚身在瑶池宫。
明朝稽首下山去,翠嶂突兀青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