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宴集日本国使臣敕 初唐 · 中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七
日本国远在海外。遣使来朝。既涉沧波。兼献方物。其使真人莫问等。宜以今月十六日于中书宴集。
敕日本国王书 唐 · 张九龄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敕日本国王王明乐美御德。彼礼义之国。神灵所扶。沧溟往来。未尝为患。不知去岁。何负幽明。丹墀真人广成等入朝东归。初出江口。云雾斗暗。所向迷方。俄遭恶风。诸船飘荡。其后一船在越州界。其真人广成寻已发归。计当至国。一船飘入南海。即朝臣名代。艰虞备至。性命仅存。名代未发之间。又得广州表奏。朝臣广成等飘至林邑国。既在异国。言语不通。并被劫掠。或杀或卖。言念灾患。所不忍闻。然则林邑诸国。比常朝贡。朕已敕安南都护。令宣敕告示。见在者令其送来。待至之日。当存抚发遣。又一船不知所在。永用疚怀。或已达彼蕃。有来人可具奏。此等灾变。良不可测。卿等忠信则尔。何负神明。而使彼行人。罹此凶害。想卿闻此。当用惊嗟。然天壤悠悠。各有命也。中冬甚寒。卿及首领百姓并平安好。今朝臣名代还。一一口具。遣书指不多及。
送日本使(日本《高僧传》云:“天平胜宝四年,藤原清河为遣唐大使,至长安见玄宗。玄宗曰:‘闻彼国有贤君,今观使者趋揖有异,乃号日本为礼仪君子国。’命晁衡导清河等视府库及三教殿,又图清河貌纳于蕃藏中,及归赐诗。”) 盛唐 · 李隆基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日下非殊俗,天中嘉会朝。
念余怀义远,矜尔畏途遥。
涨海宽秋月,归帆驶夕飙。
因惊彼君子,王化远昭昭。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盛唐 · 王维
五言排律 押东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舜觐群后,有苗不格。禹会诸侯,防风后至。动干戚之舞,兴斧钺之诛。乃贡九牧之金,始颁五瑞之玉。我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大道之行,先天布化。乾元广运,涵育无垠。若华为东道之标,戴胜为西门之候。岂甘心于筇杖,非徵贡于包茅。亦由呼耶来朝,舍于葡萄之馆。卑弥遣使,报以蛟龙之锦。牺牲玉帛,以将厚意。服食器用,不宝远物。百神受职,五老告期。况乎戴发含齿,得不稽颡屈膝。海东国,日本为大。服圣人之训,有君子之风。正朔本乎夏时,衣裳同乎汉制。历岁方达,继旧好于行人。滔天无涯,贡方物于天子。同仪加等,位在王侯之先。掌次改观,不居蛮夷之邸。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彼以好来,废关弛禁。上敷文教,虚至实归。故人民杂居,往来如市。晁司马结发游圣,负笈辞亲。问礼于老聃,学诗于子夏。鲁借车马,孔丘遂适于宗周。郑献缟衣,季札始通于上国。名成太学,官至客卿。必齐之姜,不归娶于高国。在楚犹晋,亦何独于由余。游宦三年,愿以君羹遗母。不居一国,欲其昼锦还乡。庄舄既显而思归,关羽报恩而终去。于是稽首北阙,裹足东辕。箧命赐之衣,怀敬问之诏。金简玉字,传道经于绝域之人。方鼎彝尊,致分器于异姓之国。琅琊台上,回望龙门。碣石馆前,夐然鸟逝。鲸鱼喷浪,则万里倒回。鹢首乘云,则八风却走。扶桑若荠,郁岛如萍。沃白日而簸三山,浮苍天而吞九域。黄雀之风动地,黑蜃之气成云。淼不知其所之,何相思之可寄。嘻。去帝乡之故旧,谒本朝之君臣。咏七子之诗,佩两国之印。恢我王度,谕彼蕃臣。三寸犹在,乐毅辞燕而未老。十年在外,信陵归魏而逾尊。子其行乎,余赠言者。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一作所),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一作途)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一作蜃)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姚合称此诗及送丘为下第、观猎三首,为诗家射雕手,而以此篇压卷)。
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 盛唐 · 储光羲
押阳韵
引用典故:伯鸾
万国朝天中,东隅道最长。
吾(一作朝)生美无度,高驾仕春坊。
出入蓬山里,逍遥伊水傍。
伯鸾游太学,中夜一相望。
落日悬高殿,秋风入洞房。
屡言相去远,不觉生朝光。
送僧归日本(一作东) 唐 · 钱起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上国随缘住(一作至,一作去),来(一作东)途若梦行。
浮天(一作云)沧海远,去世法舟(一作船)轻。
水月通禅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一作慧)灯(一作塔)影,万里眼中明。
重送陆侍御使日本 唐 · 钱起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引用典故:使星 魏阙
