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饭牛歌 汉 · 无名氏
押词韵第七部
宁戚饭牛车下。叩角而商歌曰云云。齐桓闻之。举以为相。○逯案。此篇原失题。今据《诗纪》标之。又案。《吕氏春秋》、《淮南子》皆及宁戚叩角商歌以干齐桓公事。然皆无歌辞。后汉高诱注吕览。以为即诗经硕鼠篇。至《史记》、《淮南子》各注及三齐略记、琴操等始出七言饭牛歌。可知皆汉人伪托。各歌大同小异。今并附之。
南山矸。
白石䃹。
生不逢尧与舜禅。
短而单衣裁至骭。
长夜漫漫何时旦(○琴操补遗。《类聚》九十四。《诗纪前集》一。)。
附:
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史记》邹阳传应劭注。《书钞》百六。又《文选》十八啸赋注并引应劭注。《诗纪前集》一。又《御览》八百九十八引《史记》引禅、骭、旦三韵。)
沧浪之水白石粲。中有鲤鱼长尺半。弊布单衣裁至骭。清朝饭牛至夜半。黄犊上坂且休息。吾将舍汝相齐国。(○《书钞》百六引三齐略记)。《类聚》四十三。《诗纪前集》一。又《书钞》百二十八引三齐略记。录骭韵一句。《御览》六百九十一、九百三十六引半、骭二韵。○逯案。三齐略记谓康浪水在齐城西南。其下经宁戚饭牛歌。则作康浪者是。以人习知沧浪。故误。)
出东门兮厉石斑。上有松柏青且兰。鹿布衣兮缊缕。时不遇兮尧舜主。牛兮努力食细草。大臣在尔侧。吾当与尔适楚国。(○淮南道应训许慎注。《文选》十八啸赋注引《淮南子》。《诗纪前集》一。○《诗纪》原注云。此首见刘向《别录》。逯案。此说非是。盖啸赋宁子捡手而叹息下注先引刘向《别录》。次引《淮南子》及此歌。冯氏不察。故有此误。)
南石粲。白石烂。短褐单衣长至骭。生不逢尧与舜禅。终日饲牛至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御览》五百七十二引《淮南子》。)
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史记》邹阳传应劭注。《书钞》百六。又《文选》十八啸赋注并引应劭注。《诗纪前集》一。又《御览》八百九十八引《史记》引禅、骭、旦三韵。)
沧浪之水白石粲。中有鲤鱼长尺半。弊布单衣裁至骭。清朝饭牛至夜半。黄犊上坂且休息。吾将舍汝相齐国。(○《书钞》百六引三齐略记)。《类聚》四十三。《诗纪前集》一。又《书钞》百二十八引三齐略记。录骭韵一句。《御览》六百九十一、九百三十六引半、骭二韵。○逯案。三齐略记谓康浪水在齐城西南。其下经宁戚饭牛歌。则作康浪者是。以人习知沧浪。故误。)
出东门兮厉石斑。上有松柏青且兰。鹿布衣兮缊缕。时不遇兮尧舜主。牛兮努力食细草。大臣在尔侧。吾当与尔适楚国。(○淮南道应训许慎注。《文选》十八啸赋注引《淮南子》。《诗纪前集》一。○《诗纪》原注云。此首见刘向《别录》。逯案。此说非是。盖啸赋宁子捡手而叹息下注先引刘向《别录》。次引《淮南子》及此歌。冯氏不察。故有此误。)
南石粲。白石烂。短褐单衣长至骭。生不逢尧与舜禅。终日饲牛至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御览》五百七十二引《淮南子》。)
授张镇周陈知略淮南岭南行军总管诏 隋末唐初 · 高祖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
三楚之地。江山遐阻。五岭之表。经涂辽夐。自有隋失驭。盗贼交侵。声教莫通。方隅隔绝。朕受图膺运。君临区宇。率土之滨。情均抚字。方今函夏宁乂。文轨大同。尉无虞。要荒率职。然而江蠡之派。咸阻寇戎。闽禺之乡。未闻正朔。左武将军黄国公张镇周。大将军合浦县公陈知略。二方首族。早从历任。思展诚效。辑宁州里。镇周可淮南道行军总管。知略可岭南道行军总管。以安抚之。
遣宣劳使诰 初唐 · 睿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九
朕恭巳无为。留神元默。俯顺历数。佥谋公卿。式命元子。祗膺宝位。今庶政逌新。光华肇启。但恐天下至广。未达朕心。故临遣使臣。宣扬朝典。宜以膳部郎中萧瑗为河南道宣劳使。谏议大夫杨虚受为河北道宣劳使。赞善大夫薛植为淮南道宣劳使。殿中丞薛麟为陇右道宣劳使。宗正卿姜晞为河东道宣劳使。司门郎中李诚为关内道宣劳使。工部郎中高绍为剑南道宣劳使。太子右谕德萧宪为山南道宣劳使。宋王府司马裴纲为江南道宣劳使。谏议大夫宁悌原为岭南道宣劳使。
分遣蒋钦绪等往十道疏决囚徒宣慰百姓制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二
惟刑是恤。止杀之深仁。宁失不经。好生之大德。朕躬膺丕业。思济元元。下之陷辜。上教不至。在予之责。何咎于人。今履端肇绪。阳和献岁。思布德泽。惠此囹圄。将宏恺悌之恩。以顺发生之气。其天下见禁囚徒。死罪宜降至配。流。巳下罪悉原之。都城内委中书门下当日疏决处分。京城委留守制到日处分。仍令中丞蒋钦绪往河南。大理少卿明圭往关内。刑部郎中张樽往河东。水部郎中崔恂往山南东道。右庶子高仲舒往江南西道。职方郎中郑绩往剑南道。秘书丞张履冰往淮南道。殿中侍御史孙济往陇右道。赞善大夫张景幽往河西道。右谕德李林甫往山南道。主客郎中张烈往江南东道。并即驰驿发遣。所至之处。疏决囚徒。宣慰百姓。其有穷乏交不存济。及侍老行人之家有疾苦者。各令州县量加医疗及赈恤。其岭南五府。碛西四镇。非流配效力等见禁囚徒。各委节度使及本管都督府处分。布告遐迩。知朕意焉。
遣郑叔清往江淮宣慰敕 唐 · 贾至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七
敕。逆虏未平。师旅淹岁。军用匮乏。常赋莫充。所以税亩于荆吴。校练于淮海。从权救弊。盖非获已。夫法明则吏不欺。敛均则人不怨。辑事无扰。系乎使臣。度支员外郎郑叔清。贞固干事。节用爱人。考绩视成。所错斯枉。宜以本官兼侍御史。充江淮东西及淮南道宣慰使。
祭扬州韦大夫文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三
年月日。朝散大夫检校尚书司封郎中兼舒州刺史充本州团练守捉使赐紫金鱼袋独孤及。谨以嘉蔬柔毛之奠。敬祭于故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御史大夫淮南道节度观察处置使韦公之灵。王命九伯。厎绥四方。惟公剖符。作藩维扬。往岁斯民。匪迪匪康。自公戾止。视之如伤。饰吏以儒。出言有章。革刬烦苛。载戢暴强。将吏奉君。若网在纲。罔或作威。以紊典常。民斯辑睦。政亦允臧。和气被物。丰年降祥。天之辅仁。公宜炽昌。奈何不淑。景命遽央。百城悼心。万民何望。及忝列城。备守封疆。获宥罪戾。庇身馀光。德宇所覆。今也则亡。偏思遗爱。追蹈馀芳。俛仰兴怀。望慕悽凉。拘限所职。路阻且长。遥抒下情。旨酒一觞。尚飨。
送袁明府之任 中唐 · 刘长卿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既有亲人术,还逢试吏年。
蓬蒿千里闭,村树几家全。
雪覆淮南道,春生颍谷烟。
何时当莅政,相府待闻天。
禁版印时宪书奏 中唐 · 冯宿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二十四
准敕禁断印历日版。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巳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
赈贷淮南浙西诏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十
淮南扬楚滁三州。浙西润苏常三州。今年旱歉尤甚。米价殊高。言念困穷。岂忘存恤。宜以江西湖南鄂岳荆南等使折籴米三十万石赈贷淮南道三州。三十万石贷浙西道三州。恐此米来迟。不救所切。宜委淮南浙西观察使。且各以当道军粮米据数给旱损人等。节级作条件赈贷。淮南李吉甫浙西韩皋躬亲部署。令刺史县令切加勾当。使此米必及饥人。以副朕意。如赈贷三州之外。可及诸州。亦听量便宜处置。待江西等道折籴和籴米到。各处依数收管。
赈恤诸道水灾德音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四
朕以寡德。临御万邦。宵旰忧勤。匪敢自暇。然仁未及物。诚不动天。阴阳失和。水潦为败。致兹灾沴。害及生灵。江淮之閒。滁和尤甚。当宁轸惕。永言疚怀。其淮南道滁和两州应水损县。据所申奏漂溺人户处。宜委本道观察使与本州刺史子细检勘。全放今年秋税钱米。仍以义仓斛斗。逐便据户赈接。其浙西浙东宣歙鄂岳江西鄜坊山南东道。并委观察使与所在长吏。据淹损田苗。漂坏庐舍。及虫螟所损。节级矜减。指实奏闻。如没溺甚处。亦以义仓量事赈救。其京兆府河南府所损县。即据顷亩。依常例检覆分数蠲减。州县牧宰。各务抚安。必令均济。称朕意焉。
平淮南德音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六
王者经营四方。式遏乱略。怀安逸而忘战伐。则雄图莫震。有雪霜而无雨露。则岁功不成。日者革辂亲征。灵旗问罪。正阳之役。吴师无匹马之归。六合之征。楚甲有齐山之积。今长江以北。半为我疆。实赖将相协谋。貔貅宣力。破彼勍敌。成兹茂勋。宜敷旷荡之恩。用慰轻扬之俗。泽既沾于动植。宠岂忘于忠勤。声教惟新。甄赏斯在。可特赦淮南道诸州管内见禁罪人。取显德三年六月十一日巳前。凡有违犯。不问轻重。并不穷问。其江北诸州县有未收复处。宜令行营大将。明申招谕。傥能知几变。归顺朝廷。其向来名位。俱一切如故。仍选名藩大郡。厚加旌赏。其军都自长行巳上。并与优给。其中有愿归江南者。亦听自便。应随驾淮南行营诸军等。或破敌成功。或攻城效力。或收降州县。或护卫乘舆。咸积忠勤。宜加酬奖。各与等第优给。从驾职官。及诸色人员等。从征在外。奉事有劳。各与加恩。以奖勤干。诸州夫役。自来有没于矢石者。其本户放免三年差徭。仍每人支赐赠孝绢三匹。淮南道诸州县。先属江南之时。颇有非理科徭。无名配率。今后一切停罢。事有不利于民。无益于时者。宜令长吏条奏以闻。
送韩援赴阙 北宋 · 田锡
创作地点: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
逢君南浦落花时,送君南浦草离离。
离魂自与白云断,两桨去时乘夕晖。
昔时汉家称八使,登车便有澄清意。
吾皇宵旰念黎民,歌咏皇华遣使臣。
昭文馆殿选学士,巡抚使名名号新。
二人分得淮南道,人自日边来既早。
敷宣朝旨达君恩,淮阳父老私有言。
言逢太平歌且舞,利病达聪皆悉闻。
我昔南宫与西掖,后来谪宦为迁客。
庆泽量移往单州,长淮涂次泊孤舟。
昌黎工部未相识,一见怡然如旧游。
诗酒论交各相许,何如李白杜工部。
海上往来将月馀,烟波寄诗兼寄书。
书里情深若江汉,诗中意重若琼琚。
今说归京忍轻别,别夜波光荡明月。
若到朝廷话鄙夫,为说子牟心恋阙。
阙下交游忆者谁,翰林苏毕韩损之(自注:韩丕字损之。)。
凭君与达相思意,梦向金銮款北扉。
淮南道中 北宋 · 曾肇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四山蓊郁气朝隮,晚雨廉纤未有泥。
鸭绿几寻塘水浸,鹅黄一段稻秧齐。
幽花布地金钱小,野蔓萦林翠幄低。
满目淮南风景好,不堪时听子规啼。
福昌杂咏五首 其二 北宋 · 张耒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四部
东望川原拱别都,汉唐冠盖已丘墟。
地横嵩少雄中夏,天险轘辕困万夫。
宫殿荒凉兴废恨,山河惨淡战争馀。
登临不见淮南道,只有风尘满客裾。
亶父寄示与谯冲元唱和药名诗因作一篇奉寄 宋 · 孔平仲
天南星斗垂晶荧,麻姑山色排空青。
人中白眉谁第一,周郎独以文章名。
少年折桂心已壮,大学弱冠众所惊。
严徐长卿词格老,合上芸(原作云,据豫章本改)台预雠讨。
赤车素(豫章本作使)者已为淹,复令倅郡淮南道。
蕲春何幸人熙熙,有贤使君子副之。
铃阁深沉香一炷,䌽笺舒卷百篇诗。
藏鳞伏翼聊展转,有才无患子不显。
楚泽兰芳莫谩悲,秦乌头白终当返。
我栖江上松萝深,自甘草莽长陆沉。
忽忽光景又半夏,书房风月澄人心。
昏黄禽噪悄不乐(豫章本作觉),架木通渠清河(豫章本作可)濯。
雨馀凉风袭衣襟,半天河汉垂檐角。
惟恨与子未从容,紫芝眉宇何时逢。
频以青琅玕寄我,不须怊怅白头翁。
题向伯共过峡图二首 其一 宋 · 陈与义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五十六 行旅类
旌旗翻日淮南道,兴罢归来雪一(四库本作满)船。
正有佛光无处著,独将佳句了山川。
淮南道中微雪 宋 · 朱松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密密云阴合,斜斜雪态妍。
似欺春力浅,故傍客愁边。
宿鸟投村暝,寒梅抱蕊鲜。
无人命尊酒,清绝袅茶烟。
呈宰执禀目(绍兴四年十月) 南宋 · 王绘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九、《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六一、《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一
某等比于九月二十四日恭领国书,当日就道。至平江府,缘得泗州关报,齐人引伴已至宿州,某即以一行官属姓名、般担人数回报,约十月十九日过界。至无锡县,承朝旨催促,即倍道疾驰。十六日卯时至镇江府,所得探报并召募使人往军前事,已逐一公状申禀,不敢繁叙。目今韩宣抚大兵已渡江,屯泊维扬,不测接战。然敌人多寡、酋长姓名、见劄寨去处,探报不一。某深欲径趋军前,而江北官吏四散,道路阻绝,亦未知军马是何头项,又恐为他盗窥伺。如牵驾般担兵夫别无支赐给赏,未易驱迫,使蹈不测之地。国书礼物,事体非轻,万一别有疏虞,使某何以藉手?不可不谨。傥如潘致尧时却回行在,再降礼物等,重有烦费。况今日淮南道路兵马如此,明知其不可前进而径往,诚愚而无知之甚者,亦朝廷举措恐不当尔。绘窃料承楚之寇若是齐人,必不喜闻和议。虽齐人所建和议,今来既乖素望,岂复肯顾使人?或谓此贼金人不在其间,是大不然,岂有不先关决金人,敢擅举事之理?金人果与同谋,则前所谓和议果安在哉?缘累奉朝廷指挥,催促过界,不敢不随宜措置,遂速急召募使臣等前去报信。虽俟人回进发,若得信之后,王师与贼接战,则所约日时与交割处所定又致参差。绘非敢爱身避事,使其有益于国,虽蹈万死亦无所惜。若不顾事势,徒委身贼手,亦无所补。况绘被命之初,乞禀使指,蒙仆射相公钧诲,以谓事之成否皆不在二公,所以遴选者,恐语言应对间疏脱。再念此行既无责任,在绘固以为幸,然恐非朝廷所以遣使之意。在行期日,已闻警报,亦尝禀白参政,若未出疆有警,合与不合前去。又蒙钧诲,以谓岂不申明?某至此偶值军马阻绝,深恐有误国事,遂如钧诲,节次申明。然连日被受省劄催促,令执宿州牒于前路阻节处照验前去。又令淮东安抚司召募使臣,说谕承楚州令放过奉使。某殊未晓,所以窃谓淮南若有贼马阻节,恐合劄下本所相度。今来节次承受省劄,止是催促行程,不问道路通塞,合作如何处置,却令淮东安抚司召募使臣,说谕承楚州令放过奉使过界。其承楚州既有朝廷守臣在彼,何用说谕?若有贼马阻节,及承楚已为盗贼所据,岂可不使某预闻一二?况淮东安抚司官吏已散,何从召募?目今镇江详闻事宜大段紧急,决非遣使可以定议。再今和议本为淮境,今既进兵,百端恳请,终恐无益。况临难解纷,万无此理。绘窃有一策,辄敢冒进:自古两国议和,皆以势力相孚,不能相下,于是有讲和修睦之请,息兵安民之议。未闻以弱和强,彼初无畏惮,曲意定和者也。澶渊之役,规模宏远,昭然可见。比年诸将蓄锐练兵,士气思奋,百倍于前日。第以朝廷方笃信黠虏诈和之请,断然不疑,歛兵不动,以示诚意,遂使使命淹延岁月,堕欲奋之士气,乖归附之民心,中外愤郁,累年于兹。和议未定,虏兵已集,背天逆理,不亡何待?窃闻警报初至,宣抚韩开府奋袂怒发,激励士卒,以殄丑虏为期,统率全军绝江,驻劄淮甸,伺便以进其军,踊跃如赴私仇,议者谓必能成功。独念建康控扼之地,闻朝廷已遣张太尉提兵迎敌,虏已压境,此行似不可缓,仍命刘开府相与应援,以破逆贼三不救之说。将怒兵奋,虏气自慑。更望朝廷勉励诸将,以安危存亡在此一举,使其率厉士卒,争先鼓勇,军声既壮,国威自立。则绘衔命以往,宣布威灵,庶几乎其有济矣。苟不知出此,不度事势,止为退懦之计,效尤前辙,示之以怯,益使吾军士气不扬,乘舆再动,社稷必危。万一虏计少革前日之弊,所至按兵不扰,迟以岁月,人心苟安,则大事将去矣。而乃以一介之使驰入不测之虏,是犹以羊喂虎,至则靡尔,何功之有?恭惟仆射相公参政枢密盛德重望,同寅协恭,共辅明天子,力图中兴。某此行事干国体,伏望少垂钧念。若不问事体如何,姑使绘冒万死,伸无益之请,亦无复可辞。如绘固不足恤,顾一行礼物私觌等,方今调发之时,亦何忍轻弃?绘临行之时,累到都堂,竟不蒙与进其所欲禀知者非一,无自而达。今事迫情切,不免冒犯威严,略叙万一。窃望庙堂不以绘疏远僭言国事为罪,而所陈或有可采,乞赐详酌,审其所当然者,亟施行之。傥使愚者之虑,或有一得,绘虽赴汤蹈火,死无所憾。干冒钧听。
留春令 其一 淮南道中 南宋 · 高观国
押词韵第七部
断霞低映,小桥流水,一川平远。
柳影人家起炊烟,彷佛似、江南岸。
马上东风吹醉面。
问此情谁管。
花里清歌酒边情,问何日、重相见。
逢王元任 南宋 · 张弋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寂寞淮南道,凭君独记余。
始知元住此,久悔不通书。
暮岳留同眺,寒房与借居。
共怀京邑燕,已是二年馀。