万里三韩国,行人满目愁。
辞天使星远,临水涧(一作简)霜秋。
云佩迎仙岛,虹旌过蜃楼。
定知怀魏阙,回首海西头。
送日本国聘贺使晁巨卿东归 唐 · 包佶
五言排律 押真韵
上才生下国,东海是西邻。
九译蕃君使,千年圣主臣。
野情偏得礼,木性本含真(一作仁)。
锦帆乘风转,金装照地新。
孤城开蜃阁,晓日上朱轮。
早识来朝岁,涂山玉帛均。
送晁补阙归日本国 中唐 · 赵骅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引用典故:越人吟
西掖承休浣,东隅返故林。
来称郯子学,归是越人吟。
马上秋郊远,舟中曙海阴。
知君怀魏阙,万里独摇心。
同崔载华赠日本聘使 中唐 · 刘长卿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怜君异域朝周远,积水连天何处通。
遥指来从初日外,始知更有扶桑东。
对旄人奏散判(日本请吏赐宴于朝旄人奏散不以靺为惠文冠所持辞云属鞮鞻氏) 唐 · 常无欲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
中国有孚。殊方委款。不远波海。来趋天阙。仰衣冠而竭诚。愿臣妾而见诉。国客兹备。式宴且酣。方乐未便。阙歌与舞。旄人典斯钟鼓。职彼靺任。既乖用舍之宜。须寘疏遗之罚。为惠文所抵。信得其由。推鞮鞻之𠌤。未闻其可。
送朴山人归日本 唐 · 无可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海霁(一作际)晚帆开,应无乡信催。
水从荒外积,人指日边回。
望国乘风久,浮天绝岛来。
傥因华夏使(一作下梦),书札转悠哉。
对旄人奏散判(日本请吏赐宴于朝旄人奏散不以靺为惠文冠所持辞云属鞮鞻氏) 唐 · 张秀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七
国家有道。日本请吏。皇恩载洽。式宴于朝。眷彼旄人。掌我夷乐。边夏不杂。声未动于禁靺。风霜有典。罪已彰于惠文。虽御史弹毫。雅存纲纪。而旄人有诉。请问鞮鞻。
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 唐 · 行满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异域乡音别,观心法性同。
来时求半偈,去罢悟真空。
贝叶翻经疏,归程大海东。
何当到本国,继踵大师风。
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 唐 · 林晕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求获真乘妙,言归倍有情。
玄关心地得,乡思日边生。
作梵慈云布,浮杯涨海清。
看看达彼岸,长老散华迎。
按:自吴顗以下九人诗,均转引自张步云《唐代逸诗辑存》。
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 唐 · 许兰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道高心转实,德重意唯坚。
不惧洪波远,中华访法缘。
精勤同忍可,广学等弥天。
归到扶桑国,迎人拥海壖。
(日本甲本注:「壖,应作烟。」)。
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 唐 · 崔谟
一叶来自东,路在沧溟中。
远思日边国,却逐波上国。
问法言语异,传经文字同。
何当至本处,定作玄门宗。
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 唐 · 全济时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家与扶桑近,烟波望不穷。
来求贝叶偈,远过海龙宫。
流水随归处,征帆远向东。
相思渺无畔,应使梦魂通。
送最澄阇梨还日本诗 中唐 · 陆质
押麻韵
海东国主尊台教,遣僧来听《妙法华》。
归来香风满衣裓,讲堂日出映朝霞。
按:见日本比睿山无量院沙门慈本〖一七九四--一八六八〗在文久二年〖一八六二〗撰《天台霞标》第四篇第一卷。转录自《中国哲学史研究》一九八五年第一期刊日本户崎哲彦撰《留传日本的有关陆质的史料及若干考證》。此篇承束景南先生告知。(按:慈本于诗下注云:「此诗未知出于何书。慈本获之希烈宿称钞书中也。原本海作汝,妙作于,慈本依义改之。或曰:此诗载在《禅宗日工集》,又改数字载之《本朝高僧传》某传也。」户崎氏考證此诗又见于《空华老师日用工夫略集》卷一,第二句作「故遣僧来听《法华》」。约在公元一三○○年前后即传为陆质诗。但吴顗等九人送最澄诗,皆为五言律诗,唯此首为七言古绝,「因此,该诗疑为后人假托之作,或以意采录。」)。
因使日本愿谒鉴真和尚既灭度不觐尊颜嗟而述怀(见《鉴真和尚传》,按鉴真示寂在天平宝字六年,鹤林奉使未详在何年。) 唐 · 高鹤林
押真韵
上方传佛灯,名僧号鉴真。
怀藏通邻国,真如转付民。
早嫌居五浊,寂灭离嚣尘。
禅院从今古,青松绕塔新。
斯法留千载,名记万